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1. 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 2. 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菜。~馆。~量。酒囊~袋。 3. 吃饭,或给人饭吃:“~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 喂牲畜:~牛。
【盂】1. 〔~兰盆会〕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佛教徒为超度祖先亡灵所举行的仪式。 2. 一种盛液体的器皿:水~。痰~。漱口~儿。
【朝】1. 早晨:~阳。~晖。~暮。~霞。~气。~思暮想。~令夕改。~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2. 日,天:今~。明~。 | 1. 向着,对着:~向。~前。~阳。坐北~南。 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见。~拜。~圣。~香。~仪。 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廷。上~。退~。~野。~政。~臣。~议。~房。 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代。唐~。 5. 〔~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
【贮】◎ 储存:~存。~藏(cáng )。~积。
【五山】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岱舆、员嶠、方壶、瀛洲、蓬莱。《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嶠、三曰方壶、四曰瀛州、五曰蓬莱。”2.五座山。指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史记·孝武本纪》:“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三国魏曹植《吁嗟篇》:“飘飘周八泽,连翩歷五山。”3.五座山。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后汉书·冯衍传》:“疆理九野,经营五山。”李贤注:“五山即五岳也。”唐韩愈《
【云】1. 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2.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 3.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 4. 指中国“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