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法苑珠林-唐·道世
法苑珠林目录:
法苑珠林
序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第九
第十
第十一
第十二
第十三
第十四
第十五
第十六
第十七
第十八
第十九
第二十
第二十一
第二十二
第二十三
第二十四
第二十五
第二十六
第二十七
第二十八
第二十九
第三十
第三十一
第三十二
第三十三
第三十四
第三十五
第三十六
第三十七
第三十八
第三十九
第四十
第四十一
第四十二
第四十三
第四十四
第四十五
第四十六
第四十七
第四十八
第四十九
第五十
第五十一
第五十二
第五十三
第五十四
第五十五
第五十六
第五十七
第五十八
第五十九
第六十
第六十一
第六十二
第六十三
第六十四
第六十五
第六十六
第六十七
第六十八
第六十九
第七十
第七十一
第七十二
第七十三
第七十四
第七十五
第七十六
第七十七
第七十八
第七十九
第八十
第八十一
第八十二
第八十三
第八十四
第八十五
第八十六
第八十七
第八十八
第八十九
第九十
第九十一
第九十二
第九十三
第九十四
第九十五
第九十六
第九十七
第九十八
第九十九
第一百
第九
出胎部第五(此别八部)
述意部迎后部感瑞部诞孕部招福部降邪部同应部校量部
述意部第一敬思定光授记逆号能仁。玄符合契。故托化释种。萌兆于未形之前。迹孚于已生之后。照炳人天联绵旷劫。其为源也。邃乎胜矣。所以坤形六动方行七步。
五净雨华九龙洒水。神瑞毕臻吉徵总萃。观诸百代曾未之有。然后孕异尧轩产殊禹偰。至如黑帝入梦之兆。白光满室之徵。徒曰嘉祥。讵可拟议。身边则光色一丈。眉间则白毫五尺。开万字于胸前。蹑千轮于足下。大略以言三十有二。非可以龙颜虎鼻八彩双瞳方我妙色
...更多
第十
千佛篇第五之三纳妃部第九(此别六部) 述意部灌带部求婚部疑谤部胎难部神异部 述意部第一夫法身无形随应而现。机缘万途故化迹非一。或离欲而受道。或处染而现权。若不示其纳妃。凡识谤非人种。虽示五欲之境。不改一心之志。故历王城之四门。衰老病死之八苦。乃自嗟曰。人生若此。在世何堪。脱屣寻真其于斯矣。
故维摩经曰。先以欲拘牵后。令入佛道也。
灌带部第二依因果经云。太子年大。父王敕下余国。却后二月八日灌太子顶。皆可来集立为太子。敕既至已。诸国王及群臣等。至时并皆云集。看立太子放大鸿恩。
...更多
第十一
千佛篇第五之四
成道部第十二(此别十部)
述意部乞食部学定部苦行部食糜部草座部降魔部成道部天赞部神变部
述意部第一盖闻。大圣应期有感昭著。荫覆十方。化周三界。是四生之导首。六趣之舟航。至如兜率上生。阎浮现灭。冠日处胎殒星晦迹。林微尼园。启四八之瑞。毕利叉树。放十种之光。鉴彼四门捐兹五欲。舍严城而独往。依道树而超登。合四钵于连河。度五邻于鹿苑。荡爱着于绵区。湔尘冥于曩劫。慧日既开光清八狱。
玄功阐化慈照四生。敷演一音各随类解。像教
...更多
第十二
千佛篇第五之五涅槃部第十四(此别五部)
述意部韬光部赴哀部时节部弟子部述意部第一惟我含灵福尽。法王斯逝。遂使北首提河。春秋八十矣。应身粒碎流血何追。争决最后之疑。竞奉临终之供。呜呼智炬慈云。消灭长夜。诸子诚可悲夫。
但法身至寂毕竟无为。报化所诱随机应俗。既曰现生。焉得无灭。凡圣虽殊而莫能免。是以微言背痛而方转甘露。假托右胁而还放光明。此则无病之迹也。及千□既缠而示双足。金棺将阖而起合掌。此示不灭之徵也。故灰身示权常住显实。
器月之喻其旨明乎。
...更多
第十三
敬佛篇第六(此有七部) 述意部念佛部观佛部弥陀部弥勒部普贤部观音部述意部第一夫至人应感。兹赴物机。色相光明。振德于甘露之泽。影留图像。遣化于日隐之运。所以忉利暂隔。犹致刻檀之圣容。况坚固长晦。孰忘畴昔之心哉。是故发源西国。则优填创其始。移教东域。则汉明肇其初。沿兹而来。匠者踵武。聿追法身备极珍宝。金石珠玉之饰。土木绣画之姿。莫不即心致巧。因兹呈妙。昔晋代僧众创造炜绝。宋齐帝王制作日新。多未记铭。惧或失源。今录其殊胜。垂范表益也。 念佛部第二夫大圣有平等之相。弟子有称扬之德。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
...更多
第十四
敬佛篇第六之二观佛部感应缘之余宋都城文殊师利金像缘宋东阳铜像从地出缘宋浦中金像光现乃出缘宋江陵上明泽中金像缘宋荆州壁画像涂却现缘宋江陵支江金像誓志缘宋湘州桐楯感通作佛光缘齐番禺石像遇火轻举缘齐彭城金像汗出表祥缘齐杨都观音金像缘梁荆州优填王栴檀像缘梁杨都光宅寺金像缘梁高祖等身金银像缘元魏定州金观音像高王经缘陈重云殿并像飞入海缘周晋州灵石寺石像缘周宜州北山铁矿石像缘周襄州岘山华严行像缘隋蒋州兴皇寺焚像移缘隋京师日严寺瑞石影缘隋邢州沙河寺四面像缘隋雍州凝观寺释迦夹纻像缘唐邡州石像出山现缘唐简州佛迹神光照现缘唐凉州山出石文有佛字缘唐渝州相
...更多
第十五
敬佛篇第六之三弥陀部第四(此别六部)
述意部会名部辩处部能见部业因部引证部述意部第一夫避苦求乐。寔品物之常情。厌浊欣净。是生灵之旧理。但行有美恶土成粗妙。娑婆五痛。由积恶而丘坑。安养七珍。因习善而华胜。业成三辈报为九品。
宝台珍观。假胜念而崔嵬。玉沼琼池。藉善心而皎洁。花开莲合。验慈父之非虚。浪动波回。闻法言之在耳。自非功勤志固行满因圆。何能随千心而上金台。 依十念而升乐国也。
会名部第二述曰。世界皎洁。目之为净。即净所居。名之为土。故摄论云。所居之土
...更多
第十六
敬佛篇第六之四弥勒部第五(此别五部)
述意部受戒部赞叹部业因部发愿部述意部第一惟大觉世雄随机利物。巧施现权之教。以救将来之急。时经末代命同风烛。
逐要利生无过见佛。以释尊遗嘱。于我法中所修行者。并付慈氏令悟圣果。大圣殷勤理固无妄。一念相值终隔四流。结妙愿于华林。感慈颜于兜率。能扣冥机云龙相会。故上生经云。是诸人等皆于法中种诸善根。释迦牟尼佛遣来付我。观此一言实固可祈。自晋代之末始传斯经。暨乎宋明肇兴兹会。起千尺之尊仪。摸万仞之道树。设供上林鳞集大众。于是四部欣跃虔诚弘化。每岁良辰
...更多
第十七
敬佛篇第六之五敬法篇第七普贤验(今入末法作观者希故经不录且述四验) 宋路昭太后宋沙门释道温宋沙门释道璟齐沙门释普明宋路昭太后。大明四年。造普贤菩萨乘宝舆白象。安于中兴禅房。因设讲于寺。其年十月八日斋毕解坐。会僧二百人于时寺宇始构。帝甚留心。辇跸临幸旬必数四。僧徒勤整禁卫严肃。尔日僧名有定就席。久之忽有一僧豫于座次。风貌秀举阖堂惊瞩。斋主与语往还百余言。忽不复见。列筵同睹识其神人矣。 宋大明年中。有寺统法师名道温。居在秣陵县。既见皇太后。睿鉴冲明圣符幽洽。涤思净场研襟至境。固以声藻震中事灵梵表。乃创思镕斲抽写神华。模造普贤来仪盛
...更多
第十八
感应缘(略引四十一验)
汉法内传经验晋居士丁德真晋居士周闵晋居士董吉晋居士周珰晋居士谢敷晋沙门释道安晋沙门释僧静魏沙门朱士行魏沙门释志湛魏沙门五侯寺僧魏太和中内阉官宋沙门释慧严宋比丘尼释智通宋沙门释慧庆齐沙门释慧宝梁居士何规周高祖武帝陈杨州严恭隋初杨州僧亡名隋沙门释慧意隋沙门释法藏隋沙门客僧失名唐沙门释智苑唐沙门释道积唐释遗俗唐隆州令狐元轨唐郊南史呵誓唐益州书生荀氏唐沙门释昙韵唐都水使者苏长唐夫人豆卢氏唐邢州司马柳俭唐遂州人赵文信唐蓬州县丞刘弼唐洛州人贾道羡唐吴郡人陆怀素唐河内司马乔卿唐平州人孙寿唐郑州李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佚名
(清)戴震
明·孙仁孺
索靖
(宋)尹洙
宋·岳珂
宋·陈与义
宋·杨至质
唐·尸罗达摩
清·文海
西晋·法炬
唐·王希明
唐·齐谁
明·文震亨
清·洪秀全
明·王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