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1.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大。尚~。况~。 2. 表示暂时:苟~偷安。姑~。 3. 表示将要、将近:城~拔矣。年~九十。 4.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走~说。 5. 表示经久:这双鞋~穿呢! 6.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 7. 姓。 | 1. 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 2. 多的样子。 3. 农历六月的别称。 4. 敬慎的样子:“有萋有~”。 5. 古同“趄”,趑趄。 典
【悦】1. 高兴,愉快:喜~。愉~。和颜~色。心~诚服。取~于人。 2. 使愉快:~耳。赏心~目。 3. 姓。 典
【清】1.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水。~泉。~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澈。~碧。~朗。~新。~醇。月白风~。 2. 安静,不烦:冷~。凄~。~闲。~静。~淡。~幽。~谧(宁静)。 3. 单纯不杂:~唱。~茶。 4. 明白,明晰:~楚。~晰。~醒。~通(文章层次清楚)。~亮。 5. 一点不留,净尽:~除。肃~。~剿。~洗。~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6. 整理,查验:~理。~查。~点。~仓。 7.
【笳】◎ 〔胡~〕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杨柳曲】乐府《近代曲·杨柳枝》的别称。唐白居易《和韦庶子远坊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银烛忍抛《杨柳曲》,金鞍潜送石榴裙。”唐崔涂《读<庾信集>》诗:“唯有一篇《杨柳曲》,江南江北为君愁。”清梁章鉅《归田琐记·楹联賸话》:“梁应来绍壬为撰楹帖云:‘一闋《荔支香》,听玉笛吹来,徧传南海;双声《杨柳曲》,问金尊把处,忆否西湖。’”亦称“杨柳歌”、“杨枝曲”。唐孟郊《折杨柳》诗之二:“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疎缘别苦,曲怨为年多。”明刘基《过苏州》诗之四:“陌上清歌最可听,谁知此是断肠声。就中更有《杨枝曲》
你奋不顾身我独顾你
悦,就是一种愉悦的心情,而清笳,则寓意着宁静的音乐。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是这首诗的主题。哈哈,谁说古人不懂得享乐呢?
乱世的缘
所以说,我们都知道,诗歌这东西,读者的想象空间比作者要大得多。不过作为作者,如果连自己咋想的都说不清楚,那读者肯定就更没有头绪了。
阑珊流年
这首诗到底是在说啥?是在描述一个美景,还是在描述一个美人?从“杨柳”和“曲”的描述来看,应该是前者。不过要是作者把“悦清笳”换成“少女”,那就又是后者了呢。不知道当年这首诗到底咋传唱的,是大家都觉得是在写美景,还是大家半信半疑地捧红了一位美女?
LovelyPanda
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总是让我联想到一种场景,就是有一位才子佳人,在一处极美的风景里,手拿清笛,不紧不慢地吹奏着这首曲子,另一位才子佳人静静倾听,看着风景,享受着悦人心境。
追逐幸福的鸟儿
我觉得,这句话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那个“且”字。这个字表示的是某种状态正在进行,那么,在这句话中,“且”字暗示了什么呢?是指它们正在悦清笳杨柳曲的旅途中吗?还是现在这情景正在上演呢?让人无比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