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1. 露天的谷仓:~积。 2. 古代容量单位,一庾等于十六斗。 3. 姓。
【亮】1. 明,有光:天~了,敞~。明~。豁~。~光。~度。 2. 光线:屋子里一点~儿也没有。 3. 明摆出来,显露,显示:~相。 4. 明朗,清楚:心里~了。 5. 声音响:洪~。响~。 6. 使声音响:~开嗓子唱。
【楼】1. 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房。~梯。~道。~层。城~。岗~。阁~。~台。~船。办公~。高~大厦。 2. 姓。
【中】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5. 特指“中国”:~式。~文。 6. 适于,合于:~看。 | 1. 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毒。~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典
【对】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2. 朝着:~酒当歌。 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4. 跟,和:~他商量一下。 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7. 看待,应付:~待。 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
【月明】。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元袁士元《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2.指月亮;月光。唐李益《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明寓山居士《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Dear宇宙那边的你
“照我彤庭”,此处点明了“楼中对月明”的重要意义——诗人通过尺度之变,将个人所居之物转化为广大的天地,显示出肃杀清秀、恢弘壮阔的意象。同时,这句诗用彤庭的特指,进一步勾勒出中国古代宫廷的庄严肃穆和皇权威仪,具有崇高情感。
星空漫游
“披拂夜寒”,此处诗人用形象生动的句子,突显了楼中高处的寒冷氛围,进一步带出人在“夜寒”中独对明月的清丽情景。同时,诗人借助“披拂”两字,苍劲有力,亦既潇洒飘逸,更使人感受到夜寒和月明中蕴含的超然风骨和高远胸怀。
风吹枯叶落
“欢言得志”,这四个字把诗人和朋友的对话融入其中,将孤独转化成了浩然正气的振奋和信心,也彰显诗人的朴素豁达和乐观向上。同时,“欢言得志”和“楼中对月明”在语义和意境上达到了巧妙的联结,将自我与自然、心与景整体升华。
流年如水
此诗以楼为景,对月明进行了高度赞美。首句“庾亮楼中”,展现了诗人据高远楼,迎月而坐的场景。二句“对月明”,强调夜空月色的幽静美感,并与楼中人对流于一体,寄寓了诗人游心万里、超脱尘俗的意境。
Rosebud
“仰首望玉兔”,以兔子暗喻月亮,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顶礼膜拜,并使用了仰首、玉兔两组词语,深刻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睿智洞察和情感细腻,抒发了内心深处对美好、对纯粹、对至善的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