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庄子集释-清·郭庆藩
庄子集释目录:
庄子集释
前言并序
庄子集释卷一上
庄子集释卷一下
庄子集释卷二上
庄子集释卷二中
庄子集释卷二下
庄子集释卷三上
庄子集释卷三下
庄子集释卷四上
庄子集释卷四中
庄子集释卷四下
庄子集释卷五上
庄子集释卷五中
庄子集释卷五下
庄子集释卷六上
庄子集释卷六下
庄子集释卷七上
庄子集释卷七下
庄子集释卷八上
庄子集释卷八中
庄子集释卷八下
庄子集释卷九上
庄子集释卷九下
庄子集释卷十上
庄子集释卷十下
点校后记
附录一
附录二
庄子集释
庄子者,姓庄,名周,(太史公云:字子休)。梁国蒙县人也。六国时,为漆园吏,与魏惠王、齐宣王、楚威王同时,齐楚当聘以为相,不应。时人皆尚游说,庄生独高尚其事,优游自得,依老氏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以逍遥自然无为齐物而已;大抵万寓言,归之于理,不可案文责也。 清代学术最为昌盛。清儒提出来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学术近代化的标志。《庄子集释》是清代关于《庄子》的注疏、训诂的集大成之作。中华书局将之编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多年以来一直为学界所重视。
...更多
前言并序
庄子的年代和孟子约略相当。孟子在梁惠王后元十五年游梁的时候,已经在位五十年的梁王尊称之为“叟”。梁王的相惠施是庄子的朋友,在庄子妻死时惠施往吊,见庄子正箕踞鼓盆而歌;惠施非难他,说“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可见庄子是有妻子的人,而他的妻死时是已经“老”了。古人七十曰老,那么庄子的年龄可见也并不年轻了。惠施先庄子死,年龄大约也不相上下。要说庄惠略后于孟子,或者顶多也不过年轻得十岁左右吧。
庄子是宋人,曾为漆园吏,应该是一个很小的官。他虽然是道家的中心人物,而且是使道家真正成为了一个
...更多
庄子集释卷一上
内篇【一】逍遥游第一【二】 【一】【释文】〔《内篇(一)》〕内者,对外立名。说文:篇,书也。字从竹;从艹者草名耳,非也。 【二】【注】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二)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庆藩案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类云: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刘孝标注云:向子期、郭子玄逍遥义曰:“夫大鹏之上九万,尺鷃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
...更多
庄子集释卷一下
内篇齐物论第二【一】 【一】【注】夫自是而非彼,美己而恶人,物莫不皆然。然,故是非虽异而彼我均也。
【释文】《齐物论》力顿反。李如字。《而恶》乌路反。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一】。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二】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三】。” 【一】【注】同天人,均彼我,故外无与为欢,而荅焉解(一)体,若失其配匹。
【疏】楚昭王之庶弟,楚庄王之司马,字子綦。古人淳质,多以居处为号,居于南
...更多
庄子集释卷二上
【一】【注】夫生以养存,则养生者理之极也。若乃养过其极,以养伤生,非养生之主也。【释文】养生以此为主也。
吾生也有涯【一】,而知也无涯【二】。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三】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四】。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五】。缘督以为经【六】,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七】,可以尽年【八】。
【一】【注】所禀之分各有极也。
【疏】涯,分也。夫生也受形之载,禀之自然,愚智修短,各有涯分。而知止守分,不荡于外者,养生之妙也。然黔首之类,莫不称吾,则凡称吾者
...更多
庄子集释卷二中
内篇人间世第四【一】
【一】【注】与人群者,不得离人。然人间之变故,世世异宜,唯无心而不自用者,为能随变所适而不荷其累也。 【释文】《人间世》此人间见事,世所常行者也。◎庆藩案〔文选〕潘安仁秋兴赋注引司马云:言处人间之宜,居乱世之理,与人群者不得离人。然人间之事故,与世异宜,唯无心而不自用者,为能唯变所适而何足累。释文阙。《离人》力智反。《不荷》胡我反,又音河。《其累》力伪反。
颜回见仲尼,请行【一】。
【一】【疏】姓颜,名回,字子渊,鲁人也;孔子三千门人
...更多
庄子集释卷二下
【一】【注】德充于内,(应)物〔应〕(一)于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释文】崔云:此遗形弃知,以德实之验也。
【校】(一)物应依赵谏议本改。
鲁有兀者王骀【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二】。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三】。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四】。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五】?是何人也【六】?” 【一】【疏】姓王,名骀,鲁人也。刖一足曰兀。形虽残兀,而心实虚忘,故冠德充符而为篇首也。
...更多
庄子集释卷三上
【一】【注】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富,其所宗而师者无心也。
【释文】《大宗师》崔云:遗形忘生,当大宗此法也。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一】。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二】;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三】。 【一】【注】知天人之所为者,皆自然也;则内放其身而外冥于物,与众玄同,任之而无不至者也。
【疏】天者,自然之谓。至者,造极之名。天之所为者,谓三景晦明,四时生杀,风云舒卷,雷雨寒温也。人之所
...更多
庄子集释卷三下
内篇应帝王第七【一】
【一】【注】夫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也。
【释文】崔云:行不言之教,使天下自以为牛马,应为帝王者也。 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一】。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一】【疏】四问而四不知,则齐物篇中四问也。夫帝王之道,莫若忘知,故以此义而为篇首。老子云不以智治国国之德者也。
【释文】《啮缺》五结反。下丘悦反。《王倪》五兮反。《四问而四不知》向云:事在齐物论中。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一】?有虞
...更多
庄子集释卷四上
外篇骈拇第八【一】
【一】【释文】举事以名篇。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一】。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二】。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三】。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四】;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五】,而多方(一)于聪明之用也【六】。
【一】【疏】骈,合也;〔拇,足〕大〔指〕(二)也;谓足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合为一指也。枝指者,谓手大拇指傍枝生一指,成六指也。出乎性者,谓此骈枝二指,并
...更多
1
2
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祝允明
清·鲁九皋
唐·令狐澄
清·王先谦
清·周学霆
清·骆如龙
清·朱仕玠
柳得恭
(唐)武则天
钟泰
宋·陈振孙
(清)梁恭辰
宋·苏易简
宋·傅肱
南北朝·寗戚
清·海上剑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