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朱子语类-(宋)黎靖德 编
朱子语类目录:
提要
朱子語類原序
朱子語類門目
卷一 理气上
卷二 理气下
卷三 鬼神
卷四 性理一
卷五 性理二
卷六 性理三
卷七 学一
卷八 学二
卷九 学三
卷十 学四
卷十一 学五
卷十二 学六
卷十三 学七
卷十四 大学一
卷十五 大学二
卷十六 大学三
卷十七 大学四或问上
卷十八 大学五或问下
卷十九 论语一
卷二十 论语二
卷二十一 论语三
卷二十二 论语四
卷二十三 论语五
卷二十四 论语六
卷二十五 论语七
卷二十六 论语八
卷二十七 论语九
卷二十八 论语十
卷二十九 论语十一
卷三十 论语十二
卷三十一 论语十三
卷三十二 论语十四
卷三十三 论语十五
卷三十四 论语十六
卷三十五 论语十七
卷三十六 论语十八
卷三十七 论语十九
卷三十八 论语二十
卷三十九 论语二十一
卷四十 论语二十二
卷四十一 论语二十三
卷四十二 论语二十四
卷四十三 论语二十五
卷四十四 论语二十六
卷四十五 论语二十七
卷四十六 论语二十八
卷四十七 论语二十九
卷四十八 论语三十
卷四十九 论语三十一
卷五十 论语三十二
卷五十一 孟子一
卷五十二 孟子二
卷五十三 孟子三
卷五十四 孟子四
卷五十五 孟子五
卷五十六 孟子六
卷五十七 孟子七
卷五十八 孟子八
卷五十九 孟子九
卷六十 孟子十
卷六十一 孟子十一
卷六十二 中庸一
卷六十三 中庸二
卷六十四 中庸三
卷六十五 易一
卷六十六 易二
卷六十七 易三
卷六十八 易四
卷六十九 易五
卷七十 易六
卷七十一 易七
卷七十二 易八
卷七十三 易九
卷七十四 易十
卷七十五 易十一
卷七十六 易十二
卷七十七 易十三
卷七十八 尚书一
卷七十九 尚书二
卷八十 诗一
卷八十一 诗二
卷八十二 孝经
卷八十三 春秋
卷八十四 礼一
卷八十五 礼二
卷八十六 礼三
卷八十七 礼四
卷八十八 礼五
卷八十九 礼六
卷九十 礼七
卷九十一 礼八
卷九十二 乐古今
卷九十三 孔孟周程张子
卷九十四 周子之书
卷九十五 程子之书一
卷九十六 程子之书二
卷九十七 程子之书三
卷九十八 张子之书一
卷九十九 张子书二
卷一百 邵子之书
卷一百一 程子门人
卷一百二 杨氏门人
卷一百三 罗氏门人
卷一百四 朱子一
卷一百五 朱子二
卷一百六 朱子三
卷一百七 朱子四
卷一百八 朱子五
卷一百九 朱子六
卷一百一十 朱子七
卷一百一十一 朱子八
卷一百一十二 朱子九
卷一百一十三 朱子十
卷一百一十四 朱子十一
卷一百一十五 朱子十二
卷一百一十六 朱子十三
卷一百一十七 朱子十四
卷一百一十八 朱子十五
卷一百一十九 朱子十六
卷一百二十 朱子十七
卷一百二十一 朱子十八
卷一百二十二 吕伯恭
卷一百二十三 陈君举
卷一百二十四 陆氏
卷一百二十五 老氏
卷一百二十六 释氏
卷一百二十七 本朝一
卷一百二十八 本朝二
卷一百二十九 本朝三
卷一百三十 本朝四
卷一百三十一 本朝五
卷一百三十二 本朝六
卷一百三十三 本朝七
卷一百三十四 历代一
卷一百三十五 历代二
卷一百三十六 历代三
卷一百三十七 战国汉唐诸子
卷一百三十八 杂类
卷一百三十九 论文上
卷一百四十 论文下(诗)
提要
臣等謹案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宋咸淳庚午導江黎靖徳編初朱子與門人問荅之語門人各録成編嘉定乙亥李道傳輯廖徳明等三十二人所記為四十三卷又續增張洽録一卷刻于池州曰池録嘉熙戊戌道傳之弟性傳續蒐黄榦等四十二人所記為四十六卷刋于饒州曰饒録淳祐己酉蔡抗又裒楊方等三十二人所記為二十六卷亦刋于饒州曰饒後録咸淳乙丑吳堅採三録所餘者二十九家又增入未刋四家為二十卷刋于建安曰建録其分類編輯者則嘉定己卯黄士毅所編凡百四十卷史公説刋于眉州曰蜀本又淳祐壬子王佖續編四十卷刋于徽州曰徽本諸本既互有出入其後又翻刻不一訛舛滋多靖徳乃裒而編之刪除重複一千一百五十餘條分為二十六
...更多
朱子語類原序
晦庵朱先生所與門人問答門人退而私竊記之先生没其書始出記錄之語未必盡得師傳之本旨而更相傳寫又多失其本真甚或輒自刪改雜亂訛舛幾不可讀李君道傳貫之自蜀來仕于朝博求先生之遺書與之游者亦樂為之搜訪多得記錄者之初本其後出守儀真持庾節於池陽又與潘時舉葉賀孫諸嘗從游於先生之門者互相讎校重複者削之訛謬者正之有别錄者有不必錄者隨其所得為卷帙次第凡三十有三家繼此有得者又將以附于後時以備散失廣其傳耳先生之著書多矣教人求道入德之方備矣師生函丈間往復詰難其辨愈詳其義愈精讀之竦然如侍燕閒承謦欬也厯千載而如會一堂合衆聞而悉歸一已是書之傳豈小補哉貫之既以鋟諸木
...更多
朱子語類門目
理氣
太極隂陽凡形於法象者二卷
鬼神
其别有三在天之鬼神隂陽造化是也在人之鬼神人死為鬼是也祭祀之鬼神神示祖考是也三者雖異其所以為鬼神者則同知其異又知其同斯可以語鬼神之道矣故合為一卷
性理
論性不論氣不備故先總論人物之性而繼以氣稟之性為一卷古人之學必先明夫名義故為學也易而求之不差後世名義不明故為學也難盖有終身昧焉而不察者又安能反而體之於身哉故以性情心意等之命名者為一卷仁義禮智等之命名者為一卷共三卷
...更多
卷一 理气上
◎太极天地上
问:"太极不是未有天地之先有个浑成之物,是天地万物之理总名否?"曰:"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动而生阳,亦只是理;静而生阴,亦只是理。"问:"太极解何以先动而后静,先用而后体,先感而后寂?"曰:"在阴阳言,则用在阳而体在阴,然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不可分先后。今只就起处言之,毕竟动前又是静,用前又是体,感前又是寂,阳前又是阴,而寂前又是感,静前又是动,将何者为先后?不可只道今日动便为始,而昨日静更不说也。如鼻息,
...更多
卷二 理气下
◎天地下
天文有半边在上面,须有半边在下面。
〔僩〕
如何见得天有三百六十度?甚么人去量来?只是天行得过处为度。天之过处,便是日之退处。日月会为辰。
〔节〕
有一常见不隐者为天之盖,有一常隐不见者为天之底。
〔节〕
叔器问:"天有几道?"曰:"据历家说有五道。而今且将黄赤道说,赤道正在天之中,如合子缝模样,黄道是在那赤道之间。"
〔义刚〕
...更多
卷三 鬼神
因说鬼神,曰:"鬼神事自是第二著。那个无形影,是难理会底,未消去理会,且就日用紧切处做工夫。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此说尽了。此便是合理会底理会得,将间鬼神自有见处。若合理会底不理会,只管去理会没紧要底,将间都没理会了。"
〔淳〕
义刚问目别出。
义刚将鬼神问目呈毕,先生曰:"此事自是第二著。'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此说尽了。今且须去理会眼前事,那个鬼神事,无形无影,莫要枉费心力。理会得那个来时,将久我著实处皆不晓得。所谓'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个皆是面前事,做得一件
...更多
卷四 性理一
◎人物之性气质之性
这几个字,自古圣贤上下数千年,呼唤得都一般。毕竟是圣学传授不断,故能如此。至春秋时,此个道理其传犹未泯。如刘定公论人受天地之中以生,郑子产论伯有为厉事,其穷理煞精。
〔广〕
天之生物也,一物与一无妄。
〔大雅〕
天下无无性之物。盖有此物,则有此性;无此物,则无此性。
〔若海〕
问:"五行均得太极否?"曰:"均。"问:"人具五行,物只得一行?"曰:"物亦具有五行,
...更多
卷五 性理二
◎性情心意等名义
问:"天与命,性与理,四者之别:天则就其自然者言之,命则就其流行而赋於物者言之,性则就其全体而万物所得以为生者言之,理则就其事事物物各有其则者言之。到得合而言之,则天即理也,命即性也,性即理也,是如此否?"曰:"然。但如今人说,天非苍苍之谓。据某看来,亦舍不得这个苍苍底。"
〔贺孙〕
以下论性命。
理者,天之体;命者,理之用。性是人之所受,情是性之用。
〔道夫〕
命犹诰敕,性犹职事,情犹施设,心则其人也。<
...更多
卷六 性理三
◎仁义礼智等名义
道者,兼体、用,该隐、费而言也。
〔节〕
(以下道理。)
道是统名,理是细目。
〔可学〕
道训路,大概说人所共由之路。理各有条理界瓣。因举康节云:"夫道也者,道也。道无形,行之则见於事矣。如'道路'之'道',坦然使千亿万年行之,人知其归者也。"
〔闳祖〕
理是有条瓣逐一路子。以各有条,谓之理;人所共由,谓之道。
〔节〕
<
...更多
卷七 学一
◎小学
古者初年入小学,只是教之以事,如礼乐射御书数及孝弟忠信之事。自十六七入大学,然后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为忠信孝弟者。
〔骧〕
古人自入小学时,已自知许多事了;至入大学时,只要做此工夫。今人全未曾知此。古人只去心上理会,至去治天下,皆自心中流出。今人只去事上理会。
〔泳〕
古者小学已自养得小儿子这里定,已自是圣贤坯璞了,但未有圣贤许多知见。及其长也,令入大学,使之格物、致知,长许多知见。
〔节〕
...更多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周敦颐
(清)劉良璧 纂輯
宋·沈括
清·姚锡光
清·秦爨公
宋·霍济之
(元)程端礼
吴恩元
清·程淯
清·戴龙邦
元·庄肃
宋·曾公亮
唐·张志和
(唐)韩愈撰;(宋)魏仲举编
春秋·卜子夏
明·龚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