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长短经(反经)-赵蕤
长短经(反经)目录:
长短经(反经)
原 序
前 言
卷一·大体第一
卷一·任长第二
卷一·品目第三
卷一·量才第四
卷一·知人第五
卷一·察相第六
卷一·论士第七
卷一·政体第八
卷二·君德第九
卷二·臣行第十
卷二·德表十一
卷二·理乱十二
卷三·反经十三
卷三·是非十四
卷三·适变十五
卷三·正论十六
卷四·霸图十七
卷五·七雄略十八
卷六·三国权十九
卷六·蜀
卷六·吴
卷六·魏
卷七·惧戒二十
卷七·时宜二一
卷八·钓情二二
卷八·诡信二三
卷八·忠疑二四
卷八·恩生怨二六
卷八·诡顺二七
卷八·难必二八
卷八·运命二九
卷八·大私三十
卷八·败功三一
卷八·昏智三二
卷八·卑政三三
卷八·善亡三四
卷八·诡俗三五
卷八·息辩三六
卷八·量过三七
卷八·势运三八
卷八·傲礼三九
卷八·定名四十
卷九·出军四一
卷九·练士四二
卷九·结营四三
卷九·道德四四
卷九·禁令四五
卷九·教战四六
卷九·天时四七
卷九·地形四八
卷九·水火四九
卷九·五间五十
卷九·将体五一
卷九·料敌五二
卷九·势略五三
卷九·攻心五四
卷九·伐交五五
卷九·格形五六
卷九·蛇势五七
卷九·先胜五八
卷九·围师五九
卷九·变通六十
卷九·利害六一
卷九·奇兵六二
卷九·掩发六三
卷九·还师六四
长短经(反经)
《长短经》是唐代学者赵蕤编写的一本纵横学著作。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作者赵蕤也因此显名于世,时人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毛泽东也说《资治通鉴》是权谋,是阳谋,《长短经》是阴谋,是诡谋。不管评价是褒是贬,《长短经》的确深入地剖析了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不失为官场学扬名立万的顶级范本。
《长短经》全书集诸子百家学说,叙历代更迭史实,核心是“论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作者揉合儒、道、兵、法诸家思想,汇集王霸谋略,形成这么一部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原书涉及君臣德行、任人用长,钓情察势、霸
...更多
原 序
匠成舆者,忧人不贵;作箭者,恐人不伤。彼岂有爱憎哉?实技业驱之然耳。是知当代之士、驰骛之曹,书读纵横,则思诸侯之变;艺长奇正,则念风尘之会。此亦向时之论,必然之理矣。故先师孔子深探其本、忧其末,遂作《春秋》,大乎工道;制《孝经》,美乎德行。防萌杜渐,预有所抑。
斯圣人制作之本意也。
然作法于理,其弊必乱。若至于乱,将焉救之?是以御世理人,罕闻沿袭。三代不同礼,五霸不同法。非其相反,盖以救弊也。是故国容一致,而忠文之道必殊;圣哲同风,而皇王之名或异。岂非随时投教沿乎此,因物成务牵乎
...更多
前 言
唐宋以降,有两本书历来作为领导者政治教育必修的参考书,为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将相所悉知,一本是从正面讲谋略的《资治通鉴》;一本是从反面讲谋略的《反经》。对于前一本书,统治者不但学习、运用,而且不断的宣传出版;对于后一本书,统治者往往只用不说,避而不谈。实际上,就从事领导的人来说,《反经》在某种意义上比《资治通鉴》更具实用价值。 《反经》的作者赵蕤是唐代人,字大宾,四川籍,据史籍云,赵蕤“博学韬铃,长于经世,夫妇皆有隐操。开元中召之不赴。有长短要术,大旨主于实用,非策士诡谲之谋。”他站在万物正反相生这一哲学的大原则上,从另一角度考
...更多
卷一·大体第一
识大体,弃细务,这是君道,也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要记住:为官。以不能为能。
【经文】
臣闻老子曰:“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荀卿曰:“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傅子曰:“士大夫分职而听,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拱己而正矣。”何以明其然耶?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官,夔为乐正,垂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理官,益掌驱禽。尧不能为一焉,奚以为君,而九子者为臣,其故何也?尧知九赋之事,使九子各授
...更多
卷一·任长第二
欲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就该懂得这个道理。善用人的长处,是因人成事的第一要务。
【经文】
臣闻料才核能,治世之要。自非圣人,谁能兼兹百行,备贯众理乎?故舜合群司,随才授位;汉述功臣,三杰异称。况非此俦,而可备责耶?
[夫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论其大体则弘略而高远,历纤理微则宕往而疏越;亢厉之人,不能回挠,其论法直则括据而公正,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宽恕之人,不能速捷,论仁义则弘详而长雅,趋时务则迟缓而不及;好奇之人,横逸而求异,造权谲则倜傥而瑰壮,案清道则诡常而恢迂。
...更多
卷一·品目第三
人与人是不同的,德有高下,性有贤愚。你知道何为圣人,何为智者,何为英雄,何为豪杰,何为儒、法、术、道..吗?知道了各类人等的确切定义,做人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一个怎样的人,管人才能知道管的是些什么样的人。 【经文】
夫天下重器,王者大统,莫不劳聪明于品材,获安逸于任使。故孔子曰:
“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有贤。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格:法],不择贤以托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则庸人也。
...更多
卷一·量才第四
造器尽其材,用人适其性。用一种人才,便成就一种事业。赵王用赵括而亡国,诸葛亮用马谡而前功尽弃,这些血的教训足以提醒我们对用人的重视。
【经文】
夫人才能参差,大小不同,犹升不可以盛斛,满则弃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乎?[傅子曰:“凡品才有九:一曰德行,以立道本;二日理才,以研事机;三日政才,以经制体;四曰学才,以综典文;五曰武才,以御军旅;六曰农才,以教耕稼;七曰工才,以作器用;八曰商才,以兴国利;九曰辩才,以长讽议。”此量才者也。]
故伊尹曰:“智通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于
...更多
卷一·知人第五
知人才能善任,知人是恰当用人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然而,“知人知面不知心”,说明了知人之难。怎样才能既知其人,又知其心,古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本章对这些经验又做了系统的归纳,不可不细细揣摩。 【经文】
臣闻主将之法,务览英雄之心。然人未易知,知人未易。汉光武聪听之主也,谬于庞萌;曹盂德知人之哲也,弊于张邈。何则?夫物类者,世之所惑乱也。故曰:狙者类智而非智也,愚者类君子而非君子也,戆者类勇而非勇也。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幽莠之幼似禾;骊牛之黄似虎;白骨疑象;碔砆类玉。此皆似是而非也。
...更多
卷一·察相第六
为在用人之前就能知人,作者从源远流长的相人术中摘其实用而合理的经验,分类予以概述。清末儒将曾国藩结合他阅人无数的实践和二千多年的相术理论,总结出二句经典性的相人总则,可作为本篇的提要:“端庄厚重、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心存济物是富相。”
【经文】
《左传》曰:“周内史叔服如鲁,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
叔服曰:‘谷也食子,难也收子。谷也丰下,必有后于鲁国。’”[杜预曰:
“丰下,谓方面也。”
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从。赵孟曰:“七子从君,
...更多
卷一·论士第七
人才难得,欲成就一等事业,必得一等人才。有齐桓公见稷之诚,刘备三往隆中之志,人才可得,事业可成。 【经文】
臣闻黄石公曰:“昔太平之时,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世乱则叛逆生,王泽竭则盟誓相罚、德同无以相加,乃揽英雄之心。故曰:得人则兴,失士则崩。”何以明之?昔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往而不得见,从者止
之。桓公曰:“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
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做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
《书》曰:“能自得师者王。”何以明之?齐宣王见颜触曰:“触
...更多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袾宏
(清)大兴舒位立人
清·陈念祖
曾觌
汉·徐干
馬非百
唐·智广
(三國)韋昭註
清·笠翁先生
(唐)李白著
宋·鲖阳居士
明·赵秉忠
清·洪昇
晋·佚名
宋·尤袤
清·谢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