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诗文中杨柳常通用。南朝齐谢朓《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唐万齐融《送陈七还广陵》诗:“落花馥河道,垂杨拂水窗。”《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鲁迅《送增田涉君归国》诗:“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2.词牌名。双调,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咏垂杨,后为词牌名。参阅《词谱》卷二八。
【曼】1. 长,延长:~延。~声而歌。 2. 美,柔美:~妙。~靡。~辞。轻歌~舞。
【舞】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蹈。~技。~姿。~会。~剑。~女。~曲。~台。 2. 耍弄:~弊。~文弄墨。
【多娇】1.十分娇娆。唐元稹《莺莺传》:“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着一万箇文君,怎比鶯鶯!多慧多娇性灵变,平生可喜秦筝。”《金瓶梅词话》第八九回:“你正青春,奴又多娇。好心焦,清减了花容月貌。”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指美人。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欲把鶯鶯今夜约,殷勤把红娘告:‘休推托,专专付与多娇。’”元柯丹邱《荆钗记·遐契》:“思忆多娇,想他十指纤纤一捻腰,两瓣金莲小,赛过西施貌妖。”明汤显祖《牡丹亭·诘病》:“我眼里不逢乖小
【态】1. 形状,样:~度。状~。姿~。形~。神~。动~。静~。事~。情~。常~。变~。体~。生~。 2. 一种语法范畴,多表明句子的主语和动词之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