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明儒学案-(清)黄宗羲
明儒学案目录:
关于《明儒学案》
作者简介
前言
郑性序
黄千秋跋
冯全垓跋
于准序
仇兆鳌序
明儒学案序
黄梨洲先生原序
贾润序
贾朴跋
贾念祖跋
莫晋序
《明儒学案》发凡
师说
聘君吴康斋先生与弼
文敬胡敬斋先生居仁
教谕娄一斋先生谅
谢西山先生复
郑孔明先生伉
胡凤仪先生九韶
恭简魏庄渠先生校
侍郎余訒斋先生祐
太仆夏东巖先生尚朴
广文潘玉斋先生润
文恭陈白沙先生献章
举人李大厓先生承箕
通政张东所先生诩
给事贺医闾先生钦
吏目邹立斋先生智
御史陈时周先生茂烈
长史林缉熙先生光
州同陈秉常先生庸
布衣李抱真先生孔修
谢天锡先生祐
文学何时振先生廷矩
运使史惺堂先生桂芳
文清薛敬轩先生瑄
御史阎子与先生禹锡
侍郎张自在先生鼎
郡守段容思先生坚
广文张默斋先生傑
文庄王凝斋先生鸿儒
布衣周小泉先生蕙
同知薛思菴先生敬之
郡丞李介菴先生锦
文简吕泾野先生柟
司务吕愧轩先生潜
张石谷先生节
李正立先生挺
郡守郭蒙泉
举人杨天游先生应诏
端毅王石渠先生恕
康僖王平川先生承裕
光禄马谿田先生理
恭简韩苑洛先生邦奇
忠介杨斛山先生爵
文成王阳明先生守仁
郎中徐横山先生爱
督学蔡我斋先生宗兖
御史朱白浦先生节
员外钱绪山先生德洪
郎中王龙溪先生畿
知府季彭山先生本
尚书黄久菴先生绾
布衣董萝石先生澐(附子穀)
主事陆原静先生澄
尚书顾箬溪先生应祥
侍郎黄致斋先生宗明
中丞张浮峰先生元冲
侍郎程松溪先生文德
太常徐鲁源先生用检
都督万鹿园先生表
侍郎王敬所先生宗沐
侍读张阳和先生元忭
教谕胡今山先生瀚
文庄邹东廓先生守益
文庄欧阳南野先生德
贞襄聂双江先生豹
文恭罗念菴先生洪先
处士刘两峰先生文敏
同知刘师泉先生邦采
御史刘三五先生阳(附刘印山、王柳川)
县令刘梅源先生晓
员外刘晴川先生魁
主事黄洛村先生弘纲
主事何善山先生廷仁
郎中陈明水先生九川
大常魏水洲先生良弼
解元魏师伊先生良政
处士魏药湖先生良器
太常王塘南先生时槐
文洁邓定宇先生以讚
参政陈蒙山先生嘉谟
徵君刘泸潇先生元卿
督学万思默先生廷言
宪使胡庐山先生直
忠介邹南臬先生元标
给諫罗匡湖先生大紘
中丞宋望之先生仪望
徵君邓潜谷先生元锡
徵君章本清先生潢
佥事冯慕冈先生应京
前言
孝廉黄五岳先生省曾
长史周静菴先生冲
明经朱近斋先生得之
恭节周讷谿先生怡
提学薛方山先生应旂
副使薛畏斋先生甲
襄文唐荆川先生顺之
太常唐凝菴先生鹤徵
文贞徐存斋先生阶
中丞杨幼殷先生豫孙
佥宪蒋道林先生信
孝廉冀闇斋先生元亨
文简穆玄菴先生孔晖
教谕张弘山先生后觉
尚宝孟我疆先生秋
主事尤西川先生时熙
文选孟云浦先生化鲤
侍郎杨晋菴先生东明
郡守南瑞泉先生大吉
前言
行人薛中离先生侃
县令周谦斋先生坦
中丞李见罗先生材
敬学录 吴兴陆典以典著
前言
处士王心斋先生艮
处士王东崖先生襞(附樵夫朱恕 陶匠韩乐吾 田夫夏叟)
布政徐波石先生樾
教谕王一菴先生栋
文选林东城先生春
文肃赵大洲先生贞吉
参政罗近溪先生汝芳
侍郎杨复所先生起元
恭简耿天台先生定向
处士耿楚倥先生定理
文端焦澹园先生竑
尚宝潘雪松先生士藻
明经方本菴先生学渐
郎中何克斋先生祥
给事祝无功先生世禄
尚宝周海门先生汝登
文简陶石篑先生望龄
太学刘冲倩先生塙
文简湛甘泉先生若水
太仆吕巾石先生怀
侍郎何吉阳先生迁
郡守洪觉山先生垣
主政唐一菴先生枢
侍郎蔡白石先生汝楠
侍郎许敬菴先生孚远
文选唐曙台先生伯元
端洁杨止菴先生时乔
文定王顺渠先生道
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
琼山赵考古先生谦
学正曹月川先生端
督学黄南山先生润玉
文毅罗一峰先生伦
文懿章枫山先生懋
郎中庄定山先生昶
侍郎张东白先生元祯
布政陈克菴先生选
布衣陈剩夫先生真晟
布政张古城先生吉
方伯周翠渠先生瑛
司成蔡虚斋先生清
太常潘南山先生府
参政罗东川先生侨
文庄罗整菴先生钦顺
文庄汪石潭先生俊
文敏崔后渠先生铣
文定何柏斋先生瑭
肃敏王浚川先生廷相
文裕黄泰泉先生佐
文定张甬川先生邦奇
襄惠张净峰先生岳
庄裕徐养斋先生问
诸生李大经先生经纶
中丞李谷平先生中
文敏霍渭厓先生韬
考功薛西原先生蕙
文节舒梓溪先生芬
徵君来瞿塘先生知德
卢冠巖先生宁忠
侍郎吕心吾先生坤
忠节鹿乾岳先生善继
总宪曹贞予先生于汴
忠节吕豫石先生维祺
给事中郝楚望先生敬
谏议吴朗公先生执御
忠烈黄石斋先生道周
忠节金伯玉先生铉
中丞金正希先生声
辅臣朱震青先生天麟
徵君孙锺元先生奇逢
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
忠宪高景逸先生攀龙
御史钱启新先生一本
文介孙淇澳先生慎行
主事顾泾凡先生允成
太常史玉池先生孟鳞
职方刘静之先生永澄
学正薛玄台先生敷教
侍郎叶园适先生茂才
孝廉许静余先生世卿
耿庭怀先生橘
光禄刘本孺先生元珍
忠端黄白安先生尊素
忠端刘念台先生宗周
尚宝司丞应天彝先生典
周德纯先生莹
卢德卿先生可久
杜子光先生惟熙
副使颜冲宇先生鲸
贾润序
余伏处畿南,雅闻浙东多隐居乐道之儒,而姚江黄梨洲先生为之冠。梨洲之门,名公林立,而四明仇沧柱先生尤予所宿契者。每欲南浮江、淮,历吴门,渡钱塘,遍访姚江支派,各叩其所学,而道里殷遥,逡巡未果。已而沧柱先生居天禄、石渠,操着作之任,益大昌其学。余因遣儿辈执经其门,将由此以上溯姚江,庶几获闻绪论。儿朴往来都下,得睹《明儒学案》一书,则梨洲先生所手辑也,凡明世理学诸儒,咸在焉。余阅之惊喜,喟然叹曰:“此后学之津梁,千秋不朽盛业也,盍梓之以公诸天下。”盖明儒之学多门,有河东之派,有新会之派,有余姚之派,虽同师孔、孟,同谈性命,而涂辙不同,其
...更多
贾朴跋
朴忆幼入家塾,习制举业,垫师严督,不敢旁有涉猎,每侍先君课诵,见先君手一编不置,皆《性理》、《皇极经世》、《近思录》等书。问尝指以示朴曰:“此圣贤心脉,后学津梁也。孔、孟之学,自秦、汉以来,穿凿支离,汩没於章句训诂之间,赖有大儒辈出,求之於心性之际,而证其所为独得者,在宋则有周、程、张、朱五君子,在明则有敬轩、康斋、白沙、姚江诸儒。冥搜静悟,宗旨炯然,其间虽不无异同之见,而其求至於圣道则一也。”朴闻先君之绪论如此。时方工帖括,因循畏怠,未获研究。后先君闻甬江仇先生入中秘,讲学京邸,乃呼朴,谓“仇先生文章学术,源本《六经》,为东南学
...更多
贾念祖跋
先王父若水公精研理学,於宋、元、明诸儒之书,无不泝委穷源,彻其底蕴。尝谓先大夫素菴公云:“人生为功名中人易,为圣贤中人难。”盖其生平立脚为着实工夫者在此,所以训示子孙者亦在此。晚年读姚江黄黎洲先生《明儒学案》一书,深嘉而叹服之。盖取先生各载诸儒所得力之语,以俟学者之自择,殊涂同归,百虑一致,诚高出於牴牾异同者流也。先大夫承命授梓,自康熙癸酉书成,垂四十余年,四方笃学力行之士,来索是书者,踵相接也。念祖敬凛先志,尝手一编为订正其鲁鱼之谬者百有余字,命儿裕、昆、延、泰脩补旧帙,公诸海内,亦以景仰先贤,不敢有坠家训云尔。
...更多
莫晋序
孔子称“善人不践迹”,孟子谓“君子欲其自得”,《系辞》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此三言者,千古道学之指南也。夫道无定体,学无定法,见每歧於仁智,克互用乎刚柔,钧是问仁,而克复敬恕工夫顿渐;同此一贯,而忠恕学识义别知行,各得其性之所近而已。宋儒濂溪、明道之深纯与颜子为近,伊川、横渠之笃实与曾、思为近,象山之高明与孟子为近。立言垂教,不必尽同,后人泥於著述之迹,佥谓朱子集群儒之大成,数百年来专主一家之学。
明初,天台、渑池椎轮伊始,河东、崇仁风教渐广,大抵恪守紫阳家法,言规行矩,不愧游、夏之徒,专尚修
...更多
《明儒学案》发凡
从来理学之书,前有周海门《圣学宗传》,近有孙锺元《理学宗传》,诸儒之说颇备。然陶石篑《与焦弱侯书》云:“海门意谓身居山泽,见闻狭陋,常愿博求文献,广所未备,非敢便称定本也。”且各家自有宗旨,而海门主张襌学,扰金银铜铁为一器,是海门一人之宗旨,非各家之宗旨也。锺元杂收,不复甄别,其批註所及,未必得其要领,而其闻见亦犹之海门也。学者观羲是书,而后知两家之疎略。
大凡学有宗旨,是其人之得力处,亦是学者之入门处。天下之义理无穷,苟非定以一二字,如何约之使其在我?故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学者而不
...更多
师说
方正学孝孺
神圣既远,祸乱相寻,学士大夫有以生民为虑、王道为心者绝少,宋没益不可问。先生禀绝世之资,慨焉以斯文自任。会文明启运,千载一时。深维上天所以生我之意,与古圣贤之所讲求,直欲排洪荒而开二帝,去杂霸而见三王,又推其馀以淑来禩,伊周孔孟合为一人,将旦暮遇之。此非学而有以见性分之大全不能也。既而时命不偶,遂以九死成就一个是,完天下万世之责。其扶持世教,信乎不愧千秋正学者也。考先生在当时已称程、朱复出,後之人反以一死抹过先生一生若心,谓节义与理学是两事,出此者入彼,至不得与扬雄、吴草庐论次并称。於是成仁取
...更多
聘君吴康斋先生与弼
前言
康斋倡道小陂,一禀宋人成说。言心则以知觉而与理为二,言工夫则静时存养,动时省察。故必敬义夹持,明诚两进,而后为学问之全功。其相传一派,虽一斋、庄渠稍为转手,终不敢离此矩矱也。白沙出其门,然自叙所得,不关聘君,当为别派。於戏!椎轮为大辂之始,层冰为积水所成,微康斋,焉得有后时之盛哉!
聘君吴康斋先生与弼
文敬胡先生居仁
教谕娄一斋先生谅
谢西山先生复
郑孔明先生伉
...更多
文敬胡敬斋先生居仁
胡居仁字叔心,饶之余干人也。学者称为敬斋先生。弱冠时奋志圣贤之学,往游康斋吴先生之门,遂绝意科举,筑室於梅溪山中,事亲讲学之外,不干人事。久之,欲广闻见,适闽历浙、入金陵,从彭蠡而返。所至访求问学之士,归而与乡人娄一斋、罗一峰、张东白为会於弋阳之龟峰、余干之应天寺。提学李龄、锺城相继请主白鹿书院。诸生又请讲学贵溪桐源书院。淮王闻之,请讲《易》於其府。王欲梓其诗文,先生辞曰:“尚需稍进。”先生严毅清苦,左绳右矩,每日必立课程,详书得失以自考,虽器物之微,区别精审,没齿不乱。父病,尝粪以验其深浅。兄出则迎候於门,有疾则躬调药饮。执亲之
...更多
教谕娄一斋先生谅
娄谅字克贞,别号一斋,广信上饶人。少有志於圣学,尝求师於四方,夷然不屑曰:“率举子学,非身心学也。”闻康斋在临川,乃往从之。康斋一见喜之,云:“老夫聪明性紧,贤也聪明性紧。”一日,康斋治地,召先生往视,云:“学者须亲细务。”先生素豪迈,由此折节,虽扫除之事,必躬自为之,不责僮仆,遂为康斋入室,凡康斋不以语门人者,於先生无所不尽。康斋学规,来学者始见,其余则否。罗一峰未第时往访,康斋不出,先生谓康斋曰:“此一有志知名之士也,如何不见?”康斋曰:“我那得工夫见此小后生耶!”一峰不悦,移书四方,谓是名教中作怪,张东白从而和之,康斋若不闻
...更多
谢西山先生复
谢复字一阳,别号西山,祁门人也。谒康斋於小陂,师事之。阅三岁而后返,从事於践履。叶畏斋问知,曰:“行陈寒谷。”问行,曰:“知未达。”曰:“知至至之,知终终之,非行乎?未之能行,惟恐有闻,非知乎?知行合一,学之要也。”邑令问政,曰:“辨义利,则知所以爱民励己。”弘治乙丑卒。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徐锡龄、钱泳
(民国)蔡东藩
明·朱有燉
清·徐昌治
清·郑祖庚
(宋)张礼
晋·郑思远
包世臣
清·锡山
明·张太素
明·周嘉冑
(宋)陈希夷
宋·魏泰
明·何乔新
清·潘永因
(清)邹福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