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三百五十-皇明經世文編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三百五十
華亭陳子龍臥子 宋徵璧尚木 徐孚遠闇公 李待問存我選輯
朱積早服參閱
戚少保文集五(書)
戚繼光
◆書
上軍政事宜
陳邊情及守操戰車
覆部議入衞兵馬
上政府禦虜
設備附臺軍營
條陳尖哨事宜
議撫賞
○上軍政事宜
【 嚴軍令】
職自承乏薊鎮巳數月矣、其於人情隱伏、行伍習套、似若明見肺腑、敢不披瀝言之、大都自將領以及軍士。皆以阿諛奉承為念。只顧眼前。再不慮後事何如也。嘗聞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夫所謂廟算勝者、未必 廟堂之算、葢凡未出軍之前。預籌于轅門者皆算也亦嘗聚將士羣坐而籌之曰。今日與眾人共計。即是廟算。試屈指而籌。夫虜技以弓矢為第一。我亦弓矢應之。弓不如虜勁。矢不如虜利。射不如虜近。近見徐玄扈先生論兵亦以著著打算事事勝敵為本誠有見之言是弓矢之算。弗如虜也。虜近身則以短刀。刀長三尺。肱長二尺。五尺之間。可以殺人。今我軍弓矢之外。近身亦有短刀。刀不如虜之利。膽不如虜之壯。是刀之算。不如虜也。虜以馬馳逐。我亦馬應之。虜皆二三其馬。且臕壯而慣習之。我軍一馬。又皆羸弱。是馬之算。弗如虜也。虜以馬衝。我以步應之。挑濠則為自守計。非卻虜也。若出步戰。必不能當羣馬之衝突。即扌?弃命立定。則盔甲破碎澆薄不如虜。而無可當虜者是。是地鬪之算。弗如虜也。外此惟有火器。奈何快鎗之制手執柄後。藥發手前。兩手不能持貫。氣力拘兢。何以命中。况鉛子不圓。火藥不速。即以一營之軍三千俱為火器。一字列之前行。發銃後行不得復舉。又恐一放而盡也。必須分為八九班。是三千之火器。八九班輪之。每次僅得三四百。是臨時心忙手顫。其不如法點滅火門者又數百。不過二百餘發嚮。而二百餘內。又不過數十命中。命中又不能透甲。是大隊之虜。非快鎗能勝矣。快鎗外復有大砲。似可當虜聚冲。但大砲必防躍退。須去營二三十步而往點艱難。又加重滯。馱運不多。再若分番。其勢愈寡。是我在軍之眾。不必出陣原野。而閉門算計。巳件件遜虜著著輸虜矣。况虜眾數萬一心。心齊力一。較我渙散無紀之眾。又何如也。若使懵瞶而往。僥倖而圖。此職所不敢也。乃再三戒諭、兵家之事。短不接長。必須每事長一他分。如他有弓矢之利。我以何物勝其弓矢。他有短刀之利。我以何物勝其短刀。他有萬馬衝突。我以何物當他衝突。使他件件不及我。般般短於我。如此算定出門臨時慌忙還有錯誤而况於安心故套。覬憑天幸耶。然士之情所以寧阿諛僥倖。不思對壘之計。而惟算勝之圖者。皆因比來 朝廷法令。止行于督撫鎮守。乃與虜出入之一二偏裨耳。哨將而下以及士卒。軍法罔及。且賊未出邊。而錦衣官挍巳踵其後。總兵官或陣亡。或被逮。而督撫亦拿入京。其誤事者詎暇以退縮軍法治之耶。以此人怕玩習為常。又聞往日督撫總兵。無賊之時。明受其阿奉。而狃于太平。不好過求。及至臨時。自知禍已不遠。每每益從寬馭。冀其用力。軍法絕然不行。各偏裨以至士卒。無事之寺。尚皆謹慎。遵奉命令。有事之日。與對壘之時。明白欺玩。得躲便躲。得挨便挨。其應對之辭。放肆恣縱。無復名分。甚至剛愎抗傲。不用號令。自為一夥。或以剛惡跋扈。或以柔奸媚免。有何干繫之足畏也。此套不能挽回。此心不能警換。便日日操。時時練。長鎗大棒。堅軍壯馬。徒勞心力。徒費帑藏。亦何益于成敗之算哉。今職或于言之而不從者。面奉而背違者。稍振之以法。示之以威。便互相黨聚。或為飛語。或粘匿帖。或布流言。或伺上意。無所不用其心。以為阻撓害成之計。嗟乎欲求今日之言信令行。而使將領軍士。一改前項之念。必須將舊日從賊入墻。陷逮原主者。查治以法。庶幾少懲其大者。更須疏請於 朝。明立章程。自後有事之日、在 朝廷拿治督撫鎮廵、追卹陣亡總參遊守等官外、其標部將領中軍千把總等項、聽接管督撫鎮巡衙門挨次連坐。逐項究拿。治以軍法。如隊長不能用命或失事。而隊下之軍。一體照隊長之罪。其自隊長而上。以至督撫。一體皆然。如督撫總兵失事被逮或陣亡。則部下中軍參遊一體以督撫總兵之罪罪之。下至士卒。一體皆然。必期轉移。即有流言計阻。並不為其所奪。然須積以歲月。而盡其淪浹之功。庶可收齊一之効也。
○陳邊情及守操戰車
竊以邊人大都五分類夷五分邊人拙者皆材魯黠者則游棍也有京師氣習其轉移非嚴不克。若任真到底。久亦自服。他日濟事者此也。否則無事之時。布言感恩。有事之際。仍襲玩套。送上司入朝廷斧鉞中。則餘皆束手高談。悻悻得計。其接任者。又復姑息。從未把前任誤事偏裨查究。以此人人得慣。一也。夫南兵南將。凡有條約。上下講讀。信而畏之。此間將領而下。十無一二能辨魯魚。復有自巳敕諭。不曾記得一字。如練兵條約。連坐保結。節制甚明其戍邊之吏士不識字者。固非得已。識字者且效白丁之習。二也。職又細詢邊情。皆云某年賊到、乃不信哨報之失、某年賊到、乃哨報遲悞之失、某年賊到、乃一時邊墻無人之失。又云若有兵到、無不阻截成功、然皆面言欺人。多飾妄說。凡大賊臨邊。幾曾不預得哨探。幾曾不分布兵馬。幾曾兵馬不到地方。緣東來山雖高聳。外面山梁延長。高下不峻。林石無碍。俱可馳馬。經至墻下。或外面山梁十餘道。而內之縈迴則數十里者。守兵數垛一人。援兵馳集不及。即有一二枝到。若照守邊之卒疏布。則無濟于事。必須密密布之。又要設疑高處。三千一枝。即分不過數里。虜騎數萬。首尾橫布百數里。分投亂攻。必有一處疏虞。此所以千方百計為守禦計。而攻無不入者也。至于戰陣一節。詢之舊格。凡諸軍教塲操習。以為觀美之具臨時一毫無用。惟挑濠固守者。便為上軍良將。斷斷然無鬪志也。職謂即今所操。便為戰虜實事。彼尤謂面前套數。且以面前套數應之。臨陣時謂不得不繇他耳。又戰車為萬全之策。人人知之矣。但狡虜傍山沿壑。擡營移走。非車所及。此節終不可免。亦須為之再計。近造小車一輛。樣如原車而輕且便利也。以上三項等情、乞亮職言不虛、留心區畫、而邊事庶或有濟也、
○覆部議入衞兵馬
【 選練義勇】
調取邊兵入衞、初因薊兵少習虜情、邊兵慣經戰陣、欲資為原野交鋒之用也、然薊兵之所以少習虜情者、葢以薊鎮山障墻坡、有險可據、重在于守、虜非三四年間東西合勢。不得輒入。為其見敵者少也。邊兵所以慣經戰陣者、葢以各邊平原易犯、零虜時入。為其經戰者多也。緣自調取入衞以來、邊兵久不見賊。遂亦因而懈弛。調各邊衛薊大非策也乃致彼鎮行伍。稱為煎銷。而視此鎮邊防。若為故事耳。今欲入衞兵馬、每營量減一千、或五百、選摘土兵補入邊兵同練似矣、但所以必用邊兵者、為夾持于對壘之時帥練于臨敵之秋。邊兵之所以難減者。一也。又况薊昌二鎮邊情、以守為先、守而不失。然後求戰邊墻逶迤二千四百餘里、計地料人。雖逾二三十萬亦且不足。而我守垛則勢分。虜聚攻則勢重。數里之間。又須墻下分設馳援。兵馬隨警策應。今併主客合守。每每猶稱單弱。若擬減兵。則邊墻垛口。數目不能縮少。是減一名必得一名以補其闕。此邊兵之所以難減者。二也。但陝西入衞官軍。道路既遠。更代復頻。該班者甫來。而踐更者又當遣發。彼處懸邊孤塞。兵力有限。均為 朝廷地方。所謂無尺寸之膚不愛。宜無尺寸之膚不養。合無以二年為期、仍以五枝分番。但每枝減去五百。行彼督撫鎮守。須知減去兵數。無非體恤彼中之難。亦以見薊鎮求精不求多之意。以後遣兵入衞。務選慣戰壯軍。臕徤好馬。精利器械。驍勇將領。到薊之後。如有成功。一體論賞。若果不堪。怯于戰鬪。部來將領。從重處治。閱發衙門。一體論及。庶痛痒相關。俾得實用。及照土兵以漸而練一節、職等叨受地方重寄、敢不殫力極慮、而歲歲仰藉于人。豈無厚顏于巳。但補練之事、經今巳十餘年、而又專職憲臣、協力督撫、其期不可謂不久、其責不可謂不嚴、其任事不可謂不得其人夫賢才之選至督撫極矣、任法之嚴至憲臺極矣、寬假之恩至十年極矣、而尚未得效者。實薊鎮無人可補。無中肯綮之練也。况今督撫受任未及年餘、本職領鎮方數閱月、輒謂額缺補充、教練成効、誠不能一掘九仞而反十年不可醫之疾也、為今之計、第一當急求精兵數萬。培植京師根本之地。次及薊昌。次及各邊。次及腹裏。薊鎮土兵難用不特民力不堪地近京邑且習見邊兵格套游滑成風勳戚宦寺莊丁佃戶僉派為難故公不欲用薊人而烏傷山僻樸愿之民終得其効也公亦難于盡言爾但僉派民壯、方今民窮財盡、應命艱難、若抽選見役之徒、則府州縣城池、 國初賴于軍衞以制禦者、今皆無足恃、而獨恃于此、且有司又用之為送迎之具、牢不可破、而素無厚養、豈能戍邊、合無通行兩直隸河南浙江湖廣江西山陝等處軍衞有司、比照貢士之法、而以巡按總其事、酌量州縣大小里戶多寡、選舉驍勇之士年二十以上四十以下、相貌雄偉、力舉三百斤以上者、州縣大者歲選五名。州縣小者歲選三名。每衞內有五所以外者選二名。五所以內者選一名。分別地里遠近。起送赴京。名為貢義士。每年不拘地里遠近。俱限五月中到部。本部預鑄三百斤鐵人一個。令其肩負往來行一里為合式。夫貢選勇士專于力者。緣武藝器技之習。歲月可能。一教習之勞耳。至于膽力天賦。非人力可成者。既有大力以為之本。再習精諸技。一可當十。選中送隸戎政衙門。擇一善練謀勇戰將統之。以七月為始。發於薊鎮標下。編伍教練。兼以防邊。不許分調零散。擺邊做工十二月送回京師大營。隨操休息。至次年七月亦如之。但千里之足既至。而撫贍不可不厚。名色既殊。他軍自難比例。以一田夫而蒙此優養。自然比之卒伍。愈當竭力報主。其給糧之則。每名每月家小在京倉支糧一石。本身日給工食銀一錢。各騎戰馬京邊支草料軍火器械即於自工食內。聽練兵將官發式自造使用。各役名為義兵。不作軍數。是養之既厚。諭之既明。則人自肯來。民又不擾。通一歲計。可得三千有零。十年可得三萬有零。且天下驍徤之選。如得名將。教以實練。真正法眼。不為虛套所誤。申明嚴令。必信必行。是三萬之義旅。即可當十萬之邊軍。以後日積月累。合天下之力以實京師以強根本。蒞中國而撫四夷。無有不克者矣。如慮錢糧過多、處辦不給、見今京軍逃亡者不知其幾。當時開銷過錢糧。總積在倉。并 國初原額三十二萬。見今所缺錢糧。務要一體解足。存貯倉內。如此則京師之軍。見在九萬名。一查之間。一年之內。可減二三萬。足養若干。三十二萬原額之內。除去見操九萬尚有十數萬。清出一半。所得工食。可養若干。及查東南如福建浙江江西南直隸等省各衞所原額官軍。十不存三。而額徵倉糧足支之外。尚餘半倍。合無于內查照額數缺軍米石。照數解京。不下數十萬。又可養若干。以三萬為率。則清查舊糧逋額。便足供之。何慮錢糧之不給哉。夫京師有此三萬再加額軍四五萬。務不減十萬之數。則戰必勝。守必固。內順治。外威嚴。根本固而發源深。億萬年靈長之祚。此其一助矣。
○上政府禦虜
薊鎮雖列九邊之數、其虜情軍情、守勢戰勢、種種不同、今虜西犯。則古北墻子嶺馬蘭谷。皆其必攻必繇者。言古北則曹家寨一路在其中矣言馬蘭則松棚一路在其中矣。二路從曹馬分出。計其最要者五路。惟石塘一路稍緩。東犯臺頭燕河。太平東半。石門西半。皆當其衝。而石門之東。太平之西。雖稍次于燕臺。亦非不戒嚴之地。計其最要者四路。是全鎮長短十一路間。無所不當備矣若必欲無所不備。量地計軍。僅三分之一。衝處尚須一垛五六軍。更急處十餘軍。其內地撥馬隨警援兵守關寨城池、與老弱幼小不及計也、惟聚犯則守兵勢厚。分犯則路路可以聚攻今乃酌量緩急。分別衝僻。不應守者。或只存瞭望之役。所當備者。乃聚全標之師。軍門督一副二標、專分西四路、本職督二標、專分中三路、撫院一副二標、專分東三路、而隨時緩急、又不論信地、相機奔馳以應之、連標兵援兵主客、每路僅萬人耳、而墻子嶺尚少援兵一枝、松棚尚少勁兵二枝、太平尚少協兵一枝、石門寨尚少勁兵一枝、山海關路險固、責以自守、通計還得勁兵五枝、庶乎無所不備、無所不密矣、然議減罷者、尚未停筆、今惟計虜若東行巳深、勢必難復西向、聽軍門調昌鎮守邊客兵就近互移、以補東方之缺而巳、賊如合夥或東或西、專攻一二路、聞報調凑軍馬以併力、職等保為守固、必收乎全國之效、今之分山永分昌鎮亦誠有不得巳也若東則極東。西則極西。二路分犯。而西虜勢眾。於一路之內。又分攻古曹墻馬松之間、勢必不能萬全、萬有一處疏虞、不惟兵馬四分、職等亦策應有限也、豈能分身處處有一督撫總兵乎、於此若堵得一路回、職集全鎮之兵、堂堂一戰即收奇功、未可預料、但恐二處俱入。則兵馬為所分隔。須各照地方分應、勢孤力寡、是所可憂、姑以兵馬得聚、及預算數著而籌之、其未入也、設機于要路、特以疑之、即不能皆中、彼可疑而退、或因搜山探路。遲遲及墻。我可調度援兵。一也墻臺之上、竭力守禦、二也、即有數百先登之賊、可以南兵仰逐出之。只恐不得遇。不慮不得勝。三也、萬一潰入、調集重兵、以車營追截、决一大戰、或可擊逐使傷使亂、而首功難多。馬兵未可輕縱。以後相機出奇、皆難預擬、四也、及其惰歸沿邊布諸路步卒于險、職等棄車在後。各將馬兵。每將官為一股。職當其中堅。一二十股、各扌?弃一死、一齊砍殺、務獲奇功、以舒數年神人之憤、即有矢石之危、盡吾致身之分、如功不滿志、俟其出口、職等親帶精兵、乘懈夜出。追砍其營。必獲功如願而後返、否則决不生還、以負明時豢養、五也、此五者皆守戰之策、乃若分布不足一節、非職預為巳地、非諉之兵少、亦非敢分咎于減兵、但為邊方大計、欲望臺下知邊事真情真狀、免為分沓不一之議、搖惑於胸中耳、
○設備附臺軍營
【 設營】
沿邊修建敵臺、即為擺設官軍之家。當使之臨敵不走、見今敵臺修建未多、紛紛報警、有敵臺處。即為有家可據。但敵臺止可安人。無處牧馬。將馬散在墻下。亦非長策、其各該客兵將領、須將各擺守官軍、照各分信地、相去四五十步、即共劄一營以為家。有敵臺去處、即就臺為營、敵臺內一面仍用亂石疊砌五六尺高小墻十餘丈。如月城樣以便安馬。無敵臺處。即據舊臺、或護墻臺、劄一營以為家、墩下內面亦以石疊成墻。無舊墩臺處。即據墻上以山險為之。但周圍俱要疊成院墻。或以木柵圈轉亦可。遇警之時、照舊擺列信地、奮勇拒堵、至十分危急、或賊從他處潰入、即將各軍收入臺墩之內、併力截禦、並不得以往年見賊輒走。但有一人潰、本管千百旗總、許登時將本軍斬首示眾。故縱者同罪。其墻內之寬窄。則視兵之多少為之。如此則我常立于不敗之地。决無不可固守之理。其各該標兵援兵、一體各就臺就墩就險。各下一老營以為家。有行營牌者。即用牌劄。無行營牌者。亦用石疊。各先將馬匹收在老營之內。一遇事勢緊急。擺墻之兵。皆歸老營。據營以守。標兵又將重車併列一營在總括路口。輕車移就邊上適中去處劄下一營。或二營。聽候聚兵决戰。虜即入邊。當其初入見我兵在營不動。又有車營在彼。决不敢放手拆墻。我兵聚齊與戰。决可驅之退走。萬一不然。亦收入大車。與之大决一戰。定不許深入內地。各該在邊將官、務要先時料理、各該標兵、亦要先期計定、免至臨時愴惶悞事、
○條陳尖哨事宜
一尖哨深入虜營、無非欲得虜之消息、而時日久近。以虜情為遲速。務在預偵的當馳報。須先虜數日入口、後期以軍法重究。其未及哨所、或為虜縛、亦不能無、如今春所探、本為辛愛、聞各役徑入辛愛營、與彼面見、即取其辭以為情實萬一執留。或因而殺之。在我安心待報。在彼突然而來。不可不慮也。惟有多差廣探。即被執之人。我苶不知。各役須當散處。凡遇變知風。即便騰山傳報。有失亦必有得也。但暗哨之人。不許與明哨相約使各自為哨。在內則多方設備。如虜在前。不許恃有哨探。疏于防守。則萬無一失矣。一選尖哨、必其慣習虜情。能夷言而熟識夷人者。如積年能事之徒。即無身家。不得遺棄。大約嚴加精選取具連名結狀。不堪者連及將官。 一哨夜出口必費賞物。兩無對證。其侵漁之獘。或不能免。惟事期其濟。勿問出入可也。尖夜銀每路巳發到百兩。先以其半買物。聽軍門撫院本鎮緊急差人出口之用。其可以從容備者。不許槩用。以致臨時缺乏。稽遲出口者。罪坐本提。 一薊之積弊。急則懸萬金之賞而不吝。功成則百方媒孽之。有吝賞之意。遂使掩功為罪。不止騙誘屬夷無信已也。昔年把都兒議何坊伯彥得信冒雨入報。始得堵退。及事寧。止賞銀五兩。曲突徙薪。恩澤何在。為今之計。不可恃有此輩。遂緩我備。亦不可恃我有備。而遂疏此輩。有備無患。事權在我。不過假此添一層藩籬耳。近聞撫賞濫惡。未免怨咨。以後屬夷報信成功。挾賞則與之功賞則吝惜屬夷所以輕且怨也一體陞賞。并入敘功疏內。其各夷行喜峯大關差人喚集受賞仍行各參提照常夷數准賞不許增加一名。其賞物不堪。將官之罪。 一名路尖夜五千有奇、率皆壯徤。倍食于軍。相應通行編伍操練。該路甚少者量行增添。各路分春秋兩班。春防以秋班操練春班者出口明哨暗哨架砲秋防互換。每防三月仍聽本鎮差官同該路操練。遇警先守本路。聽參遊提調。如賊團聚沿邊。追賊而來。聽本鎮調用。
○議撫賞
【 屬夷撫賞】
薊鎮之有屬夷。 國初時為藩籬。今乃藉為耳目。故歲有賞予以示羈縻。然撫賞之錢糧有限。犬羊之請乞無窮。部落日增。歲費日廣。于是帑銀不足。則扣其月糧。月糧不足。則繼以樵採。甚至正軍不足連及餘丁。餘丁不足。編及妻室。計日收柴。計丁納銀。剜肉補瘡。剝骨見髓、則軍不勝苦。而逃斃愈繁矣。推原其弊大端有七、將官不親撫賞委之管墩夜人員。彼秩微力薄。易能彈壓。隨其索求。信口聽許。弊一。守提而下。左右厮役。邊費易侵而此為甚以無對証也率以為利。任意侵剋。供撫夷者什三。充私囊者什七。弊二。錢糧給發。每至後期。萬夷叩關。急如星火。不免揭貸出息。或增價買物。耗費不貲。弊三。居常有坐門之夷。臨時有後賞之夷。日日宴賞。動輒百金。不作正數。弊四。賊夷稍不遂意。輒作歹撲人。該關畏罪。恣行科派。甚至千金贖人以自免。弊五。或因錢糧不敷。支吾無計。則權與賞票。以自寬目前。他日夷人持票而至。信如左券。數且加倍以為例。弊六。屬夷到關。不問人數。不責非時。不論非額。一槩濫與。此關與之。彼關相援。弊七。薊鎮屬夷部落繁多各邊乞賞裁斷為難後來撫賞人虜又有統聚為差易也如此則竭軍之力。無以厭夷之欲。有增無巳。將何底極。該當各路將官。極力擔當。破格區處。先查某關舊額。應賞某夷部落若干。原人數若干。給賞若干。今增添部落人數各若干。給賞若干。應准增若干。量裁若干。每年定擬賞額若干。本關額發錢糧若干。商稅等項若干。如不足應採辦易價若干。計處停當。呈詳定議施行。候放貢之期。宣諭夷人知會。令各輸服。每遇屬夷扣關。即飛報本管將領。親詣地方。盛陳兵威。以示彈壓。應賞之外。不許濫用一錢一物。該道置立循環。呈請督撫印鈐。轉發各路。每季終將用過錢糧採過柴木賞過夷人數日。并將官臨邊時刻。一併填註倒換。其應發銀兩。每於春秋以上年十二月給發。秋季五日給發。預辦賞物。以備倉卒。其軍人採辦柴木。半歸官。半歸軍。免生嗟怨。如有將官不親撫賞者。以怯懦不才參究。守提以下。或扣軍糧。匿採辦。并濫賞非夷預出賞票等弊。定行拿問照沿邊錢糧坐贓重究。仍於本官名下追償所費。其有夷人作歹撲人、追究原係某夷、先革撫賞設法追捕。捕獲仍以功論。不許科眾取贖。自干重典。此欵關係軍機安危。夷情向背。為今日邊關第一急務。計處毋忽。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三百五十終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孙一奎
蘅塘退士选编
西晋·竺法护
晋·王弼
清·惜红居士
储华谷
明·廖道南
明·西窗老人
唐·皇甫枚
宋·郭允蹈
南朝梁·刘勰
清·李渔
(明) 孙允中
(唐)欧阳询
王锡元
(明)悟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