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1.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2.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3. 人死:临~。送~。 4.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5. 姓。
【莫得】1.不得;休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尹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寡人亲捧盃玉露甘寒,你可也莫得留残。”《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莫得入去,官府知道,引惹事端带累我。”2.没有。《儒林外史》第四回:“现今奉旨禁宰耕牛,上司行来牌票甚紧。衙门里都也莫得吃。”《小说选刊》1981年第2期:“的确,要不是那双皮鞋,他恐怕莫得理由跟人家女娃娃搭话,更莫得理由给她赔偿鸡蛋的钱。”漢
【其】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 ◎ 〔郦食(
【畔岸】任性。《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颜。”颜师古注:“畔岸,自纵之貌也。”2.边际。唐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閤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健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宋苏轼《荀卿论》:“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清恽敬《读<孟子>二》:“孟子皆以仁义言之,言良知良能亦然,则言实矣,岂如后儒之无畔岸哉!”3.范围,限制。清曾国藩《孙芝房侍讲<刍论>序》:“尝欲集盐漕赋税国用之经,别书一编,傅於秦书之次,非徒广己於不可畔岸之域,先圣製礼之体之无所不賅,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