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上一卷
下一卷
君
谁
庾
陶
日
云
竹
数
崔
书
王
念
亮
潜
西
外
杖
年
峒
情
深
献
楼
县
无
有
纱
湖
寄
在
书
中
里
事
时
巾
上
上
九
来
对
看
傍
逢
遂
谢
苏
重
万
月
花
江
寺
性
浮
州
城
里
明
发
行
宿
情
名
韦
使
君
兼
呈
吴
县
李
明
府
崔峒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原文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评点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一诗,乃是崔峒写给韦使君与李明府的一封情书。从字面上看,此诗描绘了崔峒几年间湖上谢浮名,但仍保持着他的本性,用竹杖纱巾表达了隐逸的追求,不受名利之累。他以诗中言之,云外的时光,他多是选择寺庙作为一时之宿,追求心灵自由;夜晚日落西山时,崔峒亦意无旁事,只悠然自得地沿江散步。在陶潜的县里望花时,与庾亮楼相伴观赏月明时,崔峒内心深处无人谅解的愁思依然存在,这诗中充满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意,深深地流露出他对君王深于九重城的景仰和祝福,思考万里之遥送上献书,希望得到君王的关爱。此诗既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又表现出他对旷达志士韦使君与明府李文官的敬重和佩服之情。诗中多运用一些古拙的表达方式,如“竹杖纱巾”,“日西无事傍江行”,极具古人之风。此外,诗中穿插了一些繁体字,以增添古韵之美。综上所述,《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一诗将崔峒的情感与思想巧妙地融入其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展露出了他内心对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名士的高度崇拜之心。之乎者也兮。
崔峒
简介
简介暂无
崔峒
的其它诗歌
武康郭外望许纬先生山居
清江曲内一绝(折腰体)
送贺兰广赴选
题兰若
送皇甫冉往白田
越中送王使君赴江华
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
送王侍御佐婺州(作郎士元: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赠元秘书
送韦八少府判官归东京
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一作赠同官李明府)
赠窦十九(时公车待诏长安)
宿江西窦主簿厅(与此公亡兄联官)
喜逢妻弟郑损因送入京
咏门下画小松上元王杜三相公(一作钱起诗)
寄上礼部李侍郎
送李道士归山
送真上人还兰若
润州送师弟自江夏往台州
春日忆姚氏外甥
江上书怀
登润州芙蓉楼
送丘二十二之苏州
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
江南回逢赵曜,因送任十一赴交城主簿
送苏修游上饶
送陆明府之盱眙
送张芬东归
润州送友人
送韦员外还京
送薛仲方归扬州
秋晚送丹徒许明府赴上国,因寄江南故人
题崇福寺禅院
登蒋山开善寺(一作李嘉祐诗)
题空山人石室
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
送侯山人赴会稽
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
初除拾遗酬丘二十二见寄(一作初拜命酬丘丹见赠)
酬李补阙雨中寄赠
初入集贤院赠李献仁(曾于常山联官)
奉和给事寓直
书怀寄杨郭李王判官
客舍有怀因呈诸在事
客舍书情寄赵中丞
扬州选蒙相公赏判雪后呈上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诗句
君王深在九重城
谁念献书来万里
庾亮楼中对月明
陶潜县里看花发
日西无事傍江行
云外有时逢寺宿
竹杖纱巾遂性情
数年湖上谢浮名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雍裕之的“秋风何处起”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中蕴含的名句“下看金玉不如泥”
曾将一笑君前去中的哲理和妙处
咏子规中剑门迢递蜀江深的赏析解读
薛zm《敕赠康尚书美人》中的名句赏析
刘言史在“夫婿多情亦未知”中表达了什么
关月夜悬青冢镜中的哲理和妙处
刘言史《夜入简子古城》中的名句赏析
湘江水碧湘山绿——庄南杰
“年年明月总相似”到底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