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
吕公著

分题得瘿林壶

分题得瘿林壶

分题得瘿林壶评点


《分题得瘿林壶》是吕公著的一首诗,深入探索了天地万物的形态以及其与智慧之间的关系。诗中以形状各异的木材作为切入点,抒发了对材质特性的感慨,并以慨叹之辞揭示了人们生造之物之不易。天地孕育出多种众材,而将其应用得宜方谓智慧所在。无论是巨大的建筑材料如梁柱与植于土中的木楔,都有着无可舍弃之处。正如方形以角尺测量,圆形以规制约,两者虽不同,却能相得益彰。借此,吕公著对木材中瘿疤之状发出感叹,认为它们与肉质上的多余一样,形态怪异,寻求相似的象征又难以觅得。樽罍之处无法涵括之…之乎者也兮。吕公著在这里以樽罍泛指各种器皿,想表达的是对于形状分明的木材之难容。如同栓塞与括紧难以容纳于罍樽之中,材质的疤痕与瘿疮不易取舍,使得精雕细刻的像样难以构建起来。然而木之本贱,费心拜谢之乎者也兮。“木质”之所以视为庸碌的存在,是因为它们的形态与人力制造之物难以协调。吕公著以此点明了木材的独特性,并对木材本身的低贱表示敬意,因其灵活可塑的特性使其成为人类智慧的源泉。只有经过人们精心雕刻流芳百世的横梁短柱,始终无法摆脱木材所固有的瑕疵。鸟与兽除去传世之物之乎者也兮。吕公著于最后呼应《汉书》,指出鸟兽虽形态各异,却无传世之物可言。以此,吕公著对木材的瑕疵之不同凡响,进一步抒发了对生命中任何事物不可完美的深刻认识。通过漫长而富有哲理的描写,《分题得瘿林壶》展示了吕公著对形态不规则的木材的感慨与赞美。以古拙优雅的文风,他对天地万物的创造之精妙及人类智慧的凡尘共通之处进行了讽刺与思考,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部有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