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1.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信。~节。 2.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号。音~。 3. 相合:~合。言行相~。 4.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咒。护身~。 5.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瑞。~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 6. 姓。
【檄】◎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此臣之所谓传~而千里定者也”。~文。羽~。~移(文体名,“檄文”与“移文”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典
【旁午】“旁迕”。交错;纷繁。汉王褒《洞箫赋》:“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汉书·霍光传》:“受璽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詔诸官署徵发。”颜师古注:“一从一横为旁午,犹言交横也。”《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旁午纷紜,殊无寧月。”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本军政府当军事旁午之际,势不能并谋兼顾,为吾乡僻同胞尽完全保护之责。”2.四面八方;到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尔朱荣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谋魏社稷,愚智同见。”宋刘克庄《运粮行》:“县符旁午催调发,大车小车声轧轧。”钱锺书注:“旁午
【申】1. 地支的第九位,属猴。 2. 用于记时:~时(下午三点至五点)。 3. 陈述,说明:~述。~斥。~辩。~冤。三令五~。~请。~报。 4. 重复,一再:“~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5.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 6. 姓。 典
【拊循】1.亦作“拊巡”。安抚;抚慰。《荀子·富国》:“垂事养民,拊循之,唲呕之。”杨倞注:“拊循,慰悦之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士民欲用以报吴。”南朝宋颜延之《阳给事诔》:“勉慰痍伤,拊巡饿渴。”宋司马光《横山札子》:“伏望陛下且以拊循百姓为先,以征伐四夷为后。”明归有光《通政使司张公墓表》:“至则减损户徭,拊循流亡。”2.护养。《荀子·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於府库。”宋李纲《与吕相公书》:“州县残破,民力凋弊,非假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