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1.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大。尚~。况~。 2. 表示暂时:苟~偷安。姑~。 3. 表示将要、将近:城~拔矣。年~九十。 4.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走~说。 5. 表示经久:这双鞋~穿呢! 6.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 7. 姓。 | 1. 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 2. 多的样子。 3. 农历六月的别称。 4. 敬慎的样子:“有萋有~”。 5. 古同“趄”,趑趄。 典
【典】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籍。字~。词~。经~。引经据~。 2. 标准,法则:~章。~制。~故(a.典制和掌故;b.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范。~雅。~礼。~型。 3. 指典礼:盛~。大~。 4. 主持,主管:~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狱。 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卖。~押。~契。 6. 姓。
【春衣】春季穿的衣服。北周庾信《春赋》:“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唐施肩吾《长安春夜吟》:“露盘滴时河汉微,美人灯下试春衣。”宋陆游《雨》诗:“纸帐光迟饶晓梦,铜炉香润覆春衣。”
【醉】1. 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汉。~鬼。~意。~拳(一种拳术,步法上突出东倒西歪的醉态)。~生梦死。~翁之意不在酒。 2. 沉迷,过分爱好:~心。沉~。陶~(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3. 用酒泡制的:~枣。~虾。~蟹。
【放颠】。唐杜甫《绝句》之九:“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宋陆游《夙兴弄笔偶书》诗:“春风不解嫌贫病,尚拟花前醉放颠。”清陈维崧《贺新郎·自嘲》词:“高舘灯如綉,屈指筭、摄衣登座,放颠时有。”郁达夫《和刘大杰<秋兴>》:“愁无饘粥堪娱老,那有情怀再放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