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第1部分-嘉泰吴兴志
第1部分
嘉泰吴兴志 (宋)谈钥纂修
目录
序
卷一
建置沿革
湖州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分野
卷二
城池
湖州
乌程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安吉县
坊巷
州治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卷三
乡里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卷四
山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岭
冈
岘
峡
洞坞
卷五
河渎
州治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湖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安吉县
潭
州治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溪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涧
洲浦
川
水
汇
湾
漾
泾
渚
卷六
宫观
州治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坛壝
州治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卷七
官制
文官自知州事以下
武官
文武官通差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卷八
公廨
州治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卷九
邮驿
州治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卷十
管镇
州治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卷十一
学校
州治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德清县
安吉县
卷十二
军营
州治
古迹
佚题
归安县
长兴县
德清县
安吉县
卷十三
宫室
苑囿
亭
祠庙
州治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寺院
州治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卷十四
郡守题名
晋顾秘
周(王已)
王羲之
王献之
谢万
谢安
谢琰
虞潭
虞(马斐)
陆纳
周镇
胡严
王胡之
孔愉
孔坦
张玄之
孔廞
孔琳之
江灌
谢邈
孔严
袁琇
周札
周筵
王坦之
顾众
朱序
司马询之
王蕴
孔静
江蔚
陶回
车胤
殷康
沈嘉
何楷
宋褚彦回
谢庄
丘道护
谢澹
王韶之
谢述
王僧庆
沈文季
张崇之
刘延孙
王昙生
张永
萧慧明
顾琛
张岱
殷冲
袁思道
孔山士
沈道思
袁洵
谢朏
袁昂
萧惠休
何戢
张环
袁彖
李安人
徐孝嗣
王敬则
孔琇之
王莹
王秀之
杨文崇
谢瀹
谢览
柳恽
沈崇傃
元仲景
萧映
张僧繇
王骞
信都遵
张稷
蔡樽
萧献
裴之横
萧琛
文皇帝蒨
徐度
张缵
夏侯亶
张嵊
萧子显
袁枢
衡阳王昌
孙廉
杜龛
周敏
齐明帝萧鸾
王彬
陈钱道戢
徐综
沈君理
周文育
周诏
周宝安
任忠
陈伯礼
吴明彻
胡颖
徐敬成
杜棱
沈恪
王奂
沈钦
隋李德林
沈法兴
唐孟宣文
云洪嗣
韩世恭
徐莹
窦怀恪
刘守敬
陈蹇之
于敏直
贺兰爽
卫弘敏
韦璋
武太中
郑休还
赵谨徽
马建
崔瑊
张洽
侯莫陈涉
朱(上宗下山)庆
蒋挺
徐元之
郑繇
徐峤之
皇再从兄祈
韦明〔昜〕
张景遵
徐恽
邓武迁
吴从众
陈思应
阎知言
周择从
韦南金
李峒
韦景光
豆卢陈麟
崔巽
杨慧
崔论
独孤问俗
卢幼年
杜位
萧定
裴清
颜真卿
樊系
第五琦
王密
王沔
袁高
杨顼
庞(上下言)
于(由页)
刘全白
王浦
李锜
李词
田敦
顾防
姚骃
辛秘
范传正
裴汶
薛戎
李应
窦楚
钱徽
张仕偕
崔元亮
独孤迈
韩泰
李德修
韦珩
庾威
敬昕
裴充
杨汉公
张文规
李宗闵
姚勖
薛褒
令狐绹
苏特
杜牧
郭勤
郑颙
崔准
萧岘
郑彦弘
崔刍官
源重
高湜
赵蒙
李超
裴德符
张抟
刘植
郑仁规
杜孺林
王鸾
孙储
李师悦
李彦徽
高彦
高澧
吴越钱镖
钱璟
钱元球
钱元瑾
钱仁捷
刘仁圯
鲍君福
沈韬文
许彦
胡进思
吴仁德
钱偡
钱昭晏
钱信
宋王洞
梁扆
潘慎修
郑建
张隐
卫渎
乐和
李韶
谢泌
周师望
李范
杜惟一
高贻庆
苏为
刁衎
王膺
李餗
郑天益
王文震
高谨交
丁度
王冕
王鬷
王盘
柳宏
慎镛
叶参
鲍当
周允迪
滕宗谅
胡宿
陈亚
马寻
唐询
戚舜元
张(上曰下皿)之
章岷
杨纮
徐起
盛申甫
齐廓
鲍轲
张田
徐仲谋
王(上巳下廾)
唐诏
徐绶
孙觉
王介
李常
章惇
鞠真卿
王安礼
苏轼
陈侗
唐俶问
闾丘孝直
滕元发
吕希道
林希
吕温卿
张(言句)
唐垧
锺浚
王安上
马城
余中
蒋之干
徐铎
晁补之
丰稷
吕嘉问
林颜
王瑛
王泽
吴絪
鲍朝宾
王仲薿
叶棣
章援
叶唐稽
盛瑜
沈麟
王倚
胡思诚
葛胜仲
强休甫
卢襄
郑滋
赵子漪
梁端
张虞卿
赵子嶙
汪藻
陈与义
李光
方孟卿
汪思温
宇文时中
常同
朱胜非
萧振
秦梓
周葵
秦治
张宇
王铁
张官
钱堪
赵叔涔
周奕
王会
郭瑊
汪勃
李琳
杨揆
董平
陈之茂
郑作肃
王师
王时升
王十朋
刘敏士
唐瑑
林栗
向(汀去丁改匀)
单夔
薛季宣
张宗元
赵师夔
巩湘
曾逮
赵粹中
赵伯骕
王正已
赵彦逾
胡南逢
赵善杜
颜度
刘藻
赵思
张澈
王信
王回
赵不迹
赵元夫
潘景珪
虞俦
孟浩
赵善宣
张震
李景和
富管
陈钧
汪泳
留佑贤
周梦祥
王炎
魏大中
赵希蓁
赵希苍
谢伯
宋济
谢周卿
王元春
梁纮
赵希观
赵汝惮
徐愿
赵与欢
万逮
林申
杜幼节
刘震孙
赵希圣
俞垓
谢奕修
王侑
黄辰显
黄〔木〕
杨瑾
周坦
赵时诂
蔡节
徐梦衍
庄同孙
谢奕勋
卷十五
县令题名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卷十六
着姓
姚姓
沈姓
丘姓
钮姓
钱姓
贤贵事实上
陈朝帝冑
历代后妃
后
妃
嫔
夫人
婕妤
淑媛
太妃
汉人
吴人
晋人
宋人
齐人
梁人
陈人
隋人
唐人
卷十七
贤贵事实下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进士题名
列妇
释道
上人
住院僧
尼二人
神仙
卷十八
碑碣
州治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食用故事
酒
茶
盐
饭
乌饭
鲙
鱼羹
鲊
水菜
蒸尝菜
酥
漆器
陶器
铜镜
沙盆
鱼脯
事物杂志
州治
圣火
潮
香
歌舞
水嬉
舟
钟
吴歌
画
玄真子
桑苎翁
陆鲁望
裴子野
张东迁
吴兴八绝
吴兴三绝
吴音不变
张缵一杯酒
吴兴仆射
吴兴郡公
吴兴别驾
吴兴祭酒
湖州文学
吴兴郡疏
吴兴杂咏
吴兴记
吴兴录
吴兴山墟名
三吴土地记
吴兴志
吴兴统记
吴兴诗集
武康土地记
余英志
吴兴续图经
吴兴志旧编
乌程县
下菰城
古卜城
古户城
邱城
鸠兹城
避宅城
欧阳亭
乌亭
显亭五花亭
毘山亭
三癸亭
伍子胥宅
丘路
项王走马埒
仙人顶
三碑
石篑
石(缶尊)
金井玉涧乳窦石膏温泉
蒲帆
乌程侯
乌程公
石林
隐安
梦马堂
松蒲落处即是穴
朱长马作粥散贫民
归安县
千金墟
泛金溪
仙潭
火炉顶
锦墟
长兴县
晏子城
吴夫概城
上概村
故长城县城
故鄣城
后府城
九里城
四安府
东林城
西林城
城山城
大骑城小骑城
朱城
长城宫
庱亭
卧冰池
陆汇
玉窦泉
三仙石壁
白石洞天
钓台
石麒麟
圣井
陈文帝四鼎
陈高祖竹床竹帐
陈五主真容屏风
陈朝桧
下箬酒顾渚茶
吴王送女潮
梓材巾箱
石鼓
崔佑前铭
崔赵村
武康县
赤眉城
牙门城
金井
神钟
美人石
虎跑泉
连理石榴
德清县
前溪
将军城
陆巿
敢山溪钟
孝鹅冢
卢发源之父能吟咏
他日当能振辩才家风
安吉县
孔子井
邸阁山
王祥宅
隐坞
陈高祖为舟木
花渚
银坊
蛟龙池
翔凤林
裴子野故宅
周弘让故宅
姚苌尘尾扇铁楼书镇
两生坟
施世英金钟
史家长吐气嘘花
卷十九
井
桥梁
乌程县
长兴县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渡堰
安吉县
陂
长兴县
塘
卷二十
风俗
物产
谷属
缣属
果属
蔬属
兽属
禽属
鱼属
虫属
木属
竹属
草属
金属
珠属
土贡
跋
嘉泰吴兴志 (宋)谈钥纂修
吴兴志序
唐人权载之序正元十道录谓言地理者独魏公且因许其经济远大之业及观魏公所论六典地域之差次四方贡赋之名物与夫州郡废置山川险阻无一不备然后知载之不妄许可今州县之编虽与并载寰宇者不类条目纤悉亦岂易为苟非其人则详略勿当是非杂糅何以信后吴兴东南最盛处于今为股肱郡山水清远人物贤贵宜有大手笔以志其实左文质统记或谓失之猥并李宗谔所上图经□于此者又未免简脱之病顾方欲请于郡一日太守李公郎中偶自言及是且谓郡有博物君子谈君监簿慨然以此自任今书成以锓木之资属归安周令未几李公诏还富公寺正来继又捐金以竟之甚盛事也兆于谈君乃同年进士喜是编出其手因从周令假观始知郎中除日已属意乎此大概本旧志参正史补遗纠误无一不满人意列二十卷卷各有目数千百年闲事了然不疑三辅黄图殆不是过盖尝谓人之笔力根于天性充于学问犹运舟挽钧力有分量弗可勉强绍兴以来亦有好事者续图经续编志非不尽力如震州荻塘之辨卒亦听伪而止吁谈君诚良史才奚可多得曾将推平素学献华夷编经理中原如指诸掌兆浅学寡闻非敢自齿于权载之列谈君事业当超出乎唐魏公之上于以见是编更数君子而后定历二贤守而后传是岂无待而然哉嘉泰改元腊月郡丞广信傅兆敬序
吴兴志卷一
吴兴丛书
宋谈钥撰
建置沿革
湖州
上湖州吴兴郡昭庆军节度治乌程归安二县 【见熙宁九域志】 实禹贡周职方扬州之域 【尚书禹贡震泽底定孔安国注曰震泽吴南太湖名周官职方氏扬州其薮泽具区其浸五湖郑氏注曰具区五湖在吴南】 防风氏国在焉 【国语汪芒氏之君守封隅之山注封隅山在吴郡永安县史记注汪罔氏即防封氏国今在武康兼见通典】 后属句吴 【史记吴世家太伯奔荆蛮自号句吴皇览曰太伯冢在梅里聚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至衡山杜预注曰衡山在吴兴乌程县南】 吴亡入越越灭入楚 【史记越世家楚威王杀越王无强尽取故吴口地至淛江徐广曰当周显王四十六年】 秦并诸国罢封建为郡县及定荆并越置会稽郡又以其地置县曰乌程隶会稽曰故鄣隶鄣郡 【史记秦始皇二十五年定荆江南降越君置会稽郡二十六年李斯议曰今海内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始皇是之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杜佑谓鄣吴兴郡之西境会稽吴兴郡之东境是也汉高祖平秦取楚六年统建荆国十二年更名吴 【汉书高祖六年正月以故东阳郡吴郡鄣郡立刘贾为荆王注吴郡本会稽也十一年贾为英布所杀十二年以三郡立濞为吴王景帝三年濞反诛国除】
景帝四年以属江都国废隶郡仍秦 【汉书江都易王非景帝前一年立为汝南王击吴吴破徙王江都治故吴国元狩二年子建谋反自杀国除传云地入汉为广陵郡非也广陵止得江都等四县尔】 元封二年更鄣郡曰丹杨 【见汉志后汉作阳晋志作杨以山多赤柳也】 永建元年分会稽浙江以西为吴郡 【后汉志】 三国分汉孙氏霸有江南皓侯乌程入嗣吴统 【吴主皓以永兴元年十月封为乌程侯】 宝鼎元年适明陵有寇皓以吴郡之永安余杭临水阳羡丹阳之故鄣安吉原乡于潜 【汉书作(上兟下日)】 诸县之水悉注乌程乃合九县为郡而以乌程为治所名曰吴兴镇山越藩陵邑且志所自起也 【吴志皓即阼谥父和文皇帝改葬明陵吴兴统记云明陵在州西一里吴志宝鼎元年十月永安山贼施但等聚众数千人劫皓庶弟谦出乌程取孙和陵上鼓吹曲盖丁固等讨败之分吴丹杨为吴兴郡诏曰古者分土建国因事制宜今吴郡阳羡永安余杭临水及丹阳故鄣安吉原乡于潜诸县地势水流之便悉注乌程既宜立郡以镇山越且以藩卫明陵奉承大祭其亟分此九县为吴兴郡治乌程南史沈约传云宝鼎二年误也又按汉志及通典乌程阳羡故鄣于潜本秦旧县永安汉初平中分乌程置临水吴时分余杭置晋武帝更名临安安吉原乡汉中平年分故鄣置】 吴兴之郡昉于此矣晋太康元年平吴三年析乌程西乡为长城东乡为东迁 【见舆地志按晋志吴兴郡统县十有东迁长城无阳羡旧图经云晋平吴加领东迁长城二县】 又改永安为武康 【见旧唐志沈约传云太康三年】
永兴元年割阳羡及长城之北乡为义兴郡 【晋志】 宋复分故鄣置绥安县 【旧唐志绥安唐改为广德】 齐因之梁置震州 【旧图经统记诸书据通典元和郡县志皆曰梁改为震州陈后为吴兴郡绍兴中续图经辨之曰自秦置郡至陈未尝改革隋氏一统始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按梁书杜龛传龛为震州刺史吴兴太守遂后以郡兵拒陈文帝军是梁分浙西数郡为震州始吴兴非改郡也其说亦未审自秦置郡汉元封中已分十三州置刺史至梁天监十年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县干二十二后又恢拓士宇以旧州遐阔多有析置大同中有州一百七郡县亦称此谓隋始改郡非也以隋志考之自梁以来往往以郡为州以县为郡又别置诸县纷纷不一如同安郡置豫州而属县宿松为商堪郡怀宁为晋熙郡望江后为大雷郡同安为枞夏侯诸州郡所置大率如此故自钦天监官多兼领如火领亶为司州刺史领安陆太守马道根为豫州刺史领汝阴太守据隋志安陆郡梁置南司州安陆县旧置安陆郡庐江郡梁置南豫州合肥梁置汝阴郡即此可见盖当时以吴兴郡为震洲而乌程为吴兴郡初未尝废郡名也旧唐志曰梁置震州取震泽为名是矣又统记云梁敬帝置震州陈高祖废按敬帝在位纔三年而陈高祖得之故震州自杜龛外不闻】 陈废州名
隋开皇三年罢天下诸郡九年平陈大加并省乃以余杭临安 【晋改临水曰临安】 于潜又并武康隶杭州并故鄣安吉原乡入绥安隶宣州以东迁长城复入乌程隶苏州而郡废 【隋志平陈后吴兴郡废并东迁入焉又废长城武康又并故鄣安吉原乡入绥安属宣州】 仁寿二年置武康割乌程又分长城为湖州 【隋志仁寿中置湖州又武康长城并仁寿二年后置】 取太湖为名也湖州之名昉乎此 【旧唐书郡国志五湖之表州以为名】 大业二年州复废三县仍属苏杭 【通典云炀帝初废湖州其地入余姚入吴郡】 唐高祖取隋武德四年复置湖州领乌程一县仅存州名而已又以豪杰来归权创州县就拜守宰以宠之而武康长城安吉皆自为州 【唐志湖州武德四年置又是年长城置雉州安吉置桃州武康仍为武州湖州领乌程一县六年复没于辅公祏七年平贼复置统记云大业末沈法兴值隋乱引兵守江上于旧州立吴兴郡唐武德三年为李子通所陷四年杜伏威平之复置湖州六年又为辅公祏所陷七年季孝恭为刺史复置州参考诸传沈法兴大业初为吴兴太守复为李子通所败自后别无更置又唐会要云湖州开元七年置及置乌程县误也】
七年太宗即位州县权置者并省略尽始以武康长城来属又并安吉原乡入长城 【唐志武德七年废武州以武康来属又省雉州及原乡并人长城来属又废桃州以安吉入长城】 麟德元年复置安吉天授二年析武康东乡置武源定为五县天宝元年又改州为吴兴郡武源再改为德清 【唐志武源景云二年改临溪天宝元年又改为德清县】 干元元年复州名 【旧志】
干宁二年以钱镠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兼领二浙三年赐军号忠国升节度镇使以授刺史李师悦【唐方镇表文德元年置忠国军节度使治湖州续图经云据师悦神道碑以为丙辰年当干宁三年按统记李师悦光启元年授大德元年加检校右仆射景福二年加防御使干宁三年加忠国军节度使表误】 州于是始为节镇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四年镠始以钱镖为刺史 【五代史吴越世家干宁二年镠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兼有二浙光启三年取苏常唐刺史题名云干宁四年高彦授招讨使天佑四年卒官其子沣袭七年为众所逐镠至州安抚以钱镖为刺史是镠虽在干宁中领二浙其刺史尚是唐置至高沣见逐始以其亲为之据有其地按唐纪天佑四年逊于梁梁太祖改元开平是时后唐李克用存勖仍唐年号称天佑至十九年题名盖仍唐年号称天佑七年即梁开平四年也梁太祖即位封钱镠为吴越王镠受其封合用梁开平号】 后割武康隶杭州 【五代史职方考武康故属湖州梁割隶杭州】 改长城为长兴 【淳熙中郡庠志旧编云吴越避朱梁太祖父讳也按五代史梁太祖之父讳诚镠尝受梁吴越王封故避】 周显德四年改忠国军为宣德以钱偡为节度使 【偡唐韵音湛湛然齐整】 宋混一区宇僭伪毕臣太平兴国三年吴越王钱俶纳土四年复以武康来属七年析乌程置归安
景佑元年二月宣德军改为昭庆军 【旧编载景佑元年京城昭庆门灾上问天下郡国水多处近臣以本军对命易其名遂以宣德名门昭庆名军按续通鉴长编明道元年六月壬戌大内火延燔崇德长春等八殿癸亥移御延福宫十一月甲戌修内成大赦改元二年十一月甲寅改正阳门曰宣德明年为景佑元年二月改宣德军为昭庆军事不相属又按大内南三门中曰宣德东西门曰左右长庆宣德门本梁建国门兴国七年改丹凤门祥符八年改正阳门景佑初改宣德是正阳门改宣德谓两易其名非也但修内之后延燔八殿名悉更改次年又改端明殿曰延和改继昭堂曰继圣恐是火灾之后以湖郡多水用其军额为门名以厌火祥既为门名军额虑更改未可知也俟考】 军于是始名昭庆
自秦始皇二十五年 【岁在己卯】 初置郡县越四百八十八年为吴宝鼎元年 【岁在丙戌】 始为吴兴郡又三百二十六年为隋仁寿六年 【岁在壬戌】 始为湖州又二百四十九年为唐干宁三年 【岁在乙卯】 始为节镇繇宝鼎元年至庆元六年 【岁在庚申】 凡九百三十五年一为震州再为吴兴郡三为湖州节镇之名亦三易州郡所隶晋分天下为十九部隶扬州 【晋志】 隋初隶扬州行台大业末隶徐州总管 【见统记】 唐分道置使属江南东道 【唐志太宗元年分天下为十道八曰江南开元二十一年置十五道采访使江南分东西道】 今为县六属两浙西路云吴初置郡领县九乌程永安余杭临水阳羡故鄣安吉原乡于潜晋析乌程置长城东迁为县十一后以阳羡置义兴郡为县十宋以故鄣属丹阳历齐梁陈仍九县隋平陈郡废县或并省各他属 【详见刱置沿革下】
仁寿二年以武康 【晋改永安】 乌程长城三县置湖州未几复废唐武德四年复置湖州止领乌程一县七年始以武康长城来属又并安吉原乡入长城麟德中复置安吉天授中析武康置武源 【天宝中更名德清】 终唐之世凡五县梁开平中割武康属杭州又损其一宋太平兴国四年复武康七年析乌程置归安今为县六 望乌程 望归安 望安吉 望长兴 上武康 紧德清 废县四菰城郡国志云春申君立菰城县在郡南二十五里秦改为乌程至今有城因山每岁为牧马所东迁在乌程县东四十里
舆地志云晋太康元年分乌程东乡置隋平陈并入乌程原乡汉中平年分故鄣置武德七年并入长城吴兴太平兴国七年转运使高冕奏云古吴兴郡倚郭管吴兴乌程两县今为归安 【旧图经统记并云高冕所奏未知何从得之据唐书沈伯宜传云湖州吴兴人伯仪仕武后朝则是时有吴兴县但史失书废置年月所由自耳】 县旧隶本州岛今隶别州者五 于潜 余姚 临水 【即临安】 右三县隋析置杭州属临安府阳羡晋置义兴郡今属常州故鄣晋以属丹阳今属广德军
乌程县
望乌程县 【见九域志唐县分七等赤畿望紧上中下乌程旧为紧大历十二年始升望见颜真卿石柱记据唐会要乌程大历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升望本县有升望记大历中尉陈苌撰又据武德令五千户以上为上县开元十八年增千户其畿赤望紧不限户数并为上县宋建隆九年十月诏应天下县除畿赤外四千户以上为望】 三代扬州之域战国属楚时已为县曰菰城即春申君黄歇封邑也 【郡国志云春申君立菰城县在郡南二十五里秦改为乌程】
【左传宣公十一年楚子县陈注灭陈为楚县也楚已有县矣】 城面溪泽菰草弥望故名秦既并楚改曰乌程属会稽郡以乌巾程林二氏所居也古者因生赐姓后之郡县乃多因姓而命名二姓以善酿雄其乡音又相协秦尚富强一时更革至今仍其名也 【旧图经载越绝书外传云始皇至会稽徙大越之人于乌程郡国志云古乌氏程氏居此能酝酒因以为名统记载顾长生三吴土地记云县有乌林氏秦时程林乌巾二家能酿美酒始皇二十六年改菰城县为乌程县属会稽郡县有乌亭即古之乌禾乡乌氏所居乡也汉梁孝王兔园会招文士邹枚司马赋乌乡酒张景阳七命曰酒则荆南乌程是也又秦尚富强如乌氏嬴以牧畜致富始皇令比封君与朝请巴寡妇清家擅丹穴始皇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则以二姓善酿名县亦此意也】
汉兴参置侯国属荆属吴属江都江都国废复隶会稽永建中属吴郡三国属吴孙权分县之余不乡为永安后为侯国孙皓以侯居焉皓后即阼宝鼎元年以吴郡之永安余杭临水阳羡丹阳之故鄣安吉原乡于潜水悉注此乃合九县即其地置吴兴郡自是始为郡治所晋析其西乡为长城东乡为东迁梁以郡置震州乃以县为吴兴郡 【隋志乌程旧志吴兴郡】 隋平陈郡废并东迁长城复入而属苏州仁寿二年复分长城立湖州大业二年州又废唐武德四年复置湖州自梁以来州有废置更革县未尝变也宋太平兴国七年始析县之东南十五乡置归安分治郡城之东而县之治所在州治之西一里由今准古为县始于楚制名自于秦置郡由于吴治所创于晋具属湖州则肇于隋定于唐境界分划则自宋太平兴国以后云
归安县
望归安县宋太平兴国七年分乌程县置据旧图经载转运使高冕奏云古吴兴郡倚郭管乌程吴兴两县今乌程境太广请分置一县从之时吴越钱氏初归命故以归安为名 【见旧图经统记】 析乌程之东南十五乡隶焉置县治于州治之东一百二十步 【统记云西北至州一百二十步在于迎春桥之东】 与乌程对治为倚郭 【旧图经云高冕言吴兴县倚郭不知何从得之按唐书沈伯仪传云湖州吴兴人伯仪当武后时则武后时有吴兴县矣又统记载南封记一卷云齐吴兴县丘灵鞠撰考统记所载撰述类首载郡宦所著文集甚多恐是吴兴县令但本传止云乌程人统记之言必须有证则齐有吴兴县未可知也特齐梁郡县纷更至众史多略之无可稽考又续图经云晋太康中析乌程东乡为东迁县隋复并入今县东四十五里尚以东迁名其地盖县治也且晋初析乌程西乡为长城即今长兴县也东乡为东迁即今东迁也长兴地界在乌程之西乡数十里则东迁县亦当在东迁不远今归安县界乃自城中与乌城县分界对治北自后石桥南至小市巷过仪凤桥至甘棠桥以路及溪中分为界城门外以迎春门运河之南定安门余不溪之北为界非东迁旧界明矣】
长兴县
望长兴县 【见唐地理志及元丰九域志详见乌程县下】 本乌程县之西乡晋太康三年始分其地以置属吴兴郡名曰长城 【见舆地志又旧图经云晋平吴加领长城县舆地志又云吴夫概于吴西筑城狭而长因有长城之号旧经云县因长城取名】 因其地有吴夫概城狭而长也永兴元年割其北乡为义兴郡 【见晋地志】 隋开皇九年平陈以其地并入乌程隶苏州 【隋志平陈复废吴兴郡又废长城入乌程隶苏州】 仁寿二年复分长城再置湖州 【见隋地志】 大业三年州复废县仍属苏 【见隋志及通典】 十四年沈法兴伪置长州唐武德四年更置绥州又更名雉州并置原乡县隶焉 【唐志长城大业末沈法兴置长州武德四年更置绥州因古绥安县之名又更名雉州并置原乡县统记云大业十四年吴兴太守沈法兴守江左于长城县置长州武德四年土人张硕于长州西严山上立岩州于长州置绥州以古绥安县为名寻又改为雉州旧经曰取县界雉山为名也】
七年始省雉州及原乡复置长城县属湖州又废桃州以安吉入焉 【并见唐志统记云武德七年废宣州原乡绥安故鄣三县入长兴也按绥安宋分故鄣置旧唐志云绥安唐改为广德隋志宣州绥安县平陈省故鄣安吉原乡焉唐置宣州广德本绥州七年以县来属则绥安未尝并入长城也缘平陈后尝并故鄣安吉原乡入绥安隶宣州今则复析宣州绥安县之原乡安吉入长城故伪舛并言绥安耳故鄣绥安实未尝并入长城也】 麟德元年复析为安吉天宝元年州仍为郡干元元年郡复州名而县之所隶如故吴越当梁时避梁讳乃改今名 【按五代史吴越王钱镠受梁之王封梁太祖之父名诚故为之避】 自晋太康至今废者一 【隋开皇】 名易再为州者三一属震州 【梁时事见郡沿革下】 再属苏州属湖州吴兴郡者各三焉此县沿革废置之大略也
武康县
上武康县古防风氏国汪芒氏之守也 【国语汪芒氏之君守封隅之山注封隅山在吴郡永安县史记注汪芒氏即防风氏国今在武康又见通典】 汉为乌程余杭之境初平中始分二邑置县名曰永安属吴郡 【按后汉志及通典并云汉初平中置永安县南史沈约传云灵帝中平五年置祥符图经载汉末童谣云天下当兴东南三余之闲吴大帝黄武元年乃改会稽之余暨为永兴分乌程余不乡合余姚之境置永安县余英志以沈约博综群书世居武康自吴至梁历年未远以约之言为正旧编则援图经之言统记亦谓吴黄武元年置今以年代考之灵帝中平七年为献帝之初平元年当魏黄初二年沈约虽号博综而自叙乡里族系多与正史差龉又黄武为年号使其为黄武元年则汉史不当载今以汉志通典二书之言为定】 吴宝鼎元年始置吴兴郡以永安属焉 【见吴兴志而余英志以为宝鼎二年者亦据沈约之言也】 晋平吴改曰永康后又改曰武康 【余英志曰晋太康三年平吴以平阳郡有永安县改曰永康惠帝永元九年改元永康以年号同始改曰武康统记作太康三年改武康】 隋平陈废吴兴郡入并县境入余杭隶杭州仁寿二年复置武康县又割乌程分长城立湖州
大业二年废湖州县仍属杭唐武德初贼李子通攻陷郡县以武康为安州又改曰武州四年贼平复置湖州而武康仍为武州 【统记载大业十四年江南元帅沈法兴复于湖州置吴兴郡县又属焉唐武德三年李子通贼攻陷郡县以武康置安州取古永安为义也四年七月以安吉人施世英使持节安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征子通未行其年八月吴王杜伏威遣其将王雄诞平子通施世英改杭州刺史改安州为武州以武康为义也六年冬郡县又为辅公祏所陷七年春赵郡王李孝恭废武州又于旧吴兴郡立湖州县仍属焉余英志曰大业十三年复置吴兴郡武康又属焉唐武德四年贼李子通攻陷郡县以武康置安州又改曰武州子通平唐因之七年州废县复隶湖州按唐志湖州武德四年置又是年武康仍为武州】
七年州废复为县隶湖州天授三年析东十七乡置武源县 【统记天授二年七月百姓戴德永等上疏言武康东界一十七乡枕临溪泽有舟楫之利请析置武源县敕从之】 梁复割隶杭州宋太平兴国四年复隶湖州窃尝考之县始置于汉之初平而武康之名由于晋自吴至今更属于湖州杭州者凡七而定于太平兴国之四年今之邑境即天授之旧唐初扰攘虽再立为州不数年而复为县云
德清县
紧德清县 【见九域志县初曰上余见乌程县下】 本武康县之东境乌程县之余不乡也吴属永安县晋改永安为武康县唐天授二年县民戴德永奏武康东界十七乡枕溪泽有舟楫之利请析置一县以界内有武承塘遂置武源县 【县东十八里临大溪有武承塘东为石塘西境联接数里】 敕依所请景云元年敕天下州县自天授以来改为武字者并复旧文新置者议而改焉二年改武源为临溪县天宝元年改今名隶湖州 【天宝六年改乌山为德清山】 宋因之
安吉县
望安吉县 【见九域志县初曰上会昌四年十一月三日初改为紧望县详见乌程县上下】 本汉丹阳郡故鄣县之南境初平中张角作乱北乡守险助国朝廷嘉之分故鄣郡南乡别为一县因名之为安吉 【见吴兴记及统记吴宝鼎元年以丹阳郡之安吉等九县立吴兴郡】 隋开皇元年废入广德县隶杭州仁寿二年仍旧吴兴郡置湖州广德县隶焉大业二年广德隶宣州以安吉入武康复隶杭州义宁二年沈法兴据湖州复置县唐武德四年以广德县置桃州安吉仍隶杭州七年并省入长城麟德元年复置隶湖州 【以上参考吴兴图经并统记之书所载】 自汉中平至今废者三一属丹阳二属吴兴三属杭州两属湖州此县沿革废置之大略也
分野
言分野者权舆于周官而纷纶于汉儒自汉以后说盖繁矣然周有九州岛春秋有十二诸侯汉有一百三郡国故论分野于震泽巨区之闲者于辰曰丑次曰星纪宿曰斗牛女州曰扬国曰吴越郡曰会稽丹阳而已故旧图经据禹贡扬州有震泽周官职方扬州有具区尔雅具区薮在吴越之闲且援汉志云斗牛野也续图经第曰次为星纪统记第曰星属斗牛至旧编乃悉载
历代地志及国史志谓二浙当南斗须女之分亦未尝辨诸说之不同也窃考保章氏有九州岛分星之说郑氏注援纬书云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汉志言斗江湖牵牛婺女又言斗为吴会稽也晋志载星统班固言自斗十二度至女七度费直周易说起斗十度蔡邕月令章句起斗六度陈卓谯周等郡国宿度丹阳入斗十六会稽入牛一 【又曰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谯周京房张衡并云】 载大衍历起斗九度中斗二十四终女四得汉会稽丹阳等郡又曰斗在云汉闲当淮海下流为吴分牛去南度河浸远自豫章迄会稽南踰岭为徼越分窃谓吴兴在汉为乌程故鄣乌程属会稽故鄣属丹阳丹阳为吴会稽为越参吴越二境则分野在斗牛之闲而众说入宿不同者一行有言曰古今辰次与节次相系各据当时历数与岁差迁徙不同也 【汉太初历冬至在牵牛初星纪斗十度贾直据此四分历冬至在斗二十一度星纪起斗六度蔡邕据此班固起十二度用三统历数也唐一行历以虚九度为元枵中故星纪起十九度又古历系星度于节岁至虞喜乃立岁差法大衍历用之】
今历星纪入斗四度 【史官见周统天历起虚七度比大衍历用本差二度而入斗宿差三度者一行星距南斗二十六度牵牛入度须女十二度本朝崇宁中历官姚舜辅星距度斗二十五牛七女十一少盖牵牛一行距上星舜辅距中星须女一行距第一星舜辅距第一星星距又有三度之差所以差五度也】 在五星为荧惑在北斗为衡而占以丁巳日云 【后汉志刘昭注引星经云荧惑主扬州又云斗主衡第五星属扬州属扬州当以丁巳日候之丁巳占吴郡会稽】
吴兴志卷二
宋谈钥撰
城池
湖州
罗城东西一十里南北一十四里统记云一十九里三十步折二十四里唐武德四年越郡王孝恭所筑景福二年刺史李师悦重加版干之功见旧图经统记云有记见存绍兴三十一年知州事陈之茂修有记在墨妙亭城上旧有白露舍太平兴国三年奉敕同子城皆拆毁
子城统记云旧当秦时为项王故城吴兴记云郡廨署旧有乌程县治旧编云旧传晋郭璞欲移郡于东迁每立标辄为飞鸟衔去其女亦善地里启璞无徙因旧址损益之可以永无残破之虞璞从之其女今号迁城小娘子从璞庙食续图经云郡置于吴而璞当晋惠怀之际避地东南事不相类乃于菰城云秦改县为乌程至晋始移治于苕霅之上乌程县治即古郡治又自相抵牾切详乌程治所当秦汉闲已徙于今之郡中故吴宝鼎置郡诏谓永安故鄣等水悉注于乌程若在菰城岂得云故知在吴以前已在今处既以县为郡则必即县治为郡治而县治多徙矣璞随元帝渡江仕为尚书郎损益古城之制相阴阳审向背庸有是理也况江南诸郡城多传郭璞所迁当亦有按图而定者矣今罗城之内苕水入西门余不水入南门至江渚汇合流为霅水以出北门趋太湖西南诸山回环拱揖屏列于前北有卞峰以踞于后子城居中面二水之冲挹众山之秀又四面多大溪广泽故立郡以来无兵革之患意非璞不能定不必引飞鸟以神其事也
城门立湖州牌绍兴十六年知州事王铁以郡密拱行都增崇基宇挟以朵观规模宏丽干道初火延燔靡遗知州事王时升重建颇不逮昔 东门俗称衙东门有楼曰东楼 西门俗称衙西门有楼曰西楼统记云子城上有石楼清风之类附见郡治下
子城濠分霅溪支流自两平桥入桥之西隅有柱石存旧可通舟楫市鱼虾菱藕者集焉谯门前覆以长石衙东门城隍庙亦有桥以便行者其它为民居浮檐所蔽郡岁时督厢吏浚治云
城门旧有九所放生池侧有阊门 【唐李词置阊门又有楼统记载东阊门楼云正元十五年李词造跨河楼三闲挟楼三闲下有颜真卿放生池碑会昌三年张文规开拓东向一百五十步仍建造今废颜公放生池东南城上有遗迹尚存】 定安门东西各有瓮门并废城面各有壅塞处今为门六内清源临湖止有水门余四门水陆各一 东曰迎春门 【有楼三闲淳熙二年知州事赵师夔修嘉泰元年知州事李景和重修】 西曰清源门 【绍兴三十二年知州事陈之茂因修城创为屋】 南曰定安门 【三十二年陈之茂修见修城记】 北曰奉胜门 【门有项王庙俗呼霸王门旧有楼统记云宝应中刺史崔元亮改旧栅造门楼一闲两厦跨路门屋一闲旧编云正元十五年误矣楼今不存】 东北曰临湖门 【绍兴三十二年陈之茂创建瓦屋】 西北曰迎禧门 【俗呼清塘门以上六门嘉泰元年李景和并重修】 罗城壕周罗城外唐武德四年李孝恭筑城时所筑 【孟子曰凿斯池也筑斯城也盖筑城则必凿堑而以其土为之故有城则有壕既可为重险增守御之备且事之相因也】 广德四年刺史独孤问俗重开 【统记云问俗所开非也岂有筑城许时至是方开堑旧编云问俗重开是也】 北壕自清源门沿城至迎禧门又至奉胜门又至临湖门自古苕水入太湖之溪也 【城内仪凤桥下一带漕渎晋始开】 阔数十丈深不可测实为天险西壕自定安门至清源门南濠自迎春门至定安门北濠自临湖门至迎春门或假人力开凿然西壕受西南诸山之水南壕受余不众溪之水东濠兼受运河之水皆成溪泽而东壕又为二重曰外壕曰里壕大抵诸濠之水遇春夏水生浩漾汹涌湍激迅驶而西南二水互胜交流余不水盛则浸淫入于苕溪苕溪水涨亦弥漫混于余不而众壕交受以入于湖尤为深阔极乐城在六客堂前子城上旧名挽翠亭庆元六年知州事李景和改名极乐城殿院陈谠书额 放生池在湖州府能仁寺东周回数十亩东北距罗城有阊门遗迹唐干元二年诏洋州山南剑南黔中荆南岭南江西浙西诸道各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明年春颜真卿撰记大历七年真卿来为刺史次年秋追建碑刻颜公祠今在池上池内皆红蕖遇祝圣寿放生释罩舍鳞彻笼纵羽并就此处芙蓉池在湖州府有干叶莲即杨汉公开浚苹洲二池之一也今废 【名见墨妙亭断碑旧经言白苹洲有池池有干叶莲】
乌程县
县治即郡国志所谓春申君置菰城县也见旧图经城内又有子城见旧编重城屹然工役甚固又续图经云春申君始建城距今千余岁重城屹然略不隤毁则知当时工役之兴不苟矣后徙治于今州之子城吴宝鼎中置吴兴郡寓治焉晋义熙六年徙于今所在郡治西一里环以墙而已吴宝鼎中置郡今安吉永安等九邑水悉注于乌程则已是今处续图经云晋始移治苕霅之上非也盖移今治所耳
武康县
隋仁寿二年中使苏伦徙于汉南唐广德元年袁晁作乱浙右县人朱泚沈皓举亡命之徒以应之分守两洞攻陷城垒县郭室庐变为灰烬二年刺史独孤问俗使将军辛敬顺于金鹅山筑城守其寇路沈皓杀洞中贼党以降左卫兵曹参军庆澄兼武康德清二县令轝瓦砾伐榛莽复于溪北古城筑之铜岘之水三面环绕浚为壕堑今之县城是也 【见统记旧编】 在州西南一百七里有四门 东曰抚耘门 南曰朝恩门 西曰怀安门 北曰平远门 右四门并绍兴中尉赵公廪刱建为屋六楹挟以西厢 放生池在武康县水安潭证道寺之南
安吉县
古来梵路屋址犹存今县在故鄣城之南号鄣南面大溪望天目浮玉群峰直去五十余里左苕溪右玉磬岩县无城郭有六门惟西北二门有名余皆无名西曰齐云门北曰迎恩门 邸阁池在县北三十里周回二顷二十亩吴兴记云邸阁池水灌田五十余顷鳞羽涵泳芰荷交蔚唐圣历元年县令钳耳知命修邸阁路
坊巷
州治
旧图经统记坊十有六多名存而无表识嘉定癸未太守宋济既新消暑葺清风 【二楼名】 于是邦人相帅各于其居请表坊名务称守意乡有名存而识不立者亦复置焉合为五十有一坊而首尾俱见者八道为六十四处非惟征人客子过是邦者得以知巷陌之名阛阓通衢新题华表璀璨相望亦足为吴兴壮观故复编次之
和乐坊 平康坊 仁政坊 乌氏坊 程氏坊 【以二姓善酿居此在乌程县南街】 苕阳坊 【水北曰阳在浮玉亭街西】 桃李坊 【在德政西以上四坊属乌程界】 车骑坊 【旧图经云城东北二里有晋车骑将军谢玄宅在衙东门投北大街】 章后坊 【旧经云天宁寺在章后坊天宁今曰光孝本章后宅舍为寺坊在寺之前面】 德本坊 【旧有德本寺在前后石桥之闲有牌坊近寺以上七坊属归安】 白华坊 【以潘综纯孝居此】 吴歈坊 【文选有吴歈越吟以上二坊未详所在】 右旧图经有其名而无其识 清通坊 【在子城南投北迁善坊相对无古名】
德政坊 【在乌程县前街东古名】 苕阴坊 【在绍熙桥南投西】 中书坊 【在子城后投西直至猎场桥元古名】 前溪坊 【在城南大街投东入前溪汇元古名】 采苹坊 【在仓桥直至白苹亭街古名】 吴兴坊 【在归安县前古名】 仁依坊 【在城东仁依桥古名】 右苕阴以贾安宅更名状元有其识他比亡焉今复立 宣化坊 【在谯楼西宣诏亭侧至都醋库前街东今立二处】 保宁坊 【在都醋库侧入跨街楼】 永安坊 【在州治前大街永安楼北投东入鱼行至子城壕两平桥西堍照图经武康亦有是坊】 升平坊 【在骆驼桥西街投西至子城壕两平桥东堍】 熙春坊 【在州治大街投西入黄沙路】 通津坊 【在市街东会仙楼相对入杨溇航船步】 乐众坊 【在市街和丰楼西入瓦子巷】 近市坊 【在小市巷平康坊相对入跨街楼】 丰乐坊 【在市街太平楼入东堤下】 迎恩坊 【在市门街南绍熙桥直至定安门】 戒民坊 【在市门街绍熙桥相对直至黄沙路市曹在焉立二处】 里仁坊 【在州治西楼街投南至竹木巷黄沙路街立二处】 政平坊 【在州治西楼街投北直至言巷】 寿昌坊 【在令捷辔北投西直至鸿禧寺街】 仁域坊 【在子城后投东至太平桥投西至中书坊二处】 泰和坊 【在骆驼桥北太和楼前直街至奉胜门】 东溪坊 【在骆驼桥侧斜桥直至临湖门】 阜安坊 【在城隍桥直至柴巷口】 太平坊 【在太平桥巷】 集庆坊 【在报恩光孝寺相对】
丛桂坊 【旧名仁政坊在隆兴桥直至郭尚书庙华表对峙太师忠惠观文赵公府第在焉忠惠积庆流芳锺于令子今江阴太守孟奎先诸兄擢丙辰第咸淳乙丑少监孟圻运干孟至机帅孟垕一榜同登先是太师国公希怿监簿公与悊都承公与勤忠惠公与(上笴下思)世科济美奕叶相传方来未艾礼宜柱表用改今名请于郡者摄归安令陈阜郡牒学改入图经】 天庆坊 【在隆兴桥相对入天庆观街直至吴家巷相对立二处】 清华坊 【在城北吴家巷直至教场桥】 兴贤坊 【在隆兴桥相对入天庆观街直至吴家巷相对立二处】 种德坊 【在城北雄节营巷直至亭子巷】 贤福坊 【在城北飞英寺前】 嘉庆坊 【在城北汤家桥】 和裕坊 【在城北徐家桥】 集贤坊 【在城北盛家巷】 天圣坊 【在城北天圣寺巷】 朝岳坊 【在广化寺桥堍投北直至迎禧门通岳观】 观文坊 【在城西州学乌程县侧】 拥旌坊 【在城西旧名曹家巷今秀邸环列于后】 登瀛坊 【在城西白塔巷口古有望仙桥】 浮玉坊 【在乌程县前浮玉亭街西】 元善坊 【在开元寺相对直至洗马步街北立二处】 余庆坊 【在洗马步巷】 富民坊 【在绍熙桥南东都税务街】 贵泾坊 【在城南大街投东入小景德寺贵泾桥】 听履坊 【在城南大街大宁寺相对沈尚书宅前】 熙和坊 【在城南大街投西入祝家巷】
忠贤坊 【在城东颜鲁公堂巷】 闻礼坊 【在城东无星桥】 仁寿坊 【在城东望州桥】 月河 【在城东证通寺南】 右四十八所并前清通德政中书前溪采苹吴兴仁依皆今重立共五十有五焉坊名乡地久废官司乡贯止以界称今为界十七分属四厢南门界 【在州治前至两平桥接崇节界】 崇节界 【在隆兴桥北至霸王门接飞英界】 飞英界 【在飞英寺前至临湖门接报恩界】 报恩界 【在郭尚书庙前至陶家巷接崇新界以上四界左一厢管】 崇新界 【骆驼桥北至子城东口接崇节界】 归安界 【马军营至能仁寺接中界】 中界 【花楼桥至月河口接迎春界】 迎春界 【迎春门至八大巷接南市界以上四界左二厢管】 南市界 【横塘至西岸史家巷接鹅行界】
鹅行界 【定安门至状元坊接石鼎界】 石鼎界 【旱渎桥至祥符寺】 鱼楼界 【甘棠桥至仪凤桥南东堍接西市界以上四界右一厢管】 西市街 【市门至眺谷桥县桥接乌程界】 乌程界 【本县前至浮玉亭接仓场界】 仓场界 【清源门至猎场桥接济川界】 济川界 【曹公庙至骆家巷接中书界】 中书界 【张王庙前至广化桥接仓场界以上五界右二厢管】 又有巷名出于俚俗或以寺观或以名物或以姓氏第为识刖多非驯雅循习岁久遂为通称如鲁有五父衢 【见左传又礼记】 汉有华阳街章台街槁街 【见刘屈牦张敞陈汤传】 之类载在史传故地理录亦宜存而不废今以旧编所录差次附于后
自定安门直北至仪凤桥街 【史家巷 天宁巷 曲尺巷 仁杏木巷 姚家巷 庙巷 坊巷】 自仪凤桥之南堍直西至祥符寺街 【油车巷 高巷】 自仪凤桥之北堍直西至清源门街 【西提子巷 宋家巷 竹木巷 社庙巷 曹狮子巷 养济院巷 西营巷 白塔巷 家巷】 自衙西门直西转北众路 【漆器巷 小宫巷 西泥巷 庙巷 红车栏巷 大营巷 吴草巷 营巷 骆家巷 石灰巷 亭子巷 盛家巷】 自乌程县桥直北至迎禧门路 【郏家巷 猎场巷 石皮巷 范家巷 曹家巷 以上属乌程】 自仪凤桥之南堍直东至甘棠桥及横塘路 【李家巷 庙巷 证通巷 八丈巷】 自仪凤桥之北堍直东转北至州治前街 【东提子巷 花巷 小市巷 打银巷 瓦子巷 堂子巷】 自衙东门转北又西众街 【沈家巷 姚家巷 陶家巷 承园巷 天圣巷】 自迎春门直西至骆驼桥街 【能仁里 县巷 马军营巷】 自骆驼桥之西堍转北过斜桥至临湖门 【打绳巷 李长马巷 太平巷 草场巷 飞英巷 报平巷 以上属归安】
长兴县
旧编载坊九 吴概坊 程氏坊 箬溪坊 英才坊 昼溪坊 忻湖坊 报德坊 陵阳坊 回溪坊 本县图经所载十三坊 长乐 尊贤 赞善 习善 □□ 宣风 劝善 归化 儒化 崇化 延风 仁知 德化 与此不同 旧编又载巷十二皆俚俗所称 袁巷 蒋巷 施巷 霍巷 盛渎巷 包巷 阙巷 韦巷 麒麟巷 陈巷 因巷 泥巷 不足录云
武康县
据旧编所载坊七 风溪坊 永安坊 千秋坊 前溪坊 余英坊 鸟回坊 砂井坊 余英志止载其二曰杏坛坊在懋德里桂子坊在文会里桂枝坊绍兴十三年知县范普初建其它又率因其里名或溪井之名也 旧编又载巷九 市东巷 市西巷 大慈巷前溪巷 后溪巷 唐家巷 船坊巷 墙后巷 宫前巷 俚俗所称本不足录
德清县
旧编载坊七 武源坊 新门坊 前溪坊 武善坊 通高坊 儒津坊 吴山坊 又有巷八 【市保巷 乡亭巷 赵家巷 丁家巷 坊门巷 梁家巷 盖家巷 戴家巷】 皆不足纪窃考余不乡有博陆里余乌村盖沈约自叙云尔其余乌村县有乌山即其地也所谓博陆里今不详何所云
安吉县
旧编载坊十二 临苕坊 施兴坊 明义坊 修业坊 通阅坊 凌云坊 临期坊 显亲坊 懋迁坊 货殖坊 修善坊 又有巷十三 圜庆巷 毛家巷 镇下巷 范家巷 后街巷 城南巷 水巷 方家巷 金家巷 照春巷 姚尚书巷 罗汉寺巷 朱家巷 皆俚俗所称不足录云
吴兴志卷三
宋谈钥撰
乡里
乌程县
唐管乡四十里二百见颜真卿石柱记国初为乡三十一见旧图经并统记乡三十行山丰乐仁风白鹤霅水临苕崇礼孝行至孝广德永新德政龙亭澄静灵寿震泽太元福增万岁保安崇孝常乐琅琊欧亭九原三碑顺德移风稔泽乐俗太平兴国中割十有五乡置归安县为乡十六后又并其三景德中管十三乡见李宗谔图经今列于后比统记所载参归安见管乡无行山丰乐临苕孝行保安欧亭顺德稔泽凡八名
永新乡管里十四 【义安里 至建里 城山里 永定里 石头里 午山里 游仙里 永新里 上荣里 吉昌里 建安里 金山里 上千里 温泉里】
三碑乡管里七 【太原里 车盖里 城山里 饮德里 富洋里 梅城里 崇仁里】
澄静乡管里六 【光化里 傜林里 袭仁里 孝傜里 敏德里 元石里】
九原乡管里七 【金斗里 长源里 太极里 石渚里 望溪里 官塘里 白鹤里】
霅水乡管里三 【敦筤里 楚亭里 招宝里】
灵寿乡管里三 【开化里 元泽里 洞庭里】
德政乡管里三 【新兴里 仁义里 乌山里】
常乐乡管里三 【孺山里 后林里 至德里】
震泽乡管里四 【新城里 西余里 吴南里 孺山里】 移风乡管里六 【崇化里 旗亭里 崇仁里 北场里 新仁里 北仁里】
崇孝乡管里四 【新兴里 南旗亭里 南仁里 崇仁里】
白鹤乡管里一 【升山里】
乐俗乡管里六 【醴泉里 山阳里 紫涧里 宣化里 黄兴里 黄城里】
县之乡里见于史传者古有乌禾乡 【古乌氏所居乡也见县沿革注】 宋有纯孝乡 【宋潘综以死救父遂旌其里为纯孝见宋书】 唐有茂德乡 【唐沈聘累征不起县令韦承庆改其所居乡为茂德乡见先贤传】 今俱无之旧图经载乡距县里数如霅水乡在县西一十五里今县治即系霅水澄静乡在县西南五十里今西南至乡界不十里其乡分亦多有改易今不录熙宁中管乡十一 【见王存九域志乡比景德无白鹤乐俗】 今分震泽为上下扇为十二乡共五十六都
霅水乡 【三都副一都独】 九原乡 【三都副】 三碑乡 【三都副】 澄静乡 【三都副】 德政乡 【五都副】 永新乡 【五都副一都独】 灵寿乡 【四都副】 崇孝乡 【五都副】 震泽乡上扇 【五都副一都独】 震泽乡下扇 【五都副一都独】 移风乡 【四都副一都独】 常乐乡 【五都副一都独】
归安县
县初置时祈乌程之十五乡大中祥符闲已省其四管十一乡四十八里后又并顺德一乡于松亭里仍旧也今管十乡
琅琊乡管里五 【清风里 开化里 含山里 风头里 古山里】
太原乡管里五 【开元里 含阳里 吴兴里 迎信里 永明里】
含山乡管里四 【千金里 清化里 吴泽里 平乐里】 松亭乡管里十 【旧经有龙亭无松亭盖改也元管长超以下五里而乌山以下五里为顺德乡】
【今并为十 乌山里 安仁里 修政里 临苕里 松亭里 长超里 太平里 仁化里衡山里 逍遥里】
福增乡管里五 【王安里 善政里 龙华里 太平里 广福里】
崇礼乡管里五 【进贤里 千金里 崇礼里 建平里 信仪里 旧经千金作千秋建平作建龙】
长寿乡管里二十 【旧经有万岁乡无长寿乡即后所改也 新兴里 东林里 长寿里 新城里 常平里 延年里 长平里 杨城里 马林里 驰塘里 千秋里 清化里 永乐里 丰乐里 龙相里 旗亭里 碧溪里 元先里 都亭里 长沙里】
广德乡管里十五 【能仁里 上沃里 安仁里 施渚里 武安里 龙泉里 卜城里 积善里 孝廉里 孝德里 黄成里 兼义里 招德里 卜高里 清泉里】
至孝乡管里五 【兼山里 卜强里 栖仙里 开德里 白石里】
长兴县
按旧图经七十二乡统记所载管乡三十今所存者十有五苕阳四安凤亭长安灵芝临泽箬水和平青山西湖至德九龙卞山天授合溪凡十五乡不存若淳化后邑境无增损而乡损其半者□并合尔管里七十五按南史陈武帝下箬里人统记载汉钱林元始中隐于平望乡陂门里则乡与里名其来远矣
至德乡管里五 【旧名永昌乡周宏让裴子野旧宅亦名永昌乡以地里考之或恐未必然 上日里 金塘里 司宁里 卞阴里 至德里】
惟新乡管里五 【顾亭里 龙松里 湖西里 太和里 塘东里】
嘉会乡管里五 【吴城里 村亭里 长招里 高阳里 徐村里】
荆溪乡管里五
晏子乡管里五
顺灵乡管里六 【上万里 太周里 湖塘里 新丰里 鱼陂里 故岑里】
方山乡管里四 【长平里 白石里 四安里 石灵里】
谢公乡管里四 【旧名万安乡 会光里 新安里 义良里 建安里】
清泉乡管里五 【西安里 午山里 临城里 景灵里 清泉里】
平辽乡管里六 【仙岩里 常乐里 神蔡里 常平里 常安里 光天里】
尚吴乡管里四 【会昌里 太义里 上盛里 西明里】
吉祥乡管里五 【旧名平望乡 陂门里汉钱林居 长安里 如源里 仙山里 金山里】
白乌乡管里五 【上善里 重光里 下箬里陈武帝居 长安里 陆安里】
嘉瑞乡管里五 【太平里 高明里 蠡塘里 苕源里 独山里】
长兴乡管里五 【上箬里 成弯里 金轮里 时邑里 金渠里】
武康县
自汉末以来境界阔远唐天授析置武源之后尚管二十乡开元图经载旧管二十乡敬让负郭安乐武都武义太原桃源永安信义旗亭至孝城山前溪风渚封禺风山永平武昌崇仁太平据余英志云天授二年邑人戴德永上疏言武康二十乡其十五乡枕临溪泽有舟楫之利请以其地置武源县天宝元年改为德清而武康之境止五乡窃考统记云天授二年百姓戴德永等上表称武康东界十七乡枕临溪泽有舟楫之利请析置武源县图经所载亦止曰百姓状称武康东界有舟楫之利请析置县初无二十乡十五乡之文也未知余英志何所考据使天授时于二十乡中已析去十五乡缘何开元图经尚载二十乡耶统记云十七乡恐二十乡之外别有诸乡未可知也今据统记德清县管乡十七武康县管乡二十则余英志之考证近乎符合而不详始末矣梁开平中钱氏据有并为十三统记云武康管乡二十梁开平四年钱氏并为十三武都武昌旗亭永安崇仁安政义宁封禺义安至孝风渚怀德太原宋朝以来又加并合大中祥符闲止管五乡曰永安曰至孝曰崇仁曰太原曰武都而里凡七十见大中祥符图经后又并至孝永安为一改曰庆安今为都乡四管里则如祥符之旧云
崇仁乡管里二十 【相溪里 嵩山里 青泉里 下温里 义安里 临溪里 兴教里 陆海里 开化里 至孝里 风山里 南亩里 柯田里 杜桥里 慈德里 龙山里 上渚里 下陌里 昭明里 上陌里】
武都乡管里一十 【临湘里 主俗里 临津里 静林里 城山里 武成里 乌回里 兄友里 芝田里 邑内里】
庆安乡管里二十 【正信里 永昌里 永安里 清穆里 永乐里 太仓里 前溪里 旗亭里 清化里 文会里 安乐里 崇福里 清风里 高梁里 怀仁里 温泉里 玦渠里 福田里 上温里 新兴里】
太原乡管里二十 【永安里 弟恭里 芳泽里 东作里 赤岸里 沈璧里 文成里 永丰里 怀德里 永仁里 东海里 永定里 上施里 方山里 砂荷里 凤山里 乐成里 余福里 父义里 上费里】
德清县
统记管乡十七今六乡为一十管旧有龙山乡太平乡今有永宁乡按余英志云武康县东界十五乡有舟楫之利请置一县非也统记云武康东界十七乡是矣
永和乡管里二十 【武源里永和管 雅词里 仁智里 周漳里 惠图里 金泉里 长乐里 漪澜里 长寿里 吴羌里龟回管 芗亭里 后溪里 孔印里 前溪里 武信里武源管 武德里 武功里 武溪里 武城里】
千秋乡管里五 【千秋里 文林里 小山里 乐成里 授记里】
荫宗乡管里十 【凤山里 永全里 积谷里 兴平里 乌山里 塘径里余不管 永忻里 □恩里 余富里 崇信里】
金鹅乡管里二十 【清溪里 四会里 新丰里 玉城里 白玉里 嘉育里庆平管 永丰里 栎林里 体德里 常乐里 五裤里来苏管席羊里 遗犊里 安居里 两岐里 至德里孺山管 永昌里 高安里 新兴里 阳里里】
遵教乡管里十五 【永安里 旗亭里 华溪里 清风里 德化里 旗林里凤山管 新亭里 龙亭里 张亭里 辅国里 仙石瑞安仁管 句城里 桂阳里 信义里 明德里】
永宁乡管里五 【至孝里 进贤里 灵芝里 永和里 常乐里】
安吉县
据统记管乡二十五有龙山乡怀德乡广邑乡孝子乡灵泉乡而旧图经云所管二十有永安乡龙池乡安乐乡苕溪乡安上乡尚礼乡管里一百今为乡十六管里八十今有顺安乡旧图经所无
顺安乡即永安乡是也管里五 【昆山里 引济里 定福里 马鞍里 尚义里】
安福乡管里五 【洪桃里 帅阁里 太和里 安寿里 永太里】
定福乡管里五 【招贤里 宝成里 安邑里 宋成里 永和里】
鱼池乡管里五 【皎仁里 西茂里 龙化里 永昌里 孝和里】
灵奕乡管里五 【仁化里 五白里 里荣里 景和里 回平里】
铜山乡管里五 【桃源里 深谷里 临泉里 修竹里 铜山里】
凤亭乡管里五 【沈珠里 陶源里 清宾里 慈政里 永宁里】
太平乡管里五 【光顺里 幽西里 庆善里 上宝里 国昌里】
金石乡管里五 【永安里 天目里 大顺里 潼想里】
梅溪乡管里五 【瑞竹里 东午里 温泉里 泉永里 新丰里】
昆山乡管里五 【仙涧里 苕水里 候溪里 三山里 合川里】
移风乡管里五 【清泉里 武泰里 嘉祥里 白杨里 崇仁里】
孝丰乡管里五 【芝草里 曲禄里 孝弟里 尚仁里 修仁里】
天目乡管里五 【仙溪里 安吉里 苕水里 苕元里 公平里】
广苕乡管里五 【苕上里 太平里 清泉里 吴山里 青山里】
浮玉乡管里五 【碧岩里 广福里 灵岩里 仁丰里 静丰里】
吴兴志卷四
宋谈钥撰
山
乌程县
卞山张元之吴兴山墟名曰卞山峻极非清秋爽月不见其顶顾长生三吴地记按卞和于荆山采玉今山中有似玉之石土人谓之瑶琨故以卞名之耳吴都赋曰其琛赂则瑶琨之阜是也盖徐陵孝义寺碑云高卞苍苍遥闻天语颜真卿石柱记唐刺史韦明(昜□)有登卞山题法华寺诗皆作卞字续图经曰周处作弁虽似有理但古今诗书皆作卞不必穿凿取新意也
毘山山海经云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毘郭璞注云诸毘水名也统记旧经云浮玉山在安吉县苕水发源也言东望浬浦槎牙相毘并注于太湖故云续图经云浮玉西北毘山在东北与山海经协璞殆不知此山耳山最近城或与城相毘而得名梁吴均有同柳吴兴毘山集诗曰平湖旷复远高木峻而危状其景也柳恽尝建亭其上
衡山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杜预注衡山在吴兴乌程县南山谦之吴兴记曰衡山一名横山今俗亦呼横山颜真卿石柱记云上有颛顼冢春秋鸠兹城统记云吴兴记云晋初衡山崩见颛顼冢中有营丘图九首鸠兹杜注云吴邑在丹阳芜湖县东今皋夷也颜公所书或恐有据
道场山昔讷和尚辞师出巡礼师曰逢道即止讷经此山遂留后建寺山顶有塔下有笑月亭爱山亭
何山沈括地志云何山亦曰金盖山晋何楷居此习儒业楷后为吴兴太守改金盖山为何山山口有次山曰金口山今曰何口山梁吴均有同柳吴兴何山集送刘余杭诗颜真卿石柱记云金盖山有何氏书堂续图经曰推本而言旧编云山与道场山相接最为吴兴胜游然道场山胜在山顶何山之胜在山下苏东坡诗有道场山顶何山麓之句内翰汪藻云游道场者如入王侯之家过何山如造高人隐士之庐
西余山在县东十八里舆地志云汉文帝封东海王摇之子为顾余侯即山后坐酎金失国 【史记越王无疆灭七世至闽君摇位诸侯平秦汉高帝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世表及汉书诸侯不载顾余侯事高十二年诏曰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 山有弄云亭枢密胡宿有记
杼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陆羽旧记云山高三百尺周回一千二百步昔夏后杼巡狩之所今山下有夏王村西北有夏驾山颜真卿杼山碑又载山墟名云旧名东张游者忘归号稽留山有黄櫱涧黄浦桥黄浦亭何楷钓台避宅城招隐院草堂温阁真卿又立三癸亭 【以癸丑岁癸卯朔癸亥日立也】 三桂棚 【产丹青紫三桂】 御史泾 【观察判官侍御史袁高尝至此也】 有谢临川写真堂梁周兴嗣登杼山览古诗齐沙门宝月途次杼山等诗
孺山在县东三十八里三吴土地记云后汉徐孺子哭友人冀州刺史姚元起于此时九江何子翼嘲之曰南州孺子吊生哭死前慰林宗后伤元起山有孺子祠绍兴中郡侯撤淫祠土人按图经为言祠得不废二十二年晋陵丞唐法为记近又得古刻于水滨
岘山在县南二里本名显山晋太守殷康筑亭其上名显亭唐以庙讳改也天宝刺史韦景先创五花亭又有李适之石樽山顶有塔
法华山在县西北十里有寺曰法华寺刺史崔元亮张文规卢幼平俱有诗东有石坞吴太史慈所葬太平寰宇记谓之石斗山晋王羲之尝来顾谓亲友曰百岁之后谁知我曾游此
仁王山在县西北九里旧名凤凰山以山形似凤也故老相传秦始皇以山有王气凿其颈今通舟为山河山之首在南号粝山
垄山在县东北五里山谦之吴兴记云垄山有紫石英其山东临大溪西带长渎山上有亭临望虚旷号垄山寺
车盖山在县南九里舆地志云形如车盖因名上有车盖亭晋太守殷康所造
白鹤山在县西北二十六里吴兴记云昔乌程西乡人姚紾化白鹤游此因名山石精好可为碑版江东记云员丘山石精好不谢吴兴即此也张王居白鹤山又曰二妃白鹤山人见灵济庙下
别鲜山在县东十三里别孤秀不相连属因名焉唐高士沈聘沈征君居之尔雅曰小山别大山为鲜郭璞注云不相连也 【续图经云此山名合古义非俚俗所能为也】
西陵山在县北二十一里吴兴记云吴太子和葬乌程北山子皓即阼追尊文皇帝陵曰明陵陵在西山西故名
吴(田翏)山在县西南六十里吴兴记云(田翏)烧田也昔有吴氏烧山为田因名(田翏)玉篇力周切田不耕烧种也广韵同
石城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山墟名云昔乌程人严白虎于此累石为城与吕蒙战至今山上有弩台烽楼走马埒基犹存
黄櫱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梁光禄卿江淹有诗有涧曰黄櫱涧
九乳山在县西南三十一里张元之山墟名云山有九峰状似乳形
泽山在县东七十五里吴兴记云因震泽为名
温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吴兴记云温山出御芹
小雷山在县北周处风俗记云太湖中有大雷小雷二山相距六十里其中曰雷泽即舜所渔者也 【周处记又云浙东有余杭县上虞江是舜本土按韩诗外传舜东夷之人也统记云雷泽在兖州北周处误也盖以震泽中有小大二雷山故俗名之旧编又云小雷山所谓洞庭东山也属乌程大雷山所谓洞庭西山也属长兴】 两山多美石唐白居易作奇章公记以太湖石为第一
三山在县东北七十二里山墟名云三山在太湖中白波四合三点黛色陆士龙赠顾彦先诗曰我家五湖阴君住三山阳
包山在县北舆地志云即古夫椒山也史记越王句践栖吴王夫差于夫椒之上吴都赋云指包山而为期集洞庭而淹留自泽山以下诸山并在太湖中
白石山在县统记云多出白石
葛仙山在县南五十里晋葛洪尝隐居此山今有炼丹灶捣药臼存职方图志葛仙炼丹之处天下十有三乌程居其一绍兴中侍郎葛立方作祠为记
菁山在县与葛仙山相连旧传葛洪种黄菁于此至今山多黄菁秀安僖王墓园在焉
石西南葱翠森郁(帛系)延衍迤皆山也或高或下或巨或细问其名则更仆未易悉数东北近湖皆平畴土状闲有山率特出亦各有名而其着于古书者曰毘曰衡皆突兀于水滨之一陇耳岂挺特而生者锺秀为多耶或景必近人则美而易彰耶物必待人而后显则其名之垂泯固不容无幸不幸耶夫昔之山经或五百里或三百二百里始载一山乌程一邑而见于列记者巳如此未为不幸也故乌程诸山参诸地志略着见者悉不没其名虽未能尽胜践庶穿谢公之屐者可为问津之考
归安县
县境西南广德至孝两乡北接乌程南接安吉界并是冈岭延袤林木森蔚之处其余八乡如含山沈长山东林山之属皆特生于平原中今载如右旧志诸书所载亦有差误如厥山载在乌程三山却载在归安盖归安界不近太湖今是正之
含山在县东南一百八里张元之山墟名云震泽东望苍然茭苇烟蔚之中高丘卓绝因以名焉山有净慈院其巅有浮屠
厥山在县东南七十里吴均入东记云吴有陆厥尝家于此 【旧经统记属乌程旧编属归安】
湖趺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统记云汉蓟于训隐于余不乡卒葬乌程县湖趺山今属归安 【新添】
沈长山在县东南八里
施山在县东五里
潘山在县东六里
砺山在县西南六十三里宋鲍昭有自砺山东望震泽
诗五韵
方山在县西南一百一十五里统记云张元之山墟名云以其顶方故名梁典云绍泰元年十一月陈文帝为信武将军自长兴遣二千人投京夜下方山津即此处也山北属长兴统记载在长兴县四十里
莫千山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余英志云上有铸剑池水常清澈水旱祷焉则有应剑石世传吴王铸剑所也按吴越春秋干将吴人吴王阖闾使造二剑一曰干将一曰镆耶镆耶干将之妻也今铁工造刀剑磨以山之石淬以池之水则铦利倍常山北属武康去武康县治二十五里 【余英即武康也故载在余英志】
铜山在县西南九十五里高三百尺括地志云吴采鄣山之铜即此山也山西属安吉去安吉县治三十里 【统记载在安吉旧编云山与武康安吉分野详见二县志】
余安山在县东南一十五里
灵山在县东南八十五里
狮子山在县西南一百五里又属武康在武康东北七里余英志云首枕大溪冈陇盘局如狻猊形
廉山在县西南七十五里
顶山在县西南七十四里
马鞍山在县西南七十六里
母潭山在县西南七十七里
凤山在县南七十三里
候石山在县南六十里
东林山在县西南五十四里突兀于菰蒲溪泊之中峰峦蓊秀上有祇园寺顶有浮图 【见旧编】
见山在县南七十四里
浮玉山在县岘山漾中俗传其水随山低昂旱潦如一上有丛萑旧有小亭今不存太平寰宇记防风山在归安县东一十八里先名封嵎山唐天宝六年敕改焉其一名风公山一名风渚山古防风氏之国风公者以其上有风公祠风渚者以其下有风渚水封山者以其禁采樵渔猎也上东南二里有嵎山禹十二代孙帝嵎所居也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使问仲尼曰禹致群臣于会稽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专车此为大矣客曰防风氏何守仲尼曰汪芒氏之君守封嵎山言防风治此二山也
石城山在县西南三里汉末赤眉之乱邑人于山上累石为城因以为名宋书云沈道虔居县北石山下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凤头里为立宅临溪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山上有汉青州刺史姚恢墓
金鹅山在县东二十里山墟名云汉海昏侯沈戎葬于此上有池深五尺其水冬夏不竭时吴帝见山上金鹅翔集或风清雨霁樵夫耕父闻山上鹅鸣
武康山在县西十五里名铜官山唐天宝六年敕改焉舆地志云铜官山下有两坎深数丈方圆百丈古采铜所
响山在县西八里山下有水谓之响潭吴兴记云有人经响山语无多少响则随声曲折应之洪纤一无所失天泉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吴兴记云山上有长流泉谓之天泉傍多沃壤可耕殖今按有水田五亩一名唐锤山也
几山在县北一十五里山墟石云几山形如几因为名焉亦作巳山
计筹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吴兴统记云计筹山昔越大夫计然多才智筹算于此山按其地复与余杭县分界谓之界头山盖筹头声相应也
三山在县西八十三里山墟名云三山在太湖中白波四合三点黛色
长兴县
尧市山在县东北三十六里高五千四百尺山墟名云尧时洪水居民于此山作市今山上有池可广一亩 【统记】 唐僧皎然诗曰尧市人稀紫笋多皮日休诗云门寻尧市山即此
夏驾山在县东南三十六里高一千尺张元之山墟名云帝杼南巡至此因而名之 【舆地志夏少康封庶子杼于会稽兼得吴兴之乌程有杼山】 梁吴均有登夏驾山寻朱思之诗 【太平寰宇记山上有石鼓高一丈下有盘石为足谚云石鼓鸣则三吴有兵括地志云石鼓作金鼓鸣亦为零陵郡石鼓之类吴兴记云五行记并同此记】
大雷山在县东北太湖中 【太平寰宇记东北七十里高一百二十丈周处风土记云太湖中有大雷小雷二山相距六十里其闲即雷泽舜所渔处也尚书释言云任震泽】
飞云山在县西二十里高三百五十尺山墟名云山南有风穴故云雾不得霭郁于其闲宋元徽五年置飞云寺有石泉沙渚松门苦竹岩
乌瞻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四百尺山墟名云昔有青乌子瞻望此山曰此山可以避难养道隐者所居故名
凤亭山在县西北五十里高一千丈山墟名云昔有凤栖山上多产栲栎
白石山在县东南三十八里山谦之吴兴记云出白矾
义乡山在县北六十里高千二百尺晋太守周(王已)举义兵平石冰陈敏等贼割长城西乡立义乡县于阳羡县置义兴郡
吕山在县东南二十里高五百尺旧名程山山墟名云吴将吕蒙筑营于此山因名
吴山在县南四十三里高六百尺山墟名云吴王送女至此梁吴均卜宅唐吴筠复居之 【荆溪至吴山有吴王送女潮】
青山在县南六十里高二百尺山墟名云山有石窦通洞庭冬夏常暖山如黛色因名吴筠诗云家住青山下时向青山上
艺香山在县北十五里高四百五十尺一名湖陵山山墟名云西施种香之所
雉山在县北五里高五百尺山墟名云以山形类雉梁陈故事云梁武帝时有童谣曰鸟山出天子江表以鸟名山皆凿惟此山不凿陈高祖此山人也上有追赠山戍山在县西三里高四百五十尺一名夫概山山墟名云吴夫概于此筑戍城山多产青松白茅即梁太守张嵊与沈浚筑戍以捍侯景之地
岩山在县西五十里高二百五十尺山墟名云以岩阴为名吴王阖闾时有白鹿见一名鹿山
方山在县西南四十里高四千尺山墟名云以其顶方名之梁典云陈文帝为信武将军自长兴县遣二千人投京师夜下方山津即此地也
四安山在县西南八十三里高一千尺山墟名云以其山四面平广也
俎中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在忻湖西山墟名云菹淹藏菜也昔吴王于山中种蔬为军人冬食之备
赭石山在县西北六十一里多产刺榆贡茗
悬曰山在县西北六十里山墟名云山有悬石若臼形西噎山在县西北六十一里山墟名云涧泉北流而西向峻狭以其呜咽而名
五峰山在县西一里五十步括地志云仙人姚紾所居陈国子博士虞寄报德寺碑云四鹤齐飞五峰相映
南屿山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山墟名云西施种香之
所上有兰茞畹 【旧经云百六十里】
银山在县南三十里出银
玉井山在县东南三十二里
天井山在县南三十里
石楼山在县东南二十七里
罗浮山在县东二十五里
穿石山在县东南三十里
金山在县西四十里 【见金泽下】
顾渚山在县见顾渚下
官山在县顾渚之侧林木深秀未尝采伐故名有大官山小官山大官山顶有虎头岩状如呀啸下有石门可往来张文规诗曰谁信隼旟吏长对虎头岩
石城山在县南五十里与乌程接界 【见乌程志山下】
梓山在县西与戍山相连汉钱林所居 【详见郡志贤贵事实下】
灵山在县西七里故相章惇葬于此
八座山在县南四十五里唐吴珙吴顼吴崧皮光业林(上曰下拆)罗隐韩必何肃居此山号八友后人因名见太平寰宇记
(呆呆)溪山在县续图经云吴兴故鄣县东三十里有梅溪山山根直竖一石可高百丈至青而圆如两屋大四面陡绝仰之于云外无登陟之理其上复有盘石正圆如车盖常转如磨声若风雨土人号为石磨石磨转驶则年丰迟则岁俭候之无失
九龙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一名郭山一名章山张元之山墟名云九龙山其山有九陇悉作龙形山顶有古石城城西北角有石窦因名
石郭吴兴记云石郭山在故鄣南五里产杨梅贡御舆地志云石郭山昔吴采鄣山铜以铸钱即此山
西顾山一名吴望山在县北四十九里高一千尺张元之山墟名云西顾山昔吴王阖闾登姑苏望五湖望见此山因名山括地志所载西顾乃作牢固之固未详也
武康县
封山家语载防风氏之守曰守封禺之山余英志云汪芒氏守封嵎两山之闲
禺山余英志云按史记禹十二世帝廑立而旧图经云帝禺居此山当是帝廑之兄弟分封此邦统记防风山东南二里曰禺山及旧编云东南二十里统记禺山又云在县东南三十里余英志亦云三十里
石城山旧编云山四旁出面如一余英志云夜有神光其大如毂往来山腰倏隐倏见山巅平坦有洗马池统记云宋沈道虔隐居于此上有汉青州刺史姚恢墓凤凰山邑有三一在县北五里首枕郭林溪为凤咮一在县东北十八里怀德里为凤翅一在县东南十五里千佛寺侧为凤尾
天泉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吴兴记云山有长流水谓之天泉傍多沃壤可以耕植故名
武康山在县西十五里本名铜官山唐天宝六年敕改今名 【余英志云六年本名武康山天宝六年改名铜官山】 山下两坎深数丈方圆百丈古采铜之所 【见舆地志旧编云山下有铜官湖汉吴王濞铸钱处余英志云山下有两坎号铜井】
金鹅山在县东二十里 【统记载山墟名云汉海昏侯沈戎葬此山山上有池深五尺其水冬夏不竭吴帝见山上有金鹅翔集或风清雨霁樵夫耕父闻山上有金鹅鸣故名余英志云山与德清交界山枕溪流时有金鹅出没事又见德清县金鹅山】
金山在县旧图经旧编统记 【俱在武康县北十五里余英志云在县南三十里】 耆旧相传昔有人夜见山顶有光如镫凿之得金数百斤 【余英志云一名金车顶其土赤埴山岩有泉产鱼有金色】
铜岘山在县西四十九里山墟名云铜岘前溪之发源吴王采铜之所俗号铜岭 【此即安吉界又与归安接界】
响应山在县西八里吴兴记云经此山语响随声应洪纤一无所失今人称大响小响 【余英志云有龙湫在山下水色正碧名玉石响又名大响岩泉有小泓名小响正元中于(由页)改玉石响为碧玉潭定光僧院栖岩腹中有小池池上有濯缨亭又有一壑轩院后缘石磴抵谷中有断崖瀑泉二十余丈下有(汀去丁改敕)玉亭旧编云大响峭壁倚空有瀑布高三十余丈阔二十余丈飞注苍崖乳石闲虽亢旱不竭分流入碧玉潭潭水湛碧清冽莫穷其底有龙居其中旱潦祈祷辄应小响在大响东北百余步石壁森然旧涧峭拔下有湫方丈许名玉石响相传与碧玉潭通湫中水流入前溪石上有于(由页)题刻葛公胜仲尝游有长篇】
崵山在县西二十七里山墟名云昔有崵氏居此山
几山在县北五里山墟名云山形如几
覆船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古老相传邑人数于山上穿土得大竹笮若今之船缆或掘得败木若船片故云山旧为海尝覆舟 【见统记又旧编】 或云山有巨石横亘状如覆船 【见余英志】 隋龙州刺史沈悫昔结庐读书其中有遗址一名马头坞晋咸和七年石勒将韩雍寇吴兴诏遣西中郎将赵引攻之于马头坞即此也
计岘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山墟名云范蠡之师计然居此因名又与乌程分界亦曰界岘
深岘山在县西三十里山墟名云山下有水深数十丈因名
箬岘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山墟名云山多产箭箬俗呼箬岭
黄陇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山墟名云昔黄初平得道之所 【统记作皇岭云岭下有紫华庙旧编云今俗呼皇母山山上有仙台】
石峤山在县西南七里一名七里峤一名石头山山墟名云山顶有石峤长一丈六尺阔八尺甚峻滑山下有石峤村
马鞍山在县北十二里
狮山在县东北七里
乌回山在县北三里山在平田闲突起一峰旧名登高山古人登高处有遗址存 【余英志云或以群鸟翔集名山或以山势纡回故名】
银山在县西五里亦曰永安山
石山在县西北二十里齐书云沈道虔隐居于县北石山精庐
沈璧山在县东北十五里山有九峰迤逦相接沈氏自东阳居此故名
郭林山在县北十五里晋郭文所隐也文居山时一日有虎至张口向文文视其咽中有横骨为探取之后于所居日获一死鹿盖虎之报见括地志
白鹄山在县西十里地名鹄村 【余英志云与青山见隋地理志为郡山之望】 青山在县北十五里地名青山坑
独苍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沙村 【余英志云阴阳家有寻山拯龙歌言吴兴郡主山惟苍与卞苍即此地卞在郡城北此山冈来自鄣南天目山故老相传郡城造永宁仓岁有水患虽增筑不能御有异人告主者取武康苍山土筑之吉因凿山取土土流血而仓始基迄今无水患山色苍赤殷然如血】 仙台山在县东北十八里世传黄初平炼丹处山顶有台 【台北有逍遥堂旧址望湖杭境具在目前】
羊没山在仙台山之北神仙传言黄初平尝牧羊于此伤山之草木叱羊化为石俗伪为杨梅山
招贤山在县西北七里郭文隐居之地
独孤山在县几山之东唐独孤及尝宰是邑作亭其上因名 【亭有故址】
德清县
吴羌山在县东南一里吴均入东记云昔汉高士吴羌避王莽之乱隐居此山后人名焉又宋沈麟士居于此讲经教授从学者数千百人时为之语曰吴羌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若城市
东主山在县东北三里陈书云侯景围台城右军将军沈恪为东主山主昼夜拒战以功封东兴侯而名之今呼为百寮山山之东有五子石故老相传有仙人尝弄石于此
吴憾山一名城山在德清县西南二百步吴均入东记云昔吴王夫差憾越王伤父之足进军征之于此筑垒又唐李光弼偏将军辛孜又筑城于此以平朱潭姚廷等贼号将军城吴越王又筑于此屯戍号奉国城故今隔溪号城南界首号奉国
洛山在县南二十九里入东记云昔□□永嘉中过江升此以望洛一名望洛山
下坦山在县北八里山墟名云以其山平坦也
德清山在县东四里一名乌山山墟名云昔有乌巾者其家善酿美酒居此山鲍昭有高乌山诗至唐天宝六年改为德清山
敢三山在县东北二十一里山墟名云敢三山者以其三峰在敢村南则吴丞相阚泽所居也
市亭山在县西南二百步吴兴记云市亭山王逸少为郡欲于此立宅以其面溪背山也山出铜器大者容三十石小者容二十石名之曰(石聂) 【续图经云古者十里一亭所以寓止宾旅后人因以名之】
葛山在县东北一十八里入东记云葛仙翁得仙之所上有葛公坛
茅山在县东北一十五里入东记云昔三茅君隐于此 【见统记】
囚女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高千丈周回十五里入东记云后汉青州刺史姚恢与海昏侯沈戎卜居柯田山恢女密报戎戎先居之姚氏囚女于此山三世不复养女后人名之
金鹅山在县西北五里后汉海昏侯沈戎葬其上尝有金鹅飞集此山三鸣而去其后沈氏通显故邑人云金鹅鸣沈氏兴今山南有三村号上初鸣中初鸣下初鸣有梁沈麟士述祖碑见碑碣
蠡山在县东北十五里旧传范蠡之旧居
方山在县西北十二里有石狮坞博士墓焉
紫金山在县北十八里山旧名金紫郡城丁氏葬于此山其后赠金紫光禄大夫
安吉县
天目山老子说云欲度难及避水灾天目海陵山最为第一萧翊天目山铭曰于维天目信其高矣列岳霞上标峰雾里复有虚一赋诗云昨日云生玉井东春来一雨几日风林花并逐溪流下欲上龙池涌不通山多灵舞藤亦可作杖节似笻竹弱而有力今山闲多道流庵宇稑种甚盛亦有田亩池塘山本产吴朮今亦种附子遯斋闲览云昔有人登天目山遇暑雨见云雾皆在山腰闻雷声但似婴儿声
浮玉山山海经云句余山东五百里至浮玉山即此山也山又出长彘状如猴四耳虎身牛尾音如犬吠
金石山在县西南七十里高一万八千尺吴兴记云金石山上石悉作金色其出蒲柳及苦竹
白杨山在县东南二十二里高一千一百二十尺括地志云白杨山峻极干霄上有两穴古采锡之所
五山在县西南四十六里高三千六百尺括地志云山有五峰昔乡民姚紾尝于此山采樵忽见二人奕棋紾坐斧柯观之不觉其久二人谓云汝可还去汝家今日为汝祥矣紾所坐之斧其柯已烂及还家因入瓮中隐身谓家人云可七日勿开限日未至家人开之紾化为白鹤飞向五山吴兴记云五山一名奕山
玉磬山在县西北三里高五百尺高僧传云释昙谛姓康氏吴兴人出家居吴虎丘山后入故鄣之昆山每夜闻有声寻其发声之所掘之得磬因以为名颜鲁公作石柱记时此磬犹存
东晋山在县东北二里高一百二十六尺入东记云东晋时欲于此山立城邑因以为名
廪山在县东二十五里高一千八十七尺江表传云吴长沙桓王攻刘繇之尽得邸阁粮谷贮于此山舆地志云吴大帝于此山起仓因以为名
邸阁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高一百七十六尺吴志云吴大帝遣从弟孙琼修故鄣邸阁 【盖吴王起邸阁于此】
铜岘山在县东三十里高一千三百尺括地志云吴采鄣山之铜即此山也
苦岘山在县西六十五里高三千尺吴兴记云苦岘山峻极游者苦之亦见括地志
佛子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高六百尺吴兴记云山上有石室室中有小石俨然若佛
柴山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高七百二十尺见括地志南屿山在县南六十二里高三万六千尺括地志云南屿山一名白水山山上有湖其水色白太平寰宇记云昔西施种香之处上有兰畹
三山在县东南六十里
桃花山在县西南九十五里
郭公山在县西北一十里有郭先生祠按郭文居此山尝见一虎张口向文视其咽中有横骨文乃探去之后所居前日获一死鹿盖虎之报也
石椁山在县故鄣县北山上有石椁多生杨梅吴兴风俗记云张茂生所谓地名石椁故生杨梅也
梅溪山在县之梅溪镇山之秀石如门产石耳 【梅溪见颜鲁公石柱记】
凤凰山在县东铜山乡横溪南上有吴越王吴妃许夫人坟山下有玉带水早晚两潮高尺许
岭
悬脚岭在长兴县西北七十里高三百一十尺山墟名云以岭脚下悬为名多产箭竹茶茗一名芳岩箬水出焉旧编云有涧萦回八十一盘山多漆木
啄木岭在县北五十里高二千四百尺山墟名云其山万木丛薄多鸟故名啄木
池子岭在县西北五十里高三百尺山墟名云岭上有小池虽焦草烁石之时水不耗竭
白岘岭在县西北八十里山墟名云多产槠茗箭箬(立宁)霜停雪蔼然不凋
臙脂岭在县上概村西唐天师吴筠炼丹之处至今土色如臙脂故名
苍云岭在县西北六十四里其山松木翳荫状如苍云故名合溪之源出于此山余英岭在武康县西十五里岑岭之西世传梁沈氏族居之地后有五峰耸峻如屏俗伪为夷羊岭
大壮岭在德清县西北九里 【以上见旧编】
纯孝岭在安吉县梅溪唐末黄巢之乱邑人石昂藏母于此昂性纯孝因以得名
冈
牧马冈在长兴县西南四十里入东记云吴王牧马之所
三鹅冈在县西南六十五里有晋谢安墓冈中有断处梁朝有童谣鸟山出天子故凿焉
岘
箬岘在长兴县西北三十二里高二千九百尺山墟名云多产箭箬
佛子岘在县西六十五里高二千一百尺山墟名云昔传其上尝有白光人谓有金宝掘之得石佛子长数寸因以名焉
龙目岘在县西一百里高五尺山墟名云岘上石岩闲有二目光彩照人谓之龙目
峡
明月峡在长兴县顾渚侧二山相对壁立峻峭大涧中流巨石飞走断崖乱石之闲茶茗丛生最为绝品张文规诗曰明月峡中茶已生石上多唐人刻字颜真卿所书但存髣佛
洞坞
黄龙洞在乌程县卞山石壁峭立岩窦阴沈莫穷其厎旁有龙王祠祥应宫郡有水旱祷焉知州事苏轼有刻古浮石洞在安吉县西南五十里绍兴初有僧智光洗岩得龙牙龙骨结庵于此名曰不朽又名其洞曰龙牙烟霞坞在武康县东北地名石胁又谓之丁墓尰 【撞字去声】 山山下多梅(帛系)亘十余里故邑人有云碧玉潭中千尺水烟霞坞里万株梅 【见旧编又云坞有大石如龟号龟岩有瀑布余英志云刘颖士别墅岩上有亭曰藏春瀑布有桥亭名挂云淳熙中知县程九万屡游有留题】
吴兴志卷五
宋谈钥撰
河渎
州治
府以湖名近五湖也中有霅溪合四水也众水群凑而太湖虚受坎流而不盈习险而无泛滥此郡所以立也旧书悉以太湖与四水分隶诸邑殊失古者建都之意今首敷叙以运河漕渎给郡计而供公上次之其它潭汇洲浦池塘在城者鳞附焉支流旁渎止系逐邑者系之各邑下震泽者水常震动之象或曰震东方泽在东也具区者大为之防五湖者张勃吴录云太湖之别名以其舟行五百余里也吴郡图经有小五湖悉属太湖贡湖游湖胥湖梅湖梁湖金鼎湖也旧编谓固湖游湖胥湖菱湖太湖纵横数百里苕霅众水入焉越绝书云周三万三千顷其二万顷为乌程颜公石柱云四万八千顷统记云纵广二百八十三里兼接苏宣常州之界临安广德之水亦入焉 【吴兴郡图经云接苏常秀州之境按秀州之境不濒湖统记云连德清武康长城临平余姚义兴晋陵无锡江阴吴县常熟昆山华亭嘉兴海盐十五县水入焉旧编亦从此记非也江阴自陷五泻堰昆山常熟在吴江下流华亭海盐水竟自入海不入太湖也新唐志云古湖宣苏常四州境为是】
东为松江又东流二百余里 【吴郡图经二百六十里】 以入于海旧沿湖之堤多为溇溇有斗门制以巨木甚固门各有(片臿)版遇旱则闭之以防溪水之走泻有东北风亦闭之以防湖水之暴涨舟行且有所舣泊官主其事为利浩博不详事始今旧(片臿)有刻元丰年号者则知其来远矣后渐湮废颇为郡害 【按旧编云今所有者止二十五今以乌程县图考之自外俎村至太湖村一带有二十六溇皆有名曰诸溇比溇上水溇罗溇张港溇新泾溇幻湖溇金溇赵溇潘溇许溇王溇谢溇义高溇陈溇薄溇五浦溇蒋溇钱溇新浦溇石桥溇汤溇成溇宋溇乔溇胡溇绍熙中修胡溇记云湖溇三十六其九属吴汪其二十七属乌程者兼纪家港而言也此溇沂溪而阔独不置(片臿)又二十六名有阳家溇无上水溇幻湖作宦湖】 绍熙二年知州事王回修之又改二十七溇名曰丰登稔熟康宁安乐瑞庆福禧和裕阜通惠泽吉利泰兴富足固益济皆冠以常字如常丰港即纪家港之类桥(片臿)覆柱皆易以石其(片臿)钥付近溇多田之家宝文阁直学士程大昌撰记敷文阁待制沈枢书敷文阁待制贾选题盖
霅溪起州治之南兴寺前 【今为景德寺】 江子汇以其合四水为一溪故曰霅四水者旧谓自安吉浮玉山曰苕溪一自武康铜岘山曰前溪一自临安府临安县天目山经德清之县曰余不溪一自德清县前曰北流水 【寰宇记旧图经统记所载并同】 至江子汇而合直北至会溪亭 【今归安主簿衙】 会运河水同过骆驼桥出临湖门北经毘山入于太湖 【按唐韵曰霅水众流之声霅霅然顾长生三吴土地记云乌程县东有霅溪水至深处徐陵孝义寺碑云清霅弥沵深穷地根又地书霅者四水击射之声故徐仲谋诗曰四水交流霅霅声续图经云尝考自清源门入曰苕溪其流浊自定安门入曰霅溪其□清不过二溪耳余不与苕溪皆出自天目山苕溪出其西余不出其东前溪虽出铜岘山然至德清县东已与余不溪合而北流至定安门外通谓之霅溪不待与余不溪合然后名之也霅者以众流合集为义而旧经按字书为四水激射之声以其源则前溪与余不溪合其水尚小以其流则未与霅溪合者已名为霅矣安得有四水激射声乎唐李直方白苹洲记曰五溪尽流而霅具气记者谓四水并霅水而五也郑戬浮玉亭记云曰霅水合四水则四水为霅有自来矣古今名称多有差互统记云兴国寺在霅溪馆西霅溪馆今双溪亭是也在乌程县南浮玉亭旧名霅水堂县西有霅水乡二处所临是苕水今余杭乃有苕溪馆定安门内有四水亭皆相承之误】
郡县志运河湖州府入迎春门过望州至人依桥至骆驼桥南会霅水者也东接上塘官河其水自平望桥直西至震泽又西至浔溪又西至旧馆东迁升山以入迎春门 【旧本州岛界平望驿官塘此至吴江县界二里南至嘉兴县界二十六里元和五年刺史范传正奉敕重开见统记又唐地志乌程下亦载此塘及旧编诸书并载今以浔溪为界即不系本州岛界分】
官河在乌程县东一百二十二里唐元和五年太守范传正重开
月河在湖州府贡院东前溪支流环绕形如初月
漕渎在府州治南 【寰宇记旧编云在乌程县南五十步即今仪凤桥下溪】 晋咸和中都督郄鉴开 【按晋书本传苏峻反及陶侃为盟主遣鉴都督扬州八郡军事】
乌程县
官渎在乌程县西二十七里晋咸和中都督郄鉴开 【统记作五年旧经作元年按郄鉴以三年都督扬州八郡军事旧经误】
归安县
旱渎在归安县西南一里三步亦在乌程界仪凤桥西及旧编载余不溪荻塘白苹洲各见郡志下
长兴县
杨渎在长兴县东五里分苕溪北流二十里合余渔浦防渎在县西北六十二里一名范渎
盛渎在县东五里
乔渎在县东四十里
武康县
五官渎在武康县北二十里吴五官郎中沈衍居之因名 【余英志云今廞淤】
横渎在县东南十八里
德清县
内河在德清县南三里余不溪之支流也
马厄河在县西南一里亦余不溪之支流吴越王乘马过此而失因以为名
三文渎在德清县东二十里
大麻渎在县东六十七里
安吉县
浑水渎在安吉县安福乡去乡东北二十里余水皆清此水独浊故名
湖
乌程县
凡常湖在县西二十七里
归安县
菱湖在归安县东南四十五里唐崔元亮开即凌波塘也其地产菱居人采而焙干之以备凶年号菱米 【见旧编】
长兴县
包洋湖在长兴县北一十五里
忻湖在县东北一里 【图经云一十五里】 周回十二里山墟名云分溪带峰莲菱之下鸳鸿所集所以浮泳写人忧恨故名
西湖在县西南五里周回七十里山墟名云一名吴越湖傍溉三万顷有水门二十四所引方山源注焉 【湖见统记图经旧编】 山墟名云昔吴王阖闾筑吴城使百姓辇土于此浸而为湖阖闾弟夫概因而创之吴兴记云夫概所立吴志云孙皓封乌程侯就国有西湖人景养相皓当大贵此地人也湖中出佳莼尝贡塘高一丈五尺唐刺史于(由页)修亦呼于公塘后李词立于公塘县元和中范传正复令县令权逢吉去塘内田及决堰以复古迹咸通中刺史源重重建县令满虔重修 【见旧编又新唐志云西湖溉田三十顷其后堙废贞元十一年刺史于(由页)复之人赖其利】
武康县
风渚湖在武康县东南一十七里一名巽渚一名封渚一名九里湖一名下渚湖 【余英志云以防风氏得名故名风渚在封禺之两闲故曰封渚在东南隅故曰巽渚其广九里故曰九里湖湖在□上渚故曰下渚统记云封渚者前代禁采捕也旧编载九里渚云亦号鄱阳汀按图经诸书别出鄱阳汀不当合为一县令毛滂游下渚湖诗有春渚达天阔春风夹岸香飞花渡水急垂柳向人长远岫分苍紫遥波寄渺茫之句】 渚旁土黏埴陶户皆居之浙右陶器多出于此
安吉县
杨子湖在安吉县北二十八里舟楫不通吴兴记云杨子湖出丹阳湖下共邸阁水分流合于苕水以其统杨子湖为名也
五湖在县东南七里曰五龙湖在西南三里曰姚湖在南九里曰获湖在北二里曰西亩湖在东二里曰四龙湖皆有灌溉之功四龙在龙清观后吴越武王以望气者言山有王气使人凿之忽有四鸽飞起烟云滃然化为四龙因以名湖
潭
州治
苏公潭在湖州府自贵泾东流三百五十步 【见旧经又统记云在霅溪东二百五步至骆驼桥下】 开元初苏(坏去土改王)子苏颋为乌程尉坠此溪水闲直至潭底 【统记云因醉旧经云因督县事】 闻水中有人语云扶出苏公俄出水上有记述其事颋后袭封许国公开元初同紫微黄门平章事 【唐书颋初调乌程尉至骆驼桥下曰苏公潭此水深不可测中有蛟螭代为人患】
长兴县
白马潭在长兴县西四十三里梁陈故事云有白马见于此潭故名
龙潭在县东南三十一里卞山碧潭在县和平镇东吴兴记云其水碧也伊洛相类今呼为天潭
金潭在县西一十里山墟名云金潭金山金塘金渠皆汉楼船将军曼倩之居故名
武康县
永安潭在武康县证道寺之南去县治三百步
碧玉潭在县西十里响应山之下本名响潭 【统记云响潭在县八里山墟名山清虚洞澈每有声响必随应故以为名清泉怪石茂林修竹为邑中佳景元和七年五月不雨至于七月时刺史裴君合祭名山溪洞县令利汭以此潭灵异遂率僚属祈祷应时甘雨雾雹稼穑皆稔耆老谒贺请附图籍八年符下从之】 又名玉石响 【余英志云响应山下有龙湫水色正碧旧传山有二玉应人如谷之答响名玉石响】 正元十六年刺史于(由页)以陂湖廞淤行县至是因改今名 【唐人有诗刻岩上云水面平铺映碧空夜深明月照龙宫猿啼未响潭先响一树花开两树红】
石马潭在县西十八里中有石马一名湛潭
德清县
仙潭在德清县东南新市镇隋道士陆修静尝自此潭没数月乃出故以为名宋葛书思尝监镇有仙潭杂咏刻石在墨妙亭
溪
乌程县
苕溪山海经南山次二经之首句余之山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苕水出于阴北流注于具区以今考之溪有二源西南一源发自天目山之阴金石乡灵夹乡东至安吉县治南之邵渡又自县东南至章渡又北至丘渡东南一源自独松岭西聚众山水并浮玉山水折旋亦至丘渡二源合而东至倪渡又折而西复折而东北至梅溪镇又至吴山北经彭汇入凡常湖又合长兴之南乌程之西众山之水至城下一自清源门入经漕渎至江子汇为霅水一自清源门外径趋钓鱼湾沿壕经迎禧门又经奉胜门合霅水以入太湖
余不溪在湖州府出天目山之阳 【旧图经云其水深澈余水则不故名不平声读】 经临安县又经余杭县又东至安溪又东至奉口经德清县折而东北至苎溪漾敢山牛坟戈亭又后林村又东北为菱湖又东北至湖趺漾经荻冈寺东直北折而西为大湾又西北会前溪水入岘山漾入定安门至江子汇为霅溪 【汉沈戎居余不乡晋孔愉封余不亭侯 寰宇记在归安县东二十四里晋中兴书孔愉字敬康少时曾买得一龟放余不溪中龟入流数反顾及愉封余不亭侯铸印而印纽龟首左顾更铸亦然印工以告愉愉悟昔放龟事乃取佩】
前溪在湖州府出武康之铜岘山合东小流南注折而东至庆安乡宁境庙静林寺又折而东又东至武康县治前之千秋桥名前溪又东至县学前分为二派其一北流经太原乡黄垄山之东至沙村号沙溪与德清县前北流水合以入定安门经前溪汇至江子汇为霅溪其一东流经崇仁乡下渚湖之南以入余不溪 【统记云前溪者古永安县前之溪也晋车骑将军沈充家于此乐府有前溪曲充自制词云当曙与未曙乌啼匆匆后宋少帝续为七曲其一云忧思出门户逢郎前溪渡刘长卿诗云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武康县有后溪今慈感寺西之溪湾曰前溪汇】
车溪续图经诸书并载在乌程县东南一百一十九里 【吴兴记平望有车溪车溪谚云曲阿不食平望不羹谓之失味旧经云二百十九里误盖界至平望止一百三十二里耳今界 七十二里】 今为吴江县界吴兴诸塘及商浦当接归安县界仙潭 【旧经统记云在县东百里隋道士陆修静尝自此潭没数月始出俗因谓仙潭】 浔溪在乌程县东七十二里有水自德清嘉兴来与震泽(婴去女改鸟)脰湖接焉
霅溪在县东南一里自定安门入西合苕溪北入于太湖旧经云凡四水合为一溪自浮玉山曰苕溪自铜岘山曰前溪自天目山曰余不溪自德清县前至州曰霅溪误矣自清源门入曰苕溪其流浊自定安门入曰霅溪其流清不过二溪耳其余不溪与苕溪皆出天目山前溪虽出铜岘山然至德清县东已与余不溪合为北流至定安门外乃谓之霅溪不待与苕溪合然后名之也霅者以众流合集为义而旧经按字书为四水激射之声亦非也
归安县
东溪在归安县东南一百六十里 【又四至东至秀州嘉兴县一百六十三里以东溪水中分为界】
小溪即施渚溪在县西北五十四里源出上强山东北会北流水
宝溪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即射村也太守葛胜仲卜居以昔有渔者每见溪上有光伺之见大蚌乘风而光从中出逐之即沈因以为名
思溪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见旧编】
练溪在县东南七十五里即琏市也 【见旧编】
长兴县
罨画溪在长兴县西八里广二十五弓古木夹岸丛筱翳其下朱藤施其上如是者十里花时游人竞集溪半有罨画亭唐郑谷诗云顾渚山边郡溪将罨画通 【崇观闲刘焘诗云欲识人闲罨画处朱藤倒影入清溪】
合溪本名合涧 【统记图经皆作合涧】 在县西北六十里源出苍云岭至山半分为二道绕孺狮坞南合为一因名经尚吴乡至县西南门名箬溪
箬溪在县东五十步一名顾渚山口一名赵渎即合溪之下流也又一源出悬脚岭 【统记悬脚岭山墟名云箬水出焉】 至县东南门折而南分为二其正流名上箬又折而东循卞山至郡城西北角沿城外入太湖而远其分流名下箬东经至德 【一名赵渎】 入太湖而近顾野王舆地志云夹岸丛生箭箬南岸曰上箬北岸曰下箬二箬皆村名村人取下箬水酿酒醇美胜于云阳俗称下箬酒 【详见郡志酒下】 括地志云县前大溪亦名箬溪相同为名也 【统记云四时胜载二百石】
荆溪在县西南六十一里源出荆出东流横入大溪自安吉梅溪至吴山北总名荆溪即苕溪之流也 【李宗谔续图经云荆溪至吴山下每日潮高三尺倒流十七里云是吴王送女潮今溪无是潮荆山者山墟名云汉荆王刘贾尝登此山张协七命曰酒则荆南乌程即是溪之南耳统记云乌程去荆州三千六百里非荆州之南明矣】
四安山溪在县南四十三里一名周渎 【见旧编】 源出四安山过清泉乡又过维新乡经本山下会苕溪
余罂溪在县东南二十三里舆地志云长城南乡有余罂水以余罂封为名梁陈故事云梁武帝时童谣云太子之居在三余武帝于余干余姚余杭为厌胜之法其时吴兴有余千山余罂水余鱼浦主陈高祖当之
邸阁溪在县东南一百三里与安吉邸阁山分界 【详见安吉县邸阁山】
武康县
邑境在群山之闲涧水交流聚而为溪环乡邑治载诸图志者六曰前溪曰余英溪曰后溪曰阮公溪曰封溪曰砂溪率皆清浅湍濑仅通小艇及东会余不溪北至砂村溪始通大舟故疏凿之利为邑要务余英志又载新溪长安溪大林皆脉络相贯因地及事两名尔至于港渎洲渚潭井塘堰或以泄水或以防水具附于下
前溪即武康县前之溪也
余英溪在县西十三里 【见统记旧编云十七里即前溪上流沈行宗族所居之旁也】 山墟名云每春夹岸花开落英满道通夏不歇因以为名 【余英志云余英溪在县治南源出铜岘山东四十九里至县古号前溪是合前溪与余英溪为□也窃详本邑之水皆相连贯而余英之水发源最长在县前者人谓之前溪在县后者人谓之后溪流为风渚封曰封溪地多砂石曰砂溪况图经统记皆别前溪余英溪为二耶】
后溪在县东北一里即县后之溪也其源自乌回众山流出过龙尾桥又通丰桥东注于前溪之北流庆元六年知县丁大声以其廞淤不利舟楫募民浚治自龙尾桥至狮子山下长一千二百丈公私便之 【广五丈役工一万六千八百有奇五旬而毕邑人周佑为记】
封溪在县东一百步源出于前溪潴为风渚湖古所谓风渚也 【统记及诸书云在县东一百步见封溪注封溪云在县东三百里误也】
阮公溪在县四十七里接余英溪亦前溪上流也梁陈故事云石灵宝本会稽余姚人 【统记上虞人】 寓居武康生女有姿容天监元年选为辂乘采女生元帝为修容赐姓阮氏拜其父为朝请时人因名其所居之溪曰阮公溪溪中有大青石俗谓之美人石
砂溪在县东三里以沙羡为名也 【统记云合溪边有沙村】 旧为两溪之支流其水清浅多砂石今涨淤多为圭田
新溪在县东三里自后溪东注淳熙三年知县蔡霖以砂碛涨塞舟楫不通自汊溪口废旧港徙水道东北注五里合长安大溪邑人便之号蔡公溪
长安溪在县东北十二里合众流东注砂村溪东北汇余不溪北流水入于郡
涧
伏翼涧在长兴县西三十九里山墟名云涧中多产伏翼有素翼赤腹千载倒挂者
紫花涧在县西北三十里山墟名云两岸荒芜之中出紫花长薄之下出朱藤至三月紫花满涧一名花濑涧唐陆龟蒙诗云花濑蒙蒙紫气昏即此也紫花赭石涧与合溪同涧而异名
赭石涧在县西北六十一里山墟名云崖岸砺砾望之赩然游者皆若升绛霄
洲浦
白苹洲在湖州府霅溪东南梁太守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后人因以名洲 【续图经云柳恽于此赋江南曲徐仲谋会景楼记曰洞庭萧湘三岁童子皆知其所是不为吴兴而作明矣】 唐大历十一年刺史颜真卿始翦榛导流作八角亭又为茅亭书恽诗于上正元十五年刺史李锜作大亭一小亭二名曰白苹开成三年刺史杨汉公复疏四渠浚二池立三园建五亭以还颜公之旧白居易为记 【续图经云白居易记云柳守滥觞之颜公雅输之杨公绘素之正元中李词作白萍亭而不及者居易据汉公书作也尝以李直方记考之曰邦伯李公曰己卯不书年及人名后又题元和元年王澹获观此作以历永泰元年以前年己卯岁正元十五年也唐刺史题名正元十二年至十五年为李锜后迁本道观察使于六年乃李言年记不应书曰后事锜巨节不终宜乐天辈删而不书记则微词而俟考也或曰统记载唐刺史正元十五年为李词续图经之言不为无据是不然唐刺史题名李词自续不应自刻其到罢月日若使是李词白公何为黜其名李直方辈何必隐其年又统记是国初人作载唐刺史岁月多与题名差误当以题名所书为正】 杜牧之有题白苹洲诗至中和五年五亭二沼不复存刺史孙储又因苹建亭鬋茅作室浚渠疏沼光启中刺史李师悦始即其地增土筑仓惟余白苹一亭余见白苹亭下
明月洲在武康县庠门外大溪之南
贵泾浦在霅溪西南岸旧图经云梁时乌程有苏氏女于此遇道士遗以五彩龟曰后汝女夫贵三年当有征后适章氏生陈武宣皇后因以名浦 【统记亦载按南史章氏母苏氏尝遇道士以小龟遗之光彩五色曰三年有征及期后生紫光满室因失龟所在永定元年立为皇后拜母苏氏安吉县君旧图经统记诸书云高祖即位追赠安吉夫人】
章浦 【独统记载在乌程县东南一百二十五步其中多生重台荷花识者云主生美人后果生章皇后因得名】
青塘在县北三里迎禧门外吴时开 【旧经等书并据吴梁记云吴景帝钮皇后父葬卞山令百姓兼丁三十人开之按吴志孙休薨谥景皇帝夫人朱据女休即阼立为皇后休卒尊为皇太后别无钮皇后但颜鲁公石柱记乌程县有吴景帝钮皇后陵而吴兴记陵墓亦无之止有吴中书令钮淑墓在县西十里御史中丞钮滔墓云在县东十里戚属亦不载故未知各何所据】 梁太守柳恽重浚亦名柳塘又名法华塘自城入法华山寺路也黄浦一名黄櫱涧在乌程县西南二十八里其源出黄櫱山吴兴记云春申君黄歇于吴墟西南立菰城县起青楼延十里后汉司隶校尉黄向于此筑陂溉田宋鲍昭有黄浦亭黄浦桥送别诗括地志云亦名庚浦即康浦也左右有上康下康村晋殷康为太守百姓避其名改康为庚 【又续图经谓以黄櫱涧名颜真卿妙喜寺碑文已详着不必取数义盖旧地记并载合存】
掩浦在乌程县东北一十六里一名项浦顾长生三吴土地志云昔项羽观秦皇舆大言梁掩其口处因名 【按旧志子城为项羽故城卞山有项王洗马池项王庙吴兴志所载亦合存之】
郜浦在长兴县东五里 【县图经载浦溇二十四余鱼浦柳浦前周浦前荻浦后荻浦鱼余浦鸡笼浦陈渎浦石祁前浦石祁后浦彭城前浦彭城后浦新墉浦阴寒浦金浦石渎浦道界浦台茆浦吴渎浦广浦张溇浦松公浦并沿太湖】
掩浦在乌程县东北一十六里一名项浦顾长生三吴土地志云昔项羽观秦皇舆大言梁掩其口处因名 【按旧志子城为项羽故城卞山有项王洗马池项王庙吴兴志所载亦合存之】
郜浦在长兴县东五里 【县图经载浦溇二十四余鱼浦柳浦前周浦前荻浦后荻浦鱼余浦鸡笼浦陈渎浦石祁前浦石祁后浦彭城前浦彭城后浦新墉浦阴寒浦金浦石渎浦道界浦台茆浦吴渎浦广浦张溇浦松公浦并沿太湖】
郜浦在德清县东北四十七里 【右见统记】
太平寰宇记余渔浦在长兴县东北四十二里周处风俗记云余渔浦一名余吾浦溪即阳羡之东乡也吴越之闲渔吾同音舜渔于大小雷此乡之人舜时化之昔捕鱼之人来居此浦名之
川
佛川在长兴县南八十里吴均入东记云昔宋元嘉元年有石佛自川涌出因创精舍以佛川名之
涌川在安吉县广苕乡去县南九十里
水
北流水在德清县前其水分派于余不溪自清和石桥下北流至沙村与武康前溪水合又北至岘山漾与余不溪水合共入定安门至江子汇为霅溪 右霅水及苕水以下四分为五溪 【见唐人白苹亭记旧编云天目山南来之水自临安余杭至郡南门二百六十余里又地多湫泊故其势缓而流清北来之水自安吉至郡西门百四十里又岸多山迫故其势急而流浊故司漏者权其重轻独取南来水但西溪有七十二湾水势微杀不为郡城害每遇久雨激湍尚可畏也】 又有韭溪旧图经统记诸书并载云在乌程县东南一百六十步以岸多野韭故名今不详所在 【经以在县东一百六十步言之当在城中统记又载韭溪桥言莳韭溪因今作名今仪凤甘棠之闲皆居宇矣】
石圻水在长兴县北四十里山墟名云圻水岸以其多石故名又有卢圻其土黑
苕水在安吉县治西南七十五里至唐福堡九十五里峻浅不通船从唐福来四十五里山海经云句余山东五百里曰浮玉山苕水出其阴北流至于具区郡县志发源天目山经郡城入太湖山海经出浮玉山误也
南屿水一名白水在安吉县南二百八十里一十四步东北窟行七十里峻浅不通船至下升馆入于苕水
董岭水在安吉县西南六十里岭上有水源分东西流东流入江东宁国县西流者入本县唐周朴赋诗云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汇
江子汇在湖州治南即四水会合处 【江统记作岗又云旧传夏夜蚊自道人马自然泊舟后至今无之钱信平望憎蚊诗云安得神仙术试为施康济使此平望村如吾江子汇】
前溪汇在府慈感寺西之溪湾也 【详见前溪下】
湾
盛湾在长兴县东一里相传梁南台御史尚书令盛聪所居骆湾在县南六里相传梁安成王田曹参军骆秘道所居
钓鱼湾在乌程县十七都相传为张志和钓鱼处
蒋湾在德清县东南三里大溪之湾
戴湾在县东二里亦大溪之湾 【以上见旧编】 窃详余不之上流即余杭之水也由是而上至奉口其云都下不过九十里士大夫乐居之饮食之物养费而田土之处比他处亦高盖所不惮也
漕湾在安吉县顺安乡去县东南二里
漾
苎溪漾在德清县东二十五里阔数百顷山墟名云以贡苎得名南岸有蔺相如庙北岸有青州刺史姚恢囚女城
湖趺漾在归安县西南二十五里统记云蓟子训卒葬湖趺山即其旁山也旧编云广二百顷
岘山漾在县南定安门一里德清余不溪北流溪武康前溪水所会处也 【俗呼(上敝下黾)卵湖以后见旧编】
洛舍漾在县南八十里 【产金莲子】
马林漾在县南四十五里 【多陶户为砖瓦见旧编】
泾
梅泾一名东梅堰在乌程县西南六十里以古(呆呆)亭为名
渚
顾渚在长兴县西北三十里山墟名云昔吴夫概顾其渚次原隰平衍可为都邑之地今崖谷之中多生茶茗以充岁贡 【新唐志云顾渚有茶以供贡详见贡茶院下郡县志茶生石上谓之紫笋最为上品唐置贡茶院于中川配造赍进会昌中加至一万八千四百斤】
仙人渚在武康县西四十里俗传沈义登仙之地上有石盘名曰石胡梯
钱渚在县西一百三十步 【余英志云今廞淤统记旧编云在县东非也】 以钱氏所居着
费渚在县西一百四十步 【余英志云今廞淤统记旧编云在县东非也】 以费氏所居为名
右溪渚川渎余英志云县四围皆山独东北隅小缺自绍兴以来民之匿户避役者多假道流之名家于山中垦开岩谷尽其地力每遇霖潦则洗涤沙石下注溪港以致旧图经所载渚渎廞淤者八九名存实亡
小白濑在长兴县东南三里一名白露湍 【以上并见续图经并统记】 无胥淹在长兴县嘉会乡无胥村东西阔四里南北五里淹内有堆曰郭转堆
湛星港在武康县东南十里与风渚湖通中有水一泓常涌泡沫一名李港
乌山港在德清县东南三里亦余不溪之支流往新市乌墩水路
孔愉泽在德清县西南二百步天宝桥西晋孔愉字敬康微时经余不溪上见渔者笼一白龟买而放之龟于水中左顾数四后以功封余不亭侯铸印纽龟左顾更铸亦然工以告愉愉乃悟遂取而佩之后人因以名焉鄱阳汀在武康县北十五里宋鄱阳太守沈雍之开 【余英志云今廞淤旧编即以为九里渚下渚湖非也】
吴兴志卷六
宋谈钥撰
宫观
州治
祥应宫在黄龙洞颜真卿石柱记所载金井洞是也吴越王时丙子岁 【续图经作梁祯明二年】 遣将军吴承裕与道士邹守冲赍龙简投于洞有龙见洞中因置宫于侧久废 【旧图经续图经皆作今废】 干道初重建
佑圣宫在城西弁山南已废今邑人即其址惟建玄武祠绍兴初道士沈无碍结庵此处恍惚见真武像命工图写刻石奉事既而庵前石洞有一龟一蛇相随而出自是昼出夜藏人加归向因建祠宇移德清元峰观废额揭之后请于朝赐今额
天申介福宫在归安县东林干道中神霄道士蔡大象建高宗皇帝御书额赐
道观在城二所皆因梁大同之旧梁武帝非惟好佛又崇老氏之教矣立国以名分为先而爵赏所以驾驭群臣也释老之教弃人伦绝势利一以清静寂灭为本盖山林遁世之士以独善其身耳彼固不蕲乎人主之好尚也人主尚之则自无以为国宋观宇第为崇奉香火之地无所增繁深得道家清静之本意
天庆观在子城一百五十步梁大同二年建旧名玄风观唐神龙二年改为龙兴天宝元年改开元国初改玄道大中祥符元年以天书降诏天下置天庆观郡以此观应改赐今额四年诏即观内建圣祖殿凡官吏到任及岁时长吏率官属朝谒着于令庆元六年知州事李景和修归雁亭苏东坡为道士宗说石在观内
报恩光孝观在子城西北一百二十步梁大同二年建本名习善唐开元二十六年改为龙清后以居女道士 【见旧图经统记】 熙宁中废元丰元年知州事鞠宜卿命居道士崇宁三年改崇宁万岁观仍赐御书天保之殿四字续改赐景命万年之殿六字政和二年改天宁万寿观绍兴七年改报恩广孝观十二年以广孝字同太祖徽号改今名
乌程县
普照观在乌程县南四十五里菁山齐永明一年潘刺史舍宅为观名灵寿宫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 有葛仙翁祠 【见图经】
归安县
常清观在施渚镇梁大同四年施肩吾舍宅建号清虚宫寻废晋天福四年施元德重建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后又废绍兴中和义郡王杨存中请其额于坟庵干道初复还元通观在渔林庆元四年邑人卜元圭请移本州岛废额建
长兴县
冲真观在县东二里晋武帝咸康元年作唐高宗麟德三年正月一日泰山月有重轮敕天下郡各置观一所以重光为额遂立为重光宫治平二年改今名 【见统记旧编】
武康县
延真观在县西北隅崇福里齐永明二年置号崇福本朝治平四年改赐今额神仙沈羲故居也观北极殿东有环翠堂西有翠屏轩东庑有灵庑真君道院 【事见郡志神仙下】 观西有东岳行宫大中祥符元年建
升元报德观在县东南禺山之麓绍兴二十六年和王杨存中建本移施渚玄真观废额后高宗御书赐今名绍熙初又建普照观于北
德清县
东岳行宫西南面大溪枕城山新市镇亦有之见旧编紫极观在县西十里文墅山梁大同七年建东宫直沈文仲表云曾祖吴兴太守道思少好玄默以祖父故宅舍为观请以太玄名之坛三级唐中岳道士沈法谦舍钱五亿造铜钟及醮坛绕坛有古柏十九株棕榈三株治平二年改今额
安吉县
东岳行宫在安吉县龙清观左 【经始于元符庚辰落成于政和壬辰初营殿基得圆石浑如天成上有七星列若斗柄其次二星如先后而拱于上其四星两两相比人皆异之】 记文宣德郎彭修撰
集仙宫在县西二十八里齐永明二年三月置梁大同三年十月废今不存
昭明宫在县南四十里梁天监十年置永宁元年九月废今不存
紫阳观在天目山梁武帝大同年闲置昭明太子勒碑记当时恩奖之盛旁有石室可容数百人 【葛将仲诗云萧公老寺主亦复知寻真大同筑精舍招贤羽衣宾又云伟哉古石室空洞容千人凡十一韵】
严真观在安吉县西北世传古白鹤宫基崇宁中复建为真君观政和八年赐额内有圣祖殿又有横碧轩尽见四面安吉长兴诸山
龙清观在安吉县东过丘渡依四龙湖山政和中移本州岛天宁观旧额建
坛壝
州治
社稷坛在清源门外祥符寺东
政和元年四月敕旨颁社稷坛壝式图知州事章援按图重建刻石立于斋厅淳熙三年知州事巩湘重修 【统记云社稷坛二所一在乌程县西一里一在太□坛在乌程县东北三十里今废每遇春秋二社祠于县西社坛即今处也又括地志云乌程县东一里孙皓宅前有大社树今(日兆)谷桥北有社庙巷】
乌程县
社坛在县治南一里 【见续图经】 今在县西南二里高巷
归安县
社坛在县东一里望舟桥下
邑厉坛倚郭县不设附郡厉坛同祭
长兴县
社坛在县西二里南瞰箬溪上
武康县
社坛在县西一里余英溪上
德清县
社坛在县西南一百五十步市亭山之阳
安吉县
社坛在县西南一里石磬岩东
吴兴志卷七
宋谈钥撰
官制
文官自知州事以下
昭庆军有节度使又有承宣使观察使节度使始置于唐景云中唐制掌总军旅颛诛杀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于节立六纛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视事之日判三案其后有持节为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者正节度也诸王拜节度大使者皆留京师本朝节度使政和闲始正名率领遥不预政今惟奏状及系朝省文字则列衔 【属官唐制有判官支使掌书记推官巡官衔等今惟置判官掌书记】
承宣使本唐节度留后政和七年始改为节度使
观察使始置于唐至德中今监司之职其权甚重行部所过刺史始见皆戎服趋庭致礼本朝用为武臣遥带本州岛有观察使印郡文书壅并与州印并行用属官亦同节度使今惟置支使 【与书记不并置有出身带书记无出身带支使】
吴兴郡有爵封宋食邑千户封郡侯二千户封郡公皇之近属尊行封郡王若王子出合亦封郡王
上湖州唐武德令三万户以上为上州永徽令损万户显庆仍前开元十八年增为四万雄望等同上州刺史一人从三品职同尹牧掌宣德化行县录囚恤鳏寡本朝艺祖开基革五代藩镇之患召诸镇率赐第留京师分遣朝臣出守列郡号知军州事兼兵民之政焉州自唐末为节镇遴选守臣高宗龙渡遂为辅郡非位通显才望相副者不授服色未赐紫者借紫服绿者隔借
通判军州事唐制上州有别驾一人为上佐本朝干德初始置州通判以二郡藩府或置二员小郡或不置本州岛今二员内一员添差
签书节度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号两使职官书记以下皆选人授惟节度判官旧制以京官以上充故曰签书日入郡之签厅治事焉签判本一员今添差一员书记支使不并置
州学教授唐初郡置经学博士德宗时曰文学元和中废上州置助教一人本朝庆历中始诏诸郡立学委转运使及长吏于州县官内奏选为教授若少文学可差即令本处学举行义之人在学 【见实录】 至熙宁中始专窴教授官郡学初建以胡安定先生主之庆历四年以试大理评事授州学教授有诰在学秘书丞致仕朱临继之主学于后率用他官兼领崇宁初行舍法州置教授自王升始
录事参军掌正违失莅符印司理参军掌刑狱司户参军掌帐籍司法参军掌丽法总曰曹官宋循习唐制上州各置一员特改司士曰司理而司功司仓司田司兵不置也录事多兼右院开宝初诏诸州置司寇参军以新进士及选人资序相当者注授又诏诸州三万户以上置录事司户司法各一员一万户以上司户兼司法五千户以上司户兼知录事 【实录唐志所载州官别驾以下有长史司马司功司户司仓司田司兵司法司士市令各一人录事三人下参四人兵十七人开元大典制也大历八年颜真卿为刺史撰御书题天下放生池额恩赦批答碑阴载州官姓名别驾司户司法各四人长史司马录事司士各三人司田二人司功司兵司仓参军各一人共三十人邑官称是五邑令有一员者丞有四员者簿有二员者尉有六员者别驾长史司马司户司法之数若此之多盖自太宗定制之后已有员外置后又有特置同正员之类肃代之际兵兴多故铨法紊坏官员益滥若今添差及不厘务之类在唐时悉着阶伍所以若此】
武官
两浙西路副总管钤辖本朝总管旧曰部署避英宗讳改其副总管以观察使钤辖亦本朝置诸路帅臣或带都钤辖或以都钤辖兼知州余官为副与副总管但以资历差本州岛非屯驻重兵之地其驻札官随时特差或不厘务皆不常置
监湖州驻札 分都监一员 州钤辖一员 兵马都监监押共三员大使臣以上为都小使臣为监押
文武官通差
监都酒务监户部赡军库文武各一员
监都税务文武官各一员本朝重监当率以京朝官为之盖当全盛时财赋易办且有优赏今遂为繁难猥冗之职惟铨法京官初任人必注授及到官后往往为缘故差出及经营摄易独武官或选人急禄与考第者始安于职任 排岸司官二员
乌程县
知县事汉曰令长本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自吴以来见于史传者皆曰乌程令则万户以上也汉令秩千石至六百石魏分九品唐六典诸州上县令从六品上国初因之建隆三年始以出朝官知县事近制从正郎以下为令从事郎以上为知县事乌程为壮县隆兴中在四十大县之数知县事皆堂除政绩显著者召赴都堂审察以阶云院六察云 【吏额曹司十六名四名有请贴司二十名卿司十二名厅司十四名六名有请手力五十名】
丞汉有之百官表谓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主二百石 【前汉黄霸传有丞许如淳曰许县丞也后汉张玄定武中为陈仓县丞是也】 唐制上县丞一人从八品下大历八年颜鲁公放生池碑阴记内有乌程丞吉佶徐彦云李抱虚凡三人而淳化中无之 【旧图中止有县令主簿尉廨】 近制京官以上曰知县丞
主簿自汉置本朝因之后汉缪彤为任县主簿仇览为考城主簿是也唐上县主簿人正九品下唐大历中有李翼国初有陆东
尉自汉有之唐上县置二员从九品下开元中上县万户以下上增一人分主六曹事大历中颜鲁公放生池碑
有顾察薛希镐吕遥杨使四人升望碑载尉亦三人今置一员管弓手一百二十五人
监乌青墩镇税兼烟火公事一员多差文臣京官
大钱管界巡检一员多差武臣大使臣正副使
归安县
知县事一员吏部尚左注京官以上人 【吏额押书录事二名司曹十七名贴司十一名免役常平案二名手力节级厅子七名长行四十三名】
丞一员京官曰知县丞
主簿一员
尉一员 【管弓手十将一百四十五名】
施渚镇监官一员系文官 【管专栏三名】
湖秀两界巡检一员系武官寨在射村 【管士军九十名】
长兴县
知县事一员
丞一员
主簿一员
尉一员
监县郭酒税务一员
监四安镇一员 【左选】
四安管界巡检一员
监合溪犒赏酒库一员
监和平犒赏酒库一员
本县史额管典押二名印典二名长行九名共十四名
乡书手十五名诸色役人管手力四十五名弓手九十名杂职六名县镇所由四名栏头四名保正一百五名承帖人一百五名
武康县
武康县邑官知县事一员自秦曰令唐上县令从六品上国初始命朝官知县事近制以京官以上注选人亦破格注授从政郎以下曰县令
丞一员唐上县丞一人从八品下大历中有时尚素郑若水汤延祚三员京官以上曰知县丞
主簿一员唐上县主簿一人正九品下大历中有孙泌叶迅二员 【余英志云县旧不置丞簿本朝崇宁二年始命邑无大小皆置丞以丞兼簿大观四年例省政和六年复置丞兼簿既而罢丞簿复归尉建炎初始命县满万户置丞余并罢绍兴五年始命置簿】
尉一员唐上县置二员从九品下大历中有陈演长孙瑀杜重英吕液四员监规务一员监酒库一员
德清县
知县事一员
丞一员唐有丞陆造钱箕两员
主簿一员
尉一员唐有尉孙演李光之桂林三员
监税务一员
监新市镇一员
下塘巡检一员
安吉县
知县事一员以京官以上注选人亦破格受唐杨宥曹友谌二员并注
丞一员京官以上曰知县丞唐时有摄丞杨齐先康造主簿一员唐时有卢胜 【详见武康县下】
尉一员唐时有杜轸程希俊马伯珍卢弼李湮包审
监税务一员
监梅溪酒税一员
幽岭巡检一员
吴兴志卷八
宋谈钥撰
公廨
州治
州治在子城内正北唐武德七年李孝恭筑罗城时所迁也弘道中武太冲尝以厅前湫窄增其栋宇统记云孝恭以子城湫窄更筑罗城迁刺史宅于子城内其道西孔子庙迁溪南以其地起椽廨统记又云唐沛郡武太冲为吴兴太守以旧廨前湫窄乃增其栋宇既就有大白蛇长数丈横于厅前有筮者曰此项王神也不宜损宜奠祀之太冲以为正以胜邪吾以子养百姓蛇何能为有顷蛇遂死也按唐刺史题名武太冲以弘道二年授
厅事梁干化二年检校少保钱传璟建梁有题识左正佐国功臣制置都指挥使检校少保前平婺州刺史钱传璟奉吴越王命建见存旧传子城为项王故城晋宋齐梁闲皆云其神居郡厅事孔靖晋末为吴兴太守先是吴兴频丧太守皆言项羽神为卞山主居郡事二千石当避之靖居厅事终无害梁萧琛天监初为吴兴太守郡有项王庙土人名为愤王颇灵验遂于郡厅事安床置幕为神坐公私请祷前后二千石晨昏于厅拜祠以轭下牛充祭而避居他室琛至着履登厅事闻空中有叱声琛厉色曰生不能与汉高争天下死据此厅事何也因迁之于庙又禁杀牛解祀以脯代肉
仪门准制列戟十二旧编云旧尝揭湖州碑以下崇宁闲刘给事焘为吴倜作志曰谯门旧揭军额于上而以州名牓于下尝讶吾乡山水秀丽举子不为第一雅或缘是太守王曾以为然取州额牓仪门是岁倜魁南省次举贾安宅遂廷试魁天下后因重建仪门仍迁州名于额下
沙墀在厅事前方广约三丈周以栏楯中实沙土立戒石亭于上
架阁楼在谯门内仪门外之东西偏元佑七年知州事张询建凡三十闲上为八库下为八司局房签判朱振为记干道初火今不存西北为添差通判厅事据旧图云有敕书楼在州衙内西偏今亦不存
浙西道院在郡厅西即旧吏隐堂也知州事徐仲谋记曰词讼清简称吏隐堂之号宣和中知州事葛胜仲易今名
昼锦堂在郡宅东颜鲁公干禄字碑跋云大历九年正月七日于湖州刺史宅东厅书院即其所也后改为燕堂干道九年知州事赵师夔改今名
讼稀斋在西厅之西廊旧名静胜庆元六年知州事李景和易今名无倦斋在郡厅侧旧号山斋后易以秀知州事陈之茂易今名有记刻石
通判军州事厅在子城内州治西偏治平三年张太宁重建记载作新廨门联属回廊十有六闲又建丽泽爱山一亭清心三小轩淳熙二年万侯致中重修题名记嘉佑六年章衡作追书前政二十八人而参政王鬷枢密王尧臣内翰胥偃在焉太宁摹勒前刻龛于壁 【题名记曰通判置自国初至嘉佑三年章衡始立题名追录自咸平四年何敏中而下其后相续至政和三年尹材卿凡五十四人后缺而不录建炎二年张焘追书之纔得六人尚阙其到罢岁月至今又二十九人刻于左方 何敏中 张格 刘志宁 任巽 胥偃 欧阳彪 汪白 王鬷 章若讷 丁诵 丁文熙 崔育林 边调 王尧臣 梁吉甫 李荆 贾昌言 赵咸一 向绎 韦觉 刘涛 嶭长儒 郎洁 郑戡 程琰 吴伸 滕甫 周延隽 章衡 胥元衡 谢检 张太宁 麻公绰 褚理 杨崧 常千能 胡湘 彭敏行 酆佑甫 富威 张世英 王公约 曹永逸 余中 刘管 王璧 王益谦 郭茂伦 毛经 黄炎 林虚 何镇 赵演 尹卿材 熊(仃去丁改由) 求移治 陈能千 徐明达 张维 施迈 郑待问 冯熙绩 张焘 章元崇 李孝恭 陆时雍 杨可久 曾兴 吴德兴 仲并 李杼 胡浩 郑信臣 陈辉 张好问 俞毕 贾廷佐 尹躬 虞翔 安葵 张杼 米翔 徐植 贾安礼 袁祖忠 万俟数中 张端友 王济 周世修 常珠 梁李秘 李宗大 史溥 朱僎 李友直 翟畯 王公万 唐介寿 傅兆】 添差通判厅在谯门内西偏旧司法之廨也绍兴七年始为今厅题名有记 【添差通判始于绍兴初赵名彦秀安僖王继之至淳熙八年赵亮夫凡二十人有石刻今亦列于左方 赵名彦 秀安僖王继之 董长年 向子昌 李杼 胡浩 赵善长 张瑜 白彦旸 张子华 王守道 韩髦 叶綝 赵不韦 赵师严 林仁 徐发冑 曾师回 张第 赵亮 赵充 曾盘 徐纲】
佥判东厅载旧编云在州大厅前今在衙门内天圣中章侁作厅壁记治平中状元许将建亭城上知州事徐仲谋名之曰桂香
教授厅在州学之西东有澹轩政和七年冯晋立淳熙三年虞俦重建今厅壁有题名记 【题名记曰州学始建时安定先生主之其后常用他官兼领故题名不立崇宁初广舍法于天下州置教授自王升至淳熙壬寅凡三十人到罢岁月俱刻之石今录于后 王升 何璠然 顾文 林景渊 蒋用行 冯晋 程滂 强公谌 刘若虚 汪处厚 洪兴祖 元盥 吴元美 关注 姜绍 曹(上宗下山) 唐尧封 郑漻 越敦临 张洙 王盼 程叔达 张恪 惕起 沈揆 王明发 李知已 虞俦 何武仲 周世南 柴必胜 姚瀛 戴溪 刘宓子 唐尧卿 陈洪】
添差佥判西厅建在子城外之西旧税官廨也淳熙中赵师皋始居之居赵善临创厅事郑镇葺弊添造许关仲启为之记
节度掌书记厅 【无出身曰观察支使】 在佥判厅西有集虚堂元丰三年陈师锡为之有记
录事参军厅旧经曰在州门内西偏今在子城外之西面南州院在焉
司理参军厅在子城外之西面东司理院在焉
司法参军厅宝元初李惟甫请于郡迁于子城西偏刘异为记今为添倅厅徙军资库北
司户参军厅在司理院南有二轩王三恕为记
兵马钤辖厅寓鸿禧寺
路分都监厅在添差佥判厅西旧兵马司也兵马司在路分厅南兵马都监寓焉 【小使臣为监押】 一小景德寺一南庙睦宗院在南景德寺西廊绍兴中立
永宁仓唐刺史李师悦增苹洲土建名曰永宁见师悦神道碑后更今名即省仓也嘉佑七年知州事鲍轲重修见旧图经淳熙八年知州事胡南逢重建参议萧德藻为记
军资库在昭庆门内旧架阁楼之东唐咸通十五年刺史张搏重建题梁见在中为受输厅厅北有泉宝楼上以受币帛下藏镪焉嘉佑中知州事张田重修徐仲谋为记遂刻石于库门
转取行都本局熟药货卖 【储米曰仓贮钱曰库茶盐曰场酒税曰务皆取诸民而资公家之用者也然取必有子古者有鳏寡孤独之养有穷困疾病之饩所以为惠也今郡之惠民者有四焉曰义仓以给贫寠乞丏之有籍者曰安济坊以养老疾病之无归者曰养遗弃小儿所以收婴孩妄弃之弗育者曰太平惠民局则转取行都本局之药以货焉虽以钱得之而药材分剂则可倚仗今故表而出之】
户部赡军酒库在子城东南
常平库在子城内
甲仗库在仪门内之东北隅嘉佑中知州事张田建有唐纪功碑述元和中辛秘击李锜功二石在焉 【统记云有库楼】 公使库在甲仗库北
都税务在霅溪南淳化中潘金庭记云宋朝平一六合泉货委积思所以息末崇本始命州县城市悉置商税务以为定式盖欲随其俗以便民也吴兴初以市物之直一万则税五百盖二十而取一岁入以二十万实为钱二万贯今征商五十而取一岁入则十倍而赢岂民物之富商贾之伙非曩时比乎
都酒务在骆驼桥东庆元闲知州事李景和重建屋百十八闲及筑周围墙
回易库附税务
抽解库附都税务
西仓在清源门内北岸临溪 【旧图经载云贮义仓米】 合同茶场旧经云在州衙今在清源门南岸
醋库在子城西南隅有旧厅三闲即古烟雨亭也
造船场嘉佑七年知州事鲍轲新创排岸司于苹洲东岸今附铜官庙
铁作院今附铜官庙
义仓令人户纳苗带纳义仓米储在西仓以□乞丏人之有籍者 【以收受老癃或病患无家可归者其屋同门异户男居左女处右颇为宽洁后废其地佃为民居其巷尚名养济院按唐会要会昌五年十一月动悲田养病坊缘僧尼还俗无人主持恐残病无以取给两京量给寺田振济诸州府七项至于十项合于本贯选老寿一人管当以充粥科人开元十七年有养病坊碑邵闰之撰见金石录今乞丏人所居犹呼悲田坊未详其处】 绍兴三年知州事王回复置在奉胜门内霸王庙旁为屋二十七楹号利济院即慈感旧名也拨置田亩岁收租养赡差僧行各一名主管收支 【绍兴三年王检正任内牒委教授根括孤病贫乏老病之人于城北霸王庙侧建屋存养拨置田亩岁收租米二百九十石养赡差僧行各一名主掌收支簿书月给钱五百文米六斗见管老幼四十来名庆元中通判曾筑积三岁圭租置田六十四亩有奇岁收租米三十三石足付院添助养赡田之步亩契书刻之于石】 散收养遗弃小儿钱米所旧在州学齐馆厅西隆兴二年知州事郑作肃以遇岁歉贫民有生子不举弃之道路者募乳妪收养之月给米一石七岁而止续又命医二人治其疾病条事目立石于学教授董其事 【收养遗弃婴儿事自湖州知通判厅访闻本州岛贫民生男女或有不能养即于是夜人静之候遗弃在寺院观门廊及仪凤骆驼两桥内至晓冻饿死亡灾伤年分光甚郡中曾有长者遇夜策杖亲至诸处收养存活甚多近岁无人接之举行遂至枉坏性命深可怜愍今措置下项事目立石于学庶几永久可以施行一请州学教授专切提点应于事件一合于都副孔目官六名内指差两名营干及轮流躬亲寻访遇有上件遗弃婴儿实时依后项收养仍置籍拘上如所差人出职杂役即仰于六名内别申明接续管干一合于责厢巡知委常切常巡察知本地分内有遗弃婴儿即时报所委人吏收取其厢巡每报到有遗弃婴儿一名支给钱百文其钱亦仰所委人吏具状申州支给并出榜晓谕诸色人如遇有遗弃婴儿实时径于州学教授所取覆教授收取赴州亦支上件赏钱一合预行劝谕有乳之家十人每名先支与钱一贯文作给儿钱后有收到遗弃男女付之乳养每名别给钱一贯文米五斗候养给一月更支米一石置历请至七岁勿给仍令乳母每月抱所乳婴儿赴州呈验讫即行走请行米其乳母所养婴儿候年至七岁勿给月米若乳母愿收养为自己男女者听一候收养遗弃婴儿将及小人每添劝谕有乳母之家准备乳常令有乳母空闲等待乳养一所养遗弃婴儿如有民户愿取为义子孙收养者许其具状陈乞当议给付一合支钱于公使库支米于本州岛收籴单粮出剩米内支给数内依条支义仓米一百续又契勘所养遗弃小儿医药一节元失讲究自淳熙四年正月始中使府差委医官二员遇病治疗从公库依掌上等例月各给酒三(缶瓦)三大节各给碧酒五(缶瓦)以补药饵之费】 淳熙五年六月提举常平事张体仁行部捐米五百石付学添助收养又取在官闲田六百余亩使学岁收租以给焉 【见给事今郡学以钱收支涉嫌转属司法厅掌管颇失创置之本意】
乌程县
知县事厅事唐时建干宁三年令李蟾修本朝大中祥符闲令薛耀卿重修皆有记敕书楼在县中闲亦唐时建生明轩制锦堂桃露亭松桂堂清阁亭相国池并在廨内 【大历中令李晤生相国绅于县廨学弄之岁坠此池逾数刻若有物扶持而出既显邑人因名曰相国池见李蟾修廨舍记】
丞厅在县治东唐时本尉公仓厅 【至今厅有唐尉陆求修功仓厅碑】 咸通以来为主簿厅后置丞始为丞厅
主簿厅在县治南旧在丞厅后无定止绍兴中寓普宁院 【见续图经】 今在浮玉亭
尉厅唐尉功仓厅即今丞厅也 【按丞厅有唐文林郎尉陆求咸通中撰乌程县再修功仓厅壁记云县有三尉分辖六司是厅所在曰功曰仓唐主簿陆求书其后言功仓厅当时尉署之一也旧编云颜真卿放生池碑列诸县尉姓名或五六人而乌程县四人□升望记乌程县亦三人赵明诚言唐县尉不应如是之多盖不尝见唐志及此记也续图经云唐制上县尉二人户踰万者三人按颜公放生池碑阴列乌程县尉顾察薛希镐吕遥杨使唐升望碑大历中府陈褒撰尉亦三人唐新志上县尉二人又云武德元年改书佐曰县尉寻改曰正士县正四人七年正复曰尉开元上县万户以上增尉一人凡县有司功佐司食佐司户佐司兵佐司法佐司上佐灭祁县有司功上县有司户司法而已旧志正县尉二人司户司法佐各四人史各八人则所谓大曹者功仓之外有户兵法士也左史则尉分辖者也新旧志往往述开元任仕之制湖州为县五而开元管户七万余乌程县万户以上必矣宜其尉有三也大历中颜公所载之多者盖是时官制正冗滥有置同正员之类皆系阶云云按欧阳詹韩城县西尉厅壁记云县亦六曹尉二人一制有户土仓其署曰东厅一判兵法士其署曰西厅贞元十五年闲作也】 后徙在定安门外旧有水亭 【苏东坡有赋得长字韵诗】 靖康初尝徙入门内绍兴初复旧 乌墩镇税务在本镇每宇月合发一千七百七贯文经系本镇团纲起发赴州库 【旧图经云商税务一在县东南九十里】 上林坊 石渚坊 谢村坊 浔溪坊 旧馆坊 五浦坊 里山坊 丁遥坊 于塔坊 轧村坊 石桥坊 以上十一坊系民户买扑每月半纳坊名课钱 东迁坊系州郡自开卖 乌墩坊 妙嘉坊 前卢坊 虞涣坊 以上四坊系户部差官监造
归安县
知县厅事在子城东一里宣和四年县令钱耕重建 敕书楼在大门上 手诏亭在敕书楼前 溪光亭对敕书楼前临运河开禧二年邑宰郑昭先重修 县廨内有虚心堂今改曰敬临东轩今改曰弦歌岁寒堂今改曰拙斋拙斋之偏曰双桂堂 【邑宰王宁有秋夜赏桂诗曰秋风吹天香先着桂枝里更挹月露清芬馥唤睡起揽衣夜未央众喧不入耳有来蕊珠仙黄袂翠盖底岂无碧云腴为君一启齿醉卧金粟闲绝胜佩兰芷】
丞厅在县治南采苹桥东 【见县图经】 坠钗桥在内旧有武绡堂不知何人所建干道中添倅齐庆冑作记嘉泰中颓(土已)濡须王(木永)以俸重建其广高倍于旧又于堂相对刱蟾桂亭绕于荷池修竹其西曰来清轩廨宇焕然一新 【旧图经有县令主簿廨无丞廨乌程亦然盖国初各县未置丞耳】
主簿厅旧编云在子城东是置时自有廨舍与县相接县今在丞厅西白苹洲上淳熙乙未主簿喻(王□木)刱建
尉厅在迎春门外运河之南旧迎碧堂址也 【太守徐仲谋有诗】
内有水积楼后人改曰水云乡向池池中有舞台殊为胜境靖康中以兵入迎春门内绍兴十七年始复旧处今楼不存有亭仍曰水云乡舞台惟故址在焉
图经载场务一商税卖茶盐场在施渚镇惟税场 渚税务 【旧编云额五千二百八十五贯】 省仓常平义仓附州仓 省库常平库在县治 酒房七处 琏市坊 西吴坊 思溪坊 施渚坊 史吴坊 东林坊 长寿坊 【据县图经皆系置扑坊本县管催课名钱旧琏市西吴施渚三处系买扑东林思溪千金东吴并系户部差官监造酒息钱径经本部】
长兴县
邑治在县城内西北隅 敕书楼在子城上
知县厅事开宝六年建 【有天圣三年县令张合碑记在焉】 后经兵火绍兴五年令张琮重建 无讼堂在小厅 安安堂在宅堂后 吏隐堂在厅之西 含辉阁在厅后 共赋亭逍遥亭在后圃 玉方亭振彩亭在后圃池上 凉樾亭在子城北
丞厅在县城东南
主簿厅在丞厅东
尉厅在主簿厅东有顾曲堂积春亭直钓轩
监酒税厅在尉厅西南
武康县
知县厅在旧武康县余英溪北隋仁寿六年徙溪南唐广德元年袁晁作乱荡为丘墟二年复移治溪北建炎中更兵火又成煨烬绍兴二年县令锺燮始复营造 敕书楼在武康县中门锺燮建 手诏亭在武康县治前 衙门锺燮建淳熙二年知县蔡霖更造 东堂在武康县本尽心堂嘉佑三年县令王震建绍兴五年县令毛滂作新之 【毛东堂集所载诗词甚多】 绍兴初锺燮重建二十三年曾恺复加增葺 公生明轩在武康县厅事东锺燮建 岩桂堂在武康县东堂后 先春堂在武康县厅西淳熙三年知县丁大声于其北作双桂亭裛香阁下瞰花池 二柳亭在武康县圃 寒秀亭在武康县有古松毛滂有寒秀亭诗 钓鱼台在武康县圃东北池上毛滂叙云迭石为渔矶在北池上画舫斋在武康县圃西池中毛滂为斋名画舫庆元三年知县丁大声于此作亭名岁寒 清心堂在武康县西园池上锺燮定阳县春亭在武康县毛滂名有诗潜玉庵在武康县毛滂造有诗淳熙十二年知县程九万于庵叙石之上植松种竹作亭于其上名松桂林 【余英志云据毛泽民集县治有东园又有西园今堂宇所占地仅十分之三盖县旧无数教场绍兴初知县燮始析其东为阅武之所实毛滂今望远楼之旧址】
丞厅在武康县治东淳熙二年丞赵彦缙重修主簿厅在武康县丞厅东旧寓萧寺淳熙十二年主簿赵师诂始买民地刱建
尉厅在武康县丞厅西干道三年尉周粹中毁淫祠以其材重建 【毛泽民有尉圃观梅词】
监税廨在武康县簿厅之南淳熙十三年知县程九万筑僧外舍建
税务在武康县千秋桥西税亭庆元五年知县丁大声监税李留文重建 省仓常平仓在武康县治门外之西 省库常平库在武康县治门内东庑 赡军酒务在武康县千秋桥西南酒库旧系居民买扑干道七年始归之户部 下渚坊在武康县下渚名钱属本县拘催发纳 砂村在武康县砂村 上陌坊在武康县上陌系户部差官监造酒息钱径纳户部 教场在武康县治之东中有射亭 医院在武康县赡军酒库东知县丁大声奉漕檄置仿郡中居养院 漏泽园在武康县西乌回山密严寺之东
德清县
知县厅事宣和初县令赵嵎建郑知几为记 敕书楼在县门 手诏亭在县东前 松竹堂在大厅西旧名宜堂醉花堂芍药甚盛 浮疏堂梅花最多 纵云台在松竹堂后县令沈造同沈长卿陈祖安常觞咏于上取韩退之释峤孤云纵易今名刘一止为记刻石台上 山堂在纵云台西旧名秀远 四照亭尽见西面山 香风亭临荷花池 香雪亭酴(酉縻)甚盛
丞厅在县治东
主簿厅在丞厅西
尉厅在县厅东
监税厅在县西
下塘巡检在县南十八里在绍兴二十七年置管土军六十人隶临安府并本州岛
省仓在天宝桥南 省库常平库在县治内 酒库在县西南 教场在尉司前 【历阳张祁有记题其上云浩荡秋光里扁舟过德清楼台占山影鹅鸭乱滩声小饮经年别清歌一邑惊娟娟照人月还忆谢宣城】
安吉县
知县厅事绍兴十六年吕靖重建 敕书楼在安吉县中门 手诏亭在安吉县前 燕堂在厅事后 觅云亭四畔种花 清淑亭前种海棠 静凉亭前瞰大池三角亭旧在县治邑人俞退翁有春无四面花夜欠一檐雨之句
丞厅在安吉县门南
主簿厅在安吉县门西旧经云在县门南
尉厅在簿厅西旧经云在县门外
税官厅在酒务西
省仓常平仓并在县治东 省库常平库在县治内 酒税务在城隍庙北 醋库在城隍庙南 教场在尉司后
吴兴志卷九
宋谈钥撰
邮驿
州治
周有路室候馆汉有驿置国章通道皆有驿舍郡县主之凡使命往来及官吏以公事行者率给驿券又古者委积之意吴兴自昔号僻冷郡 【白乐天诗曰云溪殊冷僻】 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见东坡墨妙亭记名】 故旧图经统记诸书所载郡境馆驿已俱不存舣泊亭宇废改略尽每监司巡按或重客经从迎劳燕饯东于迎春亭南于濯缨亭西则寓于祥符寺至授馆惟白苹迭翠三汇双溪四亭废驿三 迎恩驿旧图经云在子城西南今废驿程给券尚以其名其地今为赡军酒库 西驿旧图经云在子城西北今废 集轩驿统记云在集芳亭亭在白苹洲为五亭之一今废统记又有平里驿今不在本州岛界
乌程县
旧图经载驿四所升山馆在县东二十四里东迁馆在县东四十里震泽馆在县东九十一里平望驿在县东一百三十里□云今废则其废久矣又平望今不在县界今管邮递如后 九里铺 横山铺 石头铺 里山铺 下黄铺 【南唐路也】 升山铺 东迁铺 横馆铺 浔溪铺 【东门路也】
归安县
长兴县
箬溪亭在尉南厅后改名按节 南浦亭在冲真观东 【以上在县治皆迎饯过客之所】 画溪亭在罨画溪 【今废】 五劝亭在回溪桥西南皇佑中县令许尊建 【今废】 木瓜堂在金砂泉上 枕流亭 自躬亭 忘归亭 金砂亭 【以上见统记云亭堂并废】 披云亭 仰高亭 镜会亭 【以上三亭见旧编云仰高亭在顾渚山顶披云亭在官山上镜会亭在啄木岭唐刺史于(由页)建取白居易寄贾常州崔湖州诗题其上】 广德铺 周渎铺 白羊铺 钮店铺 四安铺
武康县
远光亭在县东北一里后溪之上宾至馆焉宣和三年知县朱容建邑人刘士英记有石刻庆元六年知县丁大声改筑前轩俯流后寝临郊颇为整洁 【旧编云亭名取诗言远而有光华之义】 秀叙亭在县学之东旧名仁智毛滂改今名 【余英志载崇宁初陈公瓘来游留题及绍兴初张公祁留题绝句】 余英馆在县西南余英溪上 【毛滂诗云故国园林改遗亭壁户新垂虹一桥月来绣两堤春】 即沈约宗族所居之地馆南有双鸳沼 【旧编云旧尼寺基地张子野乐府之双鸳沼池水溶溶南北小桡通即此处】 今废基尚存 和丰亭在旧教场门前今废 【余英志云地当阎闾跨街结栋□邑民交易之地】 右亭馆四而废者二余英志云县设远光亭以待西北之客西秀叙亭则以待东南来者南溪涨塞舟楫不利故亭亦随废云 铺二 县下铺 砂村铺
德清县
成顾亭在天宝桥南前对吴羌山即孔愉放之所也今余不溪亦号溪 西亭在德清县西前临通衢后枕北流唐有诗云送客莫辞秋晚溪好处西关 邮铺四 香亭铺 导望铺 杨湾铺 宫巷铺
安吉县
升慈馆在县南旧名下升馆 安吉马驿在南门外 独松马驿在独松岭下 迎恩门官亭在县北 蒙泉在西山其上有亭水味甘冷俞退翁有井贵德不改蒙以养为功之句 得助亭在丞厅之右詹事沈枢有沽酒频留客围棋不计功之句 邮铺五 尹家铺 郎家铺 钮家铺 独松铺 西门铺
吴兴志卷十
宋谈钥撰
管镇
州治
统记云管镇二十四八所巳废名不复存见存而可纪者施渚大钱东林乌墩东迁巿山巡莫安吉长兴德清武康新巿四安梅溪水口合溪凡十有六统记作于景德初元年 【序云太岁甲辰当景德元年】 是当时所管之数巳损其三之一矣本朝熙丰闲王存修九域志所载止存其六乌程有乌墩归安有施渚安吉有梅溪长兴有四安水口德清有新巿余悉罢废后复废水口置和平今为镇六乌墩 施渚 梅溪 四安 新市 和平 【属长兴】 窃考镇戍置将起于后魏唐高祖常为金门镇将是也后齐以来列为四品制刺每五百人为上镇三百人为中不及三百人为下置将副掌捍御又置仓曹兵曹掌仓库戎器之类自藩镇势强镇参军将之权渐重宪宗时李锜反至令管下五郡镇将杀五郡太守辛秘等先能杀镇将然后能发兵而苏州刺史反为镇将所执即此可见自是之后以至五代为弊益甚兵权分裂聚敛无艺故兵主于镇将而财赋器甲则主于参军镇将又率用亲随烦苛刻剥无所不至民不聊生县官虽掌民事朿手委听而巳人至以长官为戏置镇繁多而每县又有镇者以此 【如安吉县有安吉镇德清县有德清镇他郡亦然如吴江县有吴江镇之类】 本朝平定诸国收藩镇权县之有兵者知县带都监或监押 【升朝官带都监今京以下带监押】 财赋则参丞贰诸镇省罢略尽所以存者特曰监镇主烟火兼征商至于离县稍远者则有巡检寨为万世良法
乌程县
唐至吴越县之镇戍多矣本朝景德中止管镇二曰乌墩曰大钱戍一曰平望 【见旧图经】 后平望拨入平江界熙宁中止存乌墩一镇 【见九域志】 今镇寨各一 乌墩镇在县东南九十里大钱巡检寨在县北十八里
归安县
长兴县
图经载镇四所四安在县西南九十里和平在县南五十四里水口在县北三十里合溪在县西北二十五里统记所载四安水口合溪之外又有长兴镇而九域志止有四安水口旧编止有四安和平各二镇而巳窃考长兴之废久矣图经又云合溪今废熙丰以后水口又废近者和平又废止存四安一镇今镇寨一四安镇在县西南九十里四安管界巡检寨在县南三十三里 【旧日吕山巡检寨在吕山】
武康县
德清县
安吉县
据旧图经云有镇二安吉镇在县北梅溪镇在县东北续据九域志云有梅溪一镇则安吉镇之废久矣今有镇寨各一 梅溪在县东北三十里 幽岭巡检寨在县南六十里
吴兴志卷十一
宋谈钥撰
学校
州治
府学在府治西一里唐初有孔子庙在霅溪南学附焉统记云郡初有孔子庙武德中李孝恭迁于霅溪南唐志高祖初制郡学县各置生员贞观四年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又旧图经孔子庙在子城南一百一十步州学亦曰在州城南一百一十步乃知祥符以前学附于庙
学置经学博士助教生员六十员 【唐志武德初郡置县学博士助教学生又日上郡学置生六十员湖为上郡】 天宝中州助教博士及学徒会食师资诏废惟留州补助教一人学生二人备春秋二社岁赋乡饮酒而已 【见旧图经】 大历五年刺史萧定加助教二人学生二十员后又废 【见旧图经】 本朝宝元二年知州事滕宗谅表请于朝建学今废处明年四月敕书至锡名州学仍锡田五夫六月学成重门广殿讲堂书阁斋舍庖湢皆具为屋百二十楹张方平为记蔡襄大书勒石石曼卿又书敕建州学额揭于仪门延安定胡瑗主学四方之士云集受业学初为十八环建有亭曰观德时朝旨令赐第进士习射上亲阅于殿廷赏赐有差故郡置圃取孔子矍相之义
祠堂始立曰三先生祠安定胡瑗太守滕宗谅秘丞朱临也后教授赵临以枢密胡宿墓志言治湖郡时立祠于学教授沈揆以知州事鲍轲增置学田图形附焉曰五先生祠后又以知州事颜真卿苏轼王十朋豫其闲凡八人绍熙元年始以安定自为祠塑像于伦堂左偏其右为七贤祠 【见纪事学中有官书淳化二年二月敕赐九经共六十一卷他书莫知淳化年月岁久散失不全知州事张澈置书四百二十四卷又补写不全书合新旧书凡二百六十五部一千四百四十八卷司书掌之有籍以严出纳】
斋馆在学之左郡守释奠斋宿之所
赡学田记宝元闲建学朝旨赐田五百亩后以其田濒湖多潦岁入无几养士不给嘉佑七年知州事鲍轲闻秀州松杨泾有民讼田连年不决者官将两夺之乃贻书恳转运使贷钱六十万得之计七顷一十九亩有奇是岁秋成得租米三百二石田当沃壤无旱潦患其后又箱益僦屋缗钱岁入倍增岁久屋多摧毁田亦多湮没旧有经界宽剩田仅二顷隶岁崇德者绍兴中黠胥诡献为营田干道即庙旁用学廪售薛氏余氏地为之后七年罢舍法日就颓毁自是而后诏下兴贤莫有定所干道三年知州事王十朋率卿大夫出财重建为屋百十六楹状元张孝祥书额郡人大谏刘度为记司业芮烨书 【宣和五年后进士举与计偕者八百人时终场举人八百有三石刻在广化寺斋堂绍兴三十六年朝旨均诸郡皆额增二人后并流寓又增一人自是解发十一名而终场进士四五倍于宣和闲矣】 庆元六年知州事李景和又辟铜官庙后堂地添屋二十五闲别为一门以乡邦士子日盛旧屋窄狭每遇科举旋搭席屋且布有风雨沾湿之患又入院拥并有蹂践之虑故也
乌程县
唐初郡县皆有学本郡旧有孔子庙郡学在焉县学未闻也本朝崇宁中行三舍法县学在州学之东后附州学东偏池上又迁在斋馆东廊又迁在礼象阁东序□后复迁于池之东
归安县
崇宁中附学见续图经后附州学东偏池上后又移州学置斋馆西廊后在礼象阁下西序今复移池之东
长兴县
五年邑室闻人观国观时遵其父武经君颐遗命遣作大成殿先圣睟容及先师十哲像揭徽宗御书殿额郡之人萧德藻作记具载颠末命教堂在大成殿后博文约礼志道依仁四斋分列两庑书籍库在殿之东荣祭器库在殿之西荣斋馆在堂之东偏学长位在堂之西偏众职事位在门左右视郡庠具体而微视诸邑为胜有毛刘二先生祠堂在命教堂东偏毛即毛滂刘即邑人死节刘公士英也
德清县
旧学在德清县南一百二十步至圣文宣王殿在县学本朝旧有故相陈尧佐所撰碑康定元年命天下州学县建学遂因庙为之建炎中经兵火绍兴中县令杨锬重修有大成殿讲堂后有职事位两廊分四斋故参政沈与求撰记刻石淳熙中县令沈杞复加葺治额吴兴郡公李彦颖书
安吉县
故基不存绍兴初县令冯康始建今学后吕靖刱大成殿模刻徽宗皇帝御书榜在讲堂分四斋置赡学田二百亩学牌靖所书徐良能重修见续图经
吴兴志卷十二
宋谈钥撰
军营
州治
郡有军额以防卫不然也唐自中叶尾大不掉权归藩镇支郡之守兵赋亦得而专之至于五代偏方割据民被其毒惨矣太祖皇帝悉收天下之兵权归于朝廷选天下骁锐萃于京师以弱州郡之势太宗皇帝混一寰海遵守宏谟州之军营见于李宗谔图经者三所而已所曰屯驻曰崇节曰水军其后渐加增置今为营八
威果营在子城西南 【第六十三指挥元额四百人今管数足】 雄节在子城西北 【第十一指挥元额四千八百四十人今管数足】 全捷营在子城西 【第十九指挥元额四百人今管三百六十四人】 龙骑在牢城营 【元无额以杂记加役人拣充见管九十二人】 右禁军四 崇节营在子城北 【第十七指挥元额二百人今管三百二十九人第十八指挥元额三百人今管二百三十九人】 壮城营在子城西南 【元额三百人今管三百三人】 水军营在子城北 【开江第四指挥元额二百人今管一百六人】 牢城营在子城北 【元无额系杂记加役人见管一百九十四 指挥元额二百人】 右厢军四废营三屯驻营 【按旧图经云在子城西庐州宁海指挥元有额今无管其地已改充全捷营】 开江营 【旧图经有之旧经云名水军营】 马军营 【旧编云在骆驼桥北今废地为民居其基尚存】
教场在郡治西北厅宇熙八年知州事胡南逢重建榜曰正己亭
唐有射堂在白苹洲西贞元十六年刺史李词建堂五闲西北东西廊及厨亭共七十闲栋宇敞豁檐廊窈窕春秋二教及习射悉于此今废颜真卿有射堂记碑在墨妙亭
古迹
唐开元中李适之为湖州别驾南岘山有石觞可贮五斗酒适之每携其所亲友登山酣饮望帝乡时以一醉士民呼为李相石樽颜真卿及门生弟侄多携酒舣楫以游作李相石樽宴集联句叙云因积溜潀石嵌为樽形公注酒其中结宇环饮之处
吴孙皓父陵在乌程县之西陵山号为明陵相连卞山墨妙亭本朝熙宁闲孙觉曾建此亭东坡苏轼为记有云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吴兴自东晋以来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云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拊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记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从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闲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同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故安州在武康县唐志云李子通立安州后废
故东迁州在乌程县东四十一里舆地志云晋太康元年分乌程县东乡置隋平陈并入乌程
精舍禅院在归安县施渚清州刺史管叙舍宅为寺白乐天寄题诗云惯游山水住南州行尽天台及虎丘惟有上强精舍寺最堪游处未曾游夷坚志云壁闲有诗云昔作梁朝相今为普静神千年英魄在代代护僧人尧氏庙在尧巿皮日休茶□诗云今有尧氏庙
吴夫概王庙在吴兴
大帝庙在罗城内吴赤乌五年所建有碑
孟郊祠在武康县西一里即唐孟郊旧居
上下箬在州西溪上生箭箬南岸曰上箬北岸曰下箬二箬皆村名土人取下箬水酿酒醇美胜于云阳俗称下箬酒韦昭吴录云箬下酒有名又吴兴记云上箬下箬并出美酒白乐天诗云劳将下箬忘忧物寄与江城爱酒翁又刘梦得诗云鹦鹉杯中箬下春
陈高祖台在州西北三十里陈高祖微时垂钓之所其上有池名曰高祖磨剑池
陈高祖圣井在州东广惠院高祖初生井泉涌出家人汲以浴之后名圣井
晏子城在长兴西南一百二十里晏子乡吴地志云齐晏子娶吴王女筑此城
故长城县废城地理志云在长兴县东南之十八里晋太康中分乌程置长城县于富陂村
贡茶院在西四十五里唐贞元十七年刺史李词置以吉祥院东廊为院
吴夫概王城即长兴廊 【下缺】
佚题
原缺
墓 【在乌程县西北一十三里】 都廷侯吴建墓 【在乌程县东北一十七里】 齐宣城太守丘灵鞠墓 【在乌程县见颜真卿石柱记】 吏部尚书殷融墓 【旧经云在乌程县西南六十九里】 梁黄门侍郎丘迟墓 【在乌程县南十六里石柱记云中书侍郎】 历阳太守吴铄墓 【在乌程县西北五十九里】 陈五兵尚书康宗墓 【在乌程县西北十四里】 黄门侍郎康旦墓 【在乌程县北十八里】 原乡侯章道勇墓 【在乌程县南一百里】 中书舍人管斌墓 【在乌程县西南五十九里】 隋吴兴太守沈法兴墓 【在乌程县东南八十六里】 陈郡太守王法表墓 【在乌程县西南二十七里】 唐丞相李绅墓 【在乌程县甫里山干宁三年立墓碑】 本朝吏部郎中张先墓 【在乌程县卞山多宝寺西】 宗正卿姚舜仁墓 【在乌程县澄静乡赵村】 给事刘一止墓 【在乌程县澄静乡】 秀安僖王墓 【在乌程县菁山】 嗣秀王墓 【在乌程县菁山】 邢越王墓 【在乌程县华严山】 尚书左仆射沈该墓 【在乌程县后董】 右丞相葛邲墓 【在乌程县栅岭】 尚书左丞相叶梦得墓 【在乌程县卞山】 尚书右仆射朱胜非墓 【在乌程县澄静乡王村】
归安县
旧图经所载坟墓十有五悉与乌程并载又吴文帝明陵在县西北十一里吴超吴奋墓在县北四里钮淑墓在县西十三里潘尼墓在县北十里县界西至乌程县止一里其北至亦不三里帝颛顼冢在乌程之横山以上六墓不在县界明矣旧编止载四所程普墓在县东南十九里姚志墓在县南十□里丘珍孙墓在县南十八里是矣乃又载县北十里之潘尼墓则又自失今姑以旧经所载在县之东南者凡九所列于后虽未审其确然以地势考之则近之矣 吴九江太守姚渠墓 【在归安县南六十里】 大将军朱治墓 【在归安县南十二里统记作县北又见石柱记】 左大司马当阳侯施绩墓 【在归安县南十六里统记云六十里】 荡寇将军程普墓 【在归安县东南一十九里】 宋南郡太守丘道护墓 【在归安县南十八里】 御史中丞钮滔墓 【在归安县东南一十九里】 梁青史董知达墓 【在归安县南六十里】 泰州刺史姚志墓 【在归安县南十四里旧编云吴无泰州统记云在州南郭外十四里】 宣城太守丘珍孙墓 【在归安县南十八里旧编云吴元宣城盖旧经所书年多舛错未必二人为吴人也】
长兴县
陈瑞陵 【在长兴县治西北五里陈景帝陵高祖之父也按陈高祖记追尊皇考日景皇帝尊景帝陵曰瑞陵】 嘉陵 【在长兴县北五里陈高皇后钱氏陵高祖之前夫人也按陈高祖记尊前夫人钱氏为昭皇后陵日嘉陵统纪以为高祖追尊皇妣钱氏为昭皇后旧编承伪以为高祖母钱氏非也】 明陵 【在长兴县西北五里文帝父始兴昭烈王陵高祖兄也】 寿陵 【在长兴县下箬寺西齐太常卿陈道巨之墓高祖之祖也陵西南有小渍曰石人溇以石人仆其下也释皎然下箬寺诗曰碑残飞南岭井医渚龙宅坏寺邻寿陵古坛留砌石】 汉祠部郎钱敞墓 【在长兴县雉山西南彭祖四十五代孙墓柱题名汉祠部郎钱府君之神道】 旗门博士沈洙墓 【在武康县北二十五里】 司徒左长史沈子春墓 【在武康县北二十里西阳山】 陈尚书左丞沈不害墓 【在武康县北三十里】 庐陵王长史沈觌墓 【在武康县北十五里统记云在吴头山余英志旧编地阙】 吏部尚书姚察墓 【在武康县南三里】 积射将军沈绍墓 【在武康县凤凰山】 辅国大将军戴洫墓 【在武康县北六里】 蜀王司马姚最墓 【在武康县石城山】 后周开府仪同三司姚僧垣墓 【在武康县南三里】 唐秘书少监姚思聪墓 【在武康县南三里右坟墓自汉至唐凡三十所统记旧编余英志各载二十九所统记无沈不害旧编余英志不载沈景故耳统记姚恢皓信墓云碑碣见存而余英志云皆丘垄不存见统表识者统记作于景德历二百余年存者亦复湮没可胜叹哉】 本朝朝议大夫刘士英衣冠墓 【公死节在武康县北十五里马鞍山】 直秘阁鄂岳安抚使成无玷墓 【在武康县北十五里烟坞村】 和王杨存中墓 【在武康县东三十里禺山上】 参政知事文安郡侯施巨墓 【在武康县北二十五里荆子山石四所余英志所载】
德清县
后汉述善侯沈戎墓 【在德清县东二十三里金鹅山戎初过江居吴兴乌程县余不乡永仁里则此地也】 尚书令沈礼墓 【在德清县】 荆州刺史沈彦墓 【在德清县】 河门相沈景墓 【以上并在德清县金鹅山后汉书各有列传】 梁吏部尚书特进沈约墓 【在德清县东五十八里】 陈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沈恪墓 【在德清县北十五里】 齐征士沈麟士墓 【在德清县南吴羌山下】 大中大夫朱安期墓 【在德清县东南新巿镇】 晋镇国大将军朱泗墓 【在德清县东南新市镇】 骠骑将军余不亭侯孔愉墓 【在德清县西南城山下】
安吉县
后汉骠骑将军万豪墓 【在安吉县南五十五里】 吴扬州别驾偏将军朱纪墓 【在安吉县西八里】 晋黄门侍郎万先墓 【在安吉县北十里】 晋高僧昙法师两生墓 【在安吉县东北二十里昙师姓康前弘觉法师与姚苌讲法华后生为昙谛居县昆山寺两生葬于此地】
吴兴志卷十三
宋谈钥撰
宫室
销暑楼在谯门东唐贞元十五年李词建有诗四韵给事中韦某等诗六首开成中刺史杨汉公重修毕工在中秋日有诗四首大中闲刺史苏时有销暑楼八韵杜牧顾况亦有诗
会景楼在清风之下销暑之上旧未有名治平中知州事徐仲谋以为高下得所景物群会取今名有记
清风楼在会景楼东贞元十三年刺史王浦重建宏壮于旧见统记上有张文规诗云清风楼下草初出明月峡中茶始生谓此也徐仲谋诗曰郡城重迭耸危楼最爱清风景物优说者谓此楼与销暑会景栋宇相接如修廊盛暑无畏日而清风常有因得名
卞苍楼在子城北本名天王楼有毘沙门天王在焉曰卞苍者取徐陵碑高卞苍苍为义
右四楼并建郡圃徐仲谋会景楼记曰吴兴郡环子城有十楼除消暑清风会景卞苍见存外余并不存清风销暑二楼溪山环列俯视万井为一郡登览胜地自唐杨汉公再葺至后元佑吕温卿复增辟今又百三十有余年岁月悠久清风虽敧侧尚可支惟销暑风雨摧剥榱栋已腐嘉定癸未郡守宋济即故址累土为台撤而新之规模宏敞与清风会景并加葺治稍复旧贯
明月楼在子城西南隅知州事徐仲谋会景楼记云由台门而西至明月楼建已久矣自谯门火止存旧址旧编载唐人范传正正月十五夜翫月诗有风凄城上楼月满庾公楼夕照下西楼之句指言此楼盖杨汉公八月十五日夜销暑楼翫月有人在虚空月在溪溪上玉楼楼上月沈城上十楼未有确据也又云旧传郡治大厅居中谯门翼其前卞苍拥其后清风会景销暑蜿蜒于左有青龙象明月一楼独峙西南隅为虎踞之形合阴阳家之说
赏春楼 望阙楼 翫景楼 映溪楼 照霞楼并开成中造在子城上及四隅今无可考或云今清风明月等楼或易旧名未可知也外又有三楼亦废
韵海楼唐大历七年刺史颜真卿建真卿在郡着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因以为名今废 【见旧经编】
镇湖楼徐仲谋诗云湖上风涛或泛浮城南因立镇湖楼今不存 【见旧编】
鱼脯楼旧编云在仪凤桥南堍东首岁贡鱼脯就此楼修制楼屋至今雄壮析为民居今有鱼楼界尚存旧名镇云楼旧扁曰销暑销暑与清风会景为三楼鼎峙于子城之东南隅旧编郡治谯门翼前卞苍拥后而三楼蜿蜒于左有青龙象为郡伟观宝庆丁亥秋飓风楼俱壤淳佑壬子知州事高衡孙营旧址建二楼销暑改曰镇霅清风为复阁仍旧名而更为东西乡曩之会景楼则为修廊使相联属二楼虽因唐旧而规模宏丽则远过之镇霅取义关系于形势尤重而有体郡人陈振孙为之记
六客堂在湖州府郡圃中熙宁中知州事李常作六客词元佑中知州事张询复为六客之集作六客词序曰昔李公择为此郡张子野刘孝叔在焉而杨元素苏子瞻陈令举过之会于碧澜堂子野作六客词传于四方今仆守是郡子瞻与曹子方刘景文苏伯固张秉道来过与仆为六而向之六客独子瞻在复继前作子野为前六客词子瞻为后六客词与赓和篇并刻墨妙亭后人歆艳遂以名堂
逍遥堂在六客堂右知州事唐询重建徐仲谋诗曰安寝有时延皓月闭门无处不清风栋宇甲于郡圃
熙堂在逍遥堂北嘉定三年知州事魏大中修易名思政四年知州杨长孺改浙西道院
四贤堂在镇霅楼之下知州高衡孙因建楼即楼北虚地为小圃立四贤祠于堂所以景仰先哲垂训后来也四贤乃内史王公太傅谢公忠烈颜公文忠苏公皆郡之贤守云
碧澜堂在子城南一百步霅溪之西岸唐大中四年刺史杜牧建中和五年刺史孙储记云牧去后郡人望所建碧澜堂若视甘棠本朝漕使陈尧佐张逸俱有诗及他篇咏刻石墨妙亭庆历八年知州事唐询修绍兴十年知州事萧振重修干道初居民遗火延燎知州事王时升重建人谓不如旧制宏壮岁久复不葺嘉定三年知州事魏大中重修且即堂后增刱水阁榜为水晶胜境
水堂在汀风阁北旧编云旧名南堂 【梁太守柳恽与主簿吴均常赋诗故均有夜发南塘诗唐大历中刺史裴清重修改今名刺史颜真卿有水堂送文士诗刺史张文规有水堂晚眺诗堂北有迎恩驿建炎中郡增置此较务遂并汀风阁与驿为之也】 今亦为赡军等酒库苕溪馆旧图经曰嘉佑二年知州事杨纮建今为转运提刑司 按苕溪在仪凤桥故旧编云在湖州府子城西南亦不详所
霅溪馆统记云在府南二百步本名白苹馆旧编云在白苹洲西南梁太守萧琛置唐开元二十四年刺史韦明(昜□)改为开政馆大历元年刺史颜真卿改今名以其临霅溪也刺史杜牧之有得替后移居霅溪馆诗四韵自洲为仓县废其址即今双溪亭统记以为钱氏改为碧澜堂误也城外又有谢堂馆在谢塘见谢塘下
升仙馆在府城东一十八里正元十年刺史于(由页)置
东迁馆在府东四十里本名太湖馆开元二十九年刺史张景遵置大历九年刺史颜真卿易今名以其在晋东迁县故地也正元十年刺史于(由页)以其近升仙馆移向东二十里严村置之
震泽馆在德清县东九十里开元二十九年刺史张景遵置取震泽名
余不馆在德清县南二百步唐天授二年置以临余不溪也近市亭山并废
汀风阁在碧澜堂北统记云在府南一百步或使命至泊于此今为赡军酒库
苑囿
都有苑囿所以为郡侯燕衎邦人游息之地也士大夫从官自公鞅掌之余亦欲舒豫乃人之至情方春百卉敷腴居人士女竞出游赏亦四方风土所同也故郡必有苑囿与民同乐囿为亭观又欲使燕者(款去士改木)行者憩也故亭堂楼台之在园囿者宜附见焉吴兴山水清远城据其会骚人墨客状其景者曰水晶宫曰水云乡曰极乐城杨汉公诗曰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景佑中王惟正送叶参知乡郡诗曰云溪水云乡元佑中知州事林希因上地图诗云绕郭芙蕖拍岸平花深荡桨不闻声万家笑语荷香里知是人闲极乐城一城之内触处见山 【洛阳民居见山出见山钱】 触处可以引溪流故凡为苑囿必景物幽雅虽近巿如在云岩江村所以为贵也唐开成中白苹洲有三园钱氏时清源门内有芳菲园宋宝元中定安门内有南园今者是园废为庾廪矣为居宅矣为招提矣园之亭馆自白苹外俱不可见乡老寓公多为芳圃亭宇相望沼沚旁联花木蓊茂游者争眩物故不能两盛也城北旧有俞安抚园向安抚园今有赵太师园叶左司园城南旧有沈尚书园今有万侍郎南园月河有莫郎中园其它未易悉数郡圃在郡治之后
亭
清樾亭在墨妙亭南今废
墨妙亭在清樾亭北熙宁中知州事孙觉建苏轼记云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取以实之又有诗一时名公相继有作旧刻不存蒋璨复书于石嘉定四年知州事魏大中重建
芳菲亭在墨妙亭之前
快哉亭在子城上东北隅
挽翠亭旧在子城东北角庆元六年知州事李景和重修于六客堂北
八角亭唐大历中刺史颜真卿始翦榛棘疏溪流以建茅亭亦颜公建书柳恽江南曲于上后杨汉公作五亭有记因列茅亭及旧址于碑
迎春亭在东门内唐刺史杜牧造孙储白苹亭记云杜公遗爱所建迎春亭郡人视之犹甘棠后尝改为驿今复亭名
濯缨亭在南门内绍兴初知州事朱胜非建瞰余不溪清水故以濯缨为名
白苹亭在白苹洲北唐正元中建后刺史杨汉公重葺白居易记曰以其架大汉跨长洲者谓之白苹亭苹洲诸亭自筑仓后惟此独存绍兴中郡以假寓公遂致废坏庆元六年知州事李景和重建殿中侍御史陈谠书额又修石桥及桥亭廊庑又于亭相对创后屋三闲丹(舟□)一新复还旧观
迭翠亭在白苹亭北小桥之外临水面南山一带故名迭翠庆元六年知州事李景和重修知州赵师夔书额双溪亭在洲西南即霅溪馆旧址以二水名淳熙二年知州事赵师夔修
三汇亭在迭翠亭北以众溪所会名亭以为公廨者二会溪亭在白苹亭北近运河水会霅溪处故名今为归安主簿廨舍干道中主簿沈与求请建
浮玉亭在乌程县南临苕溪旧扁按颜鲁公集有柳恽西亭记云湖州乌程县南水亭即柳恽西亭也又引吴均入东记云恽为郡起西亭毘山二亭悉有诗又引陆羽图记云西亭在城西南二里乌程县南六十步跨苕溪为之天监十六年所建以其在郡治西故名或曰即柳恽亭也恽初作亭尝与吴均赋诗后尝名霅水堂唐隋州刺史刘长卿有题乌程李明府霅水堂诗又名水楼监察御史皇甫曾有乌程水楼留别诗本朝天圣中县令方仲弓重修以亭临苕溪水来自浮玉山故易今名判官郑戬为记今为乌程主簿廨舍
东亭统记云在东门外三里临荻塘
西亭在西门外临溪恽有造西亭诗五韵旧为迎送客处今不存
舣舟亭在白苹馆北旧经云临霅溪
烟雨亭在府西南八十六步旧图经云唐乌程令李何建亭宇并敞棚六闲咸通五年刺史姜源重再修自为烟雨亭记今醋库即遗址
四水亭在安定门内马公桥南宣和中知州事葛胜仲建今废
六客亭在郡圃中元佑中张询复作后序曰昔李公择为此郡张子野刘孝叔在焉而杨元苏子瞻陈令举过之会于碧澜堂子野作六客词传于四方今仆守是邦子瞻与曹子方刘景文苏伯固张秉道来过与仆为六而向之六客独子瞻在复继前作子野为前六客词而子瞻为后六客词
岁寒台倚子城东壁旁有古松系郡圃经游之所
毘山亭在毘山梁吴兴太守柳恽所创恽与郡主簿吴均有毘山亭赠答诗今废
祠庙
州治
古者法施于民以劳定国以死勤事御大菑捍大患者系祀典郡邑之闲亦有阴佑一方英灵赫着受封额于朝廷垂声华于竹帛者各庙食于其地尸而祝之孰曰非宜非此族也而舞巫觋列牲酒谓之淫祀吴兴风俗人每以尚淫祀言今考据图经统记旧编所载详核事始着之于后 子不语怪而统记载防风庙巨人垂足蒋帝庙飞蝗入耳铜官庙巫卧高柯梓庙华乌啄令目语尤怪诞盖郡邑有祠所以为民水旱疾疫之祷其系祀典载图志阴佑斯土庙食岁久者固不可废正不必援神怪以诗诬于无知之甿也今故存其事而刊其词城隍庙所在州县皆有之莫详事始唐杜牧为黄州刺史有祭城隍庙祈雨文二首则郡之有是祀其来久矣州旧有庙绍兴十八年知州事赵叔岑重建庙宇装饰殊严整
吴文皇帝庙在仪凤桥南本名吴太子和庙在州西陵旁皓嗣位后别刱于今处隋季庙毁唐初重立以和曾封南阳王曰孙王庙大历十年刺史颜真卿以尝追尊立庙改为吴文皇帝庙大和八年敬所重修有碑胡季良撰 旧图经云吴赤乌五年建续图经云皓嗣位始刱祠今处庙之建安得在孙权时赤乌年诬也 统记云在州南一里五十步括地志云乌程县南有吴太子和庙初在州西山陵侧庙高一丈二尺周回二百一十步耆老以其县有文皇帝陵又孙皓尝封乌程侯乃于今处别刱祠宇旧编云太子和以罪废居故鄣死永安元年皓封乌程县侯始创祠于骆驼桥东荻塘上及嗣位追尊帝号移置今处皓尝遣使至庙下迎其神主来建业仪物甚缛庙有碑按吴志孙和赤乌元年立为太子后以谗闲徙故鄣大元二年封南阳王遣之长沙权薨和徙新都赐死孙休立封子皓为乌程侯始自新都之本国皓即祚追谥文皇帝改葬明陵宝鼎二年遣孟仁等以灵舆法驾迎神于明陵旧编所载亦未详审 郭尚书庙神讳璞晋元帝时为尚书郎旧传城之初立璞相视阴阳俾无兵革患故得血食女预其议因以从祀旧祠在临湖门外至国朝端拱中知州事郑建始建置今处有记存续图经云以晋史考之郭于吴兴无功绩旧传迁城置郡在宝鼎元年璞当晋惠怀后避地东南事不相类故郑记但述其文学迁城事辨详见城池下
忠烈庙绍兴三年敕赐庙额神即唐颜鲁公真卿也公大历闲为刺史遗迹不一见郡守事迹下忠烈言行犹可想见嘉佑中郡人建神祠通判章衡遂塑鲁公像于中其后知州事张田增葺给事元绛宓学王琪俱有诗刻又移公所书千禄字碑放生池碑项王碑射堂碑列于两庑后又附以乞米等帖宣和中知州事葛胜仲临池建堂牓曰怀忠绍兴初知州事汪藻以事上于朝始赐今额仍新庙貌干道四年郡人以赵子璘祠附于右淳熙九年又以苏轼祠附焉二公皆旧为刺史苏公之忠国赵公之捍城亦邦人所仰云
灵佑庙在子城北宣和中敕赐庙额封神昭应侯神姓曹讳清乌程人父尝杀人系狱自诬手刃代受重辟既殁殊显灵异有祈辄应初寓祀于灵济祠宣和初盗起清溪犯歙及杭近郊复有陆盗千余人且及城下知州事王倚见神于梦已而守城者夜睹异人冠服华侈往来雉堞闲转相告语知神阴助贼平州主其事遂有封额之赐及度地建庙为屋七十楹郡人刘焘为记并书碑在庙庙有井遇岁大疫饮者辄渐愈
灵济庙在子城西北报恩观之右广德祠山张王也有敕赐庙额累封王爵王后汉人初居郡之白鹤山唐颜真卿碑载其事干宁中邑人避宣城乱寓居卞山立草堂祀神时李师悦为守梦神丏授馆乃建祠于卞山之隅 显灵集云王讳潡姓张后汉时人初居苕溪之白鹤山注云其事见湖州碑大历九年刺史颜真卿书重立徐浩题额碑载新室之乱野火隳其祠本朝大观丁亥岁知广德军张竞辰得之摭其残缺之余刻石于庙今旧碑不复存又载湖州刺史李师悦记云授馆事又统记云旧传王之柳赵二姬实白鹤山之人建中靖国初知州事徐铎始创今庙为屋三十四楹曰行庙有碑□络撰 碑在庙额题为行庙以卞山下有庙也今下山庙废定安门外又创别祠
德贶庙在吴文皇帝庙之左崇宁初敕赐庙额神姓沈讳约宋时人沈为吴兴着姓约在宋以文名官至左仆射特进俗号吴兴地主不详创庙之始
西楚霸王庙在北二里旧项王庙在子城西北内隅以其地为项王故城也自后汉以来有之宋永初中废统记云子城内地为项籍故城有古项王庙以永初二年中废后又兴庙于楚帝寺又云当后汉吴晋时有二庙一在卞山一在子城内宋永初二年并废寻以其灵验置于州北二里今项王寺也旧图经云在乌程县东北四里南齐书曰李安人为吴兴太守旧方伯到郡者皆杀轭下牛祭项籍神然后方上安人不信牛无故自死埋于庙侧号李公牛冢梁典云萧琛为吴兴太守栘神归庙事见郡守事迹下 陈高祖永定二年于旧庙西北一里更立新庙遣中书舍人韦鼎册拜神为楚帝唐颜真卿于碑阴述王与叔父梁避仇吴中盖今湖州也灵应事迹颇多陆羽图经亦具载南史临汝侯萧猷为太守与楚王神交饮至一斛每酬祀尽欢猷醉神形亦有酒色祈祷必从后为益州刺史齐苟儿反众十万攻州城猷兵粮俱尽乃遥祷请救是日田父有逢二骑衣铁从东方来俄有数百骑如风一骑过请饮田父问为谁曰吴兴楚王来救临汝侯当此时庙中祈请无验十余日乃见侍卫土偶皆泥湿如汗者又统记载唐狄仁杰承制应天下神庙非典礼者悉除父老以项王庙为请仁杰试斋宿于庙中夜见伟人曰吾西楚霸王也自国家起义兵及征辽吾常以阴兵佐之今以功获焚柰何仁杰许其完葺至晓以牢酒祭奠其庙至今存
通灵王庙在甘棠桥与桥相直旧谓之铜官山赵监庙 【见旧图经统记今俗呼铜官庙】 汉吴王令监督胥靡凿山采铜不忍虐用其民山覆而死因以立庙 【吴兴录顾野王舆地志及寰宇记皆不载其名】 唐同光中敕封为通灵王清泰二年加封福善
保仁王庙本在武康县铜官山今庙国初第曰廨宇 【统记云武康铜官山有庙州东南亦有廨宇见存】 元符元年知州事丰稷重修郡人姚舜仁撰记题曰重修通灵王庙记云
苏将军庙在临湖门内郭尚书庙碑云移置苏骠骑堂之上庙之置久矣按南史宋封苏侯神为骠骑将军神即苏侯 【续图经云所载经及郡人曾于此庙独见于郑建所述郭尚书庙碑故老相传此郡人当是苏峻然峻本张掖人尝寇江南□□□建康自为骠骑领军将军而初不及此竟置神像亦有依凭者耶今按南史文帝诸子邵传劭排凤正辇迎蒋神侯像于宫内乞恩拜为大司焉封王苏侯为骠骑将军使南平王铄为祝文今庙在武康则苏侯有庙在城下事相类也特建之由续图经之言未尝考此又苏峻起兵蒋侯事见武康蒋侯庙下况峻自为骠骑神信为苏峻但事涉怪谬不足载】
防风氏祠在郭尚书苏将军庙之闲庙在封禺山城下亦为小祠旧传宁化寺防置之宅也见统记
乌程县
项王庙在县东北四里唐天佑四年建即卞山下祠也今废见旧图经
灵佑庙在西阳即昭应侯所居也州城又有庙 【详见郡庙下】 徐孺子庙在孺山 【见孺山下】
李靖庙在古山 【旧编云有唐吴道古碑在庙】 有赐额及碑志可考
沈将军庙在乌程县升山神讳清唐婺州剌史大历中李希烈陷汴州浙东西观察使韩滉使勒嘉兴子弟四百人翼于润州交点土众发自升山逐逆党至汴口力战而死诏赠卫尉少卿兼左金吾卫将军即发军之地置祠光启三年再新庙貌有记具载其事 【按唐史宪宗时李希烈反韩滉为浙江东西观察使希烈陷汴州滉遣裨将王栖耀李长荣柏良器以劲卒万人进讨次睢阳破之】
显利侯庙在卞山山之巅有龙池麓有龙洞熙宁四年大水明年春复苦雨知州事孙觉祷焉应期雨止年遂有秋明年始建祠七年春不雨知州事常祷于祠下须臾即雨秘丞朱临记其事元丰三年敕封显利侯
乌将军庙在乌墩镇一名乌戍将军唐乌重胤之族子史失其名李锜反将军与之战死葬于镇之普静寺遂庙食于此前有大池方十余亩多鼋人不敢捕 【见旧编而续图经乃云乌氏自秦著名今以名镇则将军血食于此久矣第年代(帛系)远图志缺逸不可考按唐史乌重胤河东将军承玭于宪宗时擢河阳节度使又宪宗即位李锜反令管内镇将杀常苏湖等五州刺史辛秘杀镇将进讨辛秘立功事有石刻在军资库及将吏姓名当考】
归安县
按本县图经城内外祠庙七所在城有苏将军西楚王郭尚书通灵王颜鲁公六所见郡志又有阜俗安誾王及城外有功善王不知创建之由
东岳行祠三一在射村一在东林一在琏市 【旧编有言城王庙在思溪俗传为言偃史记言偃吴人九域志平江有言偃宅但以偃为言城语殊鄙俚有东林土地庙记系是唐人所作及横洋土地庙文编修沈瀛所撰内云唐裴节使求立寨以屯师旅故谓之射村语不知其何所考稽】 一在长兴县西门外五峰山绍兴十年 【见旧编】
吴文皇帝庙及东岳行祠三今惟射村琏市二岳祠在余三处皆废今复以旧志之不载者附录于编 东林土地庙在归安县旧志不载其详 【按庙碑神姓许陈辛三姓相为昆弟此庙之立已近千载则神之庙食远矣旧基在山北有灵乌衔鼓于山之南庙遂迁焉建炎四年金人渡江所至屠戮游骑距庙十八里居人震恐祈祷于神贼无故自遯会有传者云贼见旗帜亘数里谓有大军故去人以神威灵潜却之绍兴初侍郎李宜白于朝封灵应侯元仍其旧】
石冢广陵侯庙旧志所无据庙中碑文载之 【按宋礼部尚书文及翁记神姓陆名圭世为昭庆都人生于宋熙宁闲幼时勇猛神异以祖泽补右爵两调为洄州真州兵马都监宣和中大歉发粟振饥存活百万计适方腊弄兵东南大震军帅调公驻浙江进严濑与贼战数合贼败绩而遁师还钱塘以卒遂为潮神绍兴闲海涛冲激江岸民不遑安神役阴兵治之潮势遂平嘉定闲夏飞蝗蔽天神见云端驱之蝗不为害淳佑闲钱塘江复大决有司随筑随(土已)神与三女扬旗空中浮石江面以显其天堤赖以成浙西帅臣徐(上□下木)实董斯役以其事闻于朝乃□额曰协顺封其爵曰广陵封三女为夫人立庙是邦地曰石冢生英灵殁昭不可掩环千里之地家视而乡祀奚啻子若孙之与祖祢所以盖覆斯民历千载弥一日炳乎不可诬也朝廷颁爵命案庙貌于礼实宜水旱疾疫有祷辄应】
吴兴志吴文皇帝庙在中泾即太子和别庙也
长兴县
吴夫概王庙在东南一里 【吴兴记云吴王阖闾使其弟夫概筑城于此又一所在洛坞图经作吴王棠溪氏庙】
汉钱卿庙在西北四里旧图经云彭祖四十六代孙钱卿名朔字幼子建武中为黄门侍郎代郡太守卒有灵永平七年立庙于柯里村置吏十人供其洒扫唐贞观元年重修
陈圣子庙在县东九里旧图经云陈武帝微时行息一枫木下忽见一人云子当富有天下及武帝即位不知其人所在乃于枫木边立庙享之名曰圣之子其庙唐末犹存
尧氏庙在尧氏山下皮日休茶诗注云有尧氏庙及羿后庙在顾渚山口
谢太傅庙在县南三鸦冈庙前即其墓有治平四年知县事吴涛修庙碑
斫射神庙在顾渚唐张文规庙记云斫射神图籍所不载会昌二年予入山修贡先遣押衙祭以酒脯及到山茶芽若抽泉水若倾因建祠宇系之祝祠贡茶院面虎头岩后曰顾渚右斫射左悬曰
渔陂王庙在县西南包山旧经云吴夫概养鱼于此故号渔陂王庙
五酉季王庙在合溪镇贤良祝鉴为记以为五酉有吴之伪季王季札也
武康县
防风氏庙在武康邑境有二其一在县东二里地名清穆一在封禺二山之闲风渚湖上 【统记云庙在封禺二山闲征异记云晋元康初中夜见有人坐武康县楼上身长数丈垂膝至地县令会稽贺循知之曰此地本防风氏之国其防风氏之神乎遂立庙于县之东□钱氏封为灵德王号灵德庙有石刻存】
渊德庙在响应山下碧玉潭侧潭水奫澄神龙居之唐元和八年县令刘汭祷雨有验始载祀典本朝元符元年邑人大旱县令毛滂驰祷未出山而雨自是有请必应刺史蒋之干遣乌程簿祷雪即如所请以其事闻敕赐今额建中靖国元年邑人相与立祠宇毛滂有记刻石在庙干道三年知县张端友重建
蒋灵帝庙在县前溪南汉末蒋子文之神也吴立庙于钟山不详此邑创庙之自 【统记云蒋帝庙神姓蒋字子文广陵人汉末为秣陵尉孙权时有人昼行于钟山遇子文朱衣白马谓曰为我报吴王为我立庙于此吴王闻之为立庙于钟山南封为蒋侯因改钟山为蒋山晋苏峻之乱晋师祈之封为王齐东昏侯封为帝】
铜官赵监庙在县西北十五里铜官山吴兴记云昔汉末吴王濞凿山采铜监姓赵遇山崩压死记以为神因为立庙水旱必祷公私皆有凭验后唐同光中敕封通灵王至清泰二年封福善保仁王 【州东南亦有廨宇】
梓华庙在武康县黄陇山 【统记载宣验记云庙本在钱塘为钱塘令盛凝所焚遂移祠于此】
沈尚书庙在县南一里尚书沈伯仪也 【统记云沈伯仪武康人有儒学解褐授太子文学国子祭酒】
樊将军庙在县南上百步地号樊宅汉舞阳侯樊哙是也 【余英志云樊哙少失父从母嫁沛中遂为沛人今其地有古井见物怪人不敢汲】
陈许二侯庙在县东北隅吴越钱氏时建祀典失其名 【旧编云二王庙故老相传为陈许二王庙云】
岳帝庙在县西北隅崇福里元符三年建
灵济庙在县治东北清风里淳熙十二年建
九沈庙在沈壁山号九沈公 【旧编云沈氏初徙居山下兄弟九人山有峰顶各立一庙】
旌忠庙在杨村干道初枢密杨倓为父请于朝赐今额郭先生祠堂在武康县北十五里郭林村即晋郭文也文河内轵人晋中原之乱避地江南步担入吴兴余杭 【余杭即武康旧境】 谢安闻其名迎置西园今祠堂南有郭林桥西有招贤山皆文游息之地
贞曜先生祠堂在县西怀安门外一里地名孟宅保即唐诗人孟郊也地盖其旧居 【郊卒门人张籍谥曰贞曜先生】
德清县
孔侯庙在城山之阳旧图经以为孔愉从子严为吴兴太守立庙于此今者市保庙乃庙食之处孔侯庙乃墓前祠堂后因为庙庙后有大冢砖甓半露上有古木数株坚如铁石千岁之物故老相传愉葬后龟衔窠木种于此至今号龟衔树
沈麟士庙在吴羌山之阴而大溪墓在庙后
蔺相如庙在县东二十五里系金鹅乡界 【见旧编】
孙王庙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孙皓父孙和之祠也 【见旧编】
安吉县
朱明府庙明府坟在其后因庙食焉神名纪吴扬州别驾偏将军
施明侯庙在梅溪镇神为晋尚书左丞相征西大将军施彬以征讨有功诏封中涓侯彬父先为青州牧封安吉侯至是彬上表请县之住宅南空地为食邑其后遂庙食唐大中三年重修七年二十四代孙公赞作记石刻见存
仁济庙在县西北三里俗呼为落石大王即唐李靖也靖(打去丁改金)辅公祏有功于此邑人祀之崇宁三年赐仁济庙额后封惠武侯进封忠惠景武公又进封辅世灵佑忠烈王供有诰词碑记在庙
灵济庙在县西北常乐寺东已废吴兴志绍兴五年建天目祠龙王庙在县西南金石乡庙有龙井遇旱祈祷甚灵响又有古杉侵云上已枯槁枝叶郁然父老相传仅百余年
白蝯神庙唐嵩岳天师吴均炼丹于吴山有白蝯窃而吞之丹发躁甚走至黄村自沈于水而死其后有灵颇狂怪故不录
寺院
州治
鸿禧寺在子城西北统记云一百二十步梁大同二年侍中萧翼舍宅建旧名宝胜寺唐会昌中废咸通十二年僧法珍请为崇福寺龙纪元年改宝胜寺 【统记作宝圣】 晋天福二年钱氏改广慧崇益寺 【统记作建隆元年吴兴郡王钱偡奏乞改额为广慧崇益寺】 本朝大中祥符二年改今名 【统记云景德二年】
飞英寺唐咸通五年忠顗禅师募众建刺史高湜表请为资圣寺中和五年改为上乘寺 旧图经云在白鹤乡咸通十三年建为资圣禅寺中和五年改上乘寺寺前有石甃洗马池寺内有舍利石塔白莲池二所唐刺史高湜刘植杜儒林有词吴兴郡王钱偡诗云两岸槿花红步障一行山色绿屏风景物可想本朝景德三年改今额续图经云改上乘寺当开宝五年改今名当祥符元年 舍利石塔院在寺西有上乘寺石塔舍利院本浮图碑云僧云皎咸通中飞锡长安僧伽授以舍利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遂归建塔始中和四年成于干宁元年凡三十七层高六十五丈开宝中有神光见于绝顶遂复增建木塔于外绍兴庚午岁雷震成烬知州事常同因州人之请复立是塔舍利无恙今又建木塔云
广化寺在子城西统记云二百步即吴兴郡王钱偡第偡殁后舍为寺号正法明旧编云当开宝四年 本朝景德三年改今额西廊有子院号宝藏教院院之经轴皆题曰正法明寺 殿后有铁塔九层乃恭义王祠即偡也
大宁寺在仪凤桥南本福田院唐开元中建州旧有大宁寺在北丘尾今报恩光孝寺也崇宁二年诏诸州置崇宁万寿寺郡以大宁寺应诏遂移寺额与所居尼于福田院宁化寺在府东北二里旧传古防风氏宅会昌元年刺史张文规置今废 【统记云今人往往于寺夜见巨鬼坐股垂足于地寺有杉松院院中有古塔及铁文殊像】
楚帝寺在东北一里古项王庙也梁太守元仲景梦伟人羽葆甚盛请居宅为寺遂舍宅建昭明太子撰碑以陈封项王为楚帝因呼楚帝寺今废 【见统记】
德本寺在府北前石桥后石桥之闲今不存 【郡学文宣王庙碑阴载郡人徐导居德本寺之后石桥叙事颇详】
报恩光孝禅寺在子城北陈永定三年章皇后舍宅建【见旧图经】 名龙兴寺神龙二年改孝义寺 【有徐陵撰碑十代孙峤之书】 中宗时复旧名会昌五年废次年再置长兴二年钱氏改为大宁寺 【据统记】 本尼居也其地曰章后坊 【有唐经幢十数皆刻尼名】 本朝崇宁二年改为崇宁万寿寺绍兴七年以崇奉徽宗香火赐报恩广孝十二年改今名 【统记云文殊堂额颜鲁公书之又有谢安石碑裴清撰今不存】
开元寺在子城西 【统记云一百二十步】 天监中尚书右仆射徐勉以居宅有庆云之瑞舍为尼寺号八政武德元年改居僧开元二十六年改今名殿内有明皇真容武宗初例废会昌五年奉敕再置见统记薛逢有寄湖州开元寺座主诗曰傍城花柳覆精庐气象可见寺东廊有广福院奉观音像西廊有智者院居教徒奉普贤像寺屡经回禄之后今惟存廊庑观音广福院因别立门
兴国寺在府东南一里南齐给事中徐系祖舍宅为寺今废 【统记曰系祖初为青州刺史造石佛像二躯及还江东其像坚重不可载行及松江风雨夕晦石像伟然在侧旧编载旧图经云四水至州南吴国寺前合为霅溪至江子汇左右唐初寺废移额于千金今名无为寺】
天圣禅院在子城北唐中和二年郡人吴言舍宅建刺史王鸾表请为景清禅院本朝天圣八年罢改今额宣和中改院为神霄玉清万寿宫建炎元年罢宫名复为寺殿有钟唐咸通中铸刻景清禅院经一藏唐天佑中写本皆题保圣寺
景德禅院俗称小景德院在子城南旧经云在归安县南苕溪坊钱氏时杨顺舍宅建得额为霅水传经院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李清
北凉·浮陀跋摩
赵尔巽
清·曹寅
清·方世举
清·邹存检
(清)梁廷楠
明·西窗老人
(明)余邵鱼 冯梦龙(清)蔡元放 等
董康
唐·皎然
清·田同之
汉·卫汛
清·瑞璋
元·雷思齐
柯劭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