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管子(繁)-未知
管子(繁)目录:
牧民第一
形勢第二
權修第三
立政第四
乘馬第五
七法第六
版法第七
幼官第八
幼官圖第九
五輔第十
宙合第十一
樞言第十二
八觀第十三
法禁第十四
重令第十五
法法第十六
兵法第十七
匡君大匡第十八
匡君中匡第十九
匡君小匡第二十
王言第二十一
霸形第二十二
霸言第二十三
問第二十四
謀失第二十五
戒第二十六
地圖第二十七
參患第二十八
制分第二十九
君臣上第三十
君臣下第三十一
小稱第三十二
四稱第三十三
正言第三十四
侈靡第三十五
心術上第三十六
心術下第三十七
白心第三十八
水地第三十九
四時第四十
五行第四十一
勢第四十二
正第四十三
九變第四十四
任法第四十五
明法第四十六
正世第四十七
治國第四十八
內業第四十九
封禪第五十
小問第五十一
七主七臣第五十二
禁藏第五十三
入國第五十四
九守第五十五
桓公問第五十六
度地第五十七
地員第五十八
弟子職第五十九
言昭第六十 雜篇十一
脩身第六十一 雜篇十二
問霸第六十二 雜篇十三
牧民解第六十三 管子解一
形勢解第六十四
立政九敗解第六十五
版法解第六十六
明法解第六十七
臣乘馬第六十八
乘馬數第六十九
問乘馬第七十
事語第七十一
海王第七十二
國蓄第七十三
山國軌第七十四
山權數第七十五
山至數第七十六
地數第七十七
揆度第七十八
國准第七十九
輕重甲第八十
輕重乙第八十一
輕重丙第八十二
輕重丁第八十三
輕重戊第八十四
輕重己第八十五
輕重庚第八十六
五行第四十一
一者本也。二者器也。三者充也。治者四也。教者五也。守者六也。立者七也。前者八也。終者九也。十者,然後具五官於六府也。五聲於六律也,六月日至,是故人有六多,六多所以街天地也。天道以九制,地理以八制,人道以六制。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以開乎萬物,以總一統,通乎九制六府三充,而為明天子。修概水上,以待乎天,菫反五藏,以視不親。治祀之下,以觀地位。貨曋神廬,合於精氣。已合而有常,有常而有經。審合其聲,修十二鍾。以律人情,人情已得,萬物有極。然後有德。故通乎陽氣,所以事天也。經緯日月,用之於民。通乎陰氣,所以事地也。經緯星曆,以視其離。通若道
...更多
勢第四十二
戰而懼水,此謂澹滅小事不從,大事不吉。戰而懼險,此謂迷中,分其師眾,人既迷芒,必其將亡之道。動靜者比於死,動作者比於醜,動信者比於距,動詘者比於避。夫靜與作,時以為主人,時以為客,貴得度。知靜之修,居而自利。知作之從,每動有功。故曰無為者帝,其此之謂矣。逆節萌生,天地未形。先為之政,其事乃不成,繆受其刑。天因人,聖人因天天時不作,勿為客,人事不起,勿為始。慕和其眾,以修天地之從。人先生之,天地刑之。聖人成之,則與天同極。正靜不爭,動作不貳。素質不留,與地同極。未得天極,則隱於德。已得天極,則致其力。既成其功,順守其從,人不能代。成
...更多
正第四十三
制斷五刑,各當其名。罪人不怨,善人不驚曰刑正之,服之、勝之、飾之、必嚴其令,而民則之,曰政。如四時之不貣,如星辰之不變,如宵如晝,如陰如陽,如日月之明,曰法。愛之生之,養之成之,利民不德,天下親之,曰德。無德無怨,無好無惡,萬物崇一,陰陽同度,曰道。刑以獘之,政以命之,法以遏之,德以養之。道以明之刑以獘之,毋失民命。令之以終其欲,明之毋徑。遏之以絕其志意,毋使民幸。養之以化其惡,必自身始,明之以察其生,必修其理。致刑其民,庸心以蔽,致政其民,服信以聽。致德其民,和平以靜。致道其民,付而不爭。罪人當名曰刑,出令時當曰政,當故不改曰法
...更多
九變第四十四
凡民之所以守戰至死而不德其上者。有數以至焉曰:大者,親戚墳墓之所在也;田宅富厚足居也。不然,則州縣鄉黨與宗族足懷樂也。不然,則上之教訓習俗慈愛之於民也厚,無所往而得之。不然,則山林澤谷之利足生也。不然,則地形險阻,易守而難攻也。不然,則罰嚴而可畏也。不然,則賞明而足勸也。不然,則有深怨於敵人也。不然,則有厚功於上也,此民之所以守戰至死而不德其上者也。今恃不信之人,而求以智用。不守之民,而欲以固,將不戰之卒,而幸以勝,此兵之三闇也。
...更多
任法第四十五
聖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數而不任說,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後身佚而天下治,失君則不然,舍法而任智,故民舍事而好譽。舍數而任說,故民舍實而好言。舍公而好私,故民離法而妄行。舍大道而任小物,故上勞煩,百姓迷惑,而國家不治。聖君則不然,守道要,處佚樂,馳騁弋獵,鐘鼓竽瑟,宮中之樂,無禁圉也,不思不慮,不憂不圖,利身體,便形軀,養壽命,垂拱而天下治。是故人主有能用其道者不事心,不勞意,不動力,而土地自辟,囷倉自實,蓄積自多,甲兵自彊,群臣無軸偽,百官無姦邪,奇術技藝之人,莫敢高言孟行,以過其情,以遇其主矣。昔者堯之治天下也,猶埴之
...更多
明法第四十六
所謂治國者,主道明也。所謂亂國者,臣術勝也。夫尊君卑臣,非計親也,以埶勝也。百官識,非惠也,刑罰必也。故君臣共道則亂,專授則失,夫國有四亡:令求不出,謂之滅。出而道留,謂之擁。下情求而不上通,謂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謂之侵。故夫滅侵塞擁之所生,從法之不立也。是故先王之治國也,不淫意於法之外。不為惠於法之內也。動無非法者,所以禁過而外私也。威不兩錯,政不二門,以法治國,則舉錯而已。是故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軸偽;有權衡之稱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尋丈之數者,不可差以長短;今主釋法以譽進能,則臣離上而下比周矣;以黨舉官,則民務交而不求用矣;
...更多
正世第四十七
古之欲正世調天下者必先觀國政,料事務,察民俗,本治亂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後從事故法可立而治可行。夫萬民不和,國家不安,失非在上,則過在下。今使人君行逆不修道,誅殺不以理,重賦斂,竭民財,急使令,罷民力。財竭,則不能毋侵奪,力罷,則不能毋墮倪。民已侵奪墮倪,因以法隨而誅之,則是誅罰重而亂愈起。夫民勞苦困不足,則簡禁而輕罪,如此,則失在上;失在上,而上不變,則萬民無所託其命;今人主輕刑政,寬百姓,薄賦斂,緩使令,然民猶淫躁行私,而不從制,飾智任軸,負力而爭,則是過在下。過在下,人君不廉而變,則暴人不勝,邪亂不止;暴人不勝,邪亂不止
...更多
治國第四十八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重家,安鄉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輕家;危鄉輕家,則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國富而粟多也;夫富國多粟,生於農;故先王貴之。凡為國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所游食,則必事農;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彊;兵彊者戰勝;戰勝者地廣;是以先王知眾民彊兵
...更多
內業第四十九
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流於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於胸中,謂之聖人;是故民氣,杲乎如登於天,杳乎如入於淵,淖乎如在於海,卒乎如在於己。是故此氣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聲,而可迎以音。敬守勿失,是謂成德。德成而智出,萬物果得。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其所以失之,必以憂樂喜怒欲利。能去憂樂喜怒欲利,心乃反濟。彼心之情,利安以寧,勿煩勿亂,和乃自成。折折乎如在於側,忽忽乎如將不得,渺渺乎如窮無極,此稽不遠,日用其德。
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人不能固。其往不復,其來不舍謀乎莫聞其音,
...更多
封禪第五十
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丘,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虙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嚳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後得封禪。」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過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漢。兵車之會三,而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異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雍正皇帝 编纂
(清)方浚师
(唐)李延壽
清·马泰清
(西汉)刘向;(清)郝懿行撰
(唐)来俊臣
宋·王应麟
(唐)释玄觉
清·陆应旸
宋·刘蒙
李之仪
元·庄肃
宋·晏殊
(清)余怀
宋·圆悟
(南朝梁)宗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