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史记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史记新注
史记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盛冬铃 注译
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1〕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2〕著令甲,〔3〕称其忠焉。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4〕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5〕以无嗣绝,竟无过,〔6〕为藩守职,〔7〕信矣。故其泽流枝庶,〔8〕毋功而侯者数人。〔9〕及孝惠讫孝景间五十载,追修高祖时遗功臣,〔10〕及从代来,〔11〕吴楚之劳,〔12〕诸侯子弟若肺腑,〔13〕外国归义,〔14〕封者九十有余。咸表始终,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
【注释】〔1〕“列封”,此指有关列侯封爵的档案材料。“便侯”,指吴浅。吴浅于惠帝元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以长沙王吴芮之子的身份受封为便侯。“便”,音biān,县名,故治在今湖南永兴城关镇。〔2〕“长沙王”,姓吴名芮,秦末为番阳令,颇得民心,后举兵反秦,从项羽入关,被封为衡山王,归汉后,改封长沙王,卒于高祖五年(公元前二○二年)。“长沙”,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湖南安乡、益阳、新化、隆回以东地区,广西、广东、江西三省区及贵州东部、越南北部地区,都临湘,即今湖南长沙市。〔3〕“令甲”,当时法令以甲、乙、丙、丁为序,“令甲”即法令编次中的第一篇。据《汉书·吴芮传》,高祖曾制诰御史:“长沙王忠,其定著令。”〔4〕“疆土”,此用作动词,谓分疆裂土,划分出一定的地域。“王”,音w4ng,用作动词,为王,称王。“八国”,指汉初八个异姓诸侯王的封国:齐王韩信、韩王韩信、燕王卢绾、梁王彭越、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临江王共敖、长沙王吴芮。〔5〕“禅”,传。“五世”,据本书《诸侯王表》,长沙国共传五世:吴芮、吴成、吴回、吴右、吴差。吴差卒于文帝后七年(公元前一五七年),无子,绝封。〔6〕“竟”,自始自终,最终。〔7〕“藩守”,“藩”原指篱笆,是房舍的外蔽。分封在外的诸侯国有屏蔽、捍卫中央皇朝的义务,又称藩国、外藩。此“藩守”即指作为朝廷屏藩,有守土之责的诸侯王。〔8〕“泽”,恩泽、恩德。“枝庶”,古代宗法制度以嫡长子以外的诸子为庶子,庶子及其子孙被认为是宗族中有别于嫡系的旁出的支派,称为“枝庶”。〔9〕“毋”,通“无”。〔10〕“迫修”,清理前事。〔11〕“代”,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河北蔚县、怀安、康保、阳原、尚义以西,内蒙古化德以南,察哈尔右翼中旗、卓资、凉城以东,以及山西北部、中部地区,都晋阳,故治在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按,汉文帝刘恒原封代王,吕后死后,汉将相周勃、陈平等诛灭吕氏,迎立刘恒为帝,“从代来”,即指追随刘恒从代国来到长安的旧臣。〔12〕“吴”,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江苏睢宁、宿迁、涟水、阜宁以南,上海西部,浙江北部,安徽长江以南及嘉山等地,都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市。“楚”,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山东大汶河下游、费县、临沂、临沭及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曲阜、滕县及江苏徐州以东,江苏灌南、沭阳、骆马湖以北及安徽濉溪东部、灵璧北部部分地区,都彭城,即今徐州市。按,高祖封弟刘交为楚王,封兄子刘濞(音bì)为吴王。刘交传子郢(一作郢客),郢传子戊。汉初同姓诸侯王封国地域较大,并且自置官吏,拥有军队,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皇朝的统治。为了改变尾大不掉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景帝在即位之初就接纳晁错的建议,削减诸侯王封地。刘濞、刘戊竭力反抗,联结胶西王刘濞、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于景帝前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举兵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这次叛乱旋即被汉将周亚夫等平定。“吴楚之劳”,即指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功劳。〔13〕“诸侯”,指诸侯王。“肺腑”,这里用以比喻帝王的骨肉至亲。〔14〕“归义”,投顺归化。
【注释】〔1〕“孝惠七”,指汉惠帝在位的七年,公元前一九四年——前一八八年。汉代标榜以孝治天下,自惠帝起,每个皇帝的谥号前都加“孝”字。〔2〕“高后八”,指吕后执政的八年,公元前一八七年——前一八○年。〔3〕“孝文二十三”,指汉文帝在位的二十三年,公元前一七九年——前一五七年,其中前元十六年,后元七年。〔4〕“孝景十六”,指汉景帝在位的十六年,公元前一五六年——前一四一年,其中前元七年,中元六年,后元三年。〔5〕“建元”,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四○年——前一三五年。“元封”,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一○年——前一○五年。建元、元封之间尚有元光、元朔、元狩、元鼎等年号,自建元元年至元封六年共三十六年。〔6〕“太初”,汉武帝年号,共四年,公元前一○四年——前一○一年。“太初已后”谓太初元年以后。“已”通“以”。〔7〕“顷”,谥号。〔8〕“元鼎”,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一六年——前一一一年。〔9〕“坐”,触犯某条刑律,因为某种因由而获罪。“酎金”,汉代制度规定,皇帝祭祀宗庙,诸侯要献金助祭,称为酎金。如果所献之金成色不足,数量不够,或不按时送到长安,就要削除爵位,取消封国。“酎”,音zh^u。按,吴千秋嗣位之年史籍缺载。〔10〕“轪”,音d4i,县名,故治在今河南息县南。〔11〕“相”,官名,诸侯王国的相统率王国众官,辅佐诸侯王掌管政务,其职权和地位与郡守(太守)相当。〔12〕“利仓”,《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黎朱苍”。〔13〕“豨”,音x9。〔14〕“秩”,《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扶”,并谓彭祖于文帝前十六年(公元前一六四年)嗣位,在位二十四年,则侯扶(秩)当于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嗣位。“东海”,郡名,辖境约当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市、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治郯县,故地在今山东郯城北。“太守”,官名,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本称郡守,景帝中二年(公元前一四八年)改名太守。〔15〕“行过”,谓皇帝出行车驾经过。按,元封元年春,武帝曾东巡海上。〔16〕“不请”,未经请示。〔17〕“当”,判罪。〔18〕“平都”,县名,故治在今陕西安塞东,或以为在河北武强东平都村。〔19〕“齐”,此指秦汉之间由战国田齐旧贵族建立的齐国,当时齐王田广及其相田横拥兵自保,既抗楚,亦拒汉。〔20〕“高祖三年”,公元前二○四年。〔21〕“孝”,谥号。〔22〕“扶柳”,县名,故治在今河北冀县西北。〔23〕“姁”,音x&。〔24〕“吕氏事”,吕后执政期间,重用自己的弟侄,吕氏集团密谋全面夺取政权,并篡夺皇位。吕后死后,忠于刘氏的汉将相断然采取行动,用武力消灭了吕氏集团。吕平即在这次政变中自杀,所以说他“坐吕氏事诛”。〔25〕“郊”,当作“洨”,县名,故治在今安徽固镇东。“洨”,音xi2o。《汉书·外戚恩泽侯表》作“汶”,当系形近致误。〔26〕“悼武王”,指吕后长兄吕泽。吕泽从刘邦起兵,为汉将有功,高祖六年(公元前二○一年)封周吕侯,高祖八年卒,谥“令武”。高后二年(公元前一八六年)被执政的吕后追尊为王,改谥“悼武”。〔27〕“武王”,即“悼武王”。〔28〕“七月”,本书《吕太后本纪》作“十月”。“壬辰”,本书《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作“丙辰”。〔29〕“吕”,当时为吕氏封王专设的诸侯王国,所辖即济南郡地,约当今山东章丘、济阳、邹平及济南市等地,都东平陵,故治在今章丘西。〔30〕“产以吕王为汉相”,按,吕产前此于高后七年(公元前一八一年)被改封为梁王,吕后又改梁国为吕国,所以吕产仍称吕王。吕后死于高后八年七月,遗诏以吕产为相国。汉代统率百官、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高级官员或称丞相,或称相国,为三公之一,相国位望较丞相稍尊。〔31〕“南宫”,县名,故治在今河北南宫西。〔32〕“大中大夫”,官名,即太中大夫,为郎中令属官,掌议论。《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中大夫”。〔33〕“梧”,县名,故治在今安徽萧县南。〔34〕“军匠”,一种军职,负责管理军中匠人。“郏”,音ji2,县名,故治即今河南郏县城关镇。〔35〕“汉”,秦亡后,项羽分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领有今四川东部、中部、陕西南部和湖北西北一小部分地。此“汉”即指刘邦当时的封国。〔36〕“少府”,官名,九卿之一,掌管山海地泽的税收,供皇帝私用。〔37〕“长乐、未央宫”,汉代长安的两座主要宫殿。长乐宫故址在汉长安故城东南隅,未央宫故址在汉长安故城西南隅。高祖时皇帝在长乐宫视朝,惠帝末,皇帝移至未央宫视朝,长乐宫改为太后居处。〔38〕“长安”,汉长安故城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城墙在惠帝元年至五年(公元前一九四年——前一九○年)分五次筑成。〔39〕“齐”,谥号。“阳成”,複姓。〔40〕“敬”,谥号。〔41〕“靖”,谥号。〔42〕“元光”,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三四年——前一二九年。〔43〕“元狩”,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二二年——前一一七年。〔44〕“季父”,父亲的幼弟,最小的叔父。“弃市”,古代在闹市区执行死刑,并陈尸示众,表示与众共弃,称为弃市。〔45〕“平定”,乡邑名,确切地点今不可考。〔46〕“留”,县名,故治在今江苏沛县东南。〔47〕“家车吏”,王侯家吏的一种,专管王侯私家用车。〔48〕“枭骑都尉”,武官名。“枭”,音xiāo。“枭骑”,意谓勇猛的骑兵。〔49〕“得”,生擒活捉。“楼烦”,族名,当时游牧于今内蒙古南部、陕西北部,精于骑射。此“楼烦将”当指项羽军中的楼烦将领。〔50〕“用”,因。“齐”,诸侯王国名。刘邦于高祖六年(公元前二○一年)封庶长子刘肥为齐王,汉初,齐国辖境约当今山东北部及山东半岛地区,都临菑,故地在今淄博市东临淄镇。“丞相”,诸侯王国的相本称丞相,景帝中五年(公元前一四五年)后才改称相。〔51〕“一云项涓”,意谓另一种说法认为齐受的军功不是“得楼烦将”,而是生俘了项涓。项涓当系项羽族人。〔52〕“齐受”,本书《吕太后本纪》谓其人名“寿”。〔53〕“康”,谥号。〔54〕“博成”,县名,即博县,故治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55〕“郎中”,官名,为帝王或高级贵族的侍从,内充侍卫,外从作战。〔56〕“丰”,邑名,属沛县,故地在今江苏丰县城关镇,刘邦即丰邑人。〔57〕“雍丘”,县名,故治即今河南杞县城关镇。秦二世二年(公元前二○八年),刘邦、项羽曾合兵大破秦军于此。〔58〕“荥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楚汉战争时,项羽、刘邦二军曾在此相持。“荥”,音xíng 。〔59〕“沛”,县名,故治在今江苏沛县沛城镇。〔60〕“康侯”,指吕后次兄吕释之。吕释之于高祖六年(公元前二○一年)封建成侯,惠帝二年(公元前一九三年)卒,谥“康”。〔61〕“吕宣王”,指吕后父吕公。吕公史失其名,于汉王元年(公元前二○六年)封临泗侯,汉王四年卒。高后元年(公元前一八七年)被吕后追尊为吕宣王。“宣”,谥号。“寝园”,陵园。皇帝、诸侯王陵墓设有寝殿,作为祭祀之所,故名。吕公被吕后追封为王,其墓园即称寝园,视同诸侯王。按,“奉吕宣王寝园”,《汉书·外戚恩泽侯表》作“奉吕宣王国”。 〔62〕“不其”,县名,故治在今山东崂山西北。“其”,音j9。〔63〕“襄成”,县名,故治在今河南襄城城关镇。〔64〕“常山”,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河北保定市,安国、 栾成、赵县以西,高邑、赞皇以北,满城、阜平以南地。都真定,故地在今石家庄市东。按,“常山”本作“恒山”,后因避文帝刘恒之讳改“恒”为“常”。据本书《吕太后本纪》,吕后立外孙女张氏(张敖及鲁元公主之女)为惠帝后,张后无子,冒后宫美人所生之子为子而鸩杀其母。惠帝死后,吕后即以此子继位,作为名义上的皇帝,自己临朝称制。又封惠帝后宫所生之子彊、不疑、山、朝、武、太等为诸侯王、列侯。初封常(恒)山王的是不疑,不疑封不久即死。又改封襄成侯山为常(恒)山王。山改名为义。后所立少帝知自己并非张后所生,颇出怨言,吕后恐他长大后为变,于高后四年(公元前一八四年)藉口少帝久病不癒,心智昏乱,废其位,幽杀宫中,另立常(恒)山王义为帝,改其名为弘。吕后死后,双将相诛灭吕氏,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并称少帝弘及其弟朝、武、太等其实是吕氏之子,并非惠帝亲生,把他们全部杀死。〔65〕“轵”,音zhǐ,县名,故治在今河南济源市。〔66〕“侯朝为常山王”,吕后既立常(恒)山王义为帝,改立其弟轵侯朝为常(恒)山王。〔67〕“壶关”县名,故治在今山西潞城西。〔68〕“淮阳”,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河南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及项城、郸城部份地区,都淮阳,故治即今淮阳城关回族镇。按,吕后初封惠帝后宫子彊为淮阳王,彊死,又以其弟壶关侯武为淮阳王。〔69〕“沅陵”,县名,故治在今湖南沅陵南沅江东岸。〔70〕“长沙嗣成王”,长沙文王吴芮之子,名臣,高祖六年(公元前二○一年)嗣位,在位八年,惠帝元年(公元前一九四年)卒,谥“成”。〔71〕“顷侯福”,按,此记吴福与其父吴阳同谥“顷”,必有一误。〔72〕“哀”,谥号。〔73〕“薨”,音hōng,汉代诸侯王、列侯死称薨。〔74〕“上邳”,邑名,属薛县,故地在今山东微山西北。本名“邳”,因与下邳(今江苏邳县东南)为别,改称上邳。“邳”,音péi,一音p9。〔75〕“楚元王”,指汉高祖幼弟刘交。刘交于高祖六年(公元前二○一年)受封为楚王,在位二十三年,卒于文帝前元年(公元前一七九年),谥“元”。其事迹详见本书《楚元王世家》。〔76〕“刘郢客”,本书《楚元王世家》及《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记其人名“郢”。郢客在位四年,文帝前五年(公元前一七五年)卒,谥“夷”。〔77〕“朱虚”,县名,故治在今山东临朐东南。〔78〕“齐悼惠王”,指汉高祖庶长子刘肥,刘肥于高祖六年(公元前二○一年)受封为齐王,在位十三年,惠帝六年(公元前一八九年)卒。谥“悼惠”。其事迹详见本书《齐悼惠王世家》。〔79〕“城阳”,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莒县、沂南和蒙阴东部地,都莒县,故治即今莒县城阳镇,按,刘章为朱虚侯时宿卫长安,娶吕禄(吕后弟释之子,后封赵王,与吕产同为吕氏集团核心人物)女为妻。吕氏死后,吕氏集团策划夺取政权,刘章知其阴谋,与汉将相周勃、陈平等尽诛诸吕,立有大功,文帝继位后,先益封二千户,后又封城阳王。在位二年,文帝前三年(公元前一七七年)卒,谥“景”。其事迹详见本书《齐悼惠王世家》。〔80〕“昌平”,县名,故治在今北京昌平东南。〔81〕“太”,《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及《外戚恩泽侯表》记其人名“大”。〔82〕“为吕王”,吕后本以吕产为吕王,后改封吕产为梁王,立刘太为吕王,随即又改梁国为吕国,吕国为济川国,刘太改为济川王。〔83〕“赘其”,县名,故治在今江苏盱贻西南。〔84〕“昆弟”,兄弟。〔85〕“中邑”,县名,故治在今河北沧州市东南。〔86〕“中尉”,官名,负责都城治安。此当为以汉中尉的身份率军出战。“曹咎”,项羽部下大将,官大司马,封海春侯。汉三年(公元前二○四年)项羽攻克汉军重要据点成皋(今河南荣阳汜水镇),九月引兵东下,命曹咎坚守,曹咎轻易出战,兵败自杀,汉军复取成皋。〔87〕“贞”,谥号。“朱通”,《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其人名“进”。〔88〕“乐平”,乡邑名,属清县,故地在今山东聊城西。〔89〕“队卒”,《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队率”,即队长,一种低级军职。〔90〕“皇”,本书《高帝本纪》作“皇欣”,魏王豹部将,秦二世二年(公元前二○七年)十二月,刘邦(时称沛公)曾与皇合兵攻破秦军。“”,音x9n。〔91〕“郎”,官名,负责禁卫宫廷门户,帝王出行则扈从护卫。“陈余”,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人,秦末名士,与张耳一起参加陈胜起义军,受陈胜之命北略赵地。武臣自立为赵王,以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武臣死于内乱,陈余、张耳又立赵歇为赵王,后陈、张二人不和,项羽分封诸侯,分赵地立张耳为恒山王,徙赵王歇为代王。陈余攻逐张耳,复迎赵歇为赵王,自为代王,并任赵相。张耳归汉。汉三年(公元前二○四年)汉将张耳、韩信攻赵,陈余兵败被杀。其事迹详见本书《张耳陈余列传》。〔92〕“卫尉”,官名,为九卿之一,掌管宫廷禁卫。〔93〕“简”,谥号。〔94〕“求”,通“赇”,贿赂。〔95〕“山都”,县名,故治在今湖北襄阳西北。〔96〕“郎中柱下令”,谓以郎中任柱下令。“柱下令”,官名,即柱下史,掌管文书并记事,因其经常侍立于殿柱之下,故名。〔97〕“卫将军”。将军名号之一,所设不止一人。“陈豨”,宛朐(今山东菏泽西南)人,从刘邦起兵,以功封阳夏侯,官钜鹿郡守,后为赵相国,统率赵、代边兵,结客养士,为朝廷所疑,高祖十年(公元前一九七年)九月反,勾结匈奴,自立为代王。高祖十二年冬兵败自杀。其事迹详见本书《韩信卢绾列传》。〔98〕“梁”,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河南开封、通许以东,永城以北,山东曹县、嘉祥以南和安徽砀山、亳县等地,都睢阳,故治在今河南商丘南。〔99〕“王恬开”,其人本名王恬启,司马迁为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100〕“惠”,谥号,《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宪”。〔101〕“阑入”,擅自闯入。汉制,宫殿禁苑皆有门籍,一一登录可以进入的人的姓名、官爵、年龄、容貌等,著于门籍的人随身带有符验,由门卫验明无误,方能进入。如无符擅入,即为阑入。“上林苑”,秦汉时的皇家苑囿,故地在今陕西长安、周至(盩厔)、户县(鄠县)一带,占地广大,内有宫殿,并畜禽兽,供皇帝游览行猎。〔102〕“松兹”,县名,故治在今安徽宿松东北。《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祝兹”,似误。〔103〕“舍人”,王侯贵官侍从宾客的通称。〔104〕“雍王邯”,即章邯,秦二世时官少府,曾统率秦军镇压反秦武装,先后攻破周章、陈胜、项梁、魏咎等部,后兵败归于项羽,秦亡后被项羽封为雍王,领有今陕西中部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刘邦自汉中东出争天下,章邯为项羽阻遏汉军,兵败自杀。其事迹可参见本书《项羽本纪》、《高祖本纪》有关记载。〔105〕“夷”,谥号。〔106〕“成陶”,《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成阴”,疑为乡邑名,今不可考。〔107〕“单父”,县名,故治在今山东单县南。“单”,音sh4n。〔108〕“度”,通“渡”。“度吕后淮”,当指在危急时保护吕后渡过淮水,摆脱了追兵。〔109〕“河南”,郡名,辖境约当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治雒阳,故址在今洛阳市东北。“守”,即郡守。〔110〕“俞”,或作“鄃”,音sh&县名,故治在今山东平原西南。〔111〕“连敖”,本春秋战国时楚国官名,相当于司马,掌管军政军赋,一说为典客之官。刘邦、项羽皆楚人,故其军中沿用楚国官名。〔112〕“朝阳侯”,指华寄,华寄以舍人从刘邦,以连敖入汉,又以都尉击项羽,攻韩王信,于高祖七年(公元前二○○年)被封为朝阳侯。“朝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邓县东南。“朝”,音zhāo。〔113〕“它”,或作“他”,音tuó。〔114〕“滕”,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滕县西南。〔115〕“屯田”,谓组织军队在屯驻之地开垦耕种土地,以取得给养。“霸上”,一作“灞上”,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得名,为长安附近的军事要地,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116〕“醴陵”,县名,故治在今湖南醴陵城区。〔117〕“栎阳”,县名,故治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自汉王二年(公元前二○五年)十一月至五年五月,刘邦曾都于此。“栎”,音yu8。〔118〕“卒吏”,即“卒史”,高级官员的属吏。〔119〕“河内”,郡名,辖境约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治怀县,故地在今武陟西南。“都尉”,此指郡都尉,是辅佐郡守主管一都军事的官员。〔120〕“吕成”,或作“吕城”,县名,即吕县,故治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121〕“东牟”,县名,故治即今山东牟平宁海镇。〔122〕“济北”,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茌平、平阴、长清、肥城等地,都卢县,故治在今长清南。按,刘兴居以助大臣诛诸吕及迎立文帝功于文帝前二年(公元前一七八年)封济北王,封国仅数县,自以为功大封小,心怀不满,文帝前四年乘匈奴入寇之机举兵反,旋即被汉将柴武击败自杀。其事可参见本书《齐悼惠王世家》。〔123〕“锤”,当从《汉书·外戚恩泽侯表》作“腄”,音chuí,一音zhuì,县名,故治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南。〔124〕“吕肃王”,指吕后长兄吕泽之子吕台。吕台本封鄜侯,高后元年(公元前一八六年)被吕后封为吕王,高后二年卒。“肃”,谥号。〔125〕“燕”,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河北北部、北京市、辽宁大部及内蒙古赤峰市以南一小部分地区,都蓟,故址在今北京城区西南。〔126〕“信都”,县名,故治在今河北冀县城关镇。〔127〕“张敖”,赵王张耳之子,高祖五年(公元前二○二年)嗣位,并娶高祖及吕后之女鲁元公主为后。汉高祖九年,因其臣属谋杀高祖未遂,废王位,降封宣平侯。敖死于高后六年(公元前一八二年),谥“武”。“鲁元太后”,汉高祖及吕后之女,因其食邑于鲁,且为长女(元有长义),号鲁元公主。嫁张敖,为赵后。惠帝时吕后专政,齐悼惠王为避祸,献城阳郡为鲁元公主汤沐邑,尊鲁元公主为太后,所以又号鲁元太后。后死于高后元年(公元前一八七年)。按,张侈为张敖前妻(一说是后宫美人)之子,并非鲁元公主亲生,吕后封鲁元公主之子张偃为鲁王,怜其年少孤弱,所以又封其同父异母的兄弟侈、受(寿)二人为侯。〔128〕“侯侈有罪”,据《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信都侯张侈在文帝即位之初“以非正免”,就是说免爵的原因是他既非鲁元公主所生,当初就不当封侯。〔129〕“乐昌”,县名,故治在今河南南乐西北。〔130〕“张受”,本书《吕太后本纪》及《张耳陈余列传》记其人名“寿”。按,张受(寿)亦非鲁元公主亲生,后即因此与信都侯张侈同于文帝初被削爵。〔131〕“祝兹”,县名,故治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南。〔132〕“建陵”,县名,故治在今江苏新沂南。〔133〕“大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引见赞礼。按,《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张释(泽)封侯的原因是“劝王诸吕”。〔134〕“宦者”,即宦官、寺人。宫廷中供使役的阉人。张释(泽)后任宦者令,成为宦官的首领。〔135〕“张泽”,本书《吕太后本纪》及《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其人名“释”,《汉书·高后纪》记其人名“释卿”。〔136〕“夺侯”,按,张释(泽)本吕后亲信,吕氏被诛灭后,他也就失势免爵。〔137〕“东平”,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汶上北。〔138〕“吕庄”,《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其人名“庀”。“庀”,音pǐ。〔139〕“阳信”,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无棣东北。〔140〕“典客”,官名,掌管接待少数民族首领及诸侯来朝事务,后改称大行令、大鸿胪,为九卿之一。“赵王吕禄”,吕后次兄吕释之子,高后元年(公元前一八七年)封汉阳侯(一作胡陵侯),八年,封赵王,又为上将军,统率北军,与吕产同为吕氏集团的核心人物,吕后死后在汉将相诛灭吕氏的事变中被杀。“赵”,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河北中部、南部,山东高唐、德州市以西,临清以北地区,及河南内黄、浚县(濬县)、滑县等地,都邯郸,故治在今河北邯郸市城区。〔141〕“车骑将军”,汉代将军名号,是一种高级武职。“太后”,指汉文帝生母薄氏,薄氏本是魏王豹宫人,后入汉王刘邦后宫,生子刘恒。刘恒被封为代王,薄氏从子居代,为代王太后。代王被汉大臣迎入长安为帝,薄氏后亦至长安,改号皇太后,死于景帝前二年(公元前一五五年)。其事迹详见本书《外戚世家》。〔142〕“易”,谥号。按,薄昭于文帝前十年(公元前一七○年)因杀死皇帝使者,畏罪自杀。文帝因是外家至亲,未绝其封,命其子戎奴嗣位。〔143〕“壮武”,县名,故治在今山东胶县东北。〔144〕“家吏”,汉代家吏是太子官属,但刘邦初起,为汉王之前不置太子,此家吏当是泛指王侯贵官私家所用的管事人员。“山东”,战国秦汉时期对崤山(今河南洛宁北)或华山(今陕西华阴南)以东广大地区的习惯称呼。〔145〕“代中尉”,王国中尉掌管国中军事,职权与郡都尉相当。〔146〕“骖乘”,古代乘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另有一人居车右,以免倾侧。骖乘即乘车时在车右陪乘。“骖”,音cān。“邸”,音dǐ,王侯府第。汉制诸侯王皆在长安置邸,以供入朝时居住。〔147〕“卒”,终于。〔148〕“清都”,《汉书·文帝纪》作“清郭”,本书《孝文本纪》作“靖郭”,乡邑名,其地今不可考。又《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驷钧封“邬侯”,邬为县名,故治在今山西介休东北。〔149〕“齐哀王”,齐悼惠王刘肥之子,名襄,惠帝七年(公元前一八八年)至文帝前元年(公元前一七九年)在位,谥“哀”。其事迹详见本书《齐悼惠王世家》。〔150〕“钧有罪”,据《汉书·外戚恩泽侯表》,驷钧获罪是因为在济北王刘兴居举兵反叛时,没有采取必要的行动救援被叛军攻击的郡县。〔151〕“周阳”,县名,故治在今山西绛县西南。〔152〕“淮南厉王”,指汉高祖刘邦幼子刘长,刘长于高祖十一年(公元前一九六年)封淮南王。文帝前六年(公元前一七四年)因骄恣不法,并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反,擅杀无辜等罪名被废,流放蜀郡严道邛邮(今四川荥经西),途中不食而死。谥“厉”。其事迹详见本书《淮南衡山列传》。“淮南”,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河南信阳市,湖北红安、黄冈以东,安徽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及河南固始、商城等县和江西全省,都寿春,故治即今安徽寿县城关镇。〔153〕“樊”,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济宁市东。〔154〕“睢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商丘市城区。〔155〕“韩家子”,谓战国时韩国贵族旧家之子。“北地”,郡名,辖境约当今宁夏贺兰山、青铜峡、山水河以东及甘肃环江、马莲河流域,治义渠,故地在今甘肃宁县西北。〔156〕“元朔”,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二八年——前一二三年。〔157〕“侯辟方有罪”,据《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蔡辟方“坐搏揜,完为城旦”,也就是因博击他人并夺取财物而判剃去鬓毛,服筑城四年的徒刑。〔158〕“管”,邑名,属故市县,故治在今河南郑州市城区。王先谦认为“管”为“菅”之误。菅,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济阳东。〔159〕“侯戎奴反”,当是参加吴楚七国发动的叛乱。下“侯偃反”、“侯广反”,皆指此事。〔160〕“瓜丘”,《汉书·王子侯表》作“氐丘”,似皆误,当从司马贞《索隐》作“斥丘”。斥丘,县名,故治在今河北魏县西北。〔161〕“营”,故地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营丘山下。一说在今山东昌乐东南,后置县,名“营陵”。〔162〕“平”,谥号。〔163〕“杨虚”,县名,故治在今山东茌平东北。〔164〕“恭侯刘将庐”,本书《齐悼惠王世家》、《汉书·诸侯王表》、《王子侯表》及《高五王传》皆记其人名“将闾”。将闾后为齐王,死后谥“孝”,此记其谥“恭侯”,显然有误。按,据《汉书·王子侯表》,齐悼惠王子另有名安者封杨丘侯,谥“共”。“共”与“恭”通。《史记》本表无此人,而把他的谥号及“有罪国除”之事记在杨虚侯将庐名下,似有脱误。“杨丘”即“阳丘”,亦县名,故治在今山东章丘西北。〔165〕“侯将庐为齐王”,当时文帝分齐地封齐悼惠王子六人为王,齐王仅领一郡之地,辖境约当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较汉初大为缩小。〔166〕“有罪国除”,按刘将闾为齐王,共在位十一年,景帝前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吴楚七国之乱时,齐国没有参加叛乱,胶西、菑川、济南三国以兵围齐,情势危急,刘将闾不得不与三国通谋,尚未定约,汉将栾布、曹寄击破三国兵,将移兵伐齐,刘将闾畏罪自杀。景帝认为他曾同叛军对抗,与三国通谋是迫不得已,并非本意,非但没有追究罪名,而且予以谥号,立其太子寿为齐王。文帝前十六年“有罪国除”之说不确。据《汉书·王子侯表》,杨丘侯刘安之子偃嗣位后因罪削爵,《史记》此表可能把杨丘侯之事误放在杨虚侯名下。〔167〕“朸”,或作“扐”,音lì,县名,故治在今山东商河东北。〔168〕“济南”,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邹平、章丘、济阳及济南市地,都东平陵,故治在今章丘西。济南王刘辟光为吴楚七国之乱的发动者之一,于景帝前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兵败自杀。〔169〕“安都”,县名,故治在今河北高阳西南。〔170〕“侯志为济北王”,济北王刘志后亦参与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171〕“平昌”,县名,故治在今山东商河西北。〔172〕“卬”,音2ng。〔173〕“胶西”,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胶河以西高密县及其附近地区,都高密,在今高密西南。胶西王刘卬后亦参与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174〕“武城”,邑名,即春秋鲁之南武城,汉于其地置南城县,故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南。〔175〕“菑川”,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淄博市及寿光、益都等县部分地区,都剧县,故治在今寿光南。菑川王刘贤后亦参与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176〕“白石”,邑名,属安德县,故地在今山东陵县南。〔177〕“胶东”,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平度、莱阳、莱西等县及即墨、胶县北部地区,都即墨,故治在今平度东南。胶东王刘雄渠后亦参与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178〕“波陵”,《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沶陵”,古地名,疑在今湖北保康、南漳、宜城一带沶水所经地区,确切地点今不可考。“沶”,音yí。〔179〕“阳陵君”,魏驷何以封阳陵君,今不可考。“阳陵”,当系地名,但非汉景帝所葬之阳陵,确切地点亦不可考。〔180〕“南■”,地名,今不可考。“■”,音zhēn。〔181〕“信平”,地名,今不可考。〔182〕“侯起”,此人史失其姓,亦不知原先因何得封信平君。〔183〕“后”,用作动词,居后。“后父”谓侯起在朝会之时不顾朝廷按爵秩排列先后的规定,而居于没有爵位的父亲之后,违反了礼仪。“夺爵级”,《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削爵一级”。汉承秦制,定爵位为二十级,列侯(彻侯)是最高一级,削爵一级则为关内侯。〔184〕“关内侯”,秦汉时二十等爵中的第十九级,仅低于列侯(彻侯),受封这种爵位可以在京畿地区食邑若干户,但不象列侯那样有自己的封国。〔185〕“阜陵”,县名,故治在今安徽和县西。〔186〕“安为淮南王”,依文例,“安”上当有“侯”字。刘安封淮南王,封国仅九江一郡,辖境约当今安徽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较汉初大为缩小。刘安后于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因谋反被人告发,畏罪自杀。其事迹详见本书《淮南衡山列传》。〔187〕“安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正阳南。〔188〕“衡山”,诸侯王国名,分淮南国之衡山郡置,辖境约当今河南信阳市、湖北红安、黄冈以东,安徽霍山、怀宁以西,南至长江、北至淮河地区,都邾县,故治在今湖北黄冈西北。衡山王刘勃后于景帝前四年(公元前一五三年)徙封济北王,卒于景帝前五年,谥“贞”。其事迹详见本书《淮南衡山列传》。〔189〕“阳周”,乡名,属莒县,故地在今山东莒县一带。〔190〕“庐江”,诸侯王国名,分淮南国之庐江郡置,辖境约当今安徽巢县、舒城、霍山以南,长江以北,湖北英山、黄梅、广济及河南商城等地,都舒县,故治在今安徽庐江西南。庐江王刘赐后于景帝前四年(公元前一五三年)徙封衡山王,至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因谋反被人告发,畏罪自杀。其事迹详见本书《淮南衡山列传》。〔191〕“东城”,县名,故治在今安徽定远东南。〔192〕“犁”,或作“黎”,县名,故治在今山东郓城西。〔193〕“召平”,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吕后时任齐相。吕后死,齐哀王刘襄欲发兵争夺帝位,召平力阻不成,自杀。文帝封其子为侯,当与此有关。〔194〕“泽”,《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其人名“溃”。〔195〕“不出持马”,“持”,当作“特”,“特马”谓牡马,亦即公马。据《汉书·食货志》,武帝时因与匈奴作战需要大量马匹,曾颁布法令,规定自列侯封君以下至三百石以上的官吏都要依不同的等级向国家提供不同数量的公马。“不出特马”,即把应按规定提供军用的公马匿藏起来,不肯献出。〔196〕“缾”,音píng,县名,故治在今山东临朐东南。〔197〕“匈奴”,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散居大漠南北,以游牧为生,精于骑射。汉初,势力强盛,屡屡入侵边地,对汉王朝形成重大威胁。匈奴入北地,孙卬战死,事在文帝前十四年(公元前一六六年)冬。汉初以十月为岁首,冬在春前,其子三月封侯,事在同年而时间为后。〔198〕“弓高”,县名,故治在今河北景县西北。〔199〕“韩王信”,姓韩名信,战国时韩襄王的庶孙,秦末参加反秦武装,曾从刘邦入关中,又鼓动刘邦出汉中与项羽争天下,汉二年(公元前二○四年)被刘邦封为韩王,略定韩国故地。后一度降于项羽,旋又归汉。汉六年,刘邦已定天下,因其封国为军事战略重地,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地,防御匈奴,匈奴势力强盛,韩王信遣使求和,受到朝廷责问,害怕因此被诛,与匈奴约共攻汉,公开反叛,屡次带领匈奴骑兵袭击边地。高祖十一年(公元前一九六年)被汉将柴奇击斩于参合(今山西阳高南)。其事迹详见本书《韩信卢绾列传》。“孽子”,庶子,非正妻所生之子。〔200〕 “庄”,谥号。“韩颓当”,《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其人名“隤当”。〔201〕“侯则元年”,本书《韩信卢绾列传》记韩颓当“传子至孙,孙无子,失侯”,《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亦记韩颓当死后“不得子嗣侯者年名”,韩则为韩颓当之孙,于元朔五年嗣位,同年薨,无后。疑此表有误,景帝前元年嗣韩颓当侯位的当是韩则之父,而非韩则。〔202〕“襄成”,县名,故治在今河南襄城城关镇。〔203〕“诈病不从”,汉制皇帝出巡,列侯当扈从。韩释之假称有病,不去扈从,是对皇帝的不敬。〔204〕“故安”,县名,故治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按,故安侯申屠嘉本梁人,早年曾从刘邦击项羽、黥布,为都尉,惠帝时任淮阳郡守,文帝前四年(公元前一七六年)任御史大夫,后二年(公元前一六二年)任丞相,封故安侯。景帝前二年(公元前一五五年)因与鼌错不和,愤激呕血而死。其事迹详见本书《张丞相列传》。〔205〕“举淮阳守从高祖入汉功侯”,此“侯”指关内侯。文帝前元年六月,曾封当时二千石以上官员中曾从刘邦入汉者三十人为关内侯,申屠嘉受封食邑五百户。〔206〕“节”,谥号。“申屠”,複姓。〔207〕“恭侯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其人名“共”。〔208〕“清安”,地名,今不可考。申屠臾改封清安侯,《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在元狩三年。按本书《张丞相列传》记共侯蔑嗣位三年即卒,子去病嗣,三十一年卒,子臾嗣。此表无去病一代,与之异。〔209〕“九江”,郡名,元狩初淮南王刘安因谋反事发自杀,汉废淮南国,即以其地复置九江郡。“太守”,官名,即郡守,景帝中二年(公元前一四八年)改郡守之名为太守,职权不变。〔210〕“国除”,据本书《张丞相列传》,申屠臾是因为“受故官送”,亦即接受了前任官员赠送的财物而获罪削爵。〔211〕“章武”,县名,故治在今河北黄骅西南。〔212〕“孝文后”,姓窦,清河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人,吕后时入宫,被赐给代王刘恒,深受宠幸,生一女二男,长男即景帝刘启,后代王入继帝位,即汉文帝,其后已先死,乃立窦氏为后。至景帝时被尊为皇太后,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一三五年)去世,从夫谥称孝文皇后。其事迹详见本书《外戚世家》。〔213〕“景”,谥号。“窦广国”,字少君,幼时曾被人掠卖为奴,后至长安与窦后认亲。其事详见本书《外戚世家》。〔214〕“恭侯完”,《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其人名“定”。〔215〕“侯常坐”,《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其人名“常生”。〔216〕“南皮”,县名,故治在今河北南皮西。〔217〕“窦长君”,长君为字,其人名建。〔218〕“平陆”,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汶上北。一说为乡名,属尉氏县,故地在今河南尉氏境。〔219〕“侯礼为楚王”,刘礼曾任汉宗正,立为楚王后在位三年,景帝前六年(公元前一五一年)卒,谥“文”。按,刘礼为楚王,楚国的辖境约当今山东微山、江苏徐州市、铜山、沛县东南部、邳县西北部及安徽濉溪东部,较汉初大为缩小。〔220〕“休”,乡名,或以为故地在今山东滕县境。〔221〕“兄子戊”,指楚夷王刘郢(郢客)之子刘戊。刘戊于文帝前六年(公元前一七四年)嗣位为楚王,景帝前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参加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222〕“北阙”,指未央宫北面的门楼,是官员等候朝见或奏事的地方。汉制并允许臣民赴北阙向皇帝上书言事。“自归”,自行归罪,请求处分。〔223〕“印绶”,汉制不同等级的官员和封君用不同的印玺、印纽,上系有不同的绶带。列侯印用白玉,绶为紫色。“上印绶”,是表示要求削除自己的爵位。〔224〕“诏复王”,谓不绝楚国之封,复立楚元王他子为楚王,奉元王宗庙。〔225〕“红”,乡名,今不可考。一说“红”通“虹”,虹为县名,放治在今安徽五河西北。〔226〕“沈犹”,乡名,属高苑县,故地在今山东博兴境。〔227〕“刘秽”,《汉书·王子侯表》记其人名“岁”。〔228〕“宗正”,官名,为九卿之一,掌宗室(皇室宗亲)事务。“听谒不具宗室”,谓接受别人的私下请求以至没有办好照顾宗室的事宜。〔229〕“庄侯富”,《汉书·王子侯表》记刘富谥“夷”。〔230〕“悼侯澄”,《汉书·王子侯表》作“怀侯登”。“悼”、“怀”,皆谥号。〔231〕“敬侯发”,《汉书·王子侯表》记其人名“嘉”。〔232〕“宛朐”,又作“冤句”,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曹县北。“朐”,音q*。〔233〕“埶”,音yì。〔234〕“反”,指参与吴楚七国发动的叛乱。〔235〕“魏其”,县名,故治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南。“其”,音j9。〔236〕“大将军”,官名,为最高军职,一军统帅。〔237〕“扜”,音h4n,通“捍”,抵御。〔238〕“窦婴”,窦皇后从兄之子,文帝时曾为吴相,景帝时官詹事,又以大将军主持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军事,封魏其侯。后官太子傅,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一四○年)任丞相,二年后罢相家居,因同武帝母王太后之弟丞相田蚡争势失和,于元光四年(公元前一三一年)被陷害处死。其事迹详见本书《魏其武安侯列传》。〔239〕“灌夫”,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曾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战争中立功扬名,为中郎将,又任代相,武帝时先后官淮阳太守、太仆、燕相,因事免官,家居长安,为人刚直,与魏其侯窦婴交好。窦婴与丞相田蚡失和,元光三年(公元前一三二年)夏,灌夫在田蚡的婚宴上醉酒骂座,被田蚡逮捕,窦婴为救灌夫,上书自称曾受景帝遗诏可以随时求见皇帝言事,但宫中档案并无景帝有遗诏赐窦婴的记载。窦婴因矫诏弃市,灌夫亦同时于元光四年十二月被处死。其事详见本书《魏其武安侯列传》。〔240〕“矫制”,诈称皇帝的诏书。“害”,谓已造成严重后果。〔241〕“棘乐”,乡邑名,今不可考,或以为即棘亭,属酂县,故地在今河南永城附近。〔242〕“建元二年”,《汉书·王子侯表》作“建元三年”。〔243〕“俞”,或作“鄃”,音sh&,县名,故治在今山东平原西南。〔244〕“击齐”,当时齐未反,栾布所击当是胶西等国围齐之兵。〔245〕“布”,俞侯栾布。本梁(今河南南部)人,早年与彭越交好,曾流落齐地为酒保,又被人掠卖至燕为奴。后为燕王臧荼部将,臧荼反汉,栾布被汉军俘获,时彭越为梁王,出金赎之为梁大夫。高祖十年(公元前一九六年)奉彭越命出使齐国,未还,彭越因谋反嫌疑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被杀,枭首示众。栾布至雒阳哭祭彭越,并为彭越鸣冤,感动了刘邦,得以免死,被任为都尉。文帝时为燕相,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战事中以功封俞侯,卒于景帝中五年(公元前一四五年)。其事迹详见本书《季布栾布列传》。“彭越”,字仲,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人,秦末起兵,初无所属,汉王二年(公元前二○五年)率三万余人归汉,刘邦任以为魏相,奉命略定梁地。在楚汉战争中助汉攻楚,最终会同汉军击灭项羽,因功于高祖五年(公元前二○二年)封梁王。后被人告发谋反,于高祖十一年遭灭族之祸。其事迹详见本书《魏豹彭越列传》。〔246〕“枭”,音xiāo,斩头而悬于木上示众。〔247〕“亨”,通“烹”,古代的一种酷刑,即把人活活煮死。〔248〕“舍”,赦免。〔249〕“黥布”,本姓英,名布,六(音l),今安徽六安北)人,秦时曾受黥(音qíng,用刀在人面额上刺刻然后涂墨)刑,因又称黥布。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义,后为项羽部将,以作战勇猛著称,常为诸军前锋。秦亡后受项羽之封为九江王。在楚汉战争中又归汉,于汉王四年(公元前二○三年)被刘邦封为淮南王,在击破项羽的斗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高祖十一年(公元前一九六年)见功臣韩信、彭越等先后被杀,心中恐惧,举兵反汉,次年兵败被杀。其事迹详见本书《黥布列传》。〔250〕“太常”,官名,为九卿之一,掌管宗庙礼乐祭祀之事。“庙”,《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雍”。雍,县名,故治在今陕西凤翔南。汉时其地有鄜畤、密畤、吴阳上畤、吴阳下畤、北畤等五畤,分别祭祀白帝、青帝、黄帝、赤帝、黑帝。“畤”,音zh ì,祭祀天地神灵之处。“牺牲”,用于祭祀的牛、马、羊、豕等牲口,纯色为牺,全体为牲。〔251〕“建陵”,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新沂南。〔252〕“卫绾”,代国大陵(今山西文水西北)人,文帝时曾任中郎将,景帝初为河间王太傅,受命率河间兵击吴楚叛军,以功拜中尉,封建陵侯。又先后任太子太傅、御史大夫,景帝后元年(公元前一四三年)为丞相,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免相,元光四年(公元前一三一年)卒于家,谥“敬”。其事迹详见本书《万石张叔列传》。〔253〕“建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虞城东南。〔254〕“江都”,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射阳湖西南、仪征以东地区,都广陵,即今扬州市。〔255〕“哀侯”,《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程嘉谥“敬”。〔256〕“平曲”,县名,故治在今江苏东海东南。〔257〕“陇西”,郡名,辖境约当今甘肃东乡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西的西汉水上游及天水市东部地区,治狄道,故地在今甘肃临洮南。〔258〕“公孙昆邪”,昆,音h)n,《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公孙浑邪”。其人本义渠(今甘肃西峰市境)胡种。〔259〕“太仆”,官名,为九卿之一,掌管皇帝的舆服车马和牧畜之事。“贺”,指公孙昆邪之子公孙贺。贺,字子叔,武帝时曾任太仆,又先后以轻车将军、骑将军出击匈奴,因功于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封南奅侯(奅,音p4o),五年后坐酎金失侯。至太初二年(公元前一○三年)又以太仆为丞相,封葛绎侯。征和元年(公元前九二年)因子敬声有罪,下狱死。其事迹详见《汉书·公孙贺传》。《汉书·公孙贺传》记公孙浑邪为贺祖父,与此异。〔260〕“江阳”,县名,司马贞《索隐》谓属东海,当在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一带,确切地点今不可考。本书《孝景本纪》作“江陵”,亦县名,故治即今湖北江陵荆州镇。〔261〕“苏嘉”,《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其人名“息”。一说其人姓“籍”。〔262〕“懿”,谥号。〔263〕“侯明”,《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其人名“朋”。〔264〕“遽”,乡名,今不可考。或以为在今河北曲阳、赵县、内丘以西一带。〔265〕“建德”,史失其姓。〔266〕“王遂”,赵幽王刘友(高祖子)之子,文帝前元年(公元前一七九年)受封为赵王,景帝前五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参与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267〕“新市”,县名,故治在今河北正定东南新城铺。〔268〕“内史”,官名,王国内史掌管治理国民。“王慎”,《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及《高五王传》记其人名“悍”。〔269〕“王康”,《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其人名“弃之”。或以为“康”为谥号,“弃之”为名,《史记》《汉书》两表俱有脱误。〔270〕“殇”,音shāng,谥号。〔271〕“商陵”,当依本书《张丞相列传》及《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作“高陵”。高陵,县名,故治在今陕西高陵鹿苑镇。〔272〕“赵周”,据本书《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其人武帝时曾任太子太傅,于元鼎二年(公元前一一五年)为丞相,元鼎五年获罪自杀。〔273〕“廷尉”,官名,为九卿之一,掌管刑狱之事。〔274〕“山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焦作市东。〔275〕“程”,按照规章进行选择。“博士弟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采纳丞相公孙弘的意见,置博士弟子五十人,由博士官向他们传授儒家经典。选择博士弟子是太常的职责。〔276〕 “安陵”,乡名,属召陵,故地在今河南郾城境。一说属傿陵,故地在今河南鄢陵境。〔277〕“子军”,《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其人名“于军”。〔278〕“垣”,《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桓”,故治在今山西垣曲东南,一说当即武垣,故治在今河北肃宁东南。〔279〕“遒”,音qi*,或作“逎”,县名,故治在今河北涞水北。〔280〕“户五千五百六十九”,脉食邑不当如此之多,《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千五百七十户”,疑此“千”上“五”字系误衍。〔281〕“隆彊”,司马贞《索隐》作“李隆彊”,《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陆彊”。〔282〕“不得隆彊嗣”,谓不知隆彊死于何年以及其子嗣位者之名。〔283〕“后元年”,武帝后元元年,即公元前八八年。〔284〕“侯则”,此名则者当是第三代或第四代遒侯。“巫”,所谓能与鬼神交通的人。“祝诅”,向鬼神祭祀祈祷,请求降祸于某人。侯则祝诅的对象是汉武帝。“大逆无道”,罪大恶极,多指针对皇帝的犯上作乱。〔285〕“容成”,县名,故治即今河北容城城关镇。〔286〕“唯徐卢”,《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徐卢”。〔287〕“康侯绰”,《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其人名“缠”。〔288〕“后二年”,武帝后元二年,即公元前八七年。〔289〕“侯光坐祠祝诅”,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其人时任太常。〔290〕“易”,县名,故治在今河北雄县西北。〔291〕“仆黥”,《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仆”。,音d2。〔292〕“范阳”,县名,故治在今河北定兴南固城镇。〔293〕“端”,谥号。〔294〕“翕”,音x9,乡邑名,属内黄县,故地在今河南内黄西。〔295〕“请”,谒见。汉制诸侯要定期到长安朝见皇帝,春朝曰朝,秋朝曰请。“长信”,宫殿名,为太后所居。此即用以代称太后。当时的太后是武帝母王娡(音zhì)。“行来不请太后”,谓来长安入朝,不去长信宫谒见太后。〔296〕“亚谷”,城邑名,本名浑泥,属容城县,故地在今河北容城南。一说属河内郡,在今河南西北部的黄河以北地区。“亚”,音8,或作“恶”。〔297〕“东胡王”,东胡本族名,战国时散居在今西辽河上游一带,居匈奴之东,汉初被匈奴击破,匈奴即于其地置王统辖降众。〔298〕“卢绾”,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刘邦同乡,两人自幼相交。后从刘邦起兵,先后任将军、太尉,封长安侯,是刘邦的亲信。高祖五年(公元前二○二年)被立为燕王。高祖十二年因受刘邦怀疑,惧罪逃入匈奴,为匈奴东胡王,一年多后死于匈奴。其事迹详见本书《韩信卢绾列传》。按,据本书《韩信卢绾列传》及《汉书·卢绾传》,卢它之(它父)是卢绾之孙,此记为卢绾之子,似误。〔299〕“它父”,本书《韩信卢绾列传》作“他之”,《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及《卢绾传》作“它之”。“它”、“他”字通。〔300〕“康侯偏”,《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其人名“漏”。〔301〕“征和”,汉武帝年号,共四年,公元前九二年——前八九年。〔302〕“太子”,指汉武帝长子刘据。据生于元朔元年(公元前一二八年),母卫子夫,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被立为太子。武帝晚年多病,怀疑是有人埋蛊(音gǔ。把代表怨家仇人的木偶埋在地下,用符咒之术使之受灾)诅咒的缘故,命亲信江充查办此事。江充与太子不和,于征和二年(公元前九一年)诬称在太子宫中掘得巫蛊用的桐木人,太子惊俱愤怒,把江充杀死,武帝以为太子造反,派丞相刘屈氂(音lǐ)领兵攻打太子,太子率领部分军队抵抗,兵败后外逃躲藏,被地方官发觉,自杀身亡。在这次变乱中丧生的有几万人。亚谷侯卢贺因接受太子发兵的符节被拷掠致死。〔303〕“隆虑”,县名,故治即今河南林县城关镇。〔304〕“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嫖”,音piāo,汉文帝及窦后之女,景帝之姊,封馆陶长公主,嫁堂邑侯陈午,又称堂邑大长公主。〔305〕“中五年”,本书《孝景本纪》记为前五年,此作“中五年”似误。〔306〕“”,音jiǎo,其人姓陈。〔307〕“服”,丧服。古代丧礼规定人死后其居丧的亲属要按血缘的亲疏穿不同的丧服,居丧时间也有不同。“未除服”,指陈尚在居母丧的期限之内。〔308〕“禽兽行”,违背人伦的行为。〔309〕“乘氏”,县名,故治在今山东巨野西南。“乘”,音sh8ng。〔310〕“梁孝王”,指汉文帝之子刘武,景帝同母弟,于文帝前二年(公元前一七八年)封代王,文帝前四年徙封淮阳王,文帝前十二年又徙封梁王。景帝时,窦太后想让景帝立刘武为皇位继承人,遭到朝臣袁盎等反对,景帝亦不欲传弟,其事未成。刘武心中怨恨,派人到长安刺杀袁盎等人。事发,幸赖窦太后救援,得以免罪,后卒于景帝中六年(公元前一四四年),谥“孝”。其事迹详见本书《梁孝王世家》。〔311〕“桓邑”,一作“垣邑”,地名,或以为即陈留长垣县,故治在今河南长垣东北。〔312〕“济川”,诸侯王国名,分梁国地置,辖境约当今河南民权、宁陵以西,开封、尉氏以东,延津、长垣以南,杞县、睢县以北地,都陈留,故治在今开封东南。〔313〕“盖”,音gě,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沂水西北。〔314〕“孝景后”,指汉景帝后王娡,为武帝生母。本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人,父王仲,母臧儿。初嫁金王孙,生一女。景帝为太子时,王娡被臧儿从金家夺走送入太子后宫,大受宠幸,生三女一男。太子继位为帝,王娡于景帝前七年(公元前一五○年)被立为皇后,武帝时被尊为皇太后,卒于元朔四年(公元前一二五年)。其事迹详见本书《外戚世家》。〔315〕“侯偃”,《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第一代盖侯名“充”,嗣位之年是元光三年,亦非元狩三年,充之后又有名“受”者嗣位,至元鼎五年坐酎金免。与此表大异。〔316〕“塞”,地名,本古塞国,约在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317〕“御史大夫”,官名,为三公之一,职责为协助丞相处理政务,掌监察弹劾之事,并管理国家图籍。“前将军”,汉代将军名号。〔318〕“直不疑”,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一带)人,文帝时由郎官累官太中大夫,景帝初为前将军,击吴楚军有功,后拜御史大夫,封塞侯。为人忠厚,人称长者。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免官,以侯家居,卒于元朔四年(公元前一二五年),谥“信”。其事迹详见本书《万石张叔列传》。〔319〕“侯坚”,本书《万石张叔列传》记其人名“望”,《汉书·直不疑传》作“彭祖”。〔320〕“武安”,县名,故治在今河北武安西南。〔321〕“孝景后同母弟”,景帝后王娡母臧儿初嫁王仲,生子王信及女王娡、王儿姁,后改嫁田氏,又生子田蚡、田胜。田蚡、田胜是王娡同母异父之弟。〔322〕“田蚡”,景帝后王蚡同母弟。景帝末官太中大夫,武帝即位之初封武安侯,官太尉,建元六年(公元前一三五年)为丞相,骄恣弄权,后于元光四年(公元前一三一年)病故。其事迹详见本书《魏其武安侯列传》。“蚡”,音fén。〔323〕“侯梧”,本书《魏其武安侯列传》及《汉书·田蚡传》、《外戚恩泽侯表》皆记其人名“恬”。恬,音ti2n。〔324〕“襜褕”,音chāny*,短衣,不是正式的朝服。〔325〕“侯彭祖”,《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其人名“祖”。〔326〕“元狩二年”,《汉书·外戚恩泽侯表》作“元狩三年”。〔327〕“归与”,归还。“章侯”,时无封章侯者,当从《汉书·外戚恩泽侯表》作“轵侯”。王符《潛大论·断讼》言及此事亦称“轵侯”。当时的轵侯是文帝母薄太后弟薄昭之孙薄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袁三俊
(魏)荀勖著
(民国)许指严
淸·袁于令
(清)吴庆坻
宋·吴开
(清)陆以湉
清·李春芳 编次
明·邵景詹
清·杜文澜
清·何炫
清·李方学
清·王仁俊
清·高积厚
杨玄操
战国·吕不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