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四十一-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四十一
唐紀五十七
〔起屠維大淵獻(己亥)二月,盡重光赤奮若(辛丑)六月,凡二年有奇。〕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下
元和十四年(己亥、八一九)
1二月, 李聽襲海州,克東海、朐山、懷仁等縣。
〔海州,治朐山,本漢朐縣,後人加「山」字。東海,漢贛榆縣地,後齊置東海縣,屬東海郡;隋廢郡及縣,入廣饒縣,隋 仁壽元年改廣饒日東海,避太子諱也;唐屬海州。九域志:在州東一十里。懷仁縣,梁置南、北二青州,東魏廢州,置義塘郡及懷仁縣,隋廢郡,以縣屬海州。九域 志:在州北八十里。宋白曰:海州懷仁縣,本漢贛餘縣地。按漢贛餘,今縣東北三十里贛餘古城是也,梁於此置黃郭戍,後魏置義塘郡,理黃郭城,領義唐、歸義、 懷仁三縣,高齊移義唐郡及懷仁縣並理今密州莒縣界,隋開皇廢郡,移懷仁縣理此,今縣理是也。〕
李愬敗平盧兵於沂州,拔丞縣。
〔丞,漢縣,後魏置蘭陵郡,隋 廢郡為蘭陵縣,武德四年改曰丞縣,後屬沂州。九域志:在州西南一百八十里。宋白曰:丞,漢舊縣,春秋時鄫國也。晉置蘭陵郡,理理丞城。按前此丞縣理在今縣西一里,漢沒縣故城是也。隋開皇十六年置鄫州及丞縣,尋廢州及縣,仍移蘭陵縣置於鄫州故城,中唐又改蘭陵為丞縣。縣西北有丞水。敗,補邁翻。丞,時證翻。〕
李師道聞官軍侵逼,發民治鄆州城塹,脩守備,
〔治,直之翻。塹,七豔翻。〕
役及婦人,民益懼且怨。
都知兵馬使劉悟,正臣之孫也,
〔劉正臣二百一十七卷肅宗至德元載。〕
師道使之將兵萬餘人屯陽榖以拒官軍。悟務為寬惠,使士卒人人自便,軍中號日劉父。及田弘正渡河,悟軍無備,戰又數敗。
〔數,所角翻。〕
或謂師道曰:「劉悟不脩軍法,專收眾心,專收眾心,恐有他志,宜早圖之。」師道召悟計事,欲殺之。或諫曰:「今官軍四合,悟無逆狀,用一人言殺之,諸將誰肯為用!是自脫其爪牙也。」師道留悟旬日,復遣之,厚贈金帛以安其意。悟知之,還營,陰為之備。 師道以悟將兵在外,署悟子從諫門下別奏。
〔門下別奏者,使廁員牙門下,俟別奏補官也。唐六典:凡諸軍鎮大使,三品已上,傔二十五人,別奏十人;副使,傔二 十人,別奏八人。總管,三品已上,傔十八人,別奏六人;子總管,四品已上,傔十一人,別奏三人。若討擊、防禦、遊弈使副,傔準品各減三人,別奏各減二人。 總管及子總管,傔準品各減二人,別奏各減一人。若鎮守已下無副使或隸屬大軍鎮者,使已下傔,奏並四分減一,所補傔、奏皆令自召以充。〕
從諫與師道諸奴日遊 戲,頗得其陰謀,密疏以白父。
又有謂師道者曰:「劉悟終為患,不如早除之。」丙辰,師道潛遣二使齎帖授行營兵馬副使張暹,令斬悟首獻之,勒暹權領行營。時悟方據高丘張幕置酒,去營二三里。二使至營,密以帖授暹。暹素與悟善,陽與使者謀曰:「悟自使府還,
〔還,音旋,又如字。〕
頗為備,不可忽忽,暹請先往白之,云『司空遣使存問將士,兼有賜物,請都頭速歸,
〔軍中稱都將為都頭〕
同受傳語。』
〔傳語,謂師道遣使者所傳言語也。〕
如此,則彼不疑,乃可圖也。」使者然之。暹懷帖走詣悟,屏人示之。
〔屏,必郢翻,又卑正翻。〕
悟潛遣人先執二使,殺之。
時已向暮,悟按轡徐行還營,坐帳下,嚴正自衛。召諸將,厲色謂之曰:「悟與公等不顧死亡以抗官軍,誠無負於司空。今司空信讒言,來取悟首。悟死,諸公其次矣。且天子所欲誅者獨司空一人,今軍勢日蹙,吾曹何為隨之族滅!欲與諸公卷旗束甲,
〔卷,與捲同。〕
還入鄆州,奉行天子之命,
〔言奉行詔旨,以誅李師道。〕
豈徒免危亡,富貴可圖也。諸公以為如何﹖」兵馬使趙垂棘立於眾首,良久,對曰:「事
【章:十二行本「事」上有「如此」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果濟否﹖」悟應聲罵曰:「汝與司空合謀邪!」立斬之。徧問其次,有遲疑未言者,悉斬之,并斬軍中素為眾所惡者,
〔惡,烏路翻。〕
凡三十餘,尸於帳前。餘皆股栗,曰:「惟都頭命,願盡死!」
乃令士卒曰:「入鄆,人賞錢百緡,惟不得近軍帑。
〔近,其靳翻。帑,他朗翻。〕
其使宅及逆黨家財,任自掠取;
〔使宅,謂節度使所居也。〕
有仇者報之。」使士皆飽食執兵,夜半,聽鼓,三聲絕, 即行,人銜枚,馬縛口,遇行人,執留之,
〔恐行人遇兵,走還城報師道,令執留之。〕
人無知者。距城數里,天未明,悟駐軍,使聽城上柝聲絕,
〔天明,則柝聲絕。〕
使十人前行,宣言「劉都頭奉帖追入城。」
〔主帥文書下諸將謂之帖。〕
門者請俟寫簡白使,
〔古者聯竹為簡策以寫書為簡。白使,謂白節度使。使,疏吏翻。〕
十人拔刃擬之,皆竄匿;悟引大軍繼至,城中譟譁動地。此至,
〔比,必利翻,及也。〕
子城已洞開,惟牙城拒守,
〔凡大城謂之羅城,小城謂之子城。又有第三重城以衛節度使居宅,謂之牙城。謂之牙城。〕
尋縱火斧其門而入。牙中兵不過數百,始猶有發弓矢者,俄知力不支,皆投於地。
悟勒兵升聽事,使捕索師道。索,山客翻。師道與二子伏廁牀下,索得之,
〔索,山客翻。〕
悟命置牙門外隙地,使人謂曰:「悟奉密詔送司空歸闕,然司空亦何顏復見天子!」
〔復,扶又翻。〕
師道猶有幸生之意,其子弘方仰曰:「事已至此,速死為幸!」尋皆斬之。
〔代宗永泰元年,李正己得淄青,四世,五廾四年而滅。〕
自卯至午,悟乃命兩都虞候巡坊市,禁掠者,即時皆定。大集兵民於毬場,親乘馬巡繞,慰安之。斬贊師道逆謀者二十餘家,文武將吏且懼且喜。
【章:十二行本「喜」下有「皆入賀」三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悟見李公度,執手歔欷;出賈直言於獄,
〔直言被囚見上卷上年。〕
置之幕府。
悟之自陽穀還兵趨鄆也,
〔趨,七喻翻。〕
潛使人以其謀告田弘正:「事成,當舉烽相白;萬一城中有備不能入,願公引兵為助。功成之日,皆歸於公,悟何敢有之。」且使弘正進據己營。弘正見烽,知得城,遣使往賀。悟函師道父子三首遣使送弘正營,弘正大喜,露布以聞。淄、青等十二州皆平。
弘正初得師道首,疑其非真,召夏侯澄使識之。澄熟視其面,長號隕紹者久之,乃抱其首,舐其目中塵垢,復慟哭。弘正為之改容,義而不責。
〔識,如字,辨識也。號,戶刀翻。舐,直氏翻。復,扶又翻。為,于偽翻。夏侯澄禽見上卷上年。〕
2壬戌,田弘正捷奏至。乙丑,命戶部侍郎楊於陵為淄青宣撫使。已巳,李師道首函至。自廣德以來,垂六十年,藩鎮跋扈河南、北三十餘州,自除官吏,不供貢賦,至是盡遵朝廷約束。
〔嗚呼!兼并易也,堅凝之難!讀史至此,盍亦知其所以得,鋻其所以失,則知資治通鑑一書不苟作矣。〕
上命楊於陵分李師道地,於陵按圖籍,視土地遠邇,計士馬眾寡,校倉庫虛實,分為三道,使之適均:
〔於,音烏。〕
以鄆、曹、濮為一道,
〔鄆,音運。濮,音卜。〕
淄、青、齊、登、萊為一道,兗、海、沂、密為一道;上從之。
劉悟以初討李師道詔云:「部將有能殺師道以眾降者,師道官爵悉以與之。」意謂盡得十二州之地,遂補署文武將佐,更州縣長吏;
〔更,工衡翻。〕
謂其下曰:「軍府之政,一切循舊。自今但與諸公抱子弄孫,夫復何憂!」
〔復,扶又翻;下復須同。〕
上欲移悟他鎮,恐悟不受代,復須用兵,密詔田弘正察之。弘正日遣使者詣悟,託言脩好,實觀其所為。悟多力,好手搏,
〔好,呼到翻。〕
得鄆州三日,則教軍中壯士手搏,與魏博使者庭觀之,自搖肩攘臂,離坐以助其勢。
〔離,力智翻。坐,徂臥翻。〕
弘正聞之,笑曰:「是聞除改,
〔除改,謂除書改授他鎮。〕
登即行矣,
〔言登時即行也。〕
何能為哉!」庚午,以悟為義成節度使。悟聞制下,手足失墜;
〔言驚遽失守,不知所為。〕
明日,遂行。弘正已將數道,比至城西二里,與悟相見於客亭,
〔客亭,即驛亭,送迎使客之所。〕
即受旌節,馳詣滑州,辟李公度、李存、郭昈、賈直言以自隨。
悟素與李文會善,既得鄆州,使召之,未至。
〔李文會出登州見上卷上年。〕
聞將移鎮,昈、存謀曰:「文會佞人,敗亂淄青一道,
〔敗,補邁翻。〕
滅李司空之族,萬人所共讎也!不乘此際誅之,田相公至,務施寬大,將何以雪三齊之憤怨乎!」
〔自項羽分齊為三,以王田市、田都、田安,遂有三齊之名。後人因而言之。〕
乃詐為悟帖,遣使即文會所至,取其首以來。使者遇文會於豐齊驛,斬之。
〔據梁敬翔編遺錄,豐齊驛當在齊州東南三十里。宋白曰:齊州禹城縣有漢祝阿故城,在豐齊驛東北二里。〕
比還,
〔比,必利翻。及也。還,音旋,又如字。〕
悟及昈、存已去,無所復命矣。文會二子,一亡去,一死於獄,家貲悉人所掠,田宅沒官。
詔以淄青行營副使張暹為戎州刺史。
〔劉悟奏言其功也。〕
癸酉,加田弘正检校司徒、同平章事。
先是,李師道將敗數月,
〔先,悉薦翻。〕
聞風動鳥飛,皆疑有變,禁鄆人親宴聚及道路偶語,犯者有刑。弘正既入鄆,悉除苛禁,人遊樂,寒食七晝夜不禁行人。
〔弘正特為此示鄆人以寬大耳。按寒食之說不同,初學記曰:周禮司烜氏,仲春以木鐸徇火禁於國中。註云:為季春將出火也。今寒食準節氣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則禁火並周制也。洪容齋曰:先賢傳曰:太原舊俗以介子推焚骸,一月寒食。鄴中記曰:并州俗,冬至後一百五日為子推斷火,冷食三日。魏武以太原、上黨、西河皆沍寒之地,令人不得寒食。此註已見前。〕
或諫曰:「鄆人久為寇敵,今雖平,人心未安,不可不備。」弘正曰:「今為暴者既除,宜施以寬惠,若復為嚴察,是以桀易桀也,庸何愈焉!」
〔愈,賢也,勝也。復,扶又翻。〕
先是,賊數遣人入關,截陵戟,焚倉場,流矢飛書,以震駭京師,沮撓官軍。
〔事見二百三十九卷十年。數,所角翻。沮,在呂翻。撓,奴巧翻。〕
有司督察甚嚴,潼關吏至發人囊篋以索之,
〔索,山客翻。〕
然終不能絕。及田弘正入鄆,閱李師道簿書,有賞殺武元衡人王士元等及賞潼關、蒲津吏卒案,乃知曏者皆吏卒受賂於賊,容其姦也。
〔案,文案也,亦請之案牘。史言關津不足以禁姦,乃所以容姦。〕
裴度纂述察、鄆用兵以來上之憂勤機略,因侍宴獻之,請內印出付史官。
〔請自禁中用印而出付史官。〕
上曰:「如此,似出朕志,非所欲也。」弗許。
〔史言憲宗此事得為君之體。〕
三月,戊子,以華州刺史馬總為鄆、曹、濮等州節度使。己丑,以義成節度使薛平為平盧節度、淄,青,齊,登,萊等州觀察使。
〔自是之後,淄青專平盧之號,而鄆尋賜號天平軍矣。〕
以淄青四面行營供軍使王遂為沂、海、兗、密等州觀察使。
〔為王遂以嚴酷召亂張本。〕
3橫海節度使烏重胤奏:「河朔藩鎮所以能旅拒朝命六十餘年者,由諸州縣各置鎮將領事,收刺史、縣令之權,自作威福。曏使刺史反得行其職,則雖有奸雄如安、史,必不能以一州獨反也。臣所領德、棣、景三州,已舉牒反還刺史職事,應在州兵並令刺史領之。」夏,四月,丙寅,詔諸道節度、都團練、都防禦、經略等使所統支郡兵馬,並令刺史領之。自至德以來,節度使權重,所統諸州反置鎮兵,以大將主之,暴橫為患,
〔橫,戶孟翻。〕
故重胤論之。其後河北諸鎮,惟橫海最為順命,由重胤處之得宜故也。
〔史言反側之地,擇帥不可不詳。處,昌呂翻〕
。
4辛未,工部侍郎、同平章事程异薨。
5裴度在相位,知無不言,皇甫鎛之黨陰擠之。
〔擠,子細翻,又子西翻。考異曰:舊傳曰:「鎛與宰相李逢吉、令孤楚合勢擠度,故出鎮。」按逢吉時在東川,楚在昭義,皆不為相。今不取。按後「昭義」當作「河陽」。〕
丙子,詔度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充河東節度使。
皇甫鎛專以掊克取媚,
〔掊,蒲侯翻。〕
人無敢言者,獨諫議大夫武儒衡上疏言之。鎛自訴於上,上曰:「卿以儒衡上疏,將報怨邪!」鎛乃不敢言。儒衡,元衡之從父弟也。
〔從,才用翻。〕
6史館脩撰李翱上言,貞觀三年置史館於門下省,有修撰四人,掌修國史。以為:「定禍亂者,武功也;興太平者,文德也。今陛下即以武功定海內,若遂革弊事,復高祖、太宗舊制;用忠正而不疑,屏邪佞而不邇;
〔屏,必郢翻,又卑正翻。〕
改稅法,不督錢而納布帛;
〔自建中初,楊炎定兩稅法,不令民輸其土之所產而督錢。〕
絕進獻,寬百姓租賦;厚邊兵,以制戎狄侵盜;數訪問待制官,以通塞蔽;
〔數,所角翻。塞,悉則翻。〕
此六者,政之根本,太平之所以興也。陛下既已能行其難,若何不為其易乎!以陛下天資上聖,如不惑近習容悅之辭,任骨鯁正直之士,與之興大化,可不勞而成也。若不以此為事,臣恐大功之後,逸欲易生。
〔易,以豉翻。〕
進言者必曰:『天下既平矣,陛下可以高枕自安逸,』
〔忱,職任翻。〕
如是,則太平未可期矣!」
7秋,七月,丁丑朔,田弘正送殺武元衡賊王士元等十六人,詔使
【章:十二行本「使」作「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熊校同。】
內京兆府、御史臺徧鞫之;皆款服。
〔款,誠也,言吐誠而伏罪也。〕
京兆尹崔元略以元衡物色詢之,則多異同。元略問其故,對曰:「恆、鄆同謀遣客刺元衡,
〔恆,戶登翻。刺,七亦翻。〕
而士元等後期,聞恆人事已成,遂竊以為己功,還報受賞耳。今自度為罪均,
〔度,徒洛翻。〕
終不免死,故承之。」上亦不欲復辨正,悉殺之。
〔復,扶又翻。〕
8戊寅,宣武節度使韓弘始入朝,
〔蔡、鄆既平,韓弘始入朝。〕
上待之甚厚。弘獻馬三千,絹五千,
【張:「五千」作「五十萬」。】
雜繪三萬,金銀器千,
〔繒,慈陵翻。〕
而汴之庫貛尚有錢百餘萬緡,絹百餘萬匹,馬七千匹,糧三百萬斛。
〔史言韓弘善完聚。〕
9己丑,群臣上尊號曰元和聖文神武法天應道皇帝;赦天下。
10兗、海、沂、密觀察使王遂,本錢穀吏,性狷急,無遠識。
〔狷,古掾翻。〕
時軍府草創,
〔是年三月,方分四州置觀察。〕
人情未安,遂專以嚴酷為治,
〔治,直吏翻。〕
所用杖絕大於常行者;
〔唐制:凡杖皆長三尺五寸,削去節目。訊杖,大頭徑三分三釐,小頭二分二釐。常行杖,大頭二分七釐,小頭一分七釐。笞杖,大頭二分小頭一分有半。〕
每詈將迕,軏曰「反虜」;又盛夏役士卒營府舍,督責峻急;將卒憤怨。
辛卯,毅卒王弁與其徒四人浴於泝水,
〔沂州治臨沂縣,以臨沂水名之也。〕
密謀作亂,曰:「今服役觸罪亦死,奮命立事亦死,死於立事,不猶愈乎!明日,常侍與監軍副使有宴,軍將皆在告,直兵多休息,
〔常侍,謂王遂也。副使,謂觀察副使也。在告,謂休假在私室也。直兵,直衛之兵也。〕
吾屬乘此際出其不意取之,可以萬全。四人皆以為然,約事成推弁為留後。
壬辰,遂方宴飲,日過中,弁等五人突入,於直房前取弓刀,
〔直房,直兵之所舍之室也。〕
徑前射副使張敦實,殺之。
〔射,而亦翻。〕
遂與監事狼狽起走,弁執遂,數之以盛暑興役,用刑刻暴,
〔數,所具翻。〕
立斬之。傳聲勿驚監事,弁即自稱留後,升廳號令,與監軍抗禮,召集將吏參賀,眾莫敢不從。監軍具以狀聞。
11甲午,韓弘又獻絹二十五萬匹,絁三萬匹,
〔絁,式支翻。〕
銀器二百七十;左右軍中尉各獻錢萬緡。自淮西用兵以來,度支、鹽鐵及四方爭進奉,謂之「助軍」;賊平又進奉,謂之「賀禮」;後又進奉,謂之「助賞」;上加尊號又進奉,亦謂之「賀禮」。
〔史歷元和進奉之弊。〕
12丁酉,以河陽節度使令狐楚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楚與皇甫鎛同年進士,故鎛引以為相。
〔裴度之視師也,令狐楚出翰林,今皇甫鎛引而相之,亦所以杜度之再入。〕
13朝廷聞沂州軍亂,甲辰,以棣州刺史曹華為沂、海、兗、密觀察使。
14韓弘累表請留京師,八月,己酉,以弘守司徒,兼中書令。癸丑,以吏部尚書張弘靖同平章事,充宣武節度使。弘靖,宰相子,
〔弘靖,張延賞之子。延賞相德宗。〕
少有令聞,
〔少,詩照翻。聞,音問。〕
立朝簡默;河東、宣武闕帥,
〔帥,所類翻。〕
朝廷以其位望素重,使鎮之。弘靖承王鍔聚斂之餘,韓弘嚴猛之後,
〔王鍔鎮河東,韓弘鎮宣武,弘靖皆承其後。斂,力贍翻;下同。〕
兩鎮喜其廉謹寬大,故上下安之。
〔張弘靖之簡貴,施之并、汴可也,施之幽燕則敗矣。〕
15己未,田弘正入朝,上待之尤厚。
16戊辰,陳許節度使郗士美薨,以庫部員外郎李渤為弔祭使。渤上言:「臣過渭南,聞長源鄉舊四百戶,今纔百餘戶,閺鄉縣舊三千戶,今纔千戶,
〔閺,音旻。〕
其他州縣大率相似。迹其所以然,皆由以逃戶稅攤於比鄰,
〔攤,他干翻。比,音毗,又毗至翻。〕
致驅迫俱逃,此皆聚斂之臣剝下媚上,
〔斂,力贍翻。〕
惟思竭澤,不慮無魚。
〔呂氏春秋曰:竭澤而漁,豈不得魚,而明年無魚。〕
乞降詔書,紹攤逃之弊;盡逃戶之產償稅,不足者乞免之。計不數年,人皆復於農矣。」執政見而惡之,
〔執政,謂皇甫鎛。惡,烏路翻。〕
渤遂謝病,歸東都。
17癸酉,吐蕃寇慶州,
〔慶州,隋弘化郡,開皇十六年改為慶州,以慶美取其嘉名,漢歸德、富平縣地。舊地:京師西北五百七十二里。〕
營於方渠。
18朝廷議興兵討王弁,恐青、鄆相扇繼變,
〔青、鄆與兗、海、沂、密,本一鎮也。故恐其相扇而動。〕
乃除弁開州刺史,遣中使賜以告身。中使給之曰:「開州計已有人迎候道路,留後宜速發。」弁即日發沂州,邊從尚百餘人,
〔從,才用翻。〕
入徐州境,所在減之,其眾亦稍散。遂加以杻械,
〔杻,敕久翻。〕
乘驢入關。九月,戊寅,腰斬東市。
先是,三分鄆兵以隸三鎮,
〔此言鄆、青、沂分為三鎮之初。先,悉薦翻。〕
及王遂死,朝廷以為師道餘黨凶態未除,命曹華引棣州兵赴鎮以討之。沂州將士迎候者,華皆以好言撫之,使先入城,慰安其餘,眾皆不疑。華視事三日,大饗將士,伏甲士千人於幕下,乃集眾而諭之日:「天子以鄆人有遷徒之勞,特加優給,宜令鄆人處左,沂人處右。」
〔處,昌呂翻;下聚處同。〕
即定,令沂人皆出,因闔門,謂鄆人曰:「王常侍以天子之命為帥於此,將士何得輒害之!」語未畢,伏者出,圍而殺之,死者千二百人,無一得脫者。門屏間赤霧高丈餘,久之方散。
〔兵死之氣,凝為赤霧。〕
臣光曰:春秋書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于申。
〔見昭十一年。般,音班。〕
彼列國也,孔子猶深貶之,惡其誘討也,況為天子而誘匹夫乎!
王遂以聚斂之才,殿新造之邦,
〔殿,多見翻,鎮也。〕
用苛虐致亂。王弁康夫,乘釁竊發,
〔釁,隙也。〕
苟沂帥得人,戮之易於犬豕耳,
〔帥,所類翻。易,以鼓翻。〕
何必以天子詔書為誘人之餌乎!且作亂者五人耳,乃使曹華設詐,屠千餘人,不亦濫乎!然則自今士卒孰不猜其將帥,將帥何以令其士卒!上下盻盻,
〔盻盻,恨視也,說文音五計翻,孫奭音五禮翻,又普莧翻。〕
如寇讎聚處,
〔處,昌呂翻。〕
徥間則更相魚肉,
〔間,古莧翻。更,工衡翻。〕
惟先發者為雄耳,禍亂何時而弭哉!
惜夫!憲宗削平僭亂,幾致升平,
〔幾,鉅依翻。〕
其美業所以不終,由苟徇近功不敦大信故也。
19甲辰,以田弘正兼侍中,魏博節度使如故。弘正三表請留,上不許。弘正常恐一旦物故,魏人猶以故事繼襲,故兄弟子姪皆仕諸朝,上皆握居顯列,朱紫盈庭,時人榮之。
20乙巳,上問宰相:「玄宗之政,先理而後亂,何也﹖」崔群對曰:「玄宗用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頲、韓休、張九齡則理,用字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繫非輕。人皆以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為亂之始,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亂之所分也。願階下以開元初為法,以天寶末為戒,乃社稷無疆之福!」皇甫鎛深恨之。
〔皇甫鎛自知以姦諂忝相位,故深恨崔群之言。〕
21冬,十月,壬戌,容管奏安南賊楊清陷都護府,
〔安南都護府,治交州。〕
殺都護李象古及妻子、官屬、部曲千餘人。象古,道古之兄也,以貪縱荷刻失眾心。清世為蠻酋,象古召為牙將,清鬱鬱不得志。象古命清將兵三千討黃洞蠻,
〔黃洞蠻即西原蠻,其屬黃氏者,謂之黃洞蠻。〕
清因人心怨怒,引兵夜還,襲府城,陷之。
初,蠻賊黃少卿,自貞元以來數反覆,
〔數,所角翻。〕
桂管觀察使裴行立、
〔數,所角翻。唐桂管管桂、昭、蒙、富、梧、潯、龔、鬱林、平琴、賓、澄、繡、象、柳、融等州。〕
容管經略使陽旻欲徼幸立功,
〔徼,堅堯翻。〕
爭請討之;上從之。嶺南節度使孔戣屢諫曰:「此禽獸耳,但可自計利害,不足與論是非。」上不聽,大發江、湖兵會容、桂二管入討,士卒被瘴癘,死者不可勝計。
〔被,皮義翻。勝,音升。〕
安南乘之,遂殺都護。行立、旻竟無功,二管彫弊,惟戣所部晏然。
〔嶺南節度使雖兼統五管,而廣州所管自為巡屬。劉昫曰:廣州管韶、循、岡、賀、端、新、康、封、瀧、恩、春、高、藤、義、竇、勤等州。戣,渠龜翻。〕
丙寅,以唐州刺史桂仲武為安南都護;赦楊清,以為瓊州刺史。
22是歲,吐蕃節度論三摩等將十五萬眾圍鹽州,党項亦發兵助之。刺史李文悅竭力拒守,凡二十七日,吐蕃不能克。靈武牙將史奉敬
【嚴:「奉敬」改「敬奉」;下同。】
言於朔方節度使杜叔良,請兵三千,齎三十日糧,深入吐蕃以解鹽州之圍。叔良以二千五百人與之。奉敬行旬餘;無聲問,朔方人以為俱沒矣。
〔以為與鹽州俱沒。〕
無何,
〔言無何時也。〕
奉敬自他道出吐蕃背,吐蕃大驚,潰去。奉敬奮擊,大破,不可勝計。
〔當曰「奮擊,大破之,殺獲不可勝計」,文意乃為明暢〕
。奉敬與鳳翔將野詩良輔、涇原將郝玼皆以勇著名於邊,吐蕃憚之。
〔新、舊書皆作「史敬奉」。〕
23柳泌至台州,驅吏民采藥,歲餘,無所得而懼,
〔泌知台州,見上卷上年。〕
舉家逃入山中;浙東觀察使捕送京師。皇甫鎛、李道古保護之,上復使待詔翰林;服其藥,日加躁渴。
〔躁,則到翻。〕
起居舍人裴潾上言,以為:「除天下之害者受天下之利,同天下之樂者饗天下之福,
〔樂,音洛。〕
自黃帝至於文、武,享國壽考,皆用此道也。自去歲以來,所在多薦方士,轉相汲引,其數浸繁。借令天下真有神仙,彼必深潛巖壑,惟畏人知。凡候伺權貴之門,以大言自衒奇技驚眾者,
〔伺,相吏翻。衒,熒絹翻。伎,渠錡翻。〕
皆不軌徇利之人,豈可信其說而餌其藥邪!夫藥以愈疾,非朝夕常餌之物;況金石酷烈有毒,又益以火氣,殆非人五藏之所能勝也。
〔藏,徂浪翻。勝,音升。〕
古者君飲藥,臣先嘗之,
〔記曲禮之言。〕
乞令獻藥者先自餌一年,則真偽自可辨矣。」上怒,十一月,己亥,貶潾江陵令。
24初,群臣議上尊號,皇甫鎛欲增「孝德」字,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崔群曰:「言聖則孝在其中矣。」鎛譖群於上曰:「群於陛下惜『孝德』二字。上怒。時鎛給邊軍賜與,多不時得,又所給多陳敗,
〔陳,舊也。〕
不可服用,軍士怨怒,流言欲為亂。
〔流言,放言也。〕
李光顏憂懼,欲自殺;
〔李光顏時帥邠寧。〕
遣人訴於上,上不信。京師恟懼,群具以中外人情上聞。
〔上聞,時掌翻。〕
鎛密言於上曰:「邊賜皆如舊制,而人情忽如此者,由群鼓扇,將以賣直,歸怨於上也。」上以為然。十二月,乙卯,以群為湖南觀察使,於是中外切齒於縛矣。
〔小人去君子以為自安之謀,不知適所以自危也。〕
25中書舍人武儒衡,有氣節,好直言,
〔好,呼到翻。〕
上器之,顧待甚渥,人皆言且入相。令狐楚忌之,思有以沮之者,
〔沮,在呂翻。〕
乃薦山南東道節度推官狄兼劚才行。
〔行,戶孟翻。〕
癸亥,擢兼劚左拾遺內供奉。
〔以資序尚淺,未除正官,令於左拾遺班內供奉,猶監察御史裏行也。〕
兼劚,仁傑之族曾孫也。楚自草制辭,盛言「臣曾祖平一,在天后朝,辭榮終老。」
〔平一在武后時,畏禍居嵩山,脩浮屠法,累詔不起。〕
上由是薄楚之為人。
十五年(庚子、八二○)
1春,正月,沂、海、兗、密視察使曹華請徒理兗州;
〔自沂州徙治兗州。許之。〕
2义成节度使刘悟入朝。
3初,左軍中尉吐突承璀謀立澧王惲為太子,
〔惲,於粉翻。〕
上不許。及上寢疾,承璀謀尚未息,太子聞而憂之,密遣人問計於司農卿郭釗,釗曰:「殿下但盡孝謹以俟之,勿恤其他。」釗,太子之舅也。
〔釗,音詔。〕
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獲罪,有死者,人人自危;庚子,暴崩於中和殿。
〔年四十三。〕
時人皆言內常侍陳弘志弒逆,
〔考異曰:實錄但云「上崩於大明宮之中和殿」。舊紀曰:「時帝暴崩,皆言內官陳弘志弒逆,史氏諱而不書。」王守澄傳曰:「憲宗疾大漸,內官陳弘慶等弒逆。憲宗英武,威德在人,內官秘之,不敢除討,但云藥發暴崩。」新傳曰:「守澄與內常侍陳弘志弒帝於中和殿。」裴廷裕東觀奏記云:「宣宗追恨光陵商臣之酷,郭太后亦以此暴崩。」然茲事暖昧,終不能測其虛實,故但云暴崩。〕
其黨類諱之,不敢討賊,但云藥發,外人莫能明也。
中尉梁守謙與諸宦官馬進潭、劉承偕、韋元素、于守澄等共立太子,殺吐突承璀及澧王惲,賜左、右神策軍士錢人五十緡,六軍、威遠人三十緡,
〔按新志:左、右龍武,左、右神策,號六軍。今神策軍賜錢既厚而復有六軍,則明唐中世以後以左,右羽林、龍武、神武為六軍也。威遠別是一軍。〕
左、右金吾人十五緡。
閏月,丙午,穆宗即位于太極殿東序。是日,召翰林學士段文昌等及兵部郎中薛放、駕部員外郎丁公著對于思政殿。
〔以嗣君即位于太極殿東序及下文輟西宮朝臨徵之,中和殿、思政殿疑皆在西內。實錄言憲宗崩于大明宮之中和殿,則在東內。〕
放,戎之弟;薛戎見二百三十五卷德宗貞元十六年。〕公著,蘇州人;皆太子侍讀也。上未聽政,放、公著常侍禁中,參預機密,上欲以為相,二人固辭。
4丁未,輟西宮朝臨,
〔西宮,即西內。大行在殯,臣子朝夕臨。臨,哭也。朝,如字,音陡遙翻。臨,力浸翻。〕
集群臣於月華門外。
〔唐東、西內皆有月華門。西內則太極門內之東廂有日華門,西廂有月華門。東內則宣政殿東廊有日華門,西廊有月華門。〕
貶皇甫鏄為崖州司戶;市井皆相賀。
5上議命相,令狐楚薦御史中丞蕭俛;辛亥,以俛及段文昌皆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楚、俛與皇甫鎛皆同年進士,上欲誅鎛,
〔以其附吐突承璀欲立澧王也。〕
俛及宦官救之,故得免。
壬子,杖殺柳泌及僧大通,自餘方士皆流嶺表;貶左金吾將軍李道古循州司馬。
〔以其薦柳泌,且保護之也。〕
6癸丑,以薛放為工部侍郎,丁公著為給事中。
7乙卯,尊郭貴妃為皇太后。
8丁卯,上與群臣皆釋服從吉。
〔用漢文帝遺制也。〕
9二月,丁丑,上御丹鳳門樓,赦天下。事畢,盛陳倡優雜戲於門內而觀之。
〔倡,音昌。〕
丁亥,上幸左神策軍觀手搏雜戲。
庚寅,監察御史楊虞卿上疏,以為:「陛下宜延對群臣,周徧顧問,惠以氣色,使進忠若趨利,
〔趨,七喻翻。〕
論政若訴冤,如此而不致升平者,未之有也。」衡山人趙知微亦上疏諫上遊畋無節。上雖不能用,亦不罪也。
〔吳分湘南縣置衡山縣,唐初屬潭州,神龍三年度屬衡州。九域志;在州東北二百三十里。〕
10壬辰,廢邕管,命容管經略使陽旻兼領之。
11安南都護桂仲武至安南,楊清拒境不納。清用刑慘虐,其黨離心;仲武遣人說其莤豪,
〔說,式芮翻。〕
數月間,降者相繼,得兵七千餘人。朝廷以仲武為逗留,甲午,以桂管觀察使裴行立為安南都護。乙未,以太僕卿杜式方為桂管觀察使。丙申,貶仲武為安州刺史。
12丹王逾薨。
〔逾,代宗子。〕
12吐蕃寇灵武。
14憲宗之末,回鶻遣合達干來求昏尤切;憲宗許之。三月,癸卯朔,遣合達干歸國。
15上見夏州觀察判官柳公權書跡,愛之。辛酉,以公權為右拾遺、翰林侍書學士。
〔使之侍書而已,不使任代言之職。〕
上問公權:「卿書何能如是之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默然改容,知其以筆諫也公權,公綽之弟也。
16辛未,安南將士開城維桂仲武,執楊清,斬之。裴行立至海門而卒;
〔海門鎮,在白州博白縣東南。卒,子恤翻。〕
復以仲武為安南都護。
17吐蕃寇鹽州。
18初,膳部員外郎元稹為江陵士曹,
〔憲宗元和五年,元稹貶江陵士曹,事見二百三十卷。〕
與監軍崔潭峻善。上在東宮,聞宮人誦稹歌詩而善之;及即位,潭峻歸朝,獻稹歌詩百餘篇。上問「稹安在﹖」對曰:「今為散郎。」
〔郎中謂之正郎,員外郎謂之散郎。散,悉亶翻。〕
夏,五月,庚戌,以稹為祠部郎中、知制誥;
〔唐制:中書舍人六人,一人知制誥。開元初,以他官掌詔敕,未命,謂之兼知制誥。〕
朝論鄙之。
〔朝,直遙翻。〕
會同僚食瓜於閣下,
〔中書省曰鳳閣,又有紫微閣。〕
有青蠅集其上,中書舍人武儒衡以扇揮之曰:「適從何來,遽集於此!」
〔以蠅喻稹。〕
同僚皆失色,儒衡意氣自若。
19庚申,葬神聖章武孝皇帝于景陵;
〔景陵,在同州奉先縣西北二十里金熾山。〕
廟號憲宗。
〔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商之中宗、高宗是也。西漢以文帝為太宗,武帝為世宗,宣帝為中宗,猶彷彿古意。東漢自明帝至桓帝廟號皆稱宗,非古也。唐十七宗,令人所稱者,三宗而已〕
。
20六月,以湖南觀察使崔群為吏部侍郎,召對別殿。上曰:「朕升儲副,知卿為羽翼。」
〔事見二百三十八卷憲宗元和七年。〕
對曰:「先帝之意,久屬聖明,臣何力之有!」
〔崔群之對,詞氣和而正,處送往事居之間,當以為法。〕
21太后居興慶宮,每朔望,上帥百官詣宮上壽。
〔帥,讀曰率。宮上,時掌翻。〕
上性侈,所以奉養太后尤為華靡。
〔淮西既平,憲宗之政衰矣,況穆宗欲有以加之邪!〕
22秋,七月,乙巳,以鄆、曹、濮節度為天平軍。
〔鄆,音運。濮,博木翻。鄆州,古須句國,秦為薛郡,漢為東平國,隋置鄆州,京師東北一千六百九十七里。曹州,漢濟陰國,後魏置西兗州,後周改曹州,取古國名也,京師東北一千四百五十三里。濮州,漢東郡鄄城縣地,後魏置濮陽郡,隋為濮州,京師東北一千五百七十里。〕
23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令狐楚坐為山陵使,部使盜官物,又不給工人傭直,收其錢十五萬緡為羨餘獻之,
〔羨,式面翻。〕
怨訴盈路,丁卯,罷為宣、歙、池觀察使。
〔以史氏所書令狐楚此事言之,則罷相誠是也;以宣宗之用令狐綯言之,則罷楚為非矣;觀史必有能辨其是非者。宣州,秦鄣郡地,漢為丹楊郡,順帝改為宣城郡,隋為宣州,京師東南三千五百五十一里。歙州,吳新都郡,晉改新安郡,隋為歙州,京師東南三千六百六十七里。池州,漢石城縣地,梁昭明太子以其水出魚美 ,改名貴池,唐置池州,東至宣州三百五里。歙,書涉翻。〕
24八月,癸巳,發神策兵二千浚魚藻池。
〔魚藻池在魚藻宮。程大昌曰:禁池中有山,山中建魚藻宮。王建宮詞云:「魚藻宮中鎖翠娥,先皇幸處不曾過。而今池底休鋪錦,菱葉雞頭漸漸多。」先皇,謂德宗也。自東內苑玄化門入禁苑,魚藻宮在其西。〕
25戊戌,以御史中丞崔植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26己亥,再貶令孤楚衡州刺史。
27上甫過公除,
〔遵漢制三十七日釋服,謂之公除。按此時二十七日公除,下所謂易月也。〕
即事遊畋聲色,賜與無節。九月,欲以重陽大宴,
〔九月九日,謂之重陽。九,陽數也,故云。貞元五年,詔以二月一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為三令節,任文武百寮選勝地追賞為樂。〕
拾遺李玨帥其同僚上疏曰:「伏以元朔未改,
〔玨,古岳翻。元朔未改,謂未踰年也。春秋書元年春王正月即位。〕
園陵尚新,雖陛下就易月之期,俯從人欲;而禮經著三年之制,猶服心喪。
〔謂公除易服,為天下也。而三年之慕,內切於心,不可變也。〕
遵同軌之會始離京,
〔左傳: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離,力智翻。〕
告遠夷之使未復命。
〔唐制:國有太喪,遣使宣遺詔於四夷,謂之告哀使。〕
遏密弛禁,蓋為齊人;
〔書舜典曰: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孔安國註:遏,絕也。密,靜也。齊人,猶言齊民。為,于偽翻。〕
合樂後庭,事將未可。」上不聽。
28韋午,加邠寧節度使李光顏、武寧節度使李愬並同平章事。
29冬,十月,王承宗薨;其下秘不發喪,子知感、知信皆在朝,
〔憲宗元和十三年,王承宗以二子為質於朝,事見上卷。〕
諸將欲取帥於屬內諸州。
〔帥,所類翻;下同。〕
參謀崔燧以承宗祖母涼國夫人命,告諭諸將及親兵,
〔涼國夫人,蓋王武俊之妻。〕
立承宗之弟觀察支使承元。
承元時年二十,
〔考異曰:舊傳作「年十八」。按承元,大和七年卒,年三十三。則於今年二十矣。今從實錄。〕
將士拜之,承元不受,泣且拜;諸將固請不已,承元曰:「天子遣中使監事,有事當與之議。」及監軍至,亦勸之。承元曰:「諸公未忘先聽,不以承元年少,
〔少,詩照翻。〕
欲使之攝軍務,承元請盡節
【章:十二行本「節」下有「天子」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以遵忠烈
【章:十二行本「烈」下有「王」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
之志,王武俊封清河郡王,諡忠烈。諸公肯從之乎!」眾許諾。承元乃視事於都將聽事,
〔聽,讀曰廳。都將聽事,都知兵馬使之聽事也。〕
令左右不得謂己為留後,委事於參佐,密表請朝廷除帥。
庚辰,監軍奏承宗疾亟,弟承元權知留後,并以承元表聞。
30党項復引吐蕃寇涇州,
〔復,扶又翻。〕
連營五十里。
31辛巳,遣起居舍人柏耆詣鎮州宣慰。
〔是年改恆州為鎮州,避上名也。〕
32壬午,群臣人閤。
〔歐陽修曰:唐故事,天子日御殿見群臣,曰常參。朔望薦食諸陵寢,有思慕之心,不能臨前殿,則御便殿見群臣,曰入閤。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使殿也。其不御前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喚仗由閤門而入,百官俟朝子衙者因隨而入見,故謂之入閤。程大昌曰:宣政之左有東上閤,宣政之右有西上閤,二閤在殿左右,而入閤者由之而入也。西內太極宮兩儀殿左右有東、西閤門,而兩廊下有日華、月華門。其曰閤者,即內殿也,非真有閤也。又曰:西內太極殿北有兩儀殿,即常日視朝之所。太極殿兩廡有東西二上閤,則是兩閤皆有門可入已,又可轉北而入兩儀。按程大昌言西內二閤門,後說較為明 白,而宣政殿入閤,則東內也。〕
諫議大夫鄭覃、崔郾等五人進言:「陛下宴樂過多,
〔郾,音偃。樂,音洛。〕
畋遊無度。今胡寇壓境,
〔謂吐蕃入寇也。〕
忽有 急奏,不知乘輿所在。
〔乘,繩證翻。〕
又晨夕與
【章:十二行本「與」下有「近習」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倡優狎暱,
〔倡, 音昌。暱,尼質翻。〕
賜與過厚。夫金帛皆百姓膏血,非有功不可與。雖內藏有餘,
〔藏,徂浪翻。〕
願陛下愛之,萬一四方有事,不復使有司重斂百姓。」
〔復,扶又翻。斂,力贍翻。〕
時久無閤中論事者,
〔入閤,諫官論事,太宗之制也。〕
上始甚訝之,
〔訝,驚疑也。〕
謂宰相曰:「此輩何人﹖」對曰:「諫官。」上乃使人慰勞之,
〔勞,力到翻。〕
曰:「當依卿言。」宰相皆賀,然實不能用也。
〔考異曰:舊崔郾傳曰:「上即位,荒於禽酒,坐朝常晚。郾與同列鄭覃等延英切諫,上甚嘉之,畋游稍簡。」杜牧郾行狀曰:「穆宗皇帝春秋富盛,稍以畋游聲色為事,公晨朝正殿,揮同列進而言曰:『十一聖之功德,四海之大,萬國之眾,之治之亂,縣於陛下。自山已東百城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壘,距宗廟十舍,百姓憔悴,蓄積無有。願陛下稍親政事,天下幸甚。』誠至氣直,天子為之動容斂袖,慰而謝之。」按是時未失山東,杜牧直取穆宗時事文飾以為郾諫辭耳。新傳承而用之,皆誤也。今從實錄、舊傳。〕
賈,珣瑜之子也。
〔鄭珣瑜,永貞間為相。〕
33上嘗謂給事中丁公著曰:「聞外間人多宴樂,
〔樂,音洛。〕
此乃時和人安,足用為慰。」公著對曰:「此非佳事,恐漸勞聖慮。」上曰:「何故﹖」對曰:「自天寶以來,公卿大夫競為遊宴,沈酣晝夜,優雜子女,
〔沈,持林翻。樂記:擾雜子女。鄭註曰:獶,或為優。孔穎達曰:獶雜,謂獮猴也。言舞戲之時,狀如獮猴間雜,男子婦人無別也。〕
不愧左右。如此不已,則百職皆廢,陛下能無獨憂勞乎!願少加禁止,乃天下之福也。」
〔考異曰:實錄:「明年二月景子,觀神策雜伎。」因云「上嘗召公著問」云云。舊紀遂云「其日,上歡甚,顧公著」云云。今因覃等諫荒宴事言之。〕
34癸未,涇州奏吐蕃進營距州三十里,告急求救;以右軍中尉梁守謙為左,右神策、京西,北行營都監,將兵四千人,并發八鎮全軍救之;
〔左,右神策軍分屯近畿,凡八鎮,長武、興平、好畤、普閏、郃陽、良原、定平、奉天也。宋白所記與此稍異。〕
賜將士裝錢二萬緡。以郯王府長史邵同為太府少卿兼御史中丞,充答吐蕃請和好使。
〔郯王經,順宗子也。將,即亮翻。緡,彌巾翻。郯,音談。長,知兩翻。少,始照翻。好,呼到翻。使,疏吏翻。〕
初,秘書少監田洎入吐蕃為弔祭使,
〔按新書吐蕃傳:帝即位,遣田洎往告哀。則以洎為告哀使,非弔祭使。〕
吐蕃請與唐盟於長武城下,洎恐吐蕃留之不得還,唯阿而已。
〔還,音旋。唯,于癸翻。老子曰: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既而吐蕃為党項所引人入寇,因以為辭曰:「田洎許我將兵赴盟。」於是貶洎郴州司戶。
〔党,底朗翻。洎,其冀翻。將,即亮翻,又音如字。郴,丑林翻。〕
35成德軍始奏王承宗薨。乙酉,徒田弘正為成德節度使,以王承元為義成節度使,劉悟為昭義節度,李愬為魏博節度使。
〔田弘正自魏博徒成德,劉悟自義成徒昭義,李愬初自武寧徒昭義,尋改魏博。〕
又以左金吾將軍田布為河陽節度使。
36渭州刺史郝玼數出兵襲吐蕃營,所殺甚眾。
〔元和四年,以原州之平涼縣置行渭州。數,所角翻。〕
李光顏發邠寧兵救涇州。
〔考異曰:舊傳,光顏救涇州事在十四年,今從實錄。〕
邠寧兵以神策受賞厚,皆慍曰:「人給五十緡而不識戰鬬者,彼何人邪!
〔謂上即位之賞也。慍,於問翻。〕
常額衣資不得而前冒白刃者,此何人邪!」洶洶不可止。光顏親為開陳大義以諭之,
〔為,于偽翻。〕
言與涕俱,然後軍士感悅而行。將至涇州,吐蕃懼而退。丙戌,罷神策行營。
〔罷梁守謙之軍也。〕
西川奏吐蕃寇雅州;辛卯,鹽州奏吐蕃營於烏、白池,
〔鹽州五原縣有烏、白池,唐時鹽州元管四池:烏池、白池、瓦窑池、細項池。青、白鹽池在鹽州北。〕
尋亦皆退。
37十一月,癸卯,遣諫議大夫鄭覃詣鎮州宣慰,賜錢一百萬緡以賞將士。王承元既請朝命,諸將及鄰道爭以故事勸之;承元皆不聽。及移鎮義成,將士諠譁不受命,承元與柏耆召諸將以詔旨諭之,諸將號哭不從。
〔號,戶刀翻。〕
承元出家財以散之,擇其有勞者擢之,謂曰:諸公以先代之故,不欲承元去,此意甚厚。然使承元違天子之詔,其罪大矣。昔李師道之未敗也,朝廷嘗赦其罪,師道欲行,諸將固留之;其後殺師道者亦諸將也。
〔事見上卷元和十三年、十四年。〕
諸將勿使承元為師道,則幸矣。」因涕泣不自勝,且拜之。
〔勝,音升。〕
十
【嚴:「十」改「牙」。】
將李寂等十餘人固留承元;承元斬以徇,軍中乃定。丁未,承元赴滑州。
〔考異曰:舊承元傳曰:「承元與柏耆召諸將於館驛,諭之,斬李寂等,軍中始定。」舊鄭覃傳曰:「王承元移授鄭滑,鎮之三軍留承元,不能赴鎮。承元乞重臣宜諭,乃以覃為宣諭使。初,鎮卒辭語不遜,覃至,宣詔,諭以大義,軍人釋然聽命。」按實錄:「辛亥,田弘正奏:『今月九日王承元領兵二千人赴滑州。』」計覃於時猶未能到鎮州,作傳者推以為覃功耳。今從承元傳。〕
將吏或以鎮州器用財貨行,承元悉命留之。
38上將幸華清宮,戊午,宰相率兩省供奉官詣延英門,
〔兩者,以中書、門下言也。兩省官自左、右常侍以下至潰、補、起居郎、舍人,皆供奉官也。延英門,延英 殿門。〕
三上表切諫,且言:「如此,臣輩當扈從。」
〔從,才用翻;下同。〕
求面對,皆不聽。諫官伏門下,
〔門下,謂延英門下。〕
至暮,乃退。己未,未明, 上自複道出城,幸華清宮,
〔自複道至興慶宮,因而出城,不欲出皇城,使百官知之而扈從也。〕
獨公主、駙馬、中尉、神策六軍仗帥禁兵十餘人扈從,晡時還宮。
〔帥,讀日率。〕
39十二月,己巳朔,鹽州奏:吐蕃千餘人圍烏、白池。
40庚辰,西川奏南诏二万人入界,请讨吐蕃。
帻癸未,容管奏破黃少卿萬餘眾,拔營柵三十六。時少卿久未平,國子祭酒韓愈上言:「臣去年貶嶺外,
〔謂貶潮州也。〕
熟知黃家賊事。其賊無城郭可居,依山傍 險,
〔傍,蒲浪翻。〕
自稱洞主,尋常亦各營生,急則屯聚相保。比緣邕管經略使
〔比,毗至翻。〕
多不得人,德既不能綏懷,威又不能臨制,侵欺虜縛,以致怨 恨;遂攻劫州縣,侵暴平人,或復私讎,或貪小利,或聚或散,終亦不能為事。
〔言不能為大事也。〕
近者征討本起裴行立、陽旻,
〔事見上十四年。〕
此兩人者本無遠慮深謀,意在邀功求賞。亦緣見賊未屯聚之時,將謂單弱,爭獻謀計。自用兵以來,已經二年,前後所奏殺獲計不下二萬餘人,儻皆非虛,賊已尋盡。至今賊猶依舊,足明欺罔朝廷。邕、容兩管,經此凋弊,殺傷疾疫,十室九空,如此不已,臣恐嶺南一道未有寧息之時。自南討已來,賊徒亦甚傷損,察其情理,厭苦必深。賊所處荒僻,
〔處,昌呂翻。〕
假如盡殺其人,盡得其地,在於國計不為有益。若因改元大慶,
〔謂即位踰年改元,大赦天下。〕
赦其罪戾,遣使宣諭,必望風降伏。仍為選擇有威信者為經略使,
〔降,戶江翻。仍為,于偽翻。〕
苟處置得宜,
〔處,昌呂翻。〕
自然永無侵叛之事。」上不能用。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上
〔諱恆,憲宗第三子。〕
長慶元年(辛丑、八二一)
1春,正月,辛丑,上祀圓丘;赦天下,改元。河北諸道各令均定兩稅。
〔以河北諸鎮各奉圖請吏,輸賦稅,故令均定之。〕
2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蕭俛,介潔疾惡,為相,重惜官職,少所引拔。
〔俛,音免。少,詩沼翻。〕
西川節度使王播大修貢奉,且以賂結宦官,求為相,段文昌復左右之;
〔復,扶又翻。左,音佐。右,音佑。〕
詔徵播詣京師。俛屢於延英力爭,言:「播纖邪,物論沸騰,不可以污台司。」
〔污,烏故翻,涴也。〕
上不聽,俛遂辭位。己未,播至京師。壬戌,俛罷為右僕射。俛固辭僕射,二月,癸酉,改吏部尚書。
3盧龍節度使劉總既殺其父兄,
〔事見二百三十八卷憲宗元和五年。〕
心常自疑,數見父兄為崇;
〔數,所角翻。崇,雖遂翻。〕
常於府舍飯僧數百,
〔飯,扶晚翻。〕
使晝夜為佛事,每視事退則處其中,或處他室,則驚悸不敢寐。
〔處,昌呂翻。悸,其季翻。〕
晚年,恐懼尤甚;亦見河南、北皆從化,己卯,奏乞棄官為僧;
〔考異曰:舊溫造傳曰:「長慶元年,奉使河朔稱旨,遷殿中侍御史。既而幽州劉總請以所部九州聽朝旨,穆宗選可使者,或薦造,乃拜起居舍人,充太原、幽州、 鎮州宣諭使。造初至范陽,劉總具櫜鞬郊迎,乃宣聖旨,示以禍福。總俯伏流汗,若兵加於項矣。及造使還,總遂移家入覲。」按實錄:長慶元年正月己巳,以造為太原、鎮州等道宣慰使。二月己卯,劉總奏乞為僧。計造奉使尚未還。三月癸亥,總已卒。八月丁亥,以殿中侍御史溫造為起居舍人、充鎮州四面諸軍宣慰使。造前以京兆司錄宣慰兩河,眾推其材,故有是命。舊傳誤也。〕
仍乞賜錢百萬緡以賞將士。
4上面諭西川節度使王播令歸鎮,播累表乞留京師。會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段文昌請退,壬申,以文昌同平章事,充西川節度使;以輸林學士杜元穎為戶部侍郎、同平章事;以播為刑部尚書,充鹽鐵轉運使。元穎,淹之六世孫也。
〔杜淹,太宗朝為相。〕
5回鹘保义可汗卒。
6三月,癸丑,以劉總兼侍中,充天平節度使;以宣武節度使張弘靖為盧龍節度使。
7乙卯,以權知京兆尹盧士玫為瀛莫觀察使。
〔玫,莫杯翻。〕
8戊午,立皇弟憬為鄜王,悅為瓊王,悅為瓊王,惸為沔王,懌為婺王,愔為茂王,怡為光王,協為淄王,憺為衢王,惋為澶王;
〔憬,居永翻。惸,渠營翻。愔,挹淫翻。憺,徒覽翻,又徒濫翻。惋,烏貫翻。澶,時連翻。〕
皇子湛為景王,涵為江王,湊為漳王,溶為安王,瀍為穎王。
9劉總奏懇乞為僧,且以其私第為佛寺;詔賜總名大覺,寺名報恩,遣中使以紫僧服及天平節鉞、侍中告身并賜之,惟其所擇。
詔未至,總已削髮為僧,將士欲遮留之,總殺其唱帥者十餘人,
〔遮留者,遮道而留行。唱帥者,作唱以帥眾。帥,讀曰率。〕
夜,以印節授留後張閗,遁去;
〔張閗與總同謀殺其父兄者也。〕
及明,軍中始知之。閗奏總不知所在;
〔考異曰:新傳:「總以節付張皋。皋,閗之兄,為涿州刺史,總之妻父也。」按實錄:「幽州留後張閗奏:『總以剃髮為僧,不知所在。』」然則不以節付皋也。〕
癸亥,卒于定州之境。
〔德宗貞元元年,劉怦得幽州,三世,三十六年而滅。〕
10翰林學士李德裕,吉甫之子也,以中書舍人李宗閔嘗對策譏切其父,恨之。
〔譏切事見二百三十七卷憲宗元和三年。〕
宗閔又與翰林學士元稹爭進取有隙。右補闕楊汝士與禮部侍郎錢徽掌貢舉,西川節度使段文昌、翰林學士李紳各以書屬所善進士於徽;及牓出,文昌、紳所屬皆不預,
〔屬,之欲翻;下屬書同。牓者,書取中進士姓名而揭示之。〕
及第者,
〔取中進士,謂之及第,言其文學及等第也。〕
鄭朗,覃之弟;裴譔,度之子;蘇巢,宗閔之伲;楊殷士,汝士之弟也。
文昌言於上曰:「今歲禮部殊不公,殊,絕也。」所取進士皆子弟無藝,
〔言皆公卿子弟,無藝能也。〕
以關節得之。」
〔唐人謂相屬請為關節,此語至今猶然。〕
上以問諸學士,德裕、稹、紳皆曰:「誠如文昌言。」上乃命中書舍人王起等覆試。
〔覆,審也。再引試取中進士以審其實才曰覆試。〕
夏,四月, 丁丑,詔黜朗等十人,
〔考異曰:鄭覃傳曰:「朗,長慶元年登進士甲科。」此蓋言其始者登科耳。〕
貶徽江州刺史,宗閔劍州刺史,汝士開江令。
〔江州,京師東 南二千九百四十八里。劍州,京師南一千六百六十二里。開江,漢朐鉄縣地,梁置漢豐縣,西魏改曰永寧縣,隋改曰盛山,唐代宗廣德元年改曰開江,帶開州。〕
或勸徽奏文昌、紳屬書,上必悟,徽曰:「苟無愧心,得喪一致,
〔喪,息浪翻。〕
奈何奏人私書,豈士君子所為邪!」取而焚之,時人多之。紳,敬玄之曾孫;
〔李敬玄,高宗朝為相。〕
起,播之弟也。自是德裕、宗閔各分朋黨,更相傾軋,垂四十年。
〔更,工衡翻。〕
11丙戌,冊回鶻嗣君為登囉羽錄沒密施句主毗伽崇德可汗。
〔按通鑑例,回鶻新可汗未嘗書嗣君。唐會要曰:冊回鶻可汗為君登里囉羽錄密施句主毗伽崇德可汗。囉,魯何翻。〕
12五月,丙申朔,回鶻遣都督、宰相等五百餘人來逆公主。
13壬子,鹽鐵使王播奏:約榷茶額,每百錢加稅五十。右拾遺李玨等上疏,以為:「榷茶近起貞元多事之際,
〔見二百三十四卷德宗貞元九年。〕
今天下無虞,所宜寬橫斂目;
〔橫,戶孟翻。斂,力贍翻。〕
而更增之,百姓何時當得息肩!」不從。
13丙辰,建王恪薨。
15癸亥,以太和長公主嫁回鶻。公主,上之妹也。吐蕃聞唐與回鶻婚,六月,辛未,寇青塞堡;
〔新書吐蕃傳作「清塞堡」。〕
鹽州刺史李文悅擊卻之。戊寅,回鶻奏:「以萬騎出北庭,萬騎出安西,拒吐蕃以迎公主。」
16初,劉總奏分所屬為三道:以幽、涿、營為一道,請除張弘靖為節度使;平、薊、媯、檀為一道,請除平盧節度使薛平為節度使;瀛、莫為一道,請除權知京兆尹盧士玫為觀察使。
〔釋名曰:幽州在北,幽昧之地,故曰幽,西南至涿州一百二十里。營州,以營室分為名。幽涿接境。營州治柳城,道里絕遠。劉總奏以為一道,必有說。平州西至薊州二百里。薊州西北部至檀州二百十七里。檀州西至媯州二百五十里。瀛州北至莫州二百一十里。玫,莫回翻。〕
弘靖先在河東,以寬簡得眾,
〔弘靖鎮河東見二百三十九巷憲宗元和十一年。〕
總與之鄰境,
〔幽,并二鎮接壤。〕
聞其風望,以燕人桀驁日久,
〔燕,於賢翻。〕
故舉弘靖自代以安輯之。平,嵩之子,
〔薛嵩從史思明為將,代宗初來降。〕
知河朔風俗,而盡誠於國,故舉之。士玫,則總妻族之親也。
總又盡擇麾下
【章:十二行本「下」下有「宿將有功」四字;乙十一行本同;退齋校同;張校同,云無註本亦無。】
伉健難制者都知兵馬使朱克融等送之京師,
〔伉,口浪翻。無所卑屈曰伉。〕
乞加獎拔,使燕人有慕羨朝廷祿位之志。又獻征馬萬五千匹,
〔征馬,戰馬也。〕
然後削髮委去。
〔委,棄也。〕
克融,滔之孫也。
〔朱滔畔換於德宗之時。〕
是時上方酣宴,不留意天下之務,崔植、杜元穎無遠略,不知安危大體,苟欲崇重弘靖,惟割瀛、莫二州,以士玫領之,自餘皆統於弘靖。朱克融等久羈旅京師,至假伹依食,日詣中書求官,植、元穎不之省。
〔伹,居大翻,乞也。省,悉景翻,察也。〕
及除弘靖幽州,勒克融輩歸本軍驅使,克融輩皆憤怨。
先是,河北節度使皆親冒寒暑,與士卒均勞逸。
〔先,悉薦翻。〕
及弘靖至,雍容驕貴,肩輿於萬眾之中,燕人訝之。
〔訝者,見之而驚疑也。燕,於賢翻;下同。〕
弘靖莊默自尊,涉旬乃一出坐決事,賓客將吏罕得聞其言,情意不接,政事多委之幕僚。而所辟判官韋雍輩多年少輕薄之士,嗜酒豪縱,出入傳呼甚盛,或夜歸燭火滿街,皆燕人所不習也。詔以錢百萬緡賜將士,弘靖留其二十萬緡充軍府雜用,雍輩復裁刻軍士糧賜,
〔復,扶又翻。〕
繩之以法,數以反虜詬責吏卒,
〔數所角翻。詬,許候翻,又古候翻。〕
謂軍士曰:「今天下太平,汝曹能挽兩石弓,不若識一丁字!」由是軍中人人怨怒。
〔撫柔荒獷,宣流德化,適其俗,脩其政者易為功。駭之以其所未嘗見,懼之以其所未嘗聞,鮮不速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夏树芳
明·罗贯中
(唐)朱揆
宋·丁谓
清·凌晓五
清·王清任
清·卢光履
關尹子
汉·蔡邕
宋·王佐
元·黄泽
明·董遹
清·吴廷燮
(齐)司马穰苴
春秋·邓析
晋·司马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