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管子(繁)-未知
管子(繁)目录:
牧民第一
形勢第二
權修第三
立政第四
乘馬第五
七法第六
版法第七
幼官第八
幼官圖第九
五輔第十
宙合第十一
樞言第十二
八觀第十三
法禁第十四
重令第十五
法法第十六
兵法第十七
匡君大匡第十八
匡君中匡第十九
匡君小匡第二十
王言第二十一
霸形第二十二
霸言第二十三
問第二十四
謀失第二十五
戒第二十六
地圖第二十七
參患第二十八
制分第二十九
君臣上第三十
君臣下第三十一
小稱第三十二
四稱第三十三
正言第三十四
侈靡第三十五
心術上第三十六
心術下第三十七
白心第三十八
水地第三十九
四時第四十
五行第四十一
勢第四十二
正第四十三
九變第四十四
任法第四十五
明法第四十六
正世第四十七
治國第四十八
內業第四十九
封禪第五十
小問第五十一
七主七臣第五十二
禁藏第五十三
入國第五十四
九守第五十五
桓公問第五十六
度地第五十七
地員第五十八
弟子職第五十九
言昭第六十 雜篇十一
脩身第六十一 雜篇十二
問霸第六十二 雜篇十三
牧民解第六十三 管子解一
形勢解第六十四
立政九敗解第六十五
版法解第六十六
明法解第六十七
臣乘馬第六十八
乘馬數第六十九
問乘馬第七十
事語第七十一
海王第七十二
國蓄第七十三
山國軌第七十四
山權數第七十五
山至數第七十六
地數第七十七
揆度第七十八
國准第七十九
輕重甲第八十
輕重乙第八十一
輕重丙第八十二
輕重丁第八十三
輕重戊第八十四
輕重己第八十五
輕重庚第八十六
君臣下第三十一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別,未有夫婦妃匹之合,獸處群居,以力相征,於是智者軸愚,彊者凌弱,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故智者假眾力以禁強虐,而暴人止。為民興利除害,正民之德。而民師之。是故道術德行,出於賢人。其從義理,兆形於民心,則民反道矣。名物處違是非之分,則賞罰行矣。上下設,民生體,而國都立矣。是故國之所以為國者,民體以為國,君之所以為君者,賞罰以為君。致賞則匱,致罰則虐,財匱而令虐,所以失其民也。是故明君審居處之教,而民可使居治、戰勝、守固者也。夫賞重則上不給也,罰虐則下不信也。是故明君飾食飲弔傷之禮,而物屬之者也。是故厲之以八政,旌之以
...更多
小稱第三十二
管子曰: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淵,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過為,而民毋過命。民之觀也察矣,不可遁逃。以為不善。故我有善,則立譽我;我有過,則立毀我。當民之毀譽也,則莫歸問於家矣。故先王畏民。操名從人,無不強也。操名去人,無不弱也。有天子諸侯,民皆操名而去之,則捐其地而走矣。故先王畏民。在於身者庸為利,氣與目為利。聖人得利而託焉,故民重而名遂。我亦託焉。聖人託可好,我託可惡。我託可惡,以來美名,又可得乎!我託可惡,愛且不能為我能也。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氣於面,不能以為可好。我且惡面,而盛怨氣焉。怨
...更多
四稱第三十三
桓公問於管子曰:「寡人幼弱惛愚,不通諸侯四鄰之義,仲父不當盡語我昔者有道之君乎?吾亦鑒焉。」管子對曰:「夷吾之所能與所不能,盡在君所矣,君胡有辱令?」桓公又問曰:「仲父,寡人幼弱惛愚,不通四鄰諸侯之義,仲父不當盡告我昔者有道之君乎?吾亦鑒焉。」管子對曰:「夷吾聞之於徐伯曰:『昔者有道之君,敬其山川宗廟社稷,及至先故之大臣。收聚以忠而大富之,固其武臣,宣用其力。聖人在前,貞廉在側。競稱於義,上下皆飾。形正明察,四時不貸。民亦不憂,五穀蕃殖。外內均和,諸侯臣伏。國家安寧,不用兵革。受其幣帛,以懷其德。昭受其令,以為法式。』此亦可謂昔者
...更多
正言第三十四
失傳
...更多
侈靡第三十五
問曰:古之時與今之時同乎?曰:「同。」其人同乎?不同乎?曰:「不同。」可與政其誅。〈人告〉堯之時,混吾之美在下,其道非獨出人也。山不童而用贍,澤不獘而養足。耕以自養,以其餘應良天子,故平。牛馬之牧不相及,人民之俗不相知,不出百里而來足,故卿而不理,靜也。其獄一踦腓一踦屨而當死。今周公斷指滿稽,斷首滿稽,斷足滿稽,而死民不服,非人性也,敝也。地重人載,毀敝而養不足,事末作而民興之;是以下名而上實也,聖人者,省諸本而游諸樂,大昏也,博夜也。問曰:「興時化若何?」莫善於侈靡;賤有實,敬無用,則人可刑也。故賤粟米而如敬珠玉,好禮樂而如賤事
...更多
心術上第三十六
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心處其道,九竅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見色,耳不聞聲。故曰:上離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馬走,使盡其力,毋代鳥飛,使獘其羽翼。毋先物動,以觀其則。動則失位,靜乃自得,道不遠而難極也。與人並處而難得也。虛其欲,神將入舍。掃除不潔,神乃留處。人皆欲智,而莫索其所以智乎。智乎智乎,投之海外無自奪,求之者不得處之者,夫正人無求之也,故能虛無,虛無無形謂之道。化育萬物謂之德。君臣父子人間之事謂之義。登降揖讓,貴賤有等,親疏之體,謂之禮。簡物小未一道,殺僇禁誅謂之法。大道可安而不可說,直人之言,不義不顧。不出
...更多
心術下第三十七
形不正者德不來,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飾德,萬物畢得。翼然自來,神莫知其極。昭知天下,通於四極。是故曰,無以物亂官毋以官亂心此之謂內德。是故意氣定然後反正。氣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義也。充不美,則心不得。行不正,則民不服。是故,聖人若天然,無私覆也;若地然,無私載也。私者,亂天下者也。凡物載名而來,聖人因而財之,而天下治,實不傷不亂於天下而天下治。專於意,一於心,耳目端,知遠之證,能專乎?能一乎?能毋卜筮而知凶吉乎?能止乎?能已乎?能毋問於人,而自得之於己乎?故曰,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氣之極也。一氣能變曰精。
...更多
白心第三十八
建當立有,以靖為宗,以時為寶,以政為儀,和則能久,非吾儀,雖利不為。非吾當,雖利不行。非吾道,雖利不取。上之隨天,其次隨人。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故其言也不廢,其事也不隨。原始計實。本其所生。知其象,則索其形,緣其理,則知其情。索其端,則知其名。故苞物眾者莫大於天地,化物多者莫多於日月,民之所急,莫急於水火。然而天不為一物枉其時明君聖人,亦不為一人枉其法。天行其所行,而萬物被其利。聖人亦行其所行,而百姓被其利。是故萬物均既誇眾矣。是以聖人之治也,靜身以待之,物至而名自治之。正名自治之,奇身名廢。名正法備,則聖人無事。不可常居也,
...更多
水地第三十九
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也。美惡賢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灑人之惡,仁也。視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滿而止,正也。唯無不流,至平而止,義也。人皆赴高,己獨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為都居。準也者,五量之宗也。素也者,五色之質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是以水者萬物之準也。諸生之淡也,違非得失之質也。是以無不滿無不居也,集於天地,而藏於萬物。產於金石,集於諸生,故曰水神。集於草木,根得其度,華得其數,實得其量,鳥獸得之,形體肥大
...更多
四時第四十
管子曰:令有時,無時,則必視順天之所以來,五漫漫,六惛惛,庸知之哉?唯聖人知四時。不知四時,乃失國之基。不知五穀之故,國家乃路故天曰信明,地曰信聖,四時曰正,其王信明聖,其臣乃正。何以知其王之信明信聖也曰慎使能而善聽信之。使能之謂明,聽信之謂聖,信明聖者,皆受天賞,使不能為惛,惛而忘也者,皆受天禍。是故上見成事而貴功,則民事接勞而不謀。上見功而賤,則為人下者直,為人上者驕。是故陰陽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時者,陰陽之大經也。刑德者,四時之合也。刑德合於時,則生福;詭則生禍。然則春夏秋冬將何行?東方曰星,其時曰春。其氣曰風。風生木與骨,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龙衮 陈尚君 补遗
南朝·宗懔
清·潘德舆
宋·方万里
明·闻龙
清·严则庵
刘宋·求那跋陀罗
(清)陆莘行
南北朝·颜之推
宋·林灵真
宋·陈葆光
明·程登吉
唐·陈鼎
宋·僧赜藏
宋·陈祥道
明·朱明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