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法苑珠林-唐·道世
法苑珠林目录:
法苑珠林
序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第九
第十
第十一
第十二
第十三
第十四
第十五
第十六
第十七
第十八
第十九
第二十
第二十一
第二十二
第二十三
第二十四
第二十五
第二十六
第二十七
第二十八
第二十九
第三十
第三十一
第三十二
第三十三
第三十四
第三十五
第三十六
第三十七
第三十八
第三十九
第四十
第四十一
第四十二
第四十三
第四十四
第四十五
第四十六
第四十七
第四十八
第四十九
第五十
第五十一
第五十二
第五十三
第五十四
第五十五
第五十六
第五十七
第五十八
第五十九
第六十
第六十一
第六十二
第六十三
第六十四
第六十五
第六十六
第六十七
第六十八
第六十九
第七十
第七十一
第七十二
第七十三
第七十四
第七十五
第七十六
第七十七
第七十八
第七十九
第八十
第八十一
第八十二
第八十三
第八十四
第八十五
第八十六
第八十七
第八十八
第八十九
第九十
第九十一
第九十二
第九十三
第九十四
第九十五
第九十六
第九十七
第九十八
第九十九
第一百
第十九
敬僧篇第八(此有四部)
述意部引证部敬益部违损部述意部第一夫论僧宝者。谓禁戒守真威仪出俗。图方外以发心。弃世间而立法。官荣无以动其意。亲属莫能累其想。弘道以报四恩。育德以资三有。高越人天重逾金玉。称为僧也。是知僧宝利益不可称纪。故经曰。纵有持戒破戒若长若幼。皆须深敬不得轻慢。若违斯旨交获重罪。若待太公为卿相。则千载无太公。要得罗什为师训。则万代无罗什。何得见一僧行过上累佛宗。见一人戒亏便轻上法。止可以道废人。以人不弘道也。不可以人废道。以道是人师也。故释迦佛等。是真佛宝。金口所说理行教果。是真法宝。得果沙
...更多
第二十
致敬篇第九(此有六部)
述意部功能部普敬部名号部会通部仪式部述意部第一原夫上圣垂慈至人利物。意欲导四生于宝所。运三有于大车。师弟异轨而同归。法俗殊途而一致。所以立像表真彝训常俗。寄指筌月出道常规。但以妄着我人堕慢沿流。随业漂沦无思悛革。良田对迷累劫不识三尊。愚戆顽执罕逢十圣。
是故命如风烛难可驻留。形同石火岂容长久。况复五浊交侵四蛇常逼。而能安忍玩兹虚幻。故使大圣慈悲适悲适化陶诱。行中要切无过礼忏行道。故龙树十住论云。菩萨昼夜各有三时。于此六时礼拜十方诸佛。忏悔劝请随喜回向。菩萨
...更多
第二十一
福田篇第十归信篇第十一士女篇第十二福田篇(此有三部)
述意部优劣部平等部述意部第一自大觉泥洹福归众圣。开士应真弘扬末教。并飞化众刹随缘摄诱。感殊则同室天隔。应合则异境对颜。是以随敬一僧则五眼开净。随施一毫则六度无尽也。
优劣部第二如优婆塞戒经云。佛言。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阿耨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世尊是二种田。一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众僧是三种田。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以是因缘
...更多
第二十二
入道篇第十三(此有四部)
述意部欣厌部^2□发部引证部述意部第一惟夫道俗形乖净染殊趣。由善恶不等报应不均。欲观仁义盛德之风。当寻礼仪玄轨之范。而能割爱辞亲弃荣势位。节食滋味蔬□苦行。粗服盖形不顾饰玩。
随用安身不存名利。抑遏三毒制止八音。三千威仪五百戒相。动静合宜皆有法式。八万修多十二部别。敷演投机随时利物。可谓人天之楷模。入道之舟航者也。
欣厌部第二如文殊问经云。佛告文殊师利。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者无量过患故。出家者无量功德故。住家有障
...更多
第二十三
惭愧篇第十四奖导篇第十五说听篇第十六
惭愧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夫三世轮转六道旋还。若有一片神明无不经离多处。既其禀生无定有智有愚。受性不同为善为恶。为善故有惭有愧。为恶故无惭无愧。但凡夫之法相惑居怀。若未得治道断除。理应日夜励己策修惭愧冥空辞谢幽显。从来无智不识至真。致使烦恼森然结漏繁拥。冀藉一善消除万累。排荡重昏豁然清净。是故大圣殷勤制诸道俗深惭应供。横受福田之名。仰愧沙门。虚当乞士之号。进无菩萨兼济之能。退乏声闻自调之德。点辱师僧辜负檀越。不堪行国王之地
...更多
第二十四
说听篇第十六之二简众部第五夫法师升座。先须礼敬三宝自净其心。观时择人具慈悲意。救生利物。然后为说。故报恩经云。听者坐说者立不应为说。若听者求说者过。不应为说。若听者依人不依法。依字不依义。依不了义经不依了义经。依识不依智。并不应为说。何以故。是人不能恭敬诸佛菩萨清净法故。若说尊重于法。听法之人亦生祟敬。至心听受不生轻慢。是名清净说。故阿含经偈云。
听者端心如渴饮一心入于语义中闻法踊跃心悲喜如是之人可为说又五分律云。除其贪心。不自轻心。不轻大众心。慈心喜心利益心不动心。
立此等心。
...更多
第二十五
见解篇第十七(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夫心识运变厥理无常。解惑相翻圣人何迹。澄神虚照应机如响。所谓寂灭不动感而遂通。悟道缘机然后神化。是以文字应用弥纶宇宙。圣变随方该罗法界。
非六通之至圣。孰能垂化于五道者也。
引证部第二如分别功德论云。如来所以广为四部各说第一者。乃为将来遗法之中。四姓出家见解不同。共相是非自称为尊余人为卑。如是之辈不可称计故。预防于未然开其自足之路。如光明之中日为其最。星宿之中月为其最。川流之中海为其最。 六天之中波旬以为其最。色界十
...更多
第二十六
宿命篇第十八(此有四部)
述意部引证部习气部五通部述意部第一夫业行参差。宿缘之途非一。寿命修短。明昧之理无常。良由业因善恶。致使报有冥爽。或有忆识多劫。或有缘念累代。或有但记一生。或有唯知现在。所以凡圣殊隔宿命延促。虽复托神感圣。习气尚存。除惑见理。戏心犹在。自非位登十地行满三只。奚能永断习因感兹胜报也。
引证部第二第一天趣中。依婆沙论云。亦有生处得智知他心等。然微细故不别说之。如上天报中已具说之。亦同下傍生鬼趣中述。故婆沙论云。所以者何。非田器故。 有胜睹相闻语智等。所覆损故
...更多
第二十七
至诚篇第十九(此有八部)
述意部求宝部求戒部求忍部求进部求定部求果部济难部述意部第一夫至诚所感无神弗应。大士运心无机不赴。励己克意尽未来际。所以一一弘誓莫不忍智相应。心心广博皆在阿惟越致。自非立行重于松筠。起愿逾于金石。
殁命护持深心救济。弘道以报四恩。育德以资三有。此则功被三只果周十地也。
求宝部第二大志经云。昔有国名欢乐。有居士名摩诃檀。妻名旃陀。生一子。姿容端正世间少双。堕地便语。发誓愿言。我当布施济益贫穷。父母因名大意。至年十七为众生故发意入海。
...更多
第二十八
神异篇第二十(此有五部) 述意部角通部降邪部胎孕部杂异部述意部第一夫神道之为化也。盖以抑夸强摧侮慢。挫凶锐解尘纷。至若飞轮御宝则善信归降。竦石参烟则力士潜伏。当知至治无心刚柔在化。所以或韬光晦影俯同迷俗。或显现神奇遥记方兆。或死而更生。或定而后空。灵迹怪诡莫测其然。夫理之所贵者合道也。事之所贵者济物也。故权者反常而合道。利用以成务。然传所纪其详莫究。或由法身应感。或是道仙高逸。但使一分兼人。便足高矣。若其夸炫方伎左道乱时。因药石而高飞。藉芳芝而寿考。与天上鸡鸣云中狗吠蛇鹤不死龟蔡千年。称为是异。未可较其圣变也。今之集者。且录声闻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周·尹喜
清·俞达
吴则虞
(清)叶德辉
趙超 編
(晋)周处
清·王船山
清·姜垚汝
清·石寿堂
清·郑绩
(清)赵执信
清·王朝
(宋)龚明之
解缙
明·齐东野人
清·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