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详闻月旦评释义


【此地】个地方。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燕丹,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洪深《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详】1. 细密,完备,与“略”相对:~细。~略。~情。~谈。周~。~实(详细而确实。亦作“翔实”)。语焉不~(说得不详细)。  2. 清楚地知道:内容不~。  3. 说明,细说:内~。  4. 审慎:~平(审理案件审慎公平)。~刑(断案用刑谨慎)。  5. 旧时的一种公文,下级官员对上级的报告:上~。~文。 | ◎ 古同“佯”,假装。 典

【闻】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月旦】1.指旧历每月初一。《史记·龟策列传》:“常以月旦拔龟,先以清水澡之,以卵祓之,乃持龟而遂之,若常以为祖。”张守节正义:“以常月朝清水洗之,以鷄卵摩而祝之。”三国魏曹操《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臺,善待之。於臺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輙向帐中作伎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顾和始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月旦十五日》:“韩退之《弔武侍御文》曰:月旦十五日出其衣珥拜之。夫不言朔望,而变言月旦十五日,其语脉有

【评】1. 议论,评论:~议。~语。~改。~点。~估。~审。~述。短~。  2. 判出高下:~比。~定。~理。~判。

此地详闻月旦评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