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第3部分-直斋书录解题
第3部分
倪思撰。以迁《史》多易经语,更简严为平易体,当然也。然易辞而失其义,书事而与经异者多,不可以无考,故为是编。经之外与他书异者,亦并载焉。
△《马班异辞》三十五卷
倪思撰。以班史仍《史记》之旧而多删改,大抵务趋简严,然或删而遗其事实,或改而失其本意。因其异,则可以知其笔力之优劣,而又知作史述史之法矣。
△《杜诗六帖》十八卷
建安陈应行季陵撰。用《白氏》门类,编类杜诗语。
△《锦绣万花谷》四十卷、《续》四十卷
序称淳熙十五年作,而不著名氏。门类无伦理,序文亦拙。
△《赵氏家塾蒙求》二十五卷、《宗室蒙求》三卷
赵彦絟撰。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
○楚辞类
△《楚辞》十七卷
汉护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集,后汉校书郎南郡王逸叔师注,知饶州曲阿洪祖兴庆善补注。逸之注虽未能尽善,而自淮南王安以下为训传者今不复存,其目仅见于《隋》《唐志》,独逸《注》幸而尚传,兴祖从而补之,于是训诂名物详矣。
△《离骚释文》一卷
古本,无名氏。洪氏得之吴郡林虙德祖。其篇次不与今本同。今本首《骚经》,次《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辨》、《招魂》、《大招》、《惜誓》、《招隐》、《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释文》亦首《骚经》,次《九辨》,而后《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隐士》、《招魂》、《九怀》、《七谏》、《九叹》、《哀时命》、《惜誓》、《大招》、《九思》。洪氏按:王逸《九章注》云“皆解于《九辨》中”,则《释文》篇第盖旧本也,后人始以作者先后次序之耳。朱侍讲按:天圣十年陈说之序以为旧本篇第混并,乃考其人之先后,重定其篇第,然则今本说之所定也。余按:《楚辞》刘向所集,王逸所注,而《九叹》、《九思》亦列其中,盖后人所益也欤。
△《楚辞考异》一卷
洪兴祖撰。兴祖少时从柳展如得东坡手校《楚辞》十卷,凡诸本异同,皆两出之;后又得洪玉父而下本十四五家参校,遂为定本。始补王逸《章句》之未备者;书成,又得姚廷辉本,作《考异》,附古本《释文》之后,其末,又得欧阳永叔、孙莘老、苏子容本于关子东、叶少协,校正以补《考异》之遗。洪于是书用力亦以勤矣。
△《重定楚辞》十六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骚》二十卷
礼部郎中济北晁补之无咎撰。去《九思》一篇入《续楚辞》,定著十六卷,篇次亦颇改易,又不与陈说之本同。《续》、《变》二篇皆《楚辞》流派,其曰“变”者,又以其类《离骚》而少变也。新序三篇述其意甚详,然其去取之际,或有不可尽晓者。
△《楚辞赘说》四卷
右司郎宣城周紫芝少隐撰。尝为《哀湘累赋》,以反贾谊、扬雄之说;又为此书,颇有发明。
△《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
侍讲建安朱熹元晦撰。以王氏、洪氏注或迂滞而远于事情,或迫切而害于义理,遂别为之注。其训诂文义之外,有当考订者,则见于《辨证》,所以祛前注之蔽陋而明屈子微意于千载之下,忠魂义魄,顿有生气。其于《九歌》、《九章》,尤为明白痛快。至谓《山海经》、《淮南子》殆因《天问》而著书,说者反取二书以证《天问》,可谓高世绝识、毫发无遗恨者矣。公为此《注》在庆元退归之时,序文所谓“放臣弃子、怨妻去妇”,盖有感而讬者也。其生平于六经皆有训传,而其殚见洽闻、发露不尽者,萃见于此书。呜呼伟矣!其篇第视旧本益贾谊二赋而去《谏》、《叹》、《怀》、《思》。屈子所著二十五篇为《离骚》,而宋玉以下则曰《续离骚》。其言“《七谏》以下辞意平缓、意不深切,如无所疾痛而强为呻吟者”,尤名言也。
△《楚辞后语》六卷
朱熹撰。凡五十二篇。以晁氏《续》、《变》二书刊定,而去取则严而有意矣。
△《龙冈楚辞说》五卷
永嘉林应辰渭起撰。以《离骚》章分段释为二十段,《九歌》、《九章》诸篇亦随长短分之。其推屈子不死于汨罗,比诸浮海居夷之意,其说甚新而有理。以为《离骚》一篇辞虽哀痛而意则宏放,与夫直情径行、勇于踣河者,不可同日语;且其兴寄高远,登昆仑、历阆风、指西海、陟升皇,皆寓言也,世儒不以为实,顾独信其从彭咸葬鱼腹以为实者,何哉?然沉湘之事,传自司马迁,贾谊、扬雄,皆未尝有异说,汉去战国未远,决非虚语也。
△《校定楚辞》十卷、《翼骚》一卷、《洛阳九咏》一卷
秘书郎昭武黄伯思长睿撰。其序言: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若“些”、“只”、“羌”、“谇”、“蹇”、“纷”、“侘”、“傺”者,楚语也;悲壮顿挫、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沅、湘、江、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茝、荃、药、蕙、若、芷、蘅者,楚物也。既以诸家本校定,又以太史公《屈原传》至陈说之序附以今序,别为一卷,目以《翼骚》。《洛阳九咏者》,伯思所作也。
○总集类
△《文选》六十卷
粱昭明太子萧统德施撰。唐崇贤馆学士江都李善注。北海太守邕之父也。
△《六臣文选》六十卷
唐工部侍郎吕延祚开元六年表上,号“五臣集注”。五臣者:常山尉吕延济、都水使者刘承祖男良、处士张铣、吕向、李周翰也。以李善注惟引事,不说意义,故复为此注,后人并与李善原注合为一书,名“六臣注”。东坡谓五臣乃俚儒之荒陋者,反不及善,如谢瞻诗“苛慝暴三殇”,引“苛政猛于虎”,以父与夫为殇,非是。然此说乃实本于善也。
李善注此句,但云“苛犹虐也”,初不及三殇。不审直斋之说何所本。
△《玉台新咏》十卷
陈徐陵孝穆集。且为作序。
△《古文苑》九卷
不知何人集。皆汉以来遗文,史传及文选所无者。世传孙洙巨源于佛寺经龛中得之,唐人所藏也。韩无谷类次为九卷,刻之婺州。《中兴》《书目》有孔逭《文苑》,非此书。孔逭晋人。本书百卷,惟存十九卷尔。又梁孝王忘忧馆诸士之赋,据题尚欠《文鹿》、《酒》、《几》三赋,家有《秦汉遗文》七赋,皆在常州,有板本。
△《古文章》十六卷
会稽石公辅编。与前书相出入而稍多,亦有史传中钞出者。首卷为《武王丹书》,其末蔡琰《胡笳十八拍》也。《馆阁书目》又有《汉魏文章》二卷,集宋玉以下文八十八首,未见。
△《西汉文类》四十卷
唐柳宗元之弟宗直尝辑此书,宗元为序,亦四十卷,《唐艺文志》有之,其书不传。今书陶叔献元之所编次。未详何人。梅尧臣为之序。
△《三国文类》四十卷
不知何人所集。
△《三谢诗》一卷
集谢灵运、惠连、玄晖。不知何人集。《中兴书目》云唐庚子西。
△《谢氏兰玉集》十卷
吴兴汪闻集谢安而下子孙十六人诗三百余篇。闻熙宁六年进士。序称新天子即位丙寅之岁,盖元祐元年也。
△《梁词人丽句》一卷
唐李商隐集梁明帝萧巋而下十五人诗并鬼诗、童谣。
△《玉台后集》十卷
唐李康成集。
△《箧中集》一卷
唐元结次山录沈千运、赵微明、孟云卿、张彪、元季川、于逖、王李友七人诗二十四首,尽箧中所有次之。荆公《诗选》尽取不遗。唐中世诗高古如此,今人乃专尚季末,亦异矣。《馆阁书目》以为结自作,入别集类,何其不审也!
△《国秀集》三卷
唐国子进士芮挺章撰。集李峤至祖咏九十人诗二百二十首。天宝三载国子进士楼颖为之序。
△《搜玉小集》一卷
自崔湜至崔融三十七人诗六十一首。
△《窦氏联珠集》五卷
唐褚藏言所序窦氏兄弟五人诗。各有小序。曰国子祭酒常中行、国子司业牟贻周、容管经略群丹列、婺州刺史庠胄卿、武昌节度使巩友封。皆拾遗叔向之子也。五人者,惟群以处士荐入谏省,庠以辟举进,余皆进士科。
△《唐御览诗》一卷
唐翰林学士令狐楚纂刘方平而下迄于梁?凡三十人诗二百八十九首。一名《唐新诗》,又名《选进集》,又名《元和御览》。
△《河岳英灵集》二卷
唐进士殷璠集常建等诗二百三十四首。
△《极玄集》一卷
唐姚合集王维至戴叔伦二十一人诗一百首。曰:“此诗家射雕手也。”
《姚氏残语》云:“殷璠为《河岳英灵集》,不载杜甫诗;高仲武为《中兴间气集》,不取李白诗;顾陶为《唐诗类选》,如元、白、刘、柳、杜牧、李贺、张祐、赵嘏皆不收;姚合作《极玄集》,亦不收杜甫李白,彼必各有意也。
△《中兴间气集》二卷
唐渤海高仲武序。集至德以后终于大历钱起等二十六人诗一百三十二首。各有小传,叙其大略,且拈提其警句,而议论文辞皆凡鄙。
△《唐类表》二十卷
不知集者。《馆阁书目》有李吉甫所集五十卷,未之见也。
△《断金集》一卷
唐令狐楚、李逢吉自为进士以至宦达所与唱酬之诗。开成初裴夷直为之序。
△《唐诗类选》二十卷
唐太子校书郎顾陶集。凡一千二百三十二首。自为序,大中丙子岁也。陶,会昌四年进士。
△《汉上题襟集》三卷
唐段成式、温庭筠、逢皓、余知古、韦蟾、徐商等倡和诗什、往来简牍。盖在襄阳时也。
△《松陵集》十卷
唐皮日休、陆龟蒙吴淞倡和诗也。
△《本事诗》一卷
唐司勋郎中孟启集。
△《群书丽藻》六十五卷
按:《三朝艺文志》一千卷,崔遵度编。《中兴馆阁书目》但有《目录》五十卷,云南唐司门员外郎崔遵度撰。以六例总括古今之文,一曰“六籍琼华”,二曰“信使瑶英”,三曰“玉海九流”,四曰“集苑金銮”,五曰“绛阙蕊珠”,六曰“凤首龙编”。为二百六十七门,总一万三千八百首。今无目录,合三本,共存此卷数。断续讹缺,不复成书,当其传写时固已如此矣。其目止有四种,无“金銮”、“蕊珠”二类,姑存之,以备阙文。按《江南余载》:遵度,青州人,居金陵,高尚不仕。《中兴书目》云“司门郎”,未知何据也。
△《才调集》十卷
后蜀韦谷集唐人诗。
△《洞天集》五卷
汉王贞范集道家、神仙、隐逸诗篇。汉乾祐中也。
△《烟花集》五卷
蜀后主王衍集艳诗二百篇,且为之序。
△《文苑英华》一千卷
太平兴国七年,命学士李昉、扈蒙、徐铉、宋白等阅前代文学,撮其精要,以类分之。续又命苏易简、王祜等。王雍熙三年,书成。
△《唐文粹》一百卷
两浙转运使合肥姚铉宝臣撰。铉,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第三人,在杭州与知州薛映不协,映摭其罪状数条,密以闻,当夺一官,特除名,贬连州文学。其自为序称吴兴姚铉者,盖本郡望也。
△《集选目录》二卷
丞相元献公晏殊集。《中兴馆阁书目》以为不知名者,误也。大略欲续《文选》,故亦及于庾信、何逊、阴铿诸人。而云唐人文者,亦非也。莆田李氏有此书,凡一百卷。力不暇传,姑存其目。
△《唐百家诗选》二十卷
王安石以宋次道家所有唐人诗集选为此编。世言李、杜、韩诗不与,为有深意,其实不然。按此集非特不及此三家,而唐名人如王右丞、韦苏州、元、白、刘、柳、孟东野、张文昌之伦,皆不在选。意荆公所选,特世所罕见,其显然共知者,固不待选耶?抑宋次道家独有此一百五集,据而择之,他不复及耶?未可以臆断也。
△《四家诗选》十卷
王安石所选杜、韩、欧、李诗。其置李于末而欧反在其上,或亦谓有所抑扬云。
△《唐僧诗》三卷
吴增法钦集唐僧三十四人诗二百余篇。杨杰次公为之序。
△《名臣贽种隐君书启》一卷
祥符诸贤所与种放明逸书启也。首篇张司空齐贤书,自叙平生出处甚详,可以见国初名臣气象。
△《西昆酬唱集》二卷
景德中馆职杨亿大年、钱惟演希圣、刘筠子仪唱和。凡二百四十七章。亦有赓属者,共十五人。所谓“昆体”者,于此可见。亿自为序。
△《九僧诗》一卷
九僧者: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凡一百七首。景德元年,直昭文馆陈克序,目之曰“琢玉工”,以对姚合“射雕手”。九人惟惠崇有别集。欧公《诗话》乃云其集已亡,惟记惠崇一人。今不复知有九僧者,未知何也。
九僧者,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沃州简长、青城惟凤、淮南惠崇、江东宇昭、峨嵋怀古。
△《宝刻丛章》三十卷
宋敏求次道以四方碑刻诗文,集为此编。多有别集中所逸者。
△《乐府集》十卷、《题解》一卷
题刘次庄。《中兴书目》直云次庄撰。取前代乐府,分类为十九门,而各释其命题之意。按:《唐志》乐类有《乐府歌诗》十卷者二,有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一卷。今此集所载,止于陈、隋人,则当是唐集之旧。而序文及其中颇及杜甫、韩愈、元、白诸人,意者次庄因旧而增广之欤。然《馆阁书目》又自有吴兢《题解》及别出《古乐府》十卷、《解题》一卷,未可考也。
△《乐府诗集》一百卷
太原郭茂倩集。凡古今号称乐府者皆在焉。其为门十有二。首尾皆无序文,《中兴书目》亦不言其人。今按:茂倩,侍读学士劝仲褒之孙,昭陵名臣也,本郓州须城人,有子曰源中、源明。茂倩,源中之子也。但未详其宫位所至。
△《和陶集》十卷
苏氏兄弟追和。傅共注。
△《仕涂必用集》十卷
吴郡祝熙载序云陈君材夫所编。皆未详何人。录景德以来人表、笺、杂文,亦有熙载所撰者,题为祝著作,当是未改官制前人也。
△《汝阴唱和集》一卷
元祐中苏轼子瞻守颍,与签判赵令畤德麟、教授陈师道无己唱和。晁说之以道为之序,李廌方叔后序。二序皆为德麟作也。
△《三家宫词》三卷
唐王建、蜀花蕊夫人、本朝丞相王珪三人所著。
△《五家宫词》五卷
石晋宰相和凝、本朝学士宋白、中大夫张公庠、直秘阁周彦质及王仲修,共五人。各百首。仲修当是王珪之子。
△《本朝百家诗选》一百卷
太府卿曾慥端伯编。官至太府卿。编此所以续荆公之《诗选》,而识鉴不高,去取无法,为小传略无义类,议论亦凡鄙。陆放翁以比《中兴间气集》,谓相甲乙,非虚语也。其言欧、王、苏、黄不入选,以拟荆公不及李、杜、韩之意。荆公前《选》实不然,余固言之矣。
△《皇朝文鉴》一百五十卷
吕祖谦编。初,淳熙丁酉,孝庙因观《文海》,下临安府校正刊行,翰苑周必大夜直,宣引偶及之,因奏:“此书江佃类编,殊无伦理,书坊板行可耳,恐难传后,莫若委馆阁别加诠次。”遂以命祖谦。既成,赐名《文鉴》,诏必大为之序。时祖谦已得末疾,遂除直中秘,且赉银绢各三百。中书舍人陵骙驳之,论皆不行。继有近臣密启,云其所取之诗,多言田里疾苦,乃借旧作以刺今;又所载章疏,皆指祖宗过举,尤非所宜。于是锓板之议亦寝。周益公序既成,封以遗吕一读,命藏之。盖亦未当乎吕之意也。张南轩以为无补治道,何益后学?而朱晦庵晚岁尝语学者曰:“此书编次,篇篇有意,每卷首必取一大文字作压卷,如赋取《五凤楼》之类;其所载奏议,亦系一时政治大节,祖宗二百年规模与后来中变之意,尽在其中,非《选》、《粹》此也。”
△《历代确论》一百一卷
不知何人集。自三皇、五帝以及五代,凡有论述者,随世代编次。
△《江西诗派》一百三十七卷、《续派》十三卷
自黄山谷而下三十五家,又曾纮、曾思父子诗。详见诗集类。诗派之说本出于吕居仁,前辈多有异论,观者当自得之。
△《輶轩集》一卷
鄱阳洪皓、历阳张邵、新安朱弁使金得归,道间唱酬。邵为之序。
△《古今绝句》二卷
吴说传朋所书杜子美、王介甫诗。师礼之子,王令逢原之外孙也。
△《玄真子渔歌碑传集录》一卷
玄其子渔歌,世止传诵其“西塞山前”一章而已。尝得其一时倡和诸贤之辞各五章,及南卓、柳宗元所赋,通为若干章。因以颜鲁公《碑述》、《唐书》本传以至近世用其词入乐府者,集为一编,以备吴兴故事。
△《艇斋师友尺牍》二卷
南丰曾季貍裘父之师友往复书简。其子潍辑而刻之。自吕居仁、徐师川以降,下至淳熙、乾道诸贤咸在焉。裘父萧然布衣,而名流敬爱之若此,足以知其人之贤,而亦以见当时风俗之美也。
△《脍炙集》一卷
朝请郎严焕刻于江阴。韩吏部而下杂文二十余篇。
△《唐人绝句诗集》一百卷
洪迈景卢编。七言七十五卷,五言、六言二十五卷。各百首,凡万,上之重华宫,可谓博矣。而多有本朝人诗在其中,如李九龄、郭震、滕白、王嵒、王初之属。其尤不深考者,梁何仲言也。
△《唐绝句选》五卷
莆田柯梦得东海编。所选仅一百六十六首,去取甚严。然人之好恶,亦各随所见耳。
△《唐绝句选》四卷
仓部郎中福清林清之直父以洪氏《绝句》钞取其佳者。七言一千二百八十,五言百五十六,六言十五首。
△《考德集》三卷
强至所集韩魏公琦薨后时贤祭文、挽诗。
△《四家胡笳词》一卷
蔡琰、刘商、王安石、李元白也。
△《选诗》七卷
文选中录出别行。以人之时代为次。
△《宏辞总类》四十一卷、《后集》三十五卷、《第三集》十卷、《第四集》九卷
起绍圣乙亥,迄嘉定戊辰。皆刻于建昌军学。相传绍兴中太守陆时雍所刻前集也,余皆后人续之。戊辰以后,时相不喜此科,主司务以艰僻之题困试者,纵有记忆不遗、文采可观,辄复推求小疵,以故久无中选者。初,绍圣设科,但曰宏辞,不试制、诰,止于表、檄、露布、诫谕、箴、铭、颂、记、序九种,亦不用古题。及大观,改曰词学兼茂。去诫谕及檄,而益以制、诰,亦为九种四题,而二题以历代故事。及绍兴,始名博学宏辞,复益以诰、赞、檄,为十一种,三日试六题,各一今一古,遂为定制。
△《古文关键》二卷
吕祖谦所取韩、柳、欧、苏、曾诸家文标抹注释,以教初学。
△《迂斋古文标注》五卷
宗正寺簿四明楼昉旸叔撰。大略如吕氏《关键》,而所取自《史》、《汉》而下至于本朝、篇目增多、发明尤精当,学者便之。
△《历代奏议》十卷
吕祖谦集。
△《国朝名臣奏议》十卷
吕祖谦集。凡二百篇。
△《皇朝名臣奏议》一百五十卷
丞相沂国忠定公赵汝愚编进。时为蜀帅。
△《续百家诗选》二十卷
三衢郑景龙伯允集,以续曾慥前《选》。凡慥所遗及在慥后者皆取之。然其率略尤甚。
△《江湖集》九卷
临安书坊所刻本。取中兴以来江湖之士以诗驰誉者。而方惟深子通承平人物,晁公武子止尝为从官,乃亦在其中。其余亦未免玉石兰艾,混淆杂遝。然而士之不能自暴白于世者,或赖此以有传。书坊巧为射利,未可以责备也。
△《回文类聚》三卷
桑世昌泽卿集。以《璇玑图》为本初,而并及近世诗词,且以至道御制冠于篇首。
△《滁阳庆历集》十卷、《后集》十卷
朝散郎滁人徐徽仲元集。断自庆历以来。曾肇子开绍圣中谪守,为之序。其《后集》则吴珏、所续,宣和四年,唐恪钦叟序之。末及绍兴,盖又后人续入之尔。
△《吴兴诗》一卷
熙宁中知湖州孙氏集,而不著名。以其时考之,孙觉莘老也。
△《吴兴分类诗集》三十卷
霅川倪祖义子由编。大抵以孙氏所集大略而增广之,且并及近时诸公之作。然亦病于太详。祖义,齐斋之子,少聪俊,仕未达,得年五十以死。
△《会稽掇英集》二十卷、《续集》四十五卷
熙宁中郡守孔延之、程师孟相继纂集。其《续集》则嘉定中汪纲俾郡人丁燧为之。
△《润州类集》十卷
监润州仓曹曾旼彦和纂。始东汉,终南唐。
△《京口诗集》十卷、《续》二卷
镇江教授熊克集开宝以来诗文。本二十卷,止刻其诗。续又得二卷,自南唐而上曾所遗者,补八十余篇。
△《嘉禾诗集》一卷
不知集者。
△《永嘉集》三卷
亦不知何人集。
△《天台集》二卷、《别编》一卷、《续集》三卷
初,李庚子长集本朝人诗为二卷,未行,太守李兼孟达得之;又得郡士林师箴所辑前代之作,为赋二、诗二百,乃以本朝人诗为《续集》而并刻焉。《别编》则师箴之子表民所补也。
△《括苍集》三卷、《后集》五卷、《别集》四卷、《续》一卷
郡人吴飞英、陈百朋相继纂辑。
△《钓台新集》六卷、《续集》十卷
郡人王旉集。续者郡守谢德舆子上也。
△《长乐集》十四卷
福建提刑吴兴俞向集。宣和三年序。
△《清漳集》三十卷
通判漳州赵不敌编。
△《扬州诗集》二卷
教授马希孟编。元丰四年秦观作序。
△《宣城集》三卷
知宣州安平刘泾。元符三年序。
△《南州集》十卷
太平州教授林桷子长集。
△《南纪集》五卷、《后集》三卷
知汉阳军于霆、教授施士衡编。其《后集》则教授巩丰也。
△《相江集》三卷
不知何人集。“相江”者,韶州曲江别名。
△《艮岳集》一卷
不知集者。其首则御制记文也。
△《桃花源集》二卷、又二卷
绍圣丙子四明田孳序。淳熙庚子县令赵彦琇重编,合为一卷。下卷则淳熙以后所续。
△《庾楼纪述》三卷、《琵琶亭诗》一卷
不知集者。
△《东阳记咏》四卷
亦不知集者。
△《盘洲编》二卷
洪丞相适兄弟子侄所赋园池诗也。
△《琼野录》一卷
学士洪迈园池记述题咏。其曰“琼野”者,从维扬得琼花,植之而生,遂以名圃。
△《清晖阁诗》一卷
史正志创阁于余陵,僚属皆赋诗。
△《会稽纪咏》六卷
汪纲仲举帅越,多所修创。严陵洪璞每事为一绝,赓者四人,曰张氵旻、王栐、程震龙、冯大章。又有诸葛兴为古诗二十篇。
△《萧秋诗集》一卷
玉山徐文卿斯远作《萧秋诗》,四言九章、章四句,赵蕃昌甫而下,和者十三人,绍熙辛亥也,赵汝谈履常亦与焉。后三十三年,嘉定癸未,乃序而刻之。文卿晚第进士,未授官而死,有诗见《江湖集》。
△《唐山集》一卷、《后集》三卷
卞圜宋佽编。“唐山”者,临安昌化县也。
△《后典丽赋》四十卷
金华唐仲友与政编。仲友以辞赋称于时。此集自唐末以及本朝盛时,名公所作皆在焉,止于绍兴间。先有王戊集《典丽赋》九十三卷,故此名《后典丽赋》。王氏集未见。
△《指南赋笺》五十五卷、《指南赋经》八卷
皆书坊编集时文。止于绍熙以前。
△《指南论》十六卷。又本前后二集,四十六卷
淳熙以前时文。
△《擢犀策》一百九十六卷、《擢象策》一百六十八卷
擢犀者,元祐、宣、政以及建、绍初年时文也,《擢象》则绍兴末。大抵科举场屋之文,每降愈下,后生亦不复识前辈之旧作,姑存之以观世变。
△《文章正宗》二十卷
参知政事真德秀希元撰。自序:“正宗”云者,以后世文词之多变,欲学者识其源流之正也。自昔集录文章,若杜预、挚虞诸家,往往湮没不传。今行于世者,惟梁《昭明文选》、姚铉《文粹》而已。繇今视之,二书所录,果得源流之正乎?故今所集,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其体本乎古而旨近乎经者,然后取焉;否则,辞虽工亦不录。其目凡四,曰“辞命”、曰“议论”、曰“叙事”、曰“诗赋”。去取甚严。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
○别集类上
△宋玉集一卷
楚大夫宋玉撰。《史记屈原传》言:“楚人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盖皆原之弟子也,而玉之辞赋独传,至以屈、宋并称于后世,余人皆莫能及。”
△《枚叔集》一卷
汉弘农都尉淮阴枚乘撰。叔其字也。《隋志》:“梁时有二卷,亡。”《唐志》复著录。今本乃于《汉书》及《文选》诸书钞出者。
△《董仲舒集》一卷
汉胶西相广川董仲舒撰。
△《刘中垒集》五卷
汉中垒校尉刘向子政撰。前四卷,《封事》并见《汉书》,《九叹》见《楚辞》,末《请雨华山赋》见《古文苑》。
△《扬子云集》五卷
汉黄门郎成都扬雄子云撰。大抵皆录《汉书》及《古文苑》所载。
△《二十四箴》一卷
扬雄撰。今广德军所刊本,校集中无《司空》、《尚书》、《博士》、《太常》四箴。集中所有,皆据《古文苑》。而此四箴,或云崔駰,或云崔子玉,疑不能明也。
△《蔡中郎集》十卷
后汉左中郎将陈留蔡邕伯喈撰。《唐志》二十卷,今本阙亡之外,才六十四篇。其间有称建安年号及为魏宗庙颂述者,非邕文也。卷末有天圣癸亥欧阳静所书《辨证》甚详,以为好事者杂编他人之文相混,非本书。
△《陈思王集》二十卷
魏陈王曹植子建撰。卷数与前志合。其间亦有采取《御览》、《书钞》、《类聚》诸书中所有者,意皆后人附益,然则亦非当时全书矣。其间或引挚虞《流别集》。此书国初已亡,犹是唐人旧传也。
△《陈孔璋集》十卷
魏丞相军谋掾广陵陈琳孔璋撰。案《魏志》:文帝为五官中郎将,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学,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广陵陈琳孔璋、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植公榦,并见友善。自邯郸淳、繁钦、路粹、丁廙、杨修、荀绰等,亦有文采,而不在此七人之列,世所谓“建安七子”者也。但自王粲而下才六人,意子建亦在其间耶。而文帝《典论》则又以孔融居其首,并粲、琳等谓之七子,植不与焉。今诸家诗文散见于《文选》及诸类书。其以集传者,仲宣、子建、孔璋三人而已。余家亦未有《仲宣集》。
△《阮步兵集》十卷
魏步兵校尉陈留阮籍嗣宗撰。籍,瑀之子也。
△《嵇中散集》十卷
魏中散大夫谯嵇康叔夜撰。本姓奚,自会稽徙谯之铚县嵇山,家其侧,遂氏焉。取“稽”字之上,志其本也。所著文论六七万言。今存于世者,仅如此。《唐志》犹有十五卷。
△《张司空集》三卷
晋司空范阳张华茂先撰。前二卷为四言、五言诗,后一卷为祭、祝、哀、诔等文。
△《陆士衡集》十卷
晋平原内史吴郡陆机士衡撰。
△《陆士龙集》十卷
晋清河内史陆云士龙撰。太康平吴,二陆入洛,张茂先所谓“利获二俊”者也。逊、抗之后,而有机、云,可谓代不乏人矣。然皆不免其身。才者身之累也,况居乱世乎!机好游权门,抑又有以取之耶?
△《刘司空集》十卷
晋司空中山刘琨越石撰。前五卷差全可观,后五卷阙误,或一卷数行,或断续不属,殆类钞节者,末卷《刘府君诔》尤多讹,未有别本可以是正。
△《陶靖节集》十卷
晋彭泽令浔阳陶潜渊明撰。或云渊明字元亮,大司马侃曾孙,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征士。
△《陶靖节年谱》一卷、《年谱辨证》一卷、《杂记》一卷
吴郡吴仁杰斗南为《年谱》,蜀人张縯季长辨证之,又杂记前贤论靖节语。此蜀本也,卷末有阳休之、宋庠序录、私记,又有治平三年思悦题,称“永嘉示以宋丞相刊定之本”。思悦者,不知何人也。
△《鲍参军集》十卷
宋前军行参军东海鲍照明远撰。世多云鲍昭,以避唐武后讳也。沈约《宋书》、李延寿《南史》皆作鲍照。而《馆阁书目》直以为鲍昭,且云上党人,非也。
△《谢宣城集》五卷
齐中书郎陈郡谢朓玄晖撰。集本十卷,楼炤知宣州,止以上五卷赋与诗刊之,下五卷皆当时应用之文,衰世之事。可采者已见本传及《文选》。余视诗劣焉,无传可也。
△《孔德璋集》十卷
齐太子詹事山阴孔稚圭德璋撰。《北山移文》,其所作也。
△《沈约集》十五卷、《别集》一卷、又九卷
梁特进吴兴沈约休文撰。约有文集百卷,今所存惟此而已。十五卷者,前二卷为赋,余皆诗也。《别集》杂录诗文,不分卷。九卷者,皆诏草也。《馆阁书目》但有此九卷及诗一卷,凡四十八首。
△《昭明太子集》五卷
梁太子萧统德施撰。
△《何仲言集》三卷
梁水部郎何逊仲言撰。本传集八卷,《馆阁书目》同。今所传止此。
△《江文通集》十卷
梁散骑常侍江淹文通撰。
△《庾开府集》二十卷
周司宪中大夫南阳庾信子山撰。信,肩吾之子,仕梁及周。其在扬都,有集四十卷;及江陵,又有三卷,皆兵火不存。今集止自入魏以来所作,而《哀江南赋》实为首冠。
△《稽圣赋》三卷
北齐黄门侍郎琅邪颜之推撰。其孙师古注。盖拟《天问》而作。《中兴书目》称李淳风注。
△《唐太宗集》三卷
唐太宗皇帝本集四十卷。《馆阁书目》但有诗一卷六十九首而已。今此本第一卷赋四篇、诗六十五首,后二卷为碑铭、书诏之属,而讹谬颇多。世所传太宗之文见于石刻者,如《帝京篇》、《秋日效庚信体诗》、《三藏圣教序》,皆不在。又《晋书》纪、传论,称“制曰”者四,皆太宗御制也。今独载宣、武二纪论,而《陆机》、《王羲之传》论不预焉。《宣纪》论复重出,其他亦多有非太宗文者杂厕其中,非善本也。
△《东皋子》五卷
唐大乐丞太原王绩无功撰。绩,文中子王通仲淹之弟也。仕隋,为正字,嗜酒简放,不乐仕进。晚以大乐吏焦革善酿,求为其丞,不问流品,亦阮嗣宗步兵之意也。革死,乃归于所居,立杜康祠,为文祭之,以焦革配。自号东皋子。其友吕才鸠访遗文,编成五卷,为之序。有《醉乡记》传于世。其后陆淳又为后序。
△《卢照邻集》十卷
唐新都尉范阳卢照邻撰。以久病,自沈颍水。
△《骆宾王集》十卷
唐临海丞义乌骆宾王撰。宾王后为徐敬业传檄天下,罪状武后,所谓“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者也。其首卷有鲁国郗云卿序,言宾王光宅中广陵乱伏诛,莫有收拾其文者,后有敕搜访;云卿撰焉。又有蜀本,卷数亦同,而次序先后皆异。序文视前本加详,而云广陵起义不捷,因致遁逃,文集散失,中宗朝诏令搜访。
△《陈拾遗集》十卷
唐右拾遗射洪陈子昂伯玉撰。黄门侍郎卢藏用为之序。又有《别传》系之卷末。子昂仕武后,既不过,以父丧家居。县令段简贪暴,取货弗厌,致之狱以死,年财四十二。子昂为《明堂议》、《神凤颂》,纳忠贡谀于孽后之朝,大节不足言矣。然其诗文在唐初实首起八代之衰者。韩退之《荐士诗》言“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非虚语也。卢序亦简古清壮,非唐初文人所及。
△《宋之问集》十卷
唐越州长史河汾宋之问延清撰。
△《沈佺期集》十卷
唐中书舍人内黄沈佺期云卿撰。自沈约以来,始以音韵、对偶为诗,至之问、佺期,益加靡丽。学者宗之,号为沈宋。唐律盖本于此。二人者皆以谄附二张进,景龙中俱为修文馆学士。佺期《回波词》有所谓“齿录牙绯”者,其为人可知。之问尤反覆无行,卒以罪死。
△《张燕公集》三十卷
唐宰相范阳张说说之撰。一字道济,与苏颋号“燕许大手笔”。家未有《苏许公集》。二人名相,而以文擅天下,盛矣哉。
△《曲江集》二十卷
唐宰相曲江张九龄子寿撰。曲江本有元祐中郡人邓开序,自言得其文于公十世孙苍梧守唐辅而刊之,于末附以中书舍人樊子彦所撰《行状》、会稽公徐浩所撰《神道碑》及太常博士郑宗珍《议谥文献状》。蜀本无之。
△《王右丞集》十卷
唐尚书右丞河中王维摩诘撰,建昌本与蜀本次序皆不同,大抵蜀刻唐六十家集多异于他处本,而此集编次尤无伦。维诗清逸,追逼陶、谢。《辋川别墅图画》摹传至今。尝与裴迪同赋,各二十绝句。集中又有与迪书,略曰:“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每思曩昔,携手赋诗。当待春中,卉木蔓发。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雉朝雊。傥能从我游乎?”余每读之,使人有飘然独往之兴。迪诗亦佳,然他无闻于世,盖亦高人也。辋川在蓝田县西南二十里,本宋之问别圃,维后表为清源寺,终墓其西。
△《龙筋凤髓判》十卷
唐司门员外郎陆泽张鷟文成撰。鷟,调露中进士,事迹见张荐传。荐之祖也。唐以书判拔萃科选士,此集凡百题,自《省台》、《寺监》、《百司》,下及《州县》、《类事》、《属辞》,盖待选预备之具也。鷟自号浮休子。
△《李翰林集》三十卷
唐翰林供奉广汉李白撰。《唐志》有《草堂集》二十卷者,李阳冰所录也。今案:阳冰序文但言十丧其九,而无卷数。又乐史序文称《李翰林集》十卷,别收歌诗十卷,因校勘为二十卷,又于馆中得赋、序、表、书、赞、颂等,亦为十卷,号曰《别集》。然则三十卷者,乐史所定也。家所藏本,不知何处本,前二十卷为诗,后十卷为杂著,首载阳冰、史及魏颢、曾巩四序,李华、刘全白、范传正、裴敬碑志,卷末又载《新史》本传,而《姑孰十咏笑矣》、《悲来》、《草书》三歌行亦附焉,复著东坡辨证之语,其本最为完善。别有蜀刻大小二本,卷数亦同,而首卷专载碑、序,余二十三卷歌诗,而杂著止六卷。有宋敏求后序,言旧集歌诗七百七十六篇,又得王溥及唐魏万集本,因裒唐《类诗》诸编洎石刻所传,广之无虑千篇。以《别集》、杂著附其后。曾巩盖因宋本而次第之者也,以校旧藏本篇数,如其言,然则蜀本即宋本也耶?末又有元丰中毛渐题,云“以宋公编类之勤,曾公考次之详,而晏公又能镂板以传于世”,乃晏知止刻于苏州者。然则蜀本盖传苏本,而苏本不复有矣。
△《杜工部集》二十卷
唐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剑南节度参谋襄阳杜甫子美撰。王洙原叔?裒中外书九十九卷,除其重复,定取千四百五篇,古诗三百九十九,近体千有六。起太平时,终湖南所作,视居行之次若岁时为先后。别录杂著为二卷,合二十卷,宝元二年记,遂为定本。王琪君玉嘉祐中刻之姑苏,且为后记。元稹《墓铭》亦附第二十卷之末。又有遗文九篇,治平中太守裴集刊,附集外。蜀本大略同。而以遗文入正集中,则非其旧也。世言子美诗集大成,而无韵者几不可读。然开、天以前文体大略皆如此。若《三大礼赋》,辞气壮伟,又非唐初余子所能及也。
△《校定杜工部集》二十二卷
秘书郎黄伯思长睿所校。既正其差误,参考岁月出处异同,古、律相间,凡一千四百十七首。杂著二十九首,别为二卷。李丞相伯纪为序之。
△《贾幼几集》十卷
唐起居舍人河南贾至幼几撰。《唐志》二十卷,别十五卷。李淑《书目》云:至集有三本,又有十卷者,有序。今本无序,《中兴馆阁》本亦同。
△《元次山集》十卷
唐容管经略使河南元结次山撰。蜀本但载自序,江州本以李商隐所作序冠其首。蜀本《拾遗》一卷,《中兴颂》、《五规》、《二恶》之属皆在焉。江本分置十卷。结自号漫叟。
△《颜鲁公集》十五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
唐太子太师京兆颜真卿清臣撰。之推五世孙,师古曾侄孙。案《馆阁书目》:嘉祐中宋敏求惜其文不传,乃集其刊于金石者,为十五卷。今本序文,刘敞所作,乃云吴兴沈侯编辑,而不著沈之名。刘元刚刻于永嘉,为后序,则云“刘原父所序,即宋次道集其刻于金石者也”,又不知何据?元刚复为之《年谱》,益以《拾遗》一卷,多世所传帖语,且以《行状》、《碑传》为附录。鲁公之裔孙裕,自五代时官温州,与其弟伦祥。皆徙居永嘉乐清。本朝世复其家,且时褒录,其子孙亦有登科者。
△《萧功曹集》十卷
唐扬州功曹参军萧颖士茂挺撰。门人柳并为序。颖士,梁鄱阳王之裔,敏悟夙成,负才尚气,见恶于李林甫,其后卒不遇以死,寿亦不逮中年。
△《毛钦一集》二卷
唐荆州长林毛钦一撰。长林,荆门军属县。钦一上诸公书自称毛钦一,字杰。或时又以杰为名。唐人以字行者多矣。自号云梦子。开元中人。
△《吴筠集》十卷
唐嵩阳观道士华阴吴筠贞节撰。筠举进士不中第,天宝初召至京师,为道士,待诏翰林,为高力士所恶而斥,后入剡中天台卒,弟子谥为宗元先生。事见《隐逸传》。传称筠所善孔巢父、李白,歌诗相甲乙。巢父诗未之见也。筠诗固不碌碌,岂能与太白相甲乙哉!
△《独孤常州集》二十卷
唐常州刺史洛阳独孤及至之撰。其门人梁肃编集,为后序。而李舟为序于篇首。且刻崔祐甫所为《墓志》。其子曰郁字古风者,亦有名,韩退之志其墓。
△《高常侍集》十卷
唐左散骑常侍渤海高适达夫撰。适年五十始为诗,即工部子美所善也。豪杰之士,亦何所往而不能哉!
△《刘随州集》十卷
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诗九卷,末一卷杂著数篇而已。建昌本十卷,别一卷为杂著。长卿,开元二十一年进士。
△《刘虞部集》十卷
唐虞部郎中刘商子夏撰。武元衡为之序。集中有《送弟归怀州旧业序》言:“高祖当武德经纶,勋在王府。”案:武德功臣,有刘文静、宏基、政会,史皆有传。文静之后诛绝,宏甚、政会传,后无所考,未详何人之后也。《胡笳十八拍》行于世。
△《戎昱集》五卷
唐虔州刺史扶风戎昱撰。其侄孙为序言:“弱冠谒杜甫于渚宫,一见礼遇。”集中有哭甫诗,世所传“在家贫亦好”之句,昱诗也。
△《梁补阙集》二十卷
唐右补阙翰林学士安定梁肃敬之撰。崔恭为之序,首称其从释氏,为天台大师元浩之弟子。今案《独孤及集》后序,称“门下生”,颇述师承之意。韩愈亦言其佐助陆相贡士,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闻。然则梁固名儒善士也,而独以为师从释氏者,何哉?
△《陆宣公集》二十二卷
唐宰相嘉兴陆贽敬舆撰。权德舆为序,称《制诰集》十三卷、《奏草》七卷、《中书奏议》七卷。今所存者,《翰苑集》十卷、《榜子集》十二卷。序又称别集文、赋、表、状十五卷,今不传。
△《权丞相集》五十卷
唐宰相略阳权德舆载之撰。杨嗣复为序。德舆父皋,以不污禄山见《卓行传》。其子璩,为中书舍人,劾李训倾覆,亦能世其家。性宽和,有大体,文亦纯雅宏赡。三世名迹,可谓德门矣!墓碑韩昌黎所为也。序又言九年掌诰,自纂录为五十卷,不在此集内,今未之见。
△《裴晋公集》二卷
唐宰相河东裴度中立撰。
△《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唐吏部侍郎南阳韩愈退之撰。李汉序。漠,文公婿也。其言“辱知最厚且亲,收拾遗文,无所失坠”者,性后之人伪妄,辄附益其中也。外有《注论语》十卷传学者,《顺宗实录》五卷列于史官,不在集中。今《实录》在《外集》。然则世所谓《外集》者,自《实录》外皆伪妄,或韩公及其婿所删去也。“南阳”者,唐东都之河阳,《春秋传》“晋于是始启南阳”者也。《新书》以为邓州,非是。方崧卿《年谱》辨之详矣。
△《韩文公志》五卷
金堂樊汝霖泽之撰。汝霖尝为《韩集谱注》四十五卷,又集其碑志、祭文、序谱之属为一编,此是也。《谱注》未之见。汝霖,宣和六年进士,仕至泸帅以卒,玉山汪端明志其墓。
△《昌黎集》四十卷、《外集》一卷、《附录》五卷、《年谱》一卷、《举正》十卷、《外钞》八卷
《年谱》,洪兴祖撰,莆田方崧卿增考,且撰《举正》以校其同异,而刻之南安军。《外集》但据嘉祐蜀本刘煜所录二十五篇,而附以石刻联句、诗文之遗见于他集者。及葛峤刻柳文,则又以大庚丞韩郁所编注诸本号《外集》者,并考校疑误,辑遗事,共为《外钞》刻之。
△《校定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晦庵朱侍讲熹以方氏本校定。凡异同定归于一,多所发明,有益后学。《外集》皆如旧本,独用方本益大颠三书。愚案:方氏用力于此集勤矣,《外集》删削甚严,而存此书以见其邀速常语,初无崇信之说,但欲明世间问答之伪,而不悟此书为伪之尤也,盖由欧阳公跋语之故。不知欧阳公自以《易大传》之名与己意合,从而实之,此自通人之一蔽,东坡固尝深辨之,然其谬妄,三尺童子所共识,不待坡公也。今朱公决以为韩笔无疑,方氏未足责,晦翁识高一世,而其所定者乃尔,殆不可解。今案《外钞》第七卷曰“疑误”者,韩郁注云,潮州灵山寺所刻,末云吏部侍郎潮州刺史者,非也。退之自刑部侍郎贬潮,晚乃由兵部为吏部,流俗但称韩吏部尔。其书盖国初所刻,故其谬如此。又潮本《韩集》不见有此书,使灵山旧有此刻,集时何不编入?可见此书妄也。然其妄甚白,亦不待此而明。
△《柳柳州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唐礼部员外郎柳州刺史河东柳宗元子厚撰。刘禹锡作序,言编次其文为三十二通,退之之志若祭文,附第一通之末。今世所行本皆四十五卷,又不附志文,非当时本也,或云沈元用所传穆伯长本。
△《柳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别录》一卷、《摭异》一卷、《音释》一卷、《附录》二卷、《事迹本末》一卷
方崧卿既刻《韩集》于南安军,其后,江阴葛峤为守,复刊《柳集》以配之。《别录》而下,皆峤所裒集也。《别录》者,《龙城录》及《法言注》五则。《龙城》近世人伪作。
△《重校添注柳文》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姑苏郑定刊于嘉兴。以诸家所注辑为一编,曰《集注》,曰《补注》,曰章,曰孙,曰韩,曰张,曰董氏,而皆不著其名。其曰“重校”,曰“添注”,则其所附益也。
△《韩柳音辨》二卷
南剑州教授新安张敦颐撰。绍兴八年进士也。
△《李元宾集》五卷
唐太子校书江东李观元宾撰。观与韩退之贞元八年同年进士。明年试博学宏词,观中其科,而愈不在选,《颜子不贰过论》,其年所试文也。又一年,观年二十九,卒,愈为之志铭。使观不死,可量也哉!陆希声得其文二十九篇,为之序。庆历中,章詧又得十四首于楚人赵昂,通为五卷。
△《欧阳行周集》五卷
唐国子四门助教莆田欧阳詹行周撰。詹亦韩愈同年进士,故其集中各有《明水赋》。詹亦早死,愈为之哀词,尤拳拳焉。李翱作传,而李集不载。其序,福建廉使李贻孙所为也。詹之为人,有《哀辞》可信矣,黄璞何人斯,乃有太原西髻之谤。好事者喜传之,不信愈而信璞,异哉!“高城已不见”之句,乐府此类多矣,不得以为实也。然“高城已不见”之诗,题云《途中寄太原所思》,盖亦有以召其疑也。昔人以暧昧受谤,传之千古,尚未能明,孰谓今人之行己而可不谨哉?
△《元氏长庆集》六十卷
唐宰相河南元稹微之撰。《中兴书目》止四十八卷,又有《逸诗》二卷。稹尝自汇其诗为十体,其末为艳诗,晕眉约鬓,匹配色泽,剧妇人之怪艳者。今世所传《李娃》、《莺莺》、《梦游春》、《古决绝句》、《赠双文》、《示杨琼》诸诗,皆不见于六十卷中。意馆中所谓“逸诗”者,即其艳体者耶。稹初与白乐天齐名,文章相上下,出处亦不相悖。晚而欲速化,依奄宦得相,卒为小人之归,而居易终始全节。呜呼!为士者可以鉴矣!
△《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年谱》一卷、又《新谱》一卷
唐太子少傅太原白居易乐天撰。案:集后记称前著《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时会昌五年也。《墓志》乃云“集前后七十卷”。当时预为志,时未有《续后集》。今本七十一卷,苏本、蜀本编次亦不同,蜀本又有《外集》一卷,往往皆非乐天自记之旧矣。《年谱》,维扬李璜德劭所作,楼大防参政得之,以遗吴郡守李伯珍谏议刻之。余尝病其疏略牴牾,且号为《年谱》而不系年,乃别为《新谱》,刊附集首。
△《白集年谱》一卷
知忠州汉嘉何友谅以居易旧治既刊其《文集》,又作《年谱》,刊之集首。始余为谱既成,妹夫王栐叔永守忠录寄之,则忠已有此《谱》,视余《谱》详略互见,亦各有发明。其辨李崖州三绝非乐天作,及载晁子止之语,谓与杨虞卿为姻家,与牛僧孺为师生,而不陷牛李党中,与余暗合,因并存之。详见《新谱》末章。
△《刘宾客集》三十卷、《外集》十卷
唐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中山刘禹锡梦得撰。集本四十卷,逸其十卷。常山宋次道裒辑其遗文,得诗四百七篇、杂文二十二篇,为《外集》。然未必皆十卷所逸也。
△《李文公集》十卷
唐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习之撰。蜀本分二十卷。集中无诗,独有《戏赠》一篇,拙甚,决非其作也。然《韩集远游联句》有习之一联,云“前之讵灼灼,此去信悠悠”,亦殊不工。他无一语,意者于诗非所长而不作耶。习之为文,源委于退之,可谓得其传矣,但其才气不能及耳。
△《樊宗师集》一卷、《绛守园池记注》一卷
唐谏议大夫南阳樊宗师绍述撰。韩文公为《墓志》,称《魁纪公》三十卷,《樊子》三十卷,诗文千余篇,今所存才数篇耳,读之殆不可句。有王晟者,天圣中为绛倅,取其《园池记》章解而句释之,犹有不尽通者。孔子曰“辞达而已矣”,为文而晦涩若此,其湮没弗传也宜哉。书以“魁纪公”名,异甚,文之不可句,当亦类是。
△《皇甫持正集》六卷
唐工部郎中新定皇甫湜持正撰。东都修《福先寺碑》三千字,一字索三缣。其轻傲不羁,非裴晋公钜德,殆不能容之也。今集才数十篇,《碑》不复存,意其多所亡逸。然湜之矜负如此,固不苟为人作,人亦未必敢求之也。
△《林藻集》一卷
唐岭南节度副使莆田林藻纬乾撰。藻,贞元七年进士,试《珠还合浦赋》,叙珠去来之意,人谓有神助焉。
△《林蕴集》一卷
唐邵州刺史林蕴复梦撰。藻之弟也,见《儒学传》。蕴父披,苏州别驾,有子九人,世号“九牧林氏”。其族至今衣冠诗礼,以蕴所为父墓碑考之,其八子为刺史、司马,其一号处士。而披之父为饶阳郡守,祖为瀛州刺史,盖亦盛矣。
△《沈下贤集》十二卷
唐福建团练副使吴兴沈亚之下贤撰。元和十年进士,仕不出藩府。长庆中为栎阳尉,太和中谪掾郢州,皆集中可见者也。吴兴者著郡望,其实长安人。
△《孟东野集》十卷
唐溧阳尉武康孟郊东野撰。惟末卷有书二篇、赞一篇,余皆诗也。郊,贞元十二年进士。
△《吕衡州集》十卷
唐衡州刺史河中吕温和叔撰。一字化光。刘禹锡为序。温本善韦执谊、王叔文,偶使绝域,得免在八司马之数,而终以好利败。与窦群、羊士谔昵比,倾诬宰相李吉甫,谪死。屦校不惩,至于灭耳,此其所以为小人欤。
△《会昌一品集》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四卷
唐宰相赵郡李德裕文饶撰。《一品集》者,皆会昌在相位制诰、诏册、表疏之类也;《别集》诗赋、杂著;《外集》则《穷愁志》也。德裕自穆宗时已掌内外制,累践方镇,遂相文宗,平生著述讵止此,此外有《姑臧集》五卷而已,其不传于世者亦多矣。《穷愁志》晚年迁谪后所作,凡四十九篇,其论精深,其词峻洁,可见其英伟之气。《周秦行纪》一扁,奇章怨家所为,而文饶遂信之尔。
△《李卫公备全集》五十卷、《年谱》一卷、《摭遗》一卷
此永嘉及蜀本三十四卷之外,有《姑臧集》五卷,《献替记》、《辨谤略》等诸书共十一卷。知镇江府江阴耿秉直之所辑;并考次为《年谱》、《摭遗》。《姑臧集》者,兵部员外郎段令纬所集,前四卷皆西掖、北门制草,末卷惟《黠忧斯朝贡图》及歌诗数篇。其曰“姑臧”,未详。卫公三为浙西,出入十年,皆治京口,故秉直刻其集。若永嘉,则其事颇异。郡故有海神庙,本城北隅丛祠。元祐中太守范峋梦其神自言李姓,唐武宗时宰相,南迁以没。寤而意其为德裕,访得其祠,遂作新庙,且列上其事。自是日盛,赐庙额,封王爵。然卫公平生于温,盖邈乎不相及也,殊有不可晓者。
△《平泉杂文》一卷
即《别集》第九、第十卷。平泉山居所作诗、赋、记也。
△《樊川集》二十卷、《外集》一卷
唐中书舍人京兆杜牧牧之撰。牧,佑之孙。其甥裴延翰编而序之。《外集》皆诗也。又在天台录得集外诗一卷,别见诗集类,未知是否?牧才高,俊迈不羁,其诗豪而艳,有气概,非晚唐人所能及也。
△《李义山集》八卷、《樊南甲乙集》四十卷
唐太学博士河内李商隐义山撰。商隐,令狐楚客,开成二年进士,书判入等。从王茂元、郑亚辟,二人皆李德裕所善,坐此为令狐绹所憾,竟坎■〈土禀〉以终。《甲乙集》者,皆表章、启牒四六之文。既不得志于时,历佐藩府,自茂元、亚之外,又依卢弘正、柳仲郢,故其所作应用若此之多。商隐本为古文,令狐楚长于章奏,遂以授商隐。然以近世四六观之,当时以为工,今未见其工也。
△《玉溪生集》三卷
李商隐自号。此集即前卷中赋及杂著也。
△《孙樵集》十卷
唐职方郎中孙樵可之撰。自为序。凡三十五篇,盖其删择之余也。樵,大中九年进士。东坡尝曰:“学韩愈而不至者为皇甫湜,学湜而不至者为孙焉樵。”
△《李甘文集》一卷
唐侍御史李甘和鼎撰。甘欲坏郑注麻,坐贬死。杜牧所为赋诗者也。
△《薛逢四六集》一卷
唐秘书监河东薛逢陶臣撰。
△《敕语堂判集》一卷
唐宰相荥阳郑畋台文撰。
△《文泉子》十卷
唐中书舍人长沙刘蜕复愚撰。自为序云:“覃以九流之旨,配以不竭之义,曰泉。”有《文冢铭》,甚奇。蜕,大中四年进士。其为西掖,在咸通时。
△《一鸣集》一卷
唐兵部诗郎虞乡司空图表圣撰图见《卓行传》,唐末高人胜士也。蜀本但有杂著,无诗。自有诗十卷,别行。诗格尤非晚唐诸子所可望也。其论诗以“梅止于酸,盐止于咸;咸酸之外,醇美乏焉”,东坡尝以为名言。自号知非子,又曰耐辱居士。
△《文薮》十卷
唐太常博士襄阳皮日休袭美撰。日休,咸通八年进士。黄巢之难,陷贼中,为“果头三屈律”之谶,贼疑讥己发拳,遂见害。陆游《笔记》以《皮光业碑》辨其不然。
△《笠泽丛书》四卷、《补遗》一卷
唐处士吴郡陆龟蒙鲁望撰。为甲、乙、丙、丁,诗文、杂编。政和中朱衮刊之吴江。末有四赋,用蜀本增入。
△《笠泽丛书蜀本》十七卷
元符中郫人樊开所序。龟蒙自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湖散人。与皮日休善,有《松陵倡和集》,皆不在《文薮》、《丛书》中。
△《罗江东甲乙集》十卷、《后集》五卷、《湘南集》三卷
唐乡贡进士新城罗隐昭谏撰。隐举进士不第,更辟诸镇幕府,罗绍威待以从叔。晚依吴越,奏授给事中。《甲乙集》皆诗;《后集》有律赋数首;《湘南集》者,长沙幕中应用之文也。隐又有《淮海寓言》、《谗书》等,求之未获。《谗书》刊于新城县。
△《投知小录》三卷
唐神策判官?阳秦韬玉中明撰。田令孜客。中和二年特赐及第。
△《凤策联华》三卷
唐虞部郎中淮南从事秋浦顾云垂象撰。多以拟古为题,盖行卷之文也。云,咸通十五年进士。
△《聱书》十卷
唐天复进士沈颜可铸撰。传师之孙,仕伪吴,顺义中为翰苑。名“聱”者,以元结聱叟自况也。其文骫骳,而自序之语,极其矜负。
△《李后主集》十卷
江南国主李煜重光撰。
△《田霖四六集》一卷
南唐田霖撰。
△《扈载集》十卷
后周翰林学士范阳扈载仲熙撰。少俊,早达,年三十六以死。其子蒙,显于国初。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
○别集类中
△《赵韩王遗稿》十卷
丞相韩忠献王范阳赵普则平撰。普开国元臣,不以文著,而《彗星》、《班师》二疏,天下至今传诵。末有刘昌言所撰《行状》。案:《馆阁书目》惟有《奏议》一卷,今麻沙书坊刊本,奏议止数篇,余皆表状之属也。
△《徐常侍集》三十卷
左散骑常侍广陵徐铉鼎臣撰。其二十卷,仕江南所作;余十卷,归朝后所作也。所撰《李煜墓铭》,婉媺有体,《文鉴》取之。
△《咸平集》五十一卷
右谏议大夫汉嘉田锡表圣撰。太平兴国三年进士第二人。范文正公志其墓。东坡序其奏议十篇,所谓忧治世而危明主者也。今首卷有奏议十二篇,即东坡所序。锡之子孙亡显者。端平初,南充游似景仁为成都漕,奏言朝廷方用端拱,咸平之旧纪元,而臣之部内乃有端拱、咸平之直臣,宜褒表之以示劝,愿下有司议谥。博士徐清叟直翁、考功黄朴诚甫议谥曰献翼,云:今汉嘉田氏子孙,不知存亡,而文集板之在州者,亦毁于兵烬矣,可为永慨!
△《广平公集》一百卷
翰林学士文安公大名宋白太素撰。
△《柳仲涂集》十五卷
如京使大名柳开仲涂撰。开,开宝六年进士,历知常、润州,以殿中侍御史换崇仪使,又历八郡以卒。门人张景为《行状》及集序。本朝为古文自开始,然其体艰涩。为人忼慨,喜功名,急义。史亦称其傲狠强愎云。
△《穆参军集》三卷
泰州司法参军东平穆脩伯长撰。脩,祥符二年经明行修进士。仕不遇,困穷以死。师事陈抟,传其《易》学,以授李之才,之才传邵雍。而尹洙兄弟亦从之学古文,且传其《春秋》学。或曰《太极图》亦脩所传于陈抟、种放者。今其遗文传世者仅如此。门人祖无择为之序。
△《江南小集》二卷
工部侍郎终南种放明逸撰。淳化中有李介者,序之于九江,故以为名。《馆阁书目》别有正集十卷,大略与此同。
△《小畜集》三十卷、《外集》二十卷
知制诰济阳王禹偁元之撰。自为之序,略曰:阅平生所为文,类而第之,得三十卷。将名其集,以《易》筮之,遇《乾》之《小畜》,象曰“君子以懿文德”,未能行其施,但可懿文而已。《外集》者,其曾孙汾裒辑遗文,得三百四十首。又有《承明集》十卷、《奏议集》三卷、《后集诗》三卷,未见。
△《乖崖集》十二卷、《附录》一卷
极密直学士忠定公鄄城张咏复之撰。乖崖其自号也。钱希白为《墓志》,韩魏公为《神道碑》。近时郭森卿宰崇阳刻。此集旧本十卷,今增广,并《语录》为十二卷。
△《武夷新集》二十卷、《别集》十二卷
翰林学士文公浦城杨亿大年撰。案本传:所著《括苍》、《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冠鳌》等集,及《内外制》、《刀笔》,共一百九十四卷。《馆阁书目》犹有一百四十六卷。今所有者,惟此而已。《武夷新集》者,亿初入翰苑,常景德丙午,明年,条次十年诗笔而序之。《别集》者,祥符五年避谗,佯狂归阳翟时所作也,《君可思赋》居其首,亦见本传。余书疏皆作其弟倚酬答。倚亦景德中进士。
△《中山刀笔集》三卷
翰林学士大名刘筠子仪撰。皆四六应用之文。筠与杨大年同时,号“杨刘”,诗号“西昆体”。别有《册府应言集》十卷、《荣遇集》十二卷、《表奏》六卷、《淝川集》四卷,见《馆阁书目》。
△《滑稽集》四卷
翰林学士吴越钱易希白撰。多谲讽之词。淳化癸巳自序。
△《拥旄集》五卷、《伊川集》五卷
枢密使思公吴越钱惟演希圣撰。易,倧之子;惟演,俶之子也。惟演文集甚多,此特其二集尔,出镇河阳、河南时所作也。全集未见。
△《临川集》三十卷、《二府集》二十五卷、《年谱》一卷
丞相临淄元献公临川晏殊同叔撰。其五世孙大正为《年谱》,言:先元献尝自差次起儒馆至学士,为《临川集》;起枢廷至宰席,为《二府集》。今案本传,有《文集》二百四十卷,《中兴书目》亦九十四卷,今所刊止此尔。《临川集》有自序。
△《夏文庄集》一百卷
枢密使郑国文庄公九江夏竦子乔撰。竦父死王事,身中贤科,工为文辞,复多材术,而不自爱重,甘心奸邪。声伎之盛,冠于承平。夫妇反目,阴慝彰播。皆可为世戒也。
△《吕文靖试卷》一卷
丞相许国文靖公寿春吕夷简坦夫撰。咸平二年,寿州应举,此其程文也。真本藏范太史氏,前有《家状》,大略与今同。其所习曰《春秋何论大义》。“何论”者,当是何晏《论语》也。其所问各十条,皆非深义,逐条所答,才数句,或止一言,或直称未审。考官二人,花书其上,并批通不。又《礼行于郊赋》、《建侯置守孰优论》。其所习又称《杂文时务策》,则不复存。此可以见国初场屋事体,文法简宽,士习淳茂,得人之盛,后世反不能及。文盛则实衰,世变盖可观矣。
△《范文正集》二十卷、《别集》四卷
参政文正公吴郡范仲淹希文撰。祥符八年进士曰朱说者,即公也。幼孤,从其母适朱氏。其为兖州推官,始复姓更名。
△《范文正尺牍》五卷
其家所传。在正集之外。
△《安阳集》五十卷
丞相魏国忠献公安阳韩琦稚圭撰。
△《文潞公集》四十卷、《补遗》一卷
丞相介休文彦博宽夫撰。
△《富文忠集》二十七卷
丞相韩国文忠公河南富弼彦国撰。《奉使录》亦在其末。
△《武溪集》二十卷
集贤院学士襄公曲江余靖安道撰。
△《徂徕集》二十卷
国子监直讲鲁国石介守道撰。集中有《南京夏尚书启》及《夫子庙上梁文》,皆为夏竦作。此介所谓“大奸之去如距斯脱”者也。岂当是时,竦之奸犹未著耶?陆子遹刻于新定,述其父放翁之言,曰“老苏之文不能及”,然世自有公论也。欧公所以重介者,非缘其文也。
△《沧浪集》十五卷
集贤校理苏舜钦子美撰。舜钦,易简之孙,杜祁公衍之婿。坐进奏院用公钱会客,为王拱辰辈所挤,坐以深文,废逐而死。置园苏州,为沧浪亭,水竹之胜,冠于吴下,至今犹存。尝答韩持国书,具见其意趣,本传载之。欧阳公序其文,言: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同时得罪者,未几复显用,舜钦独先没,可哀也。
△《宛陵集》六十卷、《外集》十卷
都官员外郎国子监直讲宣城梅尧臣圣俞撰。凡五十九卷为诗,他文赋才一卷而已。谢景初所集,欧公为之序。《外集》者,吴郡宋绩臣所序,谓皆前集所不载。今考之首卷诸赋,已载前集,不可晓也。圣俞为诗,古澹深远,有盛名于一时。近世少有喜者,或加毁訾,惟陆务观重之,此可为知者道也。自世竞宗江西,已看不入眼,况晚唐卑格方锢之时乎?杜少陵犹有窃议妄论者,其于宛陵何有?
△《尹子渐集》六卷
太常博士知怀州河南尹源子渐撰。待制家彦明,其孙也。
△《尹师鲁集》二十二卷
直龙图阁尹洙师鲁撰。源之弟也。其父仲宣,明经入仕。父子皆欧阳公志其墓。洙与穆伯长同为古文,范文正公为作集序。欧公亦称其文简而有法。以刚直数仵时,卒以贬死。死时精明不乱,有过人者。
△《书判》一卷
尹洙撰。洙,天圣二年进士。后以安德军节推试书判拔萃科,中之。前十道是程文,余当为拟卷。本朝惟余安道亦中是科。集中有《判词》二卷,《文鉴》亦载一二。又有王回判二道,而回不以此科进。余未有闻。
△《宋元宪集》四十四卷
丞相郑国元宪公安陵宋庠公序撰。本名郊,字伯庠。天圣二年进士第一。后有忌者谗之,以姓符国号,名应郊天,仁宗命改焉。忌者之力止此,后卒大用,为名臣。
△《宋景文集》一百卷
翰林学士景文公宋祁子京撰。庠弟也。自布衣名动场屋,号二宋。天圣二年同登第,祁本首唱,章献谓弟不可以先兄,以为第十人,而庠遂魁天下。兄弟后皆贵显。景文清约庄重不逮其兄,以此不至公辅。所撰《唐书》列传,不称良史。景文《笔记》:“余于为文似蘧瑗,年五十,知四十九年非;余年六十,始知五十九年非,其庶几至于道乎!”每见旧所作文章,憎之必欲烧弃。梅尧臣喜曰:“公之文进矣。”景文未第时,为学于永阳僧舍,或问曰:“君好读何书?”答曰:“余最好《大诰》。”故景文为文谨严,至修《唐书》,其言艰,其思苦,盖亦有所自欤。
△《六一居土集》一百五十二卷、《附录》四卷、《年谱》一卷
参政文忠公庐陵欧阳修永叔撰。本朝初为古文者,柳开、穆修,其后有二尹、二苏兄弟。欧公本以辞赋擅名场屋,既得韩文,刻意为之。虽皆在诸公后,而独出其上,遂为一代文宗。其集偏行海内,而无善本,周益公解相印归,用诸本编校,定为此本,且为之《年谱》。自《居士集》、《外集》而下,至于《书简集》,凡十,各刊之家塾。其子纶又以所得欧阳氏传家本,乃公之子棐叔弼所编次者,属益公旧客曾三异校正,益完善无遗恨矣。《居士集》,欧公手所定也。
△《李泰伯退居类稿》十二卷、《续稿》八卷、《常语》三卷、《周礼致太平论》十卷、《后集》六卷
太学说书南城李觏泰伯撰。其自序曰:天将寿我欤,所为固未足也,不然,斯亦足以藉手见古人矣。《类稿》,庆历所录。《续稿》,皇祐所录。《后集》则门人傅野编。泰伯不喜《孟子》,《常语》专辨之。尝举茂材,不中。世传阁试论题,有全不记所出者,曰:此必《孟子注》也。掷笔而出。
△《少微集》三十卷
职方员外郎会稽齐唐祖之撰。齐澣之后。天圣八年进士。两应制科,皆为首选,以切直报罢。居鉴湖东北,去城五里。名其山曰少微。其集,顾临为之序。
△《乐全先生集》四十卷、《玉堂集》二十卷
参政文定公南都张方平安道撰。初举茂材异等,再举贤良方正,皆中其科。识略过人,知苏洵父子于布衣,恶王安石于考试进士之日,皆人所不能及也。寿至八十五,薨于元祐中。于当时最为耆德,然颇为司马温公所不喜。
△《胡文恭集》七十卷
枢密副使文恭公晋陵胡宿武平撰。晋陵之胡,自文恭始大,其犹子宗愈仍执政,子孙为侍从、九卿者以十数。绍兴初,世将承公,亦其后也。至今犹名族。
△《临川集》一百卷
丞相荆国文公临川王安石介甫撰。后改封舒王。方嘉祐以前,名重一世,迹其文学、论议、操守,使不至大位,则光明俊伟,不可瑕疵矣。老苏曰:“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其祸之至此哉!”何其知之明也。
△《王魏公集》二十卷
尚书左丞王安礼和甫撰。近时厚之顺伯,其曾孙也。
△《王校理集》六十卷
秘阁校理王安国平甫撰。安国虽安石亲弟,而意向颇不合,尤恶吕惠卿,卒为所陷。坐郑侠事,夺官归田里,亦会惠卿方叛安石故也。寻复之,命下而卒。
△《华阳集》一百卷
丞相岐国文恭公龙舒王珪禹玉撰。本成都人,故称《华阳》。典内、外制十八年。集中多大典册、诏令。其诗号“至宝丹”,以其好为富贵语也。在相位无所建明,人目为“三旨”:于上前曰取圣旨,曰领圣旨,退谓吏则曰已得旨。元丰末命,珪本无异论,亦缘其备首相,不能早发大议,依违迁延,以召谗贼,卒为本朝大祸。需,事之贼也,岂不然哉!珪一身追贬,不足道也。
△《传家集》一百卷
丞相温国文正公涑水司马光君实撰。生于光州,故名。今光州有集本。
△《丹渊集》四十卷
集贤校理潼川文同与可撰。东坡与之厚善,《墨君堂记》、《筼筜竹记》皆为同作也。司马温公称其襟韵潇洒,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则其为人可知矣。其为湖州,盖未至而卒。
△《蔡忠惠集》三十六卷
端明殿学士忠惠莆田蔡襄君谟撰。近世始刻于泉州。王十朋龟龄为之序。余尝官莆,至其居,去城三里。荔子号“玉堂红”者,正在其处。矮屋欲压头,犹是当时旧物。欧公所撰《墓志》,石立堂下。真迹及诸公书帖多有存者。京、卞同郡晚出,欲自附于名阀,自称族弟,本传云尔。襄孙佃,唱名第一,京时当国,以族孙引嫌,降第二,佃终身恨之。
△《元章简玉堂集》二十卷
参政章简公钱塘元绛厚之撰。绛之祖德昭,相吴越。本姓危氏,临川人。唐末危全讽,其伯父也。德昭父曰仔倡,聚众保乡里,兵败,自临川奔杭州,易姓元。至今建昌抚州邵武多危姓。绛能文辞,晚岁以王介甫荐入翰林,甚称职,遂柄用。
△《吕正献集》二十卷
丞相东莱吕公著晦叔撰。
△《刘状元东归集》十卷
大理评事铅山刘煇之道撰。煇,嘉祐四年进士第一人,《尧舜性仁赋》,至今人所传诵。始在场屋有声,文体奇涩,欧公恶之,下第。及是在殿庐得其赋,大喜,既唱名,乃煇也,公为之愕然。盖与前所试文如出二人手,可谓速化矣。仕止于郡幕,年三十六以卒。世传煇既黜于欧阳公,怨愤造谤,为猥亵之词。今观杨杰志煇墓,称其祖母死,虽有诸叔,援古谊以适孙解官承重服,又尝买田数百亩,以聚其族而饷给之。盖笃厚之士也。肯以一试之淹,而为此俭薄之事哉?
△《古灵集》二十五卷
枢密直学士长乐陈襄述古撰。襄在经筵,荐司马光而下三十三人,皆显于时。绍兴诏旨,布之天下。集序,李忠定纲作也。《年谱》载其世系,出陈夷行之弟夷实。自光州固始从王绪入闽,家于福州。考之《唐世系表》,有不合者。尝怪闽之士族推本家世,辄言出自固始。光在唐为下州,固始又其一县,当时不闻显人,安得衣冠望族如许?就令有之,王绪以寿春屠者为盗,王潮从之为部曲,转斗万里,而后入闽,士大夫何缘随逐不置?盖尝思之,王氏初建,国人不自保,谩言乡人,幸其不杀,后世子孙承袭其说,世祀绵邀,并与其初而忘之尔,若陈氏尤不应云然。当永嘉之乱,林、黄、陈、郑四姓先入闽,林谞为《闽中记》,明著之矣,尚得以一时脱死贼手之说,守之而不变乎?
△《郧溪集》五十卷
翰林学士安陆郑獬毅夫撰。皇祐五年进士首选。坐知开封府不肯用案问新法,为王安石所恶而出。廷试《圜丘象天赋》,时獬与滕甫俱有场屋声,甫赋首曰“大礼必简,圜丘自然”,自谓人莫能及。獬但倒一字,曰“礼大必简,丘圜自然”,甫闻之大服,果居其次云。
△《广陵集》二十卷
扬州布衣王令逢原撰。令少年有盛名,王介甫尤重之。年二十八而卒。其妻吴氏,安石夫人之女弟也,守志不嫁。一女遗孕,嫁吴师礼;其子曰说,所谓吴传朋也。令之墓,安石铭之。后有刘发者为之传。吴氏之墓,其侄王云铭之,奉使死磁州者也。
△《公是集》七十五卷
侍读学士新喻刘敞仲逯父撰。号公是先生。
△《彭城集》六十卷
中书舍人刘攽叔赣父撰。号公非先生。敝兄弟俊敏博洽,同登庆历六年进士第。敞本首冠,以内兄王尧臣为编排官引嫌,遂得第二人。仕早贵而不永年,年财五十。攽历州县二十年,晚乃游馆学,元祐中始掌外制。敞子奉世仲冯亦有名,官至执政,世称三刘。
△《老苏嘉祐集》十五卷
文安主簿编修礼书眉山苏洵明允撰。洵初入京师,益帅张文定荐之欧阳公,世皆知之,而有雷简夫者,为雅守,以书荐之张、欧及韩魏公尤力。张之知洵由简夫,世罕知之。雷之书文,亦慷慨伟丽可观。
△《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内制集》十卷、《外制集》三卷、《奏议》十五卷、《和陶集》四卷、《应诏集》十卷
端明殿学士文忠公苏轼子瞻撰。一字和仲。自谪黄州,始号东坡居士。杭、蜀本同,杭无《应诏集》。
△《乐城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第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
门下侍郎文定公苏辙子由撰。一字同叔。栾城,真定府县也,苏氏望赵郡,栾城元魏时属赵郡,故云。晓居颍滨,自号颍滨遗老,故集或名。
△《三苏年表》三卷
右奉议郎孙汝听撰。汝听当是蜀人,叙述甚详。
△《东坡别集》四十六卷
坡之曾孙给事峤季真刊家集于建安,大略与杭本同。盖杭本当坡公无恙时已行于世矣。麻沙书坊又有《大全集》,兼载《志林》、《杂说》之类,亦杂以颍滨及小坡之文,且间有讹伪剿入者。有张某为吉州,取建安本所遗尽刊之,而不加考订,中载《应诏》、《策论》,盖建安本亦无《应诏集》也。
△《陈都官集》三十卷
都官员外郎嘉禾陈舜俞令举撰。舜俞,庆历六年进士,嘉祐四年制科。以言新法,谪官南康,与刘凝之骑牛游庐山,诗画皆传于世。舜俞居湖秀境上,初从安定胡先生学。熙宁中六客,其一也。其墓在城南之苏湾。子孙犹宅于乌镇。
△《濂溪集》七卷
广东提刑营道周敦颐茂叔撰。遗文才数篇,为一卷,余皆附录也。本名敦实,避英宗旧名改焉。其仕以舅郑向任。晚年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前有溪,取营道故居濂溪名之。二程所从学也。又本并《太极图》为一卷,《遗事》、《行状》附焉。
△《明道集》四卷、《遗文》一卷
监察御史河南程颢伯淳撰。三司使羽之后也。其父曰?向。颢之没,文潞公题其墓曰明道先生。
△《伊川集》九卷
崇政殿说书程颐正叔撰。
△《河南程氏文集》十二卷
二程共为一集。建宁所刻本。
△《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四十卷、《年谱》一卷
中书舍人南丰曾巩子固撰。王震为之序。《年谱》,朱熹所辑也。案:韩持国为巩《神道碑》,称《类蒿》五十卷,《续》四十卷,《外集》十卷,本传同之。及朱公为《谱》时,《类蒿》之外,但有《别集》六卷。以为散逸者五十卷,而《别集》所存其什一也。开禧乙丑建昌守赵汝砺、丞陈东得于其族孙潍者,校而刊之,因碑传之旧,定著为四十卷。然所谓《外集》者,又不知何当,则四十卷亦未必合其旧也。
△《曲阜集》四十卷、《奏议》十二卷、《西垣集》十二卷、《外制集》三卷、《内制集》五卷
翰林学士文昭公曾肇子开撰。肇,元祐中为西掖,元符末再入,故别名《庚辰外制集》。肇制诰温润典雅,其草兄布拜相制,汪玉山称之,以为得命次相之体。
△《王直讲集》十五卷
天台县令南城王无咎补之撰。无咎,嘉祐二年进士,曾巩之妹夫。从王安石游最久,将用为国子学官,未及而卒,为之志墓。曾肇序其集云二十卷,今惟十五卷。
△《南阳集》二十卷
门下侍郎颍昌韩维持国撰。封南阳郡公,故以名集。沈晦元用,其外孙也。卷首载鲜于绰所述《行状》,而晦跋其后。南涧元吉无咎,其四世孙。
△《无为集》十五卷、《别集》十卷
礼部郎濡须杨杰次公撰。嘉祐四年进士。元祐中为郎。杰善谈禅,《别集》皆为释、老,而释又居十之九。
△《清江三孔集》四十卷
中书舍人新淦孔文仲经父、礼部侍郎武仲常父、户部郎中平仲毅父撰。实先圣四十八世孙。嘉祐六年、八年、治平二年,连三科兄弟以次登第。文仲举贤良,对策切直忤时,罢,举官范镇景仁因求致仕,而制科亦自此废。武仲为礼部第一人,中甲科。平仲亦尝举制科。其著述各数十篇,多散逸弗传。今其存者,文仲才二卷、武仲十七卷、平仲二十一卷而已。庆元中濡须王■〈辶蕭〉少愚守临江,裒辑刊行,而周益公必大为之序。序略曰:“遗文虽存一二于千百,然读之者知其为有德之言,非雕篆之习也。昔黄太史颂当时人才,有曰‘二苏联璧,三孔分鼎。’张丞相天觉,在元符中诋元祐词臣,极其荒唐,谓两苏为狂率,则刚直也,谓公兄弟配之,文行如何哉!”
△《西溪集》十卷
翰林学士钱塘沈遘文通撰。初以郊社斋郎举进士第一,执政谓已宦者不应先多士,遂居其次。实皇祐元年,自是为故事。文通吏事精明强敏,为杭州、开封府,皆有能名。从容闲暇,夙兴治事,及午而毕。卒时年四十余。其孙晦元用,宣和中亦魁天下。
△《长兴集》四十一卷
翰林学士沈括存中撰。括于文通为叔,而年少于文通,世传文通常称括叔。今《四朝史》本传以为从弟者,非也。文通之父扶,扶之父同,括之父曰周,皆以进士起家,官皆至太常少卿。王荆公志周与文通墓,及文通弟辽志其伯父振之墓可考。括坐永乐事贬。晚居京口,自号梦溪翁,自叙甚详。
△《云巢集》十卷
审官西院主簿沈辽欢达撰。遘亲弟也。以兄任为京官,坐法流贬,事见《挥麈录》。自永徙池,筑室齐山,号云巢,竟不复起。以上三集刊于括苍,号《三沈集》,其次序如此,盖未之考也。
△《苏魏公集》七十二卷
丞相魏国公温陵苏颂子容撰。绅之子也。绅在两禁,人称其险诐。而颂器局闳厚,未尝与人较短长。其为相在元祐末,大臣奏事,多禀宣仁,独颂必再以白哲庙,其后免于迁谪,盖上以为识君臣之礼故也。年逾八十,薨于建中靖国之初。自草遗表,却医屏药,死生之际了然。集前、后序,汪藻、周必大撰。
△《傅献简集》七卷
中书侍郎献简公河阳傅尧俞钦之撰。
△《赤城集》十卷
两浙提刑宁海罗适正之撰。治平二年进士。学于四明楼郁。为吏健敏,颇为苏子瞻、刘贡父诸公所知。台士有闻于世,自适始。
△《西塘集》二十卷
监安上门三山郑侠介夫撰。治平四年甲科。小臣劘上。言人所不敢言,上为之感动,略施行其言,不惟不怒而已。既而竞堕深谴,良由吕惠卿欲倾王安石,而侠与安国游从厚善,遂起狱并陷之。侠既得罪,新法遂不罢,而本朝之祸本成矣。小人勿用之戒,可不畏哉?安石亲惠卿而疏侠,岂惟误国,亦以危身。后之君子可以鉴矣!
△《范忠宣集》二十卷
丞相忠宣公吴郡范纯仁尧夫撰。文正公之次子也。文正子四人,长纯佑尤俊,有贤行,早年病废以死,富文忠志其墓,近时礼部尚书之柔者,其四世孙也。次纯礼、纯粹,皆显用,至大官。
△《刘忠肃集》四十卷
丞相忠肃公东光刘挚莘老撰。凡四举于乡,试礼部为第一,登嘉祐四年甲科。刘元城为集序,述其出处大概。
△《画墁集》一百卷
吏部侍郎邠国张舜民芸叟撰。舜民初用于元祐。至元符末,为谏议大夫。居职七日,所上事六十章。崇宁初,坐谢表言绍圣逐臣,有曰“脱禁锢者何止一千人,计水陆者不啻一万里”,又曰“古先未之或闻,毕竟不知其罪”,以为讥谤,坐贬。自号浮休居士。
△《淇水集》八十卷
门下侍郎大名李清臣邦直撰。清臣,韩魏公侄婿。治平二年中制科。欧阳公爱其文,以此苏轼。其为人亦宽博有度,而趋时嗜权利,首主绍述之论,意规宰相,亦卒不如其志。
△《范太史集》五十五卷
翰林学士成都范祖禹淳甫撰。
△《灌园集》三十卷
乡贡进士吕南公次儒撰。熙宁初,试礼部不利,会以新经取士,遂罢举,欲修《三国志》,题其斋曰衮斧,书将成而死,其书亦不传。元祐初,诸公欲荐进之,不及。
△《伐檀集》二卷
知康州豫章黄庶亚夫撰。自为序。庭坚,其子也。世所传“山魈水怪著薜荔”之诗,集中多此体。庭坚诗律,盖有自来也。庶,庆历二年进士。
△《豫章集》五十卷、《外集》十四卷
著作郎黄庭坚鲁直撰。自号山谷道人。
△《豫章别集》二十卷
皆集中所遗者,如《承天塔记》、《黄给事行状》、《毁璧》,其显显者也。诸孙■〈?田〉子耕集而传之。
△《宛丘集》七十卷、《年谱》一卷
起居舍人谯国张耒文潜撰。宛丘,陈州其所居也。蜀本七十五卷。
△《后山集》十四卷、《外集》六卷、《谈丛》六卷、《理究》一卷、《诗话》一卷、《长短句》二卷
秘书省正字彭城陈师道无己撰。一字履常。蜀本但有诗文,合二十卷。案:魏衍作集序云离诗为六卷,类文为十四卷,今蜀本正如此。又言受其所遗甲、乙、丙稿,诗曰五七,文曰千百,今四明本如此。此本刘孝韪刊于临川,云未见魏全本,仍其旧十四卷为正集,盖不知其所谓十四卷者,止于文,而诗不与也。《外集》诗二百余篇、文三篇,皆正集所无。《谈丛》、《诗话》或谓非后山作。“后山”者,其自号也。
△《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
秘书省正字高邮秦观少游撰。一字太虚。观才极俊,尝应制举,不得召。终以疏荡不检,见薄于世。后亦不免贬死。
△《鸡肋集》七十卷
吏部员外郎钜野晁补之无咎撰。
△《济南集》二十卷
乡贡进士华山李廌方叔撰。又号《月岩集》。东坡知贡举,得试卷,以为廌也,置之首选,已而不然,赋诗自咎,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方迷日五色”之句。后竟不第。
△《豫章集》四十四卷、《宛丘集》七十五卷、《后山集》二十卷、《淮海集》四十六卷、《济北集》七十卷、《济南集》二十卷
蜀刊本,号《苏门六君子集》。
△《何博土备论》四卷
武学博士浦城何去非正通撰。去非以累举对策称旨,授左班殿直,教授武学,后以东坡荐,授承奉郎、司农寺丞,通判庐州。别有文集二十卷,未见。
△《呻吟集》一卷
原武邢居实敦夫撰。恕之长子。幼有俊才,名声藉甚,一时前辈皆爱之。年十九而卒。宣仁之诬谤,恕为之也。居实未死,或能当不义而争万一,有补于世道,是以诸贤尤痛惜焉。晁以道追为其墓表,尤反覆致意。
△《姑溪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
朝请大夫赵郡李之仪端叔撰。尝从东坡辟中山幕府,后代范忠宣作《遗表》,为世传诵。然坐是得罪,编置当涂,遂居焉。其弟之纯,官至尚书。
△《大名集》四十卷
签书枢密魏郡王岩叟彦霖撰。韩魏公客也。
△《钱塘韦先生集》十八卷
主客郎中钱塘韦骧子骏撰。骧,皇祐五年进士。元祐中,以近臣荐为监司数路,知阴州,以左朝议大夫致仕。崇宁中乃卒。少以辞赋有声场屋,王荆公喜其《借箸赋》,颇称道之。陈师锡志其墓。
△《强祠部集》四十卷
三司户部判官余杭强至几圣撰。亦韩魏公客也,在幕府,表章、书记多出其手。曾南丰作集序,称其文备古今体,兼人所长云。
△《节孝集》二十卷
楚州教授山阳徐积仲车撰。治平四年进士。以耳聩,不能仕。事其母极孝,行义纯笃,古所谓卓行也。东坡谓其诗文怪而放,如玉川子政和中赐谥节孝处士。
△《乐静集》三十卷
起居舍人巨野李昭玘成季撰。元丰二年甲科。所居有乐静堂,故以名集。其侄邴汉老为书其后。
△《学易集》二十卷
朝奉郎东平刘跂斯立撰。忠肃公挚之长子也,与其弟蹈同登元丰二年进士第。元祐初,以其父在言路,政府不得用。绍圣以后复坐党家,连蹇终其身,晁景迂志其墓,比孙明复、石守道之徒。为文无所不长,《宣防宫赋》、《学易堂记》,世传诵之。
△《田承君集》三卷
大宗正丞阳翟田画承君撰。画,枢密况之侄也,与邹道乡善,邹之贬,画曰:愿毋以此举自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
△《道乡集》四十卷
吏部侍郎晋陵邹浩志完撰。浩既谏立刘后坐贬,徽宗初,召还对,上首及之,奖叹再三,问:“谏草安在?”曰:“焚之矣。”分告陈瓘,瓘曰:“祸其始此乎?异时奸臣妄出一缄,则不可辨矣。”蔡京素忌之,使其党作伪疏。言刘后杀卓氏而夺其子,遂得罪。其在昭州,作青词告上帝,有“追省当时奏御之三章,初无杀母取子之一字”云。
△《婆娑集》三十卷
右正言阳翟崔鶠德符撰。鶠坐元符上书邪等,废于家,治圃号婆娑。靖康初召为谏官,力论冯澥之罪。忽得挛疾,不能行而卒。无子,其壻卫昂裒辑遗文。
△《潏水集》四十卷
集英殿修撰长安李复履中撰。元丰三年进士。博学有气节。其为熙河漕,有旨造战舰、战车,复奏斥议者之谬妄,以为儿戏。遂罢其役,时论韪之。
△《马子才集》八卷
镇南节度推官鄱阳马存子才撰。元祐三年进士第四人。
△《崇福集》三十五卷、《四六集》十五卷
朝请郎晁詠之之道撰。景迂弟也,为作集序、詠之初以荫为扬州法曹,未上,时东坡守扬,族兄无咎为倅,以其文呈东坡。及至扬,咏之具参军礼趋谒,坡走下庭,携手以上,谓坐客曰:“此奇才也。”绍圣元年登第,继中词科,坐元符邪等,罢废。后奉崇福祠,故以名集。
△《陶山集》二十卷
尚书左丞山阴陆佃农师撰。
△《东堂集》六卷、《诗》四卷、《书简》二卷、《乐府》二卷
祠部郎江山毛滂泽民撰。滂为杭州法曹,以乐府词有佳句,受知于东坡,遂有名。尝知武康县,县有东堂,集所以名也。又尝知秀州,修月波楼,为之记。其诗文视乐府颇不逮。
△《溪堂集》二十卷
临川谢逸无逸撰。
△《竹友集》十卷
临川谢薖幼槃撰。逸从弟也。吕居仁题其后曰:“逸诗似康乐,薖诗似玄晖。”
△《了斋集》四十二卷
司谏延平陈瓘莹中撰。江应辰为集序,以为出死力攻权奸者,天下一人而已矣。非虚语也。
△《约论》十七卷
陈瓘撰。起战国,至后汉安帝。盖读《通鉴》,随事有所发明者也。
△《浮沚先生集》十六卷、《后集》三卷
秘书省正字永嘉周行己恭叔撰。十七入太学,有盛名。师事程伊川。元祐六年进士。为博士太学,以亲老归,教授其乡,再入为馆职,复出作县。永嘉学问所从出也。乡人至今称周博士。集序,林越撰,言为秘书郎,则不然。先祖妣,先生之第三女,先君子其自出也,故知其本末。所居谢池坊,有浮沚书院。
△《斜川集》十卷
通直郎苏过叔党撰。世号小坡。坐党家不得仕进,终于通判中山府。晁以道志墓,称其纯孝。给事中峤,其孙也。
△《九峰集》四十卷
太常少卿眉山苏元老在廷撰。东坡从孙也。坡在海上,尝有书往来。其罢奉常归颍昌,正坐元祐邪说。未几辽卒,年四十七。
△《清真集》二十四卷
徽猷阁待制钱塘周邦彦美成撰。元丰七年,进汴都赋,自诸生命为太学正。邦彦博文多能,尤长于长短句,自度曲,其提举大晟府亦由此。既盛行于世,而他文未传。嘉泰中,四明楼钥始为之序,而太守陈杞刊之,盖其子孙家居于明故也。《汴都赋》已载文鉴。世传赋初奏御,诏李清臣读之,多古文奇字,清臣诵之如素所习熟者,乃以偏傍取之尔。钥为音释,附之卷末。
△《清真杂著》三卷
邦彦尝为溧水令,故邑有词集。其后有好事者,取其在邑所作文记诗歌,并刻之。
△《宝晋集》十四卷
礼部员外郎襄阳米芾元章撰。其母阎氏,与宣仁后在藩时有旧,故以后恩补试衔入仕。其上世皆武官,盖国初勋臣米信之后也,视芾为五世孙。酷嗜古法书,家藏二王真迹,故号宝晋斋,盖由得谢东山、二王各一帖,遂刊置无为,而名斋云。
△《玉池集》十二卷
考功郎湘阴邓忠臣慎思撰。熙宁三年进士。坐元符党,废不用。言者论其议范忠宣谥过实,又坐罚铜。崇观间卒。平生著述至多,尝和杜诗全帙,又尝献《郊祀庆成赋》及原庙诗百韵,裕陵喜之,擢为馆职。今昔轶弗传,所存一二而已。“玉池”,其所居山峰名。
△《橘林集》十六卷、《后集》十五卷
密州教授石■〈矛上心下〉敏若撰。崇宁壬午以同进士出身中词科。其文雕琢怪奇,殊乏蕴藉。压卷策问,言王金陵配飨先圣事,谓其“以百圣刍豢甘四海口,以六经河汉洗四海心,以九达夷路破四海迷,以万金良药起四海病。”读之不觉大笑。其人与文皆不足道也。集仅二册,而卷数如此,麻沙坊本往往皆然。
△《龙云集》三十二卷、《附录》一卷
著作佐郎庐陵刘弇伟明撰。元丰进士,绍圣词科。曾慥《诗选》以比石敏若,非其伦也。“龙云”,安福县乡名,弇所居也。
△《唐子西集》二十卷
宗学博士眉山唐庚子西撰。张商英拜相,庚作内前行。后坐贬惠州,归蜀而卒。其文长于论议,所著《名治》、《存旧》、《正友》、《议赏》诸论,皆精确。
△《东观余论》二卷
秘书郎昭武黄伯思长睿撰。伯思,右丞黄履之孙,吴园张根之婿,于李忠定纲为中外襟袂,故忠定志其墓。伯思元符庚辰进士,年四十而卒。好古博雅,喜神仙家言,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有集一百卷。此书止《法帖刊》误及序跋古书画器物,故名《余论》。
△《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
直秘阁知虢州富川吴则礼子副撰。其父中复,以孙抃荐为御史,不求识面台官者也。中复弟几复、嗣复、子立礼及嗣复子审礼,皆登科:有名誉。则礼以父泽入仕,晚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
△《刘左史集》四卷
起居郎永嘉刘安节元承撰。与从弟安上皆尝事二程,同游太学,号二刘。安节元符三年进士,为察官左史,晚知宣州以没。
△《箕颍集》二十卷
颍昌曹组元宠撰。组本与兄纬有声太学,亦能诗文,而以滑稽下俚之词行于世得名,良可惜也。谢克家任伯为集序,其子勋跋其后,略见其出处。盖宣和三年始登第,郊礼进《祥光赋》,有旨换武阶,阁合职,诏中书召试,仍给事殿中,未几而卒。然集中有《谢及第启》,自序云:“蚤预诸生,竟叨右列。”则未第之前,已在西班,未知何以也。曾慥《诗选》云:六举不第,宣和中诏赴廷试,赐第。《启》中所谓“特举孱微,许从俊造”,慥之言良是。序跋不著其实尔。
△《梅文安集》十五卷
户部尚书浦江梅执礼和胜撰。执礼死于靖康之祸,人固哀其不幸,而不知吴革、赵子昉之谋,执礼实主之。事既泄,范琼杀革,徐秉哲以子昉遗金,金知执礼预谋,以根括金银为罪,问谁为长官,意在执礼也。安扶恐其坐之,进曰:“皆长官也。”遂俱死。“文安”者,所封开国县也。
△《李忠愍集》十二卷
吏部侍郎临洺李若水清卿撰。后二卷为《附录》。其死事时财三十五岁。本名若冰,以靖康出使,改今名。诗文虽不多,而诗有风度,文有气概,足以知其所存矣。
△《夷白堂小集》二十卷、《别集》三卷
考功员外郎括苍鲍慎由钦止撰。元祐初以任子试吏部铨第一,复登六年进士乙科。甫脱选即为郎,然自是数坐累,官竟不进。其父粹始居吴,故葬于吴兴。
△《清溪集》十卷、《附录》一卷
楚州教授临川汪革信民撰。绍圣四年试礼部第一,遂登甲科。蔡京当国,召为宗子博士,力辞不就。年财四十卒。吕原明志其墓,晁以道为辞以哀之。革尝有言曰:“咬得菜根,则万事可做。”诚名言也。
△《玉溪集》二十二卷
左司员外郎永嘉倪涛巨济撰。其父始徙居广德。涛,大观三年进士。燕山之役,诵言其非,以沮军罢,谪衡州茶陵以死,年三十九。吕居仁志其墓,曾吉父为作集序。
△《竹隐畸士集》四十卷
右文殿修撰韦城赵鼎臣承之撰。元祐甲科,绍圣宏词。又自号苇溪翁。其孙纲立刊于复州。本百二十卷,刊止四十卷而代去,遂止。
△《傅忠肃集》三卷
待制济源傅察公晦撰。尧俞从孙也。宣和七年,以吏部郎接伴金使。金人入寇,使人不来,为敌驱去斡里布,胁使拜,不屈见杀。
△《丁永州集》三卷
知永州吴兴丁注葆光撰。元丰中余中榜进士。喜为歌词,世所传《催雪无闷》及《重午庆清朝》,皆有承平闲雅气象。有女适乐清令富春李素见素,实先妣之大父母也。
△《石门文字禅》三十卷
僧高安喻德洪觉范撰。一作惠洪。其在释门,得法于真净克文,而于士大夫,则与党人皆厚善,诵习其文,得罪不悔。为张商英、陈瓘、邹浩尤尽力。其文俊伟,不类浮屠语。韩驹子苍为塔铭云尔。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
○别集类下
△《演山》集六十卷
端明殿学士延平黄裳冕仲撰。元丰二年进士第一人,贵显于崇、观,死于建炎,年八十有七。方三舍法初行,裳谓:“宜近不宜远,宜少不宜老,宜富不宜贫,不如遵祖宗科举之制。”世传以为口实。
△《景迂集》二十卷
徽猷阁待制晁说之以道撰。又本止刊前十卷。说之平生著述至多,兵火散逸。其孙子健裒其遗文,得十二卷,续广之为二十卷。别本刊前十卷而止者,不知何说也。刘跂斯立墓志,景迂所撰,见《学易集》后,而此集无之,计其逸者多矣。说之,元丰五年进士。元祐初,苏文忠、范太史、曾文昭皆荐之。坐元祐邪等,废弃,靖康末始为从官。卒于建炎三年。慕司马温公为人,自号景迂生。
△《龟山集》二十八卷
工部侍郎延平杨时中立撰。时及从明道,死当建炎四年,年八十有七,于程门最为寿考。
△《梁谿集》一百二十卷
丞相忠定公昭武李纲伯纪撰。父夔,进士起家,至右文殿修撰,黄右丞履之甥也。纲娶吴园先生张根之女,亦右丞外孙。“梁谿”名集者,修撰葬锡山,忠定尝庐墓云。
△《襄陵集》二十四卷
尚书右丞襄陵许翰崧老撰。元祐三年进士,靖康初入西府,建炎为丞辖,与黄潜善辈不合而去。
△《后湖集》十卷
丹阳苏庠养直撰。其父坚伯固,亦有诗名。庠以遗泽畀其子,而自放江湖间。东坡见其清江曲,大爱之,由是得名。僧祖可正平号癞可者,其弟也。庠中子扶,亦工诗,有清苦之节。庠,绅之后,颂之族。
△《初寮集》四十卷、《后集》十卷、《内外制》二十四卷
尚书左丞中山王安中履道撰。安中年十四荐于乡,凡四举乃登第。为中司受旨,攻蔡京,京子攸入禁中,日夕泣涕,告于上,安中亟改翰苑,事遂止。其自政府出守燕,京父子排之也。然安中之进,亦本由梁师成。始,东坡帅定武,安中未弱冠,犹及师事焉,未卒业而坡去。其后,晁以道为无极令,安中既第,修邑子礼用长笺自言以新学窃一第为亲荣,非其志也。以道曰:“为学当谨初,何患不远到?”安中筑室,榜曰“初寮”。其议论闻见,多得于以道,既贵显,遂讳晁学,但称成州使君四丈,无复先生之号矣。甚哉!籍、湜不畔之难也。
△《刘给事集》五卷
给事中刘安上元礼撰。绍圣四年登第,历台谏、掖垣、琐闼,以次对历三郡而终。集中有《弹蔡京疏》。
△《横塘集》三十卷
尚书右丞瑞安许景衡少伊撰。亦尝从程氏学。建炎初为执政,与黄、汪不合罢。建议渡江幸建康,言者以为非是,及下还京之诏,景衡以忧卒于瓜洲。未几,敌骑奄至淮扬,仓卒南渡。
△《章贡集》二十卷
秘书监章贡李朴先之撰。绍圣元年进士。坐言隆祐之贤,废二十年,蔡京欲强致之,不屈。靖康、建炎之间,半岁五迁,而病不能行以死。其教授西京国子监也,程伊川与之甚厚,然谓其太直,以洛中风波为戒。朴笑曰:“不意此言发于先生之口。”伊川为之改容愧谢,其风节可畏也。
△《欧阳修撰集》六卷
崇仁布衣赠秘阁修撰欧阳澈德明撰。澈死时年三十一。环溪吴沆裒其诗为《飘然集》三卷,而会稽胡衍晋远取其所上三书,并刻之临川倅廨。
△《空青遗文》十卷
直宝文阁南丰曾纡公卷撰。纡,布之子,有异材。建中靖国初,布在相位,奉诏为《景灵西宫碑》,纡之笔也。建炎、绍兴之际,将漕江浙,入为司农少卿,知信、衢州以卒。汪彦章志其墓,孙仲益序其文。王铚性之,其婿也。
△《石林总集》一百卷、《年谱》一卷
尚书左丞吴郡叶梦得少蕴撰。绍圣四年进士。崇观间骤贵显,三十一岁掌外制,次年遂入翰林。中废,至建炎乃执政,然财数日而罢。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胡文定安国尝以其蔡、颍、南京之政荐于朝,谓不当以宿累废。晚两帅金陵,当乌珠临江,移三山平群寇,其功不可没也。秦桧秉政,欲令帅蜀,辞不行,忤桧意,以崇庆节度使致仕。其居在卞山,奇石森列,藏书数万卷。既没,守者不谨,屋与书俱烬于火。“石林”二字,本出《楚辞》天问。
△《石林建康集》十卷
皆帅建康时诗文。其初,以所莅官各为一集,后其家编次,总而合之,此集其一也。
△《石林审是集》八卷
其门人盛光祖子绍所录。亦已入总集。
△《浮溪集》六十卷
翰林学士婺源汪藻彦章撰。四六偶俪之文,起于齐、梁,历隋、唐之世,表章、诏、诰多用之。然令狐楚、李商隐之流号为能者,殊不工也。本朝杨、刘诸名公犹未变唐体,至欧、苏,始以博学富文,为大篇长句,叙事达意,无艰难牵强之态,而王荆公尤深厚尔雅,俪语之工,昔所未有。绍圣后置词科,习者益众,格律精严,一字不苟措,若浮溪尤其集大成者也。
△《翟忠惠集》三十卷
参政丹阳翟汝文公巽撰。汝文制诰古雅,多用全句,气格浑厚,近世罕及。夫人邢氏,恕之女。居实,其弟也。长子耆年,实邢出,好古博文,高尚不仕。忠惠者,私谥也。
△《鸿庆集》四十二卷
户部尚书晋陵孙觌仲益撰。大观三年进士,政和四年词科。《代高丽谢赐燕乐表》,脍炙人口。生元丰辛酉,卒乾道己丑,盖年八十有九,可谓耆宿矣。而其平生出处,至不足道也。尝提举鸿庆宫,故以名集。
△《吕忠穆集》十五卷
丞相济南吕颐浩元直撰。后三卷为《燕魏录》,杂记古今事。卷末言金人败盟始末甚详。
△《忠正德文集》十卷
丞相闻喜赵鼎元镇撰。四字,高庙所赐宸翰中语也。
△《北山小集》四十卷
中书舍人信安程俱致道撰。俱父祖世科,而俱乃以外祖邓润甫荫入仕,宣和中赐上舍出身,为南宫舍人,绍兴初入西掖。徐俯为谏议大夫,封还词头,罢去。后以次对修史,病不能赴而卒。
△《陵阳集》五十卷
中书舍人仙井韩驹子苍撰。自幼能诗,黄太史称其超轶绝尘,苏文定以此储光羲。游太学不第,政和初献书召试,赐出身,后入西掖。坐苏氏乡党曲学罢。
△《丹阳集》四十二卷、《后集》四十二卷
显谟阁待制江阴葛胜仲鲁卿撰。绍圣四年进士,元符三年词科。洪庆善序其文,有所谓“绝郭天信、拒朱勔、惭盛章而怒李彦”者,盖其平生出处之略也。再知湖州,后遂家焉。
△《尹和靖集》一卷、《附集》一卷
徽猷阁待制河南尹焞彦明撰。子渐之孙。年十九举进士,策问欲诛元祐党籍,不对而出,遂罢举。靖康赐号和靖处士。敌陷洛阳,阖门遇害,死而复苏,门人潜载以逃。客涪州,以范元长荐入经筵,擢列侍从。葬会稽山。
△《綦北海集》六十卷
翰林学士北海綦崈礼叔厚撰。工于四六。秦桧初罢相,崈礼当制,有御笔词头藏其家。桧再相,下台州追索,时崈礼已死,幸不及祸。
△《云龛草堂后集》二十六卷
参政钜野李邴汉老撰。明受之变,以兵部侍郎直学士院叱责凶渠,朝廷赖焉。既复辟,首擢执政。周益公作神道碑,言《前》、《后集》一百卷,今惟《后集》,盖皆南渡后所作也。朱文公为之序。汉老,乐静右史之侄。五世祖涛,五代时宰相。石晋之乱,弟澣在翰林,陷于敌。及邴立节于建炎,而其弟邺守会稽,亦随金人北去,世以为异。
△《龟谿集》十二卷
知枢密院忠敏吴兴沈与求必先撰。建炎、绍兴之间,历三院、翰苑以至执政,尝奏言王安石之罪,大者在于取杨雄、冯道,当时学者惟知有安石,丧乱之际,甘心从伪,无仗节死义之风,实安石倡之。此论前未之及也。绍兴七年终于位。
△《胡忠献集》六十卷
端明殿学士晋陵胡世将承公撰。文恭公宿之曾孙。以兵部侍郎为川陕副宣,金人败盟,继吴玠之后,经画守御,以迄和议再成,分疆未定,死于河池。世将好古博雅,有《资古绍志录》,仿《集古录》,跋尾亦见集中。谥忠献。
△《胡文定公武夷集》十五卷
给事中崇安胡安国康侯撰。绍圣四年进士第三人。仕四十年,实历不及三载。著《春秋传》,行于世。本喜为文,后笃志于学,乃不复作。其辞召试,曰:“少习艺文,不称语妙。晚捐华藻,才取理明。既觉昨非,更无余习。”故其文集止此。
△《毗陵集》五十卷
参政文靖毗陵张守全真撰。一字子固。崇宁进士、词科。绍兴执政,张魏公在相位,荐秦桧再用,守有力焉。一日,与魏公言:“某误公听,今朝夕同班列,得款曲,其人似以曩者一跌为戒,有患失心,宜自劾谢上。”魏公为作墓志,著其语。
△《张章简华阳集》四十卷
参政金坛张纲彦正撰。大观中舍法,三中首选,释褐承事郎,辟雍正,盖专于新学者。绍兴初,在琐闼忤张俊求去,复与秦隙,遂引年。秦亡乃召用。乾道初,年八十四而终。自号华阳老人,“华阳”者,茅山也。
△《非有斋类藁》五十卷
给事中吴兴刘一止行简撰。宣和三年进士。居琐闼仅百余日,忤秦桧罢去,闲居十余年,以次对致仕。桧死。被召,力辞,进杂学士而终,年八十二,实绍兴庚辰。
△《竹西集》十卷、《西垣集》五卷
兵部侍郎维扬王居正刚中撰。宣和三年进士。绍兴初入词掖。西垣集者,制草及缴章也。其篇目,凡缴章皆云“封还词头”,盖其子孙编次者之失也,除授则有词头,政刑庶事,何词头之有?
△《张巨山集》三十卷
中书舍人光化张嵲巨山撰。嵲为司勋郎官,金人再取河南,秦相惶恐,上章引伊尹“善无常主”及周任“不能者止”之文以自解:嵲之笔也。秦德之,遂擢修注掌制,而其具藁仓卒,误以伊尹告太甲为告汤,及周任之言为孔子自言,时密书省寓传法寺,有书其门曰:“周任为孔圣,太甲作成汤”,秦疑诸馆职为之,多被逐。然嵲亦以答桧“三折肱”之语,谓其贰于己,无几亦罢。
△《默成居士集》十五卷
中书舍人潘良贵子贱撰。一字义荣。刚介之士也。朱侍讲序其集,略见其出处大致。
△《默堂集》二十二卷
宗正少卿延平陈渊知默撰。一字几叟。了翁之侄孙,杨龟山门人,绍兴初尝为谏官。
△《筠谿集》二十四卷
户部侍郎连江李弥逊似之撰。大观三年上舍第一,知冀州,能抗金敌,摄江东帅,与李忠定平周德之乱。晚为从官,沮和议,坐废而终。
△《鄱阳集》十卷
徽献阁直学士鄱阳洪皓光弼撰。皓奉使金国,守节不屈。既归,为秦所忌,谪英州。死之日与秦适相先后。三子登词科,俱贵显。
△《东窗集》四十卷
中书舍人鄱阳张广彦实撰。与吕居仁为诗友,其在西掖,当绍兴十一年。
△《雪谿集略》八卷
汝阴王铚性之撰。国初《周易》博士昭素之后也。其父莘乐道尝从欧公学。铚为曾纡婿,尝撰《七朝国史》,绍兴初,常同子正荐之,诏视秩史官,给札奏御,会秦氏柄国中止,书竟不传。其子明清,著《挥麈录》。
△《致堂斐然集》三十卷
礼部侍郎胡寅明仲撰。文定公长子也。本其兄子,初生弃不举,文定于水盆内收育之。既长,俾自绝于本生,不为心丧,止服世父之服,寅遵行之。集中有《与秦丞相书》,言之甚详。人伦之变,古今所未有也。寅,宣和初进士,绍兴初已为从官,不主和议,秦本与其父子有契分,竟谪新州。桧死北归,没于岳州。
△《五峰集》五卷
右承务郎胡宏仁仲撰。文定季子。不出仕,笃意理学。南轩张栻,其门人也。别本不分卷。
△《竹轩杂著》十五卷
太常少卿永嘉林季仲懿成撰。以赵元镇荐入朝,奏疏沮和议得罪。仲熊、叔豹、季貍,其弟也,皆知名。
△《北山集》三十卷
端阴殿学士金华郑刚中亨仲撰。绍兴二年进士亚魁。受知秦相,擢使川陕,后忤意,贬死封州。
△《澹庵集》七十八卷
端明殿学士忠简庐陵胡铨邦衡撰。建炎甲科第五人。既上书乞斩秦桧,谪岭海,秦死得归。孝宗即位,始复官召用,又以沮再和之议得罪去。乾道中入为丞郎,亦不容于时,奉祠,至淳熙七年乃终,年七十有九。
△《相山集》二十六卷
朝奉大夫濡须王之道彦猷撰。宣和六年,兄弟三人同登科。建炎寇乱,率众保明避山,从之者皆得免。以功改京官,沮和议得罪。晚乃历麾节,其子蔺被遇阜陵,贵显。
△《韦斋小集》十二卷
吏部员外郎新安朱松乔年撰。侍讲文公之父也。文公尝言,韦斋先生自为儿童时,出语已惊人,及去场屋,始致意为诗文。其诗初亦不事雕饰,而天然秀发,格律闲暇,超然有出尘寰之趣。
△《关博士集》二十卷
太学博士钱塘关注子东撰。绍兴五年进士。尝为湖州教授。自号香岩居士。
△《石月老人集》三十五卷
朝议大夫致仕鄱阳余安行勉仲撰。安行累举不第。其子应求以童子登崇宁五年进士科,为御史,历麾节,所至迎养其父,至九十六乃终。著书号《至言》,盖纯笃之士也。
△《王著作集》四卷
著作佐郎福清王蘋信伯撰、从程门学,以赵忠简荐,召对,赐出身。秦桧恶之,会其族子坐法,牵连文致,夺官以死。
△《屏山集》二十卷
通判兴化军崇安刘子翚彦沖撰。父韐,兄子羽。子翚以荫入仕。年甫四十八而卒。朱文公,其门人也,尝谓朱曰:“吾少闻佛老之说,归读吾书,然后知吾道之大,体用之全如此。《于易》得入德之门焉。作《复斋铭》、《圣传论》,可以见吾志矣。”
△《东溪集》十二卷
幂迪功郎漳浦高登彦先撰。考试潮州,策问忤秦相,谪死。
△《繙经堂集》八卷
知盱眙军东平毕良史少董撰。文简公士安五世孙。尝陷敌,有从之游者,因为图,名《繙经》,写其访问紬绎之状。
△《药寮丛藁》二十卷
太常少卿上蔡谢伋景思撰。参政克家之子。
△《岩壑老人诗文》一卷
左朝请大夫洛阳朱敦儒希真撰。初以遗逸召用,尝为馆职。既挂冠,秦桧之孙埙欲学为诗,起希真为鸿胪少卿,将使教之,惧祸不敢辞。不久秦亡,物论少之。合有全集,未见。
△《鹤溪集》十二卷
辟雍博士青田陈汝锡师予撰。绍圣四年进士,持节数路,帅越而卒。青田登科人自汝锡始。希点子与,其孙也。
△《岳武穆集》十卷
枢密副使邺郡岳飞鹏举撰。飞功业伟矣,不必以集著也。世所传诵其《贺和议成》一表,当亦是幕客所为,而意则出于岳也。
△《汉滨集》六十卷
参政襄阳王之望瞻叔撰。周益公为集序。
△《玉山翰林词草》五卷
尚书玉山汪应辰圣锡撰。绍兴五年进士首选。本名洋,御笔改赐。天材甚高,而不喜为文,谓不宜弊精神于无用,然每作辄过人。以天官兼翰苑近二年,所撰制诏温雅典实,得王言体,朱晦翁称为近世第一。
△《太仓稊米集》七十卷
枢密编修宣城周紫芝少隐撰。自号竹坡居士。
△《白苹集》四卷
右文林郎单父庞谦儒祐甫撰。庄敏公籍之曾孙。用季父恩仕,不遂而死,韩南涧志其墓。尝客居吴兴,故集名“白苹”。
△《南涧甲乙藁》七十卷
吏部尚书颍川韩元吉无咎撰。门下侍郎维之玄孙。与其从兄元龙子云皆尝试词科不利。居广信溪南,号南涧。
△《艇斋杂著》一卷
南丰曾季貍裘父撰。巩之弟曰湘潭主簿宰,宰之孙曰大理司直晦之,季貍其子也。少从吕居仁、徐师川游,尝一试礼部不中,乾淳间名公多敬畏之,具见其子潍所集《师友尺牍》。此编盖其议论古今之文,辞质而义正,可以得其人之大略。
△《溪园集》十卷
蕲春吴亿大年撰。其父择仁为尚书。亿仕至静江倅,居余干,有溪园佳胜。世传其“楼雪初销”词,为建康帅晁谦之作。
△《于湖集》四十卷
中书舍人历阳张孝祥安国撰。甲戌冠多士,出思陵亲擢,秦相孙埙遂居其下。秦忌恶之,以他事下其父子大理狱。明年秦亡,上既素眷,不五年登法从。阜陵尤眷之。不幸不得年,死时财四十余。上尝有“用不尽”之欢。其文翰皆超逸天才也。
△《南轩集》三十卷
侍讲广汉张栻敬夫撰。魏忠献公浚之长子。当孝宗朝,以任子不赐第入西掖者,韩元吉、刘孝韪,其入经筵则栻也。
△《王司业集》二十卷
国子司业宛丘王逨致君撰。建炎初,其家避乱,沿汴南下,逨年十一,偶小泊登岸,敌适至,亟解维不暇顾,遂失之。在金十年,间关得归。其父,工部尚书俣也,既归,入太学,登癸未科,为谏官、御史,历麾节,终于少司成。
△《浮山集》十六卷
左朝请大夫江都仲并弥性撰。绍兴壬子进士。晚丞光禄寺,得知蕲州。并尝倅湖,籍中有所盼,为作生朝青词,好事者传诵之,遂漏露,坐谪官,其训词略曰:“尔为渎侮之词,曾弗知畏天,其知畏吾法乎?”吾乡前辈能道其事如此。
△《小丑集》十二卷、《续集》三卷
直秘阁眉山任尽言元受撰。元符谏官伯雨之孙,绍兴从臣申先之子。乙卯甲科,仕为太常寺主簿,终于闽宪。
△《拙斋集》二十二卷
校书郎侯官林之奇少颖撰。之奇学于吕本中,而太史祖谦学于之奇。其登第当绍兴辛未,年已四十,未几郎入馆。方乡用,而得末疾。
△《霜杰集》三十卷
德兴董颖仲达撰。绍兴初人。从汪彦章、徐师川游。彦章为作序。
△《妙笔集》四十卷
中书舍人福清林遹述中撰。元符三年甲科。苗、刘之变,在西掖不失节,思陵嘉之。终龙图直学士。
△《贸阝峰真隐漫录》五十卷
丞相文惠公四明史浩直翁撰。
△《詅痴符》二十卷
御史临海李庚子长撰。“詅”之义,炫鬻也。市人鬻物于市,夸号之,曰“詅”。此三字本出《颜氏家训》,以讥无才思而流布丑拙者,以名其集,示谦也。庚,乙丑进士,以汤鹏举荐辟入台,家藏书甚富。
△《梯云集》二十五卷
中书舍人资川赵逵庄叔撰。辛未大魁。有气节。四十一岁卒。
△《海陵集》三十二卷
同知枢密院海陵周麟之茂振撰。乙丑进士,戊辰词科。既执政,被命使金亮,辞行得罪,去。
△《胡献简词垣草》四卷
礼部尚书会稽胡沂周伯撰。
△《介庵集》十卷
左司郎官赵彦端德庄撰。乾淳间名士也。尝宰余干,赵忠定其邑人,初冠多士,德庄在朝,往谒谢,德庄语之曰:“谨勿以一魁先置胸中。”可谓名言。
△《石湖集》一百三十六卷
参政吴郡范成大致能撰。初以起居郎使金,附奏受书事,抗金主于其殿陛间,归而益被上眷,以至柄用。石湖在太湖之滨,姑苏台之下,去城十余里。面湖为堂,号镜天阁,又一堂扁“石湖”二字,阜陵宸翰也。今日就荒毁,更数年,恐无复遗迹矣。顷一再过之,为之慨然。
△《周益公集》二百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
丞相益文忠公庐陵周必大子充撰。一字洪道。其家既刊《六一集》,故此集编次一切视其凡目,其间有《奉诏录》、《亲征录》、《龙飞录》、《思陵录》凡十一卷,以其多及时事,讬言未刊,人莫之见。郑子敬守吉,募工人印得之,余在莆田借录为全书,然犹漫其数十处。益公自号平园叟。
△《渭南集》三十卷、《剑南诗藁》、《续藁》八十七卷
华文阁待制山阴陆游务观撰。左丞佃之孙。绍兴末召对,赐出身。隆兴初为枢密院编修官,乡用矣,坐漏泄省中语,阜陵以为反复,斥远之。后以夔倅入蜀,益自放肆,不护细行,自号放翁。在蜀九年乃归。晚由严陵召为南宫舍人。将内禅,益公荐直北门,上终不用。及韩氏用事,游既挂冠久矣,有幼子泽不逮,为侂胄作《南园记》,起为大蓬。以次对再致仕。嘉定庚午年八十六而终。游才甚高,幼为曾吉父所赏识。诗为中兴之冠,他文亦佳,而诗最富,至万余篇,古今未有,故文与诗别行。“渭南”者,封渭南县伯。
△《复斋制表》二卷
刑部侍郎王秬嘉叟撰。初寮安中之孙,绍兴、乾道间名士也,陆放翁与之厚善。
△《盘洲集》八十卷
丞相文惠公鄱阳洪适景伯撰。忠宣之长子。方奉使时,文惠甫十三岁,后与其弟遵同中壬戌宏博科。本名造,后改焉。又三年乙丑,弟迈继之,世号三洪。其自淮东总领入为太常少卿,一年而入右府,又半年而拜相,然在位仅三阅月,为林安宅所攻而去。尝一帅越,闲居十六年而终。
△《小隐集》七十卷
枢密文安公洪遵景严撰。其进用最先于兄弟,而得年不永,薨于淳熙元年。
△《野处类藁》一卷
二翰林学士文敏公洪迈景庐撰。其全集未见。
△《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
宝谟阁学士文节公庐陵杨万里廷秀撰。当淳熙末为大蓬,论思陵配飨不合,去。及韩侂胄用事,召之,卒不至。自次对迁至学士,闻开禧出师,不食而死。自作《江湖集》序曰:“予少作有诗千余篇,至绍兴壬午皆焚之。”大概江西体也。今所存曰《江湖集》者,盖学后山及半山及唐人者也。
△《程文简集》二十卷
吏部尚书新安程大昌泰之撰。每卷分上下,其实四十卷也。博学,长于考究,著述甚多,皆传于世。
△《樵隐集》十五卷
信安毛大选平仲撰。礼部尚书友之子。负才傲世,仕止州倅。与尤遂初厚善,临终以书别之,嘱以志墓,延之既为铭,又序其集。
△《梁谿集》五十卷
礼部尚书锡山尤袤延之撰。家有遂初堂,藏书为近世冠。
△《郑景望集》三十卷
宗正少卿永嘉郑伯熊景望撰。
△《归愚翁集》二十六卷
秀州判官郑伯英景元撰。近世永嘉学者推二郑。伯熊,绍兴乙丑进士,自隆兴初为馆职、王府、东宫,官至少司成、宗正,乡用矣,每小不合,辄乞去,卒于建宁守。伯英癸未甲科第四人,以亲养,三十年不调,竟不出。二人皆豪杰之士也。
△《晦庵集》一百卷、《紫阳年谱》三卷
待制侍讲文公新安朱熹元晦撰。《年谱》,昭武李方子公晦所述,其门人也。
△《习庵集》十二卷
户部侍郎曾逮仲躬撰。文清公几之子。
△《东莱吕太史集》十五卷、《别集》十六卷、《外集》五卷、《附录》三卷
著作郎东莱吕祖谦伯恭撰,其弟祖俭编录。凡家范、尺牍之类,总之《别集》;策问、宏词、程文之类,总之《外集》;年谱、遗事则见《附录》。太史,曾文清外孙,隆兴癸未锁厅甲科,宏词亦入等。仕未达,得末疾,奉祠,年财四十五,卒于淳熙辛丑。平生著述皆略举端绪,未有成书者,学者惜之。
△《大愚叟集》十一卷
太府寺丞吕祖俭子约撰。祖谦弟也。庆元初上封事,论救祭酒李祥,谪高安以没。寓居大愚寺,故以名集。
△《千岩择藁》七卷、《外编》三卷、《续编》四卷
知峡州三山萧德藻东夫撰。尝宰乌程,后遂家焉。杨诚斋序其集曰:“近世诗人若范石湖之清新,尤梁谿之平淡,陆放翁之敷腴,萧千岩之工致,皆余所畏也。”
△《济溪老人遗藁》一卷
通判明州济源李迎彦将撰。永嘉周浮沚先生之婿,与先大父为襟袂;集中有送先君子赴戊子秋试诗,首句“籍甚人言《易》已东”,盖先君治《易》故也。集序周益公作。
△《沂庵集》四十卷
新津任渊子渊撰。绍兴乙丑类试第一人,仕至潼川宪。尝注山谷、后山诗,行于世。新津有天社山,故称天社任渊。
△《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
资阳李石知几撰。石有盛名于蜀。少尝客苏符尚书家。绍兴末为学官,乾道中为郎,历麾节,皆以论罢。赵丞相雄,其乡人也,素不善石,石以是晚益困,其自叙支云“宋魋、鲁仓今犹古”也。
△《归愚集》二十卷
吏部侍郎葛立方常之撰。胜仲之子,丞相邲之父也。以郎官摄西掖,忤秦相得罪。更化召用,言者又以为附会沈该,罢去,遂不复起。
△《绮川集》十五卷
太常寺主簿归安倪称文举撰。绍兴八年进士。齐斋之父。
△《象山集》二十八卷、《外集》四卷
知荆门军金谿陆九渊子静撰。与其兄九龄子寿,乾淳闻名士也。象山在贵溪,结茅其上,与土友讲学,山形如象,故名。
△《施正宪集》六十七卷、《外集》二卷
知枢密院广信施师点圣与撰。其在政府六年,上眷未衰,慨然勇退引去不可回。识者壮其决。赵南塘汝谈,其婿也,为序其集而传之。
△《适斋类藁》八卷
奉新袁去华定卿撰。绍兴乙丑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赋《长沙定王台》,见称于张安国,为书之。
△《梅溪集》三十二卷、《续集》五卷
詹事乐清王十朋龟龄撰。丁丑大魁,立朝刚正。刘珙作序。
△《酒隐集》三卷
宣州司理赵育去病撰。其父鼎臣承之,号竹隐畸士者也。
△《四六类藁》三十卷
起居郎建安熊克子复撰。皆四六应用之文也,亦无过人者。克以王丞相季海荐骤用。王时在枢府,赵温叔当国,莫知其所从来,颇疑其由径,沮之,而上意乡之,不能回也。
△《拙庵杂著》三十卷、《外集》四卷
工部侍郎东平赵?老渭师撰。门下侍郎野之侄。以妇翁欧阳懋待制泽入仕,从范石湖使金。虞丞相并父亦荐之,遂擢用知临安。坐殿司招兵事,谪饶州。
△《双溪集》二十卷
知郴州东阳曹冠宗臣撰。由舍选登甲科,世为秦埙假手,夺官,再赴廷试,得初品。
△《止斋集》五十三卷
中书舍人永嘉陈傅良君举撰。三山本五十卷。
△《水心集》二十八卷、《拾遗》一卷、《别集》十六卷
吏部侍郎永嘉叶适正则撰。淮东本无拾遗,编次亦不同。《外集》,前九卷为制科进卷,后六卷号“外藁”,皆论时事,末卷号“后总”,专论买田赡兵。
△《丘文定集》十卷、《拾遗》一卷
枢密江阴丘崈宗卿撰。隆兴癸未进士第三人。其文慷慨有气,而以吏能显,故其文不彰。
△《赵忠定集》十五卷、《奏议》十五卷
丞相福公赵汝愚子直撰。别本总为一集,亦三十卷。
△《龙川集》四十卷、《外集》四卷
永康陈亮同父撰。少入太学,尝三上孝庙书,召诣政事堂,宰相无宏度,迄报罢。后以免举为癸丑进士第一,未禄而卒。所上书论本朝治体本末源流,一时诸贤未之及也。亮才甚高而学驳,其与朱晦翁往返书,所谓“金银铜铁混为一器”者可见矣。平生不能诗,《外集》皆长短句,极不工而自负,以为经纶之意具在是,尤不可晓也。叶适。未遇时,亮独先识之,后为集序及跋皆含讥诮,识者以为议。
△《轩山集》十卷
枢密使献肃公濡须王蔺谦仲撰。淳熙乙未,驾幸太学,蔺为武学谕,在班列中,人物伟然,上一见奇之,自是擢用,驯至执政。其在经帷,论官僚攀附而登辅佐者,挟数用术,道谀济私,陈义凛然。嘉定以来,其子孙不敢求仕,亦不敢请谥,至端平乃得谥。
△《合斋集》十六卷
秘书少监永嘉王楠木叔撰。乾道丙戌进士。在永嘉诸老最为先登。其容貌伟然,襟韵洒然,虽不以文自鸣,而诸老皆推敬之。
△《兼山集》四十卷
端明殿学士剑门黄裳文叔撰。在嘉邸最久,备尽忠益,甲寅御极,未及大用,病不能朝,士论惜之。
△《攻愧集》一百二十卷
参政四明楼钥大防撰。隆兴癸未省试考作赋魁,以犯讳当黜,知举洪文安遵奏收置末甲首。
△《齐斋甲藁》二十卷、《乙藁》十五卷、《翰林前藁》二十卷、《后藁》二卷、《掖垣词草》二十卷、《兼山论著》三十卷、《附益》五卷、《年谱》一卷
礼部尚书归安倪思正父撰。丙戌进士,戊戌宏词。受知阜陵,蚤登禁直。绍熙间遂位法从,立朝刚介不苟合。庆元、嘉定,屡召屡出,尝言“与其为有瑕执政,宁为无瑕从官”,由是名重天下。端平初,诏以先朝遗直,得谥文节。
△《晦岩集》十二卷
密书丞盐官沈清臣正卿撰。尝为国子录,有荐于朝,欲得召试,执政有发笑者曰:“安有张子盖女婿,而可为馆职者乎?”遂罢。欲为奇节以盖之,会王希吕为谏官,上书力言其不可,孝宗大怒,时相虞允文恶沈介,下清臣大理,风使引介,不从,谪封州。晚乃召用,劝孝宗力行三年丧,为翊善嘉邸,以直谅称。初从张无垢学,后居霅川。自岭南归,开门受徒,动以圣贤自命,效禅门入室规式,与其徒问答,下语不契,辄使再参,颇为人所讥。
△《静安作具》十四卷、《别集》十卷
清江徐得之思叔撰。与其子筠孟坚同甲辰进士,次子天麟仲祥亦乙丑甲科。其家长于史学。
△《定斋集》四十卷
宝谟阁直学士蔡戡定夫撰。君谟四世孙,丙戌甲科。
△《东江集》十卷
丞相临海谢深甫子肃撰。
△《小山杂著》八卷
知枢密院龙泉何潜自然撰。
△《慈谿甲藁》二十卷
宝谟阁直学士慈谿杨简敬仲撰。
△《钝斋集》六十卷
著作郎唐安杨济济道撰。淳熙五年进士。京镗帅蜀,上巳出遨,济为乐语,首云:“三月三日,岂无水边丽人;一咏一觞,亦有山阴禊事。”又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崇山峻岭,脩竹茂林,群贤毕至。”一时传诵。京为相,召入馆权郎,出知果州而终。
△《周氏山房集》二十卷、《后集》二十卷
秘书省正字吴郡周南南仲撰。南有声学校,庚戌登甲科,而仕不偶,再入馆,再罢,以殿廷所授文林郎终焉。
△《二松集》十八卷
庐陵王子俊才臣撰。周益公、杨诚斋客,以列荐补官入蜀,为成都帅幕。
△《横堂小集》十卷
右司郎中枢清林桷子长撰。
△《洁斋集》二十六卷、《后集》十三卷
礼部侍郎四明袁燮和叔撰。
△《北山集略》十卷
直龙图阁三山陈孔硕肤仲撰。全集未传。
△《育德堂外制集》八卷、《内制集》三卷
兵部尚书永嘉蔡幼学行之撰。成童颖异,从同郡陈傅良君举学治《春秋》,年十七,试补上庠,首选,陈反出其下。明年,陈改用赋,冠监举而幼学为经魁。又明年,省闱先多士,而傅良亦为赋魁。一时师弟子雄视场屋,莫不歆艳。
△《止安斋集》十八卷
太府寺丞三山陈振震亭撰。
△《西山集》五十六卷
参政浦城真德秀希元撰。
△《平斋集》三十二卷
翰林学士于潜洪咨夔舜俞撰。
△《退庵集》十五卷
提辖文思院龙泉陈炳撰。
△《梅轩集》十二卷
奉化丞山阴诸葛兴仁叟撰。
△《遁思遗藁》六卷、《事监韵语》三卷
永康吕皓子阳撰。“遁思”,其庵名,后溪刘光祖德修为作记。当淳熙中投匦救父兄之难,朝奏上,夕报“可”。一时非辜,尽得清脱。其书辞甚伟,然非孝庙圣阴,安能照覆盆之下哉?
△《刘汝一进卷》十卷
谏议大夫吴兴刘度汝一撰。度尝应大科,此其所业也。策曰《传言》、论曰《鉴古》,各二十五篇。
△《唯室两汉论》一卷
吴郡陈长方齐之撰。绍兴八年进士。
△《鼎论》三卷、《时议》一卷
三山何万一之撰。隆兴元年进士。仕为都司,知漳州。
△《治述》十卷
从政郎郑湜绍熙元年撰进。按:丙戌榜有三山郑湜溥之,是年已为秘书郎,面对劄子,剀切通练,于今传诵。此当别是一郑湜耶。
△《庐山杂著》一卷
知南康军钱闻诗撰。
△《闲静治本论》五卷、《将论》五卷
知枢密院广陵张岩肖翁撰。
△《闺秀集》二卷
建安徐氏撰。徐林稚山之从姑,祥符敕头。奭之侄孙女,嫁括苍祝玑,玑为部使者。有子曰永之,尝知滁州。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
○诗集类上
凡无他文而独有诗,及虽有他文而诗集复独行者,别为一类。
△《阮步兵集》四卷
魏步兵校尉陈留阮籍嗣宗撰。其题皆曰《咏怀》。首卷四言十三篇,余皆五言,八十篇,通为九十三篇。《文选》所收十七篇而已。
△《宋武帝集》一卷
孝武骏也。
△《梁简文帝集》五卷
简文帝纲也。今五卷皆诗,总二百四十四篇。
△《梁元帝诗》一卷
即湘东王绎。
△《谢惠连集》一卷
宋司徒参军谢惠连撰。本集五卷,今惟诗二十四首。惠连得名早,轻薄多尤累,故仕不显,死时财三十七岁。
△《刘孝绰集》一卷
梁秘书监彭城刘孝绰撰。宋仆射勔之孙。本传称文集数十万言,今所存止此。又言兄弟及群从子侄,当时有七十人,并能属文,近古未有。其三妹亦并有才学,适徐悱者,文尤清拔,所谓刘三娘者也。今玉台集中有悱妻诗。
△《柳吴兴集》一卷
梁吴兴太守河东柳恽文畅撰。仅有十八首。
△《徐孝穆集》一卷
陈太子太傅东海徐陵孝穆撰。本传称其文丧乱散失,存者二十卷。今惟诗五十余篇。
△《江总集》一卷
陈尚书令考城江总总持撰。总在陈为太子詹事,以宫禁为长夜之饮。及后主即位,当权任,日为艳诗,君臣昏乱,以至亡国。入隋,为上开府。《唐志集》三十卷,《中兴书目》七卷,今惟存诗近百首云。
△《阴铿集》一卷
陈散骑常侍南平阴铿子坚撰。财三十余篇。杜子美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今考之,未见铿之所以似太白者。太白固未易似也,子美云尔,殆必有说。
△《薛道衡集》一卷
隋内史诗郎河东薛道衡玄卿撰,诗凡十九篇。本集三十卷,所存止此。大抵隋以前文集存全者亡几,多好事者于类书中钞出,以备家数也。
△《杜必简集》一卷
唐著作郎襄阳杜审言必简撰。工部之祖也。唐初沈、宋以来,律诗始盛行,然未以平侧失眼为忌。审言诗虽不多,句律极严,无一失粘者,甫之家传有自来矣。然遂欲衙官屈、宋,则不可也。
△《薛少保集》一卷
唐太子少保河东薛稷嗣通撰。稷,道衡曾孙,魏徵外孙。
△《乔知之集》一卷
唐右司郎乔知之撰。天授中为酷吏所陷死。集中有《缘珠怨》,盖其所由以致祸也。
△《孟襄阳集》三卷
唐进士孟浩然撰。宜城王士源序之。凡二百十八首,分为七类,太常卿韦縚为之重序。
△《崔颢集》一卷
唐司勋员外郎崔颢撰。开元十年进士。才俊无行,《黄鹤楼》诗盛传于世。
△《祖咏集》一卷
唐祖咏撰。开元十二年进士。
△《崔国辅集》一卷
唐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崔国辅撰。开元十三年进士,应县令举,为许昌令。天宝中加学士,后以王鉷近亲坐贬。诗凡二十八首。临海李氏本。后又得石林叶氏本,多六首。
△《綦毋潜集》一卷
唐待制集贤院南康綦毋潜孝通撰。南康,今赣州。
△《储光羲集》五卷
唐监察御史鲁国储光羲撰。与崔国辅、綦毋潜皆同年进士,天宝末任伪官,贬死。顾况为集序。
△《常建集》一卷
唐盱眙尉常建撰。
△《王江宁集》一卷
唐笼标尉江宁王昌龄少伯撰。与常建俱开元十四年进士。二十二年选宏辞,超绝群类。为汜水尉,不护细行,贬笼标。世乱还里,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为诗绪密而思清。
△《李颀集》一卷
唐李颀撰。开元二十三年进士。
△《崔曙集》一卷
唐崔曙撰。开元二十六年进士状头。
△《杜工部诗集注》三十六卷
蜀人郭加达所集九家注。世有称东坡《杜诗故事》者,随事造文,一一牵合,而皆不言其所自出。且其辞气首末若出一口,盖妄人依托以欺乱流俗者,书坊辄剿入《集注》中,殊败人意,此本独削去之。福清曾噩子肃刻板五羊漕司,最为善本。
△《门类杜诗》二十五卷
称东莱徐宅居仁编次,未详何人。
△《类集诗史》三十卷
莆阳方醇道温叟编。
△《王季友集》一卷
唐王季友撰。元结《箧中集》有季友诗二首,今此集有七篇,而《箧中》二首不在焉。杜诗所谓“酆城客子王季友”者,意即其人耶。
△《陶翰集》一卷
唐礼部员外郎丹阳陶翰撰。开元十八年进士,次年鸿词。
△秦隐君集一卷
唐处士秦系公绪撰。系自天宝间有诗名。藩镇奏辟,皆不就。尝隐越之剡,泉之南安,至贞元中,年八十余,不知所终。此本南安所刻,余又尝于宋次道《宝刻丛章》得其逸诗二首,书册末。
△《岑嘉州集》八卷
唐嘉州刺史南阳岑参撰。文本之曾孙。天宝三载进士,为补阀左史郎官,与杜甫唱和。
△《李嘉祐集》一卷
唐台州刺史李嘉祐从一撰。天宝七载进士。亦号《台阁集》。李肇称其“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之句,王维取之以为七言,今按此集无之。
△《皇甫冉集》一卷
唐左补阙丹阳皇甫冉茂政撰。与其弟曾齐名。集有独孤及序。
△《皇甫曾集》一卷
唐侍御史皇甫曾孝常撰。天宝十二载进士。兄冉,后曾三载登第。
△《郎士元集》一卷
唐郢州刺史中山郎士元君胄撰。天宝十五载进士。宝应中选几县官,肃宗诏试中书,补渭南尉,历拾遗、刺史。
△《包何集》一卷
唐起居舍人延陵包何幼闹撰。何,融之子,与弟佶齐名。
△《包佶集》一卷
唐秘书监包佶撰。天宝六载进士,兄何后一年。
△《钱考功集》十卷
唐考功员外郎吴兴钱起撰。天宝十载进士。世所传《湘灵鼓瑟》诗断句用鬼语者,即其试作也。蜀本作《前》、《后集》十三卷。
△《韩翃集》五卷
唐中书舍人韩翃君平撰。天宝十三载进士。以“春城飞花”之句受知德宗。
△《顾况集》五卷
唐著作郎吴郡顾况逋翁撰。至德二载进士。皇甫湜作序。湜尝言吾自为顾况作序,未尝许他人。况在唐盖为人推重也。集本十五卷,今止五卷,不全。
△《严维集》一卷
唐秘书郎山阴严维正文撰。至德二载辞藻宏丽科。
△《韦苏州集》十卷
唐韦应物,京兆人,天宝时为三卫,后作洛阳丞、京兆府功曹,知滁、江二州。召还,或媢其进媒孽之计,出为苏州刺史。诗律自沈、宋以后日益靡嫚,锼章刻句,揣合浮切,虽音韵谐婉,属对丽密,而闲雅平淡之气不存矣。独应物之诗,驰骤建安以还,得其风格云。
△《耿湋集》二卷
唐右拾遗河东耿湋撰。宝应二年进士。《登科记》一作“纬”。
△《司空文明集》二卷
唐虞部郎中京兆司空曙文明撰。别本一卷,财数篇。
△《李端集》三卷
唐杭州司马赵郡李端撰。大历五年进士。
△《卢纶集》十卷
唐户部郎中河东卢纶允言撰。纶与吉中孚、钱起、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有诗名,号大历十才子。
△《李益集》二卷
唐集贤学士右散骑常侍李益君虞撰。益,宰相揆之族子。大历四年进士。歌诗与宗人贺齐名,《旧史》本传称其少有痴病,防闲妻妾过于苛酷,有“散灰扁户”之说闻于时,故时谓妒痴为李益疾。按:世传《霍小玉传》,所谓李十郎诗“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者,即益也。《旧史》所载如此,岂小玉将死,诀绝之言果验耶?抑好事者因其有此疾,遂为此说以实之也?
△《孟东野集》一卷
唐溧阳尉孟郊东野撰。
△《朱放集》一卷
唐右拾遗吴郡朱放长通撰。按:《艺文志》云襄州人,隐居剡谿,贞元初召为右拾遗不就。
△《朱湾集》一卷
唐永平从事朱湾撰。自号沧州,其为从事,李勉辟之也。
△《面信陵集》一卷
唐望江令面信陵撰。贞元元年进士。
△《长孙佐辅集》一卷
唐长孙佐辅撰。按:《百家诗选》云德宗时人,其弟公辅为吉州刺史,往依焉,当必有所据也。其诗号《古调集》。
△《柳宗元诗》一卷
唐柳宗元撰。子厚诗在唐与王摩诘、韦应物相上下,颇有陶、谢风气,古律、绝句总一百四十五篇,在全集中不便于观览,因钞出别行。
△《张籍集》三卷
唐国子司业张籍文昌撰。川本作五卷。
△《木铎集》十二卷
张洎所编。钱公辅名《木铎集》,与他本相出入,亦有他本所无者。
△《张司业集》八卷、《附录》一卷
汤中季庸以诸本校定,且考订其为吴郡人。魏峻叔高刻之平江,续又得《木铎集》,凡他本所无者,皆附其末。
△《王建集》十卷
唐陕州司马王建仲和撰。建长于乐府,与张籍相上下,大历十年进士也。历官昭应县丞,太和中为陕州司马。尤长宫词。
△《王建宫词》一卷
即集中第十卷录出别行。
△李长吉集一卷
唐奉礼郎李贺长吉撰。贺不寿,仕不显,而世多喜言其人,此不复叙。
△《卢仝集》三卷
唐处士洛阳卢仝撰。自号玉川子。其诗古怪,而《女儿集》、《小妇吟》、《有所思》诸篇,辄妩媚艳冶。其第三卷号集外诗,凡十首。庆历中有韩盈者为之序。川本止前二卷。
△《刘叉集》二卷
唐处士刘叉撰。附见《新史韩愈传》。不知何处人,但云“归齐、鲁,不知所终”而已。其《冰柱》、《雪车》二诗,狂怪诚出卢仝右,然岂风人之谓哉?
△《杨少尹集》五卷
唐河南少尹杨巨源景山撰。按:韩退之有《送杨少尹序》,盖自司业为少尹。称其都少尹者,乃其乡里也。《艺文志》乃云太和河中少尹,误。第三卷末二十余篇,有目无诗。
△《武元衡集》一卷
唐宰相武元衡伯苍撰。初用莆田李氏本传录,后以石林叶氏本校,益以六首,及李古甫唱酬六首。川本作二卷。
△《张碧歌诗集》一卷
唐张碧太碧撰。《艺文志》云贞元时人。集中有《览贯休上人时》,或剿入之也。
△《陈羽集》一卷
唐东宫卫佐陈羽撰。贞元八年陆贽下第二人。
△《羊土谔集》一卷
唐诗御史羊士谔撰。贞元元年进士。窦群引为御史,共倾李吉甫者也。
△《鲍溶集》五卷
唐鲍溶撰。元和四年进士。
△《窦拾遗集》一卷
唐左拾遗扶风窦叔向撰。包何为序。群、常、牟、庠、巩,皆其子也。
△《贾长江集》十卷
唐长江尉范阳贾岛阆仙撰。韩退之有《送无本》诗,即其人也。后返初服,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作飞谤,贬长江。会昌初以普州参军卒。本传所载如此。今遂宁刊本首载大中墨制云:“比者礼部奏卿风狂,且养疾关外,今却携卷轴潜至京城,遇朕微行,闻卿讽咏,观其志业,可谓屈人,是用显我特恩,赐卿墨制,宜从短簿,别俟殊科。”与传所称诽谤不同。盖宣宗好微行,小说载岛应对忤旨,好事者撰此制以实之,安有微行而显著训词者?首称“奏卿风狂”,尤为可笑,当以本传为正,本传亦据《墓志》也。唐贵进士科,故《志》言责授长江,如温飞卿亦谪方城尉,当时为乡贡进士不博上州刺史则簿尉,固宜谓之责授。若使今世进士得罪而责授簿尉,则惟恐责之不早耳。
△《姚少监集》十卷
唐秘书少监姚合撰。崇之曾孙也。元和十一年进士。尝为杭州刺史,开成末终秘书监。川本卷数同、编次异。
△《庄南杰集》一卷
唐进士庄南杰撰。与贾岛同时。
△《李涉集》一卷
唐国子太学博士李涉撰。渤之弟也。
△《殷尧藩集》一卷
唐侍御史殷尧藩撰。元和元年进士。
△《章孝标集》一卷
唐秘书省正字章孝标撰。元和十四年进士。
△《熊儒登集》一卷
唐西川从事熊儒登撰。元和中人。执易,其从侄也。
△《西川集》一卷
唐施肩吾撰。元和十五年进士。
△《雍裕之集》一卷
唐雍裕之撰。未详何时人。
△《张南史集》一卷
唐试参军范阳张南史季直撰。
△《王涯集》一卷
唐宰相王涯广津撰。
△《袁不约集》一卷
唐袁不约还朴撰。长庆三年进士。其年试《丽龟赋》。
△《追昔游编》三卷
唐宰相李绅公垂撰。皆平生历官及迁谪所至,述怀纪游之作也。余尝书其后云:“读此编,见其饰智矜能,夸荣殉势,益知子陵、元亮为千古高人。”
△《朱景玄集》一卷
唐太子谕德朱景玄撰。
△《朱庆余集》一卷
唐朱可久庆余撰。以字行,受知于张籍,宝历二年进士。
△《李义山集》三卷
唐太学博士李商隐义山撰。
△《温飞卿集》七卷
唐方城尉温庭筠飞卿撰。
△《张祜集》十卷
唐处士张祜承吉撰。
△《丁卯集》二卷
唐郢州刺史丹阳许浑用晦撰。太和五年进士。
△《李远集》一卷
唐建州刺史李远求古撰。
△《于鹄集》一卷
唐于鹄撰。与张籍同时,未详其人。
△《薛莹集》一卷
唐薛莹撰,号《洞庭集》。文宗时人,集中多蜀诗,其曰“壬寅岁”者,在前则为长庆四年,后则为中和二年,未知定何年也。
△《薛逢集》一卷
唐秘书监薛逢陶臣撰。会昌元年进士。
△《喻凫集》一卷
唐乌程尉喻凫撰。开成五年进士。
△《潘咸集》一卷
唐潘咸撰。不知何人,与喻凫同时,《艺文志》不载。
△《项斯集》一卷
唐丹徒尉江东项斯子迁撰。初受知于张籍水部,而杨敬之祭酒亦知之,有“逢人说项斯”之句。会昌四年进士。
△《渭南集》一卷
唐渭南尉赵嘏承祐撰。压卷有“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当时称为“赵倚楼”。△《马戴集》一卷唐马戴虞臣撰。以上二人皆会昌五年进士。
△《薛许昌集》十卷
唐许昌节度使薛能撰。会昌六年进士。
△《李群玉集》三卷
唐宏文校书澧阳李群玉文山撰。裴休以处士荐。集后有《乞假归别业》及《朝士送行》诗。
△《曹邺集》一卷
唐洋州刺史曹邺撰。大中四年进士。
△《津阳门诗》一卷
唐郑嵎撰。大中五年进士。或作愚者,非也,愚尝为岭南节度,好著锦半臂者,非此郑嵎也。“津阳”者,华清宫门名。
△《刘驾集》一卷
唐刘驾司南撰。大中六年进士。
△《李频集》一卷
唐建州刺史新定李频德新撰。大中八年进士。姚合之婿也。
△《李端公集》一卷
唐诗御史李郢楚望撰。大中十年进士。
△《储嗣宗集》一卷
唐储嗣宗撰。大中十三年进士。
△《司马先辈集》一卷
唐司马札撰。与储嗣宗同时。
△《李廓集》一卷
唐武宁节度李廓撰。程之子也。
△《于濆集》一卷
唐于濆子漪撰。咸通二年进士。
△《李昌符集》一卷
唐膳部员外郎李昌符撰。咸通四年进士。
△《司空表圣集》十卷
唐兵部侍郎司空图表圣撰。咸通十年进士。别有全集,此集皆诗也。其子永州刺史荷为后记。
△《聂夷中集》一卷
唐华阴尉聂夷中撰。咸通十二年进士。
△《许棠集》一卷
唐宛陵许棠文化撰。亦咸通十二年进士。
△《林宽集》一卷
唐林宽撰。与李频、许棠皆同时,集有送二人诗。
△《周繇集》一卷
唐周繇撰。咸通十三年进士。
△《无讥集》四卷
唐崔橹撰。僖宗时人。
△《章碣集》一卷
唐章碣撰。亦僖宗时人。
△《高蟾集》一卷
唐御史中丞高蟾撰。乾符三年进士。
△《崔涂集》一卷
唐崔涂礼山撰。光启四年进士。
△《云台编》三卷
唐都官郎中宜春郑谷守愚撰。光启三年进士。
△《香奁集》二卷、《入内廷后诗集》一卷、《别集》三卷
唐翰林学士韩偓致光撰。
△《唐英集》三卷
唐翰林学士吴融子华撰。融与偓皆龙纪元年进士。
△《张蠙集》一卷
唐张蠙象文撰。乾宁二年进士。
△《灵溪集》七卷
唐校书郎上饶王贞白有道撰。乾宁二年进士。其集有自序,永丰人有藏之者,洪景卢得而刻之。诗虽多,在一时侪辈未为工也。
△《翁承赞集》一卷
唐谏议大夫京兆翁承赞文尧撰。乾符二年进士。
△《褚载集》一卷
唐褚载厚之撰。
△《王毂集》一卷
唐王毂虚中撰。二人皆乾宁五年进士。
△《浣花集》一卷
蜀韦庄撰。唐乾宁元年进士也。
△《王驾集》一卷
唐彭城王驾大用撰。大顺元年进士。自号守素先生。
△《喻坦之集》一
卷唐喻坦之撰。
△《张乔集》二卷
唐进士九华张乔撰。乔与许棠、张蠙、郑谷、喻坦之等同时,号“十哲”。乔试京兆,《月中桂》诗擅场,传于今,而《登科记》无名,盖不中第也。
△《高骈集》一卷
唐淮南节度使高骈撰。
△《周贺集》一卷
唐周贺撰。尝为僧,名清塞,后反初服。别本又号《清塞集》。
△《李洞集》一卷
唐李洞撰。与张乔同时,称“余杭明经”。潘熙载编。
△《曹唐集》一卷
唐桂林曹唐尧宾撰。有《大、小游仙》诗。
△《来鹏集》一卷
唐豫章来鹏撰。咸通中举进士不第。
△《任藩集》一卷
唐任藩撰。或作翻。客居天台,有《宿帢帻山》绝句,为人所称。今城中巾子山也。
△《玄英集》十卷
唐处士新定方干撰。
△《唐风集》三卷
唐九华山杜荀鹤撰。
△《咏史诗》三卷
唐邵阳胡曾撰。凡一百五十首。曾,咸通末为汉南从事。
△《罗江东集》十卷
唐罗隐昭谏撰。
△《刘沧集》一卷
唐进士刘沧蕴灵撰。
△《罗邺集》一卷
唐罗邺撰。
△《曹松集》一卷
唐曹松梦征撰。天复元年进士。别本与印本互有详略,但别本《大游仙》十三首,乃曹唐诗也。
△《比红儿诗》一卷
唐鄜州从事罗虬撰。红儿者,雕阴官妓杜也。
△《唐彦谦集》一卷
唐河中节度副使襄阳唐彦谦茂业撰。号鹿门先生。
△《秦韬玉集》一卷
唐秦韬玉撰。
△《东浮集》九卷
唐荆南崔道融撰。自称“东瓯散人乾宁乙卯永嘉山斋编成”,盖避地于此。今缺第十卷。
△《唐诗》三卷
崔道融撰。皆四言诗,述唐中世以前事实,事为一篇,篇各有小序,凡六十九篇。
△《裴说集》一卷
唐裴说撰。天祐三年进士状头,唐盖将亡矣。说后为礼部员外郎,世传其《寄边衣》古诗甚丽,此集无之,仅有短律而已,非全集也。其诗有“避乱一身多”之句。
△《刘得仁集》一卷
唐进士刘得仁撰。公主之子,累举不第而卒。
△《唐求集》一卷
唐唐求撰。与顾非熊同时,《艺文志》不载。
△《李山甫集》一卷
唐魏博从事李山甫撰。唐末进士不第。
△《邵谒集》一卷
唐国子生曲江邵谒撰。集后有胡宾王者为之序,言其没后,降巫赋诗,自称“邵先辈”,殆若今世请大仙之类耶?
△《李推官披沙集》六卷
唐李咸用撰。其八世孙兼孟达居宛陵,亦能诗,尝为台州,出其家集,求杨诚斋作序。
△《于武陵集》—卷
△《周濆集》一卷
△《陈光集》一卷
△《刘威集》一卷
以上皆唐人。于武陵,大中进士。余莫详出处。濆集《艺文志》不载。
△《殷文珪集》一卷
唐殷文珪撰。乾宁五年进士。后仕南康。其子曰崇义,归朝更姓名,即汤悦也。
△《卢士衡集》一卷
后唐卢士衡撰。天成二年进士。
△《刘昭禹集》一卷
湖南天策府学士桂阳刘昭禹撰。
△《熊皦屠龙集》一卷
五代晋九华熊皦撰。后唐清泰二年进士。集中多下第诗,盖老于场屋者。
△《符蒙集》一卷
题符侍郎。同光三年进士也。同年四人,蒙初为状头,覆试为第四。
△《李建勋集》一卷
南唐宰相李建勋撰。
△《孟宾于集》一卷
五代进士孟宾于撰。仕湖南、江南。
△《廖匡图集》一卷
湖南从事寥匡图撰。
△《江为集》一卷
五代建安江为撰。为王氏所诛,当汉乾祐中。
△《刘乙集》一卷
似唐末五代人。《艺文志》不载。其诗怪而不律,亦不工。
△《文丙集》一卷
称布衣文丙,未详何人。
△《蒋吉集》一卷
△《苏拯集》一卷
△《王周集》一卷
皆未详何人。
△《顾非熊集》一卷
唐盱眙主簿顾非熊撰。况之子,会昌五年进士。
△《吴兴集》一卷
唐僧吴兴谢皎然清昼撰。康乐十世孙。颜鲁公为刺史,与之唱酬,其后刺史于頔为作集序。所居龙兴寺之西院,今天宁寺是也。又尝居杼山寺。
△《灵一集》一卷
唐僧,与皇甫曾同时。
△《无可集》一卷
唐僧贾无可撰。岛弟也。
△《禅月集》十卷
唐僧兰溪贯休撰。姓姜氏,后入蜀。
△《白莲集》十卷
唐僧齐己撰。长沙胡氏。
△《栖白集》一卷
△《修睦东林集》一卷
△《尚颜供奉集》一卷
皆唐僧。贯休而下,尽唐末人也。
△《薛涛集》一卷
唐成都妓女薛涛撰。字洪度,号薛校书,世传奏授,恐无是理,殆一时州镇褒借为戏,如今世《白帖》借补之类耶。涛得年最长,至近八十。
△《李季兰集》一卷
唐女冠,与刘长卿同时,相讥调之语见《中兴间气集》。
△《鱼玄机集》一卷
唐女冠。坐妒杀女婢抵死。余尝言妇女从释入道,有司不禁,乱礼法、败风俗之尤者。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
○诗集类下
△《伍乔集》一卷
本江南进士,后归朝。
△《李九龄集》一卷
洛阳李九龄撰。乾德二年进士第三人。
△《巴东集》三卷
丞相莱国忠愍公下邽寇准平仲撰。初,以将作监丞知巴东县,自择其诗百余首,且为之序,今刻于巴东。
△《忠愍公集》三卷
河阳守范雍得寇公诗二百首,为三卷,今刻板道州。
△《草堂集》二卷
处士巨鹿魏野仲先撰。
△《巨鹿东观集》十卷
野之子闲集其父诗四百篇,薛田为之序。野既没,赠著作郎,故以“东观”名集。
△《潘逍遥集》一卷
四门助教广陵潘阆逍遥撰。尝赐及第,后坐追夺,或云坐卢多逊党,追捕变姓名,僧服入中条山,卒于泗州。又有严陵刻本同,少卷末三首。
△《东里杨聘君集》一卷
处士郑圃杨朴契元撰。太宗尝召对,拜郎中不受,以其子为长水尉。
△《滕工部集》一卷
滕白撰。篇首《寄陈抟》,知为国初人。又有《右省怀山中》及《台中寄朱从事》诗,则其扬历清要亦多矣。史传亡所见,未有考也,后见《实录》载,尝以户部判官为南面前转运使,坐军粮损折免官。
△《王嵒集》一卷
王嵒撰。集中有《春日感怀上滕白郎中》,盖亦国初人。又有“圣驾亲征河东”及有“甲午避寇,全家欲下荆南”之语,则是李顺乱蜀之岁,嵒盖蜀人也耶?
△《渔舟集》五卷
处士成都郭震希声撰。自称汾阳山人。李畋为作集序。淳化四年忽作诗曰:“朝出东门游,东门好春色。青青原上草,莫放征马食。”诣阙献书,言蜀利病,未几顺贼已作矣。
△《王初歌诗集》一卷
王初撰。未详何人。有《延平天庆观》诗,当是祥符后人也。
△《书台集》三卷
处士南隆朱有大有撰。自称云台山人。天禧中王晦叔守蜀,以古风六十言遗之。“书台”者,其所居坊名也。
△《甘棠集》一卷
知制诰上蔡孙仅邻几撰。咸平元年进士第一人,后其兄何一榜。尝从何通判陕府,以所赋诗集而序之,首篇曰“甘棠思循吏”,故以名集。仅兄弟皆不寿,故不大显。
△《钱希白歌诗》二卷
翰林学士吴越钱易希白撰。废王倧之子。咸平二年进士第二人,景德二年制科。初,钱氏归国,群从皆补官,独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皆第进士,昆至谏议大夫,易子彦远、明逸又皆以贤良方正入等。宋兴,父子兄弟制举登科者,惟钱氏一门。易有集百五十卷,未见,家止有此及《滑稽集》四卷而已。
△《和靖集》三卷、《西湖纪逸》一卷
处士钱唐林逋君复撰。梅圣俞为之序。《纪逸》者,近时桑世昌泽卿所辑遗文逸事也。
△《清风集》一卷
职方员外郎鲍当撰。
△《石曼卿歌诗集》一卷
秘阁校理宋城石延年曼卿撰。自为序,石介复为作序。其仕以三举进士,为三班奉职,出处详见欧阳公所作《墓志》。
△《吕文靖集》五卷
丞相许国文靖公寿春吕夷简坦夫撰。文靖不以文鸣,而其诗清润和雅,未易及也。
△《药名诗》一卷司
封郎中陈亚亚之撰。咸平五年进士。有集三卷,《药名诗》特其一体尔。如“马嘶曾到寺,犬吠乍行村”,“吏辞如贺日,民送似迎时”,皆佳句,不在此集也。
△《金陵览古诗》三卷
虞部员外郎杨备撰。亿之弟也。
△《李问集》一卷
国子博士广陵李问舜俞撰。
△《晁君成集》十卷、《别集》一卷
新城令晁端友君成撰。东坡为作序。补之,其子也。
△《击壤集》二十卷
处士共城邵雍尧夫撰。自为之序。始自共城徙河南,卒于熙宁十年,谥康节。△《临川诗选》一卷汪藻彦章得《半山别集》,皆罢相后山居时老笔。过江失之,遂于《临川集》录出。又言有表、启十余篇,不存一字。
△《注荆公集》五十卷
参政眉山李璧季章撰。谪居临川时所为也。助之者曾极景建。魏鹤山为作序。
△《注东坡集》四十二卷、《年谱》、《目录》各一卷
司谏吴兴施元之德初与吴郡顾景蕃共为之。元之子宿从而推广,且为《年谱》,以传于世。陆放翁为作序,颇言注之难,盖其一时事实,既非亲见,又无故老传闻,有不能尽知者。噫,岂独坡诗也哉!注杜诗者非不多,往往穿凿傅会,皆臆决之过也。沈括先与坡同在馆阁,后察访两浙,至杭,求坡近诗签贴,以为讪怼李定等,论诗置狱,实本于括云。
△《山谷集》三十卷、《外集》十一卷、《别集》二卷
黄庭坚鲁直撰。江西所刻《诗派》,即《豫章前》、《后集》中诗也。《别集》者,庆元中莆田黄汝嘉增刻。
△《山谷编年诗集》三十卷、《年谱》二卷
山谷诗文,其甥洪氏兄弟所编,断自进德堂以后。今《外集》所载数卷,有晚年删去者,故任子渊所注亦惟取《前集》而已。监丞黄■〈?田〉子耕者,其诸孙也,既会粹《别集》,复尽取其平生诗,以岁月次第编录,且为之《谱》,今刊板括苍。青城史容仪甫近注《外集》,“外集”者,谓山谷曾欲以“前”“后”仿《庄子》为“内”、“外”也。
△《后山集》六卷、《外集》五卷
陈师道无己撰。亦于正集中录出入《诗派》。江西宗派之说,出于吕本中居仁。前辈固有议其不然者矣。后山虽曰见豫章之诗,尽弃其学而学焉,然其造诣平澹,真趣自然,實豫章之所缺也。
△《注黄山谷诗》二十卷、《注后山诗》六卷
新津任渊子渊注。鄱阳许尹为序。大抵不独注事而兼注意,用功为深。二集皆取前集。陈诗以魏衍集记冠焉。
△《卢载杂歌诗》一卷
卢载厚元撰。集中有与胡则、钱惟演往来诗。
△《琴轩集》一卷
题南荣浪翁李有庆撰。与石昌言、任师中同时。卷末赠答十二绝,阙其六。其曰癸巳岁者,殆皇祐中耶?
△《元章简玉堂集》十卷
参政元绛厚之撰。
△《刘景文集》一卷
左藏库使知隰州刘季孙景文撰。环庆死事将平之子也。东坡尝荐之。坡在杭,季孙寄诗,有“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之句,其诗慷慨有气,如其为人。
△《广讽味集》五卷
吏部侍郎南京王钦臣仲至撰。
△《海门集》八卷
渤海张重撰。有《上苏子瞻内翰》诗,又有《与张伯玉游鉴湖晚归》诗。伯玉知越州当嘉祐末,而东坡为翰苑在元祐间,重皆与同时,特未详其人。
△《王岐公宫词》一卷
王珪禹玉撰。
△《逸民鸣》一卷
盱江李樵撰。泰伯之侄孙。
△《湛推官集》一卷
长乐湛鸿季潜撰。绍圣初韩昌国序。
△《青山集》三十卷
朝奉郎当涂郭祥正功父撰。初见赏于梅圣俞,后见知于王介甫,仕不达而卒。李端叔晚寓其乡,祥正与之争名,未尝同堂语,至为俚语以讥诮之,则其为人不足道也。
△《方秘校集》十卷
莆田方惟深子通撰。其父屯田龟年葬吴,遂为吴人。与朱伯原厚善,以女嫁伯原之子。尝举进士冠其乡,不第,晚得兴化军助教,年八十三以卒。王荆公最爱其诗精诣警绝。始余得其诗二卷,乃其侄孙萧山宰翱所编,后乃知莆中尝刊板,为十卷,且载程俱致道所作《墓志》于末。曾慥《诗选》直以为姑苏人者,误也。《诗选》又言荆公爱其“春江渺渺”一绝,手书之,遂载《临川集》。曾纡《南游记旧》亦云,而其诗则“客帆收浦”者也。二诗皆不在今集中,岂以《临川集》已收故耶?二本大略同,亦微有出入。
△《庆湖遗老集》九卷、《拾遗》二卷
朝奉郎共城贺铸方回撰。自序言外监知章之后,且推本其初,出王子庆忌,以庆为姓,居越之湖泽,今所谓镜湖者,本庆湖也,避汉安帝及清河王讳,改为贺氏,庆湖亦转为镜,未知其说何所据也。其《东山乐府》,张文潜序之。铸后居吴下,叶少蕴为作传,详其出处,且言与米芾齐名,然铸生皇祐壬辰,视米芾犹为前辈也。
△《操缦集》五卷
周邦彦撰。亦有前集中所无者。
△《得全居士集》三卷
赵鼎元镇撰。全集号《忠正德文》。其曾孙璧别刊其诗,附以乐府。陆游曰:忠简谪朱崖,临终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呜呼!可不谓伟人乎!
△《高隐集》七卷
高隐处士蕲春林敏功子仁撰。尝以《春秋》预乡荐不第。有诗文百卷,号《蒙山集》,兵火后不存。
△《无思集》四卷
林敏修子来撰。敏功之弟。
△《柯山集》二卷
齐安潘大临邠老撰。所谓“满城风雨近重阳”者也。
△《溪堂集》五卷、《补遗》二卷
临川谢逸无逸撰。
△《竹友集》七卷
谢薖幼槃撰。逸之弟。
△《日涉园集》十卷
庐山李彭商老撰。公择之从孙。
△《清虚集》一卷
豫章洪朋龟父撰。
△《老圃集》一卷
谏议大夫洪刍驹父撰。
△《西渡集》一卷
中书舍人洪炎玉父撰。洪氏兄弟四人,其母黄鲁直之妹,不淑,早世所为赋《毁壁》者也。龟父举进士不第,其季羽鸿父坐上书元符入籍终其身。刍、炎皆贵,而刍靖康失节贬废,羽诗不传。
△《陵阳集》四卷、《别集》二卷
韩驹子苍撰。
△《还还集》二卷
直龙图阁江陵高荷子勉撰。
△《东湖集》三卷
枢密豫章徐俯师川撰。禧之子,亦鲁直诸甥也,思陵以黄庭坚故召用之,丞相吕颐浩作书,具道上旨,而一时或言其由中人以进。其初除大坡也,程俱在西掖,缴奏不行,奉祠去,其然乎否耶?然俯在位,亦不闻有所建明也。
△《东莱集》二十卷、《外集》二卷
中书舍人吕本中居仁撰。希哲之孙,好问之子,而祖谦之伯祖也,撰《江西宗派》者。后人亦以其诗入派中。
△《具茨集》十卷
晁冲之叔用撰。冲之在群从中亦有才华,而独不第。绍圣以来,党祸既作,超然独往,侍郎公武子止,盖其子也。
△《青溪集》一卷
临川汪革信民撰。吕居仁序之。
△《倚松集》二卷
临川饶节德操撰。后为僧,号如璧。
△《远游堂集》二卷
知江州蕲春夏倪均父撰。
△《归叟集》一卷
开封王直方立之撰。其高祖显事晋邸,至枢密使。直方喜从苏、黄诸名士游,家有园池,娶宗女,为假承奉郎,自号归叟,年甫四十而死。
△《李希声集》一卷
秘书丞李錞希声撰。与徐师川、潘邠老同时。
△《杨信祖集》一卷
杨符信祖撰。未详出处。
△《陈留集》一卷
开封江端本子之撰。以上至林子仁,皆入《诗派》。
△《七里先生自然集》七卷
江端友子我撰。端本兄也,休复邻几之孙。其父懋相有遗泽,子我以逊端本。靖康初吴敏元中荐子我,召见赐出身,为京官,后至太常少卿。
△《临汉居士集》七卷
南丰曾纮伯容撰。其父阜子山,于子固为从兄弟。
△《怀岘居士集》六卷
曾思显道撰。纮之子也。阜尝将漕湖南,后家襄阳。纮父子皆有官,而皆高亢不仕。杨诚斋序其诗,以附《诗派》之后。
△《见南山集》二十卷
秘阁修撰吴兴刘焘无言撰。
△《灊山集》三卷
中书舍人龙舒朱翌新仲撰。
△《曾文清集》十五卷
礼部侍郎章贡曾几吉父撰。本朝曾氏三望,最初温陵宣靖公公亮明仲;次南丰舍人巩子固兄弟,然其祖致尧起家,又在温陵之先矣;其后则几之族也,自赣徙河南,与其兄楙叔夏、开天游皆尝贰春楙至尚书,开沮和议得罪,并有名于世。又有长兄弼为湖北提举学士,渡江溺死。几以其遗泽补官,铨试第一,赐上舍出身。清江三孔之甥也。绍兴末,几已老,始擢用。乾道中年八十三以死,号茶山先生,其子逢、逮皆显于时。
△《天台集》十卷、《外集》四卷、《长短句》三卷
附临海陈克子高撰。李庚子长跋其后云,删定,乡人也,少时侍运判公贻序,宦学四方,曾慥《诗选》叙为金陵人,盖失其实。今考集中首末多在建康,且尝就试焉,当是侨寓也。《诗选》又言不事科举,以吕安老荐入幕府得官。按集有《闻榜》二绝,则尝应举矣。又有甲午岁所作诗云三十四,则其生当在元丰辛酉,得官入幕盖已老矣。诗多情致,词尤工。
△《简斋集》十卷
参政洛阳陈与义去非撰。其先盖蜀人,东坡所传陈希亮公弼者,其曾祖也。崇、观间尚王氏经学,风雅几废绝,而去非独以诗鸣,中兴后遂显用。
△《西溪居士集》五卷
剡川姚宽令威撰。待制舜明廷辉之子。兄宏令声为删定官,得罪秦桧,死大理狱。宽为六部监门,逆亮入寇,宽言木德所照,必无虞。言验,将除郎,召对,得疾仆殿上卒。遂用其弟宪令则,后至执政。
△《集句诗》三卷
江阴葛次仲亚卿撰。胜仲之兄。兄弟皆为大司成。
△《卢溪集》七卷
直敷文阁庐陵王庭珪民瞻撰。政和八年进士。仕不合弃去,隐居数十年,坐作诗送胡邦衡除名,徙辰州,年已七十矣。阜陵初政,召为国子监主簿,九十余乃终。寄禄才承奉郎,泽竟不及后。周益公在位,欲委曲成就之,卒不可。
△《韦斋小集》一卷
朱松乔年撰。
△《玉澜集》一卷
朱槔逢年撰。韦斋之弟,晦庵之叔父也。尝梦为玉澜堂之游甚异,有诗纪之。
△《云壑隐居集》三卷
南城蔡楠坚老撰。宜和以前人,没于乾道庚寅。曾公卷、吕居仁辈皆与之倡和。
△《陈正献集》十卷
丞相福正献公莆田陈俊卿应求撰。绍兴八年进士第二人。乾淳闻名相,与虞并父异论去国。
△《静泰堂集》十卷
参政莆田龚茂良实之撰。黄公度以莆人魁天下,陈正献次之。故事:拜黄甲,推最老者一人,最少者一人。是岁茂良年最少,莆人以为盛事。后参大政,相位久虚,实行相事,坐挞曾觌直省官忤阜陵意,用谢廓然赐出身入台击罢之,遂谪英州以没。其风节凛凛,为世名臣。
△《寓山集》三卷
吴兴沈仲喆明远撰。丞相该之侄。绍兴五年进士,改官为江西运管。尝为《悲扇工》诗,忤魏良臣,陷以深文,夺三官,不得志以卒。
△《剑南诗藁》二十卷、《续藁》六十七卷
陆游务观撰。初为严州,刻前集藁,止淳熙丁未。自戊申以及其终,当嘉定庚午,二十余年为诗益多,其幼子遹复守严州,续刻之。篇什之富以万计,古所无也。
△《雪巢小集》二卷
东鲁林宪景思撰。初寓吴兴,从徐度敦立游,后为参政贺允中子忱孙婿,寓临海。其人高尚,诗清澹,五言四韵古句尤佳,殆逼陶、谢。梁谿尤延之、诚斋杨廷秀皆为之序,且为《雪巢赋》及记。余为南城,其子游谒至邑,以家集见示,爱而录之,及守天台,则板行久矣,视所录本稍多。然其暮年诗似不逮其初,往往以贫为累,不能不衰索也。
△《王季夷北海集》二卷
北海王嵎季夷撰。绍淳间名士,寓居吴兴,陆务观与之厚善。三子甲、田、申皆登科。
△《易足居士自鸣集》十五卷
鄱阳章甫冠之撰。居吴下,自号转庵,作易足堂,韩无咎为之记。
△《屏山七者翁》十卷
从事郎崇安刘■〈王畢〉平父撰。子翚彦冲之子也。
△《玉雪小集》六卷、《外集》七卷
太常博士龙泉何偁德扬撰。隆兴初,在朝言和议,触时相,去后遂不复召,历麾节而卒。
△《雪山集》三卷
富川王质景文撰。质游太学,治《诗》有声,仕为枢属。尝著《诗解》三十卷,未之见也。
△《景物类要诗》十卷
东阳曹冠宗臣撰。随物为题,类事成诗,凡二百余篇。冠为秦桧客,与其孙埙同登甲科。未几秦亡,夺前名恩数,再赴廷试,仕至知郴州。
△《同庵集》一卷
吴兴施士衡德求撰。尝试中教官,为宣州签幕,坐废,虽牵复,仕竟不进。
△《楠山老人集》八卷
龙泉季相文成撰。
△《三迳老人碔砆集》十三卷
福建提举常平昭武杜圯受言撰。胡宪原仲为之序。其上世龙图阁直学士镐本常州无锡人,其孙天章阁待制■〈木巳〉,于圯为曾祖。
△《谷城集》五卷
建安黄铢子厚撰。晦庵作序,极称之。
△《松坡集》七卷、《乐府》一卷
丞相豫章京镗仲远撰。镗使金执节,骤用。其在相位,当韩侂胄用事,无所立。
△《白石道人集》三卷
鄱阳姜夔尧章撰。千岩萧东夫识之于年少客游,以其兄之子妻之。石湖范至能尤爱其诗,杨诚斋亦爱之,尝称其《岁除舟行》十绝,以为有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夔颇解音律,进乐书免解。不第而卒。词亦工。
△《转庵集》一卷
阁门舍人永嘉潘柽德久撰。
△《王秘监集》四卷
永嘉王楠木叔撰。
△《平庵悔藁》十五卷、《后编》六卷
太府卿松阳项安世平父撰。“悔藁”者,以语言得罪,悔不复为也。自序当庆元丙辰,《后编》自丁巳终壬戌。
△《醒庵遗珠集》十卷
临川俞国宝撰。淳熙前人。
△《东平集》二十七卷
巩丰仲至撰。淳熙甲辰进士。
△《白石丁稿》一卷
三山黄景说岩老撰。淳熙辛丑进士。
△《复斋漫稿》二卷知台州黄■〈?田〉子耕撰。
△《梅山诗稿》六卷、《续稿》五卷
括苍姜特立邦杰撰。以父死事得西班,累举不第。晚为阁职,春坊攀附,己酉龙飞,恩至节度使,周盐公、留卫公皆为其所闲。特立诗亦粗佳,韩无咎、陆务观皆爱之。本亦士人也,涂辙一异,俨然{执目}御之态,岂其居使之然耶?
△《泠然斋集》十二卷
山阴苏泂召叟撰。丞相子容四世孙,师德仁仲之孙。
△《曾谹父诗词》一卷
知台州曾惇谹父撰。纡之子也,皆在台时所作。
△《瓦全居士诗词》二卷
太常博士宁海王澡身甫撰。初名津,字子知。
△《疏寮集》三卷
四明高似孙续古撰。少有俊声,登甲辰科,不自爱重,为馆职,上韩侂胄生日诗九首,皆暗用“锡”字,为时清议所不齿。晚知处州,贪酷尤甚。其读书以隐僻为博,其作文以怪涩为奇,至有甚可笑者,就中诗犹可观也。
△《徐照集》三卷
永嘉徐照道晖撰。自号山民。
道晖又字灵晖,致中又字灵渊,紫芝又字灵秀,翁卷又字灵舒,是为“四灵”。水心为选诗。
△《徐玑集》二卷
徐玑致中撰。
△《翁卷集》一卷
翁卷灵舒撰。
△《赵师秀集》二卷、别本《天乐堂集》一卷
赵师秀紫芝撰。四人者,号“永嘉四灵”,皆为晚唐体者也。惟师秀尝登科改官,亦不显。
△《李孟达集》一卷
宗正丞宣城李兼孟达撰。唐末李咸用《披沙集》者,即其远祖也。尝知台州,时称善士。
△《柯东海集》十五卷
莆田柯梦得东海撰。尝试春官不第。
△《山中集》一卷
莆田赵庚夫仲白撰。两上春官不第,以取应得右选,不得志而没。刘潜夫志其墓,择其诗百篇,属赵南塘序而传之。
△《磬沼集》一卷
崇仁罗鉴正仲撰。枢密春伯之从弟。“磬沼”者为池,因地曲折如磬然。
△《茅斋集》二卷
南城邓继祖撰。
△《栀林集》十卷
吴郡沈继祖撰。庆元初有为察官者,家富州,岂即其人耶?人固不足道,诗亦无可观者。
△《花翁集》一卷
开封孙惟信季蕃撰。在江湖中颇有标致,多见前辈,多闻旧事,善雅谈,长短句尤工。尝有官,弃去不仕。
△《惠崇集》十卷
淮南僧惠崇撰。与潘阆同时,在九僧之数,亦善画。
△《天竺灵苑集》三卷、《采遗》一卷
钱塘僧遵式撰。所谓“式忏主”者也。
△《渚宫集》三卷
钱塘僧文莹道温撰。及识苏子美,尝题其诗后,欲挽致于欧阳永叔,而莹辞不往,老于荆州之金銮。郑毅为作序。
△《拣金集》一卷
螺江僧可尚撰。有送徐铉诗,盖国初人。
△《螺江集》一卷
僧有朋撰。号囷山禅师,族陈氏,闽帅岩六世孙。
△《参寥集》十二卷
僧道潜撰。唐人。旧有号参寥子者,用《庄子》语也。
△《物外集》三卷
僧德洪觉范撰。
△《瀑泉集》十二卷
僧祖可正平撰。苏养直之弟,有恶疾,号癞可。
△《真隐集》三卷
僧善权巽中撰。靖安人。落魄嗜酒。
△《化庵湖海集》二卷
僧法具图复撰。吴兴人。
△《浯溪集》二十一卷
僧显万撰。洪景卢作序。前二卷为赋,余皆诗也。
△《女郎谢希孟集》二卷
闽人谢景山之妹,嫁陈安国,年三十三而死。其诗甚可观,欧公为之序,言有古淑女幽闲之风雅,非特妇人之言也。景山者,按欧阳《诗话》,言“谢伯初字景山,当天圣景祐间,以诗知名。余谪夷陵,景山方为许州法曹,以长韵见寄,颇多佳句。仕不偶,困穷以卒,诗亦不见于世。”此序又言景山少以进士一举甲科。考《登科记》,天圣二年甲科但有谢伯景,而谢伯初者乃在宝元元年。公谪夷陵,当景祐三年,景山已为法曹,则非宝元登第者。名字差龋如此,未可考也。
△《处士女王安之集》一卷
简池王亢子仓之女尚恭,字安之,年二十,未嫁而死,乾道戊子也。亢自志其墓。有任公鼐者,为作集序,援欧公所序谢希孟为比,而称其诗不传。今余家有之,任盖未之见也。
△《英华集》三卷
李季萼死后为鬼仙事,见《夷坚志缙云人传》。其集亦怪矣。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
○歌词类
△《花间集》十卷
蜀欧阳炯作序,称卫尉少卿字宏基者所集,未详何人。其词自温飞卿而下十八人,凡五百首,此近世倚声填词之祖也。诗至晚唐、五季,气格卑陋,千人一律,而长短句独精巧高丽,后世莫及,此事之不可晓者,放翁陆务观之言云尔。
△《南唐二主词》一卷
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撰。卷首四阕,《应天长望远行》各一、《浣溪沙》二,中主所作,重光尝书之,墨迹在盱江晁氏,题云:先皇御制歌词。余尝见之,于麦光纸上作拨镫书,有晁景迂题字,今不知何在矣。余词皆重光作。
△《阳春录》一卷
南唐冯延巳撰。高邮崔公度伯易题其后,称其家所藏最为详确,而《尊前》、《花间》诸集,往往谬其姓氏,近传欧阳永叔词亦多有之,皆失其真也。世言“风乍起”为延巳所作,或云成幼文也。今此集无有,当是幼文作,长沙本以寘此集中,殆非也。
△《家宴集》五卷
序称子起,失其姓氏。雍熙丙戌岁也。所集皆唐末五代人乐府,视《花间》不及也。末有《清和乐》十八章,为其可以侑觞,故名“家宴”也。
△《珠玉集》一卷
晏元献公殊撰。其子几道尝言,先公为词,未尝作妇人语,以今考之,信然。
△《张子野词》一卷
都官郎中吴兴张先子野撰。李常公择为六客堂,子野与焉。所赋词卒章云“也应傍有老人星”,盖以自谓,是时年八十余矣。东坡倅杭,数与唱酬,闻其买妾,为之赋诗,首末皆用张姓事。《吴兴志》称其晚年渔钓自适,至今号张钓鱼湾,死葬并山下,在今多宝寺。
△《杜寿域词》一卷
京兆杜安世寿域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
△《六一词》一卷
欧阳文忠公修撰。其间多有与《花间》、《阳春》相混者,亦有鄙亵之语一二厕其中,当是仇人无名子所为也。
△《乐章集》九卷
柳三变耆卿撰。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号柳屯田。初磨勘及格,昭陵以其浮薄罢之,后乃更名永。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役。若其人则不足道也。
△《东坡词》二卷
苏文忠公轼撰。集中《戚氏》,叙穆天子、西王母事,世不知所谓,李端叔跋详之。盖在中山燕席间有歌此阕者,坐客言调美而词不典,以请于公,公方观《山海经》,即叙其事为题,使妓再歌之,随其声填写,歌竟篇就,才点定五六字而已。端叔时在幕府目击,必不诬,或言非坡作,岂不见此跋耶?今坡词多有刊去此篇者。
△《山谷词》一卷
黄太史庭坚撰。
△《淮海集》一卷
秦观撰。
△《晁无咎词》一卷
晁补之撰。晁尝云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他人不能及也。然二公之词,亦自有不同者,若晁无咎佳者,固未多逊也。
△《后山词》一卷
陈师道撰。
△《闲适集》一卷
晁端礼次膺撰。熙宁六年进士。两为县令,忤上官,坐保甲事,中以危法废徙,晚乃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三阅月而卒。其从侄说之志其墓。
△《晁叔用词》一卷
晁冲之撰。压卷《汉宫春梅》词行于世,或云李汉老作,非也。
△《小山集》一卷
晏几道叔原撰。其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其为人虽纵弛不羁,而不苟求进,尚气磊落,未可贬也。
△《清真词》二卷、《后集》一卷
周邦彦美成撰。多用唐人诗语隐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东山寓声乐府》三卷
贺铸方回撰。以旧谱填新词而别为名以易之,故曰“寓声”。
△《东堂词》一卷
毛滂泽民撰。本以“断魂分付潮回去”见赏东坡得名,而他词虽工,未有能及此者。
△《溪堂词》一卷
谢逸无逸撰。
△《竹友词》一卷
谢薖幼槃撰。
△《冠柳集》一卷
王观通叟撰。号王逐客。世传“霜瓦鸳鸯”,其作也。词格不高,以“冠柳”自名,则可见矣。
△《姑溪集》一卷
李之仪端叔撰。
△《聊复集》一卷
安定郡王赵令畤德麟撰。
△《后湖词》一卷
苏庠养直撰。
△《大声集》五卷
万俟雅言撰。尝游上庠不第,后为大晟府制撰。周美成、田不伐皆为作序。
△《石林词》一卷
叶梦得少蕴撰。
△《芦川词》一卷
三山张元干仲宗撰。坐送胡邦衡词得罪秦相者也。
△《赤城词》一卷
陈克子高撰。词格颇高丽,晏、周之流亚也。
△《简斋词》一卷
陈与义撰。
△《刘行简词》一卷
刘一止撰。尝为《晓行》词盛传于京师,号刘晓行。
△《顺庵乐府》五卷
康与之伯可撰。与之父倬惟章诡诞不检,事见《挥麈录》。与之又甚焉,尝挟吴下妓赵芷以遁。与苏师德仁仲有隙,遂与苏玭训直之狱。玭,仁仲之子,而常同子正之婿也。与之受知于子正,一朝背之,士论不齿。周南仲尝为作传,道其实如此。世所传康伯可词鄙亵之甚,此集颇多佳语,陶定安世为之序,王性之、苏养直皆称之,而其人不自爱如此,不足道也。
△《樵歌》一卷
朱敦儒希真撰。
△《初寮词》一卷
王安中撰。
△《丹阳词》一卷
葛胜仲撰。
△《酒边集》一卷
户部侍郎向子諲伯恭撰。自号芗林。
△《漱玉集》一卷
易安居士李氏清照撰。元祐名士格非文叔之女,嫁东武赵明诚德甫。晚岁颇失节。别本分五卷。
△《得全词》一卷
赵忠简鼎元镇撰。
△《焦尾集》一卷
韩元吉撰。
△《放翁词》一卷
陆游撰。
△《石湖词》一卷
范成大撰。
△《友古词》一卷
左中大夫莆田蔡伸伸道撰。自号友古居士。君谟之孙。
△《相山词》一卷
王之道彦猷撰。
△《浩歌集》一卷
蔡楠坚老撰。
△《于湖词》一卷
张孝祥安国撰。
△《稼轩词》一卷
宝谟阁待制济南辛弃疾幼安撰。信州本十二卷,卷视长沙为多。金亮之殒,朝廷乘胜取四十郡,未几班师,复弃数郡。京东义士耿京据东平府,遣掌书记辛弃疾赴行在,京后为裨将张安国所杀,弃疾擒安国以归,斩之,详见《朝野杂记》。
△《可轩曲林》一卷
盱江黄人杰叔万撰。
△《王武子词》一卷
未详其名字。
△《乐斋词》一卷
向滈丰之撰。
△《凤城词》一卷
三山黄定泰之撰。乾道壬辰榜首。
△《竹坡词》一卷
周紫芝撰。
△《介庵词》一卷
赵彦端撰。
△《竹斋词》一卷
吴兴沈瀛子寿撰。
△《书丹词》一卷
眉山程垓正伯撰。王称季平为作序。
△《燕喜集》一卷
曹冠宗臣撰。
△《退圃词》一卷
镇洮马宁祖奉先撰。
△《省斋诗余》一卷
衡阳廖行之天民撰。
△《克斋词》一卷
苕溪沈端节约之撰。
△《敬斋词》一卷
临川吴镒仲权撰。
△《逃禅集》一卷
清江杨无咎补之撰。世所传“江西墨杨”,即其人也。
△《袁去华词》一卷
豫章袁去华宣卿撰。
△《樵隐词》一卷
毛幵平仲撰。
△《卢溪词》一卷
王庭珪民瞻撰。
△《知稼翁集》一卷
考功郎官莆田黄公度师宪撰。绍兴戊午大魁。坐与赵忠简往来,得罪秦桧,流落岭表。更化召对为郎,未几死,年财四十八。
△《吕圣求词》一卷
檇李吕渭老圣求撰。宣和末人,尝为朝士。
△《退斋词》一卷
长沙侯延庆季长撰。压卷为天宁节《万年欢》,又有庚寅京师作《水调》,则大观元年也。
△《金石遗音》一卷
石孝文次仲撰。
△《归愚词》一卷
葛立方常之撰。
△《信斋词》一卷
葛剡谦问撰。
△《涧壑词》一卷
双井黄谈子默撰。
△《懒窟词》一卷
东武侯寘彦周撰。其曰母舅晁留守者,谦之也。绍兴中以直学士知建康。
△《王周士词》一卷
长沙王以宁周士撰。
△《哄堂集》一卷
卢炳叔易撰。
△《定斋诗馀》一卷
三山林淳太冲撰。
△《漫堂集》一卷
丰城邓元南秀撰。
△《养拙堂词集》一卷
董鉴明仲撰。
△《坦庵长短句》一卷
赵师侠介之撰。
△《晦庵词》一卷
李处全粹伯撰。淳熙中侍御史。
△《近情集》一卷
鄱阳王大受仲可撰。
△《野逸堂词》一卷
历阳张孝忠正臣撰。
△《松坡词》一卷
京镗仲远撰。
△《默轩词》一卷
豫章刘德秀仲洪撰。庆元中为签枢。
△《岫云词》一卷
长沙锺将之仲山撰。尝为编修官。
△《西樵语业》一卷
庐陵杨炎止济翁撰。
△《云谿乐府》四卷
魏子敬撰。未详何处人。
△《西园鼓吹》二卷
徐得之思叔撰。
△《李东老词》一卷
李叔献东老撰。
△《东浦词》一卷
韩玉温甫撰。
△《季氏花萼集》五卷
庐陵李氏兄弟五人:洪子大、漳子清、泳子永、洤子召、淛子秀,皆有官阀。
△《好庵游戏》一卷
莆田方信孺孚若撰。开禧中使入金国,后至广西漕。
△《鹤林词》一卷
简池刘光祖德修撰。绍熙名臣,为御史、起居郎,晚以杂学士终。蜀之耆德。有文集,未见。
△《笑笑词集》一卷
临江郭应祥承禧撰。嘉定间人。自《南唐二主词》而下,皆长沙书坊所刻,号“百家词”。其前数十家皆名公之作,其末亦多有滥吹者。市人射利,欲富其部帙,不暇择也。
△《萧闲集》六卷
蔡伯坚撰。靖之子陷金者。
△《吴彦高词》一卷
吴激彦高撰。米元章之婿,亦陷金,二人皆贵显。
△《白石词》五卷
姜夔尧章撰。
△《西溪乐府》一卷
姚宽令威撰。
△《洮湖词》一卷
金坛陈从古晞颜撰。
△《审斋词》一卷
东平王千秋锡老撰。
△《海野词》一卷
曾觌撰。孝宗潜邸人,怙宠依势,世号“曾龙”者也。龙名大渊。
△《莲社词》一卷
张抡才甫撰。
△《梅溪词》一卷
汴人史达祖邦卿撰。张约斋磁为作序。不详何人。
△《竹屋词》一卷
高观国宾王撰。亦不详何人。高邮陈造并与史二家序之。
△《刘改之词》一卷
襄阳刘过改之撰。
△《泠然斋诗馀》一卷
苏泂召叟撰。
△《蒲江集》一卷
永嘉卢祖皋申之撰。
△《欵乃集》八卷
昭武严次山撰。“欵”音“暧”,“乃”如字,余尝辨之甚详。
△《花翁词》一卷
孙惟信季蕃撰。
△《萧闲词》一卷
韩疁子耕撰。
△《注坡词》二卷
仙谿傅干撰。
△《注琴趣外篇》三卷
江阴曹鸿注叶石林词。
△《注清真词》二卷
曹杓季中注。自称一壶居士。
△《乐府雅词》三卷、《拾遗》二卷
曾慥编。
△《复雅歌词》五十卷
题鲖阳居士序,不著姓名。末卷言宫词音律颇详,然多有调而无曲。
△《草堂诗馀》二卷
△《类分乐章》二十卷
△《群公诗余前后编》二十二卷
△《五十大曲》十六卷
△《万曲类编》十卷
皆书坊编集者。
△《阳春白雪》五卷
赵稡夫编。取《草堂诗余》所遗以及近人之词。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
○章奏类
凡无他文而独有章奏,及虽有他文而章奏复独行者,亦别为一类。
△《汉名臣奏》一卷
△《陆宣公奏议》二十卷
唐宰相嘉兴陆贽敬舆撰。又名《榜子集》。
△《令狐公表奏》十卷
唐宰相华原令狐楚悫士撰。楚长于应用,尝以授李商隐。
△《苑文正公奏议》二卷
范仲淹撰。
△《谏垣存藁》三卷
韩琦撰。
△《富文忠劄子》十六卷
富弼撰。平生历官、辞免、陈情之文也。
△《从谏集》八卷
欧阳修撰。
△《南台谏垣集》二卷
参政信安赵抃阅道撰。
△《范蜀公奏议》二卷
学士蜀忠文公成都范镇景仁撰。
△《包孝肃奏议》十卷
枢密副使合肥包拯希仁撰。
△《吕献可章奏》十六卷
御史中丞吕晦献可撰。
△《经纬集》十四卷
枢密副使会稽孙抃元规撰。
△《傅献简奏议》四卷
傅尧俞撰。
△《范忠宣弹事》五卷、《国论》五卷
范纯仁撰。
△《范德孺奏议》二十五卷
龙图阁直学士范纯粹德孺撰。文正公三子,中子纯礼彝叟至尚书右丞,纯粹守边有将才。文正尝谓仁得其忠、礼得其静、粹得其略。其长子纯祐天成尤英悟,不幸病废蚤世,富文忠深惜之,为作墓志。
△《尽言集》十三卷
谏议大夫元城刘安世器之撰。
△《王明叟奏议》二卷
翰林学士海陵王觌明叟撰。坐党籍谪临江而卒。其在朝专论苏、程朋党之弊,以为深患。
△《丁骘奏议》一卷
右正言毗陵丁骘撰。元祐中在谏垣。嘉祐二年进士也。
△《谏垣集》二卷
陈瓘撰。
△《闲乐奏议》一卷
殿中侍御史建阳陈师锡伯修撰。熙宁九年第进士,裕陵素知其文行,擢为第三人。苏轼知湖州,师锡掌书记,轼下御史狱,师锡笃宾友之义,安辑其家。轼入西掖,荐自代,明著其事。师锡在元丰已为察官,坐论进士习律罢去,建中靖国再入,未几又罢。
△《得得居土戆草》一卷
正言眉山任伯雨德翁撰。其论蔡卞、章惇欲废宣仁尤切,故卞深恨之,故独贬岭外。
△《龚彦和奏议》一卷
殿中侍御史河间龚夬彦和撰。以上四人皆建中靖国言事官,极论蔡京者也。
△《石林奏议》十五卷
叶梦得撰。
△《连宝学奏议》二卷
宝文阁学士安陆连南夫鹏举撰。绍兴初知饶州,扞御有功。及和议成,南夫知泉州,上表略曰“不信亦信,其然岂然”,又曰“虽虞舜之十二州,昔皆吾有;然商于之六百里,当念尔欺”,由是得罪。
△《若溪奏议》一卷
资政长城刘班希范撰。尝以同知三省枢密院扈从隆祐南幸。
△《毗陵公奏议》二十五
卷张守撰。
△《陈国佐奏议》十二卷
礼部侍郎赤城陈公辅国佐撰。政和三年上舍释褐首选,绍兴初为谏官。
△《胡忠简奏议》四卷
胡铨撰。
△《玉山表奏》一卷
汪应辰撰。
△《陈正献奏议》二十卷、《表劄》二十卷
陈俊卿撰。
△《龚实之奏藁》六卷
龚茂良撰。
△《南轩奏议》十卷
张栻撰。
△《胡献简奏议》八卷、《台评》二卷
礼部尚书会稽胡沂撰。
△《梅溪奏议》三卷
太子詹事乐清王十朋龟龄撰。
△《省斋历官表奏》十二卷周必大撰。
△《轩山奏议》二卷
王蔺撰。
△《北山戆议》一卷
户部侍郎濡须王蘧少愚撰。蔺之兄,开禧中谏用兵。
△《李祭酒奏议》一卷
国子祭酒锡山李祥元德撰。庆元初论救赵忠定得罪者。
△《齐斋奏议》三十卷、《掖垣缴论》四卷、《银台章奏》五卷、《台谏论》二卷、《昆命元龟说》一卷
倪思撰。
○文史类
△《文心雕龙》十卷
梁通事舍人东莞刘勰彦和撰。勰后为沙门,名慧地。
△《文章缘起》一卷
梁太常卿乐安任昉彦升撰。但取秦、汉以来,不及《六经》。
△《诗品》三卷
梁记室参军颍川锺嵘仲伟撰。以古今作者为三品而评之,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六十九人。
△《史通》二十卷
唐崇文馆学士刘知几子玄撰。《新史》以为工诃古人,拙于用己,然为书亦博矣。“史通”者,汉封司马迁后为史通子,而亦兼《白虎通》之义也。
△《史通析微》十卷
唐柳璨撰。讥评刘氏之失。
△《史例》三卷
唐右补阙刘餗鼎卿撰。知几次子也。
△《赋门鱼钥》十五卷
进士马称撰。编集唐蒋防而下至本朝宋祁诸家律赋格诀。
△《诗格》一卷
题魏文帝,而所述诗或在沈约后,其为假托明矣。
△《诗格》一卷、《诗中密旨》一卷
唐王昌龄撰。
△《评诗格》一卷
唐李峤撰。峤在昌龄之前,而引昌龄《诗格》八病,亦未然也。
△《二南密旨》一卷
唐贾岛撰。凡十五门,恐亦依托。
△《文苑诗格》一卷
称白氏,尤非也。
△《诗式》五卷、《诗议》一卷
唐僧皎然撰。以十九字括诗之体。
△《风骚指格》一卷
唐僧齐己撰。
△《诗格》一卷
沙门神或撰。
△《处囊诀》一卷
金华僧保暹撰。
△《流类手鉴》一卷
僧虚中撰。
△《诗评》一卷
桂林僧(原阙)淳撰。
△《拟皎然十九字》一卷
称正字王元撰。不知何人。
△《炙毂子诗格》一卷
唐王叡撰。
△《诗格要律》一卷
进士王梦简撰。
△《缘情手鉴诗格》一卷
题樵人李宏宣撰。未详何人,当在五代前。
△《风骚要式》一卷
徐衍述。亦未详何人。
△《琉璃堂墨客图》一卷不
著名氏。
△《雅道机要》二卷
前卷不知何人,后卷称徐寅撰。
△《金针诗格》一卷
白居易撰。
△《续金针格》一卷
梅尧臣撰。大抵皆假托也。
△《诗评》一卷
不知名氏。
△《御选句图》一卷
太宗皇帝所选杨徽之诗十联,真宗皇帝所选送刘琮诗八联。
△《唐诗主客图》一卷
唐张为撰。所谓“主”者,白居易、孟云卿、李益、鲍溶、孟郊、武元衡,各有标目。余有升堂、及门、入室之殊,皆所谓“客”也。近世诗派之说殆出于此,要皆有未然者。
△《句图》一卷
唐李洞撰。
△《文章玄妙》一卷
唐任藩撰。言作诗声病、对偶之类。凡世所传诗格,大率相似。余尝书其末云:“论诗而若此,岂复有诗矣。唐末诗格污下,其一时名人,著论传后乃尔,欲求高尚,岂可得哉?”
△《诗苑类格》三卷
李淑撰。
△《林和靖摘句图》一卷
林逋诗句。
△《诗三话》一卷
无名氏。
△《诗话》一卷
欧阳修撰。
△《续诗话》一卷
司马光撰。
△《杨氏笔苑句图》一卷、《续》一卷
黄鉴编。盖杨亿大年之所尝举者。皆时贤佳句。《续》者,不知何人,亦大年所书唐人句也,所录李义山、唐彦谦之句为多。西昆体盖出二家。
△《惠崇句图》一卷
僧惠崇所作。
△《孔中丞句图》一卷
“中丞”者,或是孔道辅耶?
△《杂句图》一卷
不知何人所集。皆本朝人诗也。自魏文帝《诗格》而下二十七家已见《吟窗杂录》。
△《吟窗杂录》三十卷
莆田蔡傅撰。君谟之孙也。取诸家诗格、诗评之类集成之,又为《吟谱》,凡魏、晋而下能诗之人,皆略具其本末,总为此书。麻沙尝有刻本,节略不全。
△《刘贡父诗话》一卷
刘攽撰。
△《后山诗话》二卷
陈师道撰。
△《潜溪诗眼》一卷
范温元宝撰。祖禹之子。
△《石林诗话》一卷
叶梦得撰。
△《续诗话》一卷
无名氏。
△《许彦周诗话》一卷
襄邑许顗撰。
△《天厨禁脔》三卷
僧惠洪撰。
△《四六谈麈》一卷
谢伋景思撰。
△《四六话》一卷
王铚性之撰。
△《韵语阳秋》二十卷
葛立方撰。
△《渔隐丛话》六十卷、《后集》四十卷
新安胡仔元任撰。待制舜陟之子,居湖州,自号苕溪渔隐。
△《■〈巩上石下〉溪诗话》十卷
莆田黄彻常明撰。
△《续广本事诗》五卷
聂奉先撰。虽曰广孟启之旧,其实集诗话耳。
△《山阴诗话》一卷
李兼孟达撰。
△《诗家老杜诗评》五卷、《续》一卷
莆田方深道集。
△《选诗句图》一卷
高似孙编。
△《杜诗发挥》一卷
金华社旃仲高撰。
△《观林诗话》一卷
楚东吴聿子书撰。未详何人。
△《文说》一卷
南城包扬显道录朱侍讲论文之语。
△《四六余话》一卷
杨渊撰。未详何人。视前二家为泛杂。
△《艇斋诗话》一卷
曾季狸裘父撰。
△《宾朋宴话》三卷
太子中舍致仕贵溪丘昶孟阳撰。南唐进士,归朝宰数邑。著此书十五篇,叙唐以来诗赋源流。天禧辛酉邓贺为序。
△《西清诗话》三卷
题无为子撰。或曰蔡绦使其客为之也。
宣和间臣寮言其议论专以苏轼、黄庭坚为本。奉圣旨,蔡绦落职勒停,详见《能改斋漫录》。
△《环溪诗话》一卷
临川吴沆撰。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黄蕴兮
(南朝宋)郭季产撰
明·陆西星
清·张倬
清·周煌
(民国)蔡东藩
清·丁锦
明·何乔远
(清)王士禛
秦·商鞅
明·齐东野人
清·林枫
唐·贾公彦
唐·朱景玄
(梁)释慧皎
宋·魏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