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 2. 接受:采~。笑~。~谏。 3. 享受:~福。~凉。 4. 缴付:~税。 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 6. 姓。
【了】1. 明白,知道:明~。一目~然。 2. 完结,结束:完~。~结。 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 4.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 | 1.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2.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
【腰】1. 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板儿。~杆子。~背。~身。~肢。~围。 2. 东西的中段,中间:半山~。 3. 中间狭小像腰部的地势:土~。海~。 4. 裤、裙等围在腰上的部分:裤~。
【间】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金印】1.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史记·孝武本纪》:“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大(欒大)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金印。”宋苏辙《观捕鱼》诗:“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清黄遵宪《琉求歌》:“尚有丹书珠殿掛,空将金印紫泥封。”2.借指官职。唐杜甫《陪李王苏李四使君登惠义寺》诗:“谁能解金印,瀟洒自安禪。”宋乐雷发《乌乌歌》:“好杀贼奴取金印,何用区区章句为?”3.宋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张胜看张员外,面上刺着四字金印,蓬头垢面,衣服不整齐。”《水浒传》第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