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傅、刘正彦
中原涂炭,身在扬州的高宗赵构并未"介怀".建炎二年十一月,他下诏让官员先奉元佑皇太后以及后宫、皇子等人到杭州,为自己起行做准备.同时,他又正式任用黄潜善、汪伯彦两个奸贼为尚书左右仆射兼门下中书侍郎,并高兴地对二人说:"潜善作左相,伯彦作右相,朕何患国事不济!"奸君奸臣,气味相投似胶漆. 金军的速度奇快.转年三月,完颜宗翰(粘罕)大军已直指扬州,转眼就攻至天长军(今安徽的天长).当时,高宗皇帝正搂着几个美女在床上天地一家春.扈卫将忽然闯宫,报告说金军近在咫尺,吓得高宗肾惊脑骇,落下了阳萎的残疾(精神性外加器质性),赵...更多
韩世忠
苗、刘之变的内忧平定,金人侵逼的外患方炽.本来,高宗赵构刚刚把杭州升为临安府,准备在此温柔乡中长驻不走,可金朝的金兀术(完颜宗弼)统帅四路大军已经波澜壮阔地杀来.面对金兵入侵,高宗首先想到的不是抵抗,而是乞求"援师".于是,他派人给金军左副元师完颜宗翰(粘罕)捎去书信,卑辞下意,哀求金人放自己一条活路: "八月日,廑书于国相元帅阁下,某昨遣洪皓掳恳切之诚,惧道途梗塞,或不时布闻,又令崔素纵进书御者.
"既遣使者于庭,君臣相聚,泣而言曰: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大国之征小邦,譬孟贲之搏焦伐...更多
张浚、曲端、吴玠
苗刘之变中,贼将逼迫高宗赵构下诏改元,当时在平江的张浚知道内变,毅然招诸将讨贼,可称是平乱的主要谋划者.高宗赵构感激张浚,复辟后自然对他另眼相待,问以天下大计.张浚表示:"中兴大宋,当自关、陕开始,臣恐金人首先入陕,继之窥蜀,其地一失,东南再难保全."于是,高宗赵构以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在秦州(今甘肃天水)置幕府 ,遣韩世忠镇淮东,吕颐浩镇武昌,"为趋陕之计",不久,又派大将张俊(此张俊为武将,不要与张浚搞混)、刘光世"与秦州相首尾",相互呼应.同年十一月,张浚在光元治兵,以图中原.
张浚,字德远,汉州...更多
刘豫
金军两次攻汴,均是来去匆匆.即使是靖康二年把北宋皇族连锅端,当时也未有久驻之意,仓促推立一个张邦昌,连监视"居住"的金人"政委"都未留下一个(本来想留金将"监军",张邦昌表示,万一金大爷水土不服什么的感染疫病"过去"了,担当不起),即满载而归,回老家享受胜利果实.确实,灭辽破宋,过程之快,成果之大,金人自己都没有心 理准备,似乎当时还未想过要直接统治中原大地.
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对于南宋而言,既是个多事之秋,又是喜忧参半的一年.三月,金兀术南侵不成,默然回师;八月,刘豫被金人扶为傀儡,成为"...更多
西夏乾顺
西夏王秉常当年在梁太后家族挤压下忧愤而卒,其子乾顺袭位时年仅三岁,夏国大权,主要掌握在梁太后与其弟梁乞逋手中.此外,西夏皇族两位要人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也是夏国两大重要的政治力量.梁迄逋由于梁家一门二后(梁太皇太后以及乾顺生母梁太后),自然是权势重大,在国中恣意横行,诸族豪酋凡有小事得罪他,均逃不出被杀灭族的下场. 梁氏兄妹汉人血统,精神上都是不折不扣的蛮族嗜血恶魔,他们多次发动侵宋战争,与宋朝时战时和,收下不少地方不说,又从宋朝勒索了数量巨大的银帛.权力是醉人的毒药,血缘亲情也会因权力变得疏隔甚至断绝.时间一久,梁太后与其弟梁乞逋...更多
祸起萧墙事堪忧——淮西军变
大英雄岳飞,本来是军中小校出身,从军以来,屡立战功.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张浚视师江上,考察各部军队后,向高宗上奏,"独称韩世忠与岳飞可倚大事",于是朝廷诏命岳飞屯襄阳,除宣徽副使,移军京西.岳飞不负众望,攻虢州、克蔡州、下唐州,打得伪齐闻风丧胆.高兴之余,高宗赵构亲召岳飞入见,"拜太尉.继除宣抚使,以王德、郦琼兵隶之",并下诏给王、郦二将:"听(岳)飞号令,如朕亲临",这段时间,是岳飞与高宗君臣相得的"密月期".
岳飞忠义,"数论恢复之略",他的见解非常中肯:"金人所以立刘豫于河南,盖欲荼毒中原,...更多
刘锜的胜利
金人渝盟之初,全备而来,一路势如披靡.金兀术自为统师,出自黎阳(今河南浚县),迅速攻至汴京,致使宋朝刚刚派去的东京留守亡魂皆冒,立刻开城迎降.不久,宋朝的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也乖乖向奔来的金军投降;接着,宋朝的西京(今河南洛阳)守将也被"伪军"李成打得弃城逃跑;金将撒离喝在金兀术出兵的同时也大军自河中(今山西永济 )直杀陕西,很快打到凤翔.仅仅三十多天,金军就攻取了"天眷议和"中交付给宋朝的河南、陕西的绝大部分土地.
绍兴十年三月(公元1140年),南宋以刘锜为东京副留守,率王彦原先的"八字军"三万七千...更多
岳飞的信心
刘锜在顺昌与金军大战之前,其实心中并没有百分百的胜算,不停上表告急.高宗赵构便命岳飞率所部驰援,并写手诏,表示"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准许岳飞根据当时战争形势随机应变.岳飞一方面急遣部将张宪、王贵、牛皋等人分赴拱州、亳州、汝州、曹州、光州等地,一面遣梁兴渡河,联合汉人武装忠义社等军,略取被金人占领的河东、 江北州县,又分遣兵马东援刘锜、西接郭浩,岳飞本人"自以其军长驱以阚中原."
临行,岳飞又上密奏:"先正国本,以安人心,然后不常厥居,以示无忘复仇之意".据史书所载:"帝(赵构)得奏,大褒其忠,...更多
秦桧的"议和"
南宋与金朝之间的"议和",实际从高宗赵构继位的建炎元年已经开始,只不过开始只是高宗赵构这边剃头担子一头热而已.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七月,高宗赵构即遣宣义郎付雱为使,到往粘罕(完颜宗翰)军中,"奉表通问二帝,致思慕之意."不久,与徽钦二帝一起被北俘的宋臣曹勋得间自金国逃还,向赵构展示徽宗的手诏,"帝泣,以示辅臣", 但当曹勋建议募招敢死之士入海道间行潜入金国营救徽宗回国时,新帝的"重臣"黄潜善老大不高兴,把曹勋外贬.同年年底,高宗赵构又派王伦、朱弁为正副使节,通使于金.不巧的是,当时金军大举南下,"留(王)伦等不遣".
...更多
岳飞之死
"初,(岳)飞在诸将中最年少,以列校拨起,屡立显功,(韩)世忠、(张)俊不能平,(岳)飞屈已下之,而(张)俊益忌(岳)飞".韩世忠人直心正,看着岳飞从小校升为与自己排排坐的方面大师,心里不爽,但是,两人爱国忠君是一致的,很快与岳飞言归于好,双方并无芥蒂.张俊则不然,他心中十分嫉恨岳飞这个昔日的下属夺城立功,风头盖过 他自己.
此外,还有以下诸事,惹起张俊对岳飞的暗恨:其一,淮西之战,张俊以"前途乏粮"为辞阻止岳飞行军抗金,岳飞奋勇不顾.班师后,高宗宣示天下的褒状称岳飞"转饷艰阻,卿不复顾",张俊由此怀疑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