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1. 不信,猜度(duó):~惑。~问。~心。~团。~虑。~窦。~点。~端。猜~。怀~。半信半~。 2.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案。~难。~义。存~。 | 1. 安定,止息。 2. 古同“拟”,比拟。
【是】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 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 11.
【民间】◎民间mínjiān(1)[voluntary]∶平民自愿组织的民间团体(2)[folk;popular;amongthepeople]∶来源于老百姓或在老百姓中间广泛使用的民间文学(3)[nongovernmentalpeopletopeople]∶非官方的民间来往民间贸易(4)[incommonpeople]∶百姓中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疾】1. 病,身体不舒适:~病。目~。残~。讳~忌医。 2. 一般的痛苦:~苦。 3. 疼痛:~首蹙额。 4. 恨:~恶如仇。 5. 古同“嫉”,妒忌。 6. 弊病,缺点:“寡人有~”。 7. 快,迅速:~步。~走。~进。~驰。~足先得。
【苦】1.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胆。~瓜。 2. 感觉难受的:~境。~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闷。含辛茹~。吃~耐劳。~恼。 3. 为某种事所苦:~雨。~旱。~夏。~于(❶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❷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4. 有耐心地,尽力地:~劝。~口婆心。刻~。~心孤诣。 5. 使受苦:那件事可~了你啦!
【声】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牵手咖啡馆
疑是民间疾苦声,常常被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描写的疾苦生活、社会现实等。读者面对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产生共鸣,仿佛能够听到作品中蕴含的“民间疾苦声”。下面是五段关于这句诗的点评。
火焰之舞
声声入耳,是指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声音往往更能让人动容,这里泛指作者塑造的情感表达、思想渗透等,包含了作品的情感、意蕴等要素,作品中这些声音震撼人心,让人深入思考。
相思之海
疾苦,即痛苦和疾苦之意。通过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刻画出民生疾苦,作品更具历史感和文化厚度,读者可从中感受到社会百态和人间冷暖,引发读者共情和思考。
岁月静好
民间是指普通百姓、农民等社会基层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处境最能反映社会的缺陷之处。作品中真实地塑造了民间百姓面对腐败、压迫、困苦的疾苦生活,揭示出社会的矛盾和不公,引起读者共鸣。
追寻羽翼
表示作者犹豫不决的情感,反映了他对所听到的声音的怀疑态度。这种怀疑,揭示的是作家心目中对于所写内容的不确定,这恰恰也表明作者对作品写实性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