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叹——君不见去年六月田作龟兆拆
【君】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 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 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典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见】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典
【去】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年】1.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 2. 每年的:~会。~鉴。~利。~薪。 3. 一年的开始:~节。新~。 4. 有关年节的(用品):~画。~礼。~货。 5. 时期,时代:近~。~华。~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限。~深日久。 6. 收成:~成。~景。~谨。荒~。 7. 岁数:~纪。~事(岁数)。~高。~轮。 8.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童~。青~。壮~。中~。老~。 9.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兄。~谊(同年登科的关系)。 10. 姓。
【六月】《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宣王北伐也。”《国语·晋语四》:“秦伯赋《六月》。”韦昭注:“《六月》,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復文武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重耳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梁郊祀乐章》:“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明夏完淳《大哀赋》:“於是竿木羣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鋭。”
【田作】。《战国策·燕策一》:“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汉书·赵充国传》:“边兵少,民保守,不得田作。”《宋史·赵滋传》:“代州、寧化军有地万顷,皆肥美,可募人田作。”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依据主权与田作惯例,劳动情况应登记于(户主)名下。”典
【龟兆】时龟甲受炙灼所呈现的坼裂之纹。《左传·昭公五年》:“龟兆告吉,曰:‘克可知也。’”《尉缭子·武议》:“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云之变。”元柳贯《赠王玄翰》诗:“徵言骇今见,信若龟兆占。”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所谓前事之不忘,后事之龟兆也。”2.引申指预兆。3.比喻物体的裂痕。宋陆游《村舍》诗:“新墻拆龟兆,疏瓦断鱼鳞。”清赵翼《苦热》诗:“百川泉眼蜗涎枯,十里土脉龟兆坼。”
【拆】1. 把合在一起的弄开:~信。~洗。~卸。~字。 2. 〔~白〕方言,流氓骗取财物。 3. 分散,毁掉:~散。~台。~迁。 | ◎ 方言,排泄(大小便):~烂污(喻不负责任)。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