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兵条支海上波释义


【洗】1. 用水去掉污垢:~脸。~涮。~涤。~澡。~心革面(喻彻底悔改)。  2. 清除干净:清~。  3. 像水洗一样抢光,杀光:~劫。  4. 昭雪冤枉:~雪。~冤。  5. 照相的显影定影:冲~。~印。  6. 玩牌时把牌搀和整理:~牌。  7. 基督教接受个人入教时的仪式:受~。~礼。  8. 盛水洗笔的器皿:笔~。  9. 把磁带上的录音或录像去掉。 | ◎ 同“冼”。

【兵】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条支】亦作“条枝”。1.古西域国名。约在今伊拉克境内。《史记·大宛列传》:“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安息﹞北与康居、东与乌弋山离、西与条支接。”《魏书·西域传·波斯》:“波斯国,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条支国也。”2.唐代西域地名。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一带。唐设条枝都督府。唐李白《战城南》诗:“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旧唐书·地理志三》:“条枝都督府於訶达罗支国所治伏宝瑟颠城置,以其王领之。仍於其部分置八州。”

【海上】;海岛。《吕氏春秋·恃君》:“柱厉叔事莒敖公,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公孙弘﹞家贫,牧豕海上。”《后汉书·荀爽传》:“﹝荀爽﹞后遭党錮,隐於海上,又南遁汉滨。”明陆深《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李善注引《汉书》:“匈奴乃徙苏武北海上无人处。”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秦始皇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南朝梁沉约《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唐

【波】1.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浪。~涛。~澜。~光。~纹。~荡。推~助澜。~及(影响到,牵涉到)。  2.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光~。超声~。~长。~段。~速。~谱。

洗兵条支海上波的用户点评


遥远的寂静

2024-11-01 10:28:56

“洗兵条支海上波”所体现的主题是军旅与自然的关系。洗净兵器的动作表现了将军士兵在宁静之时精进修习,期待迎接战事的准备,而海上波涛则象征了大海的辽阔、庞大和力量,与军队的雄伟气势相呼应。通过这句诗,作者以简练而有力的方式,表达了军人面对浩渺宇宙时仍然自信坚毅的情感。

流浪的白衣

2024-08-05 22:31:17

此诗写洗刷海上震波之兵,威力惊人。洗兵条成列而纵横,势如泰山压顶。此以静制动之策,意在压制敌方。条支两端开拓,指向天地之间,意在横扫天下,占据制高点。海上波涛汹涌,如同敌方军阵,本诗作者明确用军事的手法,昭示自己气势磅礴,铁血严谨。

微笑的猫头鹰

2024-08-03 10:57:54

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义,作者以运用波浪比喻敌军,用洗兵条做比喻精锐军团,达到精准的表述。叙述起伏跌宕,措辞华丽,表现抒情味道强,实在是妙笔生花的典范。此诗展现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意境,洋溢着他快意恢弘的写作风格。

衍lesss

2024-08-03 02:04:34

洗刷波浪、横扫天地,洗兵条支海上波,笔者极为欣赏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强劲与推动力。这诗行辞优美、使人回味无尽。功夫之深、心境之妙,实不应该被轻饶。此诗足见作者胸襟壮阔,威势逼人,映现了一位诗人高超的文采和战斗力。

追逐自由的风

2024-08-01 03:52:57

作者表现洗刷海上波之势如惊涛骇浪的威猛气概,说出可令人滔滔不绝地赞美,实乃文以载道之佳作。洗兵条如若天道中世将,必能战无不胜,可谓是气象万千。海上波涛比拟敌军派别,表现出作者好胜的心态,战歌所以能激励人心,化腐化精,以达成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