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学】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 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a.学位名,大学毕业生;b.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a.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b.现指初等学校)。
【安】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 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 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 5. 装设:~置。~家立业。 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 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 8. 姓。
【仁】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3. 姓。
【却】1.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2. 退还,不受:盛情难~。 3.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4. 去掉:失~。了(liǎo)~。
【自】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2. 从,由:~从。~古以来。 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惊】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4. 出人意料的:~喜。
情意绵绵
3.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心理状态,发人深省。社会上很多人都有这种惊惧之感。在教育领域,人们更应该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呵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同时在教育中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化和灵活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Monica217
不学安仁却自惊,此诗表明了一个人缺乏学识而感到惊讶和惊恐的心理状态。这首诗源于《楚辞》中的《离骚》,是一首感性深刻的诗歌,引发了广泛的阅读和评论。下面是我对这句诗的五点点评:
飞翔的梦想家
1. 杜甫的《春望》中曾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描写,这句诗同样是表现对物的向往。学问之广博似海,而自己的知识又如此之少,使人惊恐自惭。诗句刻画了一种对于人生的深思熟虑和无奈感,令人心生敬畏之情。
FlyHigh
2. 不学安仁却自惊,表面上是暗示人们不可自视甚高,过分自信,但深层次的含义是指学习的重要性。人们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充实自己的内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拥有更为宽广的视野,避免走入死角和盲区。
岁月无恙
4. 古人强调教育,注重自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今日之人,同样要注重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常识,学习时尚和热点的知识,更新自己的认知和见解,增强自己的信息素养。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不同的启示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