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洋】亦作“鏘羊”。1.德音,美好的名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怊悵餘徽,鏘洋遗烈。”刘良注:“鏘洋,德音也。”王闿运《常公神道碑》:“鏘洋遗烈,悽愴图徽。”2.金玉碰击发声。唐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鏘洋鸣玉佩,灼烁耀金蝉。”宋王禹偁《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鐘梵鏘洋于四水,香花焕耀于六街。”3.泛指发出美好的乐声。唐薛元超《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欲应重轮曲,鏘洋韵《九韶》。”4.喻指文辞华丽,韵律优美。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质实者忌其野,鏘洋者防其淫。”5.广大、盛多貌。唐黄滔《御试良弓献
【韵】1.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t幔睿绲脑夏甘恰搬ng”,hu幔睿绲脑夏甘恰埃踽ng”:~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腹(韵母中主要元音)。~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 2. 和谐而有节奏的:~白。琴~悠扬。 3.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风~。气~。~味。
【九韶】“九招”。舜时乐曲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九德之歌,《九韶》之舞。”《庄子·至乐》:“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成玄英疏:“《九韶》,舜乐名也。”《史记·五帝本纪》:“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兴《九招》之乐。”司马贞索隐:“招音韶,即舜乐《簫韶》。九成,故曰《九招》。”一说,帝喾时所作。《吕氏春秋·古乐》:“帝嚳命咸墨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昔帝嚳之世,咸墨为颂以歌《九韶》。”唐杨炯《盂兰盆赋》:“鏗《九韶》,撞六律;歌千人,舞八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