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明儒学案-(清)黄宗羲
明儒学案目录:
关于《明儒学案》
作者简介
前言
郑性序
黄千秋跋
冯全垓跋
于准序
仇兆鳌序
明儒学案序
黄梨洲先生原序
贾润序
贾朴跋
贾念祖跋
莫晋序
《明儒学案》发凡
师说
聘君吴康斋先生与弼
文敬胡敬斋先生居仁
教谕娄一斋先生谅
谢西山先生复
郑孔明先生伉
胡凤仪先生九韶
恭简魏庄渠先生校
侍郎余訒斋先生祐
太仆夏东巖先生尚朴
广文潘玉斋先生润
文恭陈白沙先生献章
举人李大厓先生承箕
通政张东所先生诩
给事贺医闾先生钦
吏目邹立斋先生智
御史陈时周先生茂烈
长史林缉熙先生光
州同陈秉常先生庸
布衣李抱真先生孔修
谢天锡先生祐
文学何时振先生廷矩
运使史惺堂先生桂芳
文清薛敬轩先生瑄
御史阎子与先生禹锡
侍郎张自在先生鼎
郡守段容思先生坚
广文张默斋先生傑
文庄王凝斋先生鸿儒
布衣周小泉先生蕙
同知薛思菴先生敬之
郡丞李介菴先生锦
文简吕泾野先生柟
司务吕愧轩先生潜
张石谷先生节
李正立先生挺
郡守郭蒙泉
举人杨天游先生应诏
端毅王石渠先生恕
康僖王平川先生承裕
光禄马谿田先生理
恭简韩苑洛先生邦奇
忠介杨斛山先生爵
文成王阳明先生守仁
郎中徐横山先生爱
督学蔡我斋先生宗兖
御史朱白浦先生节
员外钱绪山先生德洪
郎中王龙溪先生畿
知府季彭山先生本
尚书黄久菴先生绾
布衣董萝石先生澐(附子穀)
主事陆原静先生澄
尚书顾箬溪先生应祥
侍郎黄致斋先生宗明
中丞张浮峰先生元冲
侍郎程松溪先生文德
太常徐鲁源先生用检
都督万鹿园先生表
侍郎王敬所先生宗沐
侍读张阳和先生元忭
教谕胡今山先生瀚
文庄邹东廓先生守益
文庄欧阳南野先生德
贞襄聂双江先生豹
文恭罗念菴先生洪先
处士刘两峰先生文敏
同知刘师泉先生邦采
御史刘三五先生阳(附刘印山、王柳川)
县令刘梅源先生晓
员外刘晴川先生魁
主事黄洛村先生弘纲
主事何善山先生廷仁
郎中陈明水先生九川
大常魏水洲先生良弼
解元魏师伊先生良政
处士魏药湖先生良器
太常王塘南先生时槐
文洁邓定宇先生以讚
参政陈蒙山先生嘉谟
徵君刘泸潇先生元卿
督学万思默先生廷言
宪使胡庐山先生直
忠介邹南臬先生元标
给諫罗匡湖先生大紘
中丞宋望之先生仪望
徵君邓潜谷先生元锡
徵君章本清先生潢
佥事冯慕冈先生应京
前言
孝廉黄五岳先生省曾
长史周静菴先生冲
明经朱近斋先生得之
恭节周讷谿先生怡
提学薛方山先生应旂
副使薛畏斋先生甲
襄文唐荆川先生顺之
太常唐凝菴先生鹤徵
文贞徐存斋先生阶
中丞杨幼殷先生豫孙
佥宪蒋道林先生信
孝廉冀闇斋先生元亨
文简穆玄菴先生孔晖
教谕张弘山先生后觉
尚宝孟我疆先生秋
主事尤西川先生时熙
文选孟云浦先生化鲤
侍郎杨晋菴先生东明
郡守南瑞泉先生大吉
前言
行人薛中离先生侃
县令周谦斋先生坦
中丞李见罗先生材
敬学录 吴兴陆典以典著
前言
处士王心斋先生艮
处士王东崖先生襞(附樵夫朱恕 陶匠韩乐吾 田夫夏叟)
布政徐波石先生樾
教谕王一菴先生栋
文选林东城先生春
文肃赵大洲先生贞吉
参政罗近溪先生汝芳
侍郎杨复所先生起元
恭简耿天台先生定向
处士耿楚倥先生定理
文端焦澹园先生竑
尚宝潘雪松先生士藻
明经方本菴先生学渐
郎中何克斋先生祥
给事祝无功先生世禄
尚宝周海门先生汝登
文简陶石篑先生望龄
太学刘冲倩先生塙
文简湛甘泉先生若水
太仆吕巾石先生怀
侍郎何吉阳先生迁
郡守洪觉山先生垣
主政唐一菴先生枢
侍郎蔡白石先生汝楠
侍郎许敬菴先生孚远
文选唐曙台先生伯元
端洁杨止菴先生时乔
文定王顺渠先生道
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
琼山赵考古先生谦
学正曹月川先生端
督学黄南山先生润玉
文毅罗一峰先生伦
文懿章枫山先生懋
郎中庄定山先生昶
侍郎张东白先生元祯
布政陈克菴先生选
布衣陈剩夫先生真晟
布政张古城先生吉
方伯周翠渠先生瑛
司成蔡虚斋先生清
太常潘南山先生府
参政罗东川先生侨
文庄罗整菴先生钦顺
文庄汪石潭先生俊
文敏崔后渠先生铣
文定何柏斋先生瑭
肃敏王浚川先生廷相
文裕黄泰泉先生佐
文定张甬川先生邦奇
襄惠张净峰先生岳
庄裕徐养斋先生问
诸生李大经先生经纶
中丞李谷平先生中
文敏霍渭厓先生韬
考功薛西原先生蕙
文节舒梓溪先生芬
徵君来瞿塘先生知德
卢冠巖先生宁忠
侍郎吕心吾先生坤
忠节鹿乾岳先生善继
总宪曹贞予先生于汴
忠节吕豫石先生维祺
给事中郝楚望先生敬
谏议吴朗公先生执御
忠烈黄石斋先生道周
忠节金伯玉先生铉
中丞金正希先生声
辅臣朱震青先生天麟
徵君孙锺元先生奇逢
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
忠宪高景逸先生攀龙
御史钱启新先生一本
文介孙淇澳先生慎行
主事顾泾凡先生允成
太常史玉池先生孟鳞
职方刘静之先生永澄
学正薛玄台先生敷教
侍郎叶园适先生茂才
孝廉许静余先生世卿
耿庭怀先生橘
光禄刘本孺先生元珍
忠端黄白安先生尊素
忠端刘念台先生宗周
尚宝司丞应天彝先生典
周德纯先生莹
卢德卿先生可久
杜子光先生惟熙
副使颜冲宇先生鲸
主事尤西川先生时熙
尤时熙字季美,号西川,河南洛阳人。举嘉靖壬午乡试,历元氏、章丘学谕,国子学正,户部主事,终养归。归三十余年,万历庚辰九月卒,年七十八。先生因读《传习录》,始信圣人可学而至,然学无师,终不能有成,於是师事刘晴川。晴川言事下狱,先生时书所疑,从狱中质之。又从朱近斋、周讷溪、黄德良(名骥)考究阳明之言行,虽寻常瞽欬,亦必籍记。先生以道理於发见处始可见,学者只於发动处用功,故工夫即是本体,不当求其起处。濂溪之无极而太极,亦是求其起处,为谈学之弊。尧、舜之执中,只是存心。明道之识仁,犹云择术。以白沙“静中端倪”为异学,此与胡敬斋所言“古人只
...更多
文选孟云浦先生化鲤
孟化鲤字叔龙,号云浦,河南新安人。由进士授南户部主事,历稽勋文选郎中。万历二十年,给事中张栋以国本外谪,会兵科缺都给事中,先生推栋补之。上怒,谪先生杂职。西川既传晴川之学,先生因往师之。凡所言“发动处用功”,及“集义即乎心之所安”,皆师说也。在都下与孟我疆相砥砺,联舍而寓,自公之暇,辄徒步过从,饮食起居,无弗同者,时人称为二孟。张阳和作《二孟歌》记之。罢官家居,中丞张仁轩餽之亦不受。书问都绝,宦其地者,欲踪迹之而不得也。
论学书
人者天地之心,而人之心即浩然之气,浩然者感而遂通,
...更多
侍郎杨晋菴先生东明
杨东明号晋菴,河南虞城人。万历庚辰进士。授中书舍人,历礼科给事中,掌吏垣,降陕西照磨,起太常少卿,光禄寺卿,通政使,刑部侍郎,乞休回籍。天启甲子卒,年七十七。先生所与问辨者,邹南臬、冯少墟、吕新吾、孟我疆、耿天台、张阳和、杨复所诸人,故能得阳明之肯綮。家居,凡有民间利病,无不身任,尝曰:“身有显晦,道无穷达,还觉穷,则独善其身之言,有所未尽。”其学之要领,在论气质之外无性,谓“盈宇宙间只是浑沦元气,生天生地,生人物万殊,都是此气为之。而此气灵妙,自有条理,便谓之理。夫惟理气一也,则得气清者,理自昭著,得气浊者,理自昏暗。盖气分阴阳
...更多
郡守南瑞泉先生大吉
南大吉字元善,号瑞泉,陕之渭南人。正德辛未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出守绍兴府,致仕。嘉靖辛丑卒,年五十五。先生幼颖敏绝伦,稍长读书为文,即知求圣贤之学,然犹豪旷不拘小节。及知绍兴府,文成方倡道东南,四方负笈来学者,至於寺观不容。先生故文成分房所取士也,观摩之久,因悟人心自有圣贤,奚必他求?一日质於文成曰:“大吉临政多过,先生何无一言?”文成曰:“何过?”先生历数其事。文成曰:“吾言之矣。”先生曰:“无之。”文成曰:“然则何以知之?”曰:“良知自知之。”文成曰:“良知独非我言乎?”先生笑谢而去。居数日,数过
...更多
前言
岭、海之士,学於文成者,自方西樵始。及文成开府赣州,从学者甚众。文成言:“潮在南海之涯,一郡耳。一郡之中,有薛氏之兄弟子姪,既足盛矣,而又有杨氏之昆季。其余聪明特达、毅然任道之器,以数十。”乃今之著者,唯薛氏学耳。
西樵名献夫,字叔贤。弱冠举进士。为吏部主事,迁员外郎。阳明起自谪所,为主事,官阶亚於西樵。一日与语,西樵有当於心,即进拜称弟子。未几引疾归,将十余年,而大礼议起,西樵自家上疏,请追崇兴献帝后。召入,擢侍讲学士,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复引疾归。起兼武英殿大学士,未几请归。归十余年卒。赠太保,谥
...更多
行人薛中离先生侃
薛侃字尚谦,号中离,广东揭阳人。举正德十二年进士。疏乞归养。从学王文成於赣,四年而后归。十六年授行人。丁母忧。服阕入京,闻文成讣,会同门南野诸子为位而哭。使山东,谒孔、孟庙,刻《杏坛讲授仪》。寻陞司正。张孚敬方用程篁墩旧议,改孔庙从祀。先生请增祀象山、白沙,允祀象山。庄敬太子薨,嗣位久虚,先生私草一疏,引祖制,请於亲藩中择其亲而贤者,迎取一人入京为守城王,以俟东宫生长,出封大国。初以示光禄卿黄宗明,宗明劝弗上。已示其同年太常卿彭泽。泽倾险人也,时张孚敬、夏言交恶,泽方附孚敬,欲借此以中言,即袖其疏,私於孚敬曰:“储事上所讳言,而侃
...更多
县令周谦斋先生坦
周坦号谦斋,罗浮人也。仕为县令。自幼有志圣贤之学,从学於中离,出游湖、湘、维扬、新泉、天真、天关,以亲讲席。衰老,犹与徐鲁源相往复。其论学语云:“日之明也,必照於物,有不照者,阴霾之蔽也。心之知也,必格乎物,有不格者,物欲之蔽也。”又云:“一阳生於下为《复》,内阳外阴为《泰》,於《复》则曰‘见天地之心’,於《泰》则曰‘内健而外顺’,是可见学不遗乎外,而内者其本也。故曰‘《复》,德之本也。’惟《复》则《无妄》,而刚来主於内矣,此内健之为《泰》也。”又云:“不可於无喜怒哀乐觅无声无臭,只喜怒哀乐中节处,便是无声无臭所在。”又云:“瞑目
...更多
中丞李见罗先生材
李材字孟诚,别号见罗,丰城人。南京兵部尚书谥襄敏遂之子。登嘉靖壬戌进士第。授刑部主事,历官至云南按察使。金腾故患缅,而孟养、蛮莫两土司介其间,叛服不常。先生用以蛮攻蛮之法,遣使入蛮莫,诱令合孟养,袭迤西,杀缅之心膂大朗长。缅酋遂攻迤西,孟养告急,先生命将士犄角之。土司大破缅於遮浪之上,叩阙谢恩,贡象二。以功陞抚治郧阳右佥都御史。先生与诸生讲学,诸生因形家言,请改参将公署为书院,迁公署於旧学,许之。事已定,参将米万春始至。万春政府门生也,嗾士卒为乱。先生方视事,拥入逼之。守备王鸣鹤持刀向万春,厉声曰:“汝杀李都爷,我杀汝。”乃得免事
...更多
敬学录 吴兴陆典以典著
人性上虽不容添一物,然一堕形骸,便不若天之行所无事。故尧曰“执中”,孔曰“择善固执”,子思“慎独”,孟子“直养无害”,周子“主静立极”,皆就太虚中默默保任。谓其有,曾不着相,谓其无,曾不落空,真宰天地人物之根源。世儒云“一着工夫,便乖本体”,大抵认性命一切无有,理穷无理,性尽无性,理性俱尽,方至於命。某则谓性命虽无声臭,而其显於喜怒哀乐、人伦日用,实有自然之条理,从条理处究极源委,到得色色完满,无有缺欠,则性命即此贯串工夫,实与本体合,而岂一切扫除也乎?
王塘南先生云:“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识其性之本体
...更多
前言
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泰州、龙溪时时不满其师说,益启瞿昙之秘而归之师,盖跻阳明而为禅矣。然龙溪之后,力量无过於龙溪者,又得江右为之救正,故不至十分决裂。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龙蛇,传至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顾端文曰:“心隐辈坐在利欲胶漆盆中,所以能鼓动得人,只缘他一种聪明,亦自有不可到处。”羲以为非其聪明,正其学术也。所谓祖师禅者,以作用见性。诸公掀翻天地,前不见有古人,后不见有来者。释氏一棒一喝,当机横行,放下拄杖,便如愚人一般。诸公赤身担当,无有放下时节,故其
...更多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五代·施肩吾
明·程宗猷
清·刘璋
(民国)汉史氏
不肖生
清·惠周惕
明·沈榜
(梁)萧子显
(明)不著撰人
清·林百川
(清)梁恭辰
南北朝·贾思勰
清·王锦季
李弥逊
陶渊明
(汉)陆贾原著;王利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