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室”。1.太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书·洛诰》:“王入太室祼。”孔传:“太室,清庙。”孔颖达疏:“太室,室之大者,故为清庙。庙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杜预注:“大庙之室。”2.山名。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陆德明释文:“大室即中岳嵩高山也,在豫州。”《史记·楚世家》:“幽王为太室之盟。”裴駰集解引杜预曰:“太室,中岳也。”
【窅窅】隐晦貌;幽暗貌。《鹖冠子·天则》:“举善不以窅窅,拾过不以冥冥。”陆佃注:“不以潜晦举人之善。”唐戴叔伦《赠徐山人》诗:“针自指南天窅窅,星犹拱北夜漫漫。”2.遥远貌。晋陶潜《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十四:“故乡窅窅日夜隔,音尘断絶阻河关。”《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孤云落日春云低,良人窅窅羈天涯。”3.深邃貌。唐韩愈《剥啄行》:“窅窅深堑,其墉甚完。”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仰眺祗觉崇崇隆隆而不见其顶,下瞰祗觉窅窅冥冥而莫晰其根。”4.象声词。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