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宋会要辑稿-清·徐松
宋会要辑稿目录:
帝系一
帝系二
帝系三
帝系四
帝系五
帝系六
帝系七
帝系八
帝系九
帝系一○
帝系一一
后妃一
后妃二
后妃三
后妃四"
崇儒一
崇儒二
崇儒三
崇儒四
崇儒五
崇儒六
崇儒七
道释一
道释二
礼一
礼二
礼三
礼四
礼五
礼六
礼七
礼八
礼九
礼一○
礼一一
又礼一一
礼一二
礼一三
礼一四
礼一五
礼一六
礼一七
礼一八
礼一九
礼二○
礼二一
礼二二
礼二三
礼二四
礼二五
礼二六
礼二七天头原批:「吉礼。郊祀职事。大礼五使。」
礼二八
礼二九
礼三○
礼三一
礼三二
礼三三
礼三四
礼三五
礼三六
礼三七
礼三八
礼三九
礼四○
礼四一
礼四二
礼四三
礼四四
礼四五
礼四六
礼四七
礼四八
礼四九
礼五○
礼五一
礼五二
礼五三
礼五四
礼五五
礼五六
礼五七
礼五八
礼五九
礼六○
礼六一
礼六二
乐一
乐二
乐三
乐四
乐五
乐六
乐七
乐八
瑞异一
瑞异二
瑞异三
方域一
方域二
方域三
方域四
方域五
方域六
方域七
方域八
方域九
方域一○
方域一一
方域一二
方域一三
方域一四
方域一五
方域一六
方域一七
方域一八
方域一九
方域二○
方域二一
蕃夷一
蕃夷二
蕃夷三
蕃夷四
蕃夷五
蕃夷六
蕃夷七
兵一
兵二
兵三
兵四
兵五
兵六
兵七
兵八
兵九
兵一○
兵一一
兵一二
兵一三
兵一四
兵一五
兵一七
兵一八
兵一九
兵二○
兵二一
兵二二
兵二三
兵二四
兵二五
兵二六
兵二七
兵二八
食货一
食货二
食货三
食货四
食货五
食货六
食货七
食货八
食货九
食货一○
食货一一
食货一二
食货一三
食货一四
食货一五
食货一六
食货一七
食货一八
食货一九
食货二○
食货二一
食货二二
食货二三
食货二四
食货二五
食货二六
食货二七
食货二八
食货二九
食货三○
食货三一
食货三二
食货三三"
食货三四
食货三五
食货三六
食货三七
食货三八
食货三九
食货四○
食货四一
食货四二
食货四三
食货四四
食货四五
食货四六
食货四七
食货四八
食货四九
食货五○
食货五一
食货五二
食货五三
食货五四
食货五五
食货五六
食货五七
食货五八
食货五九
食货六○
食货六一
食货六二
食货六三
食货六四
食货六五
食货六六
食货六七
食货六八
食货六九
食货七○
刑法一
刑法二
刑法三
刑法四
刑法五
刑法六
刑法七
刑法八
选举一
选举二
选举三
选举四
选举五
选举六
选举七
选举八
选举九
选举一○
选举一一
选举一二
选举一三
选举一四
选举一五
选举一六
选举一七
选举一八
选举一九
选举二○
选举二一
选举二二
选举二三
选举二四
选举二五
选举二六
选举二七
选举二八
选举二九
选举三○
选举三一
选举三二
选举三三
选举三四
仪制一
仪制二
仪制三
仪制四
仪制五
仪制六
仪制七
仪制八
仪制九
仪制一○
仪制一一
仪制一二
仪制一三
舆服一
舆服二
舆服三
舆服四
舆服五
舆服六
运历一
运历二
职官一
职官二
职官三
职官四
职官五
职官六
职官七
职官八
职官九
职官一○
职官一一
职官一二
职官一三
职官一四
职官一五
职官一六
职官一七
职官一八
职官一九
职官二○
职官二一
职官二二
职官二三
职官二四
职官二五
职官二六
职官二七
职官二八
职官二九
职官三○
职官三一
职官三二
职官三三
职官三四
职官三五
职官三六
职官三七
职官三八
职官三九
职官四○
职官四一
职官四二"
职官四三
职官四四
职官四五
职官 四六
职官四七
职官四八
职官四九
职官五○
职官五一
职官五二
职官五三
职官五四
职官六五
职官六六
职官六七
职官六八
职官六九
职官七○
职官七一
职官七二
职官七三
职官七四
职官七五
职官七六
职官七七
职官七八
职官七九
乐四
乐器 乐舞
「依月律改定」眉批云:「此条分注《宋史》下,凡标题皆《宋史》。」
大观四年正月十三日,礼部奏:「教坊乐,春或用商声,孟或用季律,甚失四时之序。乞以大晟府十有二月所定声律,令教坊阅习。」从之,仍令秘书省撰词。
四月二十三日,成都府路转运副使周焘奏:「据成都府学申:本学所降大晟乐器两次,经释奠使用,今来在学诸生并已习熟。欲乞按试施行,仍乞今后府学春秋释奠,许用学生所习雅乐。」诏依奏,诸路州军更有似此精熟去处,依此。
二十八日,诏:「将来夏祭用宗子学生舞乐指挥更不施行,只用大晟乐工,直候
...更多
乐五
郊祀乐
皇佑三年七月九日七月:原作「十月」,据《长编》卷一七○、《宋史》卷一二七《乐志》改。,翰林学士承旨王尧臣等言:「按太常天地、宗庙、四时祠祀乐章,凡八十九曲,自《景安》而下七十五章率以『安』名曲,岂特本道德政教嘉靖之美,亦缘神灵祖考安乐之故。臣等谨上议,国朝乐宜名曰《大安》。其祀感生帝降神《大安曲》,请更为《元安》。」诏曰:「朕惟古先哲王,随代立乐,亦既制作,必有称谓,缘名以讨义,繇义以知德。盖名者德之所载,而行远垂久之致焉。故《韶》以绍尧,《夏》以承舜,《濩》以救民,《武》以象伐,传之不朽,用此道也。国朝绍膺显序,表
...更多
乐六
郊社 祀乐歌
南郊亲祀
降神用《景安》:仁宗御制,四曲。无为靡远,深厚广圻。祭神如在,弁冕衮衣。粢盛丰美,惟德馨辉。以祥以佑,非眇专祈。
奠币用《广安》:千灵启运,三后在天。嘉坛并侑,亿万斯年。
酌献用《彰安》:皇基缔构,帝系灵长。躬荐郁鬯,子孙保昌。
送神用《景安》:馨遗八樽,器空三簋。至祝至虔,穹祗贶祉。
降神用《高安》:建隆元年窦俨撰,八曲。在国南方,时惟就阳。以祈帝祉,式致民康。豆笾鼎俎,金石丝簧丝:原作「彩」,据《宋史》卷一三二《乐志》改。。礼行乐奏,皇祚无
...更多
乐七
庙祀并各典礼乐歌
太庙乐章
祫飨太庙
僖祖室用《大基》:嘉佑四年诸臣撰,十五曲。猗我僖祖,德潜而充。庆之所基,日茂以崇。施及后嗣,天命有融。庙歌载之,播于无穷。
顺祖室用《大祚》:皇矣烈祖,次于僖宫。燕贻凭厚,德远而隆。尊昭缀穆,合食惟丰。孝孙奠爵,福嘏来同。
翼祖(宗)[室]用《大熙》:清庙有严,观德惟祖。裕典时修,亲尊并序。以祼以献,礼交乐举。灵其醉止,笃我纯(佑)[祜]。
宣(宗)[祖]室用《大光》:洪绪载德,盛际讲仪。精崇夆事,恭展孝思。肸蠁锡羡,齐庄受厘。猗欤
...更多
乐八
鼓吹导引乐歌
南郊鼓吹歌曲
《导引》建隆二年三曲建隆二年:《宋史》卷一四○《乐志》作「开宝元年」。。气和玉烛,睿化着鸿明,缇管一阳生。郊禋盛礼燔柴毕禋:原脱,据《宋史》卷一四○《乐志》补。旋轸凤凰城。森罗仪卫振华缨,载路溢欢声。皇图大业超前古,垂象泰阶平。和声。环海澄清 岁时丰衍,九土乐升平,:原作「当」,据《宋史》卷一四○《乐志》改。 。道高尧舜垂衣治舜:原脱,据《宋史》卷一四○《乐志》补。,日月并文明。《嘉禾》、《甘露》登歌荐,云物焕祥经。兢兢夕愓持谦德,未许禅云亭。
《六州》严夜警,铜莲漏迟迟莲:
...更多
瑞异一
天瑞
寿星
【宋会要】
干德三年八月辛酉、四年八月己卯、六年正月戊申,开宝二年七月乙亥,寿星出,见于丙。荐人君之寿,既稽元命之图,表天下之安,又载西京之志。
太平兴国四年八月乙亥,寿星见,一云老人星。五年八月乙卯、六年八月乙卯乙:《宋史 天文九》作「己」。、八年八月辛卯,雍熙三年八月己酉三:原作「八」,据《宋史 天文九》改。、四年八月辛亥,二十日夜端拱元年八月乙卯朔、二年八月癸亥,淳化元年八月丁卯、二年八月辛未、一作癸酉三年八月戊寅、四年八月辛巳、九月己亥、五年八月己丑,至道元年八月己亥、二年
...更多
瑞异二
日食
【宋会要】
太祖建隆元年,司天少监王处讷言:「五月一日太阳当亏,请其日掩藏刀枪甲胄。」事下有司,请其日皇帝避正殿、素服,文武百官各守本司。从之。
二年四月一日,司天监言:「太阳其日当食。」诏避正殿、守司如元年之制。
淳化五年十二月一日,司天监言:「日当日食,云阴不见,占与不食同。」宰臣上表称贺,诏付史馆。《玉海》:日当蚀,阴云蔽之, 臣贺。贺日不蚀,盖始于此。灾不胜德,云为垂阴。
真宗三年五月一日「三年」前脱年号。,司天监言日当食,真宗避正殿不视事。其日云阴不见,帝语近臣:
...更多
瑞异三
水灾
【宋会要】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七月,河决郑州荥泽县、孟州温县,诏民田被水灾者悉蠲其租。
淳化四年九月,梓州言:「涪江水涨二丈五尺,壅不流,陷州城,坏居人庐舍、官寺、仓库万余区,溺死者甚众。」诏赐溺死者人铁钱三千,孤穷乏食者官与赈贷。
仁宗天圣四年六月十二日,福建路提点刑狱司言:「建州邵武军大水,坏官舍四十余间,民舍三千八百余间,溺死者五十余人。」诏被溺者见存家属,每三口以上给米二硕,不及三口给米一硕。内溺死之人无主者及贫乏者,官为埋瘗,仍致祭奠。
十六日,京师自申时至夜大雨雷
...更多
方域一
东京大内
【宋会要】
东京,唐之汴州,梁建为东都,后唐罢之,晋复为东京,国朝因其名。
旧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天头原批:「旧城。」,即唐汴州城,建中初,节度使李勉筑。国朝以来,号曰阙城,亦曰里城。南三门:中曰朱雀,梁曰高明,晋曰熏风,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东曰保康,大中祥符五年赐名;西曰崇明,周曰兴礼,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东二门:南曰丽景,梁曰观化,晋曰仁和,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北曰望春,梁曰建阳,晋曰迎初,国初曰和政,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西二门:南曰宜秋,梁曰开明,晋曰金义,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北曰阊
...更多
方域二
南京
【宋会要】
真宗景德三年二月,诏曰:「雎阳奥区,平台旧壤。两汉之盛,并建于戚藩;五代以还,荐升于节制。地望雄于征镇,疆理接于神州。实都畿近辅之邦,乃帝业肇基之地。恭惟圣祖,诞庆鸿图,爰于历试之初,兼领元戎之寄。讴谣所集,符命荐臻。殆兹累朝,俯同列郡。式昭茂烈,宜锡崇名。用彰神武之功,且表兴王之盛。宜升为应天府,宋城县为次赤,宁陵、楚丘、柘城、下邑、谷熟、虞城等县并为次畿。」
大中祥符七年正月二十九日,诏曰:「睢水名区,实一方之都会;商丘奥壤,为三代之旧邦。形势表于山河,忠烈存于风俗。惟文祖之历试,
...更多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戴望
(明)康万民撰
清·沈孝瞻
(民国)许指严
(唐)李延寿
明·高儒
宋·审安老人
清·黄宫绣
清·厉鹗
宋·李遵勖
明·乔应甲
(清)景善
清·周声炣
元结
宋·周守忠
宋·陈次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