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山川-褔建通志臺灣府
山川
臺灣縣
大烏山在縣東北百餘里,郡之祖山也(按舊志以木岡山為主山)。西南行十餘里,有分水崙,南北二峰,蒼翠秀削。緣崙皆細石青草,磈礧蒙茸。崙之西下,前起巨阜,則草山也;是為郡山之少祖。又西為內烏山(此郡城第三重後屏)。西南孤峰突起,曰一峰尖。峰右石壁高數丈,下有石井。又西為三凸崙,西行平列為蠔鏡八峰(八峰自南而北,亙二十餘里,形勢如開樓窗而展鏡屏。每天清氣霽,倚窗窺屏,遠見紅毛樓焉。八峰曰天馬、曰蠔鏡窗、曰飛鳶巢、曰猴曬日、曰接雲、曰山豬路、曰獐子壁、曰尾峰。蠔鏡窗為第二峰,最高,為郡城第二重後屏)。由蠔鏡窗分支西下二十餘里為老鷂嶺,又二十餘里為馬鞍山。西行為香洋山(距治東南四十餘里)。香洋西面二十餘里,平疇曠衍,溝塍繡錯。由是而西,綿亙迢遞二十餘里,橫列郡城之背,為嵌頂山(此郡城第一重後屏,在城東七里)。
魁斗山在城南,脈從東南來,至正南陡起三峰,狀若三臺,為學宮拱案。又蟠屈蜿蜓,以至西南,勢皆內抱,形家所謂下砂者止此。
雁門關在城東五十里,高峻可眺郡治。距關里許,有深塹數十丈。緣崖路狹,人皆重足而過。雁門之西為土樓山,亦曰險山,門徑甚險,惟容一人、一騎。其下有大坪社,故亦名大坪山。西南為茅草埔山。又西北為戶凳嶺,為灣崎山。東距城三十五里曰虎頭山。東南距城三十五里曰猴洞山。
羅漢內門在城東六十五里。其地四壁皆山,上接大湖。山後有大山,為目眉徽山(即俗所稱木柵後大山,郡志作目貓徽山)。其南高峰峭出,曰蘇遠埔嶺。逾嶺而南,有內、外二湖。湖西曰燒灰山,東為石門山,下有石門坑。石門之南為赤竹嶺。嶺東為三峰崙,南為小東方木山,又南為大東方木山,此內門之正東山也。其東重岡複嶺,高入雲際,北接嘉義,南抵鳳山,亙數十里,為郡治後屏者,南馬仙山,距城東七十里(一作南仔仙山)。南為大葉林山,為龍潭山(山以潭得名),為大崎越嶺,又南為鼓山。出羅漢外門(以上為內門東壁,山皆南行),折而西行,曰將軍山,曰銀錠山,為內門正南山。又西至打鹿埔溪口止焉(此為內門南壁,山皆西行)。銀錠之南,自東徂西,延亙為南壁外屏者曰外烏山。其南則獐仔壁山、大傑顛山。外烏之東,高聳可數者曰南麻蓼山、尖山、大岡山、小岡山,界於鳳山(此為南壁外屏)。內門之北,全倚分水崙西行,至內烏山而盡(此為內門北壁)。由分水崙以南,分支落脈,皆東趨內門,南踰蝦蟆林山,至溪口止焉(此為內門西壁)。
卓猴山距城東北三十里,在木岡山之西。其下有溪。踰溪西南為豬母耳山,山低而小。又有遙接於南者曰湖仔內山,山勢與豬母耳山若遠若近,若合若離。卓猴之南為柳仔林山,列阜如屏,延亙數里。自木岡西遞,眾山重疊,不可勝紀。山盡處為馬鞍山。
木岡山在縣東北五十里,巍峨特聳。其頂常戴雲霧,天氣清明,始見山形,遠望其峰,上與天齊。山北至蔦松溪為嘉義界(按舊志云:臺灣之山,此最高大,為郡山之祖,亦邑治之主山也。郡志又云:為邑之少祖山。嘉慶縣志辯之曰:郡邑之成也,必山與水分脈聚氣,以回環縈繞之。觀大烏落脈而為分水,是山無名,當其初即以分水名之。分水者,山南之水皆南流,山北之水皆北流也。而山之氣脈行乎其中,蓋昭然矣。今自郡邑東溯至馬鞍,從馬鞍東溯至分水,迢迢遠來,未嘗或斷。及今知邑之祖山果在大烏也。蓋木拔道通,百年於茲矣。左鎮溪發源內山,即分水北流之溪也。本藩溪亦發源內山。二溪皆自東徂西,所謂兩山之間,必有川焉。而木岡山越在二溪以北,與邑治斷潢絕港,遠不相屬,斷非邑之祖山。案當時內山未闢,人跡稀少,不能細詳其山脈之來去斷續,故誤以木岡為邑山之祖。而凡內山之莫得而指名者,亦總以木岡呼之。今依縣志,編正於此)。
番仔湖大山距城東北八十里,拔地而起,高入雲霄。其西有大尖、小尖二山。
角帶圍山在治東南二十六里,其下溪流逶迆,山水幽勝。南為岡山,接鳳山界。
鹿耳門距城西北三十里大海中,沙嶼橫亙,形如鹿耳。尾迆南為四草嶼,首枕北為鹿耳門。鹿耳門之北有北線尾(在城西十二里,與鹿耳門接壤,其南即安平鎮),亦沙嶼橫亙,與鹿耳門南北遙接,中隔大港,即隙仔港也。港有石礁。北線尾既稱北汕,鹿耳門亦稱南汕。隙子港之石礁,所以暗接南北二汕也。北線尾之北有沙汕曰加老灣汕。又其北曰海翁汕(自北路而來,於海洋中浮長沙線一條,名海翁線。自南港口起,至淡水海外,不知其幾千里也。線南之港,過洋之船多泊以候潮避風焉)。
七鯤身嶼在縣西南海中,距城十里。脈自東南而來,由鳳邑之打鼓山穿田過港,逶迆六十餘里,西轉下海,汪洋萬頃之際,結為七嶼,如鯤魚之鼓浪。嶼各相距里許,接續不斷,自南以北,而終於安平鎮。外為大海,內為大港,與南北汕參差斜對,為郡治關鎖。地皆沙土,風濤鼓盪,不虧不蝕。多產菻茶桄榔,望之鬱然,蒼翠中有流泉,甘美勝於他處。一鯤身之地最廣,即安平鎮也(紅毛舊城在焉。今水師營駐於此,有居民坊市)。二鯤身至七鯤身,居者多業漁。每斜陽曬網,答箵家家,煙月蒼茫,漁燈明滅,佳景如披圖畫(按七鯤身之嶼,舊志入於鳳山,而郡志、縣志並屬臺灣縣。今考七鯤身介於臺灣、鳳山二邑之間,自臺邑言之為西南之關鍵,自鳳邑言之為西北之屏輔,皆所以拱衛全臺也)。
海在郡西(四邑皆同,故凡水皆東,惟臺郡水獨西流,以海在郡西也),溪流漸於海,潮汐應焉,謂之港。海■〈氵义〉隨潮而瀦,就所到為遠近,不必納溪流,亦謂之港。郡海之七鯤身、鹿耳門,皆其內門戶也。其外可通大舟者,有南路之打鼓港、東港,北路之淡水港,凡三處。而惟淡水可容多船,且港門為正。又可通小舟者,有南路之蟯港,北路之鹹水港及八掌港、笨港、海豐港、鹿子港、大甲西、二林、三林、中港、竹塹、蓬山,凡十二處。而笨港並有小港可通鹿耳門內,即馬沙溝也。其海中之險,有紅水、黑水二溝,而黑水為甚(按臺海相傳有萬水朝東處,續文獻通考等書皆云在澎湖南,因云澎湖漸低,黑水溝自北流南,以為萬水朝東,無生還理。考臺海潮流止分南北,潮時北流較緩,汐時南流較駛。澎島在廈門之東南,乃渡臺標准。過溝時,鍼路指定東南,船稍近北,雖不見澎湖,猶可見臺北諸山;苟為南流所牽,則徑出南路沙馬磯頭之下,島嶼可望,不知臺灣在何方矣。故黑水溝中值風靜,潮漲可隨流,潮退必懸椗,懼其南流之駛,非畏萬水朝東也。又凡海艘渡臺,不但宜知潮候,更須熟諳風信。清明以後,南風為常;霜降以後,北風為常。若反其常,臺颶將作。又天邊或有斷虹如舤者曰破舤,如鱟魚尾者曰屈鱟,皆颶將至之候。海水驟變為腥臊穢氣,或浮沫若米糠,及水蛇鱗介之屬浮游水面,乃地氣發而海沸也,颱風應之。五、六、七月間,風挾雨至,隨至隨息。視天邊有黑子如簸箕大者,舟人即收帆嚴柁以待,遲即不及。大抵過洋以四月、七月、十月為候,最忌六月、九月;以六月多颶,九月北風初動,恐連旬不息也)。其水口,北自雞籠城沿海而西至淡水,有水口五;又西南經南嵌、竹塹、中港、後壟、吞霄五社,有水口十四;又南經貓盂、房社、大甲等社至嘉義,有水口十六;又南經府治西,有水口八;自府治而南稍東,經鳳山西,有水口二;又東南經鳳山下淡水社,有水口五;南至於沙馬磯,出臺灣境。
臺江在治西門外,匯南北之水,為郡巨流;外迎海潮,由鹿耳門入,南至七鯤身,北至蕭壟、茅港尾,皆江海吞吐地也。南北之水,其源自東北八十里之分水崙分流,左水南趨羅漢門,右水北入大目降。而北流之新港溪與嘉義界,南流之岡山溪與鳳山界,眾流由之入江,是又江源經脈也。故以二溪總南北二派。
新港溪在治北四十里,發源木岡山,流於洲仔尾(連嘉義界),匯為新港。新港之北流入嘉義灣港,其南匯府治眾水入臺江,蓋臺、嘉交界溪也。東流入洋仔港(海■〈氵义〉也),又南流,蔦松溪合鯽魚潭、大目降溪入焉(蔦松溪在治北,受洋仔港、卓猴溪、會文溪諸水。鯽魚潭在治東北十里,一名東湖,長二十餘里,受許寬溪、大坵田山水及菅林潭、鑑里溪、舊社溪、咬狗溪諸水。大目降溪在治東北三十里,源出木岡山,分為南溪、中溪,合流來注,又受本藩溪、左鎮溪、新圜溪諸水)。下流為紫頭港(即新港溪下流),大橋港復合小橋港、石頭溝入焉(大橋港在治北五里,小橋港在治北十里,石頭溝在治東北三里)。遂入臺江,與岡山溪合。
岡山溪在縣東南三十里,發源鳳山縣之大岡山(山在鳳山縣北三十里,與臺灣縣南境接界),分水溪(源出分水崙之南,即分水南流溪也,經水蛙潭西出內門,過咬狗圈山)合石門坑水、東方木山水、石車山水、崙茄山水、苳崙山水(諸水各發源本山,俱在羅漢內門)及灣崎溪入焉(源出大烏山西南之三凸崙)。又西流,經角帶圍山為角帶圍溪(即本溪,隨地異名),有打鹿洲溪(源出馬鞍山)合深溝水入焉(在治東四十里,俗名深坑子,源出角帶圍山)。又西流為二贊行溪(在治南二十里,即本溪下流,北屬臺灣,南屬鳳山),有紅毛寮溪入焉(在治東三十里,源出深溝)。又西為喜樹港(在治西南十里,即二贊行溪下流),入於臺江,與新港溪會入於海。
城內水曰德慶溪(俗呼坑仔底),源出小東門外,入郡城東安坊,合舊縣署後府署東二泉,西流至水仔尾,北出西門,與福安坑合。福安坑源出小南門,經寧南坊府學前西流至塗墼埕,出西門會德慶溪,直達臺江,入於海。
鹿耳門港一名隙子港,在治西北,水程三十五里,介南北二汕間。水底皆沙,舟不可犯,必插竹標以識,南白北黑,名曰蕩纓,初設五桿,後增十三桿。由北汕入者為舊港,由南汕入者為新港。其外為大洋。
加老灣港在治西北十五里,鹿耳門之北沙線灣,舟不可泊,其西南為大洋。
海翁汕港在治西北十二里,有大澳甚深,名海翁窟(一名月眉灣,洋舶於此候潮)。
安平鎮港在赤嵌城之西,距治西十五里,潮汐與鹿耳門、七鯤身相連。北至洲仔尾接新港溪,南至瀨口接岡山溪(紅毛時巨舟悉從此入泊臺江,港內寬衍,可容千艘,今淤淺矣)。其外為大海,橫渡有澎湖,則臺灣之外門戶也。
甘棠潭在保大東里,地多甘棠。蓮花潭在交賢里,其源甚深,多產紅白芙蕖。
大井在西定坊。來臺之人在此登岸,名大井頭。相傳紅毛築赤嵌城,鑿此井以制火患。烏鬼井在鎮北坊,亦紅毛所鑿,南北商船悉於此取水。靈濟井在小東門外。康熙六十年,南澳鎮總兵藍廷珍克復臺灣駐於此,泉大湧出,軍無渴患,作歌勒石以紀之,因名靈濟。福井在小西門外,凡二十餘口,蓋臺灣建置時土人鑿以濟海船之取水者。南壇井在舊南壇側,泉甘。
鳳山縣
半屏山在縣北七里。自岡山迆逶而南,近附邑治,如列嶂畫屏。蓮花潭之流逕其下。其近接半屏者曰龜山,在縣治左。
小岡山在治北三十里,頂有巨石,圓秀如冠,名紗帽石。距北五里為大岡山,上有湖,有鐵貓兒碇、龍耳甕。其陰有石洞,莫測所底,相傳下通於海。內地來臺者,舟過澎湖東吉澳,即見此山。與臺灣猴洞諸山相為接界。
蘭坡嶺在縣北三十里。
鳳山在縣南三十里,上多巨石,嶔崎玲瓏。其旁左右二峰,展翅而立,如飛鳳之奮翼。東北數小峰,位置錯落,名鳳彈山,學宮之案山也。西南有小崙曰鳳鼻山,邑治之案山也。其聯於東北與鳳彈相屬者曰赤山。
瑯嶠山距城南二百四十里。山高而險,下有生番。又南距城二百七十里為朝華離山,又十里為網翠山,對崎者為老佛山。又南直抵波濤中者,為沙馬磯頭山,凡距城三百七十里(一名仙人山,呂宋商船以此山為指南)。其頂常帶雲霧,非天朗氣清,不能見也。迆東為大烏萬山、大柴高山、霄馬千山,皆背立傀儡山之後,俯臨海中。
赤山(與東北赤山同名異地)在縣東十里,其頂時裂,湧泥如火燄,置薪其上,則煙起焉。由此而南,悉屬番社。又五里曰觀音山,起伏盤曲,中有一峰屹立,眾小峰拱峙於側。迆北十餘里為七星山,七峰上皆戴石,圓密如星。
傀儡山在縣東六十里,聳出重霄,常帶雲霧,內地舟至澎湖,即見此山;重岡複岫,皆人跡所不到(野番居之)。其南為蜈蚣嶺。又東距城七十里曰彌濃山,八十里曰北葉山,皆傀儡之支。
啞猴林山(一作阿猴林)在縣東,林木茂密,漸入番界。
尖山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孤峰秀削,勢若玉筍瑤篸。
漯底山在縣西北十五里,平原曠野,中浮一邱,頂寬平,有一小竅出水,其深無底。
小滾水山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北聯大滾水山,相距十餘里,上有濁泥水湧出(舊志云:有湯泉,泉源沸突,瀦為潭,周數十里,中起三洲,居民決水灌田數千頃)。去城七十里為大龜文山,旁為卑南覓山,為芋匏山,與嘉義之內優山連界。
毗南謐山在縣東南二百二十里,北接崇爻山,有鹹水泉,煎之成鹽,界於彰化。
南謐東嶼在縣東南海中,距南謐三里許,為一方之蔽。
打鼓山(一統志作虎子山,俗呼打狗山)在縣西南七里,特峙海濱,其下為打鼓港(舊有番人居之,其遺種尚有存者,今水師營壘在焉)。由此蜿蜓而行、勢若長蛇者,為長蛇山。其隔海參差、遠近浮沈而列於左右者,西有石佛嶼,石佛嶼之北有石塔嶼,南有涼傘礁,皆屹立於海中。
旗後山在縣西南十二里。
小琉球山在西南大海中,突起一峰,盤鬱蒼翠,周三十餘里,無人居,多產椰子竹木,下多巉巖巨石,大舟灣泊甚難,為水口關鎖。
紅頭嶼在南路山後,孤立海中。山內四圍平曠,傍岸皆礁,大船不能進泊,每用小艇以渡。山無草木。番民以石為室,卑隘不堪起立(番俗六考云:山多產金,番無鐵,以金為鏢鏃槍舌。昔年臺人利其金,私與貿易,因言語不諳,臺人殺番奪金。後復邀瑯嶠番同往,紅頭嶼番盡殺之。今則無人敢至其地者)。
火燒嶼在傀儡山後東北(採訪稿云:嘉慶初,有冬港販戶曾開盛及小琉球漁人至其地蓋寮以居,有番童來,探詢之,云系紅頭嶼人因殺酋長懼罪載其婦子漂海至此,遂居焉。盛於次年復載穀種諸畜,挈眷其地,開墾耕作,往返貿易。今人數已倍於前矣)。
琅嶠南嶼(在縣南,自沙馬磯頭一潮水可到,遠瞰微茫,舟人罕至,土番所居)。
海在縣西南。
淡水溪在縣東南三十里,源出東北大山,南流逕大澤機社(治東北五十里)、阿猴社(治東北四十里),納阿猴溪(源出本社)、巴六溪水(治東南五十里,源出山豬毛社後山,屬歸化生番)。而阿猴溪所受之大澤機西溪、北溪,亦合流同匯(西溪源出大澤機西南山,北溪源出大澤機內山,至塔樓社合流),至淡水社(縣南四十里)西出為下湛溪(亦名西溪,分流溉田,又西流入海)。又南流,合冷水溝水(治東南四十五里),又受力力溪(縣西六十里,源出東南大山),匯為東港(縣東南三十里)入於海。
放■〈糸索〉溪在縣東七十里,源出東南大山。有二源:北曰尖溪,南曰畢鄉溪;合西南流、經■〈糸索〉放社,會關帝港(縣東五十里)、茄藤港(縣東北五十里,另分一支入彌陀港),又西南至鱉與港(治東六十里)入於海。
竹仔港在縣北,西流入於海。
彌陀港在縣西北二十里,納茄藤港西流之水入於海(茄藤港西流,自乾隆十三年始中間禁塞,二十四年知府覺羅四明檄臺、鳳二縣疏濬,定令歲修一次)。
蟯港在縣西北十五里,源出小岡山,西流會觀音山水,經治西維新里入於海。
萬丹港在縣西十里,西入於海。
打鼓港在縣西南七里。港口有巨石劈分水門成南北二支。南入為前鎮港,又入為鳳山港,至鳳山莊入於海;北入為硫磺港,至興隆莊匯為城內河,其委入於海。
中港在縣東南五十里,潮過赤山(治東十里)轉而東,過淡水港,南受下淡水雜流,西入於海。
草潭在縣東北觀音山莊。又縣境有風櫃、金荊、三鎮、龍鬚等潭。蓮花潭在縣學宮前,長堤修垣,水木湛然;其中遍植荷花,露淨香清,為泮宮佳境。
湯泉一在下淡水社,源出赤山,無定處;一在大滾水山,山不甚高,其上瀵湧出泉,相去十餘里。
嘉義縣
大武巒山在縣東北,邑主山也。由大遯山南馳七百餘里,山脈停駐,挺特圓秀。其北為玉山,奇幼瑩徹,高出萬山,無遠不見,終歲雪封,惟晴明偶見,有頃則煙霧復合,見之非風即雨,輒有奇驗,是為邑治之後障,接彰化界。由大武巒迤■〈辶里〉而西,距城十里,橫岡如帶,近貼邑治之背者,為牛朝山。自右旋左,蛇伏於草地尾,復有小山,逆於水口,為邑治關鎖。
國朝程夢林記略:玉山之名,莫知於何始。不接人境,遠障諸羅邑治,去治莫知幾何里。或曰山之麓有溫泉,或曰山北與水沙連內山錯,山南之水達於八掌溪。然自諸羅以來,未聞有躡屐登之者。山之見恆於冬日,數刻而止。予自秋七月至邑,越半歲矣,問玉山,輒指大武巒山後煙雲以對。且曰:是不可以有意遇之。臘月既望,館人奔告,玉山見矣。時旁午風靜無塵,四宇清徹,日與山射,晶瑩耀目,如雪如冰,如飛瀑,如鋪練,如截肪,莊嚴瑰偉,三峰並列;中峰尤聳,旁二峰若翼乎其左右,二峰之凹,徹間以青。注目瞪視,依然純白,俄而片雲飛墜中峰之頂,下垂及腰,橫斜入右,於是峰之三頓失其二,遊絲徐引,自下而上,直與天接。雲薄於紙,隱隱如紗籠香篆中。微風忽起,影散雲流,蕩歸烏有。皎潔光鮮,軒豁呈露。蓋瞬息間而變幻不一,開闔者再焉。過午則盡封不見。以予所見聞天下名山多矣。嵩少、衡華、天臺、雁蕩、武彝之勝,徵奇涉怪,極巍峨,窮幽渺,然人跡可到;泰山觸石,匡廬山帶,皆緣雨生雲;黎母五峰,晝見暮隱,不過疊翠排空,幻形朝暮;豈若茲山之醇精凝結,磨湼不加,江上之青無能方其色相,西山之白莫敢比其堅貞,大賢君子欲從之而末由,羽客緇流徒企瞻而生羨,類有道知幾之士,超異乎等倫,不予人以易窺,可望而不可即也。
大福與山在縣東北十里,即大目根山也。與覆鼎金山同為邑治右肩。又東五里曰枋仔岸山,三十里曰尖山。又東距城六十里曰鹿楮山、打利山,又五里曰鹿仔埔山,為邑右之外護。
葉仔林山在縣東北七十里,與大武巒遙接。自東而旋於北,居邑右臂六十里曰鼎蓋梁山。平頂隆脊,狀如釜蓋,與鼎蓋梁並崎者曰梅坑山,凡距城三十里。其北曰奇冷山(即奇嶺社之山),山高百丈。臺地最暖,惟此山積雪至春杪不化。山之北與彰化接界。
阿里山在縣東南十里,地極遼闊,內有八社。又東南三十里為大龜佛山,同為邑治左肩。又東而肚武膋山(一名大武膋山)、畬米基山,並距城一百二十里,外輔乎邑治之左。
馬稠山在縣東南二十里。自半月嶺而南,又西轉為關子嶺山,徑逼仄如重關天險。又十里曰糞箕湖山。其西南十里為小龜佛山。其東南有赤山。臺地土多黑淤,惟此山盡赤,為得正色。折而南曰玉案山(舊名玉枕),繚曲北向,居邑左臂,為學宮之案。其麓曰小山,曰火山,水石相錯,石罅泉湧,火出水中,有燄無煙,高三、四尺,亦名火泉。隨風斷續,雨至愈發。或以茅引之烹茶炊黍,頃刻而成。又有小罅如線條,窺之紅若丹爐。上有大樹垂蓋,枝葉與火燄縈拂,長青不隕。火之所出,泉流如沸,而掬之僅微溫耳。時有魚蟹出入其中。真臺地之一奇也!柏近有大小石門二山。又十里為嵌頭山,巉岩陡絕,上有唣囉婆山,與大龜佛山遙接。又東南為大武壟山,距城六十里,繞於玉案之後,與學宮遙對焉。
翁仔上天山距城東南八十里,山極險峻,其形如老翁扶笻揚步天際。相近有五步練山,險削不可容足,與消離山並峙。又十里為筆架山,為虎頭山,並以形似名。又十里為鹿馭山,為琅包山,下有曠埔,居人多耕種。其中又有內加拔山、東西煙山,並距城東南百里。其外鳥山,又其外皂羅袍山,去城百八十里,人跡罕至,東南之極境也。
荷包嶼在縣西三十里。
北門嶼在縣西南五十里沙馬溝之右。
南北鯤身在縣西南七十五里,皆沙阜堆聚,與七鯤身同。
青鯤身與青峰闕俱在縣西南八十五里,皆面臨大海。
海在縣西。
虎尾溪在縣北六十五里,界彰化(彰化南五十餘里,水濁而迅,泥沙滾滾,人馬牛車渡水疾行,稍緩則有沒腹埋輪之患。夏秋水漲,有竟月不能渡者)。源出彰化水沙連內山,過水沙連社合貓丹、巒蠻二社濁流,西過牛相觸山(彰化東南五十六里,由水沙連分支),北入東螺(彰化川),南合阿拔泉溪(源出縣東十里阿里山之西),過黃地崙渡(縣北十里)、布嶼稟渡(縣北今屬彰化),出白沙墩之北,至臺子挖港入於海。
笨港在縣西三十里,源出阿里山之南曰三疊溪(縣北二十里,為笨港上流),至雙溪口(縣北二十餘里打貓崙仔莊),石龜溪、尖山水來會(石龜溪在縣北二十五里,源出東北奇冷山;尖山水源出本山),西過白沙墩之南為笨港,出土獅子莊至於楫子寮入於海。
蚊港在縣西南六十里,從青鯤身曆南、北鯤身,東旋青峰闕,納八掌溪南流(八掌溪在縣南二十里,源出玉山,西出為冬港,南出青峰闕來注),有嘓溪合哆囉嘓社北水、九重溪水分北支入焉(嘓溪在縣南三十里,源出東南大武壟山十八重溪之北;哆囉嘓社北水在縣南三十里,源出本社;九重溪水在縣西南五十里),牛朝溪水亦入焉(在縣西五里,源出大武壟山,曆大福與山為龜仔港,又西為猴樹港,南至青峰闕來注),至頭港仔會冬港(縣西三十五里,納八掌溪西流來會),又南過威里東別為鹹水港(縣西南四十里,為蚊港下流),支分於北為井水港(縣西南四十里),其正流入於海。
內連珩溪在縣西南四十里威里南,受上下急水溪(縣南四十里,源出東南關子嶺內山,在上為上急水,出小龍船窩為下急水),嘓溪之西流亦同匯焉(北流入蚊港見上)。又南為倒風港(縣西南六十里,即本溪下流),復分三支,北為鐵線橋港(縣南五十里),南為茅港尾港(縣南六十里),西南為麻豆港(縣西南六十里),其正流入於海。
灣裏溪在縣南七十里,源出噍吧哖社內山(縣東南七十里),過五步練、大武壟二山,合卓猴山水於石仔瀨,西流為加拔溪(即本溪下流),合烏山頭水,過赤山(有渡名拔子林渡)至灣里(縣南有渡,往郡孔道),過蘇厝甲、檨子林、蕭壟西出為歐汪溪,入於海。
新港溪在縣南八十里,南流為臺灣縣(溪見上),北流為嘉義縣。溪東出為灣港(縣西南木柵保海■〈氵义〉,距縣七十里,有渡二:一名灣口渡,一名小橫渡),為竿寮港、直加弄港、西港、仔港、含西港,又有支港曰卓加港(並縣西南安定里海■〈氵义〉,距城八十五里,俱有渡)。港口有魚鹽,西出為大海。
白水溪在縣東北二十五里,源出玉枕山,西入大排竹、臭祐、下加冬諸莊。
土地公港在縣西北三十五里,由猴樹港之南入於荷包嶼潭。
馬沙溝在縣西南八十五里,北接臺灣縣之安平鎮,西通海。
白須公潭在八掌溪之北。牛拇芝潭近海,廣可一、二里,多產魚。荷包嶼大潭,周二十里。
紅毛井在縣署之左,鑿自荷蘭,因名。方廣六尺,深二丈許,泉甘冽於他井。相傳居民汲飲是井,則不犯疫癘。今更名為蘭井。
溫泉在玉山下,凡數處。
彰化縣
大烏山在貓霧捒、上保、東勢角內極東之境,距縣百有餘里,據萬山之顛,是為邑之祖山。迆而西行,距縣城東十里曰紅塗崎山,左分支為燕霧山,右分支為快官山。中峰疊翠,層巒聳拔,是為八卦山,距縣東三里,頂平而方,高出眾峰之上,舊名望寮山(按一統志及郡志並作寮望山,惟新縣志作望寮山),一名鎮山,一名定軍山,邑主山也(舊建鎮番亭,後改曰鎮亭,嘉慶十六年邑治建城後,又於山上建一磚寨名曰鎮寨)。繞縣而北曰大肚山,距城十里,與八卦山對峙。其後為貓霧捒社。又十里曰龍目井山,其下有井,所謂龍目甘泉是也。又十里曰鰲頭山(俗呼牛罵頭),又五里曰沙轆山,又北距城四十里曰紅圳頭山,其上平坦,居民數莊。
觀音山距城南四里,尖峰秀拔,邑朝山也。前二里曰白沙坑山,峰巒奇聳,遙拱邑治(邑之書院命名白沙,蓋取諸此),內有龜山、虎山、巖山,有埤仔後山,峭拔秀麗,為諸山冠。又三里曰內莊山,其旁有圓仔山、水坑山,皆相屬。
黃竹坑山在縣東三十里,其山數十崙皆竹,望之蔚然。相近有北投山。東為筊■〈?老〉山,平地突起,高峰聳拔。方言:筊■〈?老〉,竹器也;其山圓頂,象形以名。東十里為內木柵山,地頗平曠,中墾田園,居民凡十餘莊。迆南為南投山(下有縣丞署)。
火燄山距城東五十里,貓羅山、貓霧捒山為之左右(郡志云:貓羅山在縣東二十五里,與嘉義之玉枕山南北斜照;貓霧捒山在東北三十里),數峰皆秀削插雲,狀若火燄。曙色初開,霞光爛然,為邑佳景。其下為烏溪之流所經。山半有蝙蝠洞,上有池,周數丈,雖旱不涸。旁為萬丹山(草萊新闢,其內有八杞仙、龍眼林、番仔吧等莊)。又東二十里為竹腳寮山,其內有林■〈王冀〉埔(居人耕種其中)。又東,九十九峰玉筍瑤篸,排空無際,其下為大吼山。
華蓋山距城東百里而遙。臺郡諸山,自淡水以下皆南向,惟此山西向,邑治第一山也。挺秀超拔,烏溪之源出焉。其南為埔里社,北為眉宗社。
阿里史山在縣東北四十五里。其頂落脈斜飛,至大里杙止。旁有岸里山。又五里曰樸仔籬山,山南與玉山接,大不可極。又東北去城六十里曰東勢角山(其地有屯田、隘田五百餘甲),南有水底寮山(配屯番口糧園四百餘甲),又五里曰大茅埔山(中墾良田數百甲),又五里曰大榖埔山(新志有大姑婆山,疑方言之訛),又五里曰罩蘭山(山麓屯田三百餘甲)。
大武郡山在縣東南四十里,由牛相觸山分支右出,橫亙二十餘里(舊通志云:去大雞籠七百餘里,在虎尾溪之北)。西南有大武郡社,相近有施厝平頂山(山勢平坦,地多產■〈木庶〉)。又十里曰虎仔坑山,左連八娘坑山、外觸口山,去城六十餘里。又東南曰牛相觸山,由水沙連分支,南北兩峰,勢若相角,中隔一溪,南為嘉義斗六門界,北為大武郡界。
江西林山距縣五十餘里,平地突起,傅察福公剿林逆時曾駐營於此。
阿拔泉山在縣東南六十五里。山麓之水,發源於阿里山,西北經竹腳寮山,西轉為嘉義之阿拔泉溪焉。
內觸口山在縣東南六十五里。清水、濁水二溪逕此合而西流,北連集集山、八仙山、風爐山,南連清水溝山、牛穩格山、豬母朥山。
大半天山在水沙連內濁水溪南畔,距城東南七十五里,危險絕倫,與小半天相連,旁有大平頂山、溪洲仔山。
水沙連山在縣東南百里,內有大湖,四面皆山,中有二十四番社,皆負山隔湖而居,路極險。其內南港有吷山、木扣山、卓咯山、丹山、頭圍山、二圍山、木武郡山,北港有貓袖眉山、致霧山、福骨山,人跡罕到,莫能詳考。惟南北兩澗沿岸堪往來,外通斗六門、竹腳寮,為各社總路隘口。
集集山在沙連保,高峰聳拔,峻秀無雙。顛有兩池,分居左右,周五丈餘,大旱不涸,名廕龍池。
雪山在水沙連內,經年積雪,瑩徹光明,晴霽遙望,輝如白玉,又名玉山,與嘉義接界(互見嘉義山)。
水沙浮嶼在水沙連之中。水沙連四周大山,山外溪流包絡,自山口入為潭,廣可七、八里,屈曲如環,長二十餘里。中突出一嶼,番多繞嶼以居,僅空其頂,云頂為屋則社有火災。岸草蔓延繞岸。編架竹木以浮水上,藉草承土而種稻,謂之浮田。其嶼圓淨開爽,青嶂白波,雲水飛動,海外別一洞天也。
直加連嶼在縣東南九十里。
海在縣西。
大甲溪在縣北四十里,與淡水接界。發源岸里內山,過樸子籬山,經岸里社,至紅圳頭南,分為牛罵溪(縣北四十五里,以經牛罵頭山得名),匯於牛罵社入海。又北流分為蛤滿溪(縣北四十五里),曆鐵砧山,至大甲山南(二山俱縣南百里)入於海。
奔山港分大甲溪西北過奔山(治東北,與牛罵頭山、沙轆山、大肚山連接),又西為港,入於海。
草港在縣北四十里,發源南投山,過北投為大肚溪(治北十里),經貓羅社(治東三十里),貓羅溪合萬斗六溪入焉(萬斗六溪,縣東北二十里,源出火燄山後)。萬斗六溪復合萬丹溪同匯(萬丹溪,縣東五十里,源出岸里內山)。至紫坑仔社(縣北五里)合水沙連九十九峰水,出阿東社(縣北四十里),合貓霧捒溪(縣東二十里,源出岸里社),又北為草港,入於海。
塗墼窟港在縣北,受大肚溪支流為港入海。
鹿仔港在縣西十五里,發源大武郡山曰大武壟溪(縣東二十里),西出馬芝遴社(縣東二十里),又西為鹿仔港入於海。
海豐港在縣西南六十里,道源嘉義縣虎尾溪,北流曰東螺溪(詳嘉義川),折而西過馬辰(有打馬辰渡)、樹子腳(有渡)、貓兒干(有渡)匯為海豐港,入於海。
三林港在縣西南四十里,直海豐港北,受東螺溪支流入於海。
臺子挖港在縣南五十里,受嘉義虎尾溪南流,匯為港入於海(有浮嶼可泊舟)。
五條港與嘉義接界,發源水沙連牛相觸山下,逕福骨山、木扣山(俱水沙連內,距縣九十里)曰濁水溪,南流出外觸口,清水溪入焉(清水溪,治東南六十里,源出水沙連內觸口之杉木嶺),瀦為大湖(治東南九十里),西流至嵌頭,合西螺溪(治南五十里,導源濁水溪,還注本溪)、三條圳溪(治南四十里,介東、西螺之間),匯為五條港,入於海。
水里港在縣北二十里,海■〈氵义〉所入。
五■〈氵义〉港在縣北三十五里沙轆山北,有南汕海■〈氵义〉入焉。
王宮港,海■〈氵义〉所入(港口寬,可泊巨艦數十)。
日月潭在水沙連內,兩邊水色不同,中突一嶼曰珠山。大窟潭在北投火燄山半壁,水止微出,大旱不涸。水漣潭在半線山內,方廣二丈餘,形如井,崇山環列,天將風雨則水漲,發聲如潮,番民以佔陰晴。鬼面潭在牛線山內,水泉停瀦,夏秋溢,春冬涸。月眉潭在和美線邊,形如月眉。
古月井在東門外,距城三百步,前系李家園內八卦山麓,泉忽湧出,甚甘。紅毛井在東門外半里許,泉有數穴,味亦清甘。龍目井在治北十七里,其泉噴湧數尺,山下田數十甲皆資灌溉,旁有兩石,狀似龍目,故名。國姓井在治東北六、七里柴坑仔莊,視之尺許,白沙明淨,以繩墜石則不知所底,繩盡少刻,石自躍出。
淡水廳
大雞籠山在廳治北二百五十里,一望巍然,臨於海上;諸山之起脈,全臺之結腦也(洋船以為指南)。稍東為三貂大坪山(諸羅志作山朝山),山極高大,北分小支由遠望嶺至卯里鼻入海(臺郡皆山在東、海在西,噶瑪蘭則海在東、山在西,至卯鼻而東西各異矣)。繞而東為噶瑪蘭界。由三貂西分支為蜂子崎山,山下曰水返腳(潮漲至此,故名)。復西為搭搭優內湖山,曲而轉者為劍潭山。復西南為芝蘭山、奇里岸山、北投山,復曲而轉為關渡門山(一名乾豆門)。去治北百六十里為滬尾山(山有砲臺,俯瞰滄溟,日西下則金光閃爍,氣象萬千,舊志所云戍臺夕陽者此也)。由三貂之西南,分支為錫口山、六張犁山,稍西為拳山。由三貂南分一支為猴山尖(由猴山尖內過三重大山即噶瑪蘭,但多生番,人不敢行),東南分一支為小熬洒桶山(一名蛇舌仔山),又分一支西折為咬狗寮尖,其南為橫溪,北為暗坑仔(暗坑仔內過一重大山即噶瑪蘭)。復西為冷水坑尖。自咬狗寮尖內山東行,直趨大姑嵌,至三坑子(與銅鑼圈毗連),復折西向北為尖山。尖山之南為桃子圈、大湖山。又西北為觀音山,內為獅頭巖山,與關渡門山相對。關渡山形如象鼻,形家謂之獅象捍門。
小鳳山在廳治北十里,為治右臂。北距四十五里為岸里山,路皆險峻。又北去治百里為南嵌山,百四十里為太平山,百六十五里為大遯山;其山自小雞籠山蜿蜓而來,矗起屹立於淡水港東北,亦曰奇獨龜崙山。百八十里為八里坌山。自關渡門穿港而西,雄偉傑出於淡水港之東南,是為東南之鎮山;山凡八面,故名為八里坌焉。二百一十里為小雞籠鼻頭山,峻峙海濱,有石空中,名曰石門。二百二十五里為金包里山,五百三十五里為山朝山;山南為蛤仔難(即噶瑪蘭,三十六社生番所居,人跡罕到)。
香山距廳治南十里,環拱廳治。又南十五里老衢山,四十五里為後壟山,六十里為嘉志閣山,百里為大甲山。
天馬峰在廳治南,高聳挺拔。折而西北曰五指山,距廳三十里,為廳治祖山。其北曰金山,為少祖山。又北曰南河山,西為九芎林山、犁頭尖山,北為鹽菜甕山,東北為銅鑼圈山。西下復起為八張犁山,南折為三合水山。又西南為新埔山,西為枋寮山。又西為鳳山、崎員山子,稍西南為鳳鼻尾,皆治右拱。八張犁西南為大湖口山,正西為楊梅壢山,為長岡嶺。稍北為頭重溪山、中壢山,皆治右沙之外護。
大崎山在廳治南,西行為石碎崙山,茄苳湖山,北為隙子山,南為南隘山。由大崎山南行為寶斗仁山、對換坪山,踰溪為三灣山,西為鹿廚坑山、南港仔山、馬龍潭山,皆治左拱。南港山之南為內西潭山(山下為海豐莊),又南為桶盤山,為樟樹林,為芎蕉灣(皆蛤仔市山)。北折為龜頭山,西行為弸崁山,為雷公嵌,迤南社為烏眉崎。由芎蕉灣復繞西南為銅鑼灣山,折而北為打那叭崎山、白沙墩山,南為吞霄內湖山,為火炎山,西下為金面山,為治左沙之外護。由火炎山過角口溪為石壁山,西為銀錠山(舊名鐵砧),去城東南九十餘里,作東南之鎮,踰溪為彰化界。
南山距廳治東十里,在竹塹社南,與眩眩山形勢相屬。八十里為三臺山(生番居之)。又東去治百八十里曰磺山,峙於大遯山之東,形如鼎之覆而三足出其上,童無草木,其土可煮為磺,故名。其東為雞柔山。
椰里歷山距廳治東北三十五里。又十五里為查內山(生番居之)。又東北去治百里為小龜崙山、祐武乃山,百五十五里為海山(舊為人所不到,後內地之人耕作其中,而內港之路通矣),百八十里為蓬崎山,二百三十五里為峰紫峙嶺。濱海有大山如獅,小山如毬,曰獅球嶼(又名半月沈江)。
雞籠嶼在廳東北二百五十里,端員尖秀,屹立海中,與大雞籠山隔水不遠,城與社皆在嶼之西面(又有福州街舊址,上建石城)。臺地無霜雪,獨此地極北,寒甚,冬有積雪。今設汛防其地。以在大海中,凡欲至者必先舉烽火,社番駛艋舺以渡。其西南有桶盤嶼,相距水程八里,為雞籠港關鎖。又有燭臺嶼、旗桿石,各相峙立焉。其東北有雞心嶼、香爐嶼、鳥嶼(海鳥多卵育於此)。又有羅漢石,或立或敧,其形奇古。其外有抬轎嶼,兩頭橫長,中微高,波濤汨沒,隱隱欲動。又有石曰雞籠尖(俗名雞籠杙),曰跳石,疊疊水面,自八里坌至大雞籠城跳石而行,長四十有五里,惟土番能之,蓋發龍之所,島嶼亦疊見錯出,爭為奇觀。
礁荖叭山距廳治東南五十五里,亦名打那拔山,小峰錯落,近海而峙。六十里為貓里山、合歡山。七十里為交眉山(生番居之)。八十五里為宛里山。九十里曰貓盂山,距四里為南日山;曰蓬山,去治百里。虎頭山一名倒旗山,距廳治西南七十里。
海在廳治西(淡水川多經入海,今依南北次第之:始南境之大安港,終北境之雞籠港)。
大安港在廳治南九十五里,接彰化北境。其發源於水沙連內山北過(源出南河山),西行受九芎林水(源出九芎林山)、八張犁水(源出八張犁山),轉而南,至斗崙,會三重埔水(源出三重埔山)、員山子水(源出員山子山)、柴梳山水(在金山西北),經廳治而北,歷湳子莊(治北三里)、金門厝(治北七里,溪名以此),由造船港(治西北十五里,亦名槺榔船頭)入於海(以上皆廳治南川)。
竹塹溪在廳北十五里,源出眩眩內山,曰眩眩溪(治西五里),東行受查內山水,又受鄰子吧荖山水(未詳),為竹塹溪。西行為竹塹港,入於海(竹塹港南北二線,可泊小舟,候潮出入,惟溪流沖壓,港路無定,晝則循標而行,夜則篝燈為號)。
鳳山溪在廳治東北十里,源出銅鑼山,過三合水(山名,在八張犁山南)會犁頭山北水(源出犁頭山),繞枋寮山前為魚寮港,西入於海。
南嵌港在廳治北七十五里,源出大姑嵌,合霄里溪(源出查內山)。
支吧里溪(源出合歡大山)、田厝溪(與支吧里溪同源異流)、加冬溪(亦同源異流)過桃子圈山會龜崙嶺南水,西入於海。
淡水港即滬尾港,在廳治北二百里海口,水程十里至關渡門,諸溪聚焉。長豆溪由八里坌南入(長豆溪源出八里坌山之南),磺溪由北投莊入(磺溪源出磺山),大隆同溪由番子渡入(大隆同溪源出暖暖三瓜子),擺接溪由二甲九入(擺接溪源出三坑子山,合橫溪水、南龜崙山水、海山水),艋舺溪(所匯眾流,北有小北勢溪、大北勢溪、蛇舌山前後水及拳山水、猴山尖水、獅頭山水、大坪林水,南有咬狗寮尖水、暗坑子水)、新莊溪(源出本莊)由艋舺街入焉。其內有大澳,分為二支:東北由麻丁翁(未詳)、搭搭優(山名,在水返腳西)凡四、五曲至峰紫峙(在治東北二百餘里),西南由武灣社(治北百五十里)、擺接社(治北百四十里)各數十里至滬尾港入於海(滬尾,正口也,商船皆泊此;其南為八里坌港,口淤淺,僅泊小舟)。
上淡水溪在淡水港東北二十里,源出東北大山中,深十餘尋,緣岸皆古梅,舟行數日不窮(中產紅心魚)。其水西流北折,合巴浪泵水(未詳)。岸里、南日二山,支分於南日社之後者曰房里溪,支分於銀錠山之北者曰貓盂溪,合匯於雙寮社海口(治南九十里)為大安港,西入於海。
宛里溪在廳治東南八十五里,源出於火炎山,繞蓬嵌山(一名蓬山,在火炎山西),經宛里山下折而北,西入於海。
吞霄溪在廳治西南七十里,源出南日山,西北徑倒旗山西入於海。
礁荖叭溪在廳治南五十五里,源出祐武乃山,徑南日、礁荖叭二山之南匯為港,西入於海。
後壟溪在廳治南四十五里,源出內潭,徑貓里山會貓里社水、嘉志閣山水,經弸嵌山下至街子尾,分而為二:一為蠔殼港(廳南二十里),一為正流,由溪洲前會後壟莊水至泊子寮合蠔殼港,經烏眉崎尾(山名),納新港埔媽宮後溪(源出新港社),為後壟港,西入於海。
中港在廳治南三十里,源出東南合歡山,曆五指山,自六大埔南流至三灣山,折而西,經對換坪山,受土牛上坪水(未詳),至鰻魚窟頭折而南,受南港子山水(源出南港山),迆而西,受馬龍潭山水,而莊山寮水(未詳)、中港社水自北來匯,西入於海。
鹽水港在廳治南二十五里,源出寶斗仁山,內經內隘,外受八股山水(未詳)、烏子林水(未詳)、茄苳湖水(源出茄苳湖山),西入於海。
隙子溪在廳治南十里,源出金山,合大崎山水、葫蘆堵山水,經雙溪受楓子林(未詳)、尾子水(未詳),繞青草湖(在金山西,有草結子似粟,亦名出粟湖),折而北,至隙子莊(治南十餘里),復回而西,經南埶(治南七里)受牛埔水、香山坑水入於海。
金門溪在廳治北,源出治南五指山,會象齒林水(源出象齒林山)、南河水北入於海。
雞籠港在廳治北二百五十里,為臺郡最北之港。四圍山環,暴風不害,可以泊舟。其西有港曰八尺門,又轉而北為深澳(兩處皆可泊舟)。西北為大海(以上皆廳治北川)。
磺山潭在磺山頂,潭深且廣,水湧如沸羹。
龍目井在大雞籠山之麓,下臨大海,四周斥鹵,泉湧如珠,濆地而起,甘冽冠於全臺。
澎湖廳(案胡建偉澎湖紀略云:郡志所載澎湖島嶼方隅、形勢、里數各異者,悉為更正。今所載多據焉)。
澎湖在臺灣縣西大海中,與泉州、金門所相望。島嶼錯出,泛若水中之鳧。其最大而宅中者曰大山嶼,廳署、協營在焉。中分五澳,幅員百里。
大倉嶼、涼傘礁嶼並距廳治北水程十有八里,又二里曰中墩嶼,又北距治三十里曰北山嶼,並有民居,中分四澳。又五里曰金山嶼,又五里曰險礁嶼,曰土地嶼。又距治六十里曰鎮海嶼(明時設兵防海),八十里曰吉貝嶼,內有民居,乃廳後極北之地。又二十里有石礁曰北礁,距治水程百里,沙線屈曲,半沈半浮,隱躍水面,最為險要。
虎井嶼距廳治南水程二十五里。又南距治四十五里曰桶盤嶼,六十五里曰馬鞍嶼,曰狗沙嶼,嶼多產狗沙魚,因名。七十里曰布袋嶼(一名船路礁嶼),舟行八罩者必由此進,水口僅容一舟,亦險道也;曰金雞嶼,曰味銀嶼;八十里曰八罩嶼(一名挽門嶼),居民稠密;曰將軍嶼,與八罩東西平分,中隔一水,其後為船帆嶼;九十里為鏡仔嶼(一名碀子),為頭巾嶼;又五里為南鐵砧嶼,上有大石,可三、四丈,其形如砧。最南為南嶼,距治水程百四十里,廣袤三十里(舊有民居,因被寇徙歸於八罩,永為禁地焉)。
林投嶼距廳治東水程十有九里。陽嶼、陰嶼並距廳治東水程三十里,二嶼平分一水,其左為香爐嶼(一名鼎灣嶼)。又東距治三十五里曰雞膳嶼,四十里曰鼓架礁嶼;又五里曰碇鉤嶼。
獅子礁嶼即師公礁嶼,距廳治西水程二十里。又六里曰牛心灣嶼。又西距治三十里曰西嶼,內有居民,分為十社,凡臺、廈往來之船皆以此嶼為標准。嶼有內塹、外塹二處,遇北風可泊舟。其西北距治三十五里曰小門嶼(即郡志所載丁字門嶼是也)。又西距治八十里曰墨嶼。
長岸礁嶼距廳治東北水程十有九里。又東北曰灣貝嶼、雁淨嶼,並距治二十里。又五里奎璧嶼,十里籃笨嶼(即籃板蓋)、屈爪嶼。又距治四十里曰鳥嶼。又東北白沙嶼,去治四十五里。
大烈嶼、小烈嶼並距廳治西北水程三十有五里。二嶼斜對,中分一水,有沈水礁在其間,號為吼門,舟行尤為險隘。相近有空殼嶼,嶼內空虛,不生一物,故名。又五里為北鐵砧嶼,又十里姑婆嶼,又十里月眉嶼,去治凡六十里。
小門嶼距廳治西北三十五里(即郡志所載丁字門嶼)。
東嶼坪、西嶼坪俱在廳治東南,二嶼對峙(以遠故久禁放牧及搭寮採捕)。又有東吉嶼、西吉嶼,亦東西平分,距治水程百二十里;內地航海者驗此以定去向,是為入臺之指南。其介在東、西吉之中者曰鋤頭嶼。
四角嶼距廳治西南水程十里,為大山嶼水口;十五里為雞籠嶼;六十里曰花嶼,七十里曰草嶼,二嶼青蔥,為澎湖諸嶼之最。又十里為大貓嶼,五里為小貓嶼,二嶼對峙,多產異石,以形名之。
廳治之澳二:曰天后澳(一名娘媽宮澳,在澎湖中)、紅毛城澳(在廳治二里媽宮後,有城,明俞大猷建)。
廳北之澳十有三:曰西溪澳(距廳十九里)、紅羅罩澳(即紅林罩,距廳二十里)、沙港底澳、青螺澳(距廳二十二里)、白猿杭澳、後寮澳(距廳二十五里)、城前澳(一名長岸仔,距廳四十里)、瓦硐澳(距廳五十二里)、鎮海澳(距廳六十里,中有萬丈潭可避颶風)、港尾澳(在鎮海澳西)、大赤嵌澳(在鎮海西三里)、小赤嵌澳(在大赤嵌西三里)、吉貝澳(距廳六十五里,為廳極北地)。
廳南之澳十有六:曰案山澳(距廳七里)、■〈虫戚〉子灣澳(一名雞母塢,距廳十六里,四面皆山,商船避風於此)、豬母落水澳(距廳十七里)、時里澳(距廳二十里)、禪垵澳(距廳二十二里,即井仔垵)、風櫃尾澳(距廳二十五里,可容小艇)、將軍澳、八罩澳、西垵澳、大花宅澳(俱在八罩南)、■〈王免〉門澳(即垵毛潭澳,在八罩東南)、布袋澳(在八罩北,內狹外廣)、水垵澳(在八罩西,行舟於此取水)、沙鉤澳(以上八澳俱距廳水程五十里,狹而淺,巨艦不得進)、承質澳(距廳水程百里)、壺內澳(在承質西)。
廳東之澳七:曰鼎圓子澳(距廳五里)、東衛澳(距廳六里,可泊舟;西衛無澳,兼名為東西衛澳。案舊志:西衛澳去城西二里許。又云:東衛澳在娘媽宮里許。是以紅毛澳為東衛澳也。今依府縣志訂)、雙頭跨澳(距廳十三里,可避北風)、鎖管港澳(距廳十六里)、林投澳、間子澳(俱距廳十九里)、文良港澳(即龍門港,距廳二十五里,居民聚焉)。
廳西之澳十:曰新城澳(即煙墩仔澳,距廳里許)、緝馬灣澳(距廳水程十五里,北風可泊)、大池角澳、後灣澳(俱距廳水程十八里)、牛心灣澳(一名鐵線澳,來臺之船多由此)、小菜葉澳(小舟多泊此)、內塹澳(三澳俱距廳水程二十里)、外塹澳(距廳水程二十二里,二塹在西嶼之背,懸聳天半,為渡海標准)、竹篙灣澳(距廳水程二十五里,介西嶼之北,南風可泊舟,其西北有二門:曰南吼門,曰大吼門,洪濤洶湧,舟楫罕通)、大菜葉澳(距廳水程二十六里,有石伏水,舟不可犯)。
廳東北之澳六:曰文澳(即暗澳,距廳四里)、蚱腳嶼澳(距廳七里)、尖山澳(距廳二十二里)、湖西澳、湖東澳、奎璧港澳(俱距廳二十五里)。
廳西北之澳四:曰潭邊嶼(一名後窟潭,距廳三里)、橫礁澳、小門澳(俱距廳水程三十里)、通梁港澳(距廳五十里)。
廳東南之澳一,曰烏嵌澳(在廳治東南十五里)。
師泉井在媽宮澳天后廟東。康熙間,將軍施琅駐師於此,禱神得泉。
噶瑪蘭廳
噶瑪蘭在臺郡東北,淡水之背也。番語作蛤仔難(或作甲子蘭、哈仔蘭,皆假借為音)。嘉慶十五年,總督方維甸入奏,始正為噶瑪蘭。其地逾雞籠極北,越三貂大嶺(諸羅志作山朝山),折而南至蘇澳為界,幅員二百餘里。其山自大雞籠分支,東渡八尺門港,雙峰陡起,高不可極者,為三貂山(山界寬廣,中多產藤,長數十丈,無業之民,以抽藤為生者數百人)。三貂之支東入於海,如象之彎其鼻也。噶瑪蘭居三貂之南、彎環之內,三面據山,東臨大海,平原寬廣,形若半規。三貂全面掖其左,擺芝草嶺搤其右,員山、玉山枕其後。三貂嶺路初開,盤石懸磴,崎嶇危險,下臨深澗,喧流如雷。山廣約數十里,登其顛俯瞰雞籠,海波洶湧,觀音、燭臺諸嶼、八尺門、清水澳、跌死猴坑、卵里鼻諸險,皆了然如掌。三貂之下有大溪,與淡水接界。踰溪迤北轉東,為半嶺,為草嶺。自此以下,皆東面海,是蘭之北境也。
海口北山東盡於烏石港,南山東盡於蘇澳。其山巉巖險絕,亂石縱橫,殆無蹊徑,惟番民能攀躋而上。自烏石港至頭圍、二圍,皆沿山西行(頭圍之內,今設有縣丞及守備汛),漸折而南,至於三圍。頭圍居海口,北倚大山,南為烏石港,西度荒埔過金面山之南,則二圍也。二圍之北有山曰擴擴山,西南過白石園、湯圍而為三圍。其北有礁坑、旱坑。又西南踰溪,達於四圍。又東南踰溪達於五圍。五圍去山稍遠,地處適中,局勢宏敞,蘭城在焉(五圍內,今設通判及都司營)。
海中有山與三圍相對者曰龜山。龜山之內,沙汕橫亙,此蘭之西勢也。若其東勢,則曠野荒埔,一望無際,惟羅東為在東勢之西(羅東設有巡檢司,今移駐五圍城內),頗近山,山內生番盤踞,遠望則玉山在焉。玉山當東勢之背,系彰化、嘉義所轄。
三貂之南有買豬未山,二山相距凡百餘里。其東南內山,從無名號,諸羅舊志以蛤仔難山概之。南有黑沙晃山,山極高大,亦臺郡鎮山也。自建城設官,而後沿山次第設隘,置壯丁守之,以防生番出沒。北自大里簡,南至施八坑,凡隘地二十所。其間有金面山、枕頭山、弸山、員山諸隘。施八坑者,乃由東勢山尾過山盤崙始至其處,南、北及西皆疊山茂林,西連叭哩沙喃,東出蘇澳,距東勢之馬鞍山、草山約可十里,阻隔山崙,本為生番地界,今則山置隘田,防禦益至,深林叢箐,漸次芟平,民無番害,始安堵矣。
海口自北而南:曰蛤仔難港、曰烏石港、曰蘇澳港;三港之水,皆會於沙汕內。
蛤仔難港有三,合諸山灘流與海潮會,一曰濁水溪(在五圍之後,險界南北,居人稱溪南為東勢,溪北為西勢,源出內山,會諸山之水東流,舊在噶里阿完社東旁入海,後因故道淤塞北徒,繞員山逕五圍之東,由烏石港入海),一曰北條溪(源出內山,屬西勢,在濁水溪之北),一曰清水溪(源出內山,屬東勢,在濁水溪之南),三溪並會於沙汕。
烏山港在西勢海口,其水自叭哩沙喃出,由此入海,與龜嶼相對。港口沙線如蛇(俗以為天生元武之象),港門淺狹,僅容小舟,三、四月間最為暢流,秋後則沙流填塞,蓋乘南北風為通塞也(內地及雞籠艋舺小舟,每乘南風運百貨進港,設有砲臺守港,以防海口)。
蘇澳港在東勢海口,港門寬廣,可容大舟。旁為加禮遠港。
溫泉在三貂山內。
——以上錄自重纂福建通志卷十五。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陆心源
(元)范德机撰
清·落魄道人
周·尹佚
清·张志聪
(明)杨慎
张可九
南唐·尉迟偓
清·朱元育
唐·尸罗达摩
明·赵宜真
(明)张应俞 著
清·刘智
清·胡蔚
清·袁世俊
明·霍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