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埽除】1.打扫;去除。《周礼·夏官·隶仆》:“隶僕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韭》:“正月上辛日,埽除韭畦中枯叶。”宋苏舜钦《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衰根危蔕埽除尽,辨别松竹并蒿莱。”2.除掉;廓清。《汉书·景帝纪》:“汉兴,埽除烦苛,与民休息。”《后汉书·陈龟传》:“授之法令,除并凉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隶,埽除更始。”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一》:“夫五霸更三王者也,七雄更五霸者也。秦兼四海,一切皆埽除之,又更七雄者也。”
【诗书】◎诗书Shī-Shū(1)[theBookofSangsandtheBookofHistory]∶指《诗经》和《尚书》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boks;literatures;works]∶泛指一般书籍、诗文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诵】1.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背~。~诗。 2. 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之”。 3. 诗歌:作~(作诗)。 4. 怨谤。 典
【法律】◎法律fǎlǜ[law;statute]古时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