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洛陽伽藍記校注-(魏)楊衒之,范祥雍 校注
洛陽伽藍記校注目录:
洛陽伽藍記校注序
洛陽伽藍記校注卷第一
洛陽伽藍記校注卷第二
洛陽伽藍記校注卷第三
洛陽伽藍記校注卷第四
洛陽伽藍記校注卷第五
附編一
附編二
附編三
附編四
洛陽伽藍記校注序
一洛陽伽藍記與北魏佛教
我國南北朝時代,在經濟上和文化上都較落後的北魏拓跋王朝,百六十年間留下的著作不多,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酈道元的水經注、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可稱北魏的三部傑作。齊民要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而有科學價值的農書。水經注是一部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的地理書。洛陽伽藍記以記北魏京城洛陽佛寺的興廢為題,實際記述了當時的政治、人物、風俗、地理以及掌故傳聞,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這三部書因鈔刻舛誤,錯字脫文太多,都很難讀。水經注一書,清代的學者,從全祖望、戴震到王先謙、楊守敬,都還下過不少的工
...更多
洛陽伽藍記校注卷第一
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范祥雍校注
城內
如隱堂本原在標題『洛陽』下。吳琯本、漢魏本、綠君亭本、真意堂本、吳集證本皆另行,似覺醒目,今從之。以下各卷皆然,不具論。
永寧寺,熙平〔一〕元年,靈太后胡氏〔二〕所立也。在宮前閶闔門〔三〕南一里御道西。
續高僧傳一、開元釋教錄六西作東。
其寺東有太尉府〔四〕,西對永康里,南界昭玄曹〔五〕,北鄰御史臺。
閶闔門前
吳集證本無前字。
御道東,有左衛府
...更多
洛陽伽藍記校注卷第二
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范祥雍校注
城東
明懸尼寺,彭城武宣王勰所立也〔一〕。在建春門外石樓(橋)
吳集證云:『樓當作橋,各本俱誤。』按水經注穀水『逕建春門石橋下』。據此,吳說當是。今從之。
南,穀水周圍,
吳琯本、漢魏本、真意堂本圍作迴。案元河南志三作圍。
遶城至建春門外,東入陽渠石橋。
河南志三無石字。吳琯本、漢魏本橋作檻。
橋
吳琯本、漢魏本無橋字。案河南志亦無橋字。
有四柱,
河南志四柱作『四石柱』。
在道
...更多
洛陽伽藍記校注卷第三
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范祥雍校注城南
景明寺,宣武皇帝所立也〔一〕。
吳琯本、漢魏本無也字。說郛四亦無也字。
景明年中立,因以為名。在宣陽門外一里御道東。其寺東西南北,方五百步。前望嵩山、少室〔二〕,卻負帝城〔三〕,青林垂影,綠水為文。形勝之地,爽塏〔四〕獨美。山懸堂《光》觀,〔光〕盛一千餘間。
各本堂作臺,光觀二字倒(吳琯本間字空格)。今光觀二字從乙。吳集證本與此同,云:『按此十字疑有脫誤。』
〔複殿重房〕,
各本皆有此四字。吳集證本無,與此同。按此與下句『交疏對霤』為對
...更多
洛陽伽藍記校注卷第四
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范祥雍校注城西
沖覺寺,太傳清河王懌捨宅所立也,在西明門外一里御道北。
懌親王之中最有名行,世宗愛之,特隆諸弟〔一〕。延昌四年,世宗崩,懌與高陽王雍、廣平王懷並受遺詔,輔翼孝明〔二〕。時帝始年六歲,太后代摠萬幾,以懌明德茂親,體道居正,事無大小,多諮詢之〔三〕。是以熙平、神龜之際,勢傾人主,第宅豐大,踰於高陽〔四〕。西北有樓,出凌雲臺〔五〕,俯臨朝市,目極京師,古詩所謂:『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六〕者也。樓下有儒林館、退(延)賓堂,
按元河南志三退作
...更多
洛陽伽藍記校注卷第五
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范祥雍校注
城北
禪虛
說郛四作靈。
寺在大夏門御道西。寺前有閱武場,歲終農隙〔一〕,甲士習戰,千乘萬騎,常在於此。有羽林馬僧相善觝角戲〔二〕,擲戟與百尺樹齊等;虎賁張車〔渠〕
各本車下皆有渠字。吳集證本無,云:『按魏書靈后補傳:太后從子都統僧敬與備身左右張車渠等數十人謀殺乂,復奉太后臨朝。則此當從何本補一渠字也。』今從各本補。
擲刀出樓一丈。帝亦觀戲在樓,恆令二人對為角戲。中朝〔三〕時宣武場〔四〕〔在〕
吳琯本、漢魏本、真意
...更多
附編一
佚文
僧肇法師制四論合為一卷,曾呈廬山遠大師,大師歎仰不已。又呈劉遺民,歎曰:『不意方袍,復有平叔!』方袍之語出遺民也。
太平御覽六百五十五
佛耶舍比名覺明,日誦三萬言,洞明三藏,與羅什法師情好,其出毗婆娑論及四分律。為人髭赤,時號為『赤髭三藏。』
太平御覽六百五十五按以上二條,御覽原列於伽藍記融覺寺曇謨最條後,題為『又曰』。考本書記述僧俗故事,皆屬當時(後魏)人物,此則記東晉時人事,與他例不合,疑或有誤。此文亦見高僧傳卷二佛陀耶舍傳及卷七釋僧肇傳,但稍有不
...更多
附編二
歷代著錄及序跋題識
夾注按語,為編者所附加。
【隋費長房歷代三寶記九】雒陽地伽藍記五卷。或為一大卷。右一部五卷,期城郡太守楊衒之撰。其序述云云。
按本文已分別引校於本書序內,今略。
【隋書經籍志三十三史部地理書】洛陽伽藍記五卷。後魏楊衒之撰。
【唐釋道宣大唐內典錄四】雒陽地伽藍記五卷。或為七卷。右期城郡守楊衒之撰。其序云云。
按本文已分別引校於本書序內,今略。
【同書十】魏期城太守
...更多
附編三
圖說
一、吳若準集證本、唐晏鉤沈本、張宗祥合校本各附有洛陽城圖一幅,頗便省覽。吳圖草創多闕,唐、張二圖稍加補苴,但仍有錯誤。
二、其他關于北魏洛陽京城的專圖,現存最早的要算漢晉四朝京城圖的後魏京城洛陽宮室圖和金鏞城圖,大概是宋人繪製。後人繼作的,有楊守敬水經注圖的洛陽城圖,乃據酈道元水經注而繪的;有勞幹北魏洛陽城圖的復原的附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本上冊),乃據C.White牧師實測的洛陽圖(TombTilePictureofAncientChina,1939)和伽
...更多
附編四
表例
(一)『洛陽伽藍記』原書乃是一部記述北魏拓跋氏王朝遷都洛陽後政治與社會的寫實史籍,有很多材料可以補充正史。但因體例所限,讀此書者有時感到記事分散,對于歷史發展的連續性關係不易全面瞭解。本表的編製即為適應這一要求,及便利省覽之用。所輯材料全以原書為限。
(二)本表綜合原書內有年月記明或雖不記明而可考知的各文編成之。其他無法可考的,只好付缺。
(三)本表材料的編次,略定如后:
(甲)有明確年月記載者,依所記年月排次之。
...更多
1
2
可能你会感兴趣
金·邱处机
(唐)上官仪
宋·严用和
(清)雍正皇帝 编纂
明·方文照
清·戴名世
唐·杜祐
宋·苏洵
纳兰性德
(晋)常璩,任乃强校注
清·雪岩禅师
宋·曹彦约
宋·吕夏卿
(清)赘漫野叟 撰
宋·常谨
吕渭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