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宋会要辑稿-清·徐松
宋会要辑稿目录:
帝系一
帝系二
帝系三
帝系四
帝系五
帝系六
帝系七
帝系八
帝系九
帝系一○
帝系一一
后妃一
后妃二
后妃三
后妃四"
崇儒一
崇儒二
崇儒三
崇儒四
崇儒五
崇儒六
崇儒七
道释一
道释二
礼一
礼二
礼三
礼四
礼五
礼六
礼七
礼八
礼九
礼一○
礼一一
又礼一一
礼一二
礼一三
礼一四
礼一五
礼一六
礼一七
礼一八
礼一九
礼二○
礼二一
礼二二
礼二三
礼二四
礼二五
礼二六
礼二七天头原批:「吉礼。郊祀职事。大礼五使。」
礼二八
礼二九
礼三○
礼三一
礼三二
礼三三
礼三四
礼三五
礼三六
礼三七
礼三八
礼三九
礼四○
礼四一
礼四二
礼四三
礼四四
礼四五
礼四六
礼四七
礼四八
礼四九
礼五○
礼五一
礼五二
礼五三
礼五四
礼五五
礼五六
礼五七
礼五八
礼五九
礼六○
礼六一
礼六二
乐一
乐二
乐三
乐四
乐五
乐六
乐七
乐八
瑞异一
瑞异二
瑞异三
方域一
方域二
方域三
方域四
方域五
方域六
方域七
方域八
方域九
方域一○
方域一一
方域一二
方域一三
方域一四
方域一五
方域一六
方域一七
方域一八
方域一九
方域二○
方域二一
蕃夷一
蕃夷二
蕃夷三
蕃夷四
蕃夷五
蕃夷六
蕃夷七
兵一
兵二
兵三
兵四
兵五
兵六
兵七
兵八
兵九
兵一○
兵一一
兵一二
兵一三
兵一四
兵一五
兵一七
兵一八
兵一九
兵二○
兵二一
兵二二
兵二三
兵二四
兵二五
兵二六
兵二七
兵二八
食货一
食货二
食货三
食货四
食货五
食货六
食货七
食货八
食货九
食货一○
食货一一
食货一二
食货一三
食货一四
食货一五
食货一六
食货一七
食货一八
食货一九
食货二○
食货二一
食货二二
食货二三
食货二四
食货二五
食货二六
食货二七
食货二八
食货二九
食货三○
食货三一
食货三二
食货三三"
食货三四
食货三五
食货三六
食货三七
食货三八
食货三九
食货四○
食货四一
食货四二
食货四三
食货四四
食货四五
食货四六
食货四七
食货四八
食货四九
食货五○
食货五一
食货五二
食货五三
食货五四
食货五五
食货五六
食货五七
食货五八
食货五九
食货六○
食货六一
食货六二
食货六三
食货六四
食货六五
食货六六
食货六七
食货六八
食货六九
食货七○
刑法一
刑法二
刑法三
刑法四
刑法五
刑法六
刑法七
刑法八
选举一
选举二
选举三
选举四
选举五
选举六
选举七
选举八
选举九
选举一○
选举一一
选举一二
选举一三
选举一四
选举一五
选举一六
选举一七
选举一八
选举一九
选举二○
选举二一
选举二二
选举二三
选举二四
选举二五
选举二六
选举二七
选举二八
选举二九
选举三○
选举三一
选举三二
选举三三
选举三四
仪制一
仪制二
仪制三
仪制四
仪制五
仪制六
仪制七
仪制八
仪制九
仪制一○
仪制一一
仪制一二
仪制一三
舆服一
舆服二
舆服三
舆服四
舆服五
舆服六
运历一
运历二
职官一
职官二
职官三
职官四
职官五
职官六
职官七
职官八
职官九
职官一○
职官一一
职官一二
职官一三
职官一四
职官一五
职官一六
职官一七
职官一八
职官一九
职官二○
职官二一
职官二二
职官二三
职官二四
职官二五
职官二六
职官二七
职官二八
职官二九
职官三○
职官三一
职官三二
职官三三
职官三四
职官三五
职官三六
职官三七
职官三八
职官三九
职官四○
职官四一
职官四二"
职官四三
职官四四
职官四五
职官 四六
职官四七
职官四八
职官四九
职官五○
职官五一
职官五二
职官五三
职官五四
职官六五
职官六六
职官六七
职官六八
职官六九
职官七○
职官七一
职官七二
职官七三
职官七四
职官七五
职官七六
职官七七
职官七八
职官七九
礼五六
朝会
【宋会要】
大朝会:其日,准择时刻,陈布将士填街,及左右金吾、六军、诸卫勒所部,列黄麾大仗屯门及陈于殿庭,如常仪。文武百寮及 官、客使等俱入朝,文武常参官朝服,陪位官等公服。近仗就陈于合下。太乐令、乐工、协律郎俱入就位,中书侍郎以诸方镇表案、给事中以所奏祥瑞案,俱俟于大庆门外之左右。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符宝郎奉宝,俱诣合门奉迎。 官、客使、陪位官俱入就位立定,侍中版奏请中严,又奏外办。闻鸣鞭,宫县撞黄锺之锺,右五锺皆应。殿上承旨索扇,皇帝服衮冕,御舆以出,曲直华盖侍卫如常仪。协律郎举麾,宫县奏《干安》乐,鼓
...更多
礼五七
朝贺按此门内容,前「朝会」门中全有,实为复文。
【宋会要】
〔天圣〕七年十月,御史台言:「冬至御殿旧仪,公卿自殿门外叙班以入。今缘文班三品、四品以上并阙,又左右金吾上将军、大将军各二员,将军各四员,分左右立班,今同判左金吾张斌久病在假,南班见止二员,并望差官充摄。」诏枢密直学士李谘、知制诰李仲容摄公卿,左千牛卫将军符承煦与西京左藏库副使石孝孙等七人分摄左右金吾。
庆历六年十二月十五日,管句西驿所言:「夏国进奉人未经正月一日御殿称贺,未审赴班否。」诏首领
...更多
礼五八
谥
【宋会要】
王公及职事官三品以上薨,本家录行状上尚书省考功,移太常礼院议定,博士撰议,考功审覆,判都省集合省官参议,具上中书门下,宰臣判准,始录奏闻,敕付所司,即考功录牒,以未葬前赐其家。省官有异议者,听具议以闻。蕴德丘园,声实名著,虽无官爵,亦奏赐谥曰先生。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八月二十八日,诏增周公《谥法》五十五字:美谥七十一字为一百字,平谥七字为二十字,恶谥十七字为三十字。仍令翰林学士承旨扈蒙、中书舍人王祜详定。蒙等奏议曰:「上所增五十五字皆可用,其沈约、贺琛《续广谥》请停废。」从之。
...更多
礼五九
册命王亲大臣
国朝《开宝通礼》载三师、三公、亲王、大臣临轩册命仪。凡降制命宰相、亲王、使相、枢密使、西京留守、节度使及公主制书,皆有备礼册命之文,多上表辞免而未尝行。其制并翰林草词,夜中进入,翌日自内置于箱,二黄门对拜,立于御座之东。内朝退,黄门捧箱降殿,出殿门外,宣付合门使,降置案上。俟文德殿立班,合门使引制案出东上合门横街南,当殿宣付中书门下。宰臣跪受,捧制归位,转付通事舍人,赴宣制位,舍人唱其名。宣讫,复授宰臣,宰臣转授堂后官。若后妃、亲王、公主,即先称有制,百官再拜,宣毕,复舞蹈。如宰臣加恩制书,即宣付通事
...更多
礼六○
赐酺
【宋会要】
太宗雍熙元年十二月十日,诏曰:「王者赐酺推恩,与众共乐,所以表升平之盛事,契亿兆之欢心。累朝以来,此事久废,盖逢多故,莫举旧章。今四海混同,万民康泰,严禋始毕,庆泽切行,宜令士庶之情,共庆休明之运。可赐酺三日。」酺饮起自秦。秦法,三人已上会饮则罚金,故因事赐酺,吏民会饮,过则禁之。魏、晋之后无闻焉。唐景云、开元、天宝间举行之。至是,郊禋始毕,大庆溥洽,有是诏。帝因谓宰臣曰:「朕读书至睿宗已后,赐酺或连夜,至七日、九日,亦或弥月,无乃太甚乎 娱乐不可过度,三日为得宜矣。明皇令三百里内刺史、县令各率音
...更多
礼六一
旌表
【宋会要】
太祖开宝七年,陈州项城民常真父母死,庐墓终丧,负土成坟,不茹荤血。诏旌表门闾。先是,周广顺中已赐旌表,至是再有是命。其后真妻病,子晏割股肉以食母。及死,次子守规徒跣,日一食,庐墓三年。太平兴国八年,又诏旌表之。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七月,济州言金乡县民李光袭十世同居,内无异爨,诏旌表门闾,常税外免其它役。
四年十一月,徐州言彭城县民彭程四世同居,旌表门闾,常税外免其它役。
五年四月,襄州襄阳县民张巨源五世同居,无异爨,诏旌表门闾。巨源尝习刑名书,特赐明法及第。又济州
...更多
礼六二
赉赐
【宋会要】
宋太祖建隆元年正月,赐宰相、枢密使、诸军列校袭衣、犀玉带、鞍勒马有差。
七月,宴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于礼贤讲武殿,赐袭衣、器(弊)[币]、鞍马有差。以赏泽潞之功(始)[也]。
十月,始赐宰相、枢密院、宣徽、三司使、端明、翰林、枢密直学士、见任前任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诸军列校冬服有差。郡国长吏、边防将士,遣使就赐之。
二年三月,赐王昭衣带、鞍马。
十一月己卯,上始猎于近郊,赐宰相、枢密使、节度、观察使、团练使、统军、侍卫诸军都校锦
...更多
乐一
律吕
宋太祖皇帝干德四年十一月冬至,御干元殿受朝贺毕,群臣诣大明殿行上寿之礼,始用雅乐、登歌二舞。先是,帝每谓雅乐声高,近于哀思,不合中和;又念王朴、窦俨素各知乐,皆已沦没,因诏和岘讨论其理。岘奏议曰:「十二月声,含在寂默,古圣设法,演而出之。立尺寸作为律吕,三分损益,上下相生,取合真音,谓之形器。但以尺寸长短,非书可传,故累秬黍,永为准的。后代试之,或不符合。臣谓西京铜望臬可校古法「合」原作「会」,又脱「臣谓」,据《玉海》卷一○五改补。,今司天台影表上有铜臬、下有石尺是也。今以朴尺比量,短于影表上尺四分,方知今乐声之高,皆
...更多
乐二
律吕
景佑三年六月九日,冯元等上言:「奉诏修撰乐书,望特降书名。」诏以《景佑广乐记》为名。
七月十三日,冯元等上《景佑广乐记》八十一卷。《因革》篇叙国朝制作云:
元年秋九月,太常燕肃建言:「金石不调,愿以周世王朴律准更加考按。」有诏许之。又命李照、宋祁及中人李随共领其事。明年正月,金石一部成,帝御延福宫临阅焉。因问李照:「乐果和否 」照对:「金石之音,与王朴律准已协,然朴准比古乐差高五律,比禁坊乐差高二律。臣愿制管以度调。」帝曰:「试为之。」乃取京县秬黍累尺成律,铸锺。审之,其
...更多
乐三
详定乐律按此卷内容为雅乐,而原稿标目作「详定乐律」,与内容不符。
「俾来者有考焉为乐志」俾来者有考焉为乐志:为
《宋史 乐志》总序之末句。缘《永乐大典》此数卷本以《宋史 乐志》为正文,以《宋会
要》为注,徐松辑录时,删去《宋史》之文,仅存各段之末句,而后抄录《宋会要》之文。
以下二门均同。
鼓、双头单头铎各二,持金錞四,奏金錞二, 国朝雅乐、登歌用工员三十一:歌四,埙、箎、巢笙、和、笛各二,编锺、编磬各一,筝、阮咸、九弦琴、七弦琴、筑、瑟、箫各二,节鼓一。太乐令一员押乐,乐正一员节奏应
...更多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张果
清·冯泌
宋·陈淳
清·朱用纯
清·诵清堂主人
(宋)无门慧开
宋·寇宗奭
清·富察敦崇
宋·僧赜藏
寒齋
明·徐渭
清·驷溪云间子
(清)陆以湉
元魏·佛陀扇多
后秦·佛陀耶舍
清·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