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七-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七
梁紀三
〔起著雍困敦(戊子),盡閼逢敦牂(甲午),凡七年。〕
高祖武皇帝三
天監七年(戊子、五○八)
1春,正月,魏潁川太守王神念來奔。
〔為後神念子僧辯有功於興復張本。守,式又翻。〕
2壬子,以衛尉吳平侯昺兼領軍將軍。
3詔吏部尚書徐勉定百官九品為十八班,以班多者為貴。二月,乙丑,增置鎮、衛將軍以下為十品,凡二十四班;不登十品,別有八班。又置施外國將軍二十四班,凡一百九號。
〔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為十八班。諸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左、右光祿開府儀同三司為十七班。尚書令、太子太傅、左、右光祿大夫為十六班。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傅、尚書僕射、右僕私、中書監、特進、領、護軍將軍為十五班。中領、護軍、吏部尚書、太子詹事、金紫光祿大夫、太常卿為十四班。中書令、列曹尚書、國子祭酒、宗正、太府卿、光祿大夫為十三班。侍中、散騎常侍、左、右衛將軍、司徒左長史、衛尉卿為十二班。御史中丞、尚書吏部郎、祕書監、通直散騎常侍、太子左、右二衛率、左、右驍、游、太中大夫、皇弟、皇子師、司農、少府、廷尉卿、太子中庶子、光祿卿為一班。給事黃門侍郎、員外散騎常侍、皇弟、皇子府長史、太僕、大匠卿、太子家令、率更令、僕、揚州別駕、中散大夫、司徒右長史、雲騎、游騎、皇弟、皇子府司馬、朱衣直閤將軍為十班。尚書左丞、鴻臚卿、中書侍郎、國子博士、太子庶子、揚州中從事、皇弟、皇子公府從事中郎、太舟卿、大長秋、皇弟、皇子府諮議、嗣王府長史、前、左、右、後四軍、嗣王府司馬、庶姓公府長史、司馬為九班。秘書丞、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掾、司徒屬、皇弟、皇子友、散騎侍郎、尚書右丞、南徐州別駕、皇弟、皇子、公府掾屬,皇弟、皇子單為二衛司馬、嗣王、庶姓公府從中郎、左、右中郎將、嗣王、庶姓公府諮議、皇弟、皇子之庶子府長史、司馬、蕃王府長史、司馬、庶姓持節府長史、司馬為八班。五校、東宮三校、皇弟、皇子之庶子府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參軍、南徐州中從事、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諮議為七班。太子洗馬、通直散騎侍郎、司徒主簿、尚書侍郎、著作郎、皇弟、皇子府功曹史、五經博士、皇弟、皇子府錄事、記室、中兵參軍、皇弟、皇子荊、江、雍、郢、南徐五州別駕、領、護軍長史、司馬、嗣王、庶姓公府掾屬、南臺治書侍御史、廷尉三官、謁者僕射、太子門大夫、嗣王、嗣王、庶姓公府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參軍、庶姓府諮議為六班。尚書郎中、皇弟、皇子文學及府主簿、太子太傅、少傅丞、皇弟、皇子湘、豫、司、益、廣、青、衡七州別駕、皇弟、皇子荊、江、雍、郢、南兗五州中從事、嗣王、庶姓荊、江等五州別駕、太常丞、皇弟、皇子國郎中令、三將、東宮二將、嗣王府功曹史、庶姓公府錄事、記室、中兵參軍、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參軍為五 班。給事中、皇弟、皇子府正參軍、中書舍人、建康三官、皇弟、皇子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別駕、皇弟、皇子湘、豫、司、益、廣、青、衡七州別駕、中 從事、嗣王、庶姓湘、豫等七州別駕、嗣王、庶姓荊、江等五州中從事、宗正、太府、衛尉、司農、少府、廷尉、太子詹事等丞、積射、強弩將軍、太子左、右積弩 將軍、皇弟、皇子國大農、嗣王國郎中令、嗣王、庶姓公府主簿、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功曹史、錄事、記室、中兵參軍為四 班。太子舍人、司徒祭酒、皇弟、皇子公府祭酒、員外散騎侍郎、皇弟、皇子府行參軍、太子太傅、少傅五官、功曹、主簿、二衛司馬、公車令、冑子、律博士、皇 弟、皇子越、桂、寧、霍四州別駕、皇弟、皇子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中從事、庶姓北徐等五州別駕、湘、豫、司、益、廣、青、衡七州中從事、嗣王、庶 姓公府正參軍、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曹主簿、武衛將軍、光祿丞、皇弟、皇子國中尉、太僕、大匠丞、嗣王國大農、蕃王國郎中令、庶姓持節府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參軍、北館令為三班。祕書郎、著作佐郎、揚、南徐州主簿、嗣王、庶姓公府祭酒、皇弟、皇子單為領、 護、詹事、二衛等功曹、五官、主簿、太學博士、皇弟、皇子國常侍、奉朝請、國子助教、皇弟、皇子越、桂、寧、霍四州中從事、皇弟皇子荊、江等五州主簿、嗣 王、庶姓越、桂等四州別駕、嗣王、庶姓北徐等五州中從事、鴻臚丞、尚書五都令史、武騎常侍、材官將軍、明堂、二廟、帝陵令、嗣王、庶姓公府行參軍、皇弟、 皇子之庶子府正參軍、蕃王國大農、庶姓持節府錄事、記室、中直兵參軍、庶姓持節府功曹史為二班。揚、南徐州西曹、祭酒、從事、皇弟、皇子國侍郎、嗣王國常侍、南徐州議曹從事、東宮通事舍人、南臺侍御史、大舟丞、二衛、殿中將軍、皇弟、皇子之庶 子府、蕃王府行參軍、蕃王國中尉、皇弟、皇子湘、豫等七州主簿、皇第、皇子荊、雍等州西曹祭酒、議曹從事、皇弟、皇子西曹、從事祭酒、(以上四字疑衍)議 曹祭酒、部傳從事、嗣王庶姓越、桂等四州中從事、嗣王庶姓荊、江等五州主簿、庶姓持節府主簿、汝陰、巴陵二國郎中令、太官、太樂、太市、太史、太醫、太祝 、東西冶、左右尚方、南北武庫、車府等令為一班。又詔以「將軍之名,高卑舛雜,更加釐定。」於是有司奏置一百二十五號將軍。以鎮、衛、驃騎、車騎為二十四班,內外通用;征東,征西、征南、征北施外,中軍、中衛、中撫、中護施內,為二十三班;鎮東、鎮西、鎮南、鎮北施外,鎮左、鎮右、鎮前、鎮後施內,為二十二班;安東、安西、安南、安北施外,安左、安右、安前、安後施內,為二十一班;平東、平西、平南、平北施外,翊左、翊右、翊前、翊後施內,為二十班;是為重號將軍。忠武、軍師為十九班;武臣、爪牙、龍騎、雲麾為十八班,代舊前、後、左、右四將軍;鎮兵、翊師、宣惠、宣毅為十七班,代舊四中郎將:十號為一品。智威、仁威、勇威、信威、嚴威為十六班,代舊征虜;智武、仁武、勇武、信武、嚴武為十五班,代舊冠軍:十號為一品,所謂五德將軍者也。輕車、征遠、鎮朔、武旅、貞毅為十四班,代舊輔國。凡將軍加大者,唯至貞毅而已,通進一階,優者方得比位從公。寧遠、明威、振遠、電耀、威耀為十三班,代舊寧朔:十號為一品。武威、武騎、武猛、壯武、飆武為十二班;電威、馳銳、追鋒、羽騎、突騎為十一班:十號為一品。折衝、冠武、和戎、安壘、猛烈為十班;掃狄、雄信、掃虜、武銳、椎鋒為九班:十號為一品。略遠、貞威、決勝、開遠、光野為八班;厲鋒、輕銳、討狄、蕩虜、蕩夷為七班:十號為一品。武毅、鐵騎、樓船、宣猛、樹功為六班;克狄、平虜、討夷、平狄、威戎為五班:十號為一品。伏波、雄戟、長劍、衝冠、雕騎為四班;佽飛、安夷、克戎、綏狄、威虜為三班:十號為一品。前鋒、武義、開邊、招遠、全威為二班;綏虜、蕩寇、橫野、馳射為一班:十號為一品。凡十品,二十四班,亦以班多為貴。其制,品十,取其盈數,以法十日;班二十四以法氣序。制簿悉以大號居後,以為選法自小遷大也。其不登十品應須軍號者,有牙門代舊建威,期門代舊建武,為八班;候騎代舊振威,熊渠代舊振武,為七班;中堅代舊奮威,典戎代舊奮武,為六班;戈船代舊揚威,繡衣代舊揚武,為五班;執訊代舊廣威,行陣代舊廣武,為四班;鷹揚為三班;陵江為二班;偏將軍、裨將軍為一班:凡十四號,別為八班,以象八風,所施甚輕。又有武安、鎮遠、雄義擬車騎為二十四班;撫東、撫西、撫南、撫北擬四征為二十三班;寧東、寧西、寧南、寧北擬四鎮為二十二班;威東、威西、威南、威北擬四安為二十一班;綏東、綏西、綏南、綏北擬四平為二十班:凡十九號為一品。安遠、安邊擬忠武、軍師為十九班;輔義、安沙、衛海、撫河擬武臣等四號為十八班;平遠,撫朔、寧沙、航海擬鎮兵等四號為十七班:凡十號為一品。翊海、朔黟、拓遠、威河、龍幕擬智威等五號為十六班;威隴、安漠、綏邊、寧寇、梯山擬智武等五號為十五班:凡十號為一品。寧境、綏河、明信、明義、威漠擬輕車等五號為十四班;安隴、向義、宣節、振朔、候律擬寧遠等五號為十三班:凡十號為一品。平寇、定遠、寧隴、陵海、振漠擬武威等五號為十二班;馳義2朔、明節、執信、懷德擬電威等五號為十一班:凡十號為一品。撫邊、定隴、綏關、立信、菶義擬折衝等五號為十班;綏隴、寧邊、定朔、立節、懷威擬掃狄等五號為九班:凡十號為一品。懷關、靜朔、掃寇、寧河、安朔擬略遠等五號為八班;揚化、超隴、執義、來化、度嶂擬厲鋒等五號為七班:凡十號為一品。平河、振隴、雄邊、橫沙、寧關擬武毅等五號為六班;懷信、宣義、弘節、浮遼、鑿空擬克狄等五號為五班:凡十號為一品。扞海、款塞、歸義、陵河、明信擬伏波等五號為四班;奉忠、守義、弘信、抑化、立義擬佽飛等五號為三班:凡十號為一品。綏方、奉正、承化、浮海、渡河擬先鋒等五號為二班;懷義、奉信、歸誠、懷澤、伏義擬綏虜等五號為一班:凡十號為一品。大凡一百九號,亦為二十四班,施於外國。〕
3庚午,詔置州望、郡宗、鄉豪各一人,專掌搜薦。
〔搜,求也;搜才能而薦之於上。〕
4乙亥,以南兗州刺史呂僧珍為領軍將軍。領軍掌內外兵要,宋孝建以來,制局用事,與領軍分兵權,典事以上皆得呈奏,領軍拱手而已。及吳平侯昺在職峻切,官曹肅然。制局監皆近倖,頗不堪命,以是不得久留中,丙子,出為雍州刺史。
〔先用僧珍,次日出昺。昺,音丙。雍,於用翻。〕
5三月,戊子,魏皇子昌卒,侍御師王顥失於療治,
〔醫師侍御左右,因以名官。後魏之制,太醫令屬太常,掌醫藥;而門下省別有尚藥局侍御師,蓋今之御醫也。此又一王顯,非御史中尉之王顯也。治,直之翻。〕
時人皆以為承高肇之意也。
6夏,四月,乙卯,皇太子納妃,大赦。
7五月,己亥,詔復置宗正、太僕、大匠、鴻臚,又增太府、太舟,仍先為十二卿。
〔復,扶又翻。五代史志曰:是年以太常為太常卿,加置宗正卿,以大司農為司農卿,是為春卿;加置太府卿,以少府為少府卿,加置太僕卿,是為夏卿;以衛尉為衛尉卿,廷尉為廷尉卿,將作大匠為大匠卿,是為秋卿;以光祿勳為光祿卿,大鴻臚為鴻臚卿,都水使者為太舟卿,是為冬卿。凡十二卿,皆置丞及功曹、主簿。〕
8癸卯,以安成王秀為荊州刺史。先是,巴陵馬營蠻緣江為寇,州郡不能討,
〔先,悉薦翻。〕
秀遣防閤文熾帥眾燔其林木,
〔梁制,上宮、東宮置直閤,王公置防閤。文,姓也。帥,讀曰率。〕
蠻失其險,州境無寇。
〔蠻無所依阻,故不敢為寇。〕
9秋,七月,甲午,魏立高貴嬪為皇后。
〔嬪,毗賓翻。〕
尚書令高肇益貴重用事。肇多變更先朝舊制,減削封秩,抑黜勳人,由是怨聲盈路。群臣宗室皆卑下之,
〔更,工衡翻。朝,直遙翻。下,遐嫁翻。〕
唯度古尚書元匡與肇抗衡,先自造棺置聽事,欲輿棺詣闕論肇罪惡,自殺以切諫;肇聞而惡之。
〔度,徒洛翻。惡,烏路翻。〕
會匡與太常劉芳議權量事,
〔魏因議樂,併議定權量。量,力讓翻。〕
肇主芳議,匡遂與肇喧競,
〔競,爭也。〕
表肇指鹿為馬。
〔以肇比趙高。〕
御史中尉王顯奏彈匡誣毀宰相,有司處匡死刑;
〔處,昌呂翻。〕
詔恕死,降為光祿大夫。
10八月,癸丑,竟陵壯公曹景宗卒。
11初,魏主為京兆王愉納于后之妹為妃,
〔為,于偽翻。〕
愉不愛,愛妾李氏,生子寶月。于后召李氏入宮,棰之。
〔棰,止橤翻。〕
愉驕奢貪縱,所為多不法。帝召愉入禁中推按,杖愉五十,出為冀州刺史。愉自以年長,
〔長,知兩翻。〕
而勢位不及二弟,
〔二弟,清河王懌,廣平王懷。〕
潛懷愧恨。又,身與妾屢被頓辱,高肇數譖愉兄弟,愉不勝忿;
〔被,皮義翻。數,所角翻。勝,音升。〕
癸亥,殺長史羊靈引、司馬李遵,詐稱得清河王懌密疏,云「高肇弒逆」。遂為壇於信都之南,
〔魏冀州刺史治信都。〕
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建平,立李氏為皇后。法曹參軍崔伯驥不從,愉殺之。在北州鎮皆疑魏朝有變,
〔謂州鎮在冀州之北者。朝,直遙翻。〕
定州刺史安樂王詮具以狀告之,
〔樂,音洛。詮,且緣翻。〕
州鎮乃安。乙丑,魏以尚書李平為都督北討諸軍行冀州事以討愉。平,崇之從父弟也。
〔從,才用翻。〕
12丁卯,魏大赦,改元永平。
13魏京兆王愉遣使說平原太守清河房亮,亮斬其使;愉遣其張靈和擊之,為亮所敗。
〔說,式芮翻。將,即亮翻。敗,補邁翻。〕
李平軍至經縣,
〔經縣,漢、晉屬安平國,魏收志屬鉅鹿郡。〕
諸軍大集,夜,有蠻兵數千斫平營,矢及平帳,平堅臥不動,俄而自定。
〔蠻兵蓋亦李平所統,欲為內變,而平不動,故自定。〕
九月,辛巳朔,愉逆戰於城南草橋,平奮擊,大破之,愉脫身走入城,平進圍之。壬辰,安樂王詮破愉兵於城北。
14癸巳,立皇子績為南康王。
15魏高后之立也,彭城武宣王勰固諫,
〔勰,音協。〕
魏主不聽。高肇由是怨之,數譖勰於魏主,
〔數,所角翻。〕
魏主不之信。勰薦其舅潘僧固為長樂太守,京兆王愉之反,脅僧固與之同,
〔冀州與長樂郡同治信都,故僧固為愉所脅。樂,音洛。〕
肇因誣勰北與愉通,南招蠻賊。
〔伊闕以南,接于淮、汝、江、沔,皆有蠻左。〕
彭城郎中令魏偃、前防閤高祖珍
〔高祖珍前嘗為勰防閤,時已去官,故曰前防閤。〕
希肇提擢,構成其事。肇令侍中二暉以聞,暉不從,又令左衛元珍言之。帝以問暉,暉明勰不然;又以問肇,肇引魏偃、高祖珍為證,帝乃信之。戊戌,召勰及高陽王雍、廣陽王嘉、清河王懌、廣平王懷、高肇俱入宴。勰妃李氏方產,固辭不赴。中使相繼召之,
〔使,疏吏翻。〕
不得已,與妃訣而登車,入東掖門,度小橋,牛不肯進,擊之良久,
〔良久,稍久也,或曰甚久也。〕
更有使者責勰來遲,乃去牛,
〔去,羌呂翻。〕
人挽而進。宴於禁中,至夜,皆醉,各就別所消息。
〔令各就便安之處,消酒毒而息真氣。〕
俄而元珍引武士齎毒酒而至,勰曰:「吾無罪,願一見至尊,死無恨!」元珍曰:「至尊何可復見!」
〔復,扶又翻。〕
勰曰:「至尊聖明,不應無事殺我,乞與告者一對曲直!」武士以刀鐶築之,勰大言曰:「冤哉,皇天!忠而見殺。」武士又築之,勰乃飲毒酒,武士就殺之,向晨,以褥裹尸載歸其第,云王因醉而薨。李妃號哭大言曰:
〔號,戶刀翻。〕
「高肇枉理殺人,天道有靈,汝安得良死!」魏主舉哀於東堂,贈官、葬禮皆優厚加等。在朝貴賤,莫不喪氣,
〔朝,直遙翻。喪,息浪翻。〕
行路士女皆流涕曰:「高令公枉殺賢王。」
〔肇為尚書令,故稱曰令公。〕
由是中外惡之益甚。
〔為高肇被誅張本。惡,烏路翻。〕
京兆王愉不能守信都,癸卯,燒門,攜李氏及其四子從百餘騎突走。
〔騎,奇寄翻。〕
李平入信都,斬愉所置冀州牧韋超等,遣統軍叔孫頭追執愉,置信都,以聞。群臣請誅愉,魏主不許,命鎖送洛陽,申以家人之訓。
〔愉,魏主弟也,故欲訓責之。〕
行至野王,高肇密使人殺之。
〔考異曰:魏書及北史愉傳皆云:「愉每宿止亭傳,必攜李手,盡其私情,雖鏁縶之中,飲賞自若,略無愧懼之色。至野王,愉語人曰:『雖主上慈深,不忍殺我,吾亦何面見至尊!』於是歔欷流涕,絕氣而死。或云高肇令人殺之。」按愉既敗被執,猶略無愧懼,安能慙見魏主,遽感激絕氣而死!蓋肇潛使人殺愉,因以此言紿魏主耳。〕
諸子至洛、魏主皆赦之。
魏主將屠李氏,中書令崔光諫曰:「李氏方怼,刑至刳始,乃桀、紂所為,
〔武王數紂之罪曰:刳剔孕婦。〕
酷而非法。請俟產畢,然後行刑。」從之。
李平捕愉餘黨千餘人,將盡殺之,錄事參軍高顥曰:「此皆脅從,前既許之原免矣,宜為表陳。」
〔為,于偽翻;下為國同。〕
平從之,皆得免死。顥,祐之孫也。
〔高祐,允之從祖弟,以文學事魏孝文。〕
濟州刺史高植帥州軍擊愉,有功當寺,
〔濟,子禮翻。帥,讀曰率。〕
植不受,曰:「家荷重恩,為國致效,
〔致效,言致身而效死也。荷,下可翻。〕
乃其常節,何敢求賞!」植,肇之子也。
加李平散騎常侍。
〔散,悉亶翻。騎,奇寄翻。〕
高肇及中尉王顯素惡平,顯彈平在冀州隱截官口,
〔此謂叛黨男女合沒為官口者。惡,烏路翻。彈,徒丹翻。〕
肇奏除平名。
〔除名,不得通籍禁門。〕
初,顯祖之世,柔然萬餘口
【章:十二行本「口」作「戶」;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降魏,置之高平、薄骨律二鎮,
〔魏世祖太延二年置高平鎮,是後肅宗正光五年改置原州。又大延二年置薄骨律鎮,肅宗孝昌中改置靈州。宋白曰:太和十年改薄骨律鎮為沃野鎮。降,戶江翻。〕
及太和之末,叛走略盡,唯千餘戶在。太中大夫王通請徙置淮北以絕其叛,詔太僕卿楊椿持節往徙之,椿上言:「先朝處之邊徼,所以招附殊俗,且別異華、戎也。
〔朝,直遙翻。處,昌呂翻;下河處同。徼,吉弔翻。別,彼列翻。〕
今新附之戶甚眾,若舊者見徒,新者必不自安,是驅之使叛也。且此屬衣毛食肉,樂冬便寒,
〔衣,於既翻。樂,音洛。〕
南土濕熱,往必殲盡。進失歸附之心,退無藩衛之益,置之中夏,
〔殲,息廉翻。夏,戶雅翻。〕
或生後患,非良策也。」不從,遂徙於濟州,緣河處之。及京兆王愉之亂,皆浮河赴愉,所在抄掠,如椿之言。
〔濟,子禮翻。抄,楚交翻。〕
16庚子,魏郢州司馬彭珍等叛魏,潛引梁兵趨義陽,三關戍主侯登等以城來降。郢州刺史婁悅嬰城自守,魏以中山王英都督南征諸軍事,將步騎三萬出汝南以救之。
〔趨,七喻翻。降,戶江翻。將,即亮翻。騎,奇寄翻。考異曰:田益宗傳,詔曰:「英統馬步七萬,邢巒統精騎三萬,」蓋虛聲耳。今從魏帝紀。〕
17冬,十月,魏懸瓠軍主白早生殺豫州刺史司馬悅,
〔瓠,戶故翻。考異曰:梁帝紀作「白皁生」,馬仙琕傳作「琅邪王司馬慶會」。今皆從魏書。〕
自號平北將軍,求救於司州
【章:十二行本「州」下有「刺史」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張校同,云無註本無「刺史」二字。】
馬仙琕。
〔琕,部田翻。〕
時荊州刺史安成王秀為都督,
〔秀以荊州刺史督諸州,司州其所統也。〕
仙琕籤求應赴。
〔籤前敘求應赴之事,註見一百二十卷宋文帝元嘉元年。〕
參佐咸謂宜待臺報,
〔謂宜奏上天臺而待報。江左率謂朝廷為臺,亦謂之天臺。〕
秀曰:「彼待我以自存,
〔彼,謂白早生。〕
援之宜速,待敕雖舊,
〔謂舊制須待臺敕。〕
非應急也。」即遣兵赴之。上亦詔仙琕救早生。仙琕進頓楚王城,
〔楚王城即楚王戍。〕
遣副將齊苟兒
〔將,即亮翻。考異曰:魏書作「苟仁」,今從梁書、南、北史。〕
以兵二千助守懸瓠。詔以早生為司州刺史。
〔考異曰:梁帝紀,十月丙子,「魏陽關主許敬珍以城內附,詔大舉北伐,以始興王憺帥眾入清,王茂帥眾向宿豫。丁丑,白早生與豫州刺史胡遜以城內屬,以早生為司州、胡遜為豫州刺史。明年正月壬辰,魏鎮東參軍成景雋斬宿豫城主嚴仲寶,以城內屬。二月丁卯,魏楚王城主李國興以城內附。」姓名年月事迹既與魏書參差,又徧檢諸列傳皆無其事。今並從魏書。〕
18丙寅,以吳興太守張稷為尚書左僕射。
〔守,式又翻。〕
19魏以尚書邢巒行豫州事,將兵擊白早生。魏主問之曰:「卿言,早生走也,守也﹖何時可平﹖」對曰:「早生非有深謀大智,正以司馬悅暴虐,乘眾怒而作亂,民迫於凶威,不得已而從之。縱使梁兵入城,水路不通,糧運不繼,亦成禽耳。早生得梁之援,溺於利欲,必守而不走。若臨以王師,士民必翻然歸順,不出今年,當傳首京師。」魏主悅,命巒先發,使中山王英繼之。
巒帥騎八百,倍道兼行,五日至鮑口。丙子,早生遣其大將胡孝智將兵七千,離城二百里逆戰,
〔帥,讀曰率。騎,奇寄翻;下同。將,即亮翻;下椿將同。離,力智翻。〕
巒奮擊,大破之,乘勝長驅至懸瓠。早生出城逆戰,又破之,因渡汝水,圍其城。詔加巒都督南討諸軍事。
丁丑,魏鎮東參軍成景雋殺宿豫戍主嚴仲賢,以城來降。
〔降,戶江翻。〕
時魏郢、豫二州,自懸瓠以南至于安陸諸城皆沒,唯義陽一城為魏堅守。
〔為,于偽翻。〕
蠻帥田益宗帥群蠻以附魏,
〔蠻帥,所類翻。宗帥,讀曰率。〕
魏以為東豫州刺史,
〔魏東豫州治新息廣陵城,領汝南、東新蔡、新蔡、弋陽、長陵郡。〕
上以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五千戶郡公招之,益宗不從。
十一月,庚寅,魏遣安東將軍楊椿將兵四萬攻宿豫。
魏主聞邢巒褸捷,命中山王英趣義陽,英以眾少,累表請兵,弗許。
〔趣,與趨同,七喻翻。少,詩沼翻。〕
英至懸瓠,輒與巒共攻之。十二月,己未,齊苟兒等開門出降,斬白早生及其黨數十人。英乃引兵前趨義陽。
〔趨,七喻翻。〕
寧朔將軍張道凝先屯楚王城,癸亥,棄城走,英追擊,斬之。
魏義陽太守狄道辛祥與婁悅共守義陽,將軍胡武城、陶平虜攻之,祥夜出襲其營,擒平虜,斬武坡,由是州境獲全。論功當賞,婁悅恥功出其下,間之於執政,賞遂不行。
〔間,古莧翻。史言高肇專魏,賞罰無章。〕
20壬申,魏東荊州表「桓暉之弟叔興前後招撫太陽蠻,歸附者萬餘戶,請置郡十六,縣五十,」
〔自是之後,蠻左郡縣不可勝紀矣。〕
詔前鎮東府長史酈道元案行置之。
〔行,下孟翻。〕
道元,範之子也。
〔酈範見一百三十二卷宋明帝泰始三年。〕
21是歲,柔然佗汗可汗復遣紇奚勿六跋敵貂裘於魏,
〔佗,徒河翻。汗,音寒。可,從刊入聲。復,扶又翻。〕
魏主弗受,報之如前。
〔前事見上卷五年。〕
初,高車侯倍窮奇為嚈噠所殺,
〔嚈噠國,大月氏之種類也,亦曰高車之別種,其原出於塞北,自金山而南,在于闐之西,去長安一萬一百里;其王都拔底城,蓋王舍城也。嚈,益涉翻。噠,當割翻,又妷葛翻,又宅軋翻。〕
執其子突而去,其眾分散,或奔魏,或奔柔然。魏主遣羽林監河南孟威撫納降戶,置於高平鎮。
〔降,戶江翻。〕
高車王阿伏至羅殘暴,國人殺之,立其宗人跋利延。嚈噠奉彌俄突以伐高車,國人殺跋利延,迎彌俄突而立之。彌俄突與佗汗可汗戰于蒲類海,不勝,西走三百餘里。佗汗軍於伊吾北山。會高昌王麴嘉求內徙於魏,時孟威為龍驤將軍,
〔驤,思將翻。〕
魏主遣威發涼州兵三千人迎之,至伊吾,佗汗見威軍,佈而遁去。
〔佈,普布翻。〕
彌俄突聞其離駭,追擊,大破之,殺佗汗於蒲類海北,割其髮送於威,且遣使入貢於魏。
〔使,疏吏翻。〕
魏主使東城子于亮報之,賜遺甚厚。
〔遺,于季翻。〕
高昌王嘉失期不至,威引兵還。
佗汗可汗子醜奴立,號豆羅伏跋豆伐可汗,
〔魏收曰:魏言「彰制」也。〕
改元建昌。
22宋、齊舊儀,祀天皆服袞冕,兼著作郎高許懋請造大裘,從之。
〔周禮天官:司裘掌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鄭眾註云:大裘,黑羔裘,服以祀天,示質。時有司尋大裘之制,唯鄭玄註司服云:大裘,羔裘也。既無所出,未可為據。按六冕之服皆玄上纁下,今宜以玄繒為之,其制式如裘,其裳以纁,皆無文繡;冕則無旒。制曰:可。〕
23上將有事太廟,詔以「齋日不樂,自今輿駕始出,鼓吹從而不從,還宮,如常儀。」
〔還宮則鼓吹振作。吹,昌瑞翻。〕
八年(己丑、五○九)
1春,正月,辛巳,上祀南郊,大赦。時有請封會稽、禪國山者,
〔國山在義興國山縣,隋廢義興郡為義興縣,并國山入焉。我朝太平興國元年,以太宗蕃邸舊諱,改義興為宜興。會,工外翻。〕
上命諸儒草封禪儀,欲行之。許懋建議,以為「舜柴岱宗,是為巡狩。而鄭引孝經鉤命決云:『封于太山,考績柴燎;禪乎梁甫,刻石紀號,』此緯書之曲說,非正經之通義也。
〔緯,于貴翻。〕
舜五載一巡狩,春夏秋冬周徧四嶽,
〔書舜典,歲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十有一月,北巡狩至于北岳。載,子亥翻。〕
若為封禪,何其數也!
〔數,所角翻。〕
又如管夷吾所說七十二君,燧人之前,世質民淳,安得泥金檢玉!結繩而治,安得鐫文告成!夷吾又云:『唯受命之君然後得封禪,』周成王非受命之君,云何封太山禪社首!神農即炎帝也,而夷吾分為二人,妄亦甚矣。若聖主,不須封禪;若凡主,不應封禪。蓋齊桓公欲行此事,夷吾知其不可,故舉怪物以屈之。
〔班志曰:齊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丘,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太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太山,禪云云;伏羲封太山,禪云 云;神農氏封太山,禪云云;炎帝封太山,禪云云;黃帝封太山,禪亭亭;顓頊封太山,禪云云;帝嚳封泰山,禪云云;堯封太山,禪云云;舜封太山,禪云云;禹 封太山,禪會稽;湯封太山,禪云云;成王封太山,禪於社首:皆受命乃得封禪。」桓公曰:「寡人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何以異此!」管仲睹桓公不可 窮以辭,因設之以事曰:「古之封禪,鄗上黍,北里禾,所以為盛;江、淮以一茅三脊,所以會藉;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然後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凰、麒麟不至,嘉禾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鴟鴞群翔,而欲封禪,無乃不可乎!」桓公乃止。〕
秦始皇嘗封太山,孫暼嘗遣兼司空董朝至陽羨封禪國山,
〔五代志曰:義興,舊曰陽羨。〕
皆非盛德之事,不足為法。然則封禪之禮,皆道聽所說,失其本文,由主好名於上,
〔好,呼到翻。〕
而臣阿旨於下也。古者祀天祭地,禮有常數,誠敬之道,盡此而備,至於封禪,非所敢聞。」上嘉納之,因推演懋議,稱制旨以答請者,由是遂止。
2魏中山王英至義陽,將取三關,先策之曰:「三關相須如左右手,若克一關,兩關不待攻而破;攻難不如攻易,宜先攻東關。」
〔東關即武陽關。易,以豉翻;下勢易同。〕
又恐其并力於東,乃使長史李華帥五統向西關,
〔五統,五統軍之眾。西關即平靖關。帥,讀曰率。〕
以分其兵勢,自督諸軍向東關。
先是,馬仙琕使雲騎將軍馬廣屯馬薄,軍主胡文超屯松峴。
〔先,悉薦翻。騎,奇寄翻。峴,戶典翻。考異曰:梁馬仙琕傳云:「遣馬廣會超守三關。」今從魏中山王英傳。〕
丙申,英至長薄,戊戌,長薄潰馬廣遁入武陽,英進圍之。上遣冠軍將軍彭甕生、驃騎將軍徐元季將兵援武陽,
〔冠,古玩翻。驃,匹妙翻。騎,奇寄翻。季將,即亮翻;下同。考異曰:英傳作「徐超秀」,今從魏帝紀。〕
英故縱之使入城,曰:「吾觀此城形勢易取。」
〔易,以豉翻。〕
甕生等既入,英促兵攻之,六日而拔,虜三將及士卒七千餘人。進攻廣峴,
〔廣峴,蓋即黃峴關。〕
太子左衛率李元履棄城走;又攻西關,馬仙琕亦棄城走。
上使南郡太守韋叡將兵救仙琕,
〔邵陽之捷,叡遷左衛將軍,尋為安西長史、南郡太守。〕
叡至安陸,俱築城二丈餘,更開大塹,起高樓。
〔塹,七豔翻。〕
眾頗譏其示怯,叡曰:「不然,為將當有怯時,不可專勇。」中山王英急追馬仙琕,將復邵陽之恥,聞叡至,乃退。上亦有詔罷兵。
初,魏主遣中書舍人鮦陽董紹慰勞叛城,
〔鮦陽縣,漢屬汝南郡,晉屬汝陰郡,魏屬新蔡郡。孟康曰:鮦,音紂紅翻。隋廢新蔡郡為縣,屬豫州。鮦陽之地當在新蔡縣界。勞,力到翻。〕
白早生襲而囚之,送於建康。魏主既克懸瓠,命於齊苟兒等四將之中分遣二人,敕揚州為移,
〔魏揚州治壽陽。移,移文也。〕
以易紹及司馬悅首。
〔考異曰:紹傳云「歸苟兒等十人」,今從司馬悅傳。〕
移書未至,領軍將軍呂僧珍與紹言,愛其文義,言於上,上遣主書霍靈超謂紹曰:「今聽卿還,令卿通兩家之好,
〔好,呼到翻;下通好同。〕
彼此息民,豈不善也!」因召見,賜衣物,
〔見,賢遍翻。〕
令舍人周捨慰勞之,
〔舍人,中書通事舍人。勞,力到翻。〕
且曰:「戰爭多年,民物塗炭,吾是以不恥先言與魏朝通好,比亦有書全無報者,
〔朝,直遙翻。好,呼到翻;下同。比,毗至翻,近也。〕
卿宜備申此意。今遣傳詔霍
【嚴:「霍」改「周」。】
靈秀送卿至國,遲有嘉問。」
〔遲,直利翻,待也。〕
又謂紹曰:「卿知所以得不死不﹖
〔死不,讀曰否。〕
今者獲卿,乃天意也。夫立君以為民也,
〔為,于偽翻。〕
凡在民上,豈可以不思此乎!若欲通好,今以宿豫還彼,彼當以漢中見歸。」紹還魏言之,魏主不從。
3三月,魏荊州刺史元志將兵七萬寇潺溝,
〔潺溝在漢北,據梁書吳平侯昺傳,「破志於潺溝,流尸蓋漢水,」則潺溝之水南注于漢。潺,仕山翻。〕
驅迫群蠻,群蠻悉渡漢水來降,雍州刺史吳平侯昺納之。
〔降,戶江翻。雍,於用翻。昺,音丙。〕
綱紀皆以蠻累為邊患,不如因此除之,
〔州郡上佐,謂之綱紀,言其綱紀州郡之事也。〕
昺曰:「窮來歸,我誅之不祥。且魏人來侵,吾得蠻以為屏蔽,不亦善乎!」
〔屏,必郢翻。〕
乃開樊城受其降,命司馬朱思遠等擊志於潺溝,大破之,斬首萬餘級。志,齊之孫也。
〔拓跋齊見一百二十卷宋文帝元嘉四年。〕
4夏,四月,戊申,以臨川王宏為司空,加車騎將軍王茂開府儀同三司。
〔騎,奇寄翻。〕
5丁卯,魏楚王城主李國興以城降。
6秋,七月,癸巳,巴陵王蕭寶義卒。
7九月,辛巳,魏封故北海王詳子顥為北海王。
〔詳得罪死事見一百四十五卷天監元年。〕
8魏公孫崇造樂尺,以十二黍為寸;劉芳非之,更以十黍為寸。尚書令高肇等奏:「崇所造八音之器及度量皆與經傳不同,詰其所以然,云『必依經文,聲則不協。』請更令芳依周禮造樂器,俟成集議並呈,從其善者。」詔從之。
〔夫作樂者先定律,律起於黃鍾,黃鍾之長以黍審其度,黃鍾之龠以黍審其容。周禮典同雖曰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辯天地四方陰陽之聲,以為樂器,然度之長短,容之多少,未嘗詳言之也。冬官考工既出於漢,而鳧氏為鍾但言其廣長圓徑深厚,而絫黍之法無聞焉。肇請令芳依周禮造樂器,未知其何所依也。魏收曰:太和中,詔中書監高閭脩正音律,久未能定。閭表太樂祭酒公孫崇參知律呂鐘磬之事。景明四年,并州獲古銅權,詔付崇以為鍾律之準。永平中,崇更造新尺,以一黍之長絫為寸法。尋太常卿劉芳受詔脩樂,以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即為一分,而中尉元匡以一黍之廣度黍二縫以取一分,三家紛競,久不能決。太和十九年,高祖詔以一黍之廣用成分體,九十黍之長以定銅尺。有司秦從前詔,而芳尺同高祖所制,故遂典脩金石。更,工衡翻。傳,直戀翻。詰,去吉翻。〕
9冬,十月,癸丑,魏以司空廣陽王嘉為司徒。
10十一月,己丑,魏主於式乾殿為諸僧及朝臣講維摩詰經。
〔為,于偽翻。朝,直遙翻。〕
時魏主專尚釋氏,不事經籍,中書侍郎河東裴延雋上疏,以為「漢光武、魏武帝,雖在戎馬之間,未嘗廢書,筅帝遷都行師,手不釋卷,良以學問多益,不可暫輟故也。陛下升法座,親講大覺,凡在瞻聽,塵蔽俱開。然五經治世之模楷,應務之所先,
〔治,直之翻。〕
伏願經書互覽,孔、釋兼存,則內外俱周,真俗斯暢矣。」
時佛教盛於洛陽,沙
【章:十二行本「沙」上有「中國」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門之外,自西域來者三千餘人,魏主別為之立永明寺千餘間以處之。處士南陽馮亮有巧思,
〔為,于偽翻。處,昌呂翻。思,相吏翻。〕
魏主使與河南尹甄琛、沙門統僧暹擇嵩山形勝之地立閒居寺,極巖壑土木之美。由是遠近承風,無不事佛,比及延昌,
〔甄,之人翻。琛,丑林翻。比,必利翻。〕
州郡共有一萬三千餘寺。
11是歲,魏宗正卿元樹來奔,賜爵鄴王。樹,翼之弟也。時翼為青、冀二州刺史,鎮郁洲
〔水經註,朐山東北海中有大洲,謂之郁洲。〕
久之,翼謀舉州降魏,事泄而死。
〔元翼來降見上卷五年。降,戶江翻。〕
九年(庚寅、五一○)
1春,正月,乙亥,以尚書令沈約為左光祿大夫,右光祿大夫王瑩為尚書令。約文學高一時,而貪冒榮利,用事十餘年,政之得失,唯唯而已。
〔冒,莫北翻;下同。唯,于癸翻。〕
自以久居端揆,有志台司,論者亦以為宜,而上終不用;及求外出,又不許。徐勉為之請三司之儀,
〔梁官制有開府同三司之儀,在開府儀同三司下。為,于偽翻。〕
上不許。
2庚寅,新作緣淮塘,北岸起石頭迄東冶,南岸起後渚籬門迄三橋。
3三月,丙戌,魏皇子詡生。
【章:十二行本「生」下有「大赦」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詡母胡充華,臨涇人,
〔充華,晉武帝制。宋明帝時以婕妤、充華等五職位亞九嬪,蕭齊之世,位列九嬪。臨涇縣,自漢以來屬安定郡。詡,況羽翻。〕
父國珍襲武始伯。
〔隋志,金城郡狄道縣,後魏置武始郡。〕
充華初選入掖庭,同列以故事祝之,
【章:十二行本「之」下有「曰」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願生諸王、公主,勿生太子。」充華曰:「妾之志異於諸人,柰何畏一身之死而使國家無嗣乎!」及有娠,同列勸去之,
〔娠,音身。去,羌呂翻。〕
充華不可,私自誓曰:「若幸而生男,次第當長,
〔長,丁丈翻,今知兩翻;下漸長同。〕
男生身死,所不憾也。」既而生詡。
先是,魏主頻喪皇子,
〔先,悉薦翻。喪,直浪翻。〕
年漸長,深加慎護,擇良家宜子者以為乳保,
〔乳母、保母也。〕
養於別宮,皇后、充華皆不得近。
〔近,其靳翻。〕
4己丑,上幸國子學,親臨講肄。乙未,詔皇太子以下及王侯之子年可從師者皆入學。
5 舊制:尚書五都令史皆用寒流。夏,四月,丁巳,詔曰:「尚書五都,職參政要,非但總領眾局,亦乃方軌二丞;
〔方軌,謂並駕也。二丞,謂左右丞。〕
可革用士 流,秉此群目。」於是以都令史視奉朝請,
〔朝,直遙翻。〕
用太學博士劉納兼殿中都,司空法曹參軍劉顯兼吏部都,太學博士孔虔孫兼金部都,司空法曹參軍蕭軌 兼左右戶都,宣毅黑曹參軍王顒兼中兵都,
〔宣毅將軍府之墨曹參軍。顒,魚容翻。〕
並以才地兼美,首膺其選。
6六月,宣城郡吏吳承伯挾妖術聚眾,
〔妖,於驕翻。〕
癸丑,攻郡殺太守朱僧勇,轉屠旁縣。閏月,己丑,承伯踰山,奄至吳興。東土人素不習兵,吏民恇擾奔散,或勸太守蔡撙避之,撙不可,
〔恇,去王翻。撙,慈損翻。〕
募勇敢閉門拒守。承伯盡銳攻之,撙帥眾出戰,大破之,臨陳,斬承伯。
〔帥,讀曰率。陳,讀曰陣。〕
撙,興宗之子也。
〔蔡興宗仕宋大明、泰始之間,以方正自將。〕
承伯餘黨入新安,攻陷黟、歙諸縣,
〔黟,音伊。歙,書涉翻。〕
太守謝覽遣兵拒之,不勝,逃奔會稽,臺軍討賊,平之。覽,瀹之子也。
〔謝瀹仕宋、齊之間,位要近,有清望。會,工外翻。〕
7冬,十月,魏中山獻武王英卒。
8上即位之三年,詔定新曆,員外散騎侍郎祖暅奏其父沖之考古法為正,曆不可改。
〔散,悉亶翻。騎,奇寄翻。暅,古鄧翻,又況晚翻。〕
至八年,詔太史課新舊二曆,新曆密,舊曆疏,是歲,始行沖之大明曆。
〔舊曆,何承天曆也。新曆,祖沖之曆也。沖之上曆見一百二十九卷宋孝武帝大明六年。〕
9魏劉芳奏「所造樂器及教文、武二舞登歌鼓吹曲等已成,
〔吹,昌瑞翻。〕
乞如前敕集公卿群儒議定,與舊樂參呈。若臣等所造形制合古擊拊會節,請於來年元會用之。」詔:「舞可用新,餘且仍舊。」
十年(辛卯、五一一)
1春,正月,辛丑,上祀南郊,大赦。
2尚書左僕射張稷,自謂功大賞薄,
〔稷以殺齊東昏侯為功。〕
嘗侍宴樂壽殿,
〔樂,音洛。〕
酒酣,怨望形於辭色。上曰:「卿兄殺郡守,
〔稷兄緕殺劉遐,事見一百三十四卷宋順帝昇明元年。守,式又翻。〕
弟殺其君,有何名稱!」稷曰:「臣乃無名稱,
〔稱,尺證翻。〕
至於陛下,不得言無勳。東昏暴虐,義師亦來伐之,豈在臣而已!」上捊其須
〔捊,盧括翻。須,古鬚字通。〕
曰:「張公可畏人!」稷既懼且恨,乃求出外,癸卯,以稷為青、冀二州刺史。
王珍國亦怨望,
〔王珍國與稷同殺東昏侯,其怨望之心與稷同。〕
罷梁、秦二州刺史還,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考異曰:梁書,珍國未嘗為梁、秦刺史,今從南史。〕
酒後於坐啟云:
〔坐,徂臥翻。〕
「臣近入梁山便哭。」上大驚曰:「卿若哭東昏,則已晚;若哭我,我復未死!」珍國起拜謝,竟不答,坐即散,
〔復,扶又翻。坐,徂臥翻。〕
因此疏退,久之,除都官尚書。
3丁巳,魏汾州山胡劉龍駒聚眾反,侵擾夏州,詔諫議大夫薛和發東奏、汾、華、夏四州之眾以討之。
〔魏高祖太和十一年,分秦州置華州,治華陰,領華山、登城、白水郡。又置夏州治統萬,領化政、闡熙、金明、代名郡。夏,戶雅翻。華,戶化翻。〕
4辛酉,上祀明堂。
5三月,琅邪民王萬壽殺東莞、琅邪二郡太守劉碸,
〔邪,音耶。莞,音管。碸,之舌翻。考異曰:梁帝紀云「三月辛丑」,按長曆是月丁酉朔,而盧昶傳云「三月二十四夜,萬壽等攻掩朐城」。蓋辛酉也。今不日以闕疑。又梁馬仙琕傳及魏帝紀盧昶傳皆云「劉碸」,而梁帝紀云「鄧碸」,蓋字誤也。〕
據朐山,召魏軍。
〔朐,音劬。〕
6壬戌,魏廣陽懿烈王嘉卒。
7魏徐州刺史盧昶遣郯城戍副張天惠、
〔秦置郯郡,漢改為東海郡,魏復置郯郡,屬東徐州。郯,音談。〕
琅邪戍主傅文驥相繼赴朐山,青、冀二州刺史張稷遣兵拒之,不勝。
〔梁青、冀二州治鬱洲。〕
夏,四月,文驥等據朐山,詔振遠將軍馬仙琕擊之。
〔琕,部田翻。〕
魏又遣假安南將軍蕭寶寅、假平東將軍天水趙遐將兵據朐山,受盧昶節度。
〔將,即亮翻。〕
8甲戌,魏薛和破劉龍駒,悉平其黨,表置東夏州。
〔東夏州領偏城、朔方、定陽、上郡。唐之延州,魏之東夏州也。夏,戶雅翻。〕
9五月,丙辰,魏禁天文學。
10以國子祭酒張充為尚書左僕射。充,緒之子也。
〔張緒,岱之兄子,善談名理。〕
11馬仙琕圍朐山,張稷權頓六里以督饋運,上數發兵助之。
〔數,所角翻。〕
秋,魏盧昶上表請益兵六千,米十萬石,魏主以兵四千給之。冬,十一月,己亥,魏主詔揚州刺史李崇等治兵壽陽,以分朐山之勢。
〔治,直之翻。〕
盧昶本儒生,不習軍旅。朐山城中糧樵俱竭,傅文驥以城降;
〔降,戶江翻。〕
十二月,庚辰,昶引兵先遁,諸軍相繼皆潰,會大雪,軍士凍死及墮手足者三分之二,仙琕追擊,大破之。二百里間,僵尸相屬,魏兵免者什一二,收其糧畜器械,不可勝數。
〔屬,之欲翻。勝,音升。考異曰:魏帝紀,盧昶敗在十一月。今從梁帝紀。梁紀云「斬馘十餘萬」,按盧昶表云:「此兵九千,賊眾四萬,求益兵六千,」魏主以四千給之。安得十餘萬眾!蓋梁史為夸大耳。〕
昶單騎而走,棄其節傳、儀衛俱盡;
〔傳,張戀翻。〕
至郯城,借趙遐節以為軍威。魏主命黃門侍郎甄琛馳馹鎖昶,窮其敗狀,
〔甄,之人翻。琛,丑林翻。馹,人質翻,驛傳也。〕
及趙遐皆免官。唯蕭寶寅全軍而歸。
盧昶之在朐山也,御史中尉游肇言於魏主曰:「朐山蕞爾,僻在海濱,卑濕難居,
〔蕞,祖外翻。〕
於我非急,於賊為利。為利,故必致死以爭之;非急,故不得已而戰;以不得已之眾擊必死之師,恐稽延歲月,所費甚大。假令得朐山,徒致交爭,終難全守,所謂無用之田也。
〔左傳吳將伐齊,子胥諫曰:「得志於齊,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
聞賊屢以宿豫求易朐山,若必如此,持此無用之地,復彼舊有之疆,兵役時解,其地為大。」魏主將從之,會昶敗,遷肇侍中。肇,明根之子也。
〔游明根事魏太武及孝文,以耆宿見重。〕
馬仙琕為將,能與士卒同勞逸,所衣不過布帛,所居無幃幕衾屏,飲食與廝養最下者同。
〔將,即亮翻。衣,於既翻。廝,息移翻。養,養馬者,音余亮翻。韋昭曰:析薪為廝,炊烹為養。〕
其在邊境,常單身潛入敵境,伺知壁壨村落險要處,
〔伺,相吏翻。〕
所攻戰多捷,士卒亦樂為之用。
〔樂,音洛。為,于偽翻。〕
12魏以甄琛為河南尹,琛表曰:「國家居代,患多盜竊,世祖發憤廣置主司里宰,皆以下代令長及五等散男有經略者乃得為之。
〔長,知兩翻。五等散男,謂爵為五等男而居散官者。魏書曰:魏公、侯、伯、子、男,有開國,有散,凡散各降開國一品。非以其居散官而謂之散男也。散,悉亶翻。〕
又多置吏士為其羽翼,崇而重之,始得禁止。今遷都已來,天下轉廣,四遠赴會,事過代都,五方雜沓,寇盜公行,里正職輕任碎,多是下材,人懷苟且,不能督察。請取武官八品將軍已下幹用貞濟者,
〔貞濟,謂堅貞而濟事也。〕
以本官俸恤領里尉之任,高者領六部尉,中者領經途尉,下者領里正。
〔魏官既給俸,又給恤親之祿,故謂之俸恤。魏分洛陽城中為六部,置六部尉。因張平子東京賦「經途九軌」,置經途尉。經途,城中之大途也。其餘處各置里正。〕
不爾,請少高里尉之品,
〔少,詩沼翻。〕
選下品中應遷者進而為之,督責有所,輦轂可清。」
〔自漢以來,京師謂之輦轂下。〕
詔曰:「里正可進至勳品,
〔勳品,勳官初品也。〕
經途從九品,六部尉正九品,
〔洛陽六部尉並置於東漢之時,曹操為洛陽北部尉,此其證也。從,才用翻。〕
諸職中簡取,不必武人。」琛又奏以羽林為游軍,於諸坊巷司察盜賊,於是洛城清靜,後常踵焉。
13是歲,梁之境內有州二十三,
〔此據五代史志。按蕭子顯齊志,齊有揚、南徐、豫、兗、南兗、北徐、青、冀、江、廣、交、越、荊、巴、郢、司、雍、梁、秦、益、寧、湘、南豫二十三州。時已廢巴州,當以王茂所立宛州足之。〕
郡三百五十,縣千二十二。是後州名浸多,廢置離合,不可勝記。
〔勝,音升。〕
魏朝亦然。
〔朝,直遙翻;下同。〕
14上敦睦九族,優借朝士,有犯罪者,皆屈法申之。百姓有罪,則案之如法,其緣坐則老幼不免,一人逃亡,舉家質作,
〔質,音致,又如字。質作,質其家屬而罰作之。〕
民既窮窘,姦宄益深。嘗因郊祀,有秣陵老人
〔江南以建康、秣陵為赤縣;隋廢秣陵、建康併為江寧縣。窘,渠隕翻。宄,音軌。〕
遮車駕言曰:「陛下為法,急於庶民,緩於權貴,非長久之道。誠能反是,天下幸甚。」上於是思有以寬之。
十一年(壬辰、五一二)
1春,正月,壬辰,詔:「自今逋讁之家及罪應質作,若年有老小,可停將送。」
〔所謂寬庶民者,如此而已。而不能繩權貴以法,君子是以知梁政之亂也。〕
2以臨川王宏為太尉,驃騎將軍王茂為司空、尚書令。
〔驃,匹妙翻。騎,奇寄翻;下同。〕
3丙辰,魏以車騎大將軍、尚書令高肇為司徒,清河王懌為司空,廣平王懷進號驃騎大將軍,加儀同三司。肇雖登三司,猶自以去要任,怏怏形於言色,
〔要任,謂尚書令。怏,於兩翻。〕
見者嗤之。
〔嗤,丑之翻。〕
尚書右丞高綽、國子博士封軌,素以方直自業,
〔業,事也。以方直為事,所謂強作之也,作之不已,乃成君子。〕
及肇為司徒,綽送迎往來,軌竟不詣肇。綽顧不見軌,乃遽歸,歎曰:「吾平生自謂不失規矩,今日舉措,不如封生遠矣。」綽,允之孫;軌,懿之族孫也。
〔高允事魏世祖以下四朝。封懿去燕歸魏,以疏慢見黜。〕
清河王懌有才學聞望,懲彭城之禍,
〔謂彭城王勰無罪見殺也。聞,音問。〕
因侍宴,謂肇曰:「天子兄弟詎有幾人,而翦之幾盡!
〔謂又殺京兆王愉也。之幾,居依翻。〕
昔王莽頭禿,藉渭陽之資,遂篡漢室。
〔事見漢紀。〕
今君身曲,亦恐終成亂階。」會大旱,肇擅錄囚徒,欲以收眾心。懌言於魏主曰:「昔季氏旅於泰山,孔子疾之。
〔朱元晦曰:旅,祭名也。禮,諸侯祭封內山川。季氏祭之,僭也。〕
誠以君臣之分,
〔分,扶問翻。〕
宜防微杜漸,不可瀆也。減膳錄囚,乃陛下之事;今司徒行之,豈人臣之義乎!明君失之於上,姦臣竊之於下,禍亂之基,於此在矣。」帝笑而不應。
4夏,四月,魏詔尚書與群司鞫理獄訟,令飢民就穀燕、恆二州及六鎮。
〔燕,因肩翻。恆,戶登翻。〕
5乙酉,魏大赦,改元延昌。
6冬,十月,乙亥,魏立皇子詡為太子,始不殺其母。
〔為後胡后亂魏張本。〕
以尚書右僕射郭祚領太子少師。祚嘗從魏主幸東宮,懷黃箛以奉太子;
〔箛,扶田翻。博雅,白鲅,瓜屬。此黃鲅,又一種也。〕
時應詔左右趙桃弓深為帝所信任,祚私事之,時人謂之「桃弓僕射」、「黃鲅少師。」
7十一月,乙未,以吳郡太守袁昂兼尚書右僕射。
8初,齊太子步兵校尉平昌伏曼容表求制一代禮樂,世祖詔選學士十人脩五禮,
〔五禮:吉、凶、軍、賓、嘉。〕
丹楊尹王儉總之。儉卒,
〔卒,子恤翻。〕
以事付國子祭酒何胤。胤還東山,
〔胤隱會稽東山。〕
齊明帝敕尚書令徐孝嗣掌之。孝嗣誅,率多散逸,詔驃騎將軍何佟之掌之。
〔佟,徒冬翻。〕
經齊末兵火,僅有在者。帝即位,佟之啟審省置之宜,
〔啟之於上,審禮局之宜省、宜置也。〕
敕使外詳。
〔使外詳議以聞也。〕
時尚書以為庶務權輿,
〔毛萇曰:權輿,始也。此言王業創始也。〕
宜俟隆平,欲且省禮局,併還尚書儀曹,詔曰:「禮壞樂缺,實宜以時脩定。但頃之脩 撰不得其人,所以歷年不就,有名無實。此既經國所先可即撰次。」
〔左傳曰:禮,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後嗣者也。撰,具也,述也。〕
於是尚書僕射沈約 等奏:「請五禮各置
〔舊學士十人共脩五禮,今請分五禮,各置學士。〕
舊學士一人,令自舉學古一人相助抄撰,
〔抄,楚交翻,錄也。〕
其中疑者,依石渠、白虎 故事,請制旨斷決。」
〔石渠事見二十七卷漢宣帝甘露三年。白虎事見四十六卷章帝建初四年。斷,丁亂翻。〕
乃以右軍記室
【章:十二行本「室」下有「參軍」二 字;乙十一行本同。】
明山賓等分掌五禮,佟之總其事。佟之卒,以鎮北諮議參軍伏暅代之。暅,曼容之子也。
〔暅,古鄧翻。〕
至是,五禮成,列上之,合八千一十九條,詔有司遵行。
9己酉,臨川王宏以公事左遷驃騎大將軍。
10是歲,魏以桓叔興為南荊州刺史,治安昌,
〔漢南陽郡有安昌侯國。晉泰始中,割南陽東鄙之安昌、平林、平氏、義陽四縣,置義陽郡,治安昌城。後義陽移治石城山上,因梁希侵逼,徙治仁順城,而安昌則俗謂之白茅城。〕
隸東荊州。
十二年(癸巳、五一三)
1春,正月,辛卯,上祀南郊,大赦。
2二月,辛酉,以兼尚書右僕射袁昂為右僕射。
3己卯,魏高陽王雍進位太保。
4鬱洲迫近魏境,
〔近,其靳翻。〕
其民多私與魏人交市,朐山之亂,或陰與魏通,朐山平,心不自安。青、冀二州刺史張稷不得志,政令寬弛,僚吏頗多侵漁。庚辰,鬱洲民徐道角等夜襲州城,殺稷,送其首降魏,
〔朐,音劬。降,戶江翻。考異曰:魏帝紀作「郁州人徐玄明」,今從梁康絢傳。又絢傳,稷死在朐山叛之明年。今從魏帝紀。按鬱洲即郁洲。〕
魏遣前南兗州刺史樊魯將兵赴之。
〔將,即亮翻。〕
於是魏饑,民餓死者數萬,侍中游肇諫,以為「朐山濱海,卑濕難居,鬱洲又在海中,得之尤為無用。其地於賊要近,
〔要,謂海道之要;近,謂南近江、淮。〕
去此閒遠,
〔魏圖東南,其用兵必於淮、漢之間;鬱洲介在海中,又非兵衝,故曰閒遠。〕
以閒遠之兵攻要近之眾,不可敵也。方今年饑民困,唯宜安靜,而復勞以軍旅,費以饋運,臣見其損,未見其益。」魏主不從,復遣平西將軍奚康生將兵逆之。
〔復,扶又翻。〕
未發,北兗州刺史康絢遣司馬霍奉伯討平之。
〔梁北兗州當治淮陰。絢,許縣翻。〕
5辛巳,新作太極殿。
6上嘗與侍中、太子少傅建昌侯沈約各疏栗事,約少上三事,出,謂人曰:「此公護前,不則羞死!」
〔帝每集文學之士策經史事,群臣多引短推長,帝乃悅,故約退有是言。護前者,自護其所短,不使人在己前。忌前者,忌人在己前也。約少,詩沼翻。不,讀曰否。〕
上聞之怒,欲治其罪,徐勉固諫而止。
〔治,直之翻。〕
上有憾於張稷,
〔以其怨望,故憾之。〕
從容與約語及之,
〔從,千容翻。〕
約曰:「左僕射出作邊州,
〔謂為青、冀二州刺史。〕
已往之事,何足復論!」
〔復,扶又翻。〕
上以
【章:十二行本「以」下有「為」字;乙十一行本同。】
約與稷昏家相為,
〔為,于偽翻。〕
怒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乃輦歸內殿。約懼,不覺上起,猶坐如初;及還,未至牀而憑空,頓於戶下,
〔踣而首先至地為頓。〕
因病。夢齊和帝以劍斷其舌,
〔斷,丁管翻。〕
乃呼道士奏赤章於天,稱「禪代之事,不由己出。」上遣主書黃穆之視疾,夕還,增損不即啟聞,懼罪,乃白赤章事。上大怒,中使譴責者數四。
〔帝本信釋氏報應之說,謂天可欺也,故因赤章之事而怒責約。古人不肯移腹心之疾而置諸股肱,雅異於是。使,疏吏翻。〕
約益懼,閏月,乙丑,卒。
〔卒,子恤翻。〕
有司諡曰「文」,上曰:「情懷不盡曰隱,」改諡隱侯。
7夏,五月,壽陽久雨,大水入城,廬舍皆沒。魏揚州刺史李崇勒兵泊於城上,水增未已,乃乘船附於女牆,
〔城上短牆曰女牆,所謂陴也,今人謂之女頭。〕
城不沒者二板。將佐勸崇棄壽陽保北山,
〔壽陽北山即八公山。〕
崇曰:「吾忝守藩岳,德薄致災,淮南萬里,繫于吾身,一旦動足,百姓瓦解,揚州之地,恐非國物,吾豈愛一身,取愧王尊!
〔漢王尊為東郡太守,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隄,老弱奔走。尊止宿隄上,吏民爭叩頭救止,尊不肯去。及水盛隄壞,吏民皆奔走,唯一主簿泣在尊旁立不動,而水波稍卻回還,吏民咸壯尊之勇節。〕
但憐此士民無辜同死,可結筏隨高,人規自脫,
〔規,圖也。筏,音伐。〕
吾必與此城俱沒,幸諸君勿言!」
揚州治中裴絢帥城南民數千家汎舟南走,避水高原,
〔絢,許縣翻。帥,讀曰率。〕
謂崇還北,因自稱豫州刺史,
〔自宋以來,置豫州於壽陽。絢乘水聚民,自稱豫州刺史,以求梁應援。〕
與別駕鄭祖起等送任子來請降。馬仙琕遣兵赴之。
崇聞絢叛,未測虛實,遣國侍郎韓方興單舸召之。
〔崇爵陳留公,故有國侍郎。降,戶江翻。琕,部田翻。舸,古我翻。〕
絢聞崇在,悵然驚恨,報曰:「比因大水顛狽,為眾所推。
〔比,毗至翻。〕
今大計已爾,勢不可追,恐民非公民,吏非公吏,願公早行,無犯將士。」崇遣從弟寧朔將軍神等將水軍討之,
〔將,即亮翻。從,才用翻。〕
絢戰敗,神追拔其營。絢走,為村民所執,還,至尉升湖,曰:「吾何面見李公乎!」乃投水死。絢,叔業之兄孫也。
〔裴叔業降魏見一百四十三卷,齊東昏侯之永元二年。〕
鄭祖起等皆伏誅。崇上表以水災求解州任,魏主不許。
崇沈深寬厚,
〔沈,持林翻。〕
有方略,得士眾心,在壽春十年,
〔天監六年魏主命李崇鎮壽春,至是年才七年耳,至十五年乃徵拜尚書左僕射,適十年,史終言之。〕
常養壯士數千人,寇來無不摧破,鄰敵謂之「臥虎」。上屢設反間以疑之,
〔間,古莧翻。〕
又授崇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萬戶郡公,諸子皆為縣侯;而魏主素知其忠篤,委信不疑。
8六月,癸巳,新作太廟。
9秋,八月,戊午,以臨川王宏為司空。
10魏恆、肆二州地震、山鳴,
〔魏世祖真君七年置肆州,領新興、秀容、鴈門郡,治九原。恆,戶登翻。〕
踰年不已,民覆壓死傷甚眾。
〔是後破六韓拔陵等作亂,恆、肆以北悉為盜區,此其祥歟!〕
11魏主幸東宮,以中書監崔光為太子少傅,命太子拜之;光辭不敢當,帝不許。太子南面再拜,詹事王顯啟請從太子拜,於是宮臣皆拜;光北面立,不敢答,唯西面拜謝而出。
十三年(甲午、五一四)
1春,二月,丁亥,上耕藉田,大赦。宋、齊藉田皆用正月,至是始用二月,及致齋祀先農。
〔漢儀,正月始耕,耕日以太牢祀先農。臣瓚註曰:先農,即神農炎帝也。〕
2魏東豫刺史田益宗衰老,與諸子孫聚斂無厭,
〔斂,力贍翻。厭,於鹽翻。〕
部內苦之,咸言欲叛。魏主遣中書舍人劉桃符慰益宗,
〔勞,力到翻。〕
桃符還,啟益宗侵擾之狀。魏主賜詔曰:「桃符聞卿息魯生在淮南貪暴,
〔此淮南大概謂淮水之南。〕
為爾不已,損卿誠效。可令魯生赴闕,當加任使。」魯生久未至,詔徙益宗為鎮東將軍、濟州刺史;又慮其不受代,遣後將軍李世哲與桃符帥眾襲之,奄入廣陵。
〔此新息之廣陵也。濟,子禮翻。帥,讀曰率。〕
魯生興其弟魯賢、超秀皆奔關南,招引梁兵,攻取光城已南諸戍。
〔宋文帝元嘉十五年,以豫部蠻民立光城等七縣;明帝大明中,立光城左郡。五代志:弋陽郡光山縣舊置光城郡。〕
上以魯生為北司州刺史,魯賢為北豫州刺史,超秀為定州刺史。
〔北司、北豫,因各人所統之地授以刺史。魏收志,定州治蒙籠城,領弋陽、汝陰、安定、新蔡、北建寧郡,皆蠻郡也。水經註:舉水出龜頭山西北流,逕蒙籠戍南,梁定州治。〕
三月,魏李世哲擊魯生等,破之,復置郡戍。
〔復,扶又翻。〕
以益宗還洛陽,授征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益宗上表稱為桃符所讒,及言「魯生等為桃符逼逐使叛,乞攝桃符與臣對辯虛實」詔不許,曰:「既經大宥,
〔謂已宥其謀叛之罪。〕
不容方更為獄。」
3秋,七月,乙亥,立皇子綸為邵陵王,繹為湘東王,紀為武陵王。
4冬,十月,庚辰,魏主遣驍騎將軍馬義舒慰諭柔然。
〔驍,堅堯翻。騎,奇寄翻;下同。〕
5魏王足之入寇也,
〔事見一百四十六卷五年。〕
上命寧州刺史涪人李略禦之,
〔涪,音浮。〕
許事平用為益州。足退,上不用,畈怨望,有異謀,上殺之。其兄子苗奔魏,步兵校尉泰山淳于誕嘗為益州主簿,自漢中入魏,二人共說魏主以取蜀之策,
〔說,式芮翻。〕
魏主信之。辛亥,以司徒高肇為大將軍、平蜀大都督,將步騎十五萬寇益州;命益州刺史傅豎眼出巴北,
〔巴北,巴郡以北也。巴西郡,梁置。北巴州閬中縣,梁置北巴郡。將,即亮翻。豎,而涪翻。〕
梁州刺史羊祉出庾城,安西將軍奚康生出綿竹,撫軍將軍甄琛出劍閣;
〔甄,之人翻。琛,丑林翻。〕
乙卯,以中護軍元遙為征南將軍,都督遏梁、楚。
〔此梁、楚,謂古梁、楚大界汴、汝之間也。〕
游肇諫,以為「今頻年水旱,百姓不宜勞役。往昔開拓,皆因城主歸款,故有征無戰。
〔不因薛安都、常珍奇、沈文秀,魏不得淮、汝、青、徐;不因裴叔業,魏不得壽陽。游肇之言,可謂深知當時疆事者。〕
今之陳計者真偽難分,或有怨於彼,不可全信。蜀地險隘,鎮戍無隙,豈得虛承浮說而動大軍!舉不慎始,悔將何及!」不及,以淳于誕為驍騎將軍,假李苗龍驤將軍,皆領鄉導統軍。
〔以統軍鄉導,因以名官。驍,堅堯翻。騎,奇寄翻。驤,思將翻。鄉,讀曰嚮。〕
6魏降人王足陳計,
〔王足來奔見上卷六年。降,下江翻。〕
求堰淮水以灌壽陽。上以為然,使水工陳承伯、材官將軍祖暅視地形,
〔暅,居鄧翻。〕
咸謂「淮內沙土漂不堅實,功不可就。」上弗聽,發徐、揚民率二十戶取五丁以築之, 假太子右衛率康絢都督淮上諸軍事,并護堰作於鍾離。
〔康絢護堰作而置司於鍾離。率,所律翻。絢,許縣翻。〕
役人及戰士合二十萬,南起浮山,北抵巉石,
〔水 經註,淮水自鍾離縣又東逕浮山,山北對巉石山。巉,助銜翻。杜佑曰:浮山堰在濠州城西一百一十二里。〕
依岸築土,合脊於中流。
7魏以前定州刺史楊津為華州刺史,
〔華,戶化翻。〕
津,椿之弟也。先是,官受調絹,尺度特長,任事因緣,共相進退,
〔先,悉薦翻。調,徒弔翻;下同。任事,謂任調絹之事者也。任,音任。因緣,謂因緣為姦。進退,謂有賂者則進而為長,無賂者則退而為短。〕
百姓苦之。津令悉依公尺,其輸物尤善者,賜以杯酒;所乾少劣,亦為受之,
〔少,詩沼翻。為,于偽翻。〕
但無酒以示恥。於是人競相勸,官調更勝舊日。
8魏太子尚幼,每出入東宮,左右乳母而已,宮臣皆不知之。詹事楊昱上言:「乞自今召太子必降手敕,令臣等翼從。」
〔從,才用翻。〕
魏主從之,命宮臣在直者從至萬歲門。
〔萬歲門蓋洛陽宮城之東門。〕
9魏御史中尉王顯謂治書侍御史陽固曰:
〔治,直之翻。〕
「吾作太府卿,府庫充實,卿以為何如﹖」固曰:「公收百官之祿四分之一,州郡贓贖,悉輸京師,以此充府,未足為多。且『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
〔記大學之言。斂,力贍翻。〕
可不戒哉!」顯不悅,因事奏免固官。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南朝宋)山谦之
(清)刘献廷
(明)罗廪
宋曹
(明)余邵鱼
清·高拱乾
(后晋)刘昫
唐·李义府
明·高明
(宋)吴淑撰
(宋)陳祥道
宋·洪知常
三国魏·周生烈
(晋)葛洪
清·闲斋氏
(意)马可·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