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屣】亦作“倒屧”。1.急于出迎,把鞋倒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唐皮日休《初夏即事寄鲁望》诗:“敲门若我访,倒屣欣逢迎。”屣,一本作“屧”。元任昱《折桂令·同友人联句》曲:“既有当壚,毋劳倒屣,便可投辖。”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吾辈得施为,正好谈心花底;兰友瓜戚,门外不须倒屣。”2.指从坐席上匆忙避开。《西京杂记》卷二:“衡邑人有言《诗
【延】1. 引长:~长(cháng )。~续。蔓~。~年益寿。 2. 展缓,推迟:~迟。~缓。~宕。~误。 3. 引进,请:~聘(聘请)。~纳。~师。~医。 4. 姓。
【见】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典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