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 助词,表示反诘(a.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b.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方言集汇
【用】1.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 2. 可供使用的:~品。~具。 3. 进饭食的婉辞:~饭。 4. 花费的钱财:费~。~项。~资。 5.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 6. 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 7. 因此:~此。
【懔懔】亦作“懔懍”。1.危惧貌;戒慎貌。《书·泰誓中》:“百姓懍懍,若崩厥角。”孔传:“言民畏紂之虐,危惧不安。”晋陆机《文赋》:“心懍懍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明方孝孺《答金景文书》:“僕独学宜加懍懍,而以弗获闻己过为惧。”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二:“植当建安、黄初之间,境况至苦。曹丕本来很猜忌他,到了丕一即位,便先剪除植的余党……他不得不懔懔小心,以求无过,以免危害。”2.严正貌。刚烈貌。《后汉书·陈蕃传论》:“及遭际会,协策竇武,自谓万世一遇也。懍懍乎伊望之业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
【忧】1. 发愁:~愤。~惧。~烦。~惶。~急。~煎。~思(a.忧念;b.忧愁的思绪)。~戚。杞人~天。 2. 可忧虑的事:~患。内~外患。乐以忘~。高枕无~。 3. 指父母之丧:丁~。
【胡】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 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 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 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 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 姓。
【羌】1. 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笛。 2.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族。 3. 文言助词,用在句首,无义:“~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