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於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清王韬《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
【愚谷】1.见“愚公谷”。2.借指隐者。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序》:“若非隐沦之愚谷,是谓高阳之狂生者也。”
【知】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照。 3. 学识,学问:~识,求~。无~。 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音。~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 ◎ 古同“智”,智慧。
【名姓】1.即姓名。《穀梁传·庄公二十六年》:“言大夫而不称名姓。”《史记·项羽本纪》:“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张质》:“名姓偶同,遂不审勘。”清孙枝蔚《村居杂感》诗:“雄心閒自笑,名姓竟谁知。”管桦《不讲理的人》:“因为多年不见,又没通过书信,忘了名姓。”2.有名望的姓氏。即旧族。《国语·楚语下》:“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韦昭注:“名姓,谓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