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诘】维摩诘(梵语vimalakīrti)的省称。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维摩经》中说维摩诘是毘耶离城中一位大乘居士,和释迦牟尼同时,善于应机化导。曾经以称病为由,向释迦佛遣来问讯的舍利弗及文殊师利等宣扬大乘深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宋苏辙《谢人惠千叶牡丹》诗:“天女要知摩詰病,银瓶满送洛阳春。”宋陆游《病中作》诗:“摩詰病説法,虞卿穷著书。”2.指唐王维。维字摩诘。清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记>》:“按画家分南北二宗,摩詰为南宗创始。”典
【非】1.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 2. 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 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 4. 责怪,反对:~难(nàn )。~议。无可厚~。 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西~。
【不言】1.不说。《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晋孙绰《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唐韩愈《秋怀诗》之九:“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管子·心术上》:“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南史·王俭传》:“所以得厝私怀,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3.不料。唐宋之问《桂阳三日述怀》诗:“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