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叠】1.收拾;安排。宋刘昌诗《芦蒲笔记·打字》:“收拾为打叠,又曰打迸(一作併)。”宋龚鼎臣《东原录》:“江南城破,曹彬见李国主,即放入宅,言令打叠金银。”元汪元亨《醉太平·警世》曲:“唤山童门户好关者,把琴书打叠。”茅盾《路》:“这是因为近来风声又紧,武昌城里的老百姓,不得不打迭些细软送进汉口租界。”2.振作。元无名氏《红绣鞋》曲:“强打叠精神怎过,思量的做不的生活,越思量越间阻越情多。”巴人《运秧驼背》:“他打迭着精神起了床,支撑着软瘫了的身体,走下山去。”
【故】1. 意外的事情:事~。变~。~障。 2. 原因:缘~。原~。 3. 有心,存心:~意。~杀(有意谋杀)。明知~犯。 4.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人。~乡。~土(故乡)。~园(故乡)。~居。~国(故乡,亦指祖国)。~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 5. 朋友,友情:
【书】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6. 字体:草~。隶~。楷~。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排】1. 除去,推开:~出。~斥。~水。~外。~挤。~山倒海。~忧解难。 2. 摆成行列:~列。~队。~字。~印。~笔。~场。 3. 排成的行列:~头。前~。 4. 军队的编制单位,“班”的上一级。 5. 练习演戏:~戏。 6. 竹或木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木~。竹~。~运。 | ◎ 〔~子车〕用人力拉运东西的一种车,多用于运货。
【日】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2. 白天,与“夜”相对:~班。 3.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 4. 某一天:纪念~。 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6. 时候:春~。往~。 7.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 8. 特指“日本国”。
【去】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