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通典-唐·杜佑
通典目录:
通典
目錄
食貨典 第 一
食貨典 第二
食貨典 第三
食貨典 第四
食貨典 第五
食貨典 第六
食貨典 第七
食貨典 第八
食貨典 第九
食貨典 第十
食貨典 第 十 一
食貨典 第 十 二
選舉典 第 十 三
選舉典 第 十 四
選舉典 第 十 五
選舉典 第 十 六
選舉典 第 十 七
選舉典 第 十 八
職官典 第 十 九
職官典 第 二 十
職官典 第 二 十 一
職官典 第 二 十 二
職官典 第 二 十 三
職官典 第 二 十 四
職官典 第 二 十 五
職官典 第 二 十 六
職官典 第 二 十 七
職官典 第 二 十 八
職官典 第 二 十 九
職官典 第 三 十
職官典 第 三 十 一
職官典 第 三 十 二
職官典 第 三 十 三
職官典 第 三 十 四
職官典 第 三 十 五
職官典 第 三 十 六
職官典 第 三 十 七
職官典 第 三 十 八
職官典 第 三 十 九
職官典 第 四 十
禮典 第 四 十 一
禮典 第 四 十 二
禮典 第 四 十 三
禮典 第 四 十 四
禮典 第 四 十 五
禮典 第 四 十 六
禮典 第 四 十 七
禮典 第 四 十 八
禮典 第 四 十 九
禮典 第 五 十
禮典 第 五 十 一
禮典 第 五 十 二
禮典 第 五 十 三
禮典 第 五 十 四
禮典 第 五 十 五
禮典 第 五 十 六
禮典 第 五 十 七
禮典 第 五 十 八
禮典 第 五 十 九
禮典 第 六 十
禮典 第 六 十 一
禮典 第 六 十 二
禮典 第 六 十 三
禮典 第 六 十 四
禮典 第 六 十 五
禮典 第 六 十 六
禮典 第 六 十 七
禮典 第 六 十 八
禮典 第 六 十 九
禮典 第 七 十
禮典 第 七 十 一
禮典 第 七 十 二
禮典 第 七 十 三
禮典 第 七 十 四
禮典 第 七 十 五
禮典 第 七 十 六
禮典 第 七 十 七
禮典 第 七 十 八
禮典 第 七 十 九
禮典 第 八 十
禮典 第 八 十 一
禮典 第 八 十 二
禮典 第 八 十 三
禮典 第 八 十 四
禮典 第 八 十 五
禮典 第 八 十 六
禮典 第 八 十 七
禮典 第 八 十 八
禮典 第 八 十 九
禮典 第 九 十
禮典 第 九 十 一
禮典 第 九 十 二
禮典 第 九 十 三
禮典 第 九 十 四
禮典 第 九 十 五
禮典 第 九 十 六
禮典 第 九 十 七
禮典 第 九 十 八
禮典 第 九 十 九
禮典 第 一 百
禮典 第 一 百 一
禮典 第 一 百 二
禮典 第 一 百 三
禮典 第 一 百 四
禮典 第 一 百 五
禮典 第 一 百 六
禮典 第 一 百 七
禮典 第 一 百 八
禮典 第 一 百 九
禮典 第 一 百 十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一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二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三
禮典 第 一 百 十 四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五
禮典 第 一 百 十 六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七
禮典 第 一 百 十 八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九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一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二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三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四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五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六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七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八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九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一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二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三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四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五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六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七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八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九
禮典 第 一 百 四 十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一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二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三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四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五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六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七
兵典 第 一 百 四 十 八
兵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九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一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二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三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五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六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七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八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九
兵典 第 一 百 六 十
兵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一
兵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二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三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四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五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六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七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八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九
刑法典 第 一 百 七 十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一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二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三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四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五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六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七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八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九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一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二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三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四
邊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五
邊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六
邊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七
邊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八
邊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九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一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二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三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四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五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六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七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八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九
邊防典 第 二 百
附錄 附 錄 一
附錄 附 錄 二
附錄 附 錄 三
附錄 附 錄 四
附錄 附 錄 五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九
邊防十五北狄六突厥下鐵勒薛延陀僕骨同羅都波拔野古多濫葛斛薛阿跌契苾羽鞠國俞●大漠白霫突厥下西突厥大邏便。木杆可汗之子。初,木杆與沙缽略可汗有隙,因分為二。大邏便即阿波可汗。其國居烏孫之故地,東至突厥國,西至雷翥海,南至疏勒,北至瀚海,在京師西北七千里。自焉耆國西北七日行,至其南庭;自南庭又正北八日行,至其北庭。鐵勒、龜茲及西域諸國,皆歸附之。其人雜有都陸及弩矢畢、葛邏祿、處月、處密、伊吾等諸種。風俗大抵與突厥同,唯言語微異。其官有葉護,有設,有特勤,常以可汗子弟及宗族為之;又有乙斤屈利啜、閻洪達、頡利發、吐屯、俟斤
...更多
邊防典 第 二 百
邊防十六北狄七庫莫奚契丹室韋地豆于烏洛侯驅度寐霫拔悉彌流鬼迴紇骨利幹結骨駮馬鬼國鹽漠念庫莫奚庫莫奚,聞於後魏及後周。其先,東部鮮卑宇文之別種也。初為慕容晃所破,遺落者竄匿松漠之閒。其地在今柳城郡之北。其俗甚不潔,而善於射獵,好為寇抄。後魏之初,頻為寇盜,及突厥興而臣屬之。後稍強盛,分為五部:一曰辱紇主,二曰莫賀弗,三曰契箇,四曰木昆,五曰室得。理饒樂水北,即鮮卑故地。一名如洛環水,蓋「饒樂」之訛也。每部置俟斤一人為其帥,隨逐水草,頗同突厥。有阿會氏,五部中為盛,諸部皆歸之。其俗,死者以葦薄裹屍,懸之樹上。其後款附。至隋代號曰奚,突
...更多
附錄 附 錄 一
御製重刻通典序稽古帝王治天下之大經大法,以及累朝名物制度因革損益之詳,紛綸浩博,散見典籍,未有統貫。唐宰相杜佑於為淮南節度書記時,始出己意,搜討類次,勒成一書,名曰通典,為類八,為書二百卷,自唐肅代閒,上溯唐虞,雖亦稍據劉秩政典及開元新禮諸書,要其網羅百代兼總而條貫之,斯已勤矣。厥後,鄭樵廣之作通志,馬端臨續之作通考,三書並行於世。朕以其歷年久遠,頗有殘缺,特命重為校正刊刻,以廣其傳,通典實先告竣。朕惟三書各有意義,鄭樵主於考訂,故旁及細微;馬端臨意在精詳,故閒出論斷;此書則佑自言徵於人事,將施有政,故簡而有要,核而不文。觀其分門
...更多
附錄 附 錄 二
奉 旨 開 列 校 刻 通 典 諸 臣 職 名
監 理
和 碩 和 親 王 臣 弘 晝
武 英 殿 總 裁
吏 部 右 侍 郎 臣 德 齡
兵 部 左 侍 郎 臣 王 會汾
國 子 監 祭 酒 臣 陸 宗楷
提 調
署 日 講 官 起 居 注 翰 林 院 侍 讀 學 士 臣 林 蒲 封
原 任 詹 事 府
...更多
附錄 附 錄 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唐杜佑撰。佑字君卿,京兆萬年人。以蔭補濟南參軍事,歷官至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太保,致仕,諡安簡。事蹟具唐書本傳。先是,劉秩倣周官之法,摭拾百家,分門詮次,作政典三十五卷。佑以為未備,因廣其所闕,參益新禮,勒為此書。凡分八門,曰食貨,曰選舉,曰職官,曰禮,曰樂,曰兵刑,曰州郡,曰邊防。每門又各分子目。自序謂:既富而教,故先食貨;行教化在設官,任官在審才,審才在精選舉,故選舉、職官次焉;人才得而治以理,乃興禮樂,故次禮次樂;教化隳則用刑罰,故次兵次刑;設州郡分領,故次州郡,而終之以邊防。所載上溯黃虞,訖於唐之
...更多
附錄 附 錄 四
通典考證覈實王文錦清高宗初期命以弘晝為首的一批官員校理通典,於乾隆十二年刻印。後來又命以王太岳為首的一批官員纂輯四庫全書考證,於乾隆四十二年成書,其中通典考證就是針對十二年重刻的通典做出的勘誤。清末浙江書局翻刻殿本通典,附通典考證於後。乾隆十二年重刻通典(考證簡稱之為刊本,我們簡稱之為殿本),舛訛繁夥,考證所列,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遺漏甚多。僅就考證所校而言,其錯誤率亦高,難盡憑信。今用北宋本、傅校本、遞修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吳本、殿本、局本及有關古籍,對通典考證逐條進行比勘覈實,繫以按語,謹供讀者參考。 卷一食貨一「上地家七
...更多
附錄 附 錄 五
錦按: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王吳本作「代封」,殿本、局本倒作「封代」。
「公子二宗孔穎達曰案公子唯一無他公子無可為己宗是有無宗也」。刊本上「公」字訛「世」。又「言公子有族人來與之為宗之道」。刊本脫「族」字。又「公子之宗道也者言此嫡公子為庶公子宗」。刊本「庶」下脫「公」字,又衍「為」字。並據禮記注疏改增刪。
錦按:各本上「公」皆訛「世」;各本皆「有」下脫「族」,「為宗」下脫「敬」;各本皆「庶」下脫「公」,「子」「宗」間衍「為」:並應據禮記大傳孔疏改正補刪。 「鄉飲酒主人與賓三揖
...更多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陈思
清·徐葆光
清·刘灏
曹魏·昙谛
宋·洪咨夔
明·薛凤翔
杨无咎
明·罗贯中
宋·周敦颐
清·刘悟元
战国·鬻熊
宋·赵佶
范成大
吴起
司马光
清·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