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四-噶玛阑志略
卷四
海防志
水利志
海防志
正口
汊
澳
港
岛
正口
乌石港,在头围汛,离城北三十里。其水从厅治东北浅澳接大溪流,北行十里至大塭口,汇小港众流,径头围而入海。口窄礁多,随风转徙。未设官以前,每年三月杪至八、九月,常有兴化、惠安渔船遭风到口,梁头不过四尺及三尺五、六寸,装货二百余石,前来寄椗。自设官招商后,疏通土产米榖、一面顺载日用货物,于地方各有裨益。惟港道难行,不能照鹿港等口大号商船可以配运官榖。现于道光六年奉文开设为正口,仍准免行配运。
乌石港仿照澎湖设立尖艚商船之例,由兴、泉等处额编小船三十只赴兰贸易。其船只准由内地五虎门及蚶江正口听员挂验,盖用口戳,在地设立行保保结,仍将舵水人数货物填注单内。到兰,原议由厅查验相符,始准入口贸易,兰地亦设立行户认保。返棹时,仍将米货填单,妇原处挂验入口(道光五年七月,闽县行户蔡以蕃等赴福州府请设庆、安、澜三字号商船三十只赴兰贩米,并饬禁别处船只不准私越兰口。时知府何煊准其请。于是一帮十余只,先行到口,擅插黄旗,声言官船,不准查看,亦不将牌照赉验。经署倅乌竹芳通禀,始自撤)。
乌石港口岸,原议照鹿耳门鹿港同知、澎湖通判成例,归噶玛兰通判专管。嘉庆十六年,总督汪志伊奏称:该镇道所议乌石港口责成县丞、千总就近稽查之处,查台湾海防事宜,均责成同知,通判管理,噶玛兰既有通行海口,应照鹿港淡水同知及澎湖通判现办章程,责成通判专管。其守口汛专司稽查匪类,以专责成。部议以港口责成千总就近稽查,其海防事宜责成通判专管,均系实在情形,应如该督所请办理。奉旨依议,钦此。道光六年,仿淡水八里坌章程,改归头围县丞管辖。总督孙尔准奏称:兰有加礼远、乌石港二口,相距十余里,凡船到加礼远港,必由乌石港经过,祗须将乌石港设为正口,其加礼远母得另设口岸。该处迫近头围,县丞衙署离兰厅尚三十余里,向由厅员派拨丁胥稽查出入,今请将乌石港口仿照八里坌章程统归头围县丞管辖,会同千总查验,按月册报,遇有失查等事,即将该县丞、千总各职名开参。奉部覆准行知,以九年六月办起。
乌石港沙汕之外,即系大洋深水。查兰属洋面,与通台南北异风,潮汐反信。缘北来有鸡笼、泖鼻之险,南去万水朝宗,落漈不远,每遇船只入兰,必依岛屿而行;否则东风一扇,便如弱水倾舟矣。又如内地商船须候南风顺渡,及至鸡笼,又须候北风方可以入兰抵港。故创始章程谓其难以巡缉,毋庸议设水师哨船,惟每值南风盛发之际,内地白底艍,乌艚等盗船常有窜至游弈,则责成艋舺水师营守备,每于春夏季巡哨之便,驾坐本营哨船,赴该港外洋常川巡哨,遇盗兜擒。
乌石港中炮台一座,直二丈六尺,横四丈八尺,高四尺,厚三尺,两旁围墙二排,长一百三十六丈八尺。嘉庆二十年四月,通判翟淦奉文建炮台一尊;塘兵十五名、兵房三间附焉。
汊
马赛港汊,离城南四十里,其下即深水,不可以泊舟。其左十余里为加里远口,其右五、六里为苏澳,皆有汛防。该处既非停泊之所,虽其上有港口庄,亦但篱落数间而已。再上岸里许,人烟渐聚。马赛庄乃当日淡水流番之所居,而民人近亦耕种于其地焉。
澳
苏澳,离城南四十五里,为兰界东势之尽头。澳口即深水外洋。该澳内宽外窄,中有石礁锁束,左为北风澳,右为南风澳,皆可避风涌(涌因风而起,其浪如山,舟多溺覆)。当春夏间,内地渔舟、小商艇亦有收泊于此者。相其口道,似较便于乌石港,然人烟未能稠密,诸船亦不甚往来也。初,兰未开辟,每有山水恶劣之嫌。相传自明嘉靖末林道干寇海,曾踞住数月,以伙伴病损过多,始行移去。今自嘉庆二年春、蔡逆拢靠沙仑、上岸打掠,十二年秋朱逆谋占为巢、来此窜泊,至十五年夏尚有贼帮再来游奕,,而其间又有林匪结匪勾番、伪号千岁者,设非附入版图,则烟瘴虽除,而盗患终未艾也。现以道光五年安设汛防,额派把总一员,带兵五十名在澳巡防。该澳西南岸逼近斗史、大老阁诸生番社,仍设有隘寮,民人自为募丁以防守。由水而南更数里,有一大窝,深广不可以丈计,号曰东澳。再陆行百五十里,舟行西南六、七十里,有社番黎名曰奇莱,近有汉人往垦其地,而诸番亦往附之。
东澳、东风澳、北风澳,俱见上。
港
加礼远港,离城东二十八里。其水从虎头山发源。六里,由绍兴庄、八宝、十三份、太和庄过冬山。五里,转珍珠美简、奇武荖。八里,出奇檡简、婆罗、辛仔宛,至港入海。港口左右即系大洋。港口之水较乌石港口计深三尺,并无暗礁,三、四百石之货船可直收入沙岸,土人谓之东港。以贩粟从东南流而出者,皆聚于此。其由西北流而出者,则囤寄于头围,因以乌石港为西港。其实加礼口右则内通于苏澳,左则外达于头围,最为兰中扼要门户,不独罗东一小聚落之咽喉也。初议筑台架炮,以杜窥伺,至道光五年,改暂缓筑,其议遂寝。现自新添营制,建有兵房七间,年派额外外委带兵三十名在港轮防,以重守御。而六年乌石港奉文开正口,仍以加礼远港毋庸另设口岸云(道光十五年,复议官民捐修炮台,尚未告竣)。
抵美福港,离城南七里。从吧荖欝、摆离等处平壤中众流聚合,三里至三角庄归港。东行里许,由民壮围,五里入抵美福庄、茄冬林,又五里至奇立板、三角潭,与过岭港合。
过岭港,离城东一百五十里,从粿寮仔与大溪分支,折海仑脚南行十里,与东势之浊水溪合流,六里至加礼远港入海。
辛仔罕港,离城北五里,从四围大埤口平壤中发源,七里由茅埔绕转而行,三里合奇武兰港。
奇武兰港,离城北十里,从四围山脚平埔中出泉,六里至公埔汇众小泉,达三十九结番割田,八里达奇武兰、州仔尾纳辛仔罕小港水,二里东出大塭口,合鸟石港。
二围港,离城北二十里,自扩仔山发源,三里出二围,经港仔墘庄,三里至奇立丹纲汤围小港水,东行十里透大塭口合乌石港入海。
岛
龟屿,在嶐嶐岭脚下,离城北六十里。西距沙汕二十里,南距乌石港三十里。其山无趾,四面皆在深水中,出水高可三百丈,横亘又数倍之。远望俨如龟形,首尾宛然跃现。一路汕石,错列海中,与苏澳遥遥相对。凡入兰客棹,无不指此为表识,但水深不可依泊耳。
水利志
谨按:噶玛兰凡水所潴处,无论圆池、方沼、长溪、深沟,概名之曰埤;埤即陂之讹也。某溪、某沟无关于灌溉者,已载山川条内,不复更赘。惟查境内西南方三十里外,有由番界内山发源,直从界内之叭哩沙喃,东行十余里,崩山下分两支:一支由东北至浊水溪入海,俗号东港;一支由西北至乌石港口入海,俗号西港。此二水皆绕过城濠,故阖属资以灌田。其因利于凿者曰圳,圳沟洫之遗意也。其因利于筑者曰堤,堤即堤防之遗规也。是皆有裨于力作,而兰之水利亦略具于此焉
水圳
堤岸
埤(台人以陂为埤)
水圳
陂头圳,在厅治东南二十五里,因陂得名,宽八尺,长四百余丈。其圳由民人摊资合作。在珍珠里简社边大沟(即透加礼远港之罗东沟),截筑陂岸,栏蓄罗东沟上流下泄之水,灌溉陂头庄至隆兴庄田约一百余甲。每年修筑,听民按亩鸠资。
东瓜山圳,在厅治东南三十里,因山得名,宽八尺,长六百余丈。就山址开成圳道,引大脚大坡水灌溉本庄田约一百余甲。每年修理,听佃鸠资。
武荖坑圳,在厅治东南三十五里,因坑得名,宽一丈,长千丈。就坑口开成圳道,截引西畔庄水灌田约一百余甲。每年修理,民自鸠资。
马赛圳,在厅治东南三十五里,因地得名,宽七、八尺,长八百余丈。就马赛开成圳道,截引武荖坑东畔溪水,自坑口至马赛,灌田约一百五十余甲。每年佃人贴纳圳主榖,以为修筑之费。
金大成圳,在厅治南十里,因醵金成圳得名,宽二丈四尺,长二千余丈。其圳从西势、三阄、二深沟庄、溪墘开成长圳,截引东西势交当之浊水溪流灌田。自三阄、二深沟经四阄、一四阄、二四阄、三民壮围、一结、二结、南兴庄、破土份至大旗尾、奇立板等庄,约计九百余甲。每年各佃按甲贴圳主租榖,以为修理之需。
罗东北门圳,在厅治南二十里,因地得名,宽二丈余,长千余丈。其源在罗东西北之北成庄、东螺社边,因平野中沸泉汇合成沟,导之由竹仔林、罗东口、五结尾、打那岸至鼎橄社港,约灌田二百余甲。每年修筑水阔,听民就各庄摊资。
罗东南门圳,在厅治南二十里,因地得名,宽六、七尺,长一千余丈。其源在罗东西北之鹿埔、阿里史社头,因平原出泉成沟,长一里许,至罗东街南门,居民遂接开水圳,自阿里史引至罗东、十六份陂头,约灌田一百余甲。每年修补,听民摊需。
顺安庄圳,在厅治南二十一里,因庄得名,宽二丈或丈余不等,长一千五百余丈。其源在鹿埔、龙目井,沸泉四散,汇流成沟。居民因龙目井引入顺安、打那美、四十份,至猫里甫烟、珍珠里简等庄,灌田约三百余甲。每逢修理,民自鸠资。
员山圳,在厅治南二十五里,因山得名,宽八尺,长一千二百余丈。其源在员山榕树门平壤中低处涌出。居民就地开圳道,自榕树门引流至八宝、南昌围、太和庄,灌田约二百余甲。每逢修理,民自鸠资。
金结安圳,在厅治西南十里,以醵金结契、修治平安得名。其圳宽二丈四尺,长四千余丈。从西势、大三阄、溪墘开成圳道,截引叭哩沙喃出口之溪水,顺流而趋。自大三阄起,经鱼鳅斗、员山、金结、七结、六结、五结、四结,至厅治西门濠沟,复分两支;一由濠沟过南门转东门出一结、二结,接民壮围之三结、四结、五结、六结、七结,至流流等庄止;一由濠沟绕北门,出三结,透下渡头,至郎君地、公劳埔、十三股等庄止。约灌田一千七百余甲。每年各佃地照引灌远近贴纳圳主租榖,以为修理之需。
金复兴圳,在厅治西南十二里,因醵金兴修得名。其圳宽八尺,长六百余丈。从溪洲庄、溪墘开浚,以接葫芦堵小溪水,灌溪洲田约一百余甲。每年各佃贴纳租榖,以为圳主修筑之资。
万长春圳,在厅治西南十五里,因春兴作得名。其圳宽二丈四尺,长三千余丈。从东势、鹿埔、溪墘开浚,截引小叭哩沙喃之溪水,中分两支;一从北转东,自清水沟起,由顶一结、顶二结至顶三结止;一从正东由歪仔歪、田心仔、竹林仔、顶四结、顶五结、扫笏茄荖标至下八结、九十二、一百甲、大埔、榕仔脚、茅仔寮等庄止;共灌田约九百余甲。每年各佃贴纳租榖,以为圳主修筑之费。
大湖圳,在厅治西十二里,因地得名,宽丈余,长二百余丈。居民开成圳道,引接大湖山脚大埤水灌溉本庄田约一百五十余甲。各佃每年贴纳圳主水租,以为修圳添补埤岸之需。
四围二结圳,在厅治西北四里,以地得名,宽八尺,长六百余丈。其源在梅州围脚沸泉,纳沟溢而成流。居民因凿圳引接,自二结而一结,而四围、桥头,约计灌田二百余甲。每逢修费,听民自鸠。
辛仔罕圳,在厅治北三里,因地得名。其圳宽八尺,长六百余丈。居民合开溪墘圳,接引西势大溪水,灌本庄及浅澳庄田约一百余甲。各佃每年贴纳水租,以为圳主修筑之资。
四围圳,在厅治北六里,因地得名,宽八尺,长千丈。上引大坡水,自大陂至四围及马麟社、踏踏庄止,约灌田二百甲。每年修筑,听民自鸠。
四围三十九结圳,在厅治北七里,因地得名,宽八尺,长六百余丈。其源在四围山脚平壤中涌出。居民开圳道,自四围山脚引灌公埔至三十九结等庄田约一百余甲。每年修费,听民自鸠。
三围圳,在厅治北八里,因地得名,宽六、七尺,长四百余丈。其源在三围山脚平地涌出。开圳引接泉源,灌溉本庄田约一百余甲。每年修费,听民自鸠。
三围旱溪圳,在厅治北十里,因地得名,宽六尺,长四百余丈。截引五方旗山坑蓄水,灌溉本庄田约一百余甲。每年修费,听民自鸠。
堤岸
浊水溪堤岸,在厅治南八里,因溪得名。自芭荖欝庄直透阔嘴寮,过岭仔,高八尺,宽二丈四尺,长一千七百余丈。因溪地稍高,凡傍溪一带田园,每遇飓风大雨,即遭淹浸冲塌;居民就地鸠筑,每年仍按亩捐修。
武荖溪堤岸,在厅治东南三十五里,因溪得名,高七尺,宽二丈。自坑口由溪而下,至猴猴庄,计长八百余丈。溪地稍高,每遇台风暴雨,溪流涨溢,低处之田多受其害;居民因就地鸠筑,每年仍按亩摊修。
清水沟堤岸,在厅治西南十五里,因沟得名,高八尺,宽二丈二尺。自小埤塘口山鼻起,由鹿埔沿溪而下,至清水沟、洲仔止,计长三千七百余丈。居民分段鸠筑,每年仍听其按亩摊修。
民壮围堤岸,在厅治东北三里,因地得名,宽三丈,高或一丈或八九尺不等。自下渡头顺流而东,至十三股止,计长一千八百余丈。民佃按地鸠筑,每逢摊修,仍听其便。
辛仔罕堤岸,在厅治东北三里,因地得名,高八尺、六尺不等,宽二丈余。自辛仔罕顺溪而下,至哆罗美远,计长一千六百余丈。民佃按亩鸠筑,每年摊费修补,仍听其便。
以上三堤,亦皆因溪高田低,骤遇风雨,易至沙压水冲者,故防御尤为紧要。
埤(台人以陂为埤)
枕头山埤,在厅治西六里枕头山后隘寮之西,纵横约五、六十丈,深丈余。
四围大埤,在厅治西六里四围山脚隘寮之西,纵横约百丈,深四、五丈。
冬瓜山埤,在厅治南三十五里冬瓜山脚,长八十丈,广三十余丈,深一丈。
鹿埔埤,在厅治南二十五里东势之鹿埔南,背山面野,长官余丈,广八、九十丈,深丈余。
猴猴埤,在厅治南三十里马赛庄东北沙仑中,澄泓巨浸,长官余丈,广百丈,中起沙堆,周可十余亩,水常不溢,深二丈许。
大湖埤,在厅治西南十里大湖西山下,长百余丈,广八十丈,深三、四丈。
蟍仔埤,在厅治西南十里大湖庄北山内,东达溪流,长百余丈,广六十丈,深二丈许。
圳头埤,在厅治西南十五里大叭哩沙喃口鼻仔内,四面环山,中潴一大泽,长可百丈,广七、八十丈,深二十余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陈廷枢
潘岳
唐·成伯屿
清·汤球
清·张德瀛
宋·叶釐
(唐)杜牧
清·李光庭
(清)于鬯
南朝宋·陆修静
(汉)氾胜之
宋·刘仲甫
西湖渔隐
唐·吕道生
明·杨致和
元·脱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