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明儒学案-清·黄宗羲
明儒学案目录:
明儒学案
郑性序
黄千秋跋
冯全垓跋
于准序
仇兆鳌序
明儒学案序
黄梨洲先生原序
贾润序
贾朴跋
贾念祖跋
莫晋序
《明儒学案》发凡
师说
卷一 崇仁学案一
卷二 崇仁学案二
卷三 崇仁学案三
卷四 崇仁学案四
卷五 白沙学案上
卷六 白沙学案下
卷七 河东学案上
卷八 河东学案下
卷九 三原学案
卷十 姚江学案
卷十一 浙中王门学案一
卷十二 浙中王门学案二
卷十三 浙中王门学案三
卷十四 浙中王门学案四
卷十五 浙中王门学案五
卷十六 江右王门学案一
卷十七 江右王门学案二
卷十八 江右王门学案三
卷十九 江右王门学案四
卷二十 江右王门学案五
卷二十一 江右王门学案六
卷二十二 江右王门学案七
卷二十三 江右王门学案八
卷二十四 江右王门学案九
卷二十五 南中王门学案一
卷二十六 南中王门学案二
卷二十七 南中王门学案三
卷二十八 楚中王门学案
卷二十九 北方王门学案
卷三十 粤闽王门学案
卷三十一 止修学案
卷三十二 泰州学案一
卷三十三 泰州学案二
卷三十四 泰州学案三
卷三十五 泰州学案四
卷三十六 泰州学案五
卷三十七 甘泉学案一
卷三十八 甘泉学案二
卷三十九 甘泉学案三
卷四十 甘泉学案四
卷四十一 甘泉学案五
卷四十二 甘泉学案六
卷四十三 诸儒学案上一
卷四十四 诸儒学案上二
卷四十五 诸儒学案上三
卷四十六 诸儒学案上四
卷四十七 诸儒学案中一
卷四十八 诸儒学案中二
卷四十九 诸儒学案中三
卷五十 诸儒学案中四
卷五十一 诸儒学案中五
卷五十二 诸儒学案中六
卷五十三 诸儒学案下一
卷五十四 诸儒学案下二
卷五十五 诸儒学案下三
卷五十六 诸儒学案下四
卷五十七 诸儒学案下五
卷五十八 东林学案一
卷五十九 东林学案二
卷六十 东林学案三
卷六十一 东林学案四
卷六十二 蕺山学案
卷六十三 附案
贾念祖跋
先王父若水公精研理学,於宋、元、明诸儒之书,无不泝委穷源,彻其底蕴。尝谓先大夫素菴公云:“人生为功名中人易,为圣贤中人难。”盖其生平立脚为着实工夫者在此,所以训示子孙者亦在此。晚年读姚江黄黎洲先生《明儒学案》一书,深嘉而歎服之。盖取先生各载诸儒所得力之语,以俟学者之自择,殊涂同归,百虑一致,诚高出於牴牾异同者流也。先大夫承命授梓,自康熙癸酉书成,垂四十余年,四方笃学力行之士,来索是书者,踵相接也。念祖敬凛先志,尝手一编为订正其鲁鱼之谬者百有余字,命儿裕、昆、延、泰脩补旧帙,公诸海内,亦以景仰先贤,不敢有坠家训云尔。
...更多
莫晋序
孔子称“善人不践?”,孟子谓“君子欲其自得”,《系辞》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此三言者,千古道学之指南也。夫道无定体,学无定法,见每歧於仁智,克互用乎刚柔,钧是问仁,而克复敬恕工夫顿渐,同此一贯,而忠恕学识义别知行,各得其性之所近而已。宋儒濂溪、明道之深纯与颜子为近,伊川、横渠之笃实与曾、思为近,象山之高明与孟子为近。立言垂教,不必尽同,后人泥於着述之?,佥谓朱子集群儒之大成,数百年来专主一家之学。
明初,天台、渑池椎轮伊始,河东、崇仁风教渐广,大抵恪守紫阳家法,言规行矩,不愧游、夏之徒,专尚修
...更多
《明儒学案》发凡
从来理学之书,前有周海门《圣学宗传》,近有孙锺元《理学宗传》,诸儒之说颇备。然陶石篑《与焦弱侯书》云:“海门意谓身居山泽,见闻狭陋,常愿博求文献,广所未备,非敢便称定本也。”且各家自有宗旨,而海门主张襌学,扰金银铜铁为一器,是海门一人之宗旨,非各家之宗旨也。锺元杂收,不复甄别,其批註所及,未必得其要领,而其闻见亦犹之海门也。学者观羲是书,而后知两家之疎略。
大凡学有宗旨,是其人之得力处,亦是学者之入门处。天下之义理无穷,苟非定以一二字,如何约之,使其在我。故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学者而
...更多
师说
方正学孝孺
神圣既远,祸乱相寻,学士大夫有以生民为虑、王道为心者绝少,宋没益不可问。先生禀绝世之资,慨焉以斯文自任。会文明启运,千载一时。深维上天所以生我之意,与古圣贤之所讲求,直欲排洪荒而开二帝,去杂霸而见三王,又推其馀以淑来禩,伊周孔孟合为一人,将旦暮遇之。此非学而有以见性分之大全不能也。既而时命不偶,遂以九死成就一个是,完天下万世之责。其扶持世教,信乎不愧千秋正学者也。考先生在当时已称程、朱复出,後之人反以一死抹过先生一生若心,谓节义与理学是两事,出此者入彼,至不得与扬雄、吴草庐论次并称。於是成仁取
...更多
卷一 崇仁学案一
前言 康斋倡道小陂,一禀宋人成说。言心,则以知觉而与理为二,言工夫,则静时存养,动时省察。故必敬义夹持,明诚两进,而后为学问之全功。其相传一派,虽一斋、庄渠稍为转手,终不敢离此矩矱也。白沙出其门,然自叙所得,不关聘君,当为别派。於戏!椎轮为大辂之始,增冰为积水所成,微康斋,焉得有后时之盛哉! 聘君吴康斋先生与弼文敬胡先生居仁教谕娄一斋先生谅谢西山先生复郑孔明先生伉胡凤仪先生九韶恭简魏庄渠先生校侍耶余訒斋先生祐太仆夏东岩先生尚朴广文潘玉斋先生润
聘君吴康斋先生与弼
吴与弼字子傅
...更多
卷二 崇仁学案二
文敬胡敬斋先生居仁
胡居仁字叔心,饶之余干人也。学者称为敬斋先生。弱冠时,奋志圣贤之学,往游康斋吴先生之门,遂绝意科举,筑室於梅溪山中,事亲讲学之外,不干人事。久之,欲广闻见,适闽,历浙,入金陵,从彭蠡而返。所至访求问学之士,归而与乡人娄一斋、罗一峰、张东白为会於弋阳之龟峰、余干之应天寺。提学李龄、锺城相继请主白鹿书院。诸生又请讲学贵溪桐源书院。淮王闻之,请讲《易》於其府。王欲梓其诗文,先生辞曰:“尚需稍进。”先生严毅清苦,左绳右矩,每日必立课程,详书得失以自考,虽器物之微,区别精审,没齿不乱。父病,尝粪
...更多
卷三 崇仁学案三
魏校字子才,别号庄渠,崑山人。弘治乙丑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不为守备奄人刘瑯所屈。召为兵部郎,移疾归。嘉靖初,起广东提学副使。丁忧,补江西兵备,改河南提学,七年陞太常寺少卿,转大理。明年,以太常寺卿掌祭酒事,寻致仕。
先生私淑於胡敬斋。其宗旨为天根之学,从人生而静,培养根基,若是孩提,知识后起,则未免夹杂矣。所谓天根,即是主宰,贯动静而一之者也。敬斋言:“心无主宰,静也不是工夫,动也不是工夫。”此师门敬字口诀也。第敬斋工夫分乎动静,先生贯串总是一个,不离本末作两段事,君加密矣。聂双江归寂之
...更多
卷四 崇仁学案四
太仆夏东巖先生尚朴 夏尚朴字敦夫,别号东巖,永丰人。从学於娄一斋谅。登正德辛未进士第。历部属、守惠州、山东提学道,至南京太仆少卿。逆瑾擅政,遂归。王文成赠诗,有“舍瑟春风”之句,先生答曰:“孔门沂水春风景,不出虞廷敬畏情。”先生传主敬之学,谓“纔提起便是天理,纔放下便是人欲。”魏庄渠歎为至言。然而訾“象山之学,以收敛精神为主。吾儒收敛精神,要照管许多道理,不是徒收敛也”,信如兹言,则总然提起,亦未必便是天理,无乃自背其说乎!盖先生认心与理为二,谓心所以穷理,不足以尽理,阳明点出“心即理也”一言,何怪不视为河汉乎! 夏东巖文集<
...更多
卷五 白沙学案上
前言
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其喫紧工夫,全在涵养。喜怒未发而非空,万感交集而不动,至阳明而后大。两先生之学,最为相近,不知阳明后来从不说起,其故何也。薛中离,阳明之高第弟子也,於正德十四年上疏请白沙从祀孔庙,是必有以知师门之学同矣。罗一峰曰:“白沙观天人之微,究圣贤之蕴,充道以富,崇德以贵,天下之物,可爱可求,漠然无动於其中。”信斯言也,故出其门者,多清苦自立,不以富贵为意,其高风之所激,远矣。 文恭陈白沙先生献章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之白沙里人。身长八尺,目光如星,右脸有七
...更多
卷六 白沙学案下
通政张东所先生诩 张诩字廷实,号东所,南海人,白沙弟子。登成化甲辰进士第。养病归,六年不出,部檄起之,授户部主事。寻丁忧,累荐不起。正德甲戌,拜南京通政司左参议,又辞,一谒孝陵而归。卒年六十。
白沙以“廷实之学,以自然为宗,以忘己为大,以无欲为至,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其观於天地,日月晦明,山川流峙,四时所以运行,万物所以化生,无非在我之极,而思握其枢机,端其衔绥,行乎日用事物之中,以与之无穷。”观此则先生之所得深矣。白沙论道,至精微处极似禅。其所以异者,在“握其枢机,端其衔绥”而已。禅则并此而无之也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朱景玄
明·杨抡
魏·曹操
(明)悟真子
钟毓龙著
姜夔
安阳酒民
清·王懋竑
宋·卢祖皋
元·娄元礼
汉·张仲景
清·杨岳斌
清·张云航
明·徐仲由
(唐)魏徵
宋·李遵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