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紫微中至-未知
紫微中至目录:
上清章第一
上有章第二
口为章第三
黄庭章第四
中池章第五
天中章第六
至道章第七
心神章第八
肺部章第九
心部章第十
肝部章第十一
肾部章第十二
脾部章第十三
胆部章第十四
脾长章第十五
上睹章第十六
灵台章第十七
三关章第十八
若得章第十九
呼吸章第二十
琼室章第二十一
常念章第二十二
治生章第二十三
隐景章第二十四
五行章第二十五
高奔章第二十六
玄元章第二十七
仙人章第二十八
紫清章第二十九
百谷章第三十
心典章第三十一
经历章第三十二
肝气章第三十三
肺之章第三十四
隐藏章第三十五
沐浴章第三十六
老子章第一
玉池章第二
宅中章第三
方寸章第四
明堂章第五
长生章第六
常存章第七
物有章第八
作道章第九
出日章第十
心晓章第十一
昆仑章第十二
璇玑章第十三
中有章第十四
试说章第十五
肝之章第十六
精液章第十七
入清章第十八
阴阳章第十九
颜色章第二十
脾中章第二十一
循护章第二十二
恍惚章第二十三
头戴章第二十四
试说章第十五
试说五章各有方[1],心为国主五藏王,意中动静[2]气得行,道自持我神明光[3]。
[1]各有方:五藏方位各有所在。[2]意中动静:指人之动静语默皆由心意所主,气随意行。胎息经所谓“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3]道自持我:立德行道均由吾所主。神明光:意为神明自来,光华发现。
人之五行以应五藏,各有所主。然而心藏是最重要的,其位置就象一国之君。用意识去引导身体中的一切现象都是可行的。所以人心静时其气机自能匀畅,皆因阴阳合得道助自然之故
...更多
肝之章第十六
肝之为气修且长[1],罗列五藏生三光[2],上合三焦道饮浆[3],精候天地[4]长生道,我神魂魄在中央[5]。
[1]修且长:肝属木,木得自然之精,其气行于周身,其性条达舒畅。《内景经肝气章第三十三》谓“肝气郁勃清且长”,也是此意。[2]生三光:肝开窍于二目,其气通于明堂诸宫,能生光明。[3]三焦:六腑之一,有名而无形,实指人身上、中、下三部。道饮浆:道指导引,饮浆指琼饮金浆;意谓肝气周行于三焦,导引琼饮金浆以达全身上下。[4]精候天地:精心候察天地造化之机。《阴符经》有“观天之道
...更多
精液章第十七
精液流泉去鼻香[1],立于玄膺含明堂[2],通我精华[3]调阴阳。
[1]精液:精指精气,液指玉液。流泉:如泉流之渊源不竭。鼻香:指口鼻外入之浊气。[2]立:即建立之意。玄膺:位于舌根之下,肺管之上。含明堂:含藏于明堂之宫,明堂宫位于两眉之间入里一寸处。[3]精华:精气所生发之光华。
人之精液,含两类。一类曰金液,一类曰玉液。前者是先天大周天的循环产物,是送出元神和转化虚空的必需,后者是先天与后天在修炼中合谐的产物,也是水火既济的结
...更多
入清章第十八
入清虚无见吾形[1],期成还丹[2]可长生,还过华池[3]动肾精,望于明堂临[4]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5],通利天道藏灵根[6]。
[1]入清:谓真气清灵。虚无:指元神虚静。见吾形:指身内妙景自现。[2]期成还丹:意为还丹之成有期可待。[3]还过华池:华池指下元水火之宅。《大成捷要关窍妙诀》谓“气海稍下一寸二分,名曰华池”。还过华池指神气还照华池。《复命篇》“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即是此意。[4]望:上行。临:下入。[5]命门:《老子章第一》“后有幽阙前命门”,指脐中,两
...更多
阴阳章第十九
阴阳列布如流星[1],肝气似环[2]终无端,肺之为气三焦起[3],伏于天门候故道[4],清液醴泉[5]通六腑,随鼻[6]上下开二耳,窥视天地存童子[7],调和精华理发齿[8]。
[1]列布:分列布散之意。如流星:阴阳二气往来于上下东西,流动如天空的流星。[2]肝气似环:东方肝木之气清凉而且长久,终而复始,环而无端。[3]三焦起:三焦为包含上、中、下三部的大腑,诸藏腑容纳其中,其气通达于肺。[4]天门:即玄门,玄关。故道:阴阳二气循行之道路,可认为周天之道路。[5]清液:即玉液。醴泉
...更多
颜色章第二十
颜色光泽老不白[1],下于喉咙何落落[2],诸神皆会相求索[3],下入绛宫紫华色[4],隐藏华盖通神庐[5],专守心神传相呼[6]。
[1]老不白:意为岁至老年,颜面红润光泽,乌发不白。即《参同契》所谓“颜色悦泽好,发白更生黑,齿落出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之意。[2]何落落:落指停留或聚居之地。[3]相求索:意指身心相互索求合一。[4]紫华色:指精气得神火烹炼,有成紫华之景色。《参同契》有“色转更为紫,赫然成还丹”。[5]神庐:身为气之庐,心为神之舍
...更多
脾中章第二十一
脾中之神游中宫[1],朝会五神和三光[2],上合天气[3]及明堂,通利六腑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4],通利血脉汗为浆[5],二神相得下玉英[6],上禀元气年益长。
[1]脾中之神:脾为戊己之藏,故也称之为戊己之神。中宫:即黄庭之宫。[2]朝会五神:五神即五行之神、五藏之神。脾土为精气之源,五藏之神皆朝会于此。《性命圭旨五气朝元说》“青帝之子名龙烟,受甲乙木德之三气;赤帝之子名丹元,受丙丁火德之二气;白帝之子名魄华,受庚辛金德之四气;黑帝之子名玄冥,受壬癸水德之一气;黄帝之子名常存
...更多
循护章第二十二
循护七窍去不祥[1],日月[2]列布张阴阳,伏于太阴成其形[3],五藏之主肾为精[4],出入二气入黄庭,呼吸虚无见吾形[5],强我精骨血脉成[6]。
[1]循护七窍:人身之元气又名真气、正气,循行于内,则荣养藏腑诸体,周游于外,则卫护七窍百骸;去不祥:秽浊戾气自然避去。《内经》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日月:指人身内之日月阴阳二气。《内景经若得章第十九》有“日月飞行六合间”也指此意。[3]太阴:手太阴肺,足太阴脾,皆为元气滋生之所。成其形,谓人之形质皆凭肺之清气、脾之谷气充
...更多
恍惚章第二十三
恍惚不见[1]过清灵,坐于庐下观小童[2],旦夕存在神光明[3],出于无门入无户[4],恬淡无欲养华根[5],服食玄气[6]可遂生。
[1]恍惚:似有似无,未分明、不清晰之意。在丹法中指阳气初动之象。不见:无所见闻。[2]庐下:指神之庐舍,心主降宫。小童:喻心神。[3]神光明:心不外驰,神光内著,明透于外,吕洞宾所谓“光透帘帏”之意。[4]出于无门入无户:即真气不出,凡气不入之意。[5]华根:指精华之根源,也即灵根。[6]服食玄气:采取炼养之意。孟子谓之“食志食功”。《参同契》有“
...更多
头戴章第二十四
头戴白素足丹田[1],沐浴华池[2]灌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3],五味皆去善气[4]还,大道荡荡[5]心勿烦,披发[6]行之可长存,吾言毕矣勿妄传。
[1]白素:肺属金,其色白。白素指肺金之宫。丹田:下丹田为肾水所主,此指肾水之宫。[2]沐浴华池:华池即气海下一寸二分之下丹田,为藏精之所,见《入清章第十八》“还过华池动肾精”;此指沐浴在华池神水之中。[3]三府:即上、中、下三部。命门:此指脐中。[4]五味:指膻腥秽浊之物。善气:喻神气。《内景经百谷章第三十》“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
...更多
上一页
2
3
4
5
6
7
可能你会感兴趣
汉·史马迁
清·汪东亭
(唐)李百藥
春秋·左丘明
(宋元)无名氏编
宋·罗泌
清·吴恭亨
明·徐弘祖
(清)王士禛
清·李冠仙
宋·王得臣
清·咫观
新竹县采访册
宋·吕祖谦
松云氏
明·陈子龙