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乐府
> 同前梁·硃孝廉
上一卷
下一卷
不
所
亦
既
徘
联
从
凝
琴
同
迨
恨
动
兴
徊
翩
风
云
曲
前
阳
轻
周
楚
依
避
飞
没
歌
梁
春
寒
王
客
井
幽
且
霄
辞
·
旦
早
叹
谣
干
谷
散
汉
一
硃
孝
廉
琴曲歌辞一
同前梁·硃孝廉
同前梁·硃孝廉原文
凝云没霄汉,从风飞且散。联翩避幽谷,徘徊依井干。既兴楚客谣,亦动周王叹。所恨轻寒早,不迨阳春旦。
同前梁·硃孝廉注释
1、伊,句首语气词。侨,子产的名。2、礼,指治国的礼法纲纪。3、嚣嚣(xiāo xiāo),喧哗的声音。侨,教,嚣,押韵。4、这是“亦各言其志”的意思。《论语·先进》:“亦各言其志也已矣。”5、维,语气词。否(pǐ),恶。6、弭(mǐ),止。7、理,治,指平治。止,美,志,避,视,弭,矣,理,押韵。8、养老乞言,周朝兴盛的时候,曾奉养一些年老而有声望的人,让他们提意见,帮助把国家治理好。《经·大雅·行苇》序:“行苇,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gǒu,黄耇,老人之称),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9、谤者,指批评国政的人。《国语·周语》载: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批评他,他派卫巫监视批评他的人。最后国人忍无可忍,把他放逐出国。10、是,指示代词,这个。11、式,法式,榜样。12、维,通“惟”。这两句是说只因子产没有遇到圣君,他的教化就只限于一个郑国。化,教化。13、於虖,同“呜呼”。14、四海(天下)之所以治不好,是因为只有君,没有臣(指称职的人臣)。15、《左传·襄公三十年》载:子产从政三年,舆(众)人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同前梁·硃孝廉译文
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郑国的子产。(他开始执政的时候),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来到辩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子产说:“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对的,我们就采纳;不对的(或者可能把事情搞坏的),我们就防止;是好是坏,我们就观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就要衰败了!” 乡校没有毁掉,而郑国得以治理好。周初兴盛,(是因为)奉养老成有德之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周厉王)衰败,是派人监视有意见的人的结果。成功失败的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这子产啊,执政的方式(难得)。只因为难得,才治理一个郑国。真的都用子产执政的方式,帮助天下的君王,(天下就能)政通景明,达到无限。哎!天下没有治理好,(是因为)只有君王没有贤臣啊。谁能继承子产之风?(谁又具有子产之才)?我思慕古人。
同前梁·硃孝廉赏析
子产不毁乡校和周厉王监谤的故事,人们都不陌生。但韩愈却在他的《子产不毁乡校颂》中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这就使人感到很有新意,而且能够从中得到深刻的历史教训。 春秋时,“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当时执政的是子产,他以礼法纲纪治国,进行了一些大胆改革。这就招致一些人的不满,批评,甚至攻击。有人建议毁乡校,子产坚决反对。他说:“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同导),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对别人的批评采取的这种态度,是完全正确的,用现在的观点来分析,也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的。两千多年前的子产能够有这样的气度和认识,是十分难能的。孔子对子产的作法也十分赞赏。据《左传》记载:“仲尼闻是语(指上述子产的话)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孔子把仁当作崇高的政治、伦理道德的标准,从不轻易以仁许人,现在居然据此即称子产为仁。这说明孔子认为这种作法就是仁的一种表现,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作法和孔子的中庸学说是一致的。孔子的所谓中庸,并不是要人们对人处事不分是非,模棱两可。对于那种巧言令色的佞人、乡愿,孔子是非常鄙视的。孔子的所谓中庸,就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之行也,度于礼,……事执其中。”(《左传·哀公十一年》)中庸学说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的两端,互相矛盾,又互相联结,应取长补短,以得其中,否则就会“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要避免事物的任何一端超过了界限(用现代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度”),就要求使两端(即矛盾的双方)都能及时暴露出来,使人们及时了解,采取措施,否则就会使问题堆积起来,变得积重难返,甚或酿成大祸。子产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否则“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同导),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这些话正是这个意思。 正确的认识方法,导致了良好的效果。当子产执政头一年,有的人对他整顿田地疆界和沟洫等改革措施不理解,不满意,就怨恨他,叫喊“孰杀子产,吾其与之!”正如韩愈在中所说的“众口嚣嚣”,仇视到了极点。但子产既不因为这些人的不满而停止自己的改革措施,也不对不满的人采取镇压(毁乡校)的办法。而是如韩愈所说的那样,“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结果,子产执政三年之后,舆(众)人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郑人从实践中认识到子产的正确,对子产的态度也从仇恨变成爱戴,起了根本的变化。正因为如此,韩愈在诗中称颂“维是子产,执政之式(榜样)。”这样的颂词,子产是当之无愧的。 韩愈在诗中,也举了反面的例,就是《国语·周语》中著名的周厉王使卫巫监谤的故事。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批评他,他不但不改,反而派卫巫监谤,加以镇压。大臣召公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建议他多方设法听取各种意见,然后斟酌采行。但是,厉“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可能是由于吸取了周厉王失败的教训,子产才能悟出乡校不可毁的道理(前面引述的子产的一些话和召公的话很相似)。 经过这样的对比,韩愈在诗中说:“成败之迹,昭然可现。”他通过两个历史故事,两种方法带来两种结果,说明管理国家应该采取甚么方法。当然,韩愈只是从巩固封建制度的立场出发的,但从认识论角度看,却有普遍的意义。 韩愈最后为子产的善政“化只一国”(他的教化只限于一个郑国),而大发感慨。”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韩愈以为天下之所以得不到正确的治理,就在于没有称职的良臣。因此,他对子产特别怀念。其实,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象子产这样的良臣,是很难被重用的,纵使一时能执掌权柄,实施改革,也免不了要遭到保守势力的攻击,一旦失势或死亡,其改革的善政便又复归失败,即所谓政以人举,也必以人亡是也。 历史的经验证明,健全的政治,不能只靠个别的圣君贤相,而要靠健全的政治法律制度,以保证人民群众可以批评议论执政者及其作为,社会上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也都能及时反映出来,以便使人们通过实践、试验和比较,认识真理。否则就会如韩愈在诗中所说的“下塞上聋,邦其倾矣!”同时,制度还要保证使那些思想品质好、有才干的人材能不断地被选拔出来,担任重要的职务,使他们能大展宏图。
琴曲歌辞一
简介
简介暂无
琴曲歌辞一
的其它诗歌
同前梁·简文帝
同前唐·沈佺期
同前唐·韩愈
同前王僧孺
同前唐·邹绍先
同前李颀
霹雳引梁·简文帝
同前唐·韩愈
同前张祜
同前隋·辛德源
同前唐·韩愈
伤殷操宋·微子
同前唐·李贺
同前陈羽
同前梁·硃孝廉
湘妃怨唐·孟郊
湘夫人梁·沈约
神凤操周·成王
同前吴均
同前郎士元
湘妃列女操鲍溶
士失志操四首晋·介子推
士失志操四首晋·介子推
越裳操周公旦
士失志操四首晋·介子推
采薇操伯夷
南风歌二首虞舜
文王操周·文王
同前唐·李白
南风歌二首虞舜
神人暢唐尧
白雪歌齐·徐孝嗣
白雪曲唐·僧贯休
箕子操殷·箕子
思亲操虞舜
履霜操尹伯奇
同前梁·硃孝廉诗句
不迨阳春旦
所恨轻寒早
亦动周王叹
既兴楚客谣
徘徊依井干
联翩避幽谷
从风飞且散
凝云没霄汉
可能你会感兴趣
路臣恨
诮虚器
雉场歌
颂夷臣
夜宴谣
哀陇民
猎骑辞
台城晓朝曲
照影曲
湘东宴曲
最近文章
醉卧凉阴沁骨清是什么诗?
艺术的语言之美:剖析诗句“争得嫦娥仔细知”在《中秋夜玩月》中的意义
春江树杪船中的心境和寓意
江月上清岑中的心境和寓意
专家评点“野店难投宿”
什百成朋俦经典翻译和点评
剖析诗句“不将清瑟理霓裳”在《仙子洞中有怀刘阮》中的意义
揭秘《兴善寺贝多树》中蕴含的名句“远根穿古井”
曹唐《送康祭酒赴轮台》中的名句赏析
千秋辇毂尘——张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