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宋会要辑稿-清·徐松
宋会要辑稿目录:
帝系一
帝系二
帝系三
帝系四
帝系五
帝系六
帝系七
帝系八
帝系九
帝系一○
帝系一一
后妃一
后妃二
后妃三
后妃四"
崇儒一
崇儒二
崇儒三
崇儒四
崇儒五
崇儒六
崇儒七
道释一
道释二
礼一
礼二
礼三
礼四
礼五
礼六
礼七
礼八
礼九
礼一○
礼一一
又礼一一
礼一二
礼一三
礼一四
礼一五
礼一六
礼一七
礼一八
礼一九
礼二○
礼二一
礼二二
礼二三
礼二四
礼二五
礼二六
礼二七天头原批:「吉礼。郊祀职事。大礼五使。」
礼二八
礼二九
礼三○
礼三一
礼三二
礼三三
礼三四
礼三五
礼三六
礼三七
礼三八
礼三九
礼四○
礼四一
礼四二
礼四三
礼四四
礼四五
礼四六
礼四七
礼四八
礼四九
礼五○
礼五一
礼五二
礼五三
礼五四
礼五五
礼五六
礼五七
礼五八
礼五九
礼六○
礼六一
礼六二
乐一
乐二
乐三
乐四
乐五
乐六
乐七
乐八
瑞异一
瑞异二
瑞异三
方域一
方域二
方域三
方域四
方域五
方域六
方域七
方域八
方域九
方域一○
方域一一
方域一二
方域一三
方域一四
方域一五
方域一六
方域一七
方域一八
方域一九
方域二○
方域二一
蕃夷一
蕃夷二
蕃夷三
蕃夷四
蕃夷五
蕃夷六
蕃夷七
兵一
兵二
兵三
兵四
兵五
兵六
兵七
兵八
兵九
兵一○
兵一一
兵一二
兵一三
兵一四
兵一五
兵一七
兵一八
兵一九
兵二○
兵二一
兵二二
兵二三
兵二四
兵二五
兵二六
兵二七
兵二八
食货一
食货二
食货三
食货四
食货五
食货六
食货七
食货八
食货九
食货一○
食货一一
食货一二
食货一三
食货一四
食货一五
食货一六
食货一七
食货一八
食货一九
食货二○
食货二一
食货二二
食货二三
食货二四
食货二五
食货二六
食货二七
食货二八
食货二九
食货三○
食货三一
食货三二
食货三三"
食货三四
食货三五
食货三六
食货三七
食货三八
食货三九
食货四○
食货四一
食货四二
食货四三
食货四四
食货四五
食货四六
食货四七
食货四八
食货四九
食货五○
食货五一
食货五二
食货五三
食货五四
食货五五
食货五六
食货五七
食货五八
食货五九
食货六○
食货六一
食货六二
食货六三
食货六四
食货六五
食货六六
食货六七
食货六八
食货六九
食货七○
刑法一
刑法二
刑法三
刑法四
刑法五
刑法六
刑法七
刑法八
选举一
选举二
选举三
选举四
选举五
选举六
选举七
选举八
选举九
选举一○
选举一一
选举一二
选举一三
选举一四
选举一五
选举一六
选举一七
选举一八
选举一九
选举二○
选举二一
选举二二
选举二三
选举二四
选举二五
选举二六
选举二七
选举二八
选举二九
选举三○
选举三一
选举三二
选举三三
选举三四
仪制一
仪制二
仪制三
仪制四
仪制五
仪制六
仪制七
仪制八
仪制九
仪制一○
仪制一一
仪制一二
仪制一三
舆服一
舆服二
舆服三
舆服四
舆服五
舆服六
运历一
运历二
职官一
职官二
职官三
职官四
职官五
职官六
职官七
职官八
职官九
职官一○
职官一一
职官一二
职官一三
职官一四
职官一五
职官一六
职官一七
职官一八
职官一九
职官二○
职官二一
职官二二
职官二三
职官二四
职官二五
职官二六
职官二七
职官二八
职官二九
职官三○
职官三一
职官三二
职官三三
职官三四
职官三五
职官三六
职官三七
职官三八
职官三九
职官四○
职官四一
职官四二"
职官四三
职官四四
职官四五
职官 四六
职官四七
职官四八
职官四九
职官五○
职官五一
职官五二
职官五三
职官五四
职官六五
职官六六
职官六七
职官六八
职官六九
职官七○
职官七一
职官七二
职官七三
职官七四
职官七五
职官七六
职官七七
职官七八
职官七九
礼四六
乡饮酒礼
【中兴会要】
高宗绍兴十三年四月六日,礼部言:「比部郎中林保奏请,乞将所具修定乡饮酒矩范仪制,乞遍下郡国。本部寻行下明州取索昨讨论已行仪制,与林保所具规式参酌修具如右,望镂版颁行。」从之。主。州以郡守,县以县令,位于东南。宾。择乡里寄居年德高及致仕者为之,位于西北。僎。州以通判,县以丞或簿,位于东北。介。以次长,位于西南。三宾以宾之次者为之,位于宾、主、介、僎之后。又设郡僚之位,东西相乡。其余仕与未仕者,皆以齿序位于两廊。司正。以众所准服者为之。相及赞。以士之熟于礼仪者为之。先一日,设 罍爵洗,各如奠谒之
...更多
礼四七
优礼大臣
【宋会要】
太祖受禅,降诏四方,时天维军节度、太尉、中书令、魏王符彦卿以累朝宿将,优其礼而不名。彦卿表乞呼名,诏答不允。
太祖建隆二年九月,江南李煜上表进贡,陈叙袭位之意。降诏答之,便呼国主而不名,因周朝待江南之礼也。初,周世宗每贻书于李璟,但呼国主,而朝廷因之,令煜袭位,虽始降诏,仍存国主之号。
干德元年十二月,江南李煜上表乞呼名,诏曰:「王者礼诸侯也,异姓谓之叔舅,诏书赐之不名,载乎礼文,见乎史册。顾惟凉德,慨慕前王,矧彼大邦,宜加异数。国主礼存事上,义执劳谦。请呼君前之名,诚
...更多
礼四八
禡祭天头原批:「军礼。」
【宋会要】
太(祖)[宗]太平兴国五年十一月十日,帝亲征河东。出京前一日,遣右赞善大夫李斡、潘慎修就出郊用少牢祭蚩尤禡牙。又令着佐郎李巨源就北郊望气坛,用香柳枝、灯油、乳粥、酥(密)[蜜]、饼果祭北方天王。
真宗咸平四年七月十六日,(设)[诏]太常礼院定禡祭仪,付河北三路总管。祭日,所司除地为坛,四方各五十步,设两壝,绕以青绳,张幕,置军牙六纛神位版。版方七寸,厚三分。祭用刚日,具常馔,牲用太牢。以羊豕代。其币军牙以白,六纛以皁,各长一丈八尺。都总管为初献,以次将官为亚献、三献
...更多
礼四九
尊号
【宋会要】
僖祖讳(眺)[朓]天头原批:「自(禧)〔僖〕祖至王旦撰,已载入帝号。」,汉京兆尹广汉之后。生于燕蓟,仕唐,历永清、文安、幽都三县令。建隆元年三月,追尊曰文献皇帝,庙号僖祖。谥议翰林学士窦俨撰,册文中书舍人扈蒙撰。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加谥曰文献睿和。册文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钦若撰。
顺祖讳珽,僖祖子,历藩镇从事,兼御史中丞。建隆元年三月,追尊曰惠元皇帝,庙号顺祖。谥议翰林学士窦俨撰,册文中书舍人赵逢撰。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加谥顺祖惠元睿明皇帝。册文参知政事陈彭年撰彭年:原脱,据本书
...更多
礼五○
后妃尊号
【宋会要】
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三日,太常礼院上言:「伏以王者立显亲之殿,所以尊母仪;开长乐之宫,所以伸子道。稽诸历代,实有彝章。伏惟帝母南阳郡太夫人象协阴灵,功深厚载。涂山助夏,道冠于三王;文母兴周,名存乎十乱。徽号未正,阙孰甚焉。谨按《汉书》,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陛下膺图资始,孝治攸先,宜彰坠燕之祥,式表濯龙之贵。伏请上尊号曰皇太后。」诏曰:「恭依典礼,仍令所司候追册四亲庙礼毕,择日备礼奉册。」后不果行册礼。
太宗至道三年四月一日,制曰:「王者膺顾托之重,居宸极之尊,稽考旧章,宣明
...更多
礼五一
徽号
朝谒太清宫原稿以「朝谒太清宫上玉皇圣帝徽号上皇地祇徽号」三子目与正文连排。今以第一子目单列为标题;第二、三子目后文自有,此处删去。
【宋会要】
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七月十九日,亳州团练使高汉美遣判官李好问与父老、僧道、举人赵永等三千三百六十人诣阙,请车驾朝谒太清宫。对于从政殿,赐酒食、缗钱遣之。二十七日,宰臣率文武百官上表陈请,诏答之。
八月一日,内出御札曰:「朕以眇躬,缵承大宝,荷降康于穹壤,膺锡类于祖宗。明发之心,常增于厉翼;大同之俗,获固于隆平。盖积累之善祥,岂凉薄之能致 而自钦承端委
...更多
礼五二
巡幸
【宋会要】
笏,枢密都承旨、祗应诸司使以下并公服系 ,与内侍都知已下常起居,班首奉圣躬万福。 国朝之制,车驾幸寺观焚香、园苑游宴,其日内客省使至通事舍人、合门祗候并应起居者皆然。笏,一班常起居。 次殿前马步军以下于内东门廊南阶下,次执球杖供奉官以下于内东门南对立,次诸班并常起居。次舍人引宰臣以下应随驾官,并非泛驾幸诸处并常起居,曾起居止奏万福。执球仗供奉官候引驾回,于内东门南对立,常起居。袍出,降座,鸣鞭出内。至寺观殿上焚香讫,宣从臣吃茶,舍人引宰臣以下再拜就座。吃茶讫,复再拜退。或宣道僧录以下吃茶,舍人引当
...更多
礼五三
册后原批:「案册后宜在妃册皇太子册前。」
【宋会要】
太祖建隆元年八月十九日,制曰:「轩辕四星,爰着正妃之象正:原作「王」,据《宋大诏令集》卷一八改。;虞舜二女,诞彰内治之功。崇阴教而敦国风,体坤仪而修壸政,兹所以正人伦之大本也。琅琊夫人王氏代袭勋贤,心游图史,肃雍可以奉禋祀,勤俭可以率中闱,实锺开国之祥,允赖宜家之助。淑慧天赋,英徽日隆。既侔太姒之贤,宜正长秋之号。可立为皇后,所司择日备礼册命。」自后凡制书云册命者,多不行册礼。
太宗雍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制曰:「姬周之盛,本自姜、任之烈;虞舜之圣,亦
...更多
礼五四
改元诏
【宋会要】
太祖建隆元年正月五日,诏曰:「五运推移,上帝于焉眷命;三灵改卜,王者所以膺图。朕早练龙韬,常提虎旅。当周邦末造,从二帝以征行;洎乔岳缠哀,翊嗣君而纂位。罄一心而事帝,谅四海以皆闻。一昨北虏侵疆,边民受弊,朕长驱禁旅,克日平戎。六师纔发于近郊,万众喧哗而莫遏。拥回京阙,推戴眇躬。幼主以历数有归,寻行禅让。兆庶不可以无主,万几不可以暂停,勉徇 心,已登大宝。宜改显德七年为建隆元年,改国号为大宋。」
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诏曰:「朕自三灵眷命,五让兴邦,躬亲罔惮于万几,德教将加于四海。岁时屡稔
...更多
礼五五
听政
【宋会要】
请听政御殿。太祖建隆二年六月二日,昭宪皇太后崩。五日,宰臣范质等上表请听政,不允。继三上表固请,诏允。九日,始见百官于殿门。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太祖崩,太宗即位。二十三日,宰臣薛居正等上表请听政,诏答不允。二十四日,成服于万岁殿,居正前跪奏固请,可之。即日移御长春殿听政, 臣皆丧服就列。
太宗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太宗崩,真宗即位。四月二日,宰臣吕端等上表请听政,不允。继三上表,诏允。四日,御崇政殿之西序,群臣入谒,帝号恸以见,辅臣以次奏事。十四日,端等复请御(政)[正]
...更多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李绰
储仁逊
元·饶自然
清·鲍东里
元和观我斋主人
冷佛
明·高大器
(清)陆莘行
明·杜文燮
清·郭麟
唐·白居易
明·张位
唐·李肇
明·万邦宁
后魏·瞿昙般若流支
(清)谈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