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國朝典故卷之七十八 菽園雜記六(明) 陸容 撰-國朝典故
國朝典故卷之七十八 菽園雜記六(明) 陸容 撰
(菽園雜記,十一卷,明太倉陸容撰。容(一四三六──一四九四),字文量,號式齋。成化二年進士。陸容少有文名,學識淵博。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另著有式齋集三十八卷。傳見明史文苑傳。此書通行者為十五卷本,如明嘉靖間毛仲良刻本,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守山閣叢書本。惟本叢書將原書之卷十二至十五更名為蓬軒類記。參見卷六十八第一五一五頁第一個注釋,此本詳實,多有通行本所未收錄者。)
菽園雜記六
元起朔漠,建都北平,漕渠不通江、淮。至元初,糧道自淛西涉江入淮,由黃河逆水至中灤旱站,陸運至淇門入御河。中灤,即今開封府封丘縣地。淇門,今屬大名府濬縣,乃淇水入御河之處,即枋頭也。去中灤旱站一百八十餘里。自黃河逆水至中灤,自中灤陸運至淇門,其難益不可言。況運粟不多,不足以供京邑之用,於是遂有海運之舉。然海道風濤不測,損失頗多。故又自任城開河,分汶水西北至須城之安民山,入清、濟故瀆,通江、淮曹,經東阿,至利津河入海。由海道至直沽,接運至京。任城,今之濟寧州也。須城,今之東平州也。其後,海口沙壅,又自東阿陸運二百餘里,至臨清始入御河,其難尤不可言。時有韓仲暉、邊源輩,各出己見,相繼建言。乃自安民山開河,直抵臨清,屬於御河,而江、淮之漕始通矣。然當時河道初開,不甚深闊,水亦微細,不能負重載。所以又有會通河止許一百五十料船行之禁。 (「所以又有會通河止許一百五十料船行之禁」,「行之」原作「付文」,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海運之初,歲止得米四萬六千餘石,其後歲或三百餘萬石。 (「其後歲或三百餘萬石」,「三」字原缺,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補。) 會通河所運之米,每歲不過數十萬石,終元之世,海運不罷。國初,定鼎金陵,惟遼東邊餉則行海運。其時,會通河尚通,今濟寧在城閘北岸,見有洪武三年曉諭往來船隻不得擠塞閘口石碣存。至二十四年,河決原武,漫過安山湖,而會通河遂淤。自是江、淮舟船始不至御河矣。
永樂間,肇造北京,糧道由江入淮,由淮入黃河,水運至陽武,發河南、山西二布政司丁夫,旱路搬運至衛輝上船,由御河水運至北京,亦不可謂不難矣。後得濟寧州同知潘叔正建言,工部尚書宋禮等提督,始開鑿會通河。潘之建言,止為濟寧州往北旱站運軍需等項艱苦,欲開此河以省民力耳,初未嘗言開此漕運也。河成,宋尚書建言,始從會通河漕運,而海運於是悉罷。當會通河漕運之初,又得平江伯陳瑄,於河道事宜莫不整頓,所以至今京儲充羨,不至缺乏者,會通河之力。開鑿經理以底於成者,斯又數君子之力也。此出刑部侍郎三原王公恕漕河通志。節其要語記之。
張巡力竭,西向再拜曰:「生既無以報陛下,死當為厲鬼以殺賊。」此厲字與「伯有為厲之厲」不同, (「此厲字與伯有為厲之厲不同」,「之厲」字原缺,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補。) 原其意,誓為猛厲之鬼以殺賊耳。李翰表云:「臣聞強死為厲,游魂為變,有所歸往則不為災。」此正「伯有為厲」之厲。翰之意,蓋欲乞為墓招葬巡等, (「蓋欲乞為墓招葬巡等」,「蓋」字原作「益」,據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故云然耳,非解厲鬼字義也。後人多誤解此字, (「後人多誤解此字」,「此」字原缺,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補。) 致生邪說。如楊廉夫作■〈此上夕下〉辭云:「生不能殺賊,死誓厲賊為鬼雄。」此厲字又不常同。如孟子「厲農夫」、「厲陶冶」看可也。又有以厲即古癘字,謂巡為掌疫癘之鬼,若致道觀塑巡作青面鬼狀。世之譌誇如此,正由誤解此字致生邪說也。吳中羽林將軍廟,譌為雨淋, (「譌為雨淋」,「譌」字原作「偽」,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而不覆以屋。三孤廟譌為三姑, (「三孤廟譌為三姑」,「孤」字原作「姑」,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而肖三女郎焉。 (「而肖三女郎焉」,「肖」字原作「有」,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山西有丹朱嶺,蓋堯子封域也, (「蓋堯子封域也」,「域」字原作「城」,據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乃鑿一猪形以丹塗之。世俗傳譌可笑,大率類此。
月令言:十月,雉入大水為蜃。人不知其能化蛟也。張啟昭翰撰言其鄉民常逐一雉入山穴中, (「張啟昭翰撰常言其鄉民逐一雉入山穴中」,「言其」原作「其言」,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守之,久不出,乃以土石塞之而去。每過其處竊視之,封閉如故,人不知也。久之見其處有水流出不已。踰時又過其處,則山已崩裂,其下成渠。問之居民,云風雨之夕,有蛟出故也。逐雉者為言其事, (「逐雉者為言其事」,「言」字原作「有」,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始知雉亦能化蛟云。
京師多尼寺,惟英國公宅東一區,乃其家退閑姬妾出家處,門禁嚴慎,人不敢入。餘皆不然。然有忌人知者,有不忌者。不忌者,君子慎嫌疑固不入;忌者有奇禍,決不可入。天順間,常熟一會試舉人出游,七日不返,莫知所之。乃入一尼寺被留。每旦,尼即鐍戶而出,至暮潛携酒殽歸。故人無知者,一日生自懼,乃踰垣而出,出則臞然一軀矣。又聞永樂間有圬工修尼寺, (「有圬工修尼寺」,「圬」字原作「巧」,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得纏綜帽於承塵上,帽有水晶纓珠。工取珠賣於市,主家識而執之。問其所從來,工以實對,始知此少年竊入尼室,遂死於欲, (「遂死於欲」,「於欲」原作「故」,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清雍正四年鈔本改。) 屍不可出,乃肢解之,埋牆下。法司奏寘尼極刑,而毀其寺。今宮牆東北草場,云是其廢址也。
唐季黃巢之亂,兵鋒所過,多被殺傷。然巢性獨厚於同姓。 (「然巢性獨厚於同姓」,「性」字原作「姓」,「厚」字原作「原」,均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如黃姓之家,及黃州、 (「及黃州」,「州」字原作「姓」,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清雍正四年鈔本改。) 黃岡、黃梅等處,皆以黃字得免。徽州歙縣地名篁墩,本以產竹得名,民以黃易之, (「民以黃易之」,「民」字原缺,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清雍正四年鈔本補。) 亦得免禍。近日程克勤諭德始徵士大夫詩文表白其事,而復篁墩之名。於此見天理民彝之在人心,未嘗一日而冺滅也。盗如黃巢可謂窮兇極惡者矣,然其心亦有此明處。推而極之,則角弓之歌,於鄢之克,尺布斗粟之謠,煑豆燃萁之作,皆遇人倫之變而有難處者。回視黃巢,顧不如矣。
永樂年間,敕遣大臣分行各處,凡民間子弟年二十以上爽健者,皆選取以備侍衛,頗被騷擾。其軍悉隸府軍前衛,數至二萬有餘,立千戶所二十五領之。年至六十,驗有老疾實狀,兵部奏請疏放,仍於本州縣照名選補。成化間,兵書余公議欲再為差官點選,時被選處適多饑饉,職方郎中劉大夏與予力沮之。余不能奪,其議遂寢。
今之所謂左,蓋即古人之所謂右。如大學經傳、中庸、易繫辭傳皆書其後曰右第幾章。說文註親字云:「左從辛、從木。」 (「從木」,「木」字原缺,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補。) 志錢幣者云:五銖錢右文曰貨泉,左文曰五銖是矣。今人乃與相反。予求其說而不可得。竊疑古人北面視物,分左右,物在東者值吾右手,故為右;物在西者,值吾左手,故為左。今人以南面視物分左右,故反是。然古人言宮室位置,則云前朝後市,左祖右社。軍行部位,則云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則祖廟與青龍在東,太社與白虎在西,定然不易。又與今人所謂左右不異,未能決然無惑也。
成化辛丑歲,西域撒馬兒罕進二獅子。至嘉峪關,奏乞遣大臣迎接,沿途撥軍護送。事下兵部,予謂進貢禮部事,兵部不過行文撥軍而已。時河間陳公鉞為尚書,必欲為覆奏。予草奏, (「予草奏」,「草」字原作「章」,據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大略言獅子固是奇獸,然在郊廟不可以為犧牲,在乘輿不可以備驂服,蓋無用之物,不宜受。且引珍禽異獸不育中國,不貴異物賤用物等語為律,力言當卻之。如或憫其重譯而來,嘉其奉藩之謹,則當聽其自至,斯盡進貢之禮。若遣大臣迎接,是求之也。古者天王求車求金於諸侯,春秋譏之,況以中國萬乘之尊,而求異物於外夷,寧不貽笑於天下後世! (「寧不貽笑於天下後世」,「貽」字原作「怡」,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陳公覽之,恐拂上意,乃咨禮部。時則四川周公為尚書,亦言不當遣官迎接。事遂寢。而遣中官迎至。其狀只如黃狗,但頭大尾長,頭尾各有髵耳。 (「頭尾各有髵耳」,「髵」字原作「驚」,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初無大異,輟耕錄所載,皆妄也。每一獅,日食活羊一羫,醋蜜酪各一瓶, (「醋蜜酪各一瓶」,「各」字原缺,「酪」字原作「駱」,據墨海金壺叢書本補、改。) 養獅子人俱授以官,光錄日給酒飯,所費無筭。在廷無一人悟獅子在山藪時,何人調蜜醋酪以飼之,蓋胡人故為此以愚弄中國。中國人惟知承上意。何故甘受愚弄而不悟也?
莊子言:「即且甘帶。」即且,蜈蚣;帶,蛇也。初不知甘之之義,後聞崑山士子讀書景德寺中,常見一蛇出游,忽有蜈蚣躍至,自蛇尾循脊而前,至其首,蛇遂伸直不動。蜈蚣以左右鬚入蛇兩鼻孔,久之而出。蜈蚣既去,蛇已死矣。始知所謂甘者,甘其味也。 (「甘其味也」,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作「甘其腦也」。) 聞蜈蚣過蝸篆, (「蜈蚣過蝸篆」,「過」字原作「遇」,據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即不能行。蓋物各有所制,如海東青,鷙禽也,而獨畏燕。象,猛獸也,而獨畏鼠。其理亦然。
「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終無術。」此雖譏切時事之言,然律令一代典法,學者知此,未能律人,亦可律己,不可不讀也。書言「議事以制」,而必曰「典常作師」,其不可偏廢明矣。常見文人中有等迂腐者,有等浮薄者,往往指斥持法勤事之士,以為俗流。而於時制漫不之省。及其臨事,誤犯吏議,則無可釋,而溺於親愛者,顧以法司為刻,良可笑也。近時如邢遜之、陳緝熙二祭酒先生,皆起翰林,皆以擅用官錢失職是也。
本朝子為母服斬衰三年, (「本朝子為母服斬衰三年」,「子」字原作「本」,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嫂叔之服小功。皆所謂緣人情而為之者也。然韓退之幼育於嫂,常為制服,而程子於嫂叔無服。亦常言後聖有作,雖制服可也。母服斬衰,則以儒臣所議不合,高皇斷自宸衷,曰:「禮樂自天子出,此禮當自我始。」
北有老嫗八九十歲以上,齒落更生者,能於暮夜出外食人嬰兒,名秋姑。予自幼聞之,不信。同寮鄒繼芳郎中云:「歷城民油張家一嫗常如此,其家鎖閉室中。」鄒非妄誕人也。秋,北人讀如篘酒之篘。
「一彎西子臂,七竅比干心。」詠藕詩也。相傳衛文節公作,未知是否。「一庭生意留青草,萬里歸心放白鷴。」恕齋詩也。程少詹克勤云:「常見作此題者,多涉頭巾氣,惟此聯出色。」又聞邵復初郎中云:「鄉人取龍湫祈雨後,送水還湫,有作文者集古句一聯云:『雨三日不止,求之歟,與之歟?水一勺之多,出乎爾,返乎爾。』」亦隹。
永樂三年,命翰林學士解縉等選新進士才質英敏者,就文淵閣讀書。時與選者, (「時與選者」,「與」字原作「預」,「選」字原作「進」,均據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修撰曾棨,編修周述、周孟簡,庶吉士楊相、劉子欽、彭汝器、王英、王直、余鼎、章敞、王訓、柴廣敬、王道、熊直、陳敬宗、沈昇、洪順、章朴、余學夔、 (「余學夔」,「夔」字原缺,據墨海金壺叢書本補。) 羅汝敬、盧翰、湯流、李時勉、段民、倪維哲、袁添祿、 (「袁添祿」,「祿」字原作「祥」,據明太宗實錄卷三三永樂三年正月壬子條改。) 吾紳、 (「吾紳」,「紳」字原作「神」,據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楊勉二十八人。時周忱自陳年少,願進學。文皇喜曰: (「文皇喜曰」,「文」字原作「太」,據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有志之士。」命增為二十九人,名庶吉士。聞洪武壬子歲,常選會試士十八人授編修等職,讀書文華堂。而選進土為庶吉士,蓋始於此。
天順間,文臣閣老李文達公賢,武臣錦衣衛指揮門達,最得君,而達尤聲勢隆赫,傾動中外。常忌李出已上,欲乘隙間之。有軍匠楊暄者,以工彩漆著名於時。一日疏達不法事以聞。達因愬於上云:「此李賢嗾之也。」知上必親鞫,密召暄囑之。暄懼死,陽承順惟謹。上果鞫於內苑山子下, (「上果鞫於內苑山子下」,「果」字原作「具」,據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暄以實對, (「暄以實對」,「實」字原缺,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補。) 云:「事非由賢,門達囑臣誣賢。 (「門達囑臣誣賢」,「誣」字原作「詿」,據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臣與賢素不識,不敢枉也。」達由是寵衰而禍作矣。古人謂無好人三字,非有德者之言,觀此可知。
童庶子緣,京師人,善謔談。常撰一事云:「元世祖既主中華,令華人皆辮髮縋髻胡服。常視太學,見塑先師孔子及四配十哲像,皆冠冕章服,命有司作縋髻胡服以易之。子路不平, (「子路不平」,「路」字原作「怒」,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愬於上帝。帝曰:『汝何不識時勢,自盤古以來,歷代帝王下至庶人,皆稱我曰天。今名我曰統格落,只得應他。蓋今日是他時勢,不得不然,且復耐心守待,必有一日復舊也。』」此即天定亦能勝人之意,可謂善謔者矣。
行人司行人,初置三百六十員,今存三十六員。蓋國初諸司官不差出,凡有事率差行人。永樂中, (「永樂中」,「中」字原缺,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補。) 減革行人員數,諸司公務差本衙門官出辦,行人非冊封親王使外國賫捧詔書之類不差。然當時進士除行人者,九年才得陞六品官,人多不樂。今九年得陞各部員外郎,三年選任御史,行人頓為增重於前。舊嘗為之語云:「非進士不除,非王命不差,非餽贐不去。」其濫可知。今朝廷重之,人各自重,無此風矣。
秋官屠郎中之妻,無子而妬。懼其夫置妾,常為贗娠以阻之。一年果娠,彌月產,則一胞為鳥卵者四十七。破之,中有血水而已。項兵書之女,無夫而娠,家人恐其彰醜,飲以冷藥,敗其胎,竟不效。及期而產,一胞數蛇,遂驚死。皆不知其何所感也。
孫狀元賢,赴會試途中投宿一民家,主人敬禮甚隆,飲食一呼而具。賢疑其家有他會。問之,主人云:「昨夜夢狀元至,故治具以候, (「故治具以候」,「治」字原作「致」,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今日公至, (「今日公至」,「今」字原缺,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補。) 應此夢無疑。」賢竊自喜,至期,下第而歸,後一科果狀元及第。雍御史泰未第時,常自金陵還陝西,道經鳳陽, (「道經鳳陽」,「經」字原缺,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補。) 投宿一老嫗家,問知是舉子,喜云:「昨夢有御史過吾家,子其人邪?」雍後以進士尹吳, (「雍後以進士尹吳」,「尹吳」二字原缺,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 遇例入為御史。陸參政孟昭未中舉時,夫人夢得官參政。孟昭仕止福建右參政。泰州學士某,江西安福人,常夢一丱角生,尹其縣,後果不爽。孫應在四五年間,雍應在十五年後, (「雍應在十五年後」,「十」字原缺。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陸與泰州生應在三十年前後。觀此則人之出處,信有前定,非偶然也。
錢原溥學士自謫所過江西,左布政使翁公世資作詩送之。 (「左布政使翁公世資作詩送之」,「左」字原作「右」,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史卷一五七翁世資傳改。) 序云:「天順間,先生嘗謂兵部尚書陳汝言曰:『方今論功行賞,殆無虛日,而母后徽號未加,獨非缺典歟?』汝言即以先生之言入奏,英宗大加稱賞,隨付史氏以行。歲甲申,英廟上賓,先生遂為權貴所擠,而有順德之行。皇上一日御經筵,閱講臣,獨以先生不在為問,遂下吏部取先生以歸,復舊官。」予嘗以是質之內閣供奉謝伯寬,云:「『歲甲申』以下一段失實。蓋原溥常在內書堂教書,今日之近侍者懷恩輩,多出其講下。其出以附王倫,其入以懷公之力也。若如此說,則泯皇上之明,没懷公之德矣。」翁蓋得之傳聞耳。
本朝文臣封伯爵者,洪武中,中書左丞相汪廣洋封忠勤伯,弘文館學士劉基封誠意伯。正統中,兵部尚書王驥封靖遠伯。天順中,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徐有貞封武功伯,鴻臚寺卿楊善封興濟伯。成化間,兵部尚書王越封威寧伯。 (「兵部尚書王越封威寧伯」,「越」字原作「鉞」,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史卷一七一王越傳改。) 廣洋後坐累;有貞、越不久革爵,謫邊地。基、善革於身後。子孫世祿,驥一人而已。 (近正德未,都御史王守仁以討江西逆濠功,封新建伯,尋亦革。)
本朝軍衛舊無學,今天下衛所凡與府州縣同治一城者,官軍子弟皆附其學,食廩歲貢與民生同。軍衛獨治一城,無學可附者,皆立衛學。宣德十年,從兵部尚書徐琦之請也。 (「從兵部尚書徐琦之請也」,「尚書」似誤,明史卷一五八徐琦傳作「兵部侍郎」。) 其制:學官教授一員,訓導二員,武官子弟曰武生,軍中俊秀曰軍生。衛學之有歲貢始於成化二年五月,從少保、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李公賢之請也。其制:每二歲貢一人,平時不給廩食。至期,以先入學者從提學御史試而充之。
為人上者言動不可不謹,否則下人承譌踵誤,不勝其弊矣。丁酉歲,予有考牧之役, (「予有考牧之役」,「牧」字原作「校」,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至遷安,適同年劉御史廷珪按其地,遣人招飲。予戲語之:「饌有驢板腸即赴,無此味不赴也。」蓋京師朋輩相戲,各有指斥風土所諱以為詬者。如蘇浙云鹽豆,江西云臘鷄,湖廣云乾魚之類是已。河南人諱偷驢,廷珪河南衛輝人,而舊傳有「西風一陣板腸香」之句,故以戲之。日暮歸,縣官率吏人捧熟饌以進。問之,云:「聞公嗜驢板腸,故以奉也。」予以實告而遣之,既而自悔,自是不敢戲言。
嘗登嶧山,山僧作水飯為供。 (「山僧作水飯為供」,「飯」字原作「飲」,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清雍正四年鈔本改。) 食一蔬味佳,問之,云: (「云」,原缺,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補。) 「張留兒菜。」令採觀之,乃商陸也。餘姚人每言其鄉水族有彈塗,殊甚美。詳問其狀,乃吾鄉所謂望潮郎耳。此物吾鄉極貧者亦不食,彼以為珍味。商陸在吾鄉牛羊亦不食,彼以為旨蓄。正猶河豚在吳中為珍異,直沽漁人刳其肝而棄之。鰣魚尤吳人所珍,而江西人以為瘟魚不食。世之遇不遇,豈惟人為然, (「豈惟人為然」,「為」字原缺,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補。) 夫物則亦有然者矣。
兵侍王偉先任職方郎中,用少保于公薦陞是職。未幾伺于公過誤,密奏之。景皇帝信任于公方專,召入,以偉奏授之,公叩頭認罪。上曰:「吾自知卿,卿勿意也。」公既出,偉下堂迎問曰:「今日聖諭為某事?」公曰:「姑入語之。」既入,復請。公笑曰:「老夫有不是處,賢弟當面言之,未敢不從,因何忍至此?」乃出奏示之,偉惶愧局蹐無地。君臣相與如此,誰得而間之。此于公所以得成奠安社稷之功也。
常朝,諸司奏事御前,事當准行者,上以是字答之。成化十六七年間,上病舌澁,每答是字苦之。鴻臚卿施純彥厚揣知之,陰獻計於近侍云:「是字不便,請以照例字易之。」上得此甚喜,問計所出,近侍以純對。由是得陞禮侍掌寺事,尋陞尚書,加太子少保。純,京師人,成化丙戌進士,長軀偉幹,而音吐洪亮。初任戶科給事中,遷鴻臚少卿。未二十年驟陞至此,可謂際遇之隆矣。人有為之語云:「兩字得尚書,何用萬言書!」
天順間,鄉人陳錡鼎夫為職方郎中,常談及時事,云近得葉與中奏保巡按廣西御史吳禎巡撫其地,時葉公總督兩廣軍務,舉禎,欲分任其責也。因問禎之為人,鼎夫云:「一油嘴耳,與中以誠待物,宜有此舉,異日必為此人累也。」予竊記之,後禎得位,結構廣人,百計謗葉。李閣老惑之。時因言官嘗薦葉入朝,僅移節宣府,而禎不久亦敗矣。予於是服鼎夫之先見云。近聞于少保薦王偉為侍郎,時商狀元常密言其非所宜薦,然薦章已入矣。既而于公有不愜意時,每自嘆云:「先見不如商大朴。」其子問故,始知其詳。大朴,商公舊字也。
夷人黨護族類,固其習性同然,而囬囬尤甚。嘗聞景泰間,京師隆福寺落成,縱民入觀。寺僧雲集殿上,一囬囬忽持斧上殿,殺僧二人,傷者二三人。即時執送法司鞫問,云:「見寺中新作輪藏,其下推轉者,皆刻我教門形像。憫其經年推運辛苦,是以讐而殺之,無別故也。」奏上,命斬於市。予謂斯人之冒犯刑辟,固出至愚,然其義氣所發,雖死不顧。中國之人,一遇利害,至有擠其同類以自全者。律之斯人之激於義而蔽於愚,其可憐也哉。
楊孟載詩有「田豕白蹄高似鹿,野蚊花股大如蠅」之句,人多謂其狀蚊為過實。永樂間,金文靖公幼孜扈駕北征,其紀行錄云:嘗次長樂鎮,草間多蚊,大者如蜻蜓,撲面嘬噆,拂之不去。則其大又不但如蠅矣。
浯谿、峿臺、■〈广外吾内〉亭,皆在今永州祁陽縣治南五里。唐元結次山愛其勝異,遂家其處。命名制字,皆始於結字,從水、從山、從■〈广外吾内〉, (「從■〈广外吾内〉」,「■〈广外吾内〉」字原作「穴」,據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皆曰吾,旌吾獨有也。今按峿、■〈广外吾内〉字,韻書無之。蓋制自次山。浯本瑯琊水名, (「浯本瑯琊水名」,「本瑯琊」原作「岑瑯瑘」,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古有此字。湘江之谿,在前無名,命名之曰浯,則自次山耳。
陳祭酒詢,字汝同,松江人。善飲酒,酒酣耳熱,胸中有不平事,每對客發之。人有過,面詰之,不少貸也。先在翰林時,常忤權貴,出為某州同知。同寮餞之,或倡為酒令,各用二字分合,以韻相協,以詩書一句終之。陳學士循云:「轟字三箇車,余斗字成斜。車車車,遠上寒山石徑斜。」高學士穀云:「品字三箇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勸君更盡一盃酒。」陳云:「矗字三箇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
嘗聞河內縣丞韓肇云:「一人病耳癢,命鑷工爬剔之,耳中出綵帛碎屑,終亦無恙。」 (「終亦無恙」,「恙」字原作「羔」,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予不之信也。 (「予不之信也」,「不之」原作「之不」,據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近因兵書淶水張公患瘡在告,予往問候,云:「一日閒坐,忽臂內作癢,搔之,覺有物在指下,摘之,抽出肉紅一線五六寸。初疑是觔,詳視之,實線也。方怪之,俄而作痛,瘡遂作矣。」即此推之,則耳中碎帛,亦或不誣。此皆理之不可曉者。
永樂五年,會議北京合用糧餉。雖本處自有徵稅及屯田子粒,并黃河一路漕運,然未能周急,必籍海運然後足用。見在海船數少,每歲裝運,不過五六十萬石。且未設衙門專領,事不歸一。莫若於蘇州之太倉專設海運都漕運使司,設左右運使各一員,從二品,同知二員,從三品,副使四員,從四品,經歷司照磨所品級官吏,俱照布政司例。本司堂上官於文武中擇公勤廉幹者以充其職,行移與布政司同。各處衛所見有海船并出海官軍,俱屬提調,以時點檢,如法整治。奏上,太宗有再議之旨,遂不行。
菘菜,北方種之。初年半為蕪菁,二年菘種都絕。蕪菁,南方種之亦然。蓋菘之不生北土, (「蓋菘之不生北土」,「生」字原缺,據墨海金壺叢書本補。) 猶橘之變於淮北也。 (「猶橘之變於淮北也」,「北」字原作「地」,據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此說見蘇州志。按菘菜即白菜,今京師每秋末,比屋醃藏以禦冬, (「比屋醃藏以禦冬」,「比屋」原作「此物」,據墨海金壺叢書本改。) 其名箭幹者,不亞蘇州所產。聞之老者云:永樂間,南方花木蔬菜,種之皆不發生。 (「種之皆不發生」,「不」字原缺,據清雍正四年鈔本、墨海金壺叢書本補。) 發生者亦不盛。近來南方蔬菜,無一不有,非復昔時矣。橘不踰淮,貉不踰汶,鴝鵒不踰濟,此成說也。今吳菘之盛生於燕,不復變而為蕪菁,豈在昔未得種藝之法,而今得之邪?抑亦氣運之變,物類隨之而美邪?非橘柚之可比也。
東里楊先生嘗於某處見崑山屈昉送行詩有佳句,默識其名。一日,知崑山縣羅永年以事上京投謁,東里問:「崑山有屈昉,何如人?」永年茫然無以對。東里云:「士尚不知邪?」永年慚愧,赧然而退。及還任,乃求昉,議之。未幾,有詔舉經明行修之士,永年乃以昉應詔,除南海縣丞,卒于官。前輩留心人物如此。嗚呼!昉何幸而生於斯時,今之文士又何不幸而不生於斯時。內相之賢否,士習之盛衰,於是乎可知矣。
今人有喪,剪帛以授弔客,謂之發孝。大抵京師人家之發孝,主於勾引祭賻之貲。江南人家發孝,主於勾引人光賁送喪。士大夫家亦有為之者,此非禮之禮也。本朝楊文貞公遺戒子孫不許用此,最是。
朱文公先生本號晦菴,今人稱考亭者,亭本前代一御史築於其考墓前,故名。歲久亭廢,韋齋愛其山水,常欲即其廢址作書院用不果。文公後作考亭書院以成先志,非別號也。
開元錢文,或讀作「開通元寶」,或作「開元通寶」。本唐高祖武德四年所鑄,非明皇開元年間鑄也。今錢背間有新月痕,人遂以為始鑄錢時,工人呈蠟樣,楊貴妃玩視之,因有指甲痕。此蓋不知典故者,因明皇年號與錢文偶同,而附會其說耳。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金月岩
王韬
唐·全真
明·李廷机
崔颢
宋·罗愿
(清)陈恒庆
明·柯丹邱
姚秦·昙摩崛多
清·孙枟
清·程林
明·李士材
宋·陈朴
明·赵献可
宋·苏辙
明·夏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